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会计实习内容及成果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应定位在中小企业及基层金融机构对初级会计岗位人才的需求上,核心在会计业务处理能力及会计实践经验。因此,会计实习课程对整个会计专业教学尤为重要,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够适应现代实践教学,导致实践教学效果较差。为了适应新时代对会计实习教学的要求,我们必须要实施“职业岗位主导”的项目模块化教学模式。
一、“职业岗位主导”项目模块化教学模式在会计实习课程中的应用
“职业岗位主导”的项目模块化教学模式是指:按照会计工作流程,围绕主要岗位业务,设计旨在引领学生体验会计流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实训模块;改革教学内容,确立与岗位任务对接的教学内容;建立与岗位流程对接的教学模式,通过课堂教学与实习一体化,实现教学过程的职业性和开发性。我们应当如何展开教学呢?笔者认为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依据教学大纲,设计会计实习项目
这是整个教学模式的重点,也是开启项目模块化教学的前提条件。根据中小企业及基层金融机构的会计工作流程,设计会计实习项目,可以将实习内容分为出纳项目模块、存货项目模块、收入利润项目模块、总账项目模块、会计电算化项目模块。然后再在各个实习项目模块中制定具体的实习任务,向学生介绍各具体任务之间的逻辑结构和关系,使学生整体把握应当学习的内容。
2.设计实习场景,导入实习任务
模拟企业实际的会计业务流程,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会计人员的工作环境,这样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下,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老师设计的教学任务中,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职业能力和知识理论学习紧密结合起来。
3.把握实习任务,学生自由分组讨论
教师根据班级情况,让学生自由分组,然后教师进行调整,合理搭配好、中、差学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通过小组讨论,制订项目实施计划,确定实施步骤和分工,以便于更好地解决任务。
4.展示项目成果,教师画龙点睛
对项目任务,每个小组成员都有自己相关的见解,项目组长通过小组讨论,整合各成员意见,最终形成书面项目方案。每个小组完成任务后,将成果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展示、交流。由教师和同学们共同检测、评估,最后老师进行总结和点评。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分析任务实施过程中学生们的优点,让学生树立信心,增强学习的兴趣和参与活动的欲望。
二、“职业岗位主导”项目模块化教学模式在会计实习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通过笔者几年来对项目模块化教学的不断完善和研究,发现此教学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1.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让学生由“要我学”变为了“我要学”,让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教师为主角”变为了“学生为主角”。学生可以明确地知道学习的目标、学习的任务,从课堂中不断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激发求知欲望,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益。
2.有效地建立课堂与会计实际工作的联系
充分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在项目模块化教学中,学生充分认识到知识欠缺的地方,通过解决这些实际的问题,有利于他们掌握知识,使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和实践性,为将来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3.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得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激发者。教师在项目设计、任务实施过程中,充分融入理论知识的传授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4.加强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和学习效果的检测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能了解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包括技术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等,这样有利于教师更好地为学生学习提出改进意见,为他们将来的发展指出方向。
达到以上职业能力的毕业生,基本能够胜任出纳、会计(财产物资核算、工资核算、成本费用核算、固定资产核算、财务成果核算、资金核算、往来核算、总账报表、稽核、报税、档案管理)、会计主管等岗位的工作需求。
基于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视,高职院校应通过创建教学环境,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模式,改良教学课程等方式,努力打造学生的职业能力,以满足社会对职业技术人员的需求。
一、专业能力方面
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具体要求包括资金管理能力、会计核算能力、税务管理能力、会计监督能力、财务分析能力等。学院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基本能够涵盖以上的专业需求,但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有以下思考。
(一)丰富专业课程 课随需重
1.《税法》课程——税务管理能力
目前,《税法》课程的教学力度还不能适应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导致学生实习、就业中报税及税务处理成为困难。鉴于税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教学中要加大税法课程教学比重,做到“税会”并重。在比较紧张的教学安排中,目前的课时能够安排的是一些主要税种如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及个人所得税的讲解,以及一些重要的小税种如城市维护建设税、关税、土地增值税等的讲解,对于如房产税、印花税等重要性稍低的小税种,很难涉及到,但这些税种虽然金额不高,但在实际工作中也是常常会遇到,甚至在很多情况下不可避免的会和一些主要税种的计算分析结合起来。所以,学生税务管理能力的提高,增加学习课时,提高重视度是前提。其次,不仅要扩大《税法》的课堂教学课时,作为高职会计专业的税法教学来说,还要扩大实践课时,教学中要深入开展税法的学习,让会计专业学生熟悉报税、税务会计处理工作,而不是简单学习几个主要税种,报税环节一无所知。实践的一方面就是要引进报税学习软件,让学生展开仿真实训。另外,具体实践中,适合高职学生学习的全面的税法教材不是很多,需要编制既有理论又有实训的适合高职学生学习的税法校本教材,有好的教学资料,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出纳》课程——资金管理能力
有的高职院校至今未设置专项的《出纳》课程,只是在财务会计等相关会计核算课程中顺带涉及,导致学生这方面能力的缺失。实际上,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一定要开设《出纳》课程。学生最初实习及就业的第一份会计岗位,往往就是出纳岗位,而提高学生初次就业的职业信心有助于学生很快适应工作,并为进一步提高职业技能打下基础。《出纳》课程的开设,能够很直接地解决学生很多的问题,如出纳员基本技能(也是会计专业人员技能)的学习中,可以采用“教学做”一体的方式,让学生扎实掌握会计文字数字的书写,熟练计算器的应用,人民币真伪的识别,点钞技术,原始凭证的识别,印章的管理和使用,保险柜的使用等。同时,通过现金业务及银行存款业务的实训,可以让学生熟练掌握现金、银行存款收支规定及收支手续、办法,现金的盘点、保管,银行业务的处理,银行票据的识别、使用,以及出纳会计凭证的编制,出纳账簿的登记等。出纳课程的教学,完全可以将教室与实训室融为一体,以学生为主体,配合教材及多媒体设备,边讲边做,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3.《财务分析》课程——财务分析能力
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往往忽略了学生应该具备的财务分析能力。 《财务分析》课程的开设当然应该在高年级阶段,通过低年级阶段的系统专业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职业技能,但合格的会计人员还要具备一定的财务分析能力。对于自己产出的工作成果——财务报表,要能够提供对报表的分析,从而助力企业的经营管理。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的职业能力从来不是算死账,《财务分析》课程应是必修课。具体教学中在进行了前期的分析方法、分析指标、分析方案讲解后,课程的设计应多从案例出发,结合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引入案例,学生自主分析,最终形成财务分析报告,多整体,少片段,多实践,少说教,既能形成学生的职业判断,又使课堂生动,收到实效。
(二)构建“实践为重”课程体系 强调职业教育优势
虽然高职教育强调“教学做”一体,但真正的教学实践中,这方面的工作显然不足,学生到了工作岗位,动手能力还是欠缺。目前,高职财务会计课程群的教学内容一般以财务会计、财务会计实训为主要课程内容。从财务会计的教学方法来看,大多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步走,即先行理论教学,后实践教学。还有部分学校即使进行了实践教学,但由于实践教学实施方式、实践内容的设计、组织方式不尽合理,教学效果较差。学生考试也均侧重考核规则的记忆程度,学生沿袭了应试教育下的传统学习习惯,被动接受,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难以系统地理解会计知识和会计思想,缺乏足够的职业判断能力和实际岗位工作能力,很难适应会计工作日益发展的职业能力要求。因此,要优化课程设置,调整课程设计,突出实践能力。
(三)尝试阶段实习 及时教学反馈
目前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实习设计是在三年学制的最后一学期。经过调研,学生在大一、大二的暑假及寒假就具备一定的实习能力,他们实习之后回到学校学习,动力会很足,实习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有目的地解决并且可以就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向指导老师请教,实习循序渐进,大有裨益。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可尝试阶段性实习,根据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在大一、大二阶段就安排初期实习,以增强其专业能力,实习过程中安排实习指导老师负责各方面的指导,达到锻炼的目的。
二、专业辅助能力方面
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辅助能力要求具体包括计算机能力(电算化软件、Excel表格、ERP管理等)、语言文字能力(会计行文)、外语能力、持续学习能力等。会计电算化及外语方面,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均有设置,已经重视了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其他方面,可尝试从如下方面着手。首先,应开设Excel表格制作、Word文字处理实训课程作为必修课,对学生有相应的考核。其次,还应开设财经写作课程,加强学生的会计行文能力。对于学生持续学习能力的提高,通过要求参考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初级会计师考试,让他们认识到会计专业持续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三、社会能力方面
(一)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
目前教育界对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认为实践教学目标的落实缺乏指导性、实践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训教学比重偏低;二是构建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措施上,主要观点有树立全程实践观念、创新实践教学内容、积极推广案例教学法、强化校内实训建设和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等。当前高职院校很重视会计实践教学工作、强调专业素质的培养,但更要强调实际操作能力。高职院校把技能训练作为会计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但由于人才培养目标的模糊和理解的片面性,会计实践教学偏重校内手工模拟实训,顶岗实习教学往往是有名无实。
(二)会计专业“工学结合”实践教学理念
“工学结合”是基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论,是以学校与企业合作为具体表现形式的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工作的结合。近几年“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在某些高职院校部分专业的教学中卓有成效,老师到企业兼职,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校企互动、互补并双赢。由此,也产生出“项目化教学”,并进一步发展演变为课程项目化。项目化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一个项目的计划是有固定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的工作,原则上项目结束后应有一件较完整的作品。课程项目化是指根据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密切联系地方产业发展实际,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成具体技能的训练项目。在高职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许多高职会计专业也实施了“工学结合”和“项目化”的教学改革。但不考虑会计人才市场需求的实际状况,不分析会计从业者掌握会计工作内容的特殊性,不顾会计专业本身的操作特点,照搬工科类的“工学结合”实践教学经验,也使会计专业“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改革走入误区。
(三)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
近几年我国高职院校在会计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改革及教材研究开发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针对当前就业市场对各类人才的需求状况和就业规律,以顶岗、择业实习为主要内容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毕业实习和训练也在增多,但关于会计专业顶岗实习教学环节的研究却很少,其主要研究内容有:(1)顶岗实习实施过程的整合。涉及确定顶岗实习目标、确定顶岗实习内容、组织顶岗实习内容、评价顶岗实习效果等。(2)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创新。提倡“工学结合”实践教学理念,主张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对实习学生共同进行管理。(3)顶岗实习管理制度的规范。注重对顶岗实习教学管理、实习基地、考核评价等方面的内在机制建设,建立管理制度、标准和规范。(4)实习基地和师资队伍的建设。推进校企合作,成立专门的工作机构沟通和协调顶岗实习教学工作,对校内外指导教师的数量和配备比例提出要求,明确校内外指导教师的工作职责和分工。(5)实习巡回指导的管理。要求学校建立并实施有效的顶岗实习巡回指导系统管理。我国对高职会计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课程开发以及实践教学的研究成果虽然较为丰富,但也存在薄弱之处:一是理论研究较多,务实性研究较少。目前高职会计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研究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还属于比较薄弱的环节,尤其是在针对会计专业的顶岗实习方面的研究还很少。二是专业共性研究较多,特性研究较少。我国高职教育界对有关高职会计专业顶岗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的研究缺乏专业针对性。由于没有分析高职会计专业本身的专业特性,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在构建方式、教学理念、教学管理上的研究与其他专业并无区别。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其“就业”导向,这就要求高职会计教育要以会计职业岗位的需要为中心。由此可见,以企业财务工作及会计专业的特点为切入点,对高职会计专业顶岗实习教学模式进行研究是具备一定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的。因此,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以往对顶岗实习只能流于形式的认识,真正把顶岗实习加以规范并实施。
二、高职会计专业顶岗实习教学现状
顶岗实习是学生到具体的会计岗位上工作,一边进行实践一边学习会计巩固理论知识。高职会计顶岗实习教学与其他专业相比,有一些是共性问题,如,学生对顶岗实习教育理念的认同问题、学生的职业角色转变问题、学校对学生的管理方式问题、学校与企业的沟通问题等。顶岗实习教学中也有会计专业的特性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联系顶岗实习单位困难
高职会计毕业生相对于本科生来说属于偏向于技能型人才,实习单位一般为中小民营企业。而由于会计专业的特点,中小民营企业对会计人员的需求较少,导致学校很难承担联系实习单位的任务。因此大部分会计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单位都是由学生自己联系,而每年均有大量的会计毕业生流入市场,会计人员供需不平衡,造成一部分学生改为寻找其他工作岗位。
(二)学校和企业之间沟通困难
为及时了解学生的实习状况,许多高职院校建立相关实习制度,便于学校和实习单位进行沟通联系。但对于会计专业顶岗实习,学校和实习企业之间的沟通联系实际上也是难以进行,原因在于:企业出于对财务信息资料的保密,不愿意让校方指导老师介入;而会计专业的特性使顶岗实习单位数量众多且分散,学校不能集中管理;学生换岗、换单位情况频繁使校企之间的沟通联系难以落实。
(三)小企业业务处理不规范造成实习学生对会计理论学习的误解
高职学生的顶岗实习单位多为小企业,由于各种客观原因,我国对中小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监管效果并不好,许多中小企业的纳税采取核定征收也导致中小企业不重视会计规范。许多高职会计学生进入小企业实习后,发现小企业会计业务种类少,且凭证、账簿及报表等账务处理程序不规范,导致一部分学生认为在学校里所学的会计知识与会计实际工作相差较大,造成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误解。
(四)实习指导与监管难以有效实施
学生在校外顶岗实习,学校对其指导和监管难以有效实施。为及时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及实践效果,学校一般指定校内老师兼任实习巡回指导老师。由于会计专业学生实习地点分散,无法对实习单位和指导老师进行一对一的配备。一方面,校内指导老师有其他的教学工作量,虽然对顶岗实习学生有查岗和巡回指导的任务,但进行全面的实地指导和监督事实上难以实施,许多指导老师通过电话或网络考察学生实习状况;另一方面,即便是学校老师进行实地查岗,由于会计工作的特性,企业会计人员和学生碍于会计信息的保密性也不可能与学校老师进行深入的沟通,无法使学校老师深入细致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实习学生对会计技能的掌握情况。
三、高职会计顶岗实习教学探索
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式的日趋严峻,许多地方由政府批准设立大学生创业园区,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优惠政策。同时随着高职办学规模的扩张,高职教育管理和就业面临着更多的压力,学生在学习、社交、就业等方面产生的问题日渐突出。为改善这一状况,许多高职院校在校内也建立学生创业园。学生创业园就是学校提供特定的区域,吸纳学生建立实体化的创业公司或创业团队,开展创业活动,并推行“准社会化”的管理。创业园是一个集大学生创业资讯、创业项目、大学生创业比赛、创业技巧交流的平台,创业园既可使参与的学生一展身手,也可以使其他学生感受创业氛围,从而也产生创业激情。可以发挥高职会计专业特性与优势,引入会计业务,在学生创业园内建立起学生会计创业工作室,融合会计顶岗实习教学与创业教育,使会计学生也在创业园中拥有一席之地。引入会计业务,建立学生会计创业工作室的可行性具体表现在:
(一)记账机构的申请设立门槛较低
设立记账机构应符合的条件是:3名以上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的专职人员,同时可以聘用相同条件的兼职人员;主管记账的负责人具有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有固定的办公场所;有健全的记账业务规范和财务会计管理制度。高职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场所,配备专职人员,建立记账机构,引入会计业务。具有会计从业资格的学生作为机构聘用的人员,学校引导学生在创业园中建立会计创业工作室。会计创业工作室可以以记账为主要业务,同时引入工商登记注册、纳税筹划、成本管理等业务。
(二)高职院校的会计师资是会计业务的保障
由于所培养学生的技术性的特点,高职院校要求教师具有双师型任职资格:老师不仅要具有教师职称,还要具有会计职业资格证书,并具有企业实践经验。高职院校许多会计教师具有高级会计师或中级会计师任职资格。充足的会计实践教学的师资资源为进行会计提供了保障。
(三)小企业对会计的需求使会计工作有足够的客户资源
虽然会计人才市场供应充足,每年有大量的会计毕业生涌入人才市场,但小企业仍然难以找到合适的会计人员,对会计人员的需求仍很旺盛。这一供需矛盾的主要原因是:会计专业的特性使小企业需要的是具有经验的专业会计人员,而会计毕业生恰恰是缺乏专业经验的群体。这一供需矛盾也使小企业转而寻求记账机构去解决会计问题,会计机构可以为小企业提供专业会计服务却收取相对较低的费用。每年新增的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它们对会计的需求为会计工作提供了足够的客户资源。
(四)学生的创业热情是会计创业工作室发展的动力
近年来,高职会计学生在就业压力增加的背景下,找到合适的就业单位越来越艰难,许多学生转而寻求创业机会。90后学生有活力、有创新观念、不循规蹈矩,有统计显示,近两年我国大学生的创业热情高涨,一项名为“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研究”的调查显示,有接近66%的受访大学生表示支持在校期间参与创业。创业不仅是大学生就业的良好渠道之一,而且可以带动更多就业。利用学校良好的会计资源,高职会计学生有热情进行自主创业,这是促进会计创业工作室发展的动力。
四、高职会计顶岗实习教学优势
将会计工作及学生创业理念运用于顶岗实习教学的具体做法是:在学校创业园内建立会计机构,学校指定专职人员管理;在会计机构内建立各种会计工作室,工作室可以按业务内容进行划分,可以设记账工作室、工商登记注册工作室、纳税筹划工作室、成本管理工作室等;会计工作室的运行采用“准社会化”管理,由创业学生自主设计制度,招聘在校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各会计工作室配备指导老师,在老师的引导下,由顶岗实习学生自主吸取相关会计业务,并组织会计工作。将会计工作及学生创业理念运用于顶岗实习教学的优势是:
(一)学生可了解不同类型企业
会计工作室各种企业的委托业务,企业类型多,包括商品流通企业、制造企业、外贸企业、运输企业、服务业等各种企业。相比于在一个企业顶岗实习,学生可以在会计工作室接触到更多的企业,了解不同企业的经济业务特征,通过顶岗实习,学到更多种类的会计业务处理,充实会计理论知识。
(二)学生可了解更多与会计相关的业务
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多参与企业的账务处理。而在学生创业园内的会计工作室除主要从事代账业务外,还可以工商注册、进行会计咨询服务、代办一般纳税人申请、代办税务变更登记、年检、代办社会保险人事存档等业务,的企业数量多、业务种类多且业务内容广泛。接触各种会计相关业务,使学生对会计专业的了解更深入,视野更广泛。通过学习与会计相关的技术本领,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工作能力都得到提高。
(三)学生可接触到规范化的会计基础工作
学生在校外顶岗实习时接触小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凭证、账簿及报表等账务处理程序很不规范。而创业园内的会计工作室是在专业会计老师的指导下,对记账人员配备、账簿设置、会计科目应用、会计凭证和报表填制、错账的更正方法等一系列会计基础工作都进行规范化操作,使学生对会计基本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有直观和正确的理解。
(四)学校对顶岗实习的指导与监管可以到位
校外顶岗实习对学生的检查和指导有相当大的难度,且事实上在岗假象普遍,往往只流于形式。将会计业务引入校内创业园,让学生在校内开展顶岗实习实行“真账真做”,避免了校外顶岗实习带来的巡回指导难度。在创业园内的顶岗实习学生,可由专业指导老师对其进行随时检查,及时监督,还可以进行手把手地指导;指导老师可以随时了解学生的实习进度、实习内容和工作状态,及时发现学生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指导和处理。相比于在校外企业顶岗实习,学校对创业园内的学生顶岗实习的指导与监管可以更到位。
(五)“准社会化”的管理方式能激发学生实习热情
创业园内的基础设施由学校提供,而推行“准社会化”的管理制度要求创业学生要自筹一部分创业资金。由于会计业务的特性,学生无需提供实物商品,提供的是劳务,创业学生几乎无需投入前期的创业资金,这使许多有创业热情的学生具备了创业的基本条件。同时,各种会计业务均会有一定收入,会计工作室建立收入分配制度,根据顶岗实习学生的实习情况给付一定的劳动报酬。因此,创建会计工作室不仅创业资金投入低而且学生有创业热情,对于参与会计实务的顶岗实习学生来说,略有收入也会提高他们的实习热情。
(六)会计创业工作室解决顶岗实习单位难的问题
会计的每一个岗位可以同时安排多个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学生之间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可以相互讨论、相互学习。有些学生在熟悉会计业务的处理后,师徒结对,以老带新。每一届熟悉业务的学生可以教新加入顶岗实习的学生,不仅使学生在校内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以运用,而且可以安排相当数量的顶岗实习岗位,解决了学生联系顶岗实习单位难的问题,也减少了学校寻找顶岗实习企业的压力。
五、高职会计顶岗实习教学缺陷及对策
在创业园的工作中学生能够直接感受社会氛围,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本领。
(一)高职会计顶岗实习缺陷
从会计专业特性视角看,这种以会计工作为顶岗实习内容的教学形式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表现在:(1)学生难以深入到企业内部了解企业实际运营情况。学生作为会计人员,是以的名义完成企业委托的会计事项。学生一般只能根据企业所提供的相关单据和凭证判断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难以深入到企业内部去细致了解企业实际运营情况。由于所得到的信息量有限,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判断与分析难免会产生偏差。(2)与企业沟通少,使会计工作的“管理”职能难以体现。会计工作作为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超出传统会计核算的范畴,其基本职能扩展到了会计的分析、管理、控制与创新上,会计准则的运用也将会使得会计业务处理方法的选择空间越来越广阔,会计处理变得更加复杂。学生作为会计人员,只办理委托业务,不与企业管理人员直接接触,难以与管理人员进行企业财务管理上的交流与沟通,难以体现会计的“管理”职能,学生无法将正确的管理理念运用到会计实务处理中。(3)不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流程和企业组织机构,影响会计业务的分解。由于学生没有深入到企业内部,不了解企业的生产环节、产品的具体成本构成、生产管理制度、财产物资的使用状况、企业组织机构、人员配备等情况,影响到按企业生产过程和部门而进行的会计业务的分解,最终影响到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二)高职会计顶岗实习教学对策
【文章摘要】
会计是管理学基础课程之一,其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及实践性。目前,会计基础课程虽然在长期的授课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偏重于书本知识的讲授,未能重视会计实践教学在提升学生从业经验方面的作用等。文章对会计基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改革方案,以期能更好的提升会计本科教学质量,使学生能有更强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
职业能力培养;会计基础课程;改革实践
会计基础课程是会计系学生的必修课,同时其作为经济、管理类学科的基础,也被其他专业的学生所广泛辅修、选修。会计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因此,任课教师应注重对其原理、方法进行讲解,同时,其在本科阶段还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实践型专业课程,学生应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今后工作中进行账务处理的技能及综合分析能力。目前,本科会计基础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部分认知性的障碍阻碍了其教学效果的提高。
1 会计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教师实践经验缺乏
从目前师资队伍构成情况看,其虽基本具备硕士以上学历,但却大多缺少会计实践工作经验,基本上是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虽然对书本理论十分精通,但对企业基层会计工作并不了解。还有部分会计教师缺少相应的教育背景,其本科、硕士学位均来及其他学科,只由会计专业授予博士学位,这造成其虽然科研能力较强,可以进行跨学科跨专业的交叉研究,但会计实务经验却较为缺乏。由于高校会计学科教学、科研任务较重,因此,其也往往难以进行长时期的实践锻炼。由于与实业部门缺少基本的沟通,未能建立定期的交流机制,这导致其缺少具体工作的操做经验,很难肩负起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重任。
1.2 学生进行实践锻炼的积极性不高
目前,会计学专业的实践锻炼积极性普遍不高,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三点,首先是学生就业压力较大,由于实际操作能力在面试环节往往不能充分展示,而相应证书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其获得理想职位,因此,其精力常常主要放在考取证书及获得更高学位上,而不愿进行相应的实践锻炼。其次,实践内容安排不合理也是学生不愿进行实践锻炼的原因之一。在企业实际工作中,有很多需要进行职业判断的地方,而高校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却很少涉及相关内容,仅局限于简单的填写凭证和账簿,与学生亟需学习的技能脱节,导致学生对这种缺乏实际内容的实践训练缺乏兴趣,积极性较差。第三,对于实践环节的学习结果缺少相应的监督测试。在实践学习结束后,教师往往采用编制简单凭证及账簿的方式对其学习成果进行检查,但是这种检查方式存在两方面的矛盾。经济业务过多会导致其在规定时间内无法完成从编制凭证到登记账簿的过程,经济业务过少又会降低对其学习成果的检查效果。因此,部分学校允许学生将凭证、账簿等带回寝室等进行填制,其在完成过程中难免会存在不能独立完成的现象,造成检查监督力度下降。
1.3 教学设施落后
目前虽然大部分高校均设有会计模拟实验室,但其具体环境与企业实际情况仍有差距。由于经费等原因,实验室的设备也较为陈旧落后,无法保证学生的实习需求。其虚拟的经济业务往往和企业现实业务相差甚远,简单的凭证和账簿也无法实现企业的现代化、电子化需求。高校一般只在学生大四临毕业前为其联系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进行短期实践锻炼,学生能学习到的技能十分有限,往往只能接触到抽查凭证等简单工作,实践效果并不理想。而企业由于财务数据的保密性特征,也往往不希望学生过多接触其核心业务,因此学生无法掌握会计实质业务的处理程序,起不到真正的实习作用。
1.4 情境代入感较差
会计教学中的案例和实际不符,不能反映企业的日常经营情况。且往往多年不变,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当外界经济环境和宏观政策环境发生变化时,这些案例的指导作用便大幅降低。即使进行案例分析,也常常用简化的凭证和账簿进行教学演示,过于简陋的工具使学生难以有真实的感受。并且会计工作在企业中除做账外,还应有决策和分析功能,如对会计政策进行选择,对投融资范围及数额进行判断等,这些在实践教学中均未体现。而会计岗位的多样化亦未有所表明,在实践课中,仅仅假设学生都为普通记账人员,而未分为管理会计、财务主管等多种角色,这不利于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2 改进途径及措施
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其对会计人员的素质与知识结构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会计人员有良好的理论背景,也要求其具有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因此,应对会计基础教学内容、形式、任课教师等进行改革,以使其能提高学生进行财务处理的分析能力。
2.1 教师来源多元化
高校不应仅聘用博士作为教师来源,还应与企业签订合约,使企业有经验的财务人员及财务总监能成为学校的名誉教师,使其能将企业应用会计准则的最新成果与经验教训与学生分享。此外,高校教师也应积极进行挂职锻炼,到各企事业单位会计部门学习,使其已有的知识体系更加丰满,做到源于书本而高于书本。如果由于时间冲突等原因,无法聘请到相关财务实务部门人员,还可以利用视频教学等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将其日常工作摄录成视频文件,在实践课上为学生播放,配以详细的讲解,同样可以达到良好效果,这样做还有另一个好处,就是由于视频文件有可重复播放的特征,因此,学生可在课下反复观摩,重复记忆,达到扎实基本功的目的。
2.2 通过模拟实验等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
应采用多种渠道鼓励学生参与会计实践活动。如可以对其进行分组,模拟企业各个部门的运作流程,如采购、付款、生产、销售及收款等,并将每一个流程进行细分,如在生产环节中可以细分为生产成本核算、固定资产管理、应付职工薪酬核算等几个小组,使其能全面掌握课程中不同知识点的运用。还可将宏观经济环境代入课堂仿真模拟环境中,如通货膨胀、金融危机等。此外,在每个小组中,还应设立不同的工作岗位,如出纳、往来结算、会计主管等,应尽量采用真实的实验道具,而不是简陋的课堂专用凭证、账簿,具体学生岗位可以由教师根据学生气质、能力进行指派,也可由学生自行商定或抽签决定。在案例模拟开始后,应由其他组学生对演练组学生的表现进行记录、评分,并指出该组学生存在的错漏及不足。在整个班级演练结束后,应由指导老师对各个组的表现进行点评,并予以排名和奖励,以鼓励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做可以有效避免目前实验中学生一人兼任出纳、会计、审核数职的情况,使学生能认识到各个岗位职能权限的不同,激发其探索会计岗位体系的兴趣。
2.3 改善实验室设施,引进先进财务软件
目前,大部分学校的会计实践仍为手工记账,学校缺少对会计实验室建设的投入,硬件设施较差。高校应建立大型会计模拟实验室,配以先进的计算机设备和实用的财务软件,改变计算机设施陈旧,财会软件落伍的现状。使学生熟练掌握ERP、金蝶等软件的处理流程,能完成经济数据录入,电子凭证生成及登记账簿、生成报表的全过程,提高其会计业务的处理能力。如有条件,还可以引进ERP沙盘模拟训练,使学生能了解在企业发展中所需遵从的规律及逻辑关系。并使其能学习管理知识及技巧,初步接触企业战略制定过程及其在发展中不断修正的过程,增强其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加强校企合作,提供实习岗位
高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关系,使学生从入校开始即有机会去企业参加锻炼,观摩真正会计工作的实施过程。也可将学生分为继续深造和直接参加工作两组,对于直接参加工作的同学在大三、大四时,每学期留出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让其参与实践锻炼,避免其在企业时间过短而只能片面接触会计工作一部分的问题。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开办校办工厂,以使学生可以更充分的在岗锻炼,同时也可以享受学生带来的经济利益,达到双赢。在实习结束后,应要求学生撰写详细的实习报告,总结实习过程中的收获及不足,并制定下一步的改进计划。实习报告应上交,以便学校对其实习成果进行监督与引导。这样的培养模式可以使学生在今后的就业过程中更快达到企业要求,提高学生就业率与学校口碑。
【参考文献】
[1]李术英.会计模拟实训――有效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3(17)
[2]颜艳,房桃峻.基于角色扮演法的会计专业综合实验教学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2013(9下)
[3]麦海娟,麦海燕.高校学生自主参与式会计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9)
一、学生模拟实习存在现状
目前中职学校主要专业课是《会计学》的教学,按教学计划采取课堂讲解,按章节布置作业。到第四期学年采用进行到工厂、企业实习或在课堂上练习,实施这样的教学程序,尽管也能获得一定的教学效果,但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按这教学程序,未能使财会专业学生知识达到:“懂理论,会操作”的要求。因为这程序教学偏重于教师灌注式的课堂讲授,缺少学生自己“做”这一实践性的教学环节。突出问题是学生“理论一大套,实际财会工作干不了。”学生反映说:“尽管学了财会专业,当我们走上会计工作岗位,心里依然不踏实。”社会上反映说:“这样的教学效果,难免出现学了财会专业几年的学生,不如做了几年实际财会工作。”这就说明,要使中职财会专业的学生具备“懂理论,会操作”的专业素质,非加强实践这教学环节不可。
第二,按这教学程序,未符合财会专业学生应注重能力的培养这一要求。众所周知,注重能力的培养,是我国培养财会人才所需,也是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对财会教育的基本要求。其具体内容有三点:①要求从事财会工作的人员,认真学习执行《会计法》,要热爱专业工作,忠于职守,正确行使国家赋予财会人员的职权,全心全意从事财会工作;②要求专业知识掌握达到应有的高度水准,既能得心应手地处理企业复杂的经济业务关系,又能为企业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提供准确的信息和正确的决策意见;③要求能运用所学知识在财会工作范围内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要实现这些要求,关键问题是:“让他们做,在做的过程中得到教训,增长才干。”具体的做法就是让学生做账、算帐、编报表等实践操作,这样的实践操作能提高和改进能力的培养,这样大批的优秀财会人才就会产生。
二、进行模拟实习教学
为了造就适应新形势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需的财会人才,财会专业的会计教学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改革,改革的突破口之一就是建立财会模拟实习室,为学生毕业实习提供稳定的、便利的进行会计工作全过程操作的实习场所。
1.建立教学会计知识的模拟实验室
实践告诉我们,不建立稳定的会计工作全过程操作实习室,就很难有效地加强实践性的教学环节,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为此,可在实习室布置操作课桌,还配有《会计账务处理流程图》、《企业会计科目章》等资料;还配点钞机、钉账机、投影机、实际会计工作用笔、印油,珠算盘等教学工具;同时,还积累和陈列学生实习操作过程全部的账本、实习操作课自我总结报告等。
2.在会计教师的正确指导下,组织学生进行会计模拟实习。
设计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中型企业“宏伟企业”,作为模拟对象,将该企业某月、年经营状况业务内容等相关凭证、报表和各种账户、期末余额,按照现行会计制度和教材内容进行核算操作。
首先,进行实际操作锻炼,培养其能力。根据宏伟企业年终结转余额,建新帐簿。根据教材内容和业务灵活处理,计算生产、经营成本,确定企业一个月份的业务和财务成果进行模拟操作。并据此计算和缴纳各种税金,最后编制会计报表。这是一次完整的系统的会计核算操作全过程。
其次,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及分析能力。完成实际操作后,每个学生按照全套核算结果各种报表核算表的情况,结合企业全年生产经营计划展开财务所学的知识方法,针对企业的经营情况,提出加强企业资金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建议和对策。这样的模拟实习,学生的实习操作与到企业实习没有本质区别,从而拆除了课堂和企业财务室之间的障碍,加深了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从而使学生提前进入了会计角色。
三、模拟实习教学初见成效
我们进行模拟毕业实习,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初步显示出良好的教学效果。
1.模拟实习,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们普遍认识到:①模拟实习是巩固专业知识,学到真功夫真本事的关键环节。②今天真刀真枪的实习是毕业后要干的工作。“如果不能完成这实习任务,毕业后很难迈进企业、其他部门财务科室的大门。”这些认识,使学生们能自觉地复习学过的会计基础知识及会计核算的方法。积极完成自己的实习操作任务。
2.模拟实习,增长了学生的才干。
我们在模拟实习室进行了操作实习,对多数从未见过会计工作的学生,在实习教师的指导下,让他们实实在在地做一个学期的“会计”工作。这样使学生较快地提高了综合业务运用能力和处理企业经济业务的能力,同学们认为:“通过模拟会计实习,给我们走上会计工作岗位吃了定心丸,增强搞好会计工作的信心和勇气。”有一部分同学认为:“经过实习操作后,我们毕业后到企业当会计,我们将脸不变色,心不跳,定能担当这项工作”。
3.模拟实习,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凡要求学生在实习中要操作做到的内容,教师必须先一步做到,否则,就不能担负指导学生的实习责任。
因此,教师必须具备从事会计教学的过硬本领。既能读书,又能实务;既能口讲,又能操作。教师们在实习之前,先一步熟悉实习资料,现场发挥了指导作用。这样做使我们认识到:没有丰富的会计经验,很难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
四、模拟实习需要进一步完善
建立财会模拟实习室进行模拟实习,方法是对的。因为这种实习方式能较好地改造“懂理论、会操作”的财务应用型人才。为此,就需进一步完善如下几方面:
1.领导重视,统一认识,是搞好模拟实习的重要保证。
采取模拟实习形式,不断完善财会模拟室,因此,要搞好模拟实习,就要做一次新的尝试,这一尝试就依赖于领导的重视和统一思想,要与实习指导教师加强了解和沟通,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质量,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解决模拟实习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
2.要进一步解决好实习指导教师的问题
模拟实习能否提高,关键在指导教师。因为实习内容、方法的科学性以及实习能否收到如期的效果,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责任心、教师的安排和教师的教学水平。搞好模拟实习,我认为要解决好四个问题:一是指导老师的业务水平要过硬;二是对实习期的指导要“共同讨论,专人负责”;三是要明确教师负责上课和负责实习指导是同等重要的;四是要严格实习考核和核对学生实习成果。要建立完整的财会模拟实习室。培养更多的财会技能人才。
3.要进一步解决扩展实习内容
在原有内容基础上,要求学生从收银员、出纳员做起,然后再做会计处理工作。把学习会计原理和会计实习很好的结合起来。对实习资料必须不断充实提高,使有关数据更加准确、完善。力求实习内容更加符合现行会计行业的实际。只有这样才能收到更佳的教学效果,并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尚林、杨明海编写.工业企业会计模拟实习题[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