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化学实验课的意义

化学实验课的意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化学实验课的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化学实验课的意义

化学实验课的意义范文第1篇

一、强化演示实验教学

化学课堂演示实验,其特点是操作简便,现象明显,具有较强的直观性与示范性。通过演示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比较容易地接受新知识,还可以使学生了解正确使用仪器及试剂的方法和操作过程,以便日后独立进行实验时能使用或容易学会使用这些仪器和试剂,并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因此,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中最常用的直观手段之一。

使用演示实验法进行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在演示实验前,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实验的条件、环节和实验的主要结果,使学生能看懂实验,准确地观察到实验的现象和结果。同时应该强调操作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即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观察。二是在演示实验过程中,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例如在演示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除了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外,能否用排空气法收集?怎样用简单的方法证明收集到的是氧气?三是演示实验结束后,教师要启发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释实验现象和结果,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其对知识的消化理解,并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如在演示氢氧化钙溶液与指示剂作用时,当学生观察到“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氢氧化钙溶液变成蓝色,而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钙溶液变成红色”后,让其解释该现象,指出该现象所证实的问题。

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独到的思维方式和合作精神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注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重要措施。良好的实验习惯应包括正确使用仪器、规范的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实完成实验报告、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节约药品和实验安全等。我在教学中注意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上给学生进行示范,对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提出了严格要求,对如何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则加以具体指导。例如,学生在做“实验八:酸的性质”分组实验时,对盐酸与带锈铁钉的反应,在实验过程中不仅可看到铁钉表面的锈斑被盐酸所溶解,铁钉表面变得光亮,而且由于使用的盐酸过量,过量的盐酸和铁会继续发生反应,还可以看到铁钉表面有气泡冒出的现象。因此,在填写实验报告时,我要求学生将实验所观察到的所有现象如实填出并对所产生的现象作出相应的解释,以此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每次实验结束,我都要留出3-5分钟,让学生清洗实验仪器、整理药品,保持桌面整洁,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三、恰当改进实验方案丰富学生实验情感

我国著名无机化学家戴安邦说过,实验室是培养全面化学人才的最好场所。由此,化学实验在化学探究和学习中所起的作用非同一般。挖掘和开发化学实验在化学探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对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意义极大。新课程新理念也认为,要重视知识与能力的协调发展。让学生亲历实验过程,不管实验成功与否,目的在于让学生体悟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例如,“用5%的过氧化氢溶液加热分解放出氧气”实验中,可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检验,会观察到小木条复燃的现象。然而我们的实验却不能观察到这样的现象,看不到火星变旺,而发现会熄灭。是什么原因呢?它是由过氧化氢溶液浓度引起的,还是由于分解产物中有大量水蒸气造成的呢?让学生分组去探究。一组可试验10%、15%、20%等多种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一组可加长导管,待生成的水蒸气冷却后,再用带火星的小木条去测试。结果发现原因均存在。于是引导学生去改进这一方案。方案一:使用20%的过氧化氢溶液,加热温度不要太高,尽量减少水分蒸发,有大量气泡冒出时,把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即可;方案二:生成的气体通过盛有生石灰(或碱石灰)的干燥管,再用带火星的小木条去检验。

四、在化学实验课中可以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

化学实验课的意义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乙醇;教学思维

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的精神,高中化学教学既要重视考生对中学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要注意考生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潜能的发展。组织开展化学实验活动课既符合考试大纲的精神,也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高中阶段的化学活动课形式多样,有实验探究、专题探讨、化学讲座、实地考察等,基于化学这门学科的特点,实验探究对学生的学科思维培养起着重要作用。下面以乙醇知识为例,简述设立高中化学实验活动课的要求与方法。

一、掌握学生的知识水平,为设立实验活动课做好第一手准备

了解学生,才能建立有效的教学课堂。设立实验活动课,也应如此。高一阶段,乙醇的学习内容出现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化学必修二。高二阶段,在高一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

(一)掌握高一阶段与高二阶段乙醇学习内容对比

1.高一必修二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醇的物理性质、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乙醇的结构、乙醇的氧化反应等。

2.高二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第一节“醇酚”:醇酚概念区分、一元醇的通式、醇的命名、乙二醇结构、丙三醇结构、一些醇类沸点比较、乙醇的消去反应、乙醇的取代反应、乙醇的氧化反应等。

(二)掌握设立化学实验活动课最好的时间

乙醇知识在高一下学期开始学习。设立乙醇实验活动课,至少在高一下学期。学生学习乙醇的性质之后,设立化学实验活动课,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不能超越。如果高一学生还没有学习乙醇的消去反应,就去为高一学生设立消去反应的实验活动课,是不可取的。否则脱离学生的知识水平,设立一些实验活动课是毫无意义的。

二、挖掘课本知识呈现方式,理顺实验活动课的教学思维

以乙醇氧化反应为例,其在高一涉及三点:(1)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2)在铜或银催化作用下生成乙醛;(3)乙醇可以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反应生成乙酸。第(3)点在高一课本中一句话带过,没有实验验证。高二选修五52页[实验3-2]提到乙醇与酸性重铬酸钾溶液的实验步骤与现象,并且以线路的方式表达乙醇被氧化的两个阶段。这比高一的学习更进一步。

另外,笔者查看了药学类的大学《有机化学》课本、农业类的大学《有机化学》课本、师范类的大学《有机化学》课本都是在复习高中乙醇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氧化之后,进一步学习伯、仲、叔醇的氧化。药学类的大学《有机化学》课本把醇类氧化反应分为四种情况:强氧化剂氧化、选择性氧化剂氧化、欧芬脑尔氧化、催化脱氢氧化。农业类的大学《有机化学》课本提到用特殊的氧化剂,如新制的二氧化锰或三氧化铬/吡啶将伯醇氧化为醛。师范类的大学《有机化学》课本把醇类氧化分为三种情况:氧化、脱氢、Oppenauer氧化。

通过挖掘课本中的知识内容,发现乙醇的氧化反应从高一、高二到大学,内容在逐渐加深并拓宽,没有脱节现象。课本知识的呈现方式是符合学生学习思维发展的。教师把知识渐进的关系理清,才能更好地把握实验活动课的教学思维走向。所以,教师挖掘高中阶段知识的呈现方式,以及高中与大学的联系,对于设立化学实验活动课,起着关键的作用。

三、与高考考试大纲充分结合,设立化学实验活动课的内容

在了解学生知识基础、掌握课本知识呈现的方式之后,教师还要去研究高考考试大纲的精神。与考试大纲充分结合,设立化学实验活动课的内容才具有现实意义。《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理科)》化学学科部分在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方面要求:了解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因此,化学实验活动课要能让学生掌握实验的技能与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根据高考考试的大纲要求,并让高中顺利向大学过渡,乙醇的化学实验活动课内容可以有以下选择:

(一)改进实验装置

可以根据学校实验室现有的仪器改进,也可以利用他人改进的实验研究成果。如《从“滴醇生花”到“雾里看花”――乙醇催化氧化实验的改进》《巧用“弯形具支试管”改进乙醇催化氧化的实验》等,都是他人实验改进的优秀成果。改进的实验装置,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更加严密。

(二)改变课本原来的物质

比如乙醇氧化反应在学习新课时,不管是教师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都是用乙醇作为反应物。大学的有机化学课本都涉及仲、叔醇的氧化,所以利用仲醇、叔醇来进行实验,能够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三)研究性学习课程与化学实验活动课相结合

在新课程设置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占15个学分。笔者了解到在研究性学习中,不少化学老师都设立了与乙醇有关的课题,如酒文化的研究;乙醇的催化氧化机理探究等。如果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引进化学实验活动课,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效。

把握新课程改革,对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设立充满活力的化学实验活动课具有重要意义。

化学实验课的意义范文第3篇

关键词:工业分析化学;理论课程;实验课程;结合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5-0244-02

工业分析研究领域广泛,在经济建设方面作用大[1、市场需求多,因此很多高校开设了工业分析这门课程。工业分析分为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两部分,其中实验课程是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加深,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要上好实验课程,关键问题是如何把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效结合。

一、工业分析实验课程与理论课程结合的现状与原因

目前工业分析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实验课程与理论课程脱轨的现象很严重。很多学生理论课学得很好,但是实验能力差;有些学生动手能力很强,但对其中涉及的理论知识却知之甚少。出现这样的问题,我们结合本校的情况,认为主要有如下几个原因。

1.课程安排不合理。一是工业分析实验开课时间较晚,如本校学生从大三下学期才开设。学生的心思主要放在找工作和考研上,对实验马虎了事。因实验课学分低,对学生评奖学金及毕业等都不影响,导致学生不重视实验课。二是负责授课老师不统一,理论课是一个老师,只负责理论知识的讲授,而负责实验课程的却是另一个老师,这必然导致理论与实验的脱节。如在乙醇中荧光染料的测定实验中,教师在课堂上了介绍物质产生荧光的原理、荧光测试方法以及仪器构造。在实验课程上教师只指导学生如何操作荧光分光光度计,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理论知识,如实验过程中出现峰值过高,仪器测不出具体数值,实验老师虽然知道通过调小狭缝值或不同的电压来测,但往往没有告诉学生这样操作的原因是什么,导致了学生不能将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很好地联系到一起。

2.实验条件影响。学校经费投入不足,实验仪器不完善,学生做实验时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导致预期实验教学效果不佳。例如我们第一届学生在做荧光染料测定实验时,因只有一台荧光光度计,加热板也不够,导致很多学生在实验时等待时间过长。实验仪器的匮乏给实验带来很大不便,也容易打断学生做实验的连贯性和学生对实验的思考,造成实验结果误差大。

3.实验准备工作不充分。大部分学生从来不提前进行实验预习,即使老师提到了也不认真执行,对本次的实验原理、步骤、仪器及注意事项一问三不知,进实验室时手忙脚乱。另外,有些教师在实验前没有做到充分准备,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预见性不强,导致实验效果不佳。

二、实验课程与理论课程一体化教学的思考

我校注重学生在校期间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实验对工科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须把实验课程和理论课程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动手和解决问题能力,满足企业对本专业毕业生实际能力的需求。以下是我们针对实验课与理论课出现脱轨的问题而提出的一些解决方法:

1.完善课程安排。实验课程应尽早开设,课程应在大一或大二开设,并与理论课程同步,负责理论课的老师也要参与负责实验室课。因工业分析属于分析化学领域,实验涉及的仪器都比较常见,如滴定实验中的滴定管,过滤实验中的抽滤仪器,含量测定实验中用到的紫外分光光度计等,这些仪器在本专业其他实验课程中都是最基本的实验仪器,只有熟练掌握这些仪器的操作和原理,才能顺利完成本专业的其他后续课程;积极组织一些跟工业分析有关的趣味实验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及对理论知识的求知欲。因为实验现象需要理论知识来解释,通过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实施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一体化教学,在老师讲授理论课的同时,向学生展示仪器操作的图片,或者直接在课堂上操作一遍实验仪器。如在讲解误差时,可以在课堂上展示工业分析实验室用水这个实验,检验阳离子颜色的变化及检验氯离子时出现沉淀等,以明显的实验现象证明着实验用水对误差的影响,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所讲解的内容;把实验课程学分提高,要求学生毕业前必须修够一定实验课学分,在奖学金及奖项评估计算成绩方面把实验学分当成单独的板块。

2.完善实验条件,加强师资建设。学校继续加大对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完善实验条件,同时要加强对实验室师资的建设。尽量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的实验条件顺利完成每个实验过程。对于实验教师不足的情况,可以采用聘用研究生助理的办法,我们通过采取这种方法,既减少了师资不足的压力,同时研究生本身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获得双赢的良好效果。

3.实验准备工作的改进。布置实验预习任务,要求每个学生完成预习实验报告,并针对实验提出几个问题作为预习实验内容的一部分,调动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如上面提到的乙醇中荧光染料的测定实验,预习内容包括如下几个问题:绘制产生荧光原理图,在一个坐标轴里画出简易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图。什么是标准曲线法?简短列出实验步骤和荧光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步骤。提出实验中应该注意的事项。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学生将会联系课堂讲授的知识及努力去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在实验过程中也会更加认真。教师实验前应把实验中涉及的理论知识深刻理解及灵活应用,同时有效预测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应对准备。如对铝及铝合金中铝的测定――氟化物置换-EDTA滴定法这个实验,教师除了把实验中涉及到的理论如F-置换EDTA原理,pH值对金属离子络合的影响因素,金属离子络合物颜色变化原因,滴定终点判断方法,使用混酸的原因等了解透彻,还要把整个实验步骤先做一遍,考虑实验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案。如上述实验,如果照搬实验教材的方法来做,实验药品用量太大,我们通过设计方案,可以把实验药品量减少到1/4,同样也得到相同的实验现象。因此实验前的充分准备尤为重要,为实验与理论的结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工业分析实验在我校材料学院已经开设两届,从第二届开始,学校在实验室的建设中投入了大量资金,学生的实验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调整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教师的统一,聘用研究生学生助理,重视实验准备工作,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教学效果明显改善,这对培养理论知识丰富、动手能力强和工作态度严谨的高综合素质人才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雪梅,胡乃梁.开设工业分析实验的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1999,(3):18-19.

[2]许敖敖.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关系 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1,(6):1-3.

[3]王永刚,齐承刚,朱亚玲.大学基础化学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割裂与统一[J].高师理科学刊,2006,(2):11.

[4]余心亮,覃爱苗,廖雷,陈硕平,陈秀丽,张发爱.研究生教学助理在工业分析实验教学中的实践[J].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13:151-151.

化学实验课的意义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化学实验;新课改;教学模式;教学理念;教学办法

初中化学教学是整个化学教学的启蒙阶段,这个阶段的化学教学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理解、掌握化学知识和解决化学问题。新课程改革把化学实验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化学学习能力、挖掘和发展学生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教学手段。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新课改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办法。

一、改革教学模式

初中化学实验主要包括学生分组实验、演示实验、简便实验、家庭小实验和实验习题等类型。新课改要求初中化学实验为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过程,因此应加强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化学实验教学的模式,应根据素质教育及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从现代先进教育理论出发,综合多种模式进行教学。这就需要教师注重探究性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实施实验教学法。

化学实验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和发展学生的潜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并勇于提出见解,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提出问题的过程以及整个化学教学的过程应与再现式思维以及创造性思维相结合,可以将教学过程设计为发现问题―分析、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创造性的模式,以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

化学教学中的探究实验应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这就给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规定的实验中,要按照学生的个性和要求提供实验仪器比较困难。实验室中应有专职的教学负责人,组织和引导学生评估、分析和探讨实验结果,并指导学生在分析实验过程及结果的基础上对实验进行改革和创新,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更新教学理念

新课程的改革为教师自主开展教学活动创造了巨大的空间,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所赋予的伟大使命,合理地更新教学理念并改革教学方式。新课改下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不再是教师进行演示、学生模仿,然后通过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学习情况的模式,新课程理论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自主自由地进行讨论,注重师生间的沟通和交流,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探索来完成教学目标。

1.注重个性培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应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展开兴趣教学,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让学生自主独立地进行探究学习、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获取知识并掌握应用技能。

2.关注过程与方法

实验教学是一个灵活自由的课堂,在教学中教师应综合合作式学习、探究性学习和讨论式学习进行教学。新课程教学理论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摆脱传统的固化的教学模式,积极地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动自发地探究并获取知识,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以及正确的价值观,把独立、自主、探究与合作等学生成长的重要元素在教学中凸显出来,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强调知识与能力

化学是一门与生活联系较为密切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强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外,还应加强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在充分把握教材,并在教材原有的基础上拓展知识,充分利用社会实践或者开展技能性的实验课程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教学办法

1.以趣味性实验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动机产生的源泉,良好的学习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发散性思维。化学实验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趣味性实验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并向学生提出一些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化学问题和现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树立学好化学的决心。

2.充分联系化学实验与日常生活

化学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化学知识广泛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各类化学物质、化学变化与化学现象等在生活中无时不在。因此,化学实验的改革强调贴近生活和贴近社会。

初中化学教材中的许多学生实验及演示实验具有较强的典型性,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这些实验中所列举的很多实验用品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很难找到,学生无法亲身体验,导致学生把教师或者多媒体的演示实验当作了一场精彩的表演,而没有实际地参与到实验中去。为了避免化学实验教学脱离学生生活实际,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实验用品,并亲自动手进行探究性实验。这就需要教师在充分把握教材的前提下,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和知识性且贴近生活实际的探究性问题,引领学生认识和发现实验过程中化学变化的规律,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计算能力以及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3.设计对比实验,让学生找出实验中的优缺点

通过设计对比性实验,可以将探索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有机地结合起来。由于学生实验前不明确实验结果,所以需要学生正确地操作,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做详细的记录,才能获得准确的结果,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巩固课本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比如,在讲解完“实验室制备氢气”后,可以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分组实验,分别利用H2O2和KMnO4制取H2,让学生讨论两组实验的简便程度及反应快慢等优缺点。在此基础上,在讲解“实验室制备CO2”时,就可以按照前面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分组进行纯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碳酸钠与稀盐酸、石灰石与稀盐酸、石灰石与浓盐酸四组反应实验。让学生共同分析和比较这四组实验,讨论实验室制备CO2的最佳实验方法。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实验室制备CO2的方法,还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较实验法和优化实验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4.强化演示实验教学

由于教学课时有限,不可能对所有的实验都要求学生亲身参与,可以通过演示实验的形式来使学生和教师一起探索化学反应的全过程,增加学生的理性认识,再通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分析和教师讲解的方式来进一步探究实验结论。

演示实验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参与性,从而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时,这也为课题的引入、提问、讨论及探究等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例如,在讲解“燃烧与缓慢燃烧”一节的内容时,可以改进白磷的燃烧实验,利用球胆向放有白磷的热水中缓慢地通入O2,发现白磷燃烧并产生火光,让学生思考水中的白磷在什么条件下能燃烧,如果是红磷能不能燃烧。然后,补充演示红磷燃烧的实验,将少量的红磷放在铁纱网上,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红磷燃烧的现象。然后指导归纳红磷燃烧的条件。这能够有效地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从而牢记知识。

由于部分化学实验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及危害性,通过采用多媒体演示等方式可以有效地避免这类问题,同时也能保证教学效果。此外,采用多媒体演示一些错误操作所造成的危害,可以引起学生的重视,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实验技能和规范。

5.重视对失败实验的分析

化学实验包括实验前的准备、实验过程以及实验结果三个部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不仅仅是通过实验结果来衡量,还体现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由于操作失误及其他原因,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反常实验现象或者实验失败,如果没有及时予以指导和纠正,很容易造成学生记住错误的结论或者死记书本上的结论等。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寻找错误点,并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维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采用实验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是化学教学改革及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教师应把握新课改的要求,强化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化学实验教学水平及教学质量,以推动化学教学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德富.浅谈新课改下初中化学教学方式的改变[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0(12):143.

[2]樊蓉.新课改下初中化学实验的探究性教学探析[J].文理导航:中旬,2010(12):24.

[3]刘玉霞.刍议新课改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1(2):222.

[4]郭海霞,梁平.浅议新课改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转变[J].新课程:中学,2011(7):3.

[5]张瑞丽.新课改理念下初中化学教学改革思路[J].考试:教研,2012(6):161.

[6]黄金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J].教师,2011(23):96.

[7]卢景丽.浅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进[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0(8):126.

化学实验课的意义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一化学;实验校本;课程开发

高中化学教学具有显著的实践性,其教学内容也比较抽象复杂,尤其是对于高一学生来讲,为了进一步增强高一学生学习、参与化学实验活动的兴趣与信心,全面培养、发展其思想情感,应不断加强实验校本课程的个性开发,充分满足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与需求,积极影响学生的未来学习与发展。

一、深入课程学习内容

教师可以针对化学课堂教学中无法开展的学生实验活动,或者是相关演示实验内容,组织学生利用实验校本课程来分组开展相关实验,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透彻、全面地理解所学知识,也能够积累更丰富的实验方法与技能,即有助于化学实验课程目标的实现,也能够为学生在笔试解答实验试题过程中提供一定的帮助。同时,还应在课本实验内容基础上进行再加工,进而使学生的思维方式、探究意识得到更好的培养与发展,也对学生自由学习、发挥的空间做进一步拓展,让学生真正掌握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使其能够充分感受到化学知识的魅力与实验探究中的乐趣。

例如,在化学1教材中就涉及了氨气喷泉实验,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在加深其对氨气易溶于水,以及氨水呈碱性的性质等知识点理解的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是否可以利用CO2等其他气体来替代烧杯中的气体?以及是否可以运用其他溶液来代替烧杯中的水?”等问题。让学生整合喷泉实验的原理来进行实验设计与验证,进一步锻炼、提升学生思维与实践操作能力。

二、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与社会生活实践之间有着紧密联系,对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开发出更多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且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化学实验内容与活动,这样不仅能够使高一各个层面学生的认知发展需求都得到满足,也可以进一步增强高一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与信心,也能够引导其充分认识到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实用性,也使其真正意识到化学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对考试,更重要的是可以为今后的生产生活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例如,化学1的教材中涉及了“碳酸氢钠作为焙制糕点运用的发酵粉中的主要成分之一,那么其发酵原理是什么?制出的糕点口感、味道怎样?等内容,对此,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可以向会制作糕点的父母询问,或者是向学校食堂的糕点师、街头的糕点店铺去请教,然后,再在父母、糕点师傅的帮助下动手试一试,通过实际制作来探究其中到底添加了什么成分,以及怎样的比例、或是在怎样的条件下,其糕点才能够有更好的口感,且更加美观。又如,“牙膏成分的测定”“怎样才能够让切开的苹果保持原有的色泽”等,这些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教师都可以组织学生利用实验校本课程来开展相关实验。这样在优化学生化学知识结构、锻炼其实践动手、探究能力的同时,也能够从整体上提高高一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与信心。

三、拓展课堂学习内容

高一学生还未划分文理科,对此,在化学实验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适当地穿插一些选修中的实验活动,以此为对化学学习拥有浓厚兴趣学生后期的化学学习奠定良好基础。但这类内容的穿插应注重与必修相关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不需要让学生对其中的实验原理进行深入探究,学生只要能够顺利地完成相关实验操作,总结出其结论即可,而相关实验活动的详细解释,教师可以在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或者是讲解选修课程过程中再为学生进行详细解答,进而培养学生逐渐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使其能够运用持续发展的理念去学习、探究化学知识。

例如,在化学2教材中的“拓宽视野”这一部分内容,就涉及了锌锰干电池组成,以及电池反应的相关知识点,对此,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认识特点与需求,组织其通过切割干电池来对其构成做出详细观察,并运用相应物质来进行实验设计与模拟,制作出模拟的干电池。在此过程中,若可以更换电极、电解质,也可以鼓励学生尝试制作绿空气海水,以及氢氧燃料等模拟电池。但要注意的是,在观察实验结束后应做好电池的回收。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所学化学知识有更透彻的理解,也能够让其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实验习惯,不断提升学生化学综合素养。

总之,高中化学教师应正确认识到加强高一化学实验校本课程开发,对调动学生化学学习热情,丰富实验教学内容的重要性。进而在实践教学中,为学生开发出充满个性,且更加丰富的实验校本课程,以此来促进实验教学效果的逐步优化,更加全面地培养、发展学生思考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