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务管理会计实训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企业管理的最终绩效,都将落实并反映到具体的财务指标上来。而管理会计作为企业管理的信息系统,又与财务管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作为会计专业的两门主干课程,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是分别独立开设的。因此,认清二者之间的联系是值得深入思考的一个理论命题。目前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内容的交叉重复已成为普遍问题,本文拟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思路。
一、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的相同点
财政部在全国注册会计师指定参考书中提出,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是有关资金的获得和有效使用的管理工作”。这一定义突出财务管理是有关资金如何获取、如何有效使用的管理工作。国内的专家学者在引进西方管理会计之后,积极探讨结合我国的国情,给管理会计作了比较明确的定义。有的认为,管理会计是一门新兴学科,它是适应企业内部管理预测、决策、控制、考核的需要而产生,把会计与管理结合起来,为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它既是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的手段,又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一项主要内容。有的则认为管理会计是西方学者把管理和会计这两个主题巧妙地融汇在一起,以强化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为根本目的的一门实用性很强的新兴学科。两种定义都认为管理会计是管理和会计的精巧结合,目的都是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从以上定义的比较中不难看出,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二者具有相同的管理属性,其基本作用都是为企业管理服务,满足企业营运发展的需要除这一根本共性外,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还有如下共同点:从管理理论、方法体系以及管理过程看,二者都是按照计划、决策、执行与控制这一顺序进行的;二者都以企业的财务会计资料为信息分析来源,在此基础上进行计划、决策与控制;二者在管理中产生的报告文本、数据资料等文字载体均不具法律效力,对外一般不承担法律责任;二者都主要是根据企业运作的现实情况,采取一定的措施积极规划未来,着眼于企业的未来发展。
二、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的不同点
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发展至今,二者的不同点也很明显。最根本的区别是,财务管理主要管理资金,考虑的重点是如何以较低的成本获取资金,如何更有效地运用资金。财务管理是连接企业与外部环境的重要纽带,它与金融市场的运行密切相关。可以说,成功的财务管理是高度关注金融市场现状及其动态趋势这一前提下,考虑企业本身的实际情况,从而为自身寻求宽松的资金运作空间,并达到企业价值或者股东价值最大化目标的管理活动。管理会计则是有关企业经营管理的信息系统,考虑的对象不仅是资金如何高效地物化,还考虑物化后的资源在经营管理中如何以最佳效率进行配置。而且,管理的对象还包括人,它通过责任会计、业绩评价与控制会计实现对人的成功管理;通过有效的激励安排,达到人、岗位、财物的高效搭配,从而达到提高经营管理效率的目的。
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的不同点可对比如表1。
三、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内容交叉的原因
1.相同的研究对象导致了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的交叉。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均以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为研究对象,其具体范畴涵盖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会计要素,并且均以定量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相同的内容,采用相同的方法,由此导致的交叉重复无法避免。
2.理论工作者不断使本研究领域扩展,导致两门学科内容交叉。在学科建设中,理论工作者不断拓展各自的研究领域,从而使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职能不断扩大。目前管理会计理论工作者以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为目的,也在不断地扩展其研究领域,把触角伸到财务管理的一些部分,造成了其内容与财务管理的重叠。另外财务管理以加强企业资金管理为目的,其工作环节不仅包括财务的预测、决策、规划,同时还包括财务的控制、分析及考评。显然两科的部分职能明显一致,由此导致的教材内容重复在所难免。
四、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内容交叉的解决对策
笔者认为处理这个问题的总体原则是:既要将课程之间教学内容的重复降到最低,直至做到基本上不重复,又要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提高,并能使各知识点按实务的要求衔接起来,以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两种处理两门课程之间关系的方案。
1.将传统管理会计的内容全部融合到财务管理课程中,直接合成一门财务管理课程。目前的管理会计研究对象和内容都在急速扩充,逐步形成了传统管理会计和新兴管理会计。从发展趋势上看,新兴管理会计已开始逐步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作业成本法、质量成本会计、人力资源会计、资本成本会计、信息资源会计和国际管理会计等,其教学内容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正日益受到企业经营者的重视。可以预见,把这些内容作为管理会计的教学内容是十分重要的。同时,传统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无论在研究对象与目的、特征以及反映的内容上都具有基本一致的特点,这也是两者相互融合的基础。这两门课程融合成一门课程还有以下优点:其一,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两门课程理论上的相互关系,以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其二,在课程实训的安排上,将相关内容综合起来进行实训,可以使学生更清楚地把握企业资金管理的本质和内容,更具真实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训效率和学习效率。
2.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交叉内容的协调。协调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交叉内容的依据有二:其一,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的工作侧重点有着显著的区别。现代化企业的经营包括生产经营和资本经营两项内容,这两项内容均属管理的范畴。作为企业管理组成部分的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其工作侧重点应明显区别,管理会计为内部管理者提供如何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会计信息,应侧重于生产经营,其工作范畴着眼于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而财务管理为企业提供如何保持良好财务状况的手段和措施,侧重于资本经营,其工作范畴应着眼于资金活动本身的管理。其二,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具体对象有区别。从表面现象来看,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对象都是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即能够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但深入进行分析就会发现二者的不同。管理会计是从量的角度对其进行规范,一方面表现为对产品成本历史的反映,另一方面表现为对未来的筹划。而财务管理则是从质的角度对其进行规范,即资金实体的运动及其所体现的货币关系,它是对货币运动的直接管理行为,具体表现为货币的取得、运用、分配及规划等。基于此,我将管理会计的对象界定为成本及未来动态的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涉及的具体会计要素是成本及未来的收入、费用和利润;将财务管理的具体对象界定为过去及未来静态的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涉及的具体会计要素为资产(不包括存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由于财务管理是从分析、评价等角度涉及过去的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从而与财务会计工作范畴相区别。另外之所以资产中扣除存货,是因为存货属于日常生产经营之范畴,它与管理会计的联系更为紧密。
鉴于上述理解,笔者认为在此基础上协调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的交叉内容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具体划分如下:资金时间价值、投资决策、现金预算、预计资产负债表、预计现金流量表、专门决策预算、资本成本、经营杠杆以及资金需要量的预测划归财务管理;而将经济批量、存货、短期决策、销售预测、利润预测、经营预算、预计利润表划归管理会计。
综上所述,以上是笔者对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关系的一些见解,但是在实际中运用实地研究这一理论方法时,由于所面临的各种实际情况不同,出现了许多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陆正飞.财务管理[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2]杜学森.管理会计[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3]温志宏,方悦.关于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体系的探讨[j].广西会计,1996,(12).
【关键词】管理;会计信息化系统;构建;运行
校企深度融合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学校财务从2009年开始进行财务转型,推进从核算型财务向价值创造型财务的转变。同时,在2014年,学校构建融合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广义财务信息系统,实现从会计核算信息化向管理会计信息化的拓展,提升了财务对业务的决策支持作用。
一、管理会计信息化系统构建的背景
(一)战略落地要求学校管理会计信息化。切实贯彻重要指示精神,服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立德树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适应需求、面向人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加强技术技能积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二)统一调配学校资源要求管理会计信息化。学校经费管理与财务人员编制有限,现金流理与规避现金风险,现学校有三个部分,一是高等教育部分;二是教育培训部分,三是党校方面。三个方面之间关系紧密,在产业上分工协作、实现共赢。(三)业务精细化管理要求管理会计信息化。2009年学校开始进行财务核算转型,推进从核算型财务向价值创造型财务的转变,财务从原后勤处独立出来,成立学校财务处。同时,学校构建“会计集中核算,业务支持分散”,从专业财务核算到管理会计角度提供决策支与增值服务。
二、管理会计信息化系统的构建与运行
学校的财务信息系统包括会计核算信息系统与管理会计信息系统,能提供传统的会计核算所无法提供的更广泛的决策信息与业务支持,同时实现了与业务系统的有效集成。(一)打造统一管理分工协作的财务信息系统。新形势下的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要求各子系统能实现真正的统一化、集成化、智能化,使各子系统协调工作、共享资源、交互使用,达到系统整合。所以学校的财务信息系统一是要衔接学校现有的教务系统、学工系统;二是要与银行实现直联,实时高效、准确的收费代扣业务;三是实现收费管理平台中的网上支付功能,实现学生在家、在宿舍,只要能够上网即可通过网银进行支付;四是使数据查询变得便利,学校领导可查询学校费用的应收、已收、欠收情况的统计,财务处人员可以查询到学生收费情况,院系老师可以查询本系学生的实时收费情况;学生可以查询自己应交、已交费用的情况。(二)确立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整体设计思路。学校财务充分借助中航工业、省厅统一召集的会议,交流了管理会计信息平台搭建的经验体会。笔者建议可引入XBRL理念来改变报表的组织与实现方式。在原有财务报告内容基础上,可以根据不同需求对报告内容进行扩展定义。扩展对原有内容的使用不造成影响。这既保证了财务报告通用内容的可比,又兼容了特殊信息需求,使一份报告可以同时满足多种使用需要。传统文件格式仅是技术层面的标准化,对于文件所表述的内容,即业务层面缺乏统一规范。XBRL则实现了业务层面标准化,对财务报告共同元素(如“货币资金”)进行统一定义,实现不同企业、不同系统中的会计信息可比。XBRL把财务报告内容分解成一个个信息元素(元素可以简单理解为一个数字或者一段文字),每个元素可以单独从报告中提取出来进行分析处理。XBRL不仅包含财务报告信息元素,而且描述了元素间的业务逻辑关系,包括勾稽关系、层级关系、列报顺序、表格关系等。依据这些关系,计算机可以“理解”报告内容,从而进行智能处理。设计方案的具体内容包括:网络环境、硬件和软件选购配置、财务信息系统软件的选购、系统运行维护、人员和岗位配置等,把这些具体的设计方案综合起来,就形成一个完整的财务信息系统设计方案。原学校是单一校区的情况下,采取集中式统一财务管理,现在学校一校三地,规模逐步扩大,采取分散布局、集中式管理。在不同的管理模式下,建设财务信息系统时,采用的网络技术方案会有所不同。通过购买商品化软件+自行开发两种途径解决。学校的财务管理系统软件的规划与选择是管理会计信息化平台建设的核心工作。在软件的选择上,除考虑待选的财务管理系统软件在功能上是否能够满足高校财务管理的需要,还考虑学校个性化的财务管理需求能否得到解决。
关键词:管理会计;教学改革;措施
早在1911年,管理会计在西方开始起源发展,而我国70年代末才从西方引进了管理会计,所以无论是从理论方面还是实际应用操作方面,我国都与西方国家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
一、管理会计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我国经济水平不断发展。“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改革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但是管理会计发展却相对滞后。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结构、增长方式正面临重大变革。企业的产品、管理、商业模式都在发生着变化,更多的需要用到管理会计信息来为企业的经营控制和决策服务,更新企业的信息系统和管控系统迫在眉睫。在新的经济常态下,管理会计对于我国企业生存和发展越来越重要。我国高校不断为社会输出会计人才,但是由于各大高校停留在传统的重财务会计的教学模式下,财务会计人才高度过剩。中国管理会计人才面临巨大缺口,我国管理会计培养任务十分艰巨。2014年被称为管理会计“元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在这一年,国家财政部颁布了《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鼓励高校不断加强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2016年财政部又进一步更新制定了《管理会计基本指引》,这对高校管理会计教学体系建设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各大高校应当顺应潮流,更好的引导学生抓住机遇。
二、管理会计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地位落后
在会计的教学体系当中,我们一般将会计划分为两大分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这二者似乎看起来平等,但是从各大高校的培养方案上看来,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课时安排,学校都更多的强调对学生财务会计能力的培养。其次,“管理会计”的知识点与“成本会计”和“财务管理”存在一定的交叉领域,管理会计课程开课学期相对晚于成本会计和财务管理,这让学生对管理会计产生了一定的混淆,面对似曾相识的知识往往容易放松,提不起学习的精神。同时,专业的管理会计师资力量相对较少,教师缺乏实践经验,无法准确把握课堂,实现教学目标。
(二)教学内容滞后
早在上世纪90年代,美国许多大学就对管理会计教学进行了改革,并且取得了不小的成果。反观我国管理会计教学内容,首先,管理会计知识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基本概念介绍,第二部分为管理会计基本职能的运用,第三部分介绍了一些前沿的知识,但是由于课时的限制,大多数的教学多集中于前面两个部分,对新知识的介绍甚少。其次,传统的管理会计关于成本的分类过于简单。之前大部分的企业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直接材料和人工成本占比高,间接成本占比相对较低。现在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始涌现,各企业的自动化程度也在不断加强,这导致许多公司的成本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成本分配方法面临挑战,固守传统的知识教学很难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
(三)教学方法单一
传统的管理会计教学更多的还是集中于理论教学,课堂上以理论阐述、公式推导为主,学生大部分的练习局限于计算。管理会计的部分理论知识相对来说比较难理解,同时对计算的要求相对较高,大多数学生对管理会计的印象都是枯燥乏味,很难提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单一的理论教学让学生很难将理论知识内化到实践当中去,无法引导学生对实际的管理会计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学生的学习也仅仅停留在应付理论考试方面,甚至觉得管理会计知识无用。
三、管理会计教学改革措施
针对以上的现状和问题,高校应当根据《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当中提出的新要求,切实深化管理会计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管理会计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一)构建科学合理的管理会计知识体系
首先,高校应当从培养方案入手,对传统的教学大纲进行调整,增加与管理会计相关的课程和课时。任何知识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要注重管理会计知识与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知识的区分与融合,明确管理会计课程的核心,以企业管理会计活动为主线,侧重于生产经营活动的规划、控制、预测、决策和业绩考评。遵从国际公认的管理会计师培养标准的同时打造符合中国国情的高校管理会计知识体系。重视企业的新变化,将新出现的概念融入当课程当中,对课程相关知识及时更新。其次,应当加大管理会计的师资培训力度,通过学术会议和课程培训的方式,提升任课老师的理论素质和执教水平。
(二)将实践融入到教学中
在新的经济形势下,高等院校的教育目标应当更加注重竞争力的培养,在管理会计的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对于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是非常有意义的。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可以进行分组学习,对案例进行报告、讨论,切实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理论知识,又增加了实践技巧,把知识进行了内化,持续提高学生的能力。同时应当完善管理会计的实训环境,加强硬件和软件的建设。扩大高校与实务界的联系,为学生将来进入企业岗位做好衔接,缩短学生由高校到管理会计岗位的距离。
(三)注重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
近几年,云计算、大数据、移动网络等等一系列的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出现,这为管理会计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而这些新的现代信息技术无疑会成为未来国家经济发展新的生产动力。因此,新的管理会计教学应当把现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起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会加工,整理,分析和传递会计信息。许多高校已经开始对管理会计教学进行改革,加大对管理会计的宣传,并初显成效。学生开始认识到管理会计的重要性,也开始关注与管理会计相关的考试与资格认证。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管理会计教学改革需要一个过程,我们需要在改革的过程当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循序渐进,保障改革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陆勇.论推进高校管理会计教学转型[J].管理会计,2015(1):17-19.
[2]罗付岩.“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下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观察,2016(12):85-87.
关键词:传统会计;管理会计;融合路径
经济发展对传统会计职能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需要对原有的会计管理体系和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完善管理体系。企业为应对复杂的市场环境,需要通过会计提供更多的市场信息来源。传统会计职能无法完全满足企业的要求,需要传统会计模式进行创新,而管理会计正符合了这一特点。
一、传统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必要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适应不断变化的发展环境,充分应对市场变化,防范抵抗风险的能力,增强发展后劲,对企业的会计信息的要求较高。在传统会计核算管理模式下,会计业务基于企业发生的经济活动情况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監督,具有事后监督的性质,即只有当企业的经济活动发生时,传统会计才进行会计业务处理,通过会计核算处理提供的会计信息具有延后性,这就不能满足企业对信息需求的提前预测的需要。如果企业运用管理会计模式就能很好地补充传统会计中的不足。管理会计具有比传统会计核算管理更大的灵活性,取得和掌握的信息资料更加丰富,能够通过对各项经济信息进行全面分析预测和控制,这就能为企业发展提供所需的决策信息,从而帮助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抓住发展机遇。
对于企业而言,传统会计与管理会计单独运行表现出各自的局限性,二者必要进行有融合:一是可以实现企业的会计业务由传统的“事后监督”向“事前预测”转变。传统会计通过对企业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而管理会计需要借助传统会计的基础信息,通过对企业的各项数据对比分析,对企业的经济未来的情况进行预测,为企业发展提供规划目标。二是可以实现企业的会计业务由提供外部信息向加强内部控制转变。传统的会计业务需要对外提供各项会计资料,会计信息处于公开状态,可能受到外界模仿威胁;而管理会计属于内部控制范畴,能够成为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的核心武器。因此,将传统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能够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有利于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二、传统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可行性
(一)会计基础信息来源的统一性为传统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提供了基础条件。在会计体系中,传统会计与管理会计都属于企业会计管理的范畴,它们的基础对象、经济实质和工作目标是一致的。它们的共同目标任务就是做好会计核算和实现会计监督企业。对于传统会计核算管理而言,其核算对象是企业已经实现的经济活动,通过会计核算等一系列的会计业务处理流程实现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监督,从而为企业发展提供一定的依据,其结果运用财务报告的形式反映,提供给各级使用者。因此,以会计核算为代表的传统的会计,无论在传统企业还是现代企业,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其作用无法替代。然而,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企业又需要传统会计能够跳出传统管理局限,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大助力,这就为管理会计职能实现提供了契机。管理会计借助传统会计基础核算信息,着眼于内部控制管理,盯着发展目标,对企业的现有资源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分析,为企业发展提供科学性、合理化地指导,目标是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基于二者间多重一致性,为二者融合提供了可能。
(二)科技发展为传统会计和管理会计融合提供了技术支撑。由于受技术条件限制,原先传统会计管理依靠手工方式处理会计核算业务,财务人员会计核算工作量大,没有能力和精力思考企业发展问题。如今,企业面临市场竞争激烈,对于会计信息需求增加,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提供更加精准的预测信息和目标方案,通过手工方式是无法实现的。现在,信息技术和科技管理手段十分发达,传统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各方条件较为成熟。首先,电脑硬件和上网条件在许多企业已经普及,这为企业推行传统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提供了硬件基础。其次,会计软件运用与开发在一些企业得到推广应用,这为会计系统平台搭建提供了保证。随着信息应用技术日趋成熟,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提供了技术支撑。计算机网络能够帮助企业根据流程设计自动处理相关数据信息,大大提高了会计核算工作效率,使会计人员有时间做好数据信息分析,提供具有应用价值资源。最后,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相对较高为传统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提供了核心人力资源保障。现在的会计人员会计政策、业务相对熟悉,有一定的会计软件操作基础,通过平台实行人机互动,可以按照企业目标及时提供相关信息,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相对充分的依据。
三、传统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路径分析
做好传统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必须对企业基本情况充分掌握,对传统会计与管理会计在企业的运用情况进行分析,从而采取相应措施。本文为此提出对传统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路径分析。
(一)做好会计制度设计,健全财务管理,为传统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提供制度保障。一是做好制度设计,建立健全企业会计管理制度。传统会计以核算为中心,必须做好财务会计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根据企业目标,制订管理会计相关规定,对企业的会计管理制度及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进一步优化,从而使用企业的会计制度更加全面完整。特别是要界定管理会计的性质与内容,使之与传统会计做到无缝对接,充分融合。二是合理进行会计岗位布局。由于传统会计侧重会计核算方面设置,因此,在实行两类会计融合过程中,企业在进行会计岗位设计上要进行合理布局,结合会计管理软件流程做好岗位优化,使传统会计岗位与管理会计岗位间保持协调,做好匹配。三是做好会计人员岗位培训。要根据岗位设计做好会计人员的合理配置。对会计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和岗位实训,提高会计人员适应多个岗位能力。在传统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过程中,会计有作用将进一步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专业化、综合性素质要求更高,只有优秀全能的会计人才,才能在传统会计与管理会计中发挥独特作用,满足企业发展多样化的需要,能够提高会计工作效率,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二)搭建统一财务系统,为传统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提供对接平台。为做好传统会计与管理传统融合必须依靠先进的科技技术,做好二者的有效对接。一是对现有财务流程体系进行梳理,完善管理体系。要充分梳理企业现有管理体系,重点做好管理会计预测指标体系设计,使企业管理目标能够通过管理会计方法得以实现。二是做好财务系统设计。分二类进行:一类为没有实行财务管理系统的企业,要根据企业实际做好财务软件开发,并做好人员培训;另一类是实行财务管理系统的企业,要分析现有财务软件功能,对企业现状进行梳理,检查现有财务管理系统能否与企业需求相适应,从而决定对体统升级或者开发,以期使之与企业要求相符。
(三)加强传统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实践。企业实现传统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需要有一个融合的时间过程,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经营状况,把握好融合过程中的关键节点,将复杂的会计核算过程交给系统处理,使传统会计与管理会计在数据采集上保持同步,并使计算结果得以简化,数据更为全面,从而为企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传统会计与管理会计通过系统联接实现信息共享,完成传统会计与管理会计有效对接,并在实践上做好沟通、协调,使之充分融合,必将大大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促进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
[摘 要]高等教育的目标是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电算化类实践课程体系的设置能较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本文分析了高校会计学专业电算化课程实践教学体系设置存在问题和会计学专业电算化类实践课程的必要性,探讨了电算化课程体系的内容以及教学组织及安排。
[关键词]电算化 实践课程 人才培养
质量是大学的灵魂,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作为会计学专业的毕业生,其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日益受到用人单位的重视。实践是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基础,电算化类课程的实验教学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和整体设计能力,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因此,会计学专业电算化类课程体系建设对于完善专业建设,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会计学专业电算化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1.实验资源未能整合
目前多数高校的会计学专业的电算化实验没有充分利用与其横向相联系的经济、管理专业实验的数据进行财务分析,形成一种资源的浪费。在会计学专业内部各课程的实验之间也缺乏一定的沟通和交流,造成部分课程实验重复,资源浪费较大,部分应有的实验内容缺失,学生得不到应有训练的状态。
2.实验内容质量不高
大部分会计实验都以纯粹的会计基础知识的掌握为目的,实验项目主要是验证性实验,实验项目主要局限于会计核算,远远达不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现有的综合性实验业务简单,很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缺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综合实践,如,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等课程的实验,缺乏与实际生产经营环境接轨的综合性实验内容。在模拟实验教学过程中,由于实验室内无法模拟复杂的经济业务,模拟业务与实际业务始终存在一定的差距。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会计学专业电算化类实践课程的必要性
电算化类实践课程开设的目的是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模拟演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理论知识,并学会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电算化类实践课程是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计划重要的一个环节,重要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
学生的培养目标决定着教学的导向,高校会计专业应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胜任会计实务、会计教学和会计科研工作的应用型、通用型、复合型人才。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重视实践教学环节,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会计课是一门理论性、实务性强,要求学生具有独立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以及一定的处理实际问题技能的学科。学生仅通过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要想全面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是很困难的。通过电算化类实践课程的教学,学生亲自利用教学软件填制和审核凭证,设置账户和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为将来从事会计工作打好了基础;学生通过亲自分析企业的成本构成以及进行成本分析,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成本的认识;对企业的融资和投资活动进行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企业资金运动过程的理解;置身于实际经济业务处理过程中,促使他们认真对待每一笔经济业务,谨慎做出每一项决策,可以培养学生的财务会计业务素养。
2.有利于弥补理论教学和校外实习的不足
会计理论知识的教与学都很抽象,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总会或多或少地感到枯燥乏味,缺少学习的兴趣与激情。由于课时有限,教师只能讲授通用的理论和基本的简单的操作方法,很难面面俱到地详细讲述具体业务的实际处理方法,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如果不安排学生进行实际操练,就成了纯粹的纸上谈兵。因此,只有通过实践课程的教学,才能弥补理论教学和校外实习的不足,增强学生对会计实务的感性认识,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电算化类实践课程的安排
会计专业电算化类实践课程一般应有以下课程与内容安排,形成对外会计、对内会计、财务管理、审计、政府会计等全方位的课程体系。
1.财务会计业务训练
《财务会计业务训练》开设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财务会计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加强实践技能训练,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财务会计的方法和技能,为实际从事财务会计工作奠定实践基础。实验内容包括:①原始凭证的填制训练;②记账凭证的填制训练;③登记会计账簿训练;④财务报告编制训练。
2.成本会计业务训练
《成本会计业务训练》开设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全面掌握《成本会计学》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更好地理解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的理论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内容包括:①制造费用与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训练;②品种法核算产品成本训练;③分步法核算产品成本训练;④分批法核算产品成本训练。
3.管理会计业务训练
《管理会计业务训练》开设目的是使学生在全面掌握《管理会计学》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所学内容进行实践性的理解、操作与掌握,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训练。实验内容包括:①全面预算的编制训练;②标准成本制度训练;③责任会计体系。
4.公司理财技能训练
《公司理财技能训练》开设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财务管理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加强财务管理实践技能训练,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财务管理的方法和技能,为实际从事财务管理工作奠定实践基础。实验内容包括:①公司股票筹资方式的选择训练;②企业长期负债资金筹集方式选择训练;③企业新建项目投资决策训练;④分散证券投资风险的策略与方法训练;⑤企业应收账款管理训练;⑥企业股利分配政策制定训练;⑦ 财务报表分析训练。
5.《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软件实训》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软件实训包括:①单一预算单位会计核算实训;②政府主管部门集中会计核算实训;③政府财政部门会计集中监管实训;④预算单位资金支付实训;⑤预算单位预算编制实训。
6.《企业会计软件应用实训》
企业会计软件应用实训包括:①单一企业会计核算实训;②集团企业会计集中监控实训;③存货核算系统实训;④资金管理系统实训;⑤预算管理系统实训;⑥财务分析系统实训。
7. CPA审计业务训练
《CPA审计业务训练》实验内容包括:①审计基本流程训练;②收入循环的实质性测试训练;③购货与付款循环的实质性测试训练;④生产循环的实质性测试训练;⑤筹资与投资循环的实质性测试训练。
8.合并报表业务训练
《合并报表业务训练》内容应包括:①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②编制合并利润表、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③编制合并现金流量表、合并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
9.纳税申报技能训练
《纳税申报技能训练》实验内容包括:①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纳税申报技能训练;② 消费税纳税申报技能训练;③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技能训练。
四、会计学专业电算化类课程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1.明确实验教学目的
明确电算化类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电算化类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直接决定着实验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及采用的教学手段,因此,不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首先应明确实验的教学目标。电算化类实验实验课程的目的之一是使学生巩固已学知识, 通过实验课程的实操,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理解、巩固及掌握所学专业理论知识, 熟练掌握会计核算与监督的技能, 积累初步的工作经验和能力,为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尽快胜任工作任务奠定坚实的基础。
2.编制高质量的电算化课程实验指导书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电算化实验课要求有高质量的实验指导书,实验指导书首先应该对与其相关的理论课程的内容有一个高度的凝练,为学生独立实验的顺利进行提供理论知识的帮助;实验内容应该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旨,应该尽量具有综合性,有一定的难度,并应带有一定的探索性,避免简单重复地完成与课内实验差别不大的实验内容;在实验安排上,应该合理,前后实验模块应该恰当衔接。
3. 完善电算化实验课程教学体系,合理安排各门电算化实验课
应构建科学的电算化实验教学体系,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资源优势,整合学院内部实验资源,实现实验教学资源共享,创建一个学科覆盖面宽、系统化、集成化的实验教学中心。引入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式实验教学方法,开放实验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的根本途径,高等教育任重而道远。高等学校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电算化类课程的设置可以达到提高会计学专业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会计电算化实验是会计知识与相关知识融会贯通的过程,也是学生各种能力提升的过程,合理安排会计电算化实验的教学,可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实验基本技能、基本科学素养、综合应用理论知识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应用型的财经专业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