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业财一体化和财务共享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营销业务应用系统 财务电价管控系统 集成数据 建设 应用
一、营财数据集成系统的建设背景
电费收入核算是电力企业一项涉及营销和财务两大专业的工作,电费收入管理情况复杂、工作量大,受工作模式限制,营销业务处理与财务电费核算一直难以实现同步进行。国网辽宁公司早在2001年就曾经提出过将财务核算管理与营销业务管理无缝对接概念,但各专业系统之间缺乏协同性、核算规则不统一、数据无法共享,电费资金管理界面不清等因素,使营财无缝对接仅停留在概念认识上,未能得以实施。而财务核算管理与营销业务管理实现无缝对接是供电企业实现精益化、集约化、信息化管理的必然趋势。随着国家电网公司“SG186”营销业务应用系统、ERP财务系统、财务管控系统在辽宁省公司系统成熟推广应用,营财无缝对接具备了首要的技术实现条件,实现了营销业务应用系统与财务电价管控数据的集中、统一和共享,使得营销、财务数据自动衔接和业务的流程化管理工作正式提上了日程。
根据设计规划,营财数据集成将实现四大目标:一是营财集成使营销和财务两个专业紧密和协同,打破专业壁垒,解决信息不对称和不可比问题,实现数据实时、共享、口径一致,推进电费收入管理模式标准化、集约化、财务化建设;二是统一会计核算体系,建立电费资金归集机制,电费资金实时上划、电费账户零余额,加速电费现金流量归集,提高资金利用率;三是财务管理范围得到有效延伸,对“量、价、费”及电费抄核收管理实现全过程,全业务涵盖,提升电费资金管控水平;四是实现营销和财务“一本(套)账”,按照会计核算原则建立营销核算体系,实现凭证自动实时传递,解放手工录入,减少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
二、营财数据集成系统建设的业务功能实现
基于供电企业信息化系统与一体化集成平台的应用,需进行财务电价管控系统与营销业务应用系统接口,实现财务核算与营销应收、实收及账务核算、账龄、用户信息等数据的集成,全面实现营销电费账务与财务电费账务的协同工作和集约化管理。
营销和财务通过接互数据,使营销和财务两个专业更加紧密和协同,从技术上能保证两系统内数据同步、统一,进一步强化管控手段,形成管理上的相互制约。数据核算真实准确,业务数据与账务数据一致,通过接口使数据资源共享,打破专业壁垒,使电费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得到提高,数据更加真实、可靠。
营财数据集成系统建设需要经历三个阶段:系统研究开发阶段、系统运行及完善提升阶段、营财数据集成网络建成运行及应用阶段。
系统研究开发阶段:财务资产部召集财务和营业专责,梳理营销与财务的科目对照关系。根据形成的科目对照关系,分别将营销的汇总凭证和分录信息转换成财务电价管控系统汇总凭证,用来与营销的科目汇总表进行数据核对;核对正确后,确定业务数据映射关系和数据提取规则。软件运营商根据供电企业提出的业务需求,建立数据传输机制,即集成信息技术总体架构(见图1)。
系统运行及完善提升阶段:由营销部对前端录入数据进行审核,即按照提取规则传递到一体化平台的营销记账凭证,按照科目进行汇总后,与营销业务应用信息系统营销账务业务模块科目汇总表进行核对,审核无误后系统自动传递到财务部门,财务部门自动生成会计凭证和报表。报表生成后,财务部门对营销汇总凭证与财务报表核对。根据运行情况,财务部门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并提出差异化建议。软件运营商根据财务部门提出的需求对系统进行修改完善。
软件运营商根据供电公司业务需求,设定表与表间的映射关系,明细数据的传递机制、传递的频率及时点的约定、配置JMS消息及自动任务。数据传递环节需约束传递字段:只需传递财务需要的字段,而无须全表传递;只做数据组合,不允许对数据进行修改、添加、删除;应收电费应该能体现出计量点信息。
营财数据集成后,营销业务应用系统的用户信息、电价信息、应收信息、账龄信息、实收信息,电力销售报表等业务涉及的电费发行、收费、预收冲抵电费、抹账抵缴电费、退补电费、转入转出等业务数据及相关原始凭证将作为记账依据,生成财务管控凭证(见图2),对电费资金流向、售电收入、售电价格政策执行情况进行管理和分析。
按照业务规则固化数据映射关系和提取规则,建立数据传输机制,实现营销电费数据向财务系统的实时自动归集,并保证传输数据的同质性、唯一性。具体获取信息对应关系图(见图3)。
各供电分公司工作职责需重点说明:负责向电力用户收缴电费,并在营销系统中录入确认电费资金信息,并完成相关账务处理。负责协助财务部、营销部等部门,完成所辖供电营业区域供电所的电费资金收入、对账、银行账户管理等工作。
三、营财数据集成系统实施效果与效益
(一)实施效果及效益
依托一体化平台原理,建立营销和财务信息接口,通过ESB紧密集成,解决了营销、财务电费信息孤岛问题,达到营销与财务电费处理系统自动对接、电费数据共享、电费凭证自动生成和归集。解决营业、财务信息的不对称和不可比问题,实现了电费收入的资金流、业务流、信息流三流合一,保证了电费收入信息的真实性、同质性、唯一性和及时性。
国网辽宁朝阳供电公司作为营财数据集成系统应用建设的试点单位,经过系统功能需求的提出、论证、开发与应用,已经实现营销核心业务――“量、价、费”数据全部自动集成,营财数据集成体系的建设得到了良好的应用。国网辽宁公司借助2009年10月营财数据集成自主组织实施营财数据集成体系项目建设,融合国网公司要求,公司系统内14个供电公司营财数据集成系统体系建设于2010年全部推广上线。应用在工作中主要有以下效果。
1.夯实基础管理,规范电费资金,统一会计核算
通过一体化建设,营销系统基于财务会计核算原则修订核算体系,实现营销和财务“一套账”,实现会计科目统一,核算内容统一,信息标准统一、业务流程统一,保证营销核算数据能够与财务业务应用实时共享,提升了电费管理水平。统一规范电费账户,明确了财务核算系统与营销业务应用系统归集、上缴电费资金共用一个电费资金账户,开立集团电费账户归集电费资金业务,杜绝系统外电费资金账户,规范电费资金归集、上缴途径和电费资金管理。做到了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2.实现营财信息同质化、报表出具一键式、信息管理全过程
对手工制证、退电费、会计科目使用及电费财务管理工作各环节业务进行规范,强化了财务部门对电费资金的监管。电费抄核收及营销账务核算实现系统自动生成,实收电费实时集成传递。数据集成覆盖了营销信息系统中电费发行、电费收缴、违约金、违约使用电费、自备电厂系统备用费、多回路及高可靠性收费等全部业务。通过营销与财务电费数据实时集成,用户应收、实收电费数据及时、准确、全面反映,电费资金的管控能力得到加强,企业电费管理水平实现提升,大大降低了企业经营风险。
3.企业电费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基于营财一体化提升的数据基础,使进一步提升了电力企业的电费管理水平。财务部门根据系统自动集成生成的财务凭证和报表,与供电企业营销业务应用信息系统的营销数据进行核对,查看数据是否一致。并将系统自动生成财务凭证和报表的时长、数据准确性等与手工传递的结果进行比较:营财数据集成准确性达到100%,电费资金实时归集比率达到100%;客户明细账与财务账务数据对应率达到100%;凭证自动生成比率达到100%;电费报表自动生成准确率达到100%。
(二)实施效益
节约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通过营财业务集成,能够提升数据传输质量和效率。2013年通过系统集成,国网朝阳供电公司年节省人工10000小时(平均人工成本30元/小时),年节约人工成本30万,增加利润30万,全省约增加利润300万元。国网朝阳供电公司各区县公司上缴电费周期由以前的7天提升为每天逐笔实时,每天平均归集电费资金2341万元。
四、营财数据集成系统建设主要创新亮点
(一)应用方面创新点
(1)基于营财一体化集成数据,运用内存海量数据实现查询技术、数据挖掘、数理统计分析、预测模型等为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决策者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综合的经营决策支持分析平台。
(2)强化购售电业务管控能力,通过电价大数据辅助分析实现电价政策与电价执行的实时量化分析。
(3)财务管控与营销系统集成,实时集成营销信息系统业务信息、单据信息和分类核算汇总信息,对量、价、费、及电费抄核收等内容进行全过程管理和实时监控。
(4)消除专业壁垒,推进数据共享和业务融合工作,系统固化流程和规则,实现企业信息资源高度共享,确保营财一体化体系长期稳定运行。
(5)营财数据集成平台的应用,优化了电费资金管理流程,加速了资金归集,建立集团账户归集电费,建立四级资金归集体系,同时压降了账户数量。
(6)梳理营销业务流程,整合资金流、信息业务流,规范营销前端业务事项六大类,即应收电费管理、实收电费管理、预收电费管理、业务费管理、上缴电费管理、其他支付类管理,二十八个子业务事项,规范了营销业务应用系统涉及现金流量业务凭证,统一会计核算体系、统一工作标准、统一作业流程,通过业务规范,为集成工作提供了可靠保障,提升了数据集成工作质量。
(二)技术方面创新点
(1)在软件算法上专利的AQL查询技术、高压缩比的数据压缩算法,具有很高的查询分析性能。
(2)软硬件技术上采用基于内存技术的分析服务,全面支持64位系统,达到很高的查询、分析性能;数据装载于内存中,实时响应用户的分析需求,计算速度快。
(3)系统构架上实现了数据直接从业务系统取数,省去了数据库创建、建模及数据处理过程,提高了系统分析数据的实时性和系统建设效率。
(4)技术平台技术架构包括数据源、ETL、DW、OLAP、前端展示等,具有高度先进性和可扩展性。在保持数据集市稳定性的同时,通过搭建灵活的、可扩展技术架构,可以不断增加数据源、增加数据集市、增加前端分析应用,以满足业务人员不断变化、不断增加的业务分析应用需求。
五、营财数据集成建设技术的创新应用
营财数据集成工作,在国网辽宁公司辖属14个地市公司推行后得到良好的应用。基于营财数据集成建设成果,公司进行了电费管理模式创新研究,2014年国网公司提出了深化营财一体化建设任务,国网辽宁公司结合近年来电费规模和数量大幅上升的实际情况,利用营财数据一体化建设成果,将财务管控系统电价管理模块、营销信息系统、电量市场交易运营系统数据再次进行信息集成,以实现应用功能上的进一步拓展及深化。
基于营财一体化的电价辅助分析系统充分利用财务管控系统的建设成果,通过信息横向集成实现售电管理明细到用户、购电管理明细到机组、营财核算同质化、电价管理报表实时自动生成,真正意义上实现全省14个地市公司资金流、业务流和信息流三流合一,实现了营销与财务、交易与财务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同质性和唯一性。为财务集约化进一步深化应用、显著提升决策支持能力、提高管理科学化水平打下良好基础,推动电价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为公司决策层与管理层提供坚实、充分的决策基础。
基于营财一体化提升的数据基础,通过企业整体评价、管理驾驶舱、智能多维分析、预警监控、预测、数据挖掘等功能,为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决策者建立起全方位、多层次、综合的经营决策支持分析平台。
六、营财数据集成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一)存在问题
集成系统在传递营销汇总凭证的数据时需要过滤部分不需要的凭证。例如银行虚拟户对转、内部往来之间结转等凭证。这些凭证需要财务人员在制证时手工添加特殊标记,没有实现系统的自动过滤。
目前营财数据集成系统的数据分析需要大量的历史数据作为支撑,收集完善历史数据工作量较大。营财一体化只是实现了电费数据的实时集成,如若实现智能多维分析、数据预测、预警监控等辅助分析功能还不完善,尚需进一步开发。
对于供电企业电力营销业务而言,永远不变的就是业务的变化,客户新需求的不停涌现。营销业务在进行标准化设计时,应同时兼顾财务管控需求,尽量在系统中配置、扩展、补充,而公司的内部运维人员的数量和技术能力很难满足系统运维的要求,如何解决运维工作主业化、人员专业化,运作规范化已经刻不容缓。对于集成接口的衔接,要设计出通用性强的接口规范,实现双方的信息交互共享,减少接口数量和重复开发工作。
(二)未来发展方向
营财集成系统建设的开发、建设与应用,覆盖营销全部核心业务――“量、价、费”,实现财务与营销业务纵向集约、横向融合,全面实现了财务应用与营销信息系统数据集成,构建集中、统一、精益、高效的电费集约化管理体系,增强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可比性。系统建设的应用在国网公司系统内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
电费收入是电力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最主要支撑,是电力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电费收入管理工作是电网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公司基于营财一体化提升的数据基础,运用内存海量数据查询技术、数据挖掘、数理统计分析、预测模型等先进技术,开发了辅助分析功能,有利于管理者全面快速掌握全局,全面掌握电价动态,提升电价管理水平。系统根据不同时点、不同维度对电价进行定量分析和全景展示,对异动情况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提高决策效率,提升管理水平。该系统数据为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大架构的企业管理者将提供可靠、及时、准确的数据决策支持。
七、结束语
摘要:面对烟草行业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企业有必要积极引入管理会计理念,促进业务和财务管理相互衔接与配合,强化烟叶财务一体化核算,进一步提高烟叶生产经营效率并降低产品成本费用,增强企业竞争力。
关键词:烟叶 管理会计 业财融合
近年来国内控烟政策不断加码,国内烟草消费需求增速大幅下滑,部分地区烟草消费出现萎缩趋势。在烟草消费需求增长缓慢的同时,国内烟草生产能力连续多年快速提高,烟草产品供过于求局面日趋严重,各卷烟工业公司之间竞争日益激烈。如何在快速变化、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胜出并保持持续的竞争力,给卷烟工业公司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一、引入管理会计理念符合现代财务管理趋势
从财务管理角度看,企业成本费用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企业整体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关系到企业竞争战略的顺利推进。管理会计是以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率和效益为目标,在对企业财务数据以及业务部门数据乃至企业外部市场、政策等相关资料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企业生产经营进行客观的总结、评价,并针对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市场发展变化,提出相应的经营管理建议,帮助企业管理层制订经营决策。从目前国内外管理实践看,管理会计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乃至企业经营管理中正在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现代会计起源于管理的需要,在早期的企业经营管理中,企业家安排专人对经营业务进行会计核算的目的就是为了掌握经营状况,辅助经营决策,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企业生产经营规模日益庞大,资本市场也快速成长,企业出现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分离,为监督经营者的工作,便于投资者根据企业经营业绩进行买卖股票,以及便于金融机构评估企业风险发放贷款,会计发展开始转向财务会计,根据行业协会或政府部门制定的会计核算标准进行经营活动核算,以此编制相关会计报告提供给企业管理人员、公司股东、银行、投资人等,进而对企业经营情况作出分析评价和决策,现代会计形成财务会计主导的局面。
不同企业的产品和业务活动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企业管理层对内部信息的需求也存在较大差异,按照统一会计准则核算并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很难切合企业内部业务管理实际需求,按照会计准则核算业务活动,在有效满足外部利用相关人员掌握企业运营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削弱了会计工作满足企业内部管理需求,进而支撑内部经营管理决策的能力。在计算机技术不发达时,在财务会计系统中难以精细化地处理各种业务数据,更不用说要在企业内部同时运行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套信息处理系统。但是,当前,包括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遥感监测技术等在内的信息收集、整理、处理技术已很强大,同时相关设施设备价格也较低廉。改造原有财务会计系统,构建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已成为国外大中型企业的共同选择。2014年10月,财政部制定了《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引导和推动国内企业积极运用管理会计技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贵烟工业公司完全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内部管理信息系统设立中引入管理会计理念,将企业内部管理对业务活动“数量”与“价值”实时统一起来,按照内部管理的需求,构建起一整套覆盖烟叶收购入库、整理分类到烟草产品生产销售全流程的管理会计系统,以此实现业财融合,增强企业的经营创效能力。
二、促进业财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业财融合是指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的结合。通过业务与财务的相互有效融合,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共享同一数据源,财务人员能够全面、实时地掌握企业业务工作运作状况,对经营活动实施全面监控,能及时发现和解决经营问题,并依托高度吻合经营业务的相关数据,进行经营预测和评估,增强事前监督管控的能力。业务部门也能据此深入掌握各种活动所消耗的资源费用及创造的经济价值,进而采取相关措施改进业务流程,提高业务管理水平。
推进业财融合有助于企业提高经营效率和效益。烟叶生产经营部门着重于烟叶经营量指标的完成(如烟叶收购量、烟叶质量、烟叶加工量等),对于烟叶生产经营指标背后的收购成本、质量成本、加工成本、管理费用等业务开展耗费的成本费用关注不足,同时财务部门核算业务活动相关的成本费用支出存在滞后性,核算方法需遵循国家财会法规规定,对业务活动的成本费用核算结果难以得到业务部门全面认可,双方在经营活动的成本费用开支上存在诸多分歧,财务部门提供的数据在业务部门的日常管理中发挥的作用有限。通过业财融合,业务部门和财务管理可以按照企业生产经营特点,按照管理会计的理念和原则,双方共同研究制定业务活动成本费用归集和分摊的方法,由此得出的数据,能够为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共同认可和接受。烟叶生产经营各环节的成本费用耗费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到业财部门,有利于企业采取相关措施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问题,从而实现各类资源高效的配置和运用。
推进业财融合有助于提高企业风险防控能力。伴随卷烟工业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发展壮大,企业生产经营风险也随着经营体量扩大而大幅提升,再加上企业面临着控烟政策、环保政策日趋严格的经营环境风险,强化风险管控必然成为企业的不二之选。财务部门是企业加强风险监测和防控风险的重要部门,在业财融合的基础上,财务部门能够对烟叶生产经营过程进行更深入、更全面的核算和统计,财务部门可以借助财务数据以及各类生产经营数据,采用各种方法对烟叶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分析研判,据此发现企业在经营管理中潜在的风险,并协调其他部门共同找到风险事项形成的原因,及时向企业管理层提示风险警报,以提前采取方法措施应对风险事件。
三、烟叶经营实施财务业务一体化核算的注意事项
在贵烟工业公司烟叶经营业务中引入管理会计理念,实施财务业务一体化核算,推进业财融合,从实践角度看由于牵涉面广,需要公司购销、生产、仓储、物流等相关部门理解配合,也需要对相关系统升级改造,这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牵涉公司内外有关方面的利益,要保证这项工作推进,需要充分考虑面临的困难,结合公司系统实际,采取可行的实施策略,注意处理好以下重要事项,以确保推进工作的现实性与操作性。
一是建立专门组织,具体负责实施事项。烟叶经营实施财务业务一体化核算,应成立一个由企业负责人牵头,财务、购销、生产、物流等部门参加的工作小组,负责动员、协调及提供资源保障。高层管理人员参与推进工作,一方面可提高工作的权威性,促使各项措施和要求在企业中真正落实,另一方面高级管理人员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业财一体化核算对企业管理提升的重要意义,为后期使用好财务部门提供的信息进行经营决策奠定基础。业财一体化核算工作涉及到企业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多个部门的参与,有利于及时研究解决实施过程出现的问题。
二是要按照循序渐进的策略推进。烟叶业财一体化核算虽然重点在核算、计量业务活动上,但是其目的是为业财融合打好扎实的数据支撑基础,需要对烟叶经营涉及的各个环节进行精细化分类和核算,在推进这项工作时,应清楚看到目前管理较为粗放的不足,不能急于求成。应该先试点,梳理出烟叶从采购、分类整理到移交生产部门加工生产的各个业务流程,明确各个环节的信息采集内容,如:烟叶采购环节核算需要考虑到烟叶具体的类型、形态、等级、品种、大小产地、年份等信息,然后明确各项信息采集内容的核算原则、标准,设计相应的财务统计报表等。总之,在推行烟叶业财一体化核算工作上,要先搭起“框架”,再追求“细节”,走“先粗后细”的道路。业财融合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要想为广大员工所接受,并在实际工作中运用“业财融合”精神去开展工作,需要一段时间。烟叶业财一体化核算工作只有在与实践结合的过程中,才会充分暴露出具体的问题,并加以解决,由此达到“先慢后快”的效果。
三是要修订完善企业各项基本管理制度。经验表明,许多企业因为业务工作不规范,缺乏合理标准而导致管理改进工作推行不利。烟叶业财一体化核算工作并非仅仅是个核算问题,其本身是一个以“标准”为核心的管理系统构建工作,企业各项工作只有纳入到规范化、标准化的道路上来,才能在实质意义上做好烟叶业财一体化核算工作。为保障该项工作推进,应及时根据推行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修订完善定编定岗定员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责任归属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费用定额制度、购销管理等制度,为烟叶一体化核算工作提供规范化的制度保障。
四是要以效益最大化为目标,推行好烟叶一体化核算。烟叶一体化核算工作推进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一个企业能否生存是市场决定的,因此要把降低成本与提高效益结合起来。烟叶业财一体化核算推进工作也应该从效益最大化的角度来考虑,要兼顾市场导向原则,不能片面强调对业务流程的细化、分类核算,要认识到细化处理业务信息本身也要耗费资源成本,改造企业信息系统也要追加投入,即要评估设定一体化核算的深度和细度。X
参考文献:
1.宋吉峰,刘玉.加强内部控制 构建业财融合新体系[J].中国总会计师,2014,(9).
关键词:营财一体化 风险管控 电网企业
一、实施背景
为持续优化电网企业服务质量,全面提升经济效益,有效满足营销系统与财务系统的数据交互要求,打破财务与营销信息孤岛局面,电网企业积极推进实施“营财一体化”建设,通过统一营销系统与财务系统的业务规则与处理方式,搭建稳定、高效的集成架构,改变以往简单的数据交互导致业务处理分隔的模式,实现营销系统与财务系统在业务层面的互融互通,并通过数据贯通实现数据资源的高效利用,达到营财系统一体化运作的效果。
随着“营财一体化”项目部署上线,电费业务管理模式由业务末端逐渐向业务前端延伸,在这一过程中,电费业务日常管理各种矛盾和困难也逐步突显,如财务人员角色定位转换,对前端业务缺乏控制意识,内部监督、考核机制不健全等。为有效应对各类问题,电网企业以内部控制建设为契机,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对“营财一体化”重点管理流程进行梳理与完善,查找管理薄弱环节和重大风险点,制定业务优化方案和风险管理措施,完善协同监督机制,推进内部控制与电费业务有机融合;基于电费专项风险评估与分析,有效识别经营管理潜在风险,构建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促进“营财协同”从传统管理向风险管理转变,实现营财一体化深化管理的要求。
二、主要思路
结合“营财一体化”总体部署,以“一条主线、两个系统、五项机制”为重点,即内控建设为主线,依托营销SG186、财务信息两大系统,强化内部控制环境建设、风险定期评估、风险分级与内控持续完善、信息与沟通、持续监督五项工作机制建设,有效推进内部控制与电费业务管理有机融合,全面提高“营财一体化”管理的效率和效果(见图1)。
三、实施方案
(一)“营财一体化”内部控制机制建立与实施
结合“营财一体化”业务模式,融合自身管理特点进行特质化完善,以内控标准流程为基础,完善营财内控专题评价指南,设置专业管理的指标体系及目标值。“营财一体化”五项内控机制建设共设置了四类管理指标,分别为标准流程执行率指标,财务总账和营销明细账核算同质化指标,营财信息一致性指标,财务账务、报表数据一致性。具体见表1。
围绕“营财一体化”主题,对营财业务的组织架构和主要工作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形成营财专业内控流程体系框架,明确流程关键控制点与风险点,组织开展风险自评估,制定具体的风险管控措施,强化风险防控效果。按照业务性质不同,细分为7大业务模块,即:电费发行与应收管理、电费实收与对账管理、电费往来账管理、其他业务收费管理、差错处理及退费管理、收入及资金流预测管理、报表管理,并从中梳理出17项主要业务流程和23个关键控制点。以下针对几项重点业务进行具体说明:
1.电费发行与应收管理。电费发行与应收管理的主要风险在于电费发行不准确、营销系统与财务系统反映的电费数据不一致。主要的管控措施包括:营销部门建立电费发行内部审核机制;电费发行班发行电费前通过机审、人工筛选及异常数据排查等方式验证发行数据的正确性;营销部门电费电价专责通过营销系统报表动态审核电费发行数据,重点检查电价执行是否正确,同时通知电费发行班对稽核错误进行差错处理;营销部门电费电价专责在月末营销系统关账前,利用SG186信息系统对当月电费数据进行再次审核,包括按电价类别计算的电费金额是否正确等,审核无误后通知电费发行班进行营销关账,并将审核发行后的电费及各类基金附加汇总数据提交给财务部门;财务部门电费电价专责将客户中心提供的电费及基金附加汇总数据与财务系统中集成的电费凭证数据进行核对,即完成应收电费业务数据与账务数据的核对,如有集成差异及时反馈电费核算班进行差错处理,待营销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完全一致后通知电费核算班进行财务关账,锁定账务。
2.收费与解款管理。收费与解款管理的主要风险在于解款不及时、资金滞留挪用,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不一致等。主要的管控措施包括:大厅收费员收到的资金必须实行日清月结,当日解款,收费日报与现金交款单核对一致后交电费核算班审核对账;电费核算班每天核对收费员提交的收费日报、现金交款单,并与系统内的电费实收数据核对;每天将网上银行收到的直接汇款转入的电费信息提交收费员,由其输入系统;每天核对当日网上银行对账单,与营销系统内的电费实收解款数据进行复核;财务部门每周核对一次财务系统实收电费数据与网上银行电费资金流入数据,并将相关差异反馈电费核算班处理。
3.银行未达账管理。银行未达账管理的主要风险在于清理不及时、未达账项长期挂账等。主要的管控措施包括:财务部门每月整理未达账项的变动数据,提交电费核算班;电费核算班对财务部门提交的未达账项变动数据进行分析与复核,对能够及时处理的未达账提交收费员及时处理;对相关业务流程未走完或资金性质不清晰的未达账,提交相关业务班组及时处理;根据相关未达账项的处理情况,每月向财务部门提交一次未达账项处理情况报告。
4.差错处理与退费管理。差错处理与退费管理的主要风险包括差错处理不走流程、审批程序不合规等。
主要的管控措施包括:严格执行相关业务流程,所有差错处理与退费业务必须在SG186系统中履行流程,留有痕迹;严格执行电量、电费合并退补,对无法退电量的差错做“全减另发”处理,保证电费报表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电费核算班必须逐笔审核相关差错处理与退费单据,与SG186系统中的相关流程信息核对一致后,按照退款余额,完成分级审批程序后,方可提交财务部门;财务部门根电费核算班提交的已审核差错处理与退费单据,与SG186系统中的相关流程信息核对一致;同时审核退费资料是否齐全、印章授权是否符合要求,客户信息是否一致,审核完毕后方可办理退费。
5.收入及资金流预测管理。收入及资金流预测管理的主要风险包括电量、线损以及现金流预测不准确、预算得不到执行、预算数据缺少客观依据等。主要的管控措施包括:强化业务协同工作机制,每月召开发展、营销、财务预算协调会,充分共享线损、均价和电费回收等指标信息,进一步提高预算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加强预算执行情况监控,每旬通报预算执行进度,及时研究处理对策,提高预算执行精度。处理好与大客户之间的关系,及时掌握大用户预交电费信息,为电费资金流的测算和管控提供客观数据支持。
(二)“营财一体化”风险管控机制建立与实施
风险管控机制遵循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的基本思路,建立核心风险评估定级与风险应对联动,风险预警响应与风险评估联动的管控机制。风险评估方面对重点用户进行风险特征分析、风险等级进行量化评估;风险应对方面则搭建风险评估定级与响应策略组合触发机制,并设置预警响应规则,实现预警结果同评估响应联动的管控方式(见图2)。
风险管理由事后应对向事前预警转化,通过分析风险产生的内外部原因,深入挖掘风险潜在的影响因素与影响结果,通过构建多层次的风险量化评估与分析模型,实现全方位的风险动态预警与实时监控。下面以电费回收风险为例进行分析。
1.明确风险管理内容。电费回收风险涉及客户服务管理模块,包含信用管理及风险管理两个子模块。信用管理模块中,信用评价主要选取用电缴纳和违约用电及窃电情况等若干指标,信用管理还可以定期向社会公布。而风险管理则针对客户综合风险状况,且将信用评价结果应用于缴费风险子项。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分析影响风险的各类因素以及电力用户的各种类别,有效识别风险成因;制定风险评价指标,选取权重,评价风险等级,编制风险预案;明确预警指标,制定预警触发措施,实现风险实时监控(见图3)。
2.选择风险识别方法。围绕电网企业电费管理总体目标,针对外部环境与外部主体、电费管理流程操作的具体环节业务与管理活动,采用资料分析、现场查勘、人员访谈、专家咨询等方式,多角度、全方位识别企业面临的或潜在的风险及风险事件。
根据电费回收风险的来源,将风险源头分为外源性风险或内源性风险。外源性风险是涉及政治政策、宏观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行业环境等外部环境因素导致的风险。内源性风险是与组织、成员的特质和能力相关,并最终通过业务行为和岗位职能表现出来的风险类别。
(1)采用全景分析法对外源性风险进行识别。全景分析是指宏观环境的分析,P(政治),E(经济),S(社会),T(技术)。参照融合以上方法,电费回收外源性风险可从宏观环境和行业与市场环境两个层面展开识别分析。首先,在PEST四要素基础上增加法律及电力市场监管,共六个角度,对电费回收所面临的外部风险状况进行分析,识别出宏观层面的外源性风险。其次,从电费缴纳主体用电客户与待收费服务合作单位,识别出行业层面的外源性风险。
(2)采用流程分析法对内源性风险进行识别。流程分析法是指从实现流程目标的路线、顺序和过程入手,发现实施差异,识别风险事项的方法。通过分析客户营销服务业务流程运行情况,查找流程疏漏和潜在风险环节,提取风险事项。电费回收风险识别,按照营销服务四大业务环节次第展开,即业扩报装、抄表管理、核算管理、电费收缴,并对每一环节活动事项进行细分。
3.科学开展风险评估。风险评估的原理和目的是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客户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水平,划分风险等级,为确定重大风险以及进行风险策略分析奠定基础。
对电力回收风险评估而言,首先是确定重点电力用户,其次是针对重点电力用户确定风险可能性和风险发生造成损失度的评价指标及标准,然后通过测量得出不同客户的风险水平、排序及风险等级。
客户风险水平分值=Σ(各指标权重×各评分指标分值)
电费回收风险半定量评价法,首先按照不同客户类型确定风险水平的评估指标及权重,然后确定风险水平分级标准,按照风险水平评估值对风险进行分级。
常见的用电客户分类有电压等级分类、重要性分类、销售电价分类等。由于用户电费回收风险与用户自身社会经济地位、经营状况、理念意识、交易习惯等相关,销售电价用户分类方式较能综合体现以上区别需要。销售市场目标用户群体分为六大类,即居民用户、商业用户、非工业用户、工业用户(含大工业与普通工业用户)和农业生产用户、趸售电力用户。
工业用户具有用电量较大、客户相对集中的特点,风险一旦发生造成的损失度较高,而且管理的针对性强,效果显著,因而是电费回收应关注的主要群体。工业类用户评估指标选取主要考虑以下因素:客户用电容量、电量、负荷变化情况、客户缴费情况;企业经营现状;企业所属行业运行情况、政策调控情况;企业关联客户情况、上下游企业情况;金融企业对其信用认可情况等。
工业用户电费回收风险评估指标及权重具体见表2。
通过将用户电费回收风险等级划分为五级,按照末级观测指标等级划分采用分值,定义具体风险等级区间。
4.制定风险应对措施。针对电费回收风险等级确定的应对措施主要有:一是建立用电客户电费回收风险评估响应策略组合;二是建立电费回收预警指标体系。
(1)新客户、业扩增减容、合同到期用户。不同的客户应该在签订供用电合同前有针对性地制定不同的风险预防控制措施(见表3)。
(2)电费回收风险评估响应策略组合。按照风险评估响应的总体思路,将用户电费回收风险评估结果同一定的预防性应对措施组合加以匹配,形成用户电费回收风险策略矩阵,达到从风险评估到响应动态触发机制。
四、实施效果
(一)专业管理效率提升
通过开展跨部门协同工作机制、风险定期评估机制、风险分级管理与内控持续完善机制、信息与沟通、持续监督等五项内控机制建设,“营财一体化”业务流程得到优化,重要风险点和控制点得到加强,财务管理向业务管理前端有效延伸,经营管理风险得到了有效防控。
1.营财数据的一致性、及时性、准确性得到大幅提高。通过优化改进,电费相关业务的差错率逐渐下降,公司营销口径数据与财务口径数据达到完全一致,实现了财务账务与报表、营销报表与财务报表的无差异化。
2.通过强化内部控制,当期所有营销业务均能严格执行标准业务流程,业务收费及退费均在SG186系统中实现了数据集中与共享;同时以营销、财务信息系统为载体,实现了业务信息的动态维护和适时核对,营财数据质量得到了大幅提高。
3.通过加强前期遗留问题处理,公司电费未达账项金额、笔数大幅下降,长期未达账项得到逐步清理,实现了未达账时限不超过三个月的管理目标。
4.营销、财务凭证实现同质化、同步化,营销财务一体化管理的效率和效果都得到了大幅提高,营销、财务各专业集团专业指标考核中成绩优异。
(二)经济效益显著提升
按照内部控制管理理念,“营财一体化”建设有效打破了电费管理壁垒,实现了营销部、财务部及客户服务中心缴费渠道建设及运营管理的协同运作,与银行系统直联业务更加顺畅。资金管控和统一调配能力增强,合并口径资金归集率大幅提高,平均货币资金逐步压降,贷款存量压降幅度上升,彻底消灭了电费资金沉淀,有效降低了资金成本,资金整体管控效益提升显著。X
参考文I :
关键词:企业;财务共享中心;内控建设;共享模式
1 财务共享模式下内控建设背景与挑战
(一)财务共享中心模式下内控深化建设背景
2008~2012年,财政部、国资委先后《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内部控制基本规范配套指引》和《关于加快构建中央企业内部控制体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了央企内部控制体系的基本框架和原则。同时,国资委在央企全面开展以“强基固本、控制风险,转型升级、保值增值,做强做优、科学发展”为主题的管理提升活动,将内部控制建设作为管理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共享模式这一新兴财务组织形式对各公司内控工作的组织资源、流程管理、信息化平台及考核监督机制等方面带来了全新的机遇与挑战,并对各公司内控体系的深层次转型提升提出了全新课题。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及充分利用现有各项内控工作成果,积极学习国内外先进财务内控管理经验,探索财务共享模式下的内控建设创新思路与方法,是推动内控体系的持续优化提升、促进运营效率提升的有效途径。
(二)财务共享中心模式下内控面临的挑战
1.人员结构变化风险财务一体化改革之后基层财务人员的减少造
成沟通成本增加,可能导致业务支撑能力不足,带来内控职能无法有效落地的潜在风险。此外,如何调整和优化公司与各基层单位的财务管控关系,在释放现有基层单位财务核算能力的基础上,增强基层财务管理会计及业财融合职能的发挥,也给内控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2.业财分离风险
共享体系建设初期和过渡期,由于财务组织的深度变革,大量的会计核算人员集中到财务共
享中心,财务触角收缩,远离业务前端,由此可能导致对经济事项真实性、合规性的管控程度相对削弱。此外,由于财务共享服务不仅涉及财务职能调整,也会影响到其他业务部门原有的工作流程和行为习惯,财务变更与业务变更能否形成良性互动,这对业务部门来说也是全新的挑战。
3.流程管理风险
随着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原有流程对于财务共享模式已不再适用,对于财务共享后的流程
再造、流程管理风险随之凸显,流程设计不合理将导致共享中心的服务效率低,严重影响企业的运营效率。如何确保共享后再造流程合理有效、财务业务处理规范高效、流程标准的贯彻落实,则是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初期所面临的挑战。
2 财务共享模式下内控深化工作的主要实践内容
(一)财务共享中心模式下内控深化建设目标内控深化建设应立足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阶
段性成果及中长期持续推进要求,通过内部控制体系深化建设与应用研究,全面把握财务共享模式下内控体系建设难点与重点,优化组织资源配置方式,创新内控管理手段与机制,促进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深化转型,切实提高内控建设成果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的规范性、高效性、实用性和适用性。
(二)实践举措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下的内控建设以“风险导向,深化应用,过程管控,加速成效”为主线,遵循全面覆盖原则、协同高效原则、权责制衡原则、适应调整原则、成本效益原则,基于内控成熟度的5个方面从战略运营方面、人员组织方面、流程制度方面、信息载体方面、考核绩效方面做了大量的创新和实践,有效的防范了共享中心模式对公司内控带来的挑战因素。
1.战略运营方面
建设与战略经营目标相适应的内控体系财务共享变革紧紧围绕集约化这一要义,有效促进了财务战略的发展与实现,促进财务从事务型向战略决策型转变。在推进财务共享模式的进程中,以“共享提升规范,服务创造价值”为目标,将风险与内部控制管理的信念充分体现在经营管理活动中。利用共享服务平台开展分享与交流工作共享服务平台有利于基层单位间信息与知识与共享;通过可比数据分析,推动各基层单位间的经验交流,有利于其互相间的内部借鉴与学习。因此,伴随着财务共享中心的设立,财务共享服务平台以更加广阔的视角服务各基层单位,高度支持公司整体战略的贯彻与执行。
2.人员组织方面
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财务工作标准体系,在操作层级方面,根据财务共享模式的特点,原先由各基层单位财务部承担的职责,如成本费用核算、工程核算、资产核算等职能统一转至新设立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操作岗位方面,随着财务管理条线架构的变动,对于财务资产部与其他业务部之间及财务部内部各岗位之间的职责进行了清晰界定和配套优化。在审批权限方面,伴随着财务条线各岗位职责的梳理,相应调整事项的审批权限。
3.流程制度方面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财务工作规范指南,业财融合标准化管理要素规范,执行凭证交叉审核控制机制,搭建三层级交叉型稽核体系。
3 财务共享模式下内控建设实践意义综述
在财务共享模式一体化建设思路的指引下,在财务共享模式探索实践中,内控深化建设与实施应用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一)强化风控意识,贯彻内控制衡机制在财务共享中心模式下的内控深化工作中,一方面是通过对风险与内部控制管理文化意识的强化,将内控理念扎根于公司各级人员心中,持续推进公司内部控制环境建设,确保各项风控成果的有效落地;另一方是通过进一步明确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的职责权限,形成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从管控关系上推进决策与执行、审批与监督的分离。
(二)夯实财务管控,规范前端业务操作通过对财务组织架构的调整、对各级财务职责界面的梳理,以盘活财务人力资源为出发点,以加强业务过程管控为切入点,以业财融合顺畅为着力点,夯实财务管控基础,加强财务对业务的管控力度,同时也在无形中规范前端业务操作,提升公司各部门的风控管理强度。
(三)执行标准流程,改善业务处理效率通过对内控标准流程的优化、部门和岗位职责的明确,提升内控标准的适应性,确保内控建设各项工作成果的实用性。与此同时,对于财务共享模式下集中整合的同质、重复的业务,在规模效应、专业分工和标准化操作的引领下,大幅改善了该类业务的处理效率。
参考文献:
[1]张润丰.中国推广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34):144-208.
【关键词】财务信息化 提高 财务管理 会计信息化
一、引言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全球化和电子商务的兴起,随之而产生的财务业务一体化模式、会计电算化模式,为财务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促进了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的统一和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事业单位管理系统的统一。在信息化环境下,我们的财务管理模式和具体操作还不规范,存在着很多问题。提高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就应该在充分认识问题所在的前提下,充分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并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方便财务管理。
二、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
如今虽然很多企事业单位大力倡导信息化财务管理,但是成效却不佳,其原因很大部分在于,没有搞清楚自身的财务管理的现状,只是单纯地机械化地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软件,却无法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缺乏资金监控。目前,很多企事业单位的经营者或所有者对企事业单位的资金运行缺乏监管,母公司对旗下子公司的财务和资金状况有时也是鞭长莫及,公司管理层内部更是存在着人为控制资金的现象,资金很容易被不法人员擅自挪用,甚至有私自侵吞国有资产的问题存在。虽然很多企事业单位为了杜绝这种现象而设置了专门的资金运行监督部门,制定了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但是由于监督者独立于企事业单位资金运行系统之外,因而无法及时全面地掌握企事业单位财务资金方面的有效信息,因此其监督作用难以及时有效地发挥。而且,有很多企事业单位缺乏重大投资问题的决策制约机制,往往不是通过组织决议,而是个人拍板,导致资金的流向与控制无法同步进行。很多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资金状况无法及时有效了解,导致监督的滞后,无法及时发现问题所在,财务人员对企事业单位的经营状况又缺乏了解,出现企事业单位资金入不敷出局面,通过借贷资金来偿还旧账,增大了企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
信息不透明。企事业单位只有在信息透明、及时、准确的情况下才能实现对物流、资金流的有效控制。但是目前信息不透明、信息掌握程度不对称、信息分散等问题是目前许多企事业单位面对的信息化问题,企事业单位的不同管理部门之间不能及时提供有效的相关信息,是企事业单位信息孤立,企事业单位的高层决策者获得的信息不准确,无法搞清问题所在。而且,企事业单位的很多层次都有截留信息的的情况,有时提供的信息甚至是虚假的,使得整理所得的数据结果普遍失真,数据的失真又导致会计核算结果不准确,报表失真,有时会计报表失真还使得子公司的真实经营状况被掩盖。
资金分散。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成为交易的媒介,因此,企事业单位经营者要以资金为核心,实现资金利用效率的最大化。目前,企事业单位集团资金有着集中管理的需要,但是内部资金占用分散化使得企事业单位财务资金管理中矛盾突出。现在企事业单位中资金管理中普遍存在子公司多头开户的现象,有些母公司旗下的子公司设立了很多账户,上百上千,管理困难。而且,投资决策的规范性差,投资决策过于随意,有些企事业单位在投资决策中不结合自身发展能力和发展目标,投资具有盲目性,热衷于开阔经营领域,投资中有较多失误,给企事业单位造成严重损失,使企事业单位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资金运行更加困难。
三、财务业务一体化对策分析
企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中,可以结合自身经营的需要和特点,将财务和业务融为一体,引进、消化、吸收国际上的先进ERP系统软件,建立财务和业务一体化信息系统,通过企事业单位资源计划管理系统的建立,实现企事业单位生产经营的集成,通过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集成和共享,规范企事业单位的预算、结算、监控等工作,实现财务业务信息的共享和一次性处理。
财务业务一体化系统简介。企事业单位资源计划管理系统是把会计信息的采集、保存、处理、传送等步骤与企事业单位的采购、生产、销售等业务的办公系统相结合,利用电子计算机、相关软件和数据库等对相关信息和数据进行集成化统一操作管理。业务的记录和执行与会计信息系统相互连接,共享信息资源,使得企事业单位业务的交易和会计信息的记录可以同步进行,物流信息、资金信息统一于信息流之中,确保财务管理系统能够准确、及时地进行信息的全面记录。
ERP系统主要构成要素包括操作者、信息技术、计算机设备和操作程序等因素构成,可以利用个功能模块进行会计信息的记录、处理和输出,进行业务事务的记录处理,进行人力资源的管理。业务数据属入到会计子系统中,然后计算机自动进行各种业务的处理核算。核算后,所形成的相关记账凭证输入到总账的子系统当中。财务业务一体化系统还提供账簿的自动登录功能,根据财务单、证、账目和财务报表等,自动进行数据处理和保存。该系统可以提供职工工资、企事业单位成本、货物购销、货物存储、企事业单位资产等各方面的数据,这些数据是企事业单位高层作出正确决策的重要依据,是中层进行有效控制的重要参考,是基层人员正常运行业务的指导。
财务业务一体化的积极作用。优秀的管理就是要处理好人力资源、企事业单位资金、企事业单位财务等的关系,财务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使企事业单位的决策更加正确及时,提高企事业单位的管理效率。提高管理水平和决策水平,关键是要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正应为财务业务一体化系统涉及到企事业单位生产经营活动中产、供、销、人、财、物等多个方面,信息更加具有全面性、科学性、真实性、可靠性,因而可以更加有效地指导中高管理层科学正确地决策。
四、结语
随着网络和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使得信息化技术在财务管理中得到全面应用。财务业务一体化信息处理、会计信息化和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应用是信息时代财务管理的必然发展趋势,越来越多地受到重视。这就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真正认识到本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认真学习、全面掌握信息技术,更好地投入到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现代化进程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