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务共享的利弊

财务共享的利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务共享的利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财务共享的利弊

财务共享的利弊范文第1篇

关键词:公司治理;财务舞弊;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

中图分类号:F27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1-0103-04

一、问题提出

财务报告是企业对外报告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在证券市场中,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皆以公司对外提供的财务报告作为决策的重要参考,可见财务报告对于证券市场的良好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中国发展还不长的证券市场中已经频频出现财务报告造假舞弊的行为,屡禁不止,对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造成了极其不利的影响。

经过大量的中外研究发现,财务舞弊的成因是多元化的,并且舞弊的手段也是越来越高明,如今财务舞弊成因的研究已经扩展到公司治理这一企业制度层次。公司治理结构,指为实现公司目标经营业绩,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基于委托责任而形成相互制衡关系的结构性制度安排。公司治理优势在于明确划分股东、董事会、经理和监事会各自的权力、责任和利益,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对于公司的良性运转和高效经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换言之,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能有效抑制财务舞弊的发生,因此对公司治理和财务舞弊的关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股东大会会议次数对财务舞弊的影响

股东追求的经营目标是股东利益最大化,而在公司治理中股东不参与经营,为了关注公司的运营状况,监督管理层是否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股东会用投票权来进行约束。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积极性越高,公司财务舞弊被发现的可能性越大,财务舞弊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遏制。本文以股东大会会议次数来衡量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积极性程度。因此,提出第一个假设:

H1:股东大会会议次数越多,发生财务舞弊的概率越低。

(二)董事会特征对财务舞弊的影响

董事会作为代表股东的公司最高决策机构,既是股东会的人,又是经理层的委托人,在公司治理中处于承上启下的核心地位,具有战略决策职能和监督职能,其中之一即为确保公司会计和财务报告制度的完整性与准确性。董事会特征主要包括董事会规模、董事会会议次数和独立董事比例等特征。

在董事会规模方面,Jensen(1993)认为,相比大规模的董事会,小规模的董事会在信息沟通方面有着比较优势,因此能更有效地控制经理人的财务舞弊行为。Yermark(1996)的研究也表明小规模的董事会对公司的发展更有利。然而Core(1999)却认为公司董事会规模与公司业绩没有明显的关系。

在董事会会议次数方面,与股东大会类似,在一定程度上,董事会会议次数代表着董事成员的勤奋程度,会议次数越多,董事会成员之间有更多的机会来讨论并完善公司的内部管理制度,进而可以减少财务舞弊行为的发生;而董事会意识到企业内部控制人可能发生或者已经发生财务舞弊行为时,董事会会议次数通常较多,目的是纠正已经发生的舞弊行为。

在独立董事比例方面,按照董事与公司的关系划分,一般将董事分为内部董事、有关联的外部董事和无关联的外部董事(也称独立董事)。Fama and Jensen(1983)认为在董事会规模既定的情况下,董事会的独立性是保证董事会监督职能的关键因素。独立性之所以关键,是因为它可以确保董事会在利益相关者做最佳利益行动时保持足够的客观性。Beasley(1996)研究发现,未发生财务报告舞弊的公司比发生财务报告舞弊的公司有更大比例的外部董事。Dechow,Sloan and Sweeney(1996)、Persons(1996)和Sharma(2004)等实证研究表明,董事会中内部董事占多数的公司更可能发生财务舞弊,独立董事的介入有助于抑制经理人的财务舞弊行为,而且随着独立董事数量的增加,公司发生财务舞弊的概率就会下降。基于此,提出如下假设:

H2:董事会规模越大,发生财务舞弊的概率越高。

H3:董事会会议越多,发生财务舞弊的概率越低。

H4:独立董事比例越大,发生财务舞弊的概率越低。

公司领导权结构是指公司的董事长与总经理是否由一个人兼任。Molz(1988)认为两权合一会削弱董事会的监控功能,公司倾向于隐瞒对自己不利的信息,从而降低了公司的透明度。Beasley(1996)和Persons(2006)实证研究发现,两职合一影响内部监控和信息披露质量,两职合一与公司信息披露质量负相关,与财务舞弊正相关。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意味着总经理自己监督自己,这与防止总经理自利的目的相违背,会削弱董事会的监督职能,增加舞弊发生的概率。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H5: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发生财务舞弊的概率越高。

(三)监事会特征对财务舞弊的影响

监事会不仅对经理人员进行监督,还对董事会成员等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履职情况进行审查,这可以防止董事与经理人之间的合谋。类似于董事会的监督效率,监事会的监督效率受到监事会规模、监事会会议次数的影响。一般地,规模较大的监事会在专业、经验、信息等方面可以互补,也不容易被强势的董事会、经理人员所牵制,这有利于发挥监督作用;活跃的、积极的监事会有更多的机会发现经理人、董事成员的不当行为,能够更有效地监管管理层;激励机制可将监事会成员的利益与股东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激励强度大的监事会有更强的动力维护自己利益和股东利益。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H6:监事会规模越大,发生财务舞弊的概率越低。

H7:监事会会议越多,发生财务舞弊的概率越低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了2009—2010年因财务舞弊而受到证监会、上交所和深交所行政处罚、通报批评和公开谴责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并分为财务舞弊公司和非财务舞弊公司。

财务舞弊公司是因财务舞弊而受到证监会、上交所和深交所行政处罚、通报批评和公开谴责的上市公司。剔除了金融保险行业的公司、资料不全的上市公司和未找到配对样本的上市公司。

对于非财务舞弊的配对公司,按照如下标准进行选择:(1)配对样本必须为没有受到沪深交易所、证监会谴责,所选用财务年度的审计报告为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2)应与财务舞弊公司处于同一上市地(上交所或深交所)。(3)与财务舞弊样本处于同一行业(证监会的CSRC 行业代码)。(4)总资产与财务舞弊样本公司的总资产相当。合计总样本为96家上市公司。本文数据来源于国泰君安数据库及证监会网站、上交所网站和深交所网站。

(二)变量解释

四、实证分析

以上两个表格对财务舞弊公司和非财务舞弊公司样本各指标进行了简单的描述性统计。两组样本的总资产均值几乎相同,体现了样本挑选的标准。董事会人数、董事会会议次数、公司规模和净资产收益率都存在显著差异。可见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合理,董事会人数和董事会会议次数反映了董事积极沟通并参与公司的治理,沟通次数越少舞弊发生的可能性越大。

(二)回归结果分析

从上面的回归结果看出,股东大会会议次数和董事会会议次数在10%的水平上显著,可见当公司出现财务舞弊状况时,股东会采取积极的措施来整顿公司出现的财务问题,通过增加会议次数来增加股东沟通次数,次数越多越有可能商讨出制止公司财务舞弊行为的对策,使公司步入正轨,防止其侵害股东利益。而其他解释变量都不显著,这说明这些指标不能成为解释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因素。在控制变量中,公司规模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公司规模越大越不可能发生财务舞弊,这可能是因为公司规模越大,各种规章制度比较全面,约束机制和监督机制比较完善,公司越不容易发生财务舞弊。

五、结论、建议及局限性

本文通过对中国上市公司公司治理和财务舞弊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形成的结论主要有:股东大会会议次数与财务舞弊之间是显著负相关,董事会会议次数与财务舞弊显著负相关。

结合本文的研究结论,提出以下对策来防范财务舞弊风险。(1)保证股东大会次数,降低中小股东的监督成本。中小股东由于持股数量少,用手投票所得到的利益与其对公司实施监督所负担的成本严重不对称,因此更愿意搭便车来分享其他股东监督所带来的利益而不用承担任何成本,因此降低中小股东的监督成本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来进行,比如,发展机构投资者,使中小投资者通过投资基金对上市公司进行监督。召开股东大会必然会产生不小的成本,因此为了保证股东大会的次数,我们要改革上市公司的投票表决制度,采用成本更低廉的投票方式,如网络股东大会与电子投票权。这样不仅可以降低股东大会的会议成本,而且可以保证股东大会的次数,从而降低财务舞弊发生的风险。(2)进一步提高董事会、监事会的监督效率。从本文的研究结果看,无论是独立董事还是监事会在抑制公司财务舞弊上都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将财务监督权同时赋予两个监督主体可能是公司内部监督体系效率低的重要原因。实际上,由于独立董事聘用机制、激励机制等原因,他们没有激励来监督非独立董事与管理层、监事会成员的履职情况,对公司监督体系效率的改善几乎没有绩效。可以考虑不将监督职责赋予给独立董事,而只发挥其专业咨询功能,在公司中建立以监事会为核心的监督体系,以在董事会、监事会、经理人之间形成良好的内部制衡机制。

由于公司治理特征包括多个环节,每个环节有多方面的特征,本文只是选取了主要环节的主要方面的指标开展研究,未能完整反映公司治理结果对财务舞弊的影响。且在公司治理指标收集上存在一定的困难,还有作者统计水平有限,因此回归结果没有预期那么显著。

参考文献:

[1] 徐文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与企业内部控制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11-14.

[2] 陈亚平,赵刚.浅议中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与内部控制[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4):123-124.

[3] 梅丹,王瑞雪.内部控制有效性与财务舞弊关系的实证研究[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1,(4):113-119.

[4] 杨盈盈.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的防范研究[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34-37.

[5] 黄新建,吴江,付利.治理中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的对策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7,(15):135-136.

[6] 顾艳玲.中国上市公司2004—2009年财务舞弊行为研究[J].财会研究,2010,(23):48-51.

[7] 杨慧辉.上市公司内部治理效率对财务舞弊行为的影响[J].现代财经,2010,(11):81-86.

[8] 李育红.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有效性——基于中国沪市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财经科学,2011,(2):69-75.

财务共享的利弊范文第2篇

一、对子公司财务管控中面临的问题

经过对部分央企集团公司的财务调研,目前对子公司财务管控工作主要面临以下几方面问题:

财务全盘管控意识尚显不足。公司总部对子公司的财务管控处于完成规定动作状态,上传下达,被动状态明显,全面管控意识在财务工作方面尚未完全贯彻落实。

财务管控手段不足。目前公司管控手段主要依托行政信息系统和财务信息系统,且信息系统存在覆盖不全面、应用效果不佳、与公司整体业务契合度不高的情况。

现有财务管控效果不佳。目前仍存在信息传递层层衰减、上情不能下达等情况,导致落实不到位,管控不彻底的现象。例如,有的子公司在原始凭证、员工报销、会计核算及成本管理等方面未能严格落实公司总部要求。

子公司财务部门在人员配备、人员素质方面还有不足,人员结构严重不合理,且1人多岗现象比较普遍。

鉴于上述情况,集团公司亟需加强对子公司财务管控,需要在原有财务管理和信息化手段基础上,从财务队伍建设和财务管理体系调整等方面进行优化。

二、加强子公司财务管控的几种模式

(一)财务人员委派制

保留子公司财务机构,实现子公司财务人员委派制,由公司总部统一调配各单位财务人员,财务人员管理、考核等权限集中于公司总部财务部门。通过公司总部与各子公司的人员调换、岗位轮换以及向子公司委派财务经理和关键岗位财务人员等手段,达到提高子公司财务管理水平和强化对子公司管控能力的目的。

1、优势

一是法律相关的会计责任仍保留在子公司,与实际管理责任相吻合;二是组织结构变动不大,对子公司管理方式和业务模式触动较小,实施障碍较小;三是预算管理、会计核算及其他管理工作与业务在各单位层面衔接较紧密。

2、不足

一是部分财务人员由公司总部调配,但人数无法增加,短期内无法解决人员短缺和人员素质问题;二是财务管控虽得到加强,但管控力度相对较弱,容易发生委派财务人员被子公司同化的风险。

(二)建立会计集中核算中心

会计集中核算中心是国际上广泛使用的大型企业会计核算管理组织形式。在这种核算模式下,企业的核算工作集中在一个或少数几个地区。

1、优势

一是会计核算集中管理,可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会计政策、相关制度执行上下统一,强化财务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二是大型跨国公司通过核算业务集中以及在人力成本较低的地区设立集中核算中心,能够有效地降低核算工作的管理费用;三是部分财务人员由公司总部统一调配,解决财务人员短缺或相关岗位不相容问题,同时提高总部对下属单位业务过程的监控能力。

2、不足

一是集团公司整个财务组织结构需要变动,可能触动子公司管理层利益,有一定实施障碍;二是财务部门日常协调工作量增加,要面对所有子公司的所有部门;三是如果子公司业务各不相同,由于业务未实现一体化管理,财务与业务的融合性不强;四是法律相关的会计责任集中在公司总部,使总部负责人承担了子公司法律相关的会计责任,与实际管理责任不吻合。

(三)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是企业集中式管理模式在财务管理上的应用,是会计集中核算中心深度演变后形成的一种财务彻底集中的管理模式,子公司财务部门彻底剥离,使子公司财务管理的所有职能归并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由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承担全集团公司共同的、简单的、重复的、标准化的经济业务,实现财务集中管理。

1、优势

一是财务管理水平与效率提高。对所有子公司采用相同的标准作业流程,废除冗余的步骤,对子公司财务数据,数据汇总、分析更容易做到跨地域、跨部门整合;二是运作成本降低。这主要通过减少人员数量和压缩中间管理层级来实现;同时降低了对子公司财务检查、审计、监督等的管理成本;三是有效地控制了经营风险。通过统一的制度和标准化的流程,强化了公司总部对子公司的管控力度,有利于降低公司整体运营风险;四是有利于提升财务的决策支持能力。财务人员从大量、具体、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为公司业务发展和决策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2、不足

一是财务信息系统风险。集团公司所有的财务数据都集中在共享平台中,这对信息系统的稳定性提出了很高要求,信息系统的微小缺陷有可能会影响整个公司的财务数据;二是财务人员脱离业务。财务人员不再与公司的业务人员直接接触,系统中的数字往往无法确切表达公司目前所面临的各项财务状况;三是共享中心财务人员尤其是审核会计的工作量增加。每个核算组都要处理多个子公司的不同业务,这对上级财务人员的核算管理水平和核算人员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不同发展阶段采用不同管控模式

鉴于每种模式各有利弊,且每种模式适合企业的不同经营管理阶段,建议结合集团公司实际情况,采取循序渐进、分阶段分模式的方式,具体为:

在集团公司发展的初期阶段,重点关注财务人员配备及岗位设置问题,同时兼顾稳定,可以参考模式一,采用向子公司委派总会计师和关键财务人员轮岗方式。同时通过培训提高业务素质,提升会计基础管理工作水平。同时为保证轮岗平稳进行,需要子公司管理层配合,避免轮岗流于形式。

财务共享的利弊范文第3篇

关键词:网络化;财务管理

1 网络化环境下的财务管理内涵及特点

1.1 网络化环境下的财务管理内涵

1、信息集中管理。(1)信息的集中。网络财务的优势就是信息的集中,集中不是事后的集中,而是动态集中。通过信息的高度集中,达到信息共享、信息透明的标准,进而实现“把集中的权利分解,把分解的权利集中”的信息化革命。通过信息的集中,将分散在各个部门的信息集中起来,作为信息资源供有关的部门享用。通过信息共享将分散的权利集中,强调的是信息集中,而非权力集中。通过将集中后的数据反馈到相关的职能部门,使各部门各尽其责,通过信息流达到将集中的权利分解的目的。(2)管理的集中。在网络财务环境下,企事业单位能够实现集中管理,有利于整合企事业单位的财务资源,全面提高企事业单位的竞争力。集团型企事业单位可能利用网络财务系统对所有分支机构实现集中记账、集中资金调配。

2、相互协同业务。财务与业务的协同一直是企事业单位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在互联网之前财务管理系统存在诸多困难。特别是对于那些拥有许多下属机构,而这些下属机构又呈复杂结构且行为多种多样的集团型企事业单位,如何实现财务和业务的协同更是困扰企业界、财政主管部门、会计界的重大难题。由于网络财务是基于互联网Internet、内部网以Internet及电子商务为背景的在线理财活动,它的发展使得财务与业务的协同成为可能,包括与组织内部各部门的协同、与供应链的协同以及与社会相关部门让的协同等功能。

1.2 网络化环境下的财务管理特点

1、财务预测将得到广泛运用。预测是企业日常管理的信息依据,随着生产经营的日益复杂,资本市场竞争的加剧,财务预测将得到广泛应用。

2、财务决策数量化。企业筹资规模、资金成本、资金结构的确定以数量为依据。日常管理的预测、控制将运用数学模型;投资决策中的风险测定及最优方案确定将运用计量模型和经济数学方法。

3、注重财务风险和投资风险分析。将风险因素作为企业财务决策的主要参数,并对风险程度做出比较准确的计量和评估。

2 完善网络环境下的财务管理工作

2.1 在较大程度上消除财务管理工作的“时滞性”

在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下,由于包括会计信息在内的各种企事业单位经营信息传递的缓慢性,导致了企事业单位机构的整个财务管理工作也相应迟缓,而由此作出的财务决策也就往往滞后于经济环境的迅速变化,所以财务决策的价值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而在网络财务管理模式下,由于包括会计信息在内的企事业单位经营信息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传达到整个企事业单位组织并对其进行迅速处理,因此企事业单位就能够根据最新的经济环境变化及时作出相应的财务决策,从而使企事业单位获得巨大的竞争优势。

2.2 使财务管理工作向“流程财务”机制转变

许多企事业单位机构的财务控制实行的是职能控制,这种财务控制机制本质上是一种结果管理,具有事后性。而在网络财务管理模式下,由于信息传递的连续性和及时性,流程财务管理机制可以得到很好的应用,这种财务控制机制强调的是对过程与结果的统一管理,具有事后性。而在网络财务管理模式下,由于信息传递的连续性和及时性,流程财务管理机制可以得到很好的应用,这种财务控制机制强调的是对过程与结果的统一管理,所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防止舞弊行为的发生和管理效率的降低。

3 网络财务管理发展的利弊

何谓网络财务管理,通常理解是“以网络技术为手段,在互联网环境下实施财务核算、分析、控制、决策和监督等的现代财务管理新模式”。它将现代网络技术与财务管理技术有机结合,标志着一个高科技含量的财务管理时代的到来。

3.1 有利的方面

(1)网络财务加快了财务管理时效。基于网络资源高度共享特性的互联网在打破了物理距离限制的同时还打破了时间的限制,企业财务管理变得即时和迅速。(2)消除了财务、业务活动运作上的时间差,实现了财务与业务的协同化。网络财务在企业中的运用,企业各职能部门之间信息得以相互连接,彼此共享,从根本上改变了财务与业务互不对称的滞后现状,企业的财务资源配置与业务动作协调同步,有利于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这种协同包括与企业内部业务的协同如业务部门的网上采购、网上销售与财务部门的网上支付、网上结算业务协同进行;与供应链的协同,如财务部门的网上询价、网上催账与供应商的网上服务,网上销售相协同;与社会部门的协同。如网上银行、网上保险、网上报税、网上报关等。(3)财务信息的即时生成,实现了财务管理由静态向动态管理的跨越。财务数据的处理是实时的,这是网络财务的一大特点。无论业务发生在企业的外部还是内部,一旦确认都将存入相应的服务器并主动送到财务信息系统随即检测,业务信息实时转化且自动生成,反映各种经营业务的动态报表和报告财务信息。财务年报、季报、月报和日报即时生成,虽然有悖于“会计期间”的假说理论,但财务核算则由事后的表态发展到事中的动态反映和监控。财务信息使用者可以随时了解和掌握企业经营及财务状况,企业管理者运用实时的财务信息作出决策,其准确性、时效性、风险可控性将显而易见。

财务共享的利弊范文第4篇

关键词:物流 网络化 利弊分析

一、现代物流网络化发展的客观现实

(一)物流管理系统基于网络平台的设置

随着二十世纪后半叶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在经济、政治、教育等各方面生活内容上发生了巨大而显著的变革。计算机促进全球信息的资源共享,同时也催生了现代物流服务业在各行各业中的广泛覆盖。计算机网络技术既是物流服务建立、展开的基础平台,也是促进其长足发展的软性动力源。目前我国一部分物流公司已依靠网络平台建立了信息交互管理系统,大部分的物流企业都拥有本公司的宣传网站及内部联网平台,通过网络媒体对物流各个运输环节进行协调监控;个别大中型物流企业还采用GPS卫星定位系统来远程监控物流体系的节点运作情况。几乎所有的物流公司都为便捷客户查询而建立了网络查询系统,通过互联网即时的信息交互与信息共享,来发挥现代物流的自身价值。

(二)网络化作为物流企业重要的发展战略

由于物流业独特的自身行业特性,离不开计算机网络技术给以的技术支撑。在物流业的发展中,信息共享和信息交互是决定服务开展的最重要前提。我国政府在2009年3月下发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其中提出要提高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脚步,明确要“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以物流一体化和信息化为主线”,“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工程。”对于物流企业来说,由于在实际开展的工作中,网络平台不但是其建立、完善自身管理系统的重要基地,也是其开展业务、深入发展、完善产业链条的重要渠道之一,像B2B形式的网络化物流业务目前已被众多的物流企业当成首要的发展战略来展开。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对现代物流的利弊影响

(一)网络技术加快物流信息化建设

计算机网络技术对于现代物流最大的促益,是加快了物流信息化的建设过程。物流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核心灵魂,发展物流业即是加快物流信息化的建设。发达的互联网技术为EDI信息系统和GPS卫星定位系统提供了充分发挥作用的可能,物流人员之间的协作、货物转程的轨途得到了信息化、数据化的标准记录和及时沟通。利用这种便捷、即时的信息交流,一方面提高了物流服务的效率,另一方面增加了物流行业的透明度和规范度,减少客户对物流企业的质疑,为企业提升业务质量、提高业内口碑打下了坚实基础。通过这种便利的网络信息技术,还可以为企业节省人力资源成本,减少传统物流运输中费时费力的中间环节、车辆人马的必要投入,以低廉、实惠的网络化物流信息传递来取代高成本的人工管理费用,无形中增加了物流企业的竞争力,实现以最少的资金投入换取最大回报的商业价值。

(二)网络技术给物流业带来负面影响

任何事物都是一把双刃剑,有其过人之处,也有不当的弊端。计算机网络技术对于物流业发展的影响也是如此,既存在着巨大的促进意义,同时也暗含着绊人的陷阱。

网络科技对物流业的深入渗透所带来的最大负面影响,是加剧了企业管理和商业竞争的风险性。由于网络科技所存在的技术缺陷,给黑客留下了各种后门和攻击路径,一旦依托于网络所建立的物流数据库和信息交互平台遭到破坏,物流服务的整个环节将陷入瘫痪,为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同时,网络系统的建立依靠大量的计算机群组,外在的客观物理原因如意外停电、计算机突然死机等,也会滞延、制约着整个物流服务环节的通畅顺利,使其脱离人工掌控的可能范围之外。另外,物流网络化的信息时代也为畸形的商业竞争提供了一个可能,窃取数据库资料或者是攻击对手的物流网络系统来实现自己的经济利益,在物流行业中也屡见不鲜。总而言之,网络化为物流业的安全发展增加了不可避免的强大风险性。

三、当前物流网络化弊端的解决方案

(一)完善物流相关的网络信息技术

计算机网络媒体技术是现代物流业飞速、高效发展的前提基石,现代物流业离不开网络技术所带来的商务信息交换升级、过程环节控制便捷便利。因此,在现在及将来的物流运输经营上,自身具有强大风险性的网络媒体永远都不可能退出物流行业发展的主流舞台。

要控制、降低网络平台给物流业带来的意外风险,首先需要完善物流相关的网络信息技术,在强大高端的计算机技术支撑下,建立平稳运行的信息交互平台和内部管理系统;同时完善物流控制各环节中的信息化平台建设,如“运输管理系统(TMS)、仓储管理系统(WMS)、配送管理系统(DMS)、电子报关系统、网上跟踪查询系统、货主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的数据对接平台等,以及各种通用的信息系统,如OA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

(二)促进物流网络经营的规模化发展

要响应国家号召,促进物流一体化的公共信息工程建设,规模化发展物流网络的平台经营。目前我国真正投入到网络化综合管理平台使用的物流企业数量还比较稀少,系统地建立网络信息平台的企业不足百分之五,可见,我国物流业的网络化发展空间巨大。受众面不广的物流网络化经营方式会引起物流业整体发展的体制不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与独头垄断,造成行业发展的倾斜。因此,国家应制定、完善物流网络化的相关法规,并加大投资力度,以促就网络经营的规模化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一项高度强调信息化的高端科技,这与现代物流的发展要求不谋而合。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网络自身所具备的利弊双方,扬长避短,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梁海丽.计算机网络技术对物流信息化的影响[J].中国商贸2011(9)

财务共享的利弊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会计 会计电算化 会计信息化

当前西方大多数国家会计电算化已走过了电子数据处理(EDP)阶段和管理信息系统(MIS)阶段,正在步入高级的决策支持系统(DSS)阶段。而我国大多数已实行电算化的企业只处于EDP阶段,局限于对手工的模仿,只有极少数单位开发出包括会计信息系统在内的一体化的MIS,能用DSS的基本没有。而且国内很多中小型企业的会计工作都仅停留在会计电算化阶段,会计流程未能与企业的业务流程、管理流程相衔接。因此,在大多数西方国家的会计行业已逐步走向信息化的今天,我国的会计行业也开始面临这样的挑战,尤其是在国内中小企业逐步发展壮大时,财务职能的转变更是紧迫。

究竟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的区别何在,如何从电算化向信息化转变,财务职能又将如何随之转变,转变过程中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呢?面对这一系列问题,会计工作者又将如何应对呢?

一、为何要从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转变

1、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的区别。会计电算化,可以说是传统会计信息系统,是人工会计的模拟系统。尽管通过会计电算化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和会计信息的质量,但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基本上是把手工的一套移到电脑上去。财务软件的功能仅是减轻了会计人员的计算工作,解决了企业一个部门的某个问题。

会计信息化,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会计模型进行重整,并在重整的现代会计基础上,建立信息技术与会计学科高度融合的、充分开放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这种会计信息系统将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网络系统,使业务处理高度自动化,信息高度共享,能够进行主动和实时报告会计信息,它不仅是信息技术运用于会计上的变革,更代表的是一种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相适应的新的会计思想。

2、从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转变的必要性。现今,在会计电算化实施过程中,我们所面临的一大问题就是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不能共享互通,致使财务软件只有财务部门在使用,与企业内部的业务部门也没有很好地连接。财务人员录入的数据,基本上只是单纯地为了记账,完成事后对业务的反映工作。会计电算化实施中还存在另一大问题就是与企业外部的信息系统隔离。其实,以上两个问题都反映了现有的财务部门无法及时准确地提供管理者关心的财务信息。可见从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转变是我国企业目前不得不解决的问题之一。E时代信息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浪潮冲击着世界的各个角落,对各国经济发展将会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中国面临的挑战将会更加严峻。而且,随着我国加入WTO,面临国外企业的竞争也会随之加剧,中小企业更是首当其冲,如果我们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快改善自身存在的问题,那样也就无法与国际接轨,更无法与强敌竞争了。

二、如何从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转变

1、领导思想观念的转变。一个企业的领导者是企业的灵魂,他的决策会直接影响企业的运营。如果企业的领导能意识到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那么这个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必然会加快,反之这个企业的会计系统水平便只能停留在电算化的阶段。

2、硬件设施的准备。计算机网络硬件系统是会计信息系统运行的硬件平台,由于实现会计信息化是建立在会计电算化实施的基础之上的,那么,实现会计信息化的时候计算机硬件系统是已经准备好的。而在软件系统的选择上企业会有两个选择:⑴自行开发;⑵外购。两个选择都各有利弊,如何规避风险、作出最有利于企业的选择,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软件设施的建设。软件设施建设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⑴财务职能的转变。会计信息化使会计人员从繁琐的账务工作中摆脱出来,从而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信息分析和利用、预测决策等创造性的工作中来,成为名副其实的管理者,这也是未来会计的主要责任。企业的会计人员必须尽快适应这一角色转换;⑵将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内部的其他业务系统相连,使信息可以共享,加快数据的交流与分析,从而达到降低成本、强化资金管理与财务管理等至关重要的目标。

三、会计信息化是会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工作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方面,会计信息化可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功能,引导财务职能的转变,进而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在财务职能转变的过程中,由于网络化进程的发展和融合,以往耗费时间的交易记录将大为减少,作为这一转变过程的结果,财务资源会被重新配置,成本也会降低。另一方面,如果中小企业无视现有的发展需求,那么企业的会计系统就只能停留在原有的水平,最终导致企业无法进一步发展,而被市场所淘汰。随着管理技术、信息处理能力的发展,各种信息职能之间的统一使信息职能与决策职能之间的界限趋于模糊,使得会计人员参加管理和决策成为可能。会计信息化向会计人员提出了新挑战,同时也给会计人员提供了机遇。

我们应在这转变的过程中,使自己适应角色的转变,从单纯的核算者向管理决策者转变,把握机遇,成为企业的管理决策者。

参考文献

1 张新慧.浅谈新旧会计制度下医院会计核算的差异.财经界.2011

(20):21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