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事业单位会计实践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绩效会计理论
1.绩效的内涵。
绩效含义是成绩和效益,绩效内涵可以概括为绩效是人们实践活动产生的,与劳动耗费有对比关系的、可以度量的,对社会有益的结果。绩效必须是客观存在的,是人们实践活动的结果。其性质有正负之分,凡是主体作用于客体产生的绩效有利于满足社会的需要时,则为正绩效。反之,不利于满足社会的需要时,则为负绩效。
2.绩效会计的内涵。
绩效会计的理论基础是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是对管理当局所应用的信息进行鉴定、计量、积累、分析、处理、解释和传播,以便在组织内部进行规划、评价和控制,保证其资源的利用并对它们承担管理责任。由此可见,财务会计是一个单纯提供会计信息的系统,而管理会计一方面要提供信息,另一方面要帮助管理当局制定计划,做出合理的决策,从这点来看管理会计人员要比财务会计人员更接近决策层。绩效会计是将管理会计思想与财务会计方法相结合。即在财务成果核算的同时,直接进行经营管理分析,努力做到企业经营成果和管理效率的同步核算。突出强化了现代会计的管理意识,试图推动并完善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为此,绩效会计确立了会计管理论、收益目标论和要素功效论等基础理论。
1.改革会计核算基础。
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除经营性业务收支外,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化,事业单位资金来源多渠道、多元化,事业单位的会计环境已发生了巨大变化,仅采用收付实现制作为会计确认基础存在诸多缺陷,主要表现为不能全面反映单位的财务状况、存在大量隐性债务、资产虚高、不能准确地进行成本和费用核算等。因此,为便于进行效率考核,建议在采用收付实现制的基础上辅之以“权责发生制”,即对于资源的耗用即成本计算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的双轨制,双重反映,而对于其他业务的核算,仍采用收付实现制,这样一方面能保持事业单位和政府预算收支的一致性,以满足国家宏观管理对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确保按事业单位绩效预算管理的要求,正确计算各项成本,为绩效预算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
2.建立以绩效评价为导向的会计体系。
为配合单位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改革方向应主要从公共投入管理为主到以公共产出管理为主;从侧重单位财政、财务状况的短期流量分析层次到短期流量分析和长期存量分析并重,以防范财政风险。这就意味着以绩效评价为导向的事业单位会计体系应是一个集财务会计建立政府财务会计系统。为此我们应结合我国企业会计改革的成功经验,在逐步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同时,还应充分考虑政府会计的特殊性,制定政府会计准则和财务会计报告制度,以充分满足各类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
3.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从西方国家绩效评价理论的发展来看,对每个单位和部门来讲,主要是对其实施成果和其制定目标之间进行比较评价,评价其目标的确定是否合理,评价其是否完成目标。因此,在某种程度上,目标的确定又成为整个评价指标确定的关键。在单位内部,各个部门一般都会有几个主要的目标,每一个主要目标下又会有许多分目标,这些分目标都可以用具体的量化指标来衡量,由于单位每个部门的工作、责任不同,所以各部门的评价指标都不一样的。在新时期,我们认为,事业单位在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时,要注重学习和创新指标。事业单位是否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决定了能否持续不断地提高竞争能力,能否在未来的竞争中取胜。事业单位只有不断推出新的产品,提高经营效率,为社会与公众创造更多的价值,才能最终实现持续增长。
4.建立健全事业单位财务报告制度。
首先,应建立独立于事业单位的外部审计制度,使审计机关或其他鉴证机构以公正中立的身份,提供客观、公允的审计报告。同时应将审计报告纳入事业单位财务报告体系,以保证事业单位财务报告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客观、公允地反映事业单位绩效和受托责任。其次,应构建一个层次分明、内容完善的事业单位财务报告体系,使之包括审计报告、事业单位财务报告、基金财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要求披露的补充信息等五个部分。事业单位财务报告由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及现金流量表这些主表及其附表组成;基金会计报表由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和基金余额变动表及现金流量表组成,并确立事业单位基金、权益基金和受托基金,各自作为独立的财务报告主体。最后应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素质及专业胜任能力,并建立更高效的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系统。
5.建立绩效会计核算监督评价体系。
首先是要划分责任单元。责任单元是事业单位内部按责权统一的原则划分的相对独立的,承担一定经济责任,并能反映经济责任情况的内部单位。划分了责任单元后,还必须建立起事业单位各部门、员工的信息沟通渠道,信息的收集、分享、交流是成功实施绩效管理的重要保证,它包括调整计划、提供帮助,及时激励、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在反馈、沟通过程中达到了绩效监督的目的。事业单位根据反馈的结果对数据进行合理调整后,再将绩效核算的结果即绩效工资分配至部门,部门根据对员工的个人考核结果再发放至个人。其体现这一部分工资与员工个人的业绩、部门业绩以及单位业绩相结合,从而进一步加强了分配的竞争和激励作用。
摘 要 我国对公共财政的深入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着国家财务管理及预算管理体制的变革,这就对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先前的会计体制已经无法适应不同事业单位的需要。因此,为了与单位中的财务管理改革以及国家财政改革相适应,这就需要对事业单位中的相关会计核算体制予以进一步规范,保证公益事业能够得到健康发展。
关键词 财政管理 财政改革 会计制度 事业单位
随着不断深入的经济体制改革,随之而来的是事业单位会计改革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发展。现阶段,随着《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制定与实施,相关事业单位会计体制改革也逐渐到位。然而,在对其制度进行实施的过程中,还会有很多不容忽视的现象与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事业单位的进一步发展。
一、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起源是在20世纪90年代,1993年第一次对企业进行会计改革,解决了事业单位从计划经济转化为市场经济的重要问题。旧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1997年制定与颁布,在1998年开始实施,当时《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会计的规范及体制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近几年,随着我国不断深入的公共财政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着国家财务管理及预算管理体制的变革,这就对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先前的会计体制已经无法适应不同事业单位的需要[1]。因此,要想变革《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首先必须遵循以下原则:a.变革一定要与事业单位财政改革的要求相适应;b.会计制度变革必须要配合于事业单位的财务规则;c.对事业单位的具体行为进行进一步规范,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需求得到满足。
二、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具体内容及其产生的影响
财政部为更好的适应事业单位财政管理改革以及财政改革的要求,使其会计核算体制得到进一步规范,加快事业单位的健康稳定发展,国家于2012年颁布了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并在2013年开始全面实施。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一方面对旧制度中比较好的会计体制予以继承,另一方面还在原有制度基础上进行了更多的创新与突破。
(一)对资产入账管理予以强化,创新性的对无形资产摊销与固定资产折旧予以引进
为与实际需要相适应,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资产入账管理进行了加强,此外,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进行适当加大以及摊销无形资产的规定。这些新制度要求事业单位一定要根据其规则来确定能否进行计提折旧,而且还规定了对摊销与折旧进行虚提的创新型处理方式[2]。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利于事业单位随着时间的变化来反映其资产的消费、变动以及使用情况,加强了事业单位同步组织与管理其价值量与物质量的理念。
(二)加强事业单位对现有财政投资的使用与管理
对事业单位财政补助核算的尺度与内容进行了有效统一,在事业单位收入前提下增加了财政补助结余和补助结转的净资产科目,精确的记录了其财政支付与转移,使事业单位预算部门的财政管理予以增强,能够有效的控制与运用事业单位的财务资源。
对于事业单位中的非财政补助收入,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事业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以及经营结余等进行了有效设置,分别核算事业单位中非财政补助资金中的结余与结转。根据对预算进行平均分配的原则,将其分配给企业的专项资金,促进事业单位的资金能够可持续性的健康转移[3]。
(三)制定较为实用与全面的会计账户
最新颁布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实践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对那些复杂的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体制予以撤销,又增加了比较接近实践的实用会计科目,更改会计科目名称使事业单位具有更为详细与完整的会计报告。设置会计账户与科目的公认性使事业单位中的会计系统工作更为全面、更为科学。
(四)提高事业单位财务报告制度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整合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的会计报告结构与内容,用科学的方式,通过资金偿还周期与变动能力对会计报表项目进行设置。
三、实施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标准体系,主要包括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以及其它行政会计体制。在三个会计标准体系中,起统御全局的是会计准则。通常而言,如果一个事业单位经营的行业与国家规定的会计制度相关,那么,这个事业单位就可以适用国家特殊规定的会计制度,像公立医院所采取的《医院会计制度》,如果是国家没有对其会计制度进行特殊规定的事业单位,他们都可以实施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四、总结
为了对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行更好的落实与实施,事业单位就要对颁布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意义进行充分了解,要全面理解好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实施的背景和意义。加强理解与研究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各事业单位中实施的本质,此外,还要就会计制度的具体内容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全面的学习与培训,特别是对那些新旧制度变化比较明显的地方要认真理解、研究与强化[4]。尽可能的将新旧会计体制衔接工作做好,要足够重视事业单位中的会计科目调整与会计核算方式。在对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予以实际实施的过程中,要详细而全面的做好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先后衔接工作,两种制度的会计科目与核算方式的变动说明一定要根据国家财政部门的相关要求进行统一部署与说明[5]。对会计电算化进行开展的事业单位一定要将调整会计软件工作做好,在调整事业单位会计科目与核算方法的过程中,还要更加注重事业单位软件调整以及软件运行效果。
参考文献:
[1]程晓佳.改进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几点思考.财务与会计.2005,21(11):154-156.
[2]白宗青.推进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完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财政研究.2009,8(10):536-537.
[3]蔡丽兰.事业单位会计改革若干问题的探讨.财务与会计.2008,9(21):54-55.
关键词:新事业单位 会计制度下 事业单位 会计核算变化
新会计制度在我国事业单位建设中兴起的时间较晚,所以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和弊端,实践过程中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所以,目前,如何更好的加强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会计核算工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结合事业单位发展的实际情况与社会发展的现状,提供更有效的改进措施,加强我国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建设。
一、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变化
(一)规范了事业单位会计报告体系
在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全面反映事业单位整体运营情况的是会计报告,这也是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最终的结果体现。事业单位的会计报告从制度实施的角度分析来看由会计报表和报表附件构成。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存在很多弊端和不足,比如说会计报表编审的具体要求是事业单位会计报表要包括所有要求的表,其中有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附表以及会计报表附注等等,都必不可少,但是原有的会计核算制度没有具体要求和说明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体系的组成部分,这是其缺陷所在,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效率和质量。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有所变化,它明确的规定了事业单位的会计报告是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以及财务情况说明说组成的,最重要的是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还严格要求了各子报表中的组成部分。
(二)加强对财政资金支出管理的会计核算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首先,事业单位也需要对财政资金支出管理工作重新要求,严格管理事业单位各部门财政资金的支出项目以及具体指出情况,并且要详细、准确的统计在册,做好每个项目投资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其次,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新增了财政补助结转和财政补助结余两个净资产项目,新设的这两个科目可以有效的全面的系统的掌控和管理事业单位财政扶持资金的使用、支出、结转以及结余的各个细节运转情况,而且可以更加有效的管理事业单位财政资金支出的具体情况,这样,事业单位的各项资金流通运转情况才能得到严格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二、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加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措施
(一)加强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体系建设和实施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有效实施下,事业单位加强了了对会计核算内容的规范,具体规范了会计核算目的、会计假设、会计核算对象、会计基本要领以及财政项目构成和分类等等。事业单位必须有效确保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有效落实和完善,并且加强各制度的最大作用的发挥。其次,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在运行的过程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情况,事业单位要根据新制度执行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有机的实施应对措施,保证新制度的有力执行,稳固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的地位和作用,严格按照制度规定有效落实,对待制度实施过程中的一切不规范行为,一定要严格处置,以儆效尤,以避免这样的情况再次发生,并且要确保事业单位核算基础工作的完整性和基础性。还有就是事业单位内部各部分要分工合作,明确分工,责任到人、严格管理内部新会计制度的具体实施情况。
(二)逐步以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核算基础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和核算工作逐步以市场为主体,并且将收付实现制作作为会计核算工作的基础,事业单位的会计会计核算工作中,主要是管理核算资金的收支去向,而几乎没有涉及到财政资金周转的问题。但是随着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不断实施,有很多事业单位开始转型,在市场经济中越来越活跃,这些事业单位越来越少的依赖国家财政,但是原有的会计制度只能涉及到事业单位的资金收支情况,转型的事业单位更多的是需要利用权责发生制作来插入到资金周转的工作进行中,所以转型中的事业单位应该更有效的利用全责发生制作,逐步以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核算基础,既体现出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情况的公开性、公平性,又能反应出不同时期的收益情况。
三、结束语
总之,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以及事业单位有效发展建设都存在重大的促进意义。所以我们应该重视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变化,认真分析其中变化的因素,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提高其会计核算建设,从而加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
政府的公共性质决定了其预算过程应该有多重社会成员的参与,我国预算的委托关系非常复杂,委托的关系异常的冗长,从而使得信息不对称和权责不明的情况长期存在。当前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发展非常快,但是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却仍然难觅踪迹,因此无论从理论角度还是从实践角度如何建立起现代的管理会计制度都是需要深刻探讨的议题。
一、在行政事业单位建立管理会计制度的意义
(一)实现受托责任监督
政府公共受托责任来源于现代的民主社会理论,在现代民主理论中,政府是人,承担的是民众赋予的公共权力,也就是所说的受托责任。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这种受托责任的履行过程中长期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和权责的不对称,这就导致人的责任履行情况不能被很好的了解,不能被受托人切实的评价。而管理会计可以从信息上满足受托者的了解和监督需求,从而实现以政府为代表的公共部门的受托责任的实现。
(二)提升管理效率,促进机构改革
从改革之初到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市场带来的变化已经迫使我国的政府管理机构在机构和体制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这种变化还在不断的加强。但是目前无论以政府为代表的公共部门无论发生多大的机构和制度调整,其内在的运行逻辑却仍然没有发生改变。一直以来都缺乏有效的可以量化的信息来为政府的行政决策和管理提供支持,因此如果在公共部门中建立有效的管理会计制度,将为管理效率的提升和机构的改革提供支持。
(三)强化控制,改善管理水平
从2012年开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过程就已经开始,先后颁布了故多项内部控制规范。从理论角度分析,内部控制制度的规范需要管理会计的支持,管理会计的实施可以为内部控制提供更加准确的,有来源的数据信息支持;另一方面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可以将内部控制的信息进行有效反馈,对于科学执行预算进行规范。
二、管理会计和预算会计
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使用的会计形式都是预算会计,预算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内容多是组织和部门内的资金活动和收支情况,预算会计的管理过程都是对已经发生的过去的经济内容进行管控。预算会计的逻辑是收付实现制,以会计报表的形式来对管理内容进行反应。相比较之下,管理会计的功能则更加的丰富,可以全面的从部门的资金、人力、物力等方面进行科学反应和提供决策支持。在公共部门实现传统预算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融合和渗透将必然是未来内部控制的主要方法。
三、如何建立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制度
(一)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构建的思路
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的构建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对管理过程进行全面考虑,可以在借鉴现有的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基础并进行适度的改进。在行政事业单位内建立起以预算管理为基础的,资金控制为保证的预算控制体系,并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重构,将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控制与内部控制有机结合。在以后的内部控制和预算控制的基础上,进行管理会计制度设计。可以按照以下的设计思路进行:将预算管理与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过程中去,同时将内部控制结合到预算控制中去,这个管理过程所产生的信息和数据就是管理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呈现和反馈的内容。这些信息可以为公共部门履职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评判提供事实和数据支持。
(二)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构建的内容
1.有效预测的系统或手段
有效的预测是管理会计系统运行的基础,公共部门可以根据过去的运行经验和市场经济水平,结合组织或部门可能发生的事件或业务对未来需求进行科学的判断和预测,从而为预算编制提供支持,目前常见的预算分析办法主要是报告分析和定量分析,后者可以更准确的进行规范。
2.科学决策过程
管理会计系统构建的主要目标是为管理提供决策支持,主要是信息方面的支持。但是目前的实际状况是公共部门的决策过程比企业的决策过程更加复杂,企业可以只考虑单一的绩效目标,而企业需要在考虑经济收益的同时兼顾社会效益。而追求不一样的收益,就需要不一样的分析方法,因此管理信息的数据也需要多元化。
3.全面预算
预算的编制是根据目标的要求来制定的,结合业务活动进行全面的预算管理是目前预算管理的要求。因此全面预算管理的核心在于与部门的业务过程结合,重点进行资金的管控,以资金为主要媒介,全面的监控预算的执行过程,从而可以为单位或者部门领导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这个信息提供或者说反馈过程主要可以从经费支出和预算的项目等维度进行。
4.普通预算的控制和项目预算控制结合
公共部门的预算中基本支出的管控是最常见的控制内容,这方面的支出可以按照定额的办法进行控制。但是对于项目预算的控制就需要专门的全过程控制和管理,从而为项目评价提供数据支持,并有效的控制预算。
5.业绩有效评价
上文提到的控制过程并不是管理会计的目的,并不能从质的角度对管理过程进行改善,这里还需要对控制的内容进行评价,并对相对应的个体或者组织进行激励,从而保障这种管理会计的有效实施。通过对部门的业务和资金预算控制进行有效的反应,可以更加直观的得出绩效信息。根据有效的绩效信息,公共部门可以对针对组织和个人进行有效的激励,从而推进制度的有效推进。
6.最终报告
公共部门内部的管理会计报告是最终反应管理过程的报告,主要包含了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反映的单位资金活动的各种报告和文件,这种内部报告的编撰可以不断的进行创新,反应公共部门需要的绩效提升点,并有针对性的在后续的管理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反应和改进。
参考文献:
[1]刘永泽,况玉书.行政单位内部报告体系研究―基于预算管理的角度.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3(3)
[2]罗辉.改善和提高公共部门绩效的会计使命―关于建立公共部门管理会计的基本思考.会计研究.2006(3)
摘 要:如今,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应用于工作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与此同时信息化建设也迅速普及。针对事业单位而言,加强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也已成为会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分析了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了加强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事业单位 会计信息化 发展现状 几点建议
一、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一)会计信息化重视程度不够
许多事业单位领导和会计人员普遍认为实现会计信息化就是为降低会计工作量和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与水平,从而实现会计业务流程上的电子化发展。却很少有人考虑通过会计信息化能够实现会计各项业务信息的一体化发展,从而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上升为全面管理,从内部控制上升为整体管理,从而为实现电子商务奠定基础。会计信息化能够实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会计业务的协同发展,对于有效提高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信息资源基础管理不到位
1、计算机财务软件应用水平亟待提升。部分财务人员计算机财务软件应用水平不足,计算机操作能力较差,数据输入输出等错误频出,或者不按照规范操作执行,没有做好会计档案备份等,造成许多因人为操作导致的数据丢失以及系统损坏等问题。
2、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需要健全。尽管我国很早就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和《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等规章制度,然而许多财务人员并不了解掌握,并且发生违法违规行为也没有专门的监管部门进行有效监管,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并不健全。例如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时,不同的科室应用的会计信息语言不一样,导致无法对汇总数据进行有效对比分析。此外在会计信息运用上无法达到自动化和标准化,不能及时、有效、全面地获取会计信息,导致事业单位财务状况评价困难,给其计划决策与控制带来不利影响。
3、会计内部控制流程有待完善。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要求实现集中统一的系统化运行,要能够实现对整个事业单位从组织机构、人员设置到工作流程等的科学有效运行,然而许多事业单位仍然是传统的职能结构和工作流程,无法达到会计内部控制流程的要求。
(三)信息资源网络化程度不高
许多事业单位各个部门之间无法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而事业单位与财政和银行等相关管理部门也没能实现联网,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不高。因此需要建立一套覆盖整个领域的财务信息传输网络,从而实现数据的及时和信息资源共享功能,提高会计信息化水平。
(四)高素质专业会计人才不足
会计信息化建设要求财务人员要具备良好的会计业务知识和财务管理能力,同时还要求其掌握计算机网格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然而许多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只会使用固定的财务软件处理会计信息,却无法灵活应用计算机对财务信息进行处理分析,至于财务软件的维护开发等更无从谈起。工作中出现的计算机问题也无法及时解决。
二、加强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高度重视会计信息化建设
事业单位的领导首先要认识到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同时大力支持和参与会计信息化建设,相关职能部门要理解和掌握会计信息化的作用及其管理方法,学会应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现代财务管理,同时进行推广普及,为会计信息化建设奠定发展基础。
(二)加强信息资源管理工作
1、保证会计基础工作信息化。要结合事业单位实际,按照国家规定,逐步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科目体系。建立岗位人员责任制,做好责任分工,每个岗位通过授权密码进行控制,避免非法操作行为。同时各岗位人员要能够彼此制约,帮助发现错误问题,监督违法行为。加强会计信息化档案管理,会计档案要进行双重备份,并由专人进行分别保管,避免因意外造成单位整体资料丢失或者损坏等。针对基础信息要确保及时、准确、真实,从而为会计信息化提供有效的原始资料。
2、健全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相关部门应针对我国事业单位制定出科学完善的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从而促进会计信息化建设发展。实现会计准则制度和信息系统的融合,从而能够自动生成单位财务报告,并严格执行会计准则制度,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并且在会计信息化实施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XBRL分类标准要求等,并据此得到标准化财务报告以及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等,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有效的数据资料信息。
3、完善会计内部控制流程。事业单位要加强会计内部控制流程,针对不同岗位、不同业务流程要严格按照会计信息系统要求进行控制管理。要根据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制度的要求,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实现内部控制流程和关键控制点等的固化,从而使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制度的设计与运行能够科学有效,得到完整的自我评价报告。
4、实现会计业务一体化发展。部分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完成之后,相关管理工作并未跟上,与之相关的业务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并未开展,或者缺乏总体规划,信息化理念不足,造成会计信息化独立于事业单位信息化系统而存在,无法有效实现会计信息的资源共享。针对这种情况要全面推行会计业务一体化发展,真正实现会计业务与事业单位整体发展的有机结合。
三、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发展,事业单位管理也必须与时俱进,只有应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会计信息化是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发展的发展趋势,同时也是事业单位发展的基本要求。然而目前我国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仍然面临许多问题,要求事业单位必须抓住发展机遇,全面加强会计信息化建设,为事业单位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母砚香.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探讨[J]. 中国外资. 2013(07).
[2]李康淑.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分析[J]. 现代经济信息. 2013(16) .
[3]王长姜.浅谈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J]. 商业文化(下半月). 2012(11) .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