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金融学的基础知识

金融学的基础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金融学的基础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金融学的基础知识

金融学的基础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非金融专业;金融学;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0-0053-02

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地位奠定了金融学在现代经济学知识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几乎所有普通高校经济管理类非金融专业都开设了金融学这门课程。然而,一方面,由于非专业课的尴尬,非金融专业金融学课程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另一方面,多种因素导致现行的非金融专业金融学主要注重学生金融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掌握,忽略了应用能力的培养。这使得部分学习了金融学的学生既无法解决工作生活中常见的金融问题,也不能将金融学知识应用于后续课程的学习中,这严重背离了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也有悖于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如何深化经管类非金融专业金融学课程教学改革,培养非金融专业学生运用现代金融知识分析解决金融经济问题的能力已成各经济管理类院校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非金融专业金融学教学现状

1.教学内容偏宏观、略陈旧等。金融学与一些前期课程的内容交叉重复较多。比如,与宏观经济学有重复内容的一般包括利率和利息、货币需求、货币供给、货币政策、通货膨胀等;与政治经济学有所交叉的内容包括货币的起源、货币的职能等。如果重复讲解学生已熟知的内容,必会引发学生厌倦情绪,甚至可能影响后期教学。

金融学内容更偏重宏观。金融学的教学内容一般包括:金融基础知识、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货币供求理论、金融的发展与创新、金融监管与金融安全,其中仅前两部分属于微观金融的内容。这种安排会存在两个弊端。一方面,重宏观的金融学教学内容有悖于金融微观化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因为非金融专业学生在学习了金融学后几乎不再接触其他金融课程了,而宏观的金融学内容几乎不适于处理日常工作生活中微观的金融问题,所以应用知识能力欠缺。虽然宏观金融理论能为学生熟悉金融市场、金融发展和政策奠定基础,但缺乏微观金融支撑的宏观理论显得空洞而晦涩难懂。部分内容较为陈旧。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国际国内的经济金融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即使是使用三五年的教材也无法跟上经济变化的步伐。因此,必然会出现某些金融学教学内容陈旧的现象。比如,巴塞尔协议Ⅲ是2010年11月在韩国首尔举行的G20峰会上获得正式批准实施,而在此之前出版的教材均按照巴塞尔协议II来说明银行经营发展的国际监管准则;第十八届三种全会正式提出股票发行的注册制改革,核准制将慢慢过渡到注册制,所以将核准制作为我国股票发行制度的教材需要及时更新相关内容。

2.理论与实践脱节。很多学生都感觉很困惑,为什么在学习金融学时基本都能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但在工作或生活中遇见金融问题时不知道该如何应对,比如购房时不知哪种按揭方式更划算,手有余钱时不知如何理财。这是因为在学习时金融理论未能与实践真正结合,并未真正掌握金融技能。理论与实践脱节或者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必然减弱学习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必然会导致学习后应用能力的低下。

3.教学方法枯燥。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通过讲解完成所有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控制并影响着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被动地接受老师灌输的知识,被动地进行着知识的存储和提取。这种单一而枯燥的教学模式缺乏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氛围压抑而无活力,这既不利于学生应用知识能力的培养,又不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4.教学手段单一。目前,各个高校各门课程几乎都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具有信息量大、直观化等特点,确实适用于理论性较强的金融学教学。但是,部分老师太过依赖多媒体,从始至终都只采取多媒体这一种授课形式,其他如黑板等几乎不用,若遇见突发状况而不能用多媒体时几乎不能教学。

由上可知,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有必要对非金融专业金融学教学进行改革。

二、非金融专业金融学教学改革

1.教学内容微观化、实用化。首先,应科学界定金融学教学内容。这需要教师调查研究授课对象已学习和将要学习课程的教学内容,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然后共同讨论并确定非金融专业金融学的基础性知识,并根据基础性知识选择紧跟经济金融发展的优秀教材。基础性知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也是教学过程必须覆盖的内容,以达到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技能的教学要求。在授课时,教师可以基础性知识为中心,特殊处理交叉知识,并适度与各授课对象的专业知识结合。

其次,为了突出现代金融理论微观化的特点,可在现有的知识体系下增加部分微观金融的内容,并适当将教学重点向金融工具、金融机构等倾斜。比如,在利率章节,可增加利率的风险结构和期限结构等内容;在金融市场章节,可增加风险分类和金融风险转移策略;在金融工具章节,可增加债券价值评估、股票价值评估等内容。而与宏观经济学等前期课程中交叉重复的内容,可适当弱化甚至删减。

再次,在保证教学内容全面性和基础性的前提下,应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可适当增加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投资理财、金融产品、风险管理等相关内容,让学生能学以致用。另一方面,在相关知识讲解时,可适当拓展至现实中金融问题的解决。比如,在利率章节,可分析购房按揭贷款时选择等额还款还是等比还款,可讲授理财产品的利息计算问题等现实问题。

最后,教师应积极关注金融学的前沿动态和热点话题,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并及时将发展变化补充到授课内容中去,力争最大限度地保证金融的时效性。比如,在讲授金融市场时,可适当介绍一些互联网金融等话题;在利率章节,可概括介绍一些中国的市场利率化问题。

2.教学方法多元化。金融学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金融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较多。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能够较系统全面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这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但是,传统教学模式却缺乏学生参与,课堂氛围压抑而缺乏活力,教学效果欠佳,也忽略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外,还应结合诸如导入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辩论式教学、构建主义教学等多元化复合式教学方法,这不仅可以激发非金融专业学生学习金融知识的浓厚兴趣,还能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各个章节教学之前,可根据章节内容适当进行导入式教学,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比如,在利息章节,可通过描述现实中的利息问题或故事、新闻等,引出要教学的主要内容;在金融机构章节,可先展示“国内金融江湖群艺”讲述国内金融机构的笑傲江湖,让学生带着疑问和好奇开始学习。在各个章节教学过程中,可组织学生分析讨论精选的国内外典型案例。由于案例资料信息量大涉及面广,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所以案例分析有助于教师考察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对金融的敏锐洞察力,强化学生将多个知识点融会贯通灵活应用的能力。比如,在货币章节,可加入比特币的讨论;在中央银行章节,可安排学生讨论欧洲中央银行对欧债危机的政策选择。

3.教学手段多样化。金融学教学应采用以多媒体教学为主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图片、文字、表格、动画、视频等形式形象生动地展示教学内容,图文并茂的课件能增强教学的直观感,也能增大课堂的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形象思维和学习兴趣。但是,某些有推导的金融学教学内容和需要强化的重点知识更适合以板书形式展示。比如,讲解货币乘数时,板书推导更利于学生理解。

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可通过金融认知实习基地的实地参观访问、金融实验室的模拟教学、金融专题的调查研究等多种方式,将金融学的教学内容和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实践教学不仅能体现学习的现实性、可操作性和趣味性,还能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中的互动关系也有利于教师随时掌握学生的认知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4.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教师应加强自身建设。其一,应加强互相听课以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一般而言,高级教师治学严谨,善于把握知识框架和重难点,但课堂氛围稍显沉闷,不易调动学生兴趣;中级教师思维活跃,教学方法新颖独特,善于引发学生兴趣,但知识的统筹能力有待提高。所以各教师都可以通过互相听课扬长避短,提高自身能力。其二,适时到金融机构挂职锻炼,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只有具备较强实践能力的教师才能不乏空洞地将金融知识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学生才能将知识活学活用。其三,到国内外名校进修,并多参加国内国际的学术会议,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三、结束语

为落实我国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非金融专业金融学教学应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现代金融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金融经济问题的能力为目标。从教学内容上看,可适当增加微观金融的教学内容;从教学方法看,可采用传统讲授式与导入式教学、案例分析等多元复合式教学方式相结合;从教学手段看,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或采用多媒体教学的形式,或采用板书形式,或采用实践教学的形式等;从教师队伍建设来看,可通过教师互相听课、到金融机构挂职锻炼、参加学术会议等方式提高自身各种素养。

总之,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对复合型经管人才的需求,除了在非金融专业金融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外,还应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而这需要不断摸索与研究。

参考文献:

[1]吴迪.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下的金融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J].课程教育研究,2013,(7).

[2]张曼.《金融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J].科技教育,2012,(3).

[3]黄萍.浅谈如何深化高校金融学教学改革[J].陕西高等教育,2011,(3).

[4]刘骅,张维.金融类课程互动式教学模式与优化方法研究[J].教学与研究管理,2012,(4).

金融学的基础知识范文第2篇

1、金融学是从经济学中分化出来的应用经济学科,是以融通货币和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个人、机构、政府如何获取、支出以及管理资金以及其他金融资产的学科。金融学专业主要培养具有金融保险理论基础知识和掌握金融保险业务技术,能够运用经济学一般方法分析金融保险活动、处理金融保险业务,有一定综合判断和创新能力,能够在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证券公司、人寿保险公司、财产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金融资产公司、集团财务公司、投资基金公司及金融教育部门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2、金融学主要学习货币银行学方向有货币银行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央银行、国际金融、国际结算、证券投资、投资项目评估、投资银行业务、公司金融等。

二、投资学专业研究如何把个人、机构的有限资源分配到诸如股票、国债、不动产等资产上,以获得合理的现金流量、风险和收益率。其核心就是以效用最大化准则为指导,获得个人财富配置的最优均衡解。

1、投资学就是对投资进行系统研究,从而更科学地进行投资活动。投资学主要包括 证券投资、 国际投资、 企业投资等几个研究领域。投资学专业旨在培养具备当代世界政治、 经济视野,了解中国 投资政策,能够在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投资公司、 投资咨询公司、 资产管理公司、 基金管理公司及 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从事投资管理、投资咨询工作的高素质的投资专门人才,以及到各类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以及教学科研单位从事投资管理及相关业务的应用性人才。

金融学的基础知识范文第3篇

1、金融学和经济学在将来就业上几乎是没有啥区别的。金融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是相对更细化的领域专业分支。

2、本科的学习中,经济学相对更宏观,偏重宏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分析,而金融学则更多偏重于实际金融产品,金融行业的分析和学习。

3、如:经济学专业本科会对宏微观经济学分等级学习,不断深入,介绍经济领域的背景和理论。而金融学专业更多分析金融机构,金融企业,中央银行等经济运行主题以及金融市场的规律分析。

4、但从根本上,二者都是对经济问题的分析,都归属于经济学学习,内容本质差别不大,只是研究方向不同。研究生之后会更加细化。且两个对数学和经济学基础知识的要求都基本相同。

(来源:文章屋网 )

金融学的基础知识范文第4篇

我们必须认识到,金融学学习的核心是对其基本理论与方法的掌握,只有真正理解和掌握了这些基本理论与方法,才能在现实中运用自如,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案例在金融学教学中更重要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有关理论与方法,以及如何用这些理论与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学习金融学理论,更深刻地理解金融学理论。案例教学法注重的是学习的过程,往往在案例的学习中是没有标准答案可言的,也不要求提供唯一正确的答案。这就需要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思考,寻求最佳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途径。学生首先要阅读案例资料,了解熟悉案例所述的事件内容。在课堂上进行分小组学习以及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样有利于将学生从抽象的概念引入到具体的事件中,一方面加深对抽象理论知识的吸收;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加强运用知识的能力。在案例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的是案例教学要讲究一定的方法。案例教学有三种方法:一是发展理论型,就是在该案例的基础上,不断的完善案例中已存在的理论体系;二是问题评审型,就是在案例中已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通过案例的学习去评价这些方案;三是分析决策型,就是在案例中只给出问题,并没有给出解决方案,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学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课堂上,应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改变传统的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状况。应以学生为课堂的中心,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提出对案例的认识和理解,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金融学科案例教学的优势

长期以来,金融学科的教学以基础概念与基本理论为主,强调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完整性和逻辑性。这样固然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对金融学系统性的知识框架和结构。但同时也显现出了弊端,如使得学生上课感到乏味、学习效率降低、知识的掌握有明显的局限性、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较欠缺等等。金融学科案例教学具有以下优势:

1.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通过将经济生活中典型的事件引入课堂并引导学生学习案例,使学生对金融学的理论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如在后危机时代,讨论美国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根据目前我国消费信贷的状况,探讨我国如何更快更好的开展消费者信贷;讨论目前我国货币市场的金融产品的种类;在学习商业银行这部分内容时,通过学习浙江泰隆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的方法等等。通过课堂讨论,增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并在讨论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讲,将课堂的重心转移到学生身上。改变以前课堂上单纯的依赖教师讲授为主的状况。这样也促进师生之间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建立一种平等、和谐和开放的课堂环境。

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案例教学为了提高效率以及更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通常教师在课前就将案例内容给学生进行初步的阅读做好课前预习。学生对金融案例阅读、理解、讨论、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和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在课堂上进行陈述,这就涉及到学生的口头发言、查阅资料、整理资料和分析整理数据等一系列的工作要做。通过完成这一系列的工作,对学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对今后从事金融调查研究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3.更深刻地理解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金融学的案例教学教师通常会选取实际生活中典型的金融事件。通过对这些真实案例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能够促使学生对现实问题加深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如讲货币这部分内容时,就可以以二战中的战俘营为例,当时在战俘营中香烟就被当做货币使用;讲解利率时,引入目前我国货币市场的基准利率Shiorb的形成方法并讲解目前世界各国的基准利率分别是哪些;讲解信用时,以目前我国的消费者住房按揭贷款和汽车消费贷款为例,让学生了解我国目前消费者贷款是如何操作的;讲解金融衍生品时,可以以中航油的套期保值为例,使学生了解其中的风险等等。学生通过对这些真实案例的学习,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理解的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摈弃了传统的理论教学的教条主义和照本宣科。

三、金融学科案例教学的课前准备

1.教师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必须在每节课以前就要明确教学目标,就是通过本次课达到什么目的,使学生掌握哪些金融学的原理和实务操作等,教师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的选择案例进行教学。

2.选择符合课堂教学内容的案例。

教师在进行教学案例时,应选择具有实时性、代表性和启发性的案例。金融学科的案例应直接来源于实际生活中,教师要密切关注金融时事的情况,将最具有代表性的、最生动及时的案例引入课堂。这样才能最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到金融知识并不只是书本上的条条款款,而是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3.确定课堂案例分析讨论的主要内容。

将课堂案例讨论的主要任务确定下来,并布置给学生。具体的应结合课堂的教学任务展开,根据教学任务明确案例学习应讨论的重点内容。因为通常的案例具有综合性,可以从多方面展开,但是课堂时间有限,我们就应根据课堂的教学目的,列出讨论的几个重点方向。避免课堂上泛泛的无重点的讨论。

4.将学生分组,并选出每个小组的leader。

在案例学习时,要避免课堂出现混乱的状况。所以,在案例学习之前,教师可以根据花名册将学生分组也可根据学生自愿进行分组,然后选出每个小组的leader。课堂上教师根据分组,将案例学习任务布置下去,由学生分小组讨论学习并限定一定的时间。然后,由每个小组的leader将该小组讨论结果进行陈述。

四、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实施

1.引入案例。

在做好了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基础上,教师可将案例介绍给学生引入课堂。在进行案例介绍时,教师需告知学生该案例中涉及到的基础知识点、所应用的金融学原理。为了使学生对案例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教师可将选定的金融案例通过口述、PPT或打印出来分发给学生等形式完整的呈现给。教师在陈述完案例以后,应将在案例中涉及到的知识点提炼出来供学生讨论学习。

2.案例讨论环节。

这个环节是案例教学法的关键环节,在教师给出讨论中心内容之后,应充分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是主导学习讨论的关键。学生是课堂的中心,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去思考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来,营造案例讨论的教学气氛。在讨论中,教师应保持中立,使学生认识到案例教学的开放性,大家可以各抒己见没有标准答案,也应让学生改变“唯一标准答案”的思维习惯。在讨论中,教师应把握讨论进度和时间分配。根据该案例讨论问题的重要性来合理的分配时间,及时调整讨论的进度安排,教师要将其中涉及到的重点和难点指示出来。对于发言时间过长或偏离中心的学生,教师应给与及时的提醒和纠正。对于发言时间过短或观点陈述过于简单的学生,教师应给与引导和启发,让他们思维开阔陈述更多的观点。同时,教师应适时提出关键性问题引导学生讨论,避免学生因理论知识的储备不足而出现冷场的局面。学生在进行案例学习时,对于其中某个问题可能会出现多方面的认识和理解,对于同一个问题因站在不同的视角得出的结论也会不同。因此教师在讨论的过程中应及时提出最核心的知识点或观点以启发学生,防止学生对案例的学习出现偏差。这些核心观点可以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和讨论,促使他们不断调整看问题的角度和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做好讨论情况的记录。将学生讨论的观点记录下来,这样在讨论结束时可以将学生的观点进行汇总可以得出比较完整的问题解决方案。同时,教师还可以依这些记录为依据,作为每个小组发言的成绩评定。

3.概括总结。

讨论结束以后,教师应将学生的发言进行汇总并总结和评价。金融学科的许多案例并未所谓的唯一的标准答案,所以教师的总结也不是给出标准答案,应是让学生对这个案例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同时,教师的评价也并不是对学生的观点进行判断正误,而应该是对学生分析问题的过程进行指导以及在陈述过程中的表现给予指导。教师在总结中应注意,让学生认识到今后的案例学习中应需要注意的问题。

五、金融学科案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应做好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的衔接工作,将理论教学、案例教学和案例点评做为一个整体。案例教学通常是在相应部分的理论教学完成的基础上进行的,案例教学注重知识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而传统的理论教学注重知识传授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所以,在进行案例教学之前,应保证理论知识教学的课时量,并已充分的对该部分的理论知识进行了讲解。如果教师在授课中单方面强调理论教学,而忽视案例教学,就会造成学生因缺乏对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而使他们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实务操作能力受到局限。因此教师应将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才能使这两类教学方法优势互补。

2.案例的真实性和时效性。

金融学的基础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实践教学金融学思考

金融学属于应用经济学的范畴,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金融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还需要掌握专业实操技能、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和专业素质。实践教学是将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融会贯通,实现两者有机结合的一种有效教学方式。实践教学的缺乏已经成为培养高级应用型金融人才的瓶颈。

一 加强金融学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1.加强实践教学是为适应社会对金融专业才人的培养需要

目前,高校金融学专业的教学大部分还是侧重于理论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在教室集中授课,多为专业理论的传授或带有一些案例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所接受的金融知识很多是比较理性的,如在国际金融课程教学中,学生对外汇交易的原理大都是通过公式或推理计算来理解的,缺乏实际操作,学生感性认识不够等。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较难适应当今金融业快速发展的需要。社会调查和有关毕业生就业反馈的信息显示,社会需要的是既熟悉掌握专业知识 ,又具有一定实践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应用人才。而目前不少高校的金融学专业还停留在理论教学上,实施金融实务操作方面的实践教学环节仍相当少。即使有些高校具有了试验实践的硬件条件,如金融投资方面的模拟应用软件,但使用率并不高。随着金融业的快速发展,金融产品的不断出现,理财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实践性教学为主的先进教学模式将取代单纯以理论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这也是为适应社会对金融专业才人的培养需要。因此,为了提升人才的实践能力,保证学校培养出有用、合格的人才,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必须通过优化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2.加强实践教学是转变金融学教学模式的需要

传统的金融教学主要采取教师单纯讲授的方式,这种方式与过去宏观金融为主的课程体系有关,教师讲制度多讲方法少,讲理论多讲实际操作少。随着金融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金融课程体系随之从理论分析为主的宏观课程转变为业务性为主的微观课程,传统教学方法的改变也就成了必然的内在要求。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和讲解可加深学生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切身体会,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并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强调案例教学也有利于提高任课教师参与业务实践的自觉性。由此,教师不再主要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如“欧洲债务危机会不会演变成全球的金融危机”或“人民币升值的利弊”等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培养学生对经济问题的判断能力和对社会的责任感。这就要求教师努力探索金融对外开放条件下的有利于提高金融人才培养质量的教学模式。

3.加强实践教学是适应金融学课程微观化的趋势要求

随着市场化进程的越发深入,金融运行效率越取决于微观主体的行为,金融学研究正呈现一种微观化的倾向。金融高等教育应该顺应金融理论研究的微观化趋势,将金融专业课程微观化并增加实践环节。一方面对现有课程的微观化处理,即去掉脱离实际的过时或无用的知识,补充显示金融实践需要的新知识,并且使这些知识更具有操作意义。另一方面,是反映金融微观运行的新需要,设立一些新的微观金融课程,如物流金融、离岸金融、银行结算与会计等。

二 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各高校金融专业开展实践教学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以案例教学为主的课堂教学实践;二是建立金融实验室,开展校内金融业务模拟实训;三是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到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和企事业单位的相关部门等实习单位进行业务实习。这三种模式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有一定效果,但是,总体而言还存在不少问题。

1.实践教学体系不够完善科学

根据系统论的方法,一个完整的体系应包括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四个子体系,但是大多数高校在实践教学环节仍停留于“局部强化,变干边学”的阶段,没有全盘规划,没有完善的配套机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例如,要求教师在进行理论教学时引入

案例进行讲解和讨论,但是,讲授理论课的教师大多缺乏实践经验,而且鲜有机会了解和参与金融机构的实际工作,无法及时掌握各类金融活动的最新动态,很难将最新金融动态引入到教学中。又如,很多高校开设的实践课程有商业银行模拟业务实训、股票模拟操作实训、社会实践调查以及毕业实习,但对于期权、期货、外汇和保险等方面的实验课程则很少开设。而且已有的模拟实验常常由于经费短缺等问题导致操作软件不能及时更新。此外,大多数的实训教学缺乏配套的实验教材,即使能够见到少数一些实验教材,也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金融学科实验教材体系。

2.高校与金融机构缺乏沟通合作

去金融机构真刀真枪地实习是金融实践教学的最佳方式。但遗憾的是,目前大多数高校这种实习机会严重不足。一是由于金融机构与学校分属不同行业,主管部门不同,追求的目标不同,中间又缺乏中介机构牵线搭桥,导致高校与金融机构之间联系很少。二是由于金融机构的相关资料数据具有一定的保密性,金融业务办理又具有很大风险,很多金融机构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因此,实习往往流于形式。三是高校实践教学经费短缺,导致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和实习学生的积极性都受到影响,实习效果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