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杠杆的科学实验步骤

杠杆的科学实验步骤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杠杆的科学实验步骤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杠杆的科学实验步骤

杠杆的科学实验步骤范文第1篇

一、课前精细准备

1、教师精细准备

教师在实验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首先教师要熟练的把握教材,明确实验目的,做好相关器材的准备,课前教师要试做一遍,并为可能出现的问题准备好弥补方案,设计好实验记录表等各种实验所需材料。

2 学生精细准备

让学生明确实验内容,要求学生搜集好第一手资料,引导和教会学生在试验中观察、测量、记录、统计和做统计图表的方法。

引导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大胆推测可能出现的结论、制定实验步骤、选择方法、准备好相应的器材,设计好相应的表格和设想安全措施等。

二、课上巧妙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兴趣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

创新教学情境的目的是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规律,帮助他们建立一个有利于学习的心理环境和认知环境,使他们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认知环境中产生对科学学习的需要,激发起学习探究的热情,调动起参与学习的兴趣,良好的教学情境就像一个“磁场”,它吸引着学生进入一个充满问题、充满思考和探究的科学世界。如在教学六年级的《杠杆的科学》时,教师让学生上台进行演示:先让学生运用省力杠杆很容易将一捆作业本撬起来,然后教师改变支点,变成费力杠杆,再让这位学生撬起这捆作业本,这时他会感到非常吃力,甚至撬不动。让学生说出其缘由,引入本课的学习,这样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了探究的欲望。

2、巧设悬念,促使学生去实验

悬念是对一个问题还没有得到答案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它是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来源。我们在教学中要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识规律,结合学科特点,巧设悬念,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实验愿望。

三、精细实验过程,提高课堂效果

1、明确实验目的

实验切忌毫无目的,随心所欲,实验的最终目的是为教学服务的,为的是在实验过程中发现规律,理解规律,从而掌握规律。在教学《我们周围的空气》一课中,证明空气存在的实验,无论是利用吹大的塑料袋钉个洞来吹动小纸条,还是利用吹大的塑料袋钉个洞放到水里,让水冒出小泡,都是为了说明空气是存在的。如果只是为实验而实验,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只会让学生浮于实验过程与表面现象,是不会获得科学知识的。

2、明确观察任务

在实验前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观察任务,再根据具体的实验提出观察要求。学生在观察实验时,如果教师不加指导或指导不明确,学生往往会出现无目的、漫不经心地观察情况,他们常常只是注意那些感觉新奇或有强烈刺激的现象,而放过实验目所要求观察的主要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去引导、去帮助,所以教师要提醒学生运用一切感觉器官去全面观察。一是用眼科学地看,时刻提醒学生注意用眼观察每一个微小的地方,每一步细小的变化。二是用手摸、用耳听、用鼻闻,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用嘴尝,借用工具观察等等,这就是科学地听,科学地做,它能帮助学生更全面的感知事物。

3、明确实验的规范性

课前教师要试做实验,要做到心中有数,做到实验的设计科学有效,精细地设计操作过程,选定基本的实验方法,注意编定具体的操作细节,设计要合理规范、切实可行。演示实验仪器要做到可见度大,实验现象清晰可辨。在日常课堂演示实验中,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学生独立操作的依据和榜样,对学生的实验技能操作起着示范作用。教师应严格按实验基本知识要求进行实验操作,不仅要做到有条不紊,还要注意科学实验的严谨性。如教学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时,手拿温度计的上端,且要拿稳,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的液面持平;在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时再读数时,尽量屏住呼吸,因为呼出的热气能使温度计中的液柱上升,影响测量的准确性。这样让学生养成规范的科学实验的习惯。

4、加强小组合作实验的有序性

小组合作实验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实验兴趣,让学生人人参与到实验中去,教师要注意正确引导和调控:

①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分配实验任务、实验角色。

②指导小组成员学会倾听同伴发言的情况下向同伴提问或提出自己的看法。

③指导小组成员学会共用讨论、相互讨论、相互交流。

杠杆的科学实验步骤范文第2篇

小学科学是为了拓展学生视野设立的,本意是希望通过科学的眼睛,去帮助学生探索发现未知的自然世界。传统的授课方式较为抽象,不利于学生吸收知识,而实验教学则能通过具象的实验现象表述科学知识,帮助学生养成自主探索,善于发现生活的能力。由此可见实验课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在新课程改革时,各学校也都将实验课作为小学科学的教学重点。

一、实验课对小学科学的影响

提起中国教育,想到的就是“考试”,这是检测学生学成果的常见方式,通过试题可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但并不能全面涵盖学习能力,这样的测试形式过于单一。科考制度深入人心,在很多家长和老师看来,拿到最高分孩子就是获得了成功,其实不然,在很多学科中分数只是数字而已。小学科学课程重点是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力和学习知识的方式,所以考试并不是最适合的。转变教学的观念,将传统型的教学模式向探索性的教学模式上发展。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加入实验课程,将“分数定天下”转变成以实践能力为标准的教学模式。实验课引进小学科学课程中有以下几个优点。

(1)实验课增加课程的多样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实验课注重过程,学生有较强的参与感,通过完成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耐心和信心;

(3)实验课检测知识掌握能力,同时可以看出学生的科学素养;

(4)实验课多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研究,可以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二、实验课在科学授课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实验课对于小学科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各个学校都进行实验课学习,但实际情况并不乐观,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1.实验课学习的效率低下

小学科学引进实验课后,学生的多数注意力被各式的实验仪器所吸引,老师在讲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根本不会,导致在实验过程中的小错误不断出现,不能掌握知识,学习效率较低。

解决办法:老师先明确实验课在小学科学中的地位,由于小学生的自律性还有待加强,所以在考虑学生兴趣时,也需要对课程流程有良好把控,既不能完全将时间交给学生,还需要保证实验课的效果。在实验课程中,要抓住实验的每一个环节,将环节做细,让学生在环节中寻找学习的乐趣,同时提高实验课的学习效率。例如,在六年级上册的杠杆科学中,进行杠杆实验,老师首先明确支点、用力点以及阻力点之间的关系,介绍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现场示范挂钩码的方式,学生凭借观察先以小组为单位自己挂,然后老师指出其中的不对之处,再对挂钩码的三种方式进行深化,让学生明白钩码和平衡之间的关系。

2.学生对实验课的创新能力差

在小学科学实验时,学生由于不了解实验课程,所以在上课时无法产生好奇心,在进行实验时也只是按部就班完成,无法启发创新意识。

解决办法:兴趣是第一发展力,实验课也是为了培养学生兴趣,老师可以在课前对下一堂实验课的内容进行预热,或布置相关实验性家庭作业,让学生参与到实验过程中,对结果产生好奇心,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创新诱导,帮助学生建立创新意识。在进行花、果实、种子的学习时,老师布置作业让学生找寻身边的花、果实、种子各一种,并带到实验课堂上。首先对每个人带来的试验品进行点评,明确花、果实和种子的概念,准备容易混淆的PPT进行课堂展示,深化三者概念,然后向学生抛出疑问“身边的种子和果实还有哪些?”最后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花结构的观察。

3.实验课中团队意识不强

小学生的分组实验,由于对实验形式的不了解,导致有些学生害怕、羞于实验。即便是进行了分组还是无法保证每个学生参与。

杠杆的科学实验步骤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物理实验教学 实验技能 培养方法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所有的物理知识,包括物理概念、定律和理论,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培养严格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学生今后搞科学实验和技术革新有重要的作用。中学物理学生实验技能主要包括六个方面:一是掌握常用基本仪器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能正确使用仪器进行观察、测量和读数;二是掌握中学有关实验的一般原理和实验方法;三是会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并能进行运算和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四是了解误差概念,学会初步的误差计算和分析;五是会写一般的实验报告;六是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包括爱护仪器、遵守安全操作规则和尊重实验事实的习惯等。下面从两个方面谈谈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方法。

一、学生实验技能培养的方法

1.培养学生使用基本仪器的技能

掌握基本仪器的使用是做好物理实验的基础,基本仪器主要有刻度尺、量筒、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秒表、天平、温度计、测力计、压强计、打点计时器、安培表、伏特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万用表欧姆挡等。物理大纲要求“学会正确使用仪器进行观察、测量和读数”,要让学生了解这些仪器的构造、原理、用途,掌握仪器的量程、使用方法和使用规则,熟练地、正确地读数。在介绍这些基本仪器的使用方法时,应抓住各种基本测量仪器的共性加以指导。

(1)各种基本测量仪器都有一定的量程。必须要求学生在使用各种基本仪器前,搞清仪器的量程,并且能估计被测对象的情况,选用适当量程,避免超过量程而损坏仪器。

(2)使用测量仪器前通常都要调节零点或校正零点,否则测出的数据不准确。对安培表、伏特表等应学会调整零点,对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刻度尺之类的仪器,还要学会零误差修正,让学生懂得零点是相对的。零误差的修正在生产上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必须使学生养成使用基本测量仪器前调节零点或修正零误差的习惯。

(3)会正确读数。要让学生掌握读数的一般方法,关键是会读出仪器的最小刻度值,会从最小刻度之间估读出一位有效数字。同时,要学会正确的读数姿势,如:从量筒上读数时,眼视线应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或俯视,若是凹液面读凹处;凸液面读凸处,从安培表、伏特表上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盘垂直,并且正对指针,估计读数四舍五入等。

(4)根据仪器的构造原理,掌握使用方法和使用规则。如:天平是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制成的,因此,使用前和称量时都要做到横梁平衡,同时必须严格保护刀口,要让学生理解保护刀口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使用方法和规则;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所以,根据热平衡原理,测量液体时,温度计不能离开液体,而且要在温度计内液柱稳定时读数。显然,培养学生使用基本仪器的技能,必须注意把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与理解仪器原理结合起来,这样既有利于巩固基础知识,又能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这样使用仪器;只有理解了仪器原理,使用起来才会更加方便。

2.培养学生进行实验必须掌握的技能

培养学生掌握实验的一般原理、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方法的技能,首先要求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原理或理论依据,根据实验的原理,设计实验,包括用什么物理定律、公式,电学实验用什么电路图等。还要搞清哪些是已知量、被测量,然后选择所需的仪器和实验条件,设计实验步骤,画好记录表格等。其次,培养学生正确调整和安装仪器、正确连接电路的技能。正确的实验步骤首先是安装、调整好仪器或正确连接电路。如:力学实验中的支架滑轮的安装,牵引线的走向,斜面的架设等;有时要对一些仪器做机械调整或电气调整(对仪器的调零前面已介绍,这里略),电气调整如使用气垫导轨前必须先调水平位置;在电学实验中,依照电路图连接线路,连线时,应将电路分为主回路和支路,从电源一端开始,沿主回路按顺序进行连线,然后再连支路;主回路中必须有开关(先断开),导线最好选用几种颜色,主、支回路分别用一种颜色;往接线柱上接导线时,应按顺时针方向将导线缠上,电路连接后,必须复查,确认正确后方能通电。实验时,教师应先示范,让学生模仿学习,再逐渐转变为由老师讲述方法及注意事项,学生独立安装、调整。培养学生正确记录实验数据运算和分析数据、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要培养学生这方面的技能,必须要求学生集中精力,按实验步骤有条不紊地操作,读取测量数据。有的实验要求测量或操作时动作迅速,如温度测量、电学测量。要按实验先后顺序将需要测定的各物理量测出,并记录下来。读取数据和记录必须注意:①读数要及时,并马上记录;②要记录完整数据,按有效数字的方式记录;③数据的单位要正确。一般要求学生实验前列出表格,表格设计要求记录直接测出的各物理量,能记录各次测出的物理量,能填写计算出来的中间数据和最后数据等内容。

杠杆的科学实验步骤范文第4篇

摘要:小学科学课中的实验教学,虽然没有科学家所做的科学实验那样复杂和规范,其目的也正是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用科学实验的方法,去探索、认识自然界的事物的性质和规律,从而能动地改造自然。但是在农村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教师只注重教给学生实验的方法,满足于学生看到实验现象为目的,忽视培养学生实验创新能力。学生只是被动地按照教师安排的实验方法去做。学生作为实验主体,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此外实验中器材不足等等,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科学高效课堂的一个个障碍。

关键词:实验教学 科学 农村 探索 性质 规律 创新

引言

科学课程取代原来的自然课程除了知识内容的变化之外,更多的就是侧重于科学意识和技能的培养,让学生在一系列的观察、感知、体验和实践活动中逐步产生对科学的兴趣,获得最基本的动手能力,并通过技能的迁移,增强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教育,它是主体情知互动的教育。科学教学中进行创新精神的培养,必须从改革教育思想着手,切实转变教育观念,从封闭型走向开放型教育,从承传型教育走向创新型教育,从传授式教育走向学生自我探究型教育。因此,科学实验教学只有把课堂教学、课外兴趣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为此,本人努力拓展科学教学的时间和空间,依据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进行探究。所以,我认为农村小学科学的实验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1、让学生有序实验

科学实验教学又是建立在现代教育思想基础上的开放式教学,主张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因此,在小学科学课上总会出现一些不同于一般课堂教学的纪律问题,从而使实验教学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所以教师要很好地组织实验有序性,尽量减少纪律问题,从而有效地提高实验效率。

1.1制定一系列的实验规则,如:在老师允许开始实验前学生自己不得自行摆弄实验器材,实验中注意爱护实验器材,实验结束后把器材整理干净等。教师要不时不时的让学生学习这些实验规则,从而使其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1.2老师可以给学生分配角色或任务。指定某人担任实验小组长或小组同学轮流担任小组长;给实验桌旁的凳子编号,即给学生编号;按编号分别规定每个学生做什么,如:1号同学是组长,负责取实验仪器,2号同学负责接水和倒水等。

1.3建立实验课的学生评价制度。在实验中,发现学生在实验时表现比较好时,教师及时表扬该小组,让小学生初步建立集体荣誉感,也可以采取小组比赛等比赛机制调动学生实验的积极性。根据学生的实验表现给予灵活的评价,注意评价应以鼓励为主,以增强学生实验的自信心。

2、开放空间、营造氛围

民主、安全、幽默、开放、温暖及支持性是提供创造性学习气氛的基本特征。“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浓厚兴趣时,思维、意志、注意力等一切心理因素都处于最兴奋、最积极的状态,他们就会自觉地去进行创造性的学习。

2.1走向课外,丰富学生知识的层面

在科学教学中应确立“以课本为基础,走出文本,走向课外图书馆”的理念。这是因为学生一生中学到的东西,大量的不是从教科书中学到和老师教给的。所以,在教学中我经常引导学生看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影视片,中央台的《科技博览》和《动物世界》,阅读各种报刊杂志,推荐阅读《少儿百科全书》、《祖国上下五千年》、《世界上下五千年》、《有趣的动植物》等书籍,让学生在大课本中去吸取知识,形成社会综合知识观。

2.2科学实验启蒙从兴趣开始

科学,本身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和实践性。教学内容大多是小学生常见和感兴趣的,如:虫鱼鸟兽、花草树木、风雨云雪和日月星辰等方面的知识,它们都是小学生非常渴望了解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必须善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观察和实验等学习活动中去,亲自感知实验所产生的各种现象和变化,体验由实验带给他们的愉悦和快乐。如学习《杠杆》一课时,课前我准备一块大石头,上课时问学生:“谁能想个简便的方法让大石头移动?”学生纷纷举手谈想法:“用手推可以让大石头移动”、“用绳子拉可以让大石头移动”、“在棍子下垫上砖用棍子撬可以让大石头移动”……学生的想法一一说了出来。我让同学们分组进行实验,研究用哪种方法省力。此时,学生们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有用手搬的、有用绳子拉的、有用木棍撬的……通过实验,最后学生一致认为在棍的下面垫上砖来撬的方法省力,为下面研究杠杆的知识奠定了基础。

2.3设置凝问,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在教《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一课时,除了准备水槽和刻度杯外,我还给每组准备了两团一样大的橡皮泥。要求学生把这两个一样大小的橡皮泥做成一个沉,一个能浮起来的形状,然后去探究沉和浮两种情况下,哪一种排开的水量大?开始问这个问题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同学都说是沉的那一个橡皮泥。因为他们都认为沉的时候,橡皮泥的体积全部侵入水里了,而浮起来的橡皮泥体积没有完全侵入水里,所以他们在脑海意识里就觉得当然是沉的橡皮泥排开的水量大。这时候我不能直接说他们的想法是错的,我就设置凝问:“真的是像你们所说的吗?到底是不是,就让你们自己去动手去做实验验证一下吧,也许很多事情光从表面上看起来简单,其实并不是那样的哦!”听老师这么一说,很多同学就觉得自己刚才的想法是不是错的,所以兴趣就上来了,急着动手去做实验看看结果。最后通过学生自己做实验,得出了:两个一样大小的同种物体,做成一个沉,一个能够浮的形状,浮的那一个所排开的水量要大一些。所以同学们在以后的实验课中很积极动手去做实验,去探究科学问题了。

2.4精选材料,调动学生活跃的思维

要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需要教师课前根据教学内容和目的,精心设计、选择“有结构的材料”以调和课堂学习的良好气氛,如教学《温度和温度计》时,我在每一实验组的桌上放上了冷、热、温三杯水,各人去感受三杯水的温度。结果一个说温水是热水,一个说热水是温水。不同的感受为本堂课的定量观察研究奠定了基础。

3、培养学生的自主实验能力

发挥学生在实验中的主体作用,不仅能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学生自我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教师要在科学课上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实验目标,掌握实验步骤和方法,提高实验效果。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学会一种科学的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地设计实验方案,小组合作、全班讨论完善了自己的看法,又有了新的认识和提高,在今后的学习中就能独立地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同时还要给予充足的时间空间,让学生进行自主实验,体验科学。以往,我们有些教师在让学生做实验前,为了节省时间,先详细地向学生讲解出所有实验的过程,再让学生照着去做,这样学生不是通过自己探索出实验结果,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与帮助下完成指定的操作。如讲到蚯蚓时,实验前,老师将事先捉到的蚯蚓放在盒里让学生观察。这样学生根本不了解蚯蚓的生活环境。我们应该将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观察自然现象。带学生到校园里亲自捉蚯蚓或让学生自己回家捉蚯蚓。让学生亲自观察蚯蚓生活在怎样的环境里,体会如何才能捉到更多的蚯蚓。这样学生做起实验才更有兴趣,对实验的理解才更透彻,才能使学生在观察中获得丰富的知识,提高动手能力,丰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指导观察、辅导实验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这就要求教学生的“独立研究”,让学生对某种自然事物进行观察思考、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设计研究方案、自己进行实验分析、总结归纳等以获得知识。在这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如 “水的沸腾”实验,若不加指导,学生只会注意翻滚的气泡和升腾的蒸汽,对气泡的产生、变化很容易忽视。实验时,只有教师的指导,学生才会有序地抓住试管底部初出现的气泡、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气泡出水面后变化现象、试管内壁不同部位出现的变化等观察环节,仔细地观察水蒸气从形成到散失的全过程,才真正让学生理解“水沸腾”的成因和本质。又如“水的过滤”实验,教师必须向学生交待清楚滤纸的折法,漏斗的放法,玻璃棒的拿法,倒水的动作等一系列细微之处。否则,只能是满地脏水,甚至可能发生事故。

5、利用网络优势上好小学科学实验课

我们学校现在的硬件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而且都已经联上了互联网。我们就可以充分的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进行教学。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所以植物和动物单元的教学时,在课前教师可以在网络中下载相关的图片,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比较好的掌握科学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又如上到《昼夜交替》一课时,讲到地球的运动,我们就可以在网络中下载地球运动的动画视频,让学生观看,他们就会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地球是动的,可我们感觉不到呢?……这样就不仅利于学生动脑思考问题,还能让他们形象的看到了我们居住的地球是充满奥秘的!

6、充分发挥农村在小学科学教学方面的优势

6.1农村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于城市学生,我们农村的孩子更熟悉大自然的环境,在某些科学知识学习方面更胜于城市学生。农村学生的周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他们经常见到一些动物和植物,了解动植物的生长和养殖过程,熟悉大自然中的山川地貌和岩石。如:《观察凤仙花》、《植物的一生》等教学内容对农村的孩子来说,再熟悉不过了。

6.2农村学校更接近于真实的自然环境,具有城市学校所无法比拟的天然教学资源。 农村学校的周围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能为学生科学学习提供很好的学习资源;农村学生的家庭周围一般比较开阔,能为养殖动物、种植植物提供合适的场所;农村的空气清新、天空清朗,能为学生观察天文和气象学习提供很好的条件;农村学校的周围一般是山川、田野或河流,教师可以非常方便地取到一些土壤材料,可随时带领学生到周围环境中观察各种地貌;等等。

7、指示方向、延伸知识

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探究能力得到更好的培养,就得指导学生将课堂上的研究兴趣和思维品质保持并迁移到课外,把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科学知识和研究方法用于课外对大自然的探究活动。科学课的技能目标可以通过小制作、小实验、种植、养殖的形式和社会调查、实践活动等去实现。有些活动项目的时间要求多,有些活动项目的时效性长,教学时间必须延伸到课外,让学生有比较宽松的时间完成课堂中无法完成的教学活动。如《种子发芽实验》、《观察我们种植的植物》等教学内容,必须在课外经过学生的亲身实践才能完成。所以,教师必须鼓励学生在课外积极完成课后作业,合理利用自己的休闲时间,参与自己喜欢从事的活动。

科学教学重在学生亲历探究,重在动手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及动手动脑的能力。所以,教学的成果不要去追求学生加工出什么作品。比如说学生制作小水轮,其形状、大小,叶轮片长短,材料的种类和色彩,作品的质量都可以不同。另一方面,教师要接受、宽容所谓的“失败之作”。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动手能力、个性特长、兴趣爱好上的差异,致使学生的“作品”质量不同,有的制造出半成品,有的甚至是废品,教师都要平静地接受这个现实,在实践活动中允许成功与失败同存,要轻结果,重过程。其实,所谓失败者也是成功的,首先他参与了一次实践活动,并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其次他经历了失败的挫折和体验,获得了一种特别的成果。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提倡教学创新,以学生为主体的科学教学中,教师必需提高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把学生看作一个个创造的个体,给予学生以自由发挥、大胆创造的开放空间,并对孩子所萌发的创造欲望给予保护,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才能大面积提高科学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叶平主编.小学探究性学习实验课例[M].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

[2]张仁贤主编.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科学普及出版社.2003.

[3]喻伯军主编.小学科学教育案例专题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杠杆的科学实验步骤范文第5篇

1. 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课堂教学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途径。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打好坚实的基础,才能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才能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学有特长。所以我特别重视课内的教学,强调打好扎实基础的重要性,消除学生好高骛远的心理。在课内教学也不能照本宣科,简单的内容少讲、略讲,适当增加课本上没有而与课本内容联系紧密的相关内容。这些内容学生觉得有一定难度,而且是他们在自学过程中没看过的新鲜内容。每当讲到这些内容时,学生是最专心听、最努力学的。例如:在讲到电流表、电压表时,增加了电流表、电压表内部结构和内阻的内容,并在课外活动中进一步分析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的内接法和外接法的区别和实验误差。通过学习这一“额外”的知识,使学生明白为什么电流表一定要串联在电路中、电压表一定要并联在电路中的道理,使学生“知其然,而又知其所以然”。

课内教学因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和教学对象的限制,不可能长时间的对教学内容进行拔高、加深。对物理学习尖子的培养主要是利用课外的时间,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扩展,课外活动在时间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对象上都能给予教师最大的自由度。例如:我在课内讲到电流表、电压表的内阻这个内容后,适时地在课外活动对这一内容加深和扩展。让学生根据电流表、电压表的内部结构特点,先从理论上分析扩大电流表、电压表的量程和把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的方法,然后通过实验来验证。

课外时间除了课外活动外还应该包括校外的活动,学生在校外的活动教师不易控制,但如果能明确活动的目的和方法,可以取得校内活动所没有的效果。例如:在讲到“内燃机”的内容时,让学生在自学“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在家庭周围就汽车、火车等利用内燃机作为动力的交通工具对环境污染的问题做社会调查。这个社会调查活动为期一个月,自定题目作调查总结。从交上的调查总结可看出绝大部分的学生在这一个月里,用了大量的时间去查找资料学习废气、噪声对环境污染的知识,对家庭周围交通工具的种类和不同时间段的车流量以及居民对交通工具所造成污染的感受作了深入的调查,并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许多减小环境污染的措施和设想。在这样的课外活动里学生的收获远远比在课堂里听教师讲几节课要大的多。

课内与课外的结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为学生更深入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时间,是培养初中物理学习尖子最根本的方法。

2.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一切自然科学都来自实践,都是在对自然现象观察的基础上从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发展起来的。物理学的发展也是如此。所以我在培养尖子的过程中,特别注意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讲解理论时,用实际事例来说明理论;讲解完理论后,用理论来解释实际问题。例如:讲厕所自动定时冲水装置时,在分析冲水的过程和间歇定时冲水条件的基础上,从实际问题的分析中上升到理论的层次,归纳“虹吸现象”产生的原因和条件。在讲完“杠杆的平衡条件”后,我就让学生分析杆秤的制作原理。学生利用刚学过二力作用在杠杆的平衡条件的知识,推广出三力及三力以上作用在杠杆时的平衡条件。利用这推广得到的知识分析杆秤的确定定盘星(零刻度)、确定刻度等制作原理,并解释市场的不法商人利用改变秤砣的重量缺斤少两的欺骗行为。

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提高了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深了对理论的认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 知识辅导与方法指导相结合

科学方法是解决科学问题的手段,方法是从知识学习到能力发展之间的中间环节,是沟通知识和能力的桥梁。物理学方法包括物理学研究方法、物理学理论体系的建立方法和物理学理论的学习和传播方法。在知识辅导过程中,主要是进行了物理学研究方法教育和物理学理论学习方法的教育。

物理学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方法、实验方法、理想方法、类比方法、假说方法和数学方法等六种。下面举两个例子来说明知识辅导与方法教育的结合。

通过对实验现象和日常生活现象的观察,逐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 1 )确定观察的目的;( 2 )制定观察的方案;( 3 )进行实际观察;( 4 )翔实的记录;( 5 )初步描述;( 6 )初步解释;( 7 )核实观察结果。

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初步的学科研究方法,将会使学生在学习这门学科时,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也为学生将来在该学科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 提高水平与提高兴趣相结合

学习兴趣是学生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探索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大致可分为下列四种发展水平:( 1 )直觉兴趣、( 2 )操作兴趣、( 3 )因果兴趣、( 4 )理论兴趣。从物理学习的认知过程看:直觉兴趣和操作兴趣基本处于外部感性兴趣的阶段,稳定性较差;随着学生知识的增长和年级的升高,形成因果兴趣的学生会逐步增加,这种兴趣比较稳定,但当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学习成绩不够理想,这种兴趣也会产生波动;理论兴趣是兴趣发展的最高水平,它是一种十分稳定的物理学习兴趣;因果兴趣和理论兴趣处于理性兴趣的阶段。

学习尖子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师群体的团结和长期的努力,需要各学科之间的配合,需要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对尖子学生的培养不是拔苗助长,它是因材施教的一个方面。学习成绩优秀而又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教师针对他们的特点有目的、有步骤的培养,使学生在学科知识、思维方式、学习方法、意志品质、学习习惯等方面得到提高和完善,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