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财务共享的认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社会责任 上市公司 财务绩效 影响研究
企业尽到应尽的社会责任,将有利于企业获取稳定、长期甚至更大的利润;而企业不履行社会责任就会失去创造利润的源泉和活力。社会责任的承担固然会给企业增加一定的经营成本,然而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社会责任的履行也会为企业带来直接或间接、短期或长期的收益。
一、当前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现状分析
1、劳工权益方面的不和谐
有的企业根本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即使员工和企业签订了劳动合同,但合同内容中的一些霸王条款仍然存在。甚至在有些劳动合同中甚至出现与国家《劳动法》相悖的违规条款。
2、企业信用缺失引发的不和谐
几年来随着,三聚氰胺、苏丹红、工业酒精等等问题的不断曝光,企业信用缺失已经成了影响企业形象的一个重要因素;消费者对于企业的不信任,已经严重影响到企业的效益。
3、外延粗放型增长方式导致的不和谐
受粗放型增长模式的影响,一些企业只注重产值和利润,忽视社会效应。他们不注意环保、甚至是人民的生活,所以导致一些地方出现了“带血的GDP”。这些都极大的影响了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
4、公益事业责任的缺失
通过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事件可以看出,我国一些企业根本不热衷于公益,认为公益事业与企业产值和利润是两码事。这些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不强,对企业从事公益事业根本不重视。导致企业与公益相脱节,置身于公益事业之外。
(二)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分析
首先,利益至上的原因。企业过分追求利益,忽视了其他可以提高企业形象和知名度的手段,也就是社会责任和公益。所以导致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淡化,把社会责任与企业的生长分割开来。
其次,企业缺乏正确的诚信经营意识。诚信为企业生存之本,任何一个企业只有把诚信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才能赢得消费者。企业缺乏诚信,就会失信于消费者,从而失去企业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
最后,环保意识普遍较为淡薄。一些地方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引进了一些污染严重的企业,导致了一些地方的消费者对该企业进行抵制。所以作为企业来讲,环保意识一定要加强,一定要杜绝重经济利益而忽略环保的事情发生。
二、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意义分析
1、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能够提升企业形象,增强顾客忠诚度。
2008年汶川地震中捐款一亿的王老吉,长时间被我们是民族英雄,其销量长时间在国内领先。纠其原因,是因为消费者认为这个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强,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在这样的企业消费,他们很放心。
2、承担企业社会责任能够吸引和留住人才,提高企业效益。
企业社会责任承担的好,热衷公益,企业内部员工就会对企业产生自豪感和归属感,在这样的企业中工作,会有很大的社会认同感。通过对上市公司的纵向数据比较,得出的结果明确地回答了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的两个基本问题:首先,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其次,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互为因果,彼此影响,互相促进,前期较好的财务绩效可以为公司履行社会责任提供所需的资源,促进企业社会责任的表现。
3、承担企业社会责任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
社会责任承担的好的企业,自然会得到时社会的信赖,自然会得到消费者的认可,这样良性循环,自然有利于企业生存和发展。企业的外部环境改变之后,企业的生存空间会变的更大,企业的未来前景也会更加明朗
三、上市公司解决企业社会责任缺失,以提高财务绩效的对策分析
上市公司大多是所在行业的佼佼者,其履行社会责任的好坏可以代表整个行业,也会更直接地接受着外界的监督与审核。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步开放,上市公司应该通过履行社会责任规范企业行为,并正确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间的矛盾,从而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并获得更多资本的青睐。
1、从公司财务上加大企业社会责任支出
社会责任支出,使企业公关和提升企业形象的重要保证,作为上市公司,一定要加大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财务支出,在财政上保公司社会责任的承担。要设立专项资金用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确保企业在从事社会服务的过程中有足够的资金。从而达到提高财务绩效的目的。
2、加强政府在实施企业社会责任战略中的作用
上市公司社会责任的基础性力量比较薄弱,因此更需要政府发挥领头和引导作用。政府应该建立一套完整的制度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加以指导和监管,鼓励企业自愿性地、充分地履行社会责任。同时有必要推出完整独立的社会责任报告体系,在上市企业的财务报告中单独列示。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开展需要全社会的支持与关注。
3、建立激励机制
对于履行社会责任好的企业,社会应该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可以促使更多的企业 更积极地履行社会责任。通过社会公众的参与,评选出社会责任表现优秀的企业。这样一方面可以激励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另一方面也可以扩大企业的社会影响力,提升企业的财务绩效。同时可以对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给予实质上的奖励,比如免税等政策,通过社会手段使得社会责任观念渗透到每一个企业。
综上所述,公司不止是股东争取利润的工具,更应该成为其他社会利益者服务的工具。股东利益最大化并不完全等于企业创造社会财富最大化,而是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这才是现在企业管理目的,符合现在管理学要求的一种合理的管理理念,才真正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财务绩效。(作者单位: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 刘元浩.论企业社会责任.合作经济与科学,2010,09:22-24
[2] 马志友.论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合作经济与科学,2008,05:16-17
本人所任职的中国免税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免公司”)是一家以免税商品销售为主,有税商品为辅,批发零售并举的大型国有专营公司,在全国免税行业内居于主导地位。在中免公司财务共享中心的实施建设中,以市场化的手段持续完善财务共享负责中心建设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中免共享中心实施中发现的客观问题,提出了建议。
一、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财务共享建立之前,中免公司财务部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已经基本实现了集团化财务管理的工作目标,建立了财务集团化的管控体系,具体如下:
(一)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
中免公司制定和实施统一的财务制度,依据制度、依托信息系统,对下属企业的财务工作、财务报表、信用政策、资金、财务人员、重大财务事项等实施体系化的集中管控。
(二)统一的财务核算体系
中免公司按照国家免税政策对整个免税业务行使统购统销,下属企业的主要业务基本是在与总部之间进行,主要业务已经统一在总部结算。
(三)统一的资金集中管理
中免公司于2011年成功实现集团资金集中统一管理,资金集中管理已经平稳有效运行5年,所有下属企业按照“核定额度、超额上划”的模式,每月定期手工将账户资金集中上划总部。
(四)统一的财务信息系统
中免公司已经建立了以用友NC系统为核心的统一的账务处理系统(NC)、财务报表系统(久其)、资金集中管理系统(久恒星),以这三个平台为支撑实现了全集团一个账本、一套报表、一个资金池,财务共享服务的总体框架已经具备。
综上可以看出,除各企业日常资金支出外,总部已经通过信息系统实现了对集团内各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处理和集中管控,基本具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功能。
二、中免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施的现状
中免集团财务共享中心通过在全集团各企业部署实施一套新财务软件NC63来推进共享财务建设。共享中心实施内容第一期为网上报销、会计总账、资金系统,其余模块后续实施。
(一)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施的规划设计阶段
1.业务处理表单化。在梳理业务基础上,将中免集团的各类业务设计成了67张单据,包括通用单据和个别单位的特殊业务单据,这些单据涵盖了各级公司全部业务。通过316个收支项目简捷直观地衔接业务与财务,对业务人员来说是单据对应的业务类型,对财务来说是703个会计科目按照1411个入账规则及其对应的会计凭证。
2.差异化流程设计。考虑到各企业的渠道类型、企业规模等存在差异,进而各企业日常资金支付的类型、范围、烦简程度也各异,因此,在进行系统内容和流程设计时,在梳理和归并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不同类型企业的情况,尊重各企业的传统习惯,进行差异化设计,不追求各企业间的高度统一,避免高度统一可能带来的各企业操作执行不便。差异化可以按渠道类型为基础来设计,同一渠道内企业的日常支付类型、范围、习惯等具有共性。
3.业务流程信息化。所有单据的业务流程、审批流、入账规则、凭证及单据追踪联查、预算控制、业务协同、往来核销、资金结算、报表生成、系统接口等均通过系统自动控制。
(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施的实施部署阶段
1.自有权限+总部权限。制定需要报总部审批的支付权限,权限以下,各企业自行审批;权限以上,总部批准。制定总部权限时,充分考虑各企业实际情况,满足其日常开支便捷支付的需要。
2.预算整合。基于下属企业内部费用预算管控情况各异、总体上较总部为弱的特点,结合财务服务共享建设,要求按照总部做法,将预算控制嵌入进网报系统。具体到各企业内部费用预算在项目上、责任单位上如何制订、分解,充分尊重各企业的传统习惯,只要满足支付的预算管控基本要求,由各企业自行梳理,不追求各企业间的高度统一。
3.积极稳妥、分批实施。按照总体设计、先易后难的原则,先总部、再下属企业,分析各渠道、各企业的不同情况,分批推广实施。鉴于下属企业中绝大部分规模很小、财务人员很少、日常支付规模和复杂程度不高,网上日常资金支付对其影响不大的特点,采取集中实施的方案。
4.以调整职能和流程为主、尽量减少人员和机构变动。本次财务服务共享建设以调整职能和流程为主,尽量减少下属企业人员和机构变动。下属企业日常资金支付上收总部后,财务人员将会减少一部分日常基础工作,将更多精力投入到预算管控、报表分析等管理工作上来;对个别原有财务人员较多的下属企业,出现人员富余的,由企业自行安排,并根据总部增加共享服务功能后的人员需求,将相应人员调配至总部工作。
(三)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施取得的初步成效
财务共享中心建立,对中免公司内部管理的流程优化、事前管控、集团化管理、内部监督方面具有重大提升意义。
1.全面优化管理流程,助力中免公司管理提升。实现资金集中系统、报表系统、网报系统、总账系统、预算系统多系统的集成,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追溯性具有提升,逐步实现财务共享对会计业务的全覆盖。财务共享中心建立,所有单据的业务流程、审批流、入账规则、凭证及单据追踪联查、预算控制、业务协同、往来核销、资金结算、报表生成、系统接口等均通过系统自动控制,实现业务流程的信息化,在数据录入、数据整合、数据分析等方面取得较大的提升。
2.全面夯实财务基础,助力管理型财务工作推进。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为中免公司未来财务、业务、管理向更高目标提升打下良好基础。共享中心在信息集成化可视化方面、在数据维度的广度、深度提取方面有显著提升,有利于公司向精细化管理、成本费用控制、细化管控标准方向建设和实施。
3.加强了财务数据的集中汇总,提升财务管理质量。财务信息共享中心成立前,中免集团旗下各公司通过设立多级明细科目来核算,使得企业的财务科目异常繁杂,数据的查询和统计分析很不方便,不能满足管理上的有些要求,比如预算的收支项目、支付结算方式、付款限额等信息在科目上就根本无法获取。实施后,通过费用核算以及现金银行等子模块的核算,使得系统内的财务信息完整呈现。
三、影响中免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施的因素分析
(一)管理观念
成功实施财务共享中心最主要的因素是管理创新和管理观念的变革,同时需要工作人员、基层主管和高级管理者强有力的支持。只有处理好组织变革带来的挑战及做好相关财务人员观念的转变,才能保证共享服务中心持续健康发展。中免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设置后,原来各分子公司的财务人员必然面临财务管理工作的转型,一部分成为战略财务人员,一部分成为业务财务人员,另一部分成为共享财务人员。国有企业由体制限制,人员调动、分流推进工作缓慢,现有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更多的体现了“共享”,很少提供“服务”。
(二)管理制度
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对企业来说是一次财务管理的颠覆性变革,涉及观念改造、流程改造、组织改造、信息系统改造和人员改造。且没有所谓的通用的共享平台软件。而上述所有这些改造,都应已事前建议共享管理制度为前提,中免公司所属企业的部分门店对财务共享中心的实施产生了偏差,之前分子公司尤其是大型企业集权的工作模式,会对财务共享工作的推进产生阻碍,导致集团层面上尚没有一套与财务业务重组匹配的人员分工与职能分离的改革体制。
(三)人员素质
共享中心是按照分散的财务机构、业务处理中心、技术支持下的共享服务的轨迹由低向高演进。随着流程演进,人才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同理,人才的素质提高,对共享中心建设升级的作用也越重要。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工作强度大、机械单一。因此给共享中心的员工提供一个好的职业发展道路很不容易,人员的不稳定性和高流动性又将导致组织绩效的降低。
(四)监管力度
共享中心的各项业务,每个环节的实施都离不开“流程”的相应操作。中免共享中心成立之初,建立了完整的流程体系,但在实施中,个别人员观念中欠缺对严格执行流程管理的认识,导致了“有流程,无执行”的结果,流程执行有些随意化。这就需要将内控系统通过信息化的方式嵌入共享系统,建议指标预警机制。如果认识不到共享控制的必要性,企业势必在实施共享中心时会存在很大的风险。
四、改善中免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施的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达到一定规模后,会发展成为独立的企业或子公司,不但为集团内部客户服务,也为外部客户提供财务服务。这种外向型的财务共享服务也正是 DD 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下一阶段的目标。而要实现这一个目标,需要采用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即共享中心与成员单位签订服务水平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义务界定,会计处理的时间约束和质量要求,收费的标准和付款方式等方面。只有双方协议展开合作,并共同遵守协议中规定的各方的协同责任要求,才能保证共享中心的服务水平标准。
(二)建立规范化的财务制度与操作流程
企业建立共享中心,不仅要考虑平台建立,还要研究业务流程是否契合。共享中心的建立实施过程,往往也是会计工作变革的过程。变革的关键是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认识要统一,而最终结果则要以制度的形式来反映和固化。只有在认识统一、制度保障前提下,共享中心才可能运行良好。从财务集中到财务共享,流程与制度的统一化和标准化是必要的,如果没有一个清晰的财务制度与操作流程作为标准,即使进行组织变革和系统整合,在共享中心实施过程中仍然会出现较大的问题。
(三)合理设置管理人员
留住人才,除了定期和员工沟通,合理分配任务、轮流换岗、建立良好的人才激励制度和合理的绩效考核外,还应做到:设定基层管理岗位,进行必要的人员轮换;基于财务业务特性划分职业层次,形成基于业务发展的通道;同岗设定经验级别,待遇差异化;量身定制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培训基层财务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通过激发员工自我管理与自我成长意识,培养员工建立商业触觉,充分和集团经营业务单元甚至供应商上下游客户合作,逐步提升共享中心员工的专业素质。
(四)采取有效的监督与控制措施
实施共享中心的目的之一在于加强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具体可根据其预先确定的战略将其作为重点对相应的流程措施加以规范。鉴于目前信息系统内控工作不是很完善,应当高度重视共享中心下内部控制的设置,将控制活动和控制规则融入共享中心的构建中,建立新的财务风险预测模型,实现对违反控制规则行为的自动防范和监控。
五、结论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格局使财务共享服务模式获得国际大型企业集团的青睐,也获得了中国企业的认可和推崇。优秀的理念需要实践和分享,宝贵的经验更需要传承和发扬,鉴于此,本文以中免集团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为例,对财务共享服务的产生,发展,特点,财务共享服务的实施,财务共享服务带来的效益等内容进行了分析与介绍;通过对中免集团实施财务共享后所带来问题的研究及解决建议,帮助大型企业的管理者和业务执行者了解共享服务,更清晰地认识共享服务管理模式,为正在建设或准备建设共享服务中心的企业提供经验参考。
(一)依据的规范不同产生的问题
管理会计是以满足管理人员要求为主,受到经济理论以及企业价值规律的影响,例如它可以根据管理会计的特点对企业成本费用重新整合,并采用一定的方法针对企业的财务情况进行预算,但是它所考虑的主要是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实现效益所制定的计划,所以会计准则对于管理会计的要求较为宽松,而对财务会计的要求则是较为严格的,财务会计需要严格的安装会计准则以及会计法,并且在我国的相关法律中,已经明确要求在企业的财务工作中必须依照会计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会计活动。财务会计需要根据企业经济情况以及管理的要求,分类整理会计的相关内容,制定企业一段时间内的经营情况以及财务情况,处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费用信息,核对企业的财产情况,并严格依照相关规定对会计报表等相关资料进行综合整理,由此可以看出,与管理会计相比,财务会计的严格与规范性。
(二)会计人员素质问题
企业的会计人员对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产生一定的影响,我国企业的会计人员整体专业水平以及素质有待提高,虽然我国很多高校以及职业院校都开设的会计专业,可以为社会提供大量的会计人员,基本上满足社会对会计人员的数量要求,但是会计人员的素质还未能满足企业的真正要求,会计人员的理论水平以及实际动手操作能力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尤其是对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需要有其正确的理解和认识,能够为二者的融合作出努力,这就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会计人员需要拥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处理相关业务的能力,会计凭证的制作、信息的记录以及报表的制作等内容要熟悉,财务人员的法律素质也需要过硬,而管理会计不仅要具备基本的财务会计知识,还要熟悉统计运筹学和数据分析的内容,能够分析问题和解决会计的相关问题,因此,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是不同,这也给二者的融合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另外,虽然我国有注册会计师制度,但是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还需进一步的完善,使得企业的会计人员通过考试接触到国内外先进的会计理论,逐渐完善会计人员的理论素养。
(三)会计信息数据共享问题
财务会计需要严格按照我国会计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相应的活动,并且会计信息应该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公正性、透明性,信息的确认与计量也要严格执行有关规定,财务会计最后是以财务报表的形式向企业的相关利益人员提供企业的经营信息,而管理会计本身并不受会计制度相关规定的制约,它的应用也更加的方便灵活,因此提供的会计信息也就没有形式的制约,格式的束缚,只需要根据所需要的提供会计信息即可,信息的提供方式更加快捷方便,信息量丰富,但这也给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信息对接造成了不便,不利于基础信息数据的共享,增加了会计工作量。
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问题的对策
(一)完善企业会计制度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需要有专门的制度为会计工作提供约束与依据,从而使企业的会计工作能够顺利的开展。目前,我国的企业虽然已经制定了相关的会计制度,会计信息的核算以及信息的公开等会计相关工作能够按照规定进行,而管理会计制度在企业中还存在不足,专门针对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过程中的制度还没有确定,这就为企业的会计工作埋下了隐患,因此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以及国家的基本法律,不断完善企业自身的会计制度,规范会计人员的行为,明确会计工作人员的职责范围以及工作内容,使得资源能够充分的利用起来,避免资源的浪费,根据制定的相关制度调整企业的财务工作,提供准确客观的数据信息保障企业的决策。另外,企业应该在管理制度上也要作出相应的调整,由于我国企业没有专门的管理会计部门,财务会计工作中混杂着管理会计的工作,这就模糊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业务范围的界限,使得企业的财务工作不能有效的开展起来。因此,企业应细化管理制度,逐渐组建管理会计部门,将职能从财务会计部门中剥离出来,建立起独立的管理会计体系,之后再将二者有机的融合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
(二)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首先是观念的转变,因此树立正确的会计观是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的前提条件,首先应该明确对会计的认识,目前,在我国大多数的企业对会计的认识仍然停留在财务工作的确认、计量以及报告的层面上,传统会计工作的管理职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因此,企业应该积极扭转对会计的认识,提高对会计工作的认识水平,认识到会计是企业提高效益的有力保障,其次提高会计人员的认识以及业务素质,会计人员在企业中长期扮演记账员的角色,使得会计工作在企业中不受重视,而会计人员也不能端正自身的态度,会计工作变成了写写算算的工作,所以,会计人员自身要有良好的工作态度,摆正自己的认识,以严格的要求约束自己,努力熟悉企业的规章制度,熟练的处理企业的相关财务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认识到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是需要复合型的会计人才,另外企业可以通过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培养企业的会计团队,或是通过企业内部的挖掘,积极培养企业的员工,打造业务水平高的团队。
(三)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交流共享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建设
近年来,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建设获得了较快发展,对于强化财务职能、有效监控经费运行、建立新时期财务管理长效保障机制、提升财务经费保障能力、提高财务工作效率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当前,信息化建设仍然是事业单位建设的重要课题,建设任务任重道远。那么,如何加强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建设呢?为此笔者谈几点认识。
一、事业单位当前财务信息化建设现状及主要问题
认识不足、重视不够,部分单位领导和管理人员没有认识到财务信息化是单位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仍然停留在单一电脑记账,信息化管理水平还处于低端的层面;“基础差、底子薄”,一是人才紧缺,二是投入不足,三是统筹规划差;应用率不高,主要是现用软件的预算编制管理系统、公用经费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功能模块未得到充分应用;资源整合不足,整个信息化过程还处于比较低端的阶段,还谈不上系统的分散与整合;政策法规、技术标准还不健全。
二、加强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一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各级领导和管理人员要充分认识大力推进信息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单位创新管理、提高竞争力,实现不断发展的必然选择;充分认识“不懂得信息化知识和操作技能的领导就将失去工作的指挥权,不懂得信息知识和操作的干部将失去工作权”的意识,增强责任感和危机感,切实把信息化建设工作摆上位,抓到位。二要加强组织领导。把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纳入单位信息化整体建设,切实加强领导和检查落实。在摸清现状的基础上,紧贴财务管理工作任务,研究制定本单位的财务信息化建设规划。具体明确组织与指导财务信息化网络设施和应用系统的建设、使用、管理等工作,从而分清财务信息化系统的建、管、用的职责和任务,避免政出多门、盲目建设、重复开发或相互推诿现象的发生。
(二)以人为本、夯实基础
一是要以人为本,注重人才培养。因为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需要人来研究、开发和创新,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与财务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结合也是通过人来实现的,人才是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成功之本,是进行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条件。各单位要培养造就一批熟悉财务业务,又精通计算机操作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这是财务信息化能否正常运转并发挥管理效应的重要保障。各单位要站在战略的高度来重视人才、培养人才,关心和照顾乐于在财务岗位默默无闻和奉献的信息化人才,特别是复合型人才。二是要纳入预算、确保资金保障。各级领导和管理人员务必要充分认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加大对信息项目的投入,打好信息化工作的根基,明白投入与产出的原理。只要投入上去了,财务信息化建设基本上是大功告成一半,以下关键的就是如何开发和应用,要应用必须要有硬件的投入,没有硬件投入,应用就谈不上,这是物质基础。为此,各单位要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制定财务信息化工作的计划,制定年初预算,统筹安排好信息项目年度经费预算,重点加大对信息化项目的投入而且占有合理的比例,确保信息化项目的顺利推进。三是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财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涉及单位财务日常运作、管理和决策的系统工程,各单位要根据自身单位的特点与实际,必须坚持统筹规划,统一部署的原则;明确自身的信息化目标,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以技术促管理,扎实有效的分步开展信息系统的建设和推广应用工作。要有所追求、有所放弃,找准切入点,切忌遍地开花,贪大求全;只有打好统筹规划的基础,才能少走弯路,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三)量身定做、注重软件研发
一是做好软件研发基础调研工作。就是要深入事业单位基层一线实地考察,多征求基层单位财务人员的意见,尽量掌握好第一手资料,做到心中有数。二是要“请进来,走出去”,借鉴和吸收外单位先进财务信息化研发经验是加强和改善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建设的便捷道路。在加强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同时,聘请社会专家学者对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建设出谋划策,还要积极参与社会学习交流,在学习、交流中吸收精华,缩短软件研发过程,减少经费投入,使事业单位真正用上适合自身实际和工作特点的信息化软件。
(四)提升资源共享和数据衔接水平
财务信息化建设的直接目的,就是提高信息的利用率,通过对信息资源的开发来优化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的配置和运用,从而提高财务建设的效益和速度。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关键是解决信息资源的共享问题。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强化信息化的标准意识,努力实现财务领域不同硬件、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程序之间的互通互联互操作和信息共享。下一步必须整合人、财、物的财务管理信息软件,打破各自为政的格局。将所有涉及到财务的系统整合到一个综合信息平台,以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在现阶段,要解决各种信息软件的兼容问题,初步解决并实现资源共享;要对系统进行升级改造、提升衔接水平,实现由局域网向全系统的联网,实现上级与下级、平级与平级的资源共享与数据衔接。
一、认识的提高
第一就要对传统的一些观念进行转变,使认识得到提高。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战略举措就是各级领导和管理人员对信息化的充分认识和大力推进,对于单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提高竞争力、创新管理、实现不断发展来说,这个选择是必然的;对于“干部如果不懂得信息知识和操作就会失去工作权、领导不懂的信息化知识和操作技能就会失去工作的指挥权”的意识应该进行充分的认识,增强自身的危机感和责任感,将信息化建设工作切实的落实到位。第二,组织和领导的加强。领导小组应该从上到下逐级成立,以此来统领全局的财务信息化项目建设,在单位信息化的整体建设中应该将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工作纳入其中,使领导和检查的落实得到切实的加强。在对现状进行充分掌握的基础上,根据财务管理工作任务,对本单位的财务信息化建设规划进行研究和制定。
二、环境的改善
消防队伍的建设是消防部队应该重视的,但是对财务和会计人员的培养和在教育也应该充分的重视和加大。培养实用性的综合型人才,使他们在具备专业财务管理能力的同时,又具有较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同时对于现有的消防财务信息管理系统,要鼓励具有优秀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对其进行更多的创新,从而使软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缺点和不足得到改善,在得出成绩之后要给与应有的奖励。同时对地方财政和中央财政也要进行积极的协调,对消防部队实施信息化建设的专项经费需求,??该通过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健全来进行满足,建立保证机制来保证消防部队信息化专项经费的合理使用。消防部队在财务信息化方面的建设有了专项资金的支持才能更加顺利的开展、
三、法规和规范的健全
部队财务信息化建设涉及到的范围很广、部门很多、技术也很复杂、可以说这是一项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想要更好的提高财务信息化建设技术上的协调和整体效能,就应该形成一整套相应的标准规范和政策法规。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消防部队的财务信息化建设并没有制定相应的标准规范和政策法规,对于部队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很不利。想要规范就要有标准,想要有保障就要有政策,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有前提才能有体现。各单位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方向在没有出台具体的政策和标准之前,技术标准和侧重点都是不同的,就像没有交通规则的限制的情况下一辆车就会随意的行驶一样,对于各单位和系统之间的衔接和整合是很不利的。所以,消防部队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是公安部消防局应该尽早制定和出台的。
四、建设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