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务共享价值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施工企业工程项目财务控制
一、加强工程项目财务控制的必要性
财务控制从广义的解释应是出资人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综合、全面的管理。就控制主体而言,既包含所有者(出资人)对经营者的控制,又包含经营者之间不同层次的控制;财务控制的内容是对企业各个层次上的财务活动进行的约束和监督,包括企业筹资、投资资金营运及收益分配。一个健全的企业财务控制体系,实际上是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的体现。反过来,财务控制的创新和深化也将促进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
管理科学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重视和加强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工作,从严治企,实现管理创新,是国有施工企业适应市场、增强竞争力的迫切要求。从总体上讲,我国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如经营观念陈旧、管理基础薄弱、管理水平低下的状况还没有完全改变;财务账目不实、采购和销售环节“暗箱操作”,生产经营过程“跑冒滴漏”等问题仍然很严重。对此,企业应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在加强企业管理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尽快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内部控制财务报告的管理方式。
财务控制的重要性是保障现代企业制度顺利实施的核心机制。首先,对企业所有者来说,他最关心的是其投入资本的安全性和收益性,即实现资本保值、增值目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有有效的财务控制做保证。其次,对经营者而言,财务控制是其履行受托经营责任、实现企业经营效益最大化目标的重要保证。再者,财务控制能够协调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利益冲突,使控制双方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从而保证现代企业制度的顺利实施。在现代企业中,其主要作用如下:一是有助于管理层改善经营方式,实现经营目标;二是保护企业各项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资产流失和损害;三是保证业务经营信息和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四是保证企业财务活动的合法性。可见,财务控制既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的一种责任和义务。
二、施工企业工程项目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责、权、利失衡。由于长期以来受到计划经济的束缚,施工企业的改制进行不够彻底,特别是工程项目承包机制和人事任用制度改革的力度不够,造成责、权、利失衡,责、利不能同时到位。主要表现在:一是权力过于集中;二是成本在手中,效益不在心中;三是项目经理负盈不负亏。
2.“管”则死,“放”则乱。权力过度回收企业层,不能充分调动项目经理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权力下放过大,则难以有效控制,必然引发滥用权力的负面效应,这是目前施工企业授权管理普遍遇到的尴尬局面。
3.内部控制观念陈旧。由于施工企业的改制不彻底,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很多缺陷,许多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局限于内部牵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或内部控制结构阶段,甚至有些企业以为内部控制就是俗称的内部监督,这种认识与现代企业的要求显得格格不入。
4.委派会计人员监督不力,会计信息失真。
三、加强对施工企业工程项目财务控制的对策建议
1.进一步加强对授权管理的控制。授权控制是一种事前控制,是在某项财务活动发生之前,按照既定的程序对其正确性、合理性、合法性加以核准并确定是否让其发生所进行的控制。这里指在项目实施之前对项目经理行使管理权限的范围及内容加以核准所进行的控制。授权管理控制的方式是通过书面授权书(或正式文件)来明确授权事项,授权管理的原则是对在授权范围内的行为给予充分信任,但对授权之外的行为不予认可。
授权控制按实施形式可分为一般授权和特别授权两种。对工程项目部的一般授权应包括:在保证总工期的前提下有权对自行施工项目及负有管理责任的分包项目的施工工期进行安排和调整;有权制定自行施工项目的作业承包方案;有权建议选用或辞退分包队伍;有权自行决定选用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有权直接向项目业主进行现场施工数量变更、索赔等事项的签证和相应的经营工作,对自己的跟踪中标的工程项目有优先承包权;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管理制度的前提下,有权决定项目可控成本的支出。对于分包项目的确定、分包队伍的选用、分包合同的签订、分包工程结算、分包工程款的支付、大宗材料的采购、大型施工机械的租用、非生产性开支、项目资金的借贷和分配等必须符合国家法规规定和企业管理制度,并得到上级特别授权项目经理才能行使相应的权力。就施工企业流动性大、管理跨度无限延伸的特点,实施对项目经理的明确授权控制是必不可少的管理手段之一。
总之,授权控制应实现以下几点:(1)工程项目部的所有人员不经合法授权,不能行使相应的权力;不经合法授权,任何人不得审批。(2)所有业务未经授权不能执行。(3)财务业务一经授权必须予以执行。
2.进一步加强对预算管理的控制。预算管理在西方可以说是流行的财务管理方式,在我国以宝钢为代表的一批大型国有企业都实践以预算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一种新的控制机制。这里所指的预算管理是工程项目施工以预算管理,是工程项目的成本计划文件,它指明了施工阶段项目成本管理的目标和为实现这一目标而采取的必要措施,是整个施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预算管理控制必须在授权管理控制的制约下,上升为事前及施工过程等一系列细化的财务控制目标。根据工程的预算情况结合本企业的定额水平将工、料、机,责、权、利关系落实到各部门、各工序乃至每个员工,将项目成本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类。变动成本(主要指工、料、机)中的数量部分为作业层的可控成本,实行定额控制;单价部分为项目管理层或公司职能部门的可控成本,实行预算和市场孰低原则控制。固定成本(主要指间接费用、管理费、利息支出)实行总额控制,将项目计划总费用按计划工期分配到各职能部门的每月中进行控制或包干使用,使之明确他们各自的权限空间、责任区域和责任成本以及相应的奖节罚超配套措施。实施工程项目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的预算管理,强化工程预算的财务控制功能,便于在施工过程对项目成本和资金使用的监控与考核,以利于随时发现成本水平的偏差,及时调整决策。施工过程的成本水平真实与否来自会计信息的质量,如何控制会计信息在过程中一贯真实可靠,是有效实施预算控制,防止寅吃卯粮、项目前盈后亏的关键所在。
3.进一步加强对资金管理的控制。完善企业的资金内部控制,必须有完善的相关内部控制组织机构。企业成立财务结算中心,集中管理内部单位的现金收付;监控货币资金的使用方向;统一对外筹资,确保整个企业的资金需要;办理内部各单位(分公司、项目部)之间的往来结算;实施财务控制等。
4.改进项目会计主管委派制。实行对工程项目部委派会计主管,是强化会计监督,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前提保证。上级委派会计主管确定了会计监督者的地位,在会计工作中建立一个约束工程项目部权力的关口,有效实施对项目经济活动的日常及过程监督控制,防止经营承包者利用占有和掌握着会计信息资源,按照自己的意图去决定会计信息的生成和利用、粉饰会计报告,实现短期的个人价值最大化。
5.不断完善内部考核、激励机制。授权控制、预算管理、资金控制、委派会计主管等约束措施并不能完全有效地禁止经营承包者的投机行为。企业对属下的工程项目经理能够做到合理的设计“约束+激励”控制方式,去引导经营承包者的行为,使其发生投机行为的可能性减少或可以预期。即应该让经营者为企业付出的劳动和贡献获得“满意”的回报(包括经济上的报酬和名誉地位的满足),但是仅此还不能阻止经营者会想方设法去获取报酬之外的收入。因此必须在制度上规范管理程序和设计控制方式去禁止经营者的投机行为,以及一旦发现“经营越轨行为”所采取的严厉惩罚性措施,使得经营者能够在得失之间进行理智的权衡,引导他们放弃“非分之想”,心安理得、稳定地获得“满意”的报酬。
财务控制是企业治理控制权的一种体现,有效的财务控制有赖于完善的、良好的控制环境。在现代企业中,委托人拥有财务资本,企业经营决策人员拥有管理企业的知识和能力资本,工人拥有人力资本,可以说企业是各种生产要素所有者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达成的一种契约。同时,由于企业是一个不完备的契约,它不能消除每个要素所有者行为所具有的外部性,个人价值最优化的选择一般不等于从企业整体角度考虑的价值最优化选择。所以,笔者认为,最优的内部控制,应当能够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效果。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而使一个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内部控制应当能够使企业每个参与人行为的外部效应最小化。为了消除个体行为的外部性,在内部控制建设中也必须贯彻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相对应的原则,只有实现这种对应,才会形成一种动态的内部制约机制,才能真正有效地起到控制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宗柳,陈汉文。企业内部控制:理论、实务与案例。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2.石本仁。公司治理与中国会计改革。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
3.刘炳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纲。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
4.李兴山。宏观经济运行与调控。当代世界出版社,2001
摘要:本文通过比较公允价值会计和传统会计在具体的操作方法和考量范围方面的不同之处,来探讨使用公允价值会计后对财务报告的影响,并对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如何更有效地利用财务报告提出了一些探索性的建议。
关键词:公允价值会计影响建议
Abstract:This paper studies the impact of fair value accounting on financial statement,and also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more effective utilization of the financial statement in enterprise management.
Keywords:fair value accounting;impact;suggestions
Fair valueaccounting was recommended to apply again in our country since 2006,which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demand of economic development.However,as it's operating method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traditional cost accounting,it has not only brought great changes to our traditional operating practice,but has also extended our field of views in making better utilization of the financial statement today.
The aim of our traditionalcost accounting is chiefly to find out the detailed financial data or information of an enterprise.So,the reliability is more concerned about and is regarded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various data and information.However,as the traditional cost accounting pays chief attentions to cost and history,and ignores value and future,its defects in completion and comprehensiveness have become more and more obvious.
As fair value is a sort of amount for debts liquidation or property exchangefixed by both buyers and sellers voluntarily in the case of fair transaction,we could look upon fair value as a sort of price instead of value,or as an estimated amount of value at a certain point of time.Though fair value accounting and traditional cost accounting are all based on the price in transactions,traditional cost accounting is only based on the actual price in actual transactions.However,fair value accounting is also based on the estimated and expected price before actual transactions instead.The advantages of fair value accounting could overcome the shortcomings and limitations in the traditional cost accounting.Thus,the financial statement will be impacted greatly when the fair value accounting method is applied,and details as below :
The inaccuracyin accounting data and information will be reduced to a maximum extent,and the reliability of financial statement will be enhanced accordingly.
The profit and loss will be reflected more truthfully and completely.
Thekey point in income counting will be changed from income expenditures into the balance concept of assets.And so,the income information in financial statement will be closer to the reality of the assets.
The function of financialstatement will be changed from merely recording operating performance of the enterprise into providing proofs and evidences for decision makers before making decisions as well,as the changes in market value of an enterprise will also be reflected dynamically and simultaneously.
Hereby,I would like to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s below :
1) As fair value can be taken as a sort of price which fluctuates around the actual value in a certain range,it's the financial information at a certain point of time.So,this point must also be considered by decision makers,besides considering market status,economic environment,government policy,etc.
2) As the final motivation of enhancing correlation is to make the financial information more comprehensive and more reliable,no financial data is allowed to be amended or adjusted manually at anyone's option or will at any time.
3) The decision makers should check and see whether the evidence is ample,whether the logic is reasonable,and whether the assumption are convincing firstly,before making decisions based on the financial statement under fair value accounting.
In short,fair valueaccounting is not only the consequence of improvement in accounting technology,but also the active reflection of economical development.So,we should always cherish its essence,but never stop the step of improving it,in order to make our financial statement more reliable and more helpful to decision makers of enterprises.
References:
[1]Xiaoyan,Lu 2006,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Fair Value Accounting,Accounting Research,2006 (4)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逐渐完善的透明,上市公司财务信息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的关注,最终反映在证券市场上就是股票价格随着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变化而变化。以房地产企业作为样本研究,采用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检验上市公司财务信息对公司股价的影响,结果发现财务指标对公司股价的影响在减弱。最后对如何分析当前我国股市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财务指标;股价;房地产;因子分析;回归分析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6012202
1 研究背景
我国股票市场是在改革开放后的一段时间内孕育和发展起来的,由于中国的经济、金融体制处于转轨的特殊时期,市场中有很多矛盾需要释放,因此股票价格的变动不仅收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如国家政策,宏观环境,行业环境、金融财政政策、市场供求关系等,而且同时还受到公司财务信息、股民市场预期以及市场监管等市场内部因素的影响。在这些影响因素当中,广大股民能够直接接触同时能够有效把握的主要是上市公司对外界公布的财务信息,因此研究和分析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与股票价格之间的相关性对于投资者来说十分必要。本文选取房地产行业的股票作为研究对象,之所以选择房地产行业,主要是因为该行业对于整个股票市场的影响举足轻重,能够代表整个股票市场的一般规律。本文试图通过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的实证方法来了解我国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对股价的影响,从而为价值投资者提供投资的依据。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数据选取
(1)样本选择。本次实证研究选取证监会规定的房地产行业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为保持样本的代表性和可比性,在挑选样本时剔除了ST类的股票,以及数据缺失的股票。最终选取了47支符合条件的房地产股票。
(2)样本数据选取。选取2012年在深圳主板上市房地产公司公布的年报所体现的财务指标,同时股票的价格为2012年一整年股票的年收盘均价。公司数据主要来源于巨潮咨询网(.cn)。
2.2 模型建立
评价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好坏的因素主要包括其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和股东获利能力五大方面,本文主要选取能够代表上市公司这五方面能力的主要财务指标作为自变量X,以股票一整年的收盘均价作为因变量P建立模型:
式中,Cj(j=1,2,3…n)是影响股票的因素即解析变量,P为股票的收盘均价即因变量,ε是随机误差。
2.3 变量选择
为全面反映财务指标对公司股价的影响,从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运营能力、发展能力、股东获利能力等五个方面共11个指标加以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2.4 因子分析
(1)因子分析的前提。
根据spss软件,利用巴特利特球度检验,KMO检验和相关系数矩阵对数据进行分析,主要观察数据的线性关系,看能不能利用因子分析来提取因子,相关结果如下:
2.5 回归分析
3 结论分析
(1)由回归结果可知,Adjusted R-squared=0.43表明回归方程对样本值的拟合程度不佳,说明财务指标并不能很好的解释股价。这也反映影响我国股市的因素很多,财务指标这类信息只能反映股价的一方面,国家宏观政策、市场因素也会对股票市场产生重要的影响,这一点在我们的模型中无法体现。
(2)在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市场参与者中介机构的数量还是少数,还是一个散户主导的市场,市场的投机气氛很浓,参与者更关心短期的技术走势而非财务指标,这很有可能使股价走向与财务数据脱钩。而且,我国证券市场不发达,导致一些非公司本身因素对股价的影响较大。
(3)依据有效市场理论,一般可就股票价格对不同信息资料的反映程度将证券市场分为弱式有效性市场、半强式有效性市场、强式有效性市场三种类型。假如股票市场是半强式有效的,则股票价格会反映所有公然的信息,而根据本文的结论,有关公司财务状况的公然信息并未充分反映到股价中,这也意味着我国股市尚未达到半强式有效。因此,我国应从大力培育和发展中介机构、加强和规范信息表露制度、进一步完善证券法律体系等多方面进手进步股票市场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陈曦.沪深A股财务指标对股价影响力实证研究[J].金融观察,2008,(10).
[2]李锐,伟吴.上市公司财务信息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分析[J].证券投资,2010,(10).
[3]谢睿.财务指标影响股价的行业差异[J].会计论坛,2009,(7).
【关键词】 母公司财务报表; 公司价值; 相关性
一、母公司财务报表与上市公司价值相关性的理论基础
根据财务报告目标的决策有用观,编制财务报表的目的在于方便债权人、股东等信息使用者作出有效的投资决策,为其经济行为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决策有用观间接地将会计信息与股价进而与公司价值联系了起来。
而母公司财务报表作为一项重要的会计信息,虽然不能从整体上反映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因而无法代替集团合并报表,但由于它是从母公司这一法律实体的角度出发,提供了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集团合并报表之外的会计信息,对报表使用者的决策具有一定价值。特别是实行新会计准则后,采用成本法进行母公司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使得母公司的财务报表中不再包含子公司的未分配利润,从而避免了使用权益法进行核算导致的合并报表与母公司报表的信息重叠,使得母公司财务报告能更好地反映其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现金流量,增强了母公司财务报表对投资决策的有用性。
根据效率市场理论,在次强有效市场上股票价格已经充分反映了包括母公司财务报表等所有已公开的会计信息在内的相关信息。由于我国股票市场基本符合次强有效市场的各种特征,从而根据效率市场假说可以认为在我国股票市场上,上市集团公司的股票价格反映了其母公司的公开财务信息,上市公司的价值与其母公司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具有相关性。
二、母公司财务报表与上市公司价值相关性的实证分析
(一)数据的选取
本文选择2010—2012年上证股市A股为样本,所选用数据的来源是锐思(RESSET)金融研究数据库,使用的统计分析工具为SPSS。2010—2012年的样本容量均为300。
(二)研究方法
(三)检验结果及分析
随机选取300家上市公司作为分析样本,其中社会服务行业13家,制造业226家,仓储及交通运输业13家,贸易行业15家,其他行业33家。模型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见表1。
采用收益模型对样本数据进行回归,结果如表2。
从回归的结果来看,模型的有效性通过了F检验,说明所选样本的股票累计收益率与母公司财务报表所反映的会计信息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同时自变量EPSi,t/Pi,t-1和EPSi,t/Pi,t-1都通过了T检验,T检验的P值都接近于零,表明对股票累计收益率的各解释变量是显著的。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都为正,表明每股净利润以及每股净利润的增量与股票投资收益率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从拟合度方面来看,2010—2012年回归检验结果分别为2.11%、13.74%和5.30%。
此外模型中表示行业类型的诸控制变量,经检验其P值在各年度均较大,说明行业因素对股票累计收益率与母公司财务信息的相关关系未产生显著影响。
三、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结论
上文中用收益模型检验了上市公司2010—2012年母公司财务报表与公司股票价格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母公司财务报表与上市公司价值之间具有相关性,并且母公司财务报表的价值相关性呈逐渐增强的趋势。同时各行业控制变量均不显著也表明这一相关关系对行业因素不敏感。
(二)政策建议
本文的理论分析及实证检验均支持了要求同时披露合并报表和母公司报表的双重披露制度,肯定了双重披露制度中披露母公司财务报表的优势和必要性。随着新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逐渐提高,母公司财务报表发挥自身作用会更加有效。在具体的实际操作中,有以下几点建议:
1.会计准则制定者要明确母公司财务报表的作用。新会计准则实施以来,母公司财务报表与公司股价及公司价值之间的相关性有所提高,表明同时披露合并报表与母公司财务报表是有必要的。由于披露母公司财务报表对公司股东及潜在投资者的决策有一定帮助,所以为便于报表使用者对母公司财务报表的理解与使用,对母公司财务报表的作用应当在准则中进一步加以明确。
2.在会计师事务所及证监会等第三方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和检查时,要进一步提高对母公司财务报表的重视程度,以确保包括母公司财务报表在内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及时、准确、完整地披露,从而保护投资者利益,维护市场的合理秩序。
【参考文献】
[1] 林志贝.母公司财务报表与合并财务报表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
[2] 何柳明.合并报表与母公司报表的合理使用探析[J].财会研究,2012(5).
[3] 俞潇敏.母公司报表与合并报表财务分析的比较——以万科2010年年报为例[J].商业会计,2012(6).
【关键词】 股权分置改革;支付对价;股权结构;财务目标
一、对价支付方式述评
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采用了多种方式:派现、送股、转增股、送权证等,同时辅之以股票回购、缩股、资产重组、资产置换、注资、承债等手段。这些方式和手段中,既有投资大众熟悉的,也有投资大众不熟悉的。
派现就是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以现金的方式支付对价。其优点在于:流通股股东相当于获得了现金股利,收到了现金。但非流通股股东必须有足够的现金,否则会造成现金的捉襟见肘,甚至导致上市公司现金短缺,可能给生产经营活动带来不利影响。
送股就是非流通股股东以其股份免费送给流通股股东的方式支付对价。转增股就是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以资本公积转增股本的方式支付对价。两种方式的共同优点在于:流通股股东免费获得了可上市流通的股票,如果除权后股价上涨就能获得价差收益;非流通股股东无需支付现金,不必设法筹措大量现金和担心由此造成的现金短缺。但送股改变了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的持股比例,转增股则改变了公司净资产内部项目之间的结构。
送权证就是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以权证的方式支付对价。权证是指标的证券发行人或其以外的第三人发行的,约定持有人在规定期间内或特定到期日,有权按约定价格向发行人购买或出售标的证券,或以现金结算方式收取结算差价的有价证券。有权购买股票的权证称为认购权证,有权出售股票的权证称作认沽权证。权证又分为欧式权证和美式权证两种。欧式权证就是只有到了到期日才能行权的权证。美式权证则是在到期日之前随时都可以行权的权证。现在送出的大都是欧式权证。送权证的优势在于:流通股股东免费获得非流通股股东送出的认购权证或认沽权证,权证可以在市场上流通出售,从而获得价差收益;如果持有到行权日,持有人可以按约定价格向权证发行人购买或出售相应比例的股票,如果股票市场上标的股票价格高于行权买价或低于行权售价,持有人便可获得价差收益(反之则会产生价差损失);非流通股股东无需立即支付现金或送出股票,有较长的缓冲期而赢得回旋余地;权证的推出还创新了我国大陆证券市场的金融衍生产品,丰富了交易制度。但权证的市场风险大,在牛市中由于标的股票的市价往往高于权证的行权价,使得认沽权证的内在价值为零,而在熊市中由于标的股票的市价可能低于权证的行权价,使得认购权证的内在价值也可能为零。
股票回购、缩股、资产重组、资产置换、注资、承债等手段实质上并不是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而是非流通股股东通过采取这些措施,优化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注入优质资产、盘活存量资产和减轻流通股股东债务负担,以达到改善上市公司经营条件、提高经营效率、提升企业价值的目的,间接给予流通股股东回报。这些手段是常见的资本运营方式,在此不再赘述。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非流通股股东实际支付对价时并不一定只采用单一的对价方式,而是根据自身的情况同时使用几种方式和手段,使支付对价的综合效果更佳,使股权分置改革进程更为顺利。
二、支付对价与股权结构变动探析
无论非流通股股东采用哪种对价支付方式,都将改变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一是支付对价可使公司所有者权益的内部构成发生结构变化。二是大多数对价支付方式会改变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之间的持股比例。具体探析如下:
以现金方式支付对价,一方面使公司的现金资产减少,另一方面也使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减少,其结果是现金流出企业,所有者权益内部各项目之间发生结构变化。但它不会改变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之间的持股比例,仍然维持非流通股股东的原有控股权。
以送股方式支付对价,非流通股股东持股数减少,流通股股东持股数增加,改变了两类股东持股比例,非流通股股东的控股权有所稀释。同时,按市场交易规则,送股部分也随即上市流通,扩大了流通股的比例,这实际上是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第一批转为流通的非流通股。由于送股方式只涉及股本内部非流通股与流通股的结构比例变化,总股本并未改变,也不涉及所有者权益其他项目的变动,因此,不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内部结构发生变动。
以转增股方式支付对价,非流通股股东持股数不变,流通股股东持股数增加,股本总量增加,也改变了两类股东持股比例,非流通股股东的控股权相对有所稀释。按市场交易规则,转增股部分也随即上市流通,扩大了流通股的比例,这实际上也是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第一批转为流通的非流通股。由于该种方式用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从而使所有者权益内部结构相应发生变化,但并未产生现实的现金流出量。
以送权证方式支付对价,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持股数在行权前均不变,认购权证行权后会使非流通股股东持股数减少,流通股股东持股数增加,非流通股股东的控股权有所稀释。反之,认沽权证行权后会使非流通股股东持股数增加,流通股股东持股数减少,非流通股股东的控股权更趋集中。但这种方式不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内部结构发生任何变化,只有当权证行权时才会产生现金流入量或现金流出量。
股票回购、缩股、资产重组、资产置换、注资、承债等辅助手段的使用,最终都将导致资本内部结构变化,运用得当就有利于资本结构的优化,降低综合资本成本,提高每股收益。若运用不当则其效果会适得其反。
三、股权结构变动对企业财务目标的影响
在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时代,扭曲和阻碍了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目标的正确定位与顺利实现。由于股权分置状况下,流通股股东关注的利益焦点是证券市场上股票价格,非流通股股东因其不能在证券市场上出售非流通股票,只能在场外协议转让,协议价格与市场价格之间的关联度极低,不会随股票市价上涨而增加收益,也不会随股票市价下跌而产生直接损失,客观上形成了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分置”。利益分置导致公司治理缺乏共同的利益基础,财务目标扭曲,财务治理不完善。如控股股东将上市公司作为“摇钱树”,大肆违规占用控股上市公司资金,免费使用上市公司优质资产,强令上市公司为其提供借款担保等。于是导致了财务管理目标名义上是企业价值最大化,而实质上是非流通股股东利益最大化。此外,由于非流通股不能交易,上市公司流通股本大约只有总股本的1/3,流通规模较小,股市投机性强,价格发现不充分,使得股价不能真实反映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难以用股价和流通市值对上市公司管理层进行业绩考核与评价,往往只能用传统方式进行考评。而用传统的财务指标对上市公司管理层进行业绩考评,缺乏市场化的客观标准,对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十分有限,难以充分调动他们提升公司价值的内在冲动,不利于公司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通过前面的研究发现,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以多种方式支付对价,大都会从非流通股与流通股比例和所有者权益结构两个方面改变原有的股权结构,而股权结构变动又对上市公司财务目标的定位产生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如何演绎的呢?下面作具体的探讨:
(一)非流通股与流通股比例变化乃至非流通股消亡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影响
股权分置改革后非流通股所占比例逐渐降低乃至最终消亡,上市公司股权进入全流通时代,“利益分置”状态也随之变为“利益趋同”,所有股权价值直接与股票市场价格息息相关,都可以通过公司股价上涨而增加收益,也会随股票市价下跌而产生直接损失,真正实现同股同权,同股同利,巩固全体股东的共同利益。利益趋同必然目标一致,全体股东都会迫切要求加强公司治理,逐步形成上市公司多角度、全方位的内外部约束和监督机制,关注资本运营和财务效益,关注公司股票价格,努力提升公司价值,从而消除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名不副实的状况,使大小股东的财务目标统一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上来。
(二)所有者权益内部结构变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影响
股权分置改革支付对价后,一方面所有者权益中的股本结构随之改变,即股本中国有股、法人股、个人股之间的比例改变,大股东要巩固或扩大自己的控股权,就必须通过市场运作方式才能实现,即适量买入本公司股票;另一方面所有者权益中股本、资本公积、未分配利润之间的比例关系也随之变化,进而改变总资本中权益资本与债务资本之间的比例关系,使公司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发生改变,财务杠杆效应也相应变动。实践证明,如果支付对价方案论证科学,对价方式优化组合,对价标准适当,能够得到投资大众认可和接受,就会产生极好的市场效应,公司股票价格上涨,公司价值提升,从而更好地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如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在股权分置改革支付对价时,按10送10股后每10股派现20.66元加送1.2股及16份欧式认沽权证,该公司股票“贵州茅台(600519)”2005年6月30日的收盘价为53.65元/股,2007年6月29日的收盘价为119.68元/股,上涨66.03元/股,涨幅123.08%;假如按复权价计算,2007年6月29日的收盘价为426.07元/股,上涨372.42元/股,涨幅694.17%,两年中该公司的市值大幅提高。
(三)股权激励措施更好地促进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为规范股权激励的管理,中国证监会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并于2006年1月1日起施行,这也为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提供了法规依据。实际上一些上市公司伴随股权分置改革,在上述“管理办法”出台之前就已经推出了股权激励方案,不过这些方案五花八门。如中信证券用于股权激励的股票来源于全体非流通股股东,带有明显的股权分置改革烙印。“管理办法”出台后,中捷股份、广州国光、苏泊尔等公司的股权激励方案都是按相关规定制定的,用于股权激励的股票来源于向激励对象定向发行的新股。总之,股权激励在我国是新生事物,上市公司推出具有“组合拳”作用的股权激励方案,改革传统意义上对公司管理层进行考核的财务指标体系,融入市场化的客观评价标准,强化对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促使他们关注公司的股价,调动他们提升公司价值的内在积极性,从而促进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顺利实现。股权激励作为一种已经在国际上被证明行之有效的长期激励方式,经过我国上市公司的借鉴和消化,将来一定会被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运用,逐步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 何丽梅,刘晓春. 《股权分置改革下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财会月刊,2006.6.
[2] 曾爱军. 《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影响》. 财会月刊,2006.8.
[3] 罗俊晖. 《从财务视角看待股权分置改革中的对价问题》. 会计之友,2006.7.
[4] 周勤业,王啸. 《股权分置改革中的若干会计与财务问题研究》. 证券市场导报, 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