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职工开展体育活动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Abstract: To carry out a variety of sports for the faculties of university trade union organizations is in favour of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campus and enhancing staff''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Investigation method, literature method, expert interview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are used to explain the significance of sports activities in trade union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limiting factors are analysed. This paper proposes to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ortance of organizing sports activities in trade union, reform the sports activity way, raise the level of organizing sports activities and arrange professional sports instructors, and expand the sources of funding.
关键词:高校工会;体育活动;限制因素
Key words: university trade unions;sports activities;limiting factors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9-0241-02
1工会开展体育活动的意义
1.1 有利于和谐校园建设教职工参加体育活动对建立高校和谐校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参加工会组织的体育活动,体现了工会对教职工身体、心理、生活的关心与爱护[1]。在活动的过程中,通过体育活动形式,增进了各院系之间、人与人之间、管理层与一线教职工的相互沟通,并能及时了解教职工合理的诉求与对工会工作的期望。丰富多彩的校园教职工体育活动,在锻炼身心的同时,通过体育群体活动、体育俱乐部、体育文化节、体育竞赛等方式,在高校内营造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所以,教职工体育活动增进了部门之间、教职工之间的和谐关系,有利于大学和谐校园的建设。
1.2 实践与落实为教职工体育锻炼服务功能高校工会是在学校党委下领导下开展工作,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服务基层、服务教职工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2]。在维护教职工权益的同时,通过举办具有本校特色的教职工体育活动,陶冶情操、振作精神、启迪智慧、凝聚人心。工会通过组织各种体育活动,运用体育活动的手段,让教职工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参加体育活动,活跃了校园气氛,教职工身心得到愉悦,身体得到锻炼,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达到了服务教职工、落实工会义务的目的。拓展了高校工会“送温暖、解难事、办实事”的工作范围与形式[3]。
1.3 有利于增强教职工身心健康高校教师工作密度大,教学、科研压力大,很多教职工因教学与科研任务重,没有时间进行系统的身体锻炼,还有一部分教职工有锻炼的意愿,但缺少锻炼的氛围与锻炼的基本体育技能与知识,锻炼的习惯很难养成。工会具有组织与人力资源优势,通过工会组织的各类体育活动,覆盖面广,参与人数多,很容易形成锻炼的良好氛围,有利于提高教职工锻炼的积极性。工会一般都有专门负责组织体育活动的工作人员,或者是委托高校内部体育系、部组织体育活动,组织的专业性较强,并能指导教职工正确进行身体锻炼,提高了体育活动的有效性。所以,工会通过其组织与人力资源优势能为教职工的体育锻炼提高支持,有利于增强教职工身心健康的水平。
1.4 锻炼工会工作组织能力高校工会在服务教职工,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工会的工作组织能力,决定了能不能完成服务教职工、构建和谐校园的使命[4]。工会要组织一项大型体育活动,需要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制定活动的议程与规则,需要很多部门的共同参与,如何制定详细、可行的组织活动方案,协调好各个部门的工作关系,吸引教职工参与,让活动能顺利的开展,这些都需要工会有较强的组织能力与工作水平[5]。所以,通过在教职工当中开展大型体育活动,能快速提高工会工作人员的组织体育活动经验与方法,增强工会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能力。
2开展体育活动的限制因素分析
2.1 体育活动在工会工作中的重要性认识高校工会组织教职工的体育活动较少一个重要原因是,对体育活动在工会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些认为,体育活动就是玩,是完成工会工作任务的一种手段,效果怎么样,教职工评价怎么样都很少考虑,把体育活动当做独立的、纯粹的竞赛活动。还有的高校工会在组织活动时,担心教职工受伤,活动项目少,缩小活动的规模,降低活动的难度,不能达到让大部分教职工得到锻炼的作用。出现这些原因,主要是因为对体育活动在工会工作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把体育活动的积极意义与工会的任务与使命联系起来。
一、开展丰富多采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在公司上下营造出良好的文化氛围
使职工身体健康,心情舒畅地做好本职工作是工会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职工的道德素质、身体素质成为企业越来越关注的问题。我们提出了“道德不好的员工是残品、技能不高的员工是次品、身体不好的员工是废品”的新理念。把德、技、体全面发展,提高职工整体素质作为企业“造人”的重要内容。工会在实际工作中要以提高广大职工身体素质、活跃公司气氛、增强凝聚力为出发点,坚持每年组织形式多样的职工参与范围广、参与热情较高的各项活动和比赛项目。使工会组织的各项文体活动能在职工中造成广泛的影响。
开展职工各类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关健的一点是要有长期性,要重点在能保持活动的持久性和不间断性上下大力气,而不是热闹一时,虎头蛇尾。因而工会在建立稳固的活动场所,制定可以长期运作的活动项目外,还应坚持每年定期举办多项大型赛事活动,逢重大节日举办职工文艺晚会,开展以“关注职工健康、提倡科学健身”为主题的职工全民健身运动等,从多个层面向职工展示运动的魅力。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不仅陶冶了职工情操,开拓了他们的视野,而且使职工的身体素质、思想道德素质都有了明显的提高。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激发了职工的团队精神和主人翁责任感,营造了企业良好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二、建立以组织建设为基础,以阵地建设为条件,以活动建设为载体的工作机制,增强活动落实的有效性
搞好企业职工的文化体育活动有利于提高职工的综合能力,从而促进职工整体素质的提高。文化、体育活动,就其单方面看,是提高了职工的身体素质、活跃了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但就企业内部发展仅从职工自身素质上看,则以体质的提高、良好的精神面貌带动综合能力和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我们认为要把群众性的职工文化体育活动和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职工体育活动,提高职工身体素质。通过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培养职工良好的生活习惯、陶冶情操,有利于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进取精神,增强集体和企业的凝聚力。良好的职工文化、体育活动,倡导的是团结拼搏的集体主义精神;弘扬和塑造的是企业内部巨大的凝聚力。工会在开展职工文化、体育活动中,围绕企业文化建设,应形成以工会组织为中心,基层单位为中转,班组家庭为辐射点的群众性文化、体育网络和“以我为主,多元融合,独具一格”的职工文化、体育活动模式,为企业文化建设注入丰富的内容。随着企业的发展,富而思乐的心态己成为职工追求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的内在因素。
三、强化基础工作管理,为开展各项活动营造良好氛围
坚持以人为本,打造德、技、体全面发展的内部职工队伍。要求职工改进工作、自我加压、工作向更高标准看齐。找差距、看不足,不断超越自己,尤其要把眼睛盯在存在的问题上面,是工会改变工作现状的着力点和着眼点。随着工会工作机制和工作方式的不断改变,一些在岗职工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工作要求和变化,一些员工思想中存在按部就班开展工作,不愿做太多、想太多的现象。针对以上种种现象,工会首先从抓问题的关键症结入手,打破现有的工作格局,提出了更高的管理工作标准。如:岗位人员的工作态度要由过去的“任务型”向“服务型”转变;组织各类活动文化宫人员要有参与意识;定出了新的工作标准和要求,按照实际工作和工会领导的有关要求,着手从抓人员自身素质入手,在职工中强化服务意识。要求员工在开展日常工作中要有一种服务的精神,尽量做多一些、做好一些、主动一些,强调员工的工作责任感。让工会内部职工参与到具体工作中来,多学习和钻研业务知识,力争达到不依靠外界力量自己能独立完成工作的要求,以利于各项制度的贯彻和执行。
四、建立完善的文体工作运行机制、投入保障机制和开展文体活动的各项规章制度,用机制和制度保证企业文体工作的落实
工会活动方案一
为了进一步树立广大教职工“每天锻炼半小时,健康工作每一天,幸福生活一辈子”的锻炼意识,同时为了丰富教职工的文化生活,增进教职工的身心健康,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展示学校教职工崭新的精神风貌,学校工会将在本年度开展系列文体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一、活动目的:
缓解工作压力,愉悦身心健康,增强集体凝聚力。
二、活动主题:
强身健体营造温馨团队,心手相牵构建和谐校园
三、活动口号:
活力永青春,运动无极限
四、活动项目:
1、广场舞比赛
2、球类比赛(排球、羽毛球、乒乓球比赛)
3、棋类比赛(跳棋、军棋、五指棋、象棋)
4、跳绳、踢毽子、呼啦圈比赛
五、活动形式:
1、以工会小组为单位,以抽签的形式组成四个比赛大组,各组根据活动项目及规则自选参赛队员。
2、每项比赛都是以积分的形式体现,按名次为本组加50、30、20、10分。年末按照总分高低进行团队奖励。
3、各组应本着“参与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让大多数教职工参与活动,不做统一要求,待所有比赛活动结束,根据各组教职工参与情况,按人数在总分中每人次加5分。
六、比赛方式及评比标准:
(一)广场舞比赛评比标准
1、阵容(60分);注:每组限参加比赛人数不少于5人,每增加1人加5分。
2、动作整齐程度(30分);
3、服装(10分)
注:每组选派1名教师做为广场舞蹈教练,同时该教练为本组在总分中积50分值;
(二)排球比赛方式
1、每组选派6名队员(4女2男),按抽签决定对阵;
2、每场对阵采取三局两胜25分制(对不打满局的组别每局扣5分);
(三)羽毛球比赛方式
1、项目:(1)男单(2)女单(3)男女混双
2、按抽签决定对阵,每场对阵采取三局两胜21分制(对不打满局的组别每局扣5分);
(四)乒乓球比赛方式
1、项目:(1)男单(2)女单(3)男女混双;
2、按抽签决定对阵,每场对阵采取五局三胜11分制(对不打满局的组别每局扣5分);
(五)棋类比赛方式(跳棋、军棋、五子棋、象棋)
按抽签决定对阵,每场对阵采取五局三胜,对临阵弃权的组别扣10分;
(六)跳绳、踢毽子、呼啦圈比赛(分两组比赛,以45岁为分割段)
1、跳绳: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个数计算;
2、踢毽子:按两次完成的总数计算;
3、呼啦圈:摇圈行走。
工会活动方案二
为丰富广大教职工业余生活,增进友谊,增强体质,加强交流,校工会特组织开展系列文体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一、男教工篮球赛(负责人:程仁华)
时间:11月-12月
要求:组队四个。一、二、三年级各组一队,三处一办和后勤公司组织一支联队(成员为三处一办各正副主任和校级领导与后勤公司领导及职工,其他均属各所在年级。以下均如此)。每队领队、教练各一名,队员8名以内。另外,学校成立篮球俱乐部,长期开展校内校外各种友谊赛及联赛。
高一领队:吴 超, 教练:聂冠华
高二领队:陶 英, 教练:杨成红
高三领队:孔小燕, 教练:敖情昌
联队领队:骆志雄, 教练:杨 宁
裁判:杨成红(组长)、曹诗明、敖情昌、郑 昱、聂冠华、彭祥翠、孙勇军、李际平
规则:循环赛制。原则上按国际篮球比赛规则。
奖励:取前三名。每队按10人发奖(含领队、教练),参赛者均给予纪念奖。
二、个人和团体乒乓球赛(负责人:程光新 吴发平)
时间:11月-12月
要求:以个人自愿原则到各年级负责人处报名。实行年级内个人乒乓球赛和校内乒乓球团体赛。个人乒乓球赛分男女两组,以个人单淘汰制在各年级中分别产生男女前三名,各年级负责人负责实施,再以团体形式(组队四个。一、二、三年级各组一队,三处一办和后勤公司组织一支联队)在校内以淘汰制方式进行比赛,分男女单打和男女混合双打三场,决出团体前三名。
高一负责人:吴 超
高二负责人:陶 英
高三负责人:孔小燕
联队领队:骆志雄, 教练:杨 宁
裁判:袁 涛、张登洲、王 钰、程光新、付小红
规则:原则上按国际乒乓球比赛规则。
奖励:各年级前三名和团体前三名(含负责人)
三、女教工羽毛球赛(负责人:陈 倩)
时间:11月-12月
要求:以个人自愿原则到各年级负责人处报名,报名截止时间为11月30号,各年级负责人将名单交到陈倩同志处汇总并组织抽签并实施比赛。
高一负责人:吴 超
高二负责人:陶 英
高三负责人:孔小燕
联队领队:骆志雄, 教练:杨 宁
裁判:彭祥翠(组长)、曹诗明、敖情昌、郑 昱、聂冠华、杨成红、孙勇军
规则:个人单淘汰制,原则上按国际羽毛球比赛规则。
奖励:取前五名发奖。
四、象棋、围棋赛、扑克—双升(负责人:王宏远)
时间:12月份
要求:男女不限,自愿报名。自愿者直接到工会组长处报名。
规则:单淘汰制,实行一局定胜负。具体方案由王宏远同志负责。
奖励:各取前三名发奖。
五、篮球校外友谊赛
时 间:9月-2007年元月
领 队:吴发平
负责人:吴发平、白万钰、程仁华、袁 涛、曹本先
六、拔河、迎面接力,师生篮球赛(负责人:吴发平、白万钰)
时间:均在校秋运会期间
1、拔河
共组四队(每队8男2女),一、二、三年级各组一队,三处一办和后勤公司组织一支联队(成员为三处一办各正副主任和校级领导与后勤公司领导及职工,其他均属各所在年级)。循环赛制。
高一领队:吴 超, 教练:聂冠华
高二领队:陶 英, 教练:杨成红
高三领队:孔小燕, 教练:敖情昌
联队领队:骆志雄, 教练:杨 宁
裁判长:周朴华
裁 判:徐振祥、何阳平、杨 宁
2、迎面接力
同拔河。
3、师生篮球赛
教师领队:吴发平, 教练:聂冠华
学生领队:曹诗明
裁 判:李际平、彭祥翠
七、青年教师联谊活动(负责人:吴发平、白万钰)
领队:程仁新
组织:袁 涛、曹本先
注:所有活动均在工会组长处报名,凡参加活动者均发纪念品。每次比赛的具体时间见海报或通知。
工会活动方案三
为更好的推动我校职工文化体育活动深入开展,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凝聚力量的重要作用,增强教职工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学校工会将开展系列文体活动,现将有关工作安排如下:
一、活动内容
1.开展文化体育活动。举行球类比赛、棋类比赛、书画比赛各1场次。
2.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对困难或多病教职工进行1次慰问。
3.开展征集教职工优秀提案活动。落实领导干部“下基层、访民情、办实事、解难题”活动,积极为干部职工排忧解难,激励广大教职工带着激情和爱心创造性开展工作,为教代会召开做准备。
4.举办1期师德先进事迹培训。
二、组织领导
为确保活动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成立活动领导小组和各活动小组。
(一)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裴俊香
副组长:邢俊祥
成员:王悦、王焕丽、王清芝、张春红、李阔、辛晓艳
主要职责:制定活动方案,安排工作人员,落实活动经费,保证活动顺利进行。
(二)活动小组:
1.篮球比赛组:
组长:刘卫东
成员:王山岭王仕光
主要职责:组建球队,选聘裁判,准备比赛所需物品,保证比赛顺利进行。
2.乒乓球比赛组:
组长:孙彦飞
成员:王德成 苑亮
主要职责:组织报名,选聘裁判,准备比赛所需物品,保证比赛顺利进行。
3.棋类比赛组:
组长:李阔
成员: 胡太安 李英
主要职责:组织报名,选聘裁判,准备比赛所需物品,保证比赛顺利进行。
4.书法比赛组:
组长:辛晓艳
成员:赵中天 马昌斌
主要职责:分发纸张,选聘评委,保证比赛顺利进行。
5.慰问组:
组长:裴俊香
成员: 王悦、王焕丽
主要职责:挑选慰问对象,准备慰问金。
6.提案征集组:
组长:邢俊祥
成员:赵磊 陈运霞
主要职责:准备提案征集表格,评选优秀提案,收集各个小组活动资料并存档。
7.板报组:
组长:赵中天
成员:李文山 丁原媛
主要职责:收集师德材料,保证板报设计美观大方。
8. 宣传报道组:
组长:赵丹
成员: 林桂平、郭苓苓
主要职责:拍摄所有活动过程,撰写新闻稿件。
三、活动要求
1.各小组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开展活动前做好一切准备工作,保证庆祝活动隆重、热烈、俭朴、实效。
2.每名教职工至少报名参加1-4项中的一个项目,保证参与面达到100%。
3.各小组要在活动结束时,将优胜者名单报学校工会,以备奖励使用,每名教职工只按参加项目的最好成绩表彰奖励一次。
设计工会活动方案相关文章:
1.单位工会活动方案3篇
2.单位工会活动方案
3.趣味工会活动方案
一、开展体育课外活动的意义
(1)开展初中体育课外活动是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初中体育是一门教育学生在生活中如何释放压力,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学科。初中体育课外活动是体育教学的延伸,将课堂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课外活动的实践过程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初中体育课外活动的开展,更加强调了体育知识和技能在实践活动中的应用,参加体育课外活动能拓展学生体育方面的知识,提高体育课程的学习效率。
(2)开展初中体育课外活动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初中生面临着考高中的压力,每天过着宿舍、教室、食堂三点一线枯燥、乏味的学习生活,身心非常疲惫。长此以往,这种学习状态不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也不利于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的提高。学生需要一种释放压力,缓解脑部疲劳的方法。初中体育课外活动的开展正是满足了学生的这种需要。在学习之余参加自己喜欢的课外活动,让身心得到放松,既可以锻炼自己的身体,又可以陶冶自己的情操,让自己得到全面发展。还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会增加学生对初中校园生活的向往,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初中体育课外活动存在的弊端
(1)开展初中体育课外活动的机会少且缺乏合理性。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文化知识课程在整个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安排的课节也比较多,初中体育课外活动的机会和时间很少,每周只有一、两节。仅有的几节初中体育课外活动还会因为天气变化或者学校组织考试等原因无法进行。学校对体育课外活动的安排不够科学合理,违背了运动的科学规律,总是将体育课外活动安排在饭前或者饭后。饭前,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非常劳累,肚子也在抗议参加剧烈的体育活动;饭后,学生刚吃饱就进行体育活动不利于身体的健康,容易得胃下垂。如此一来学生根本没有很好地参加体育课外活动的机会,体育课外活动教学的效果也就不明显。
(2)初中体育课外活动没有具体方案过于自由化。初中体育教师对体育课外活动没有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没有让全体学生参加到活动中。初中教师没有事先制订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不同体育活动的计划,每次体育课外活动的内容都一样,喜欢打篮球的男生打篮球;爱踢足球的学生踢足球;大部分女生坐在一起闲聊;少数人围着操场漫无目的地走;还有人回到教室看书或是去写还没完成的作业。学生对体育课外活动极其不重视,太过于自由化,没有统一的管理,做什么的都有,根本没有积极地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
三、对初中体育课外活动实施有效管理的措施
(1)初中体育教师制定科学合理的体育课外活动实施方案。初中体育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体育课外活动之前需要制订详细的活动方案,体育课外活动课程的安排要科学合理,尽量不要把课程安排在饭前或饭后。教师需要制订出每次体育课外活动的内容,活动的项目最好多样化。开展体育课外活动时,既要清楚地了解本学校现有的体育教学设施,还要充分考虑到春夏秋冬四季气候的特点以及天气的变化。不同的季节时令要有不同的体育课外活动的方案,保证课外活动的科学性。
(2)使体育课外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多数学校体育课外活动的项目仅仅局限于打篮球和踢足球,很多学生往往对这两项不感兴趣,这样的课外活动也没有明显的成效。初中体育教师要借助学校拥有的体育器材增加学生活动的内容。例如体育教师可以教学生跳健身操,可以让学生去打乒乓球,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排球比赛或组织学生跳大绳,也可以组织学生踢毽子或进行两人三足的小游戏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自然会吸引学生的积极参与。
【关键词】河南工院;非体育专业教师;身体活动
一、前言
教师是高校发展的根本,其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教学的发展前景。随着高校的扩招进度,教师的工作量也不断加大。通过教师的集中体检结果发现,教师的健康现状不容乐观。因此,如何提高教师的身体健康,是近年来各高校非常重视的课题。生命在于运动,健康源于锻炼,本文通过对河南工院非体育专业教工身体活动情况的调查,了解他们身体活动现状,发现教师参与锻炼存在的问题,为学校相关部门制订职工文体活动方案提供调查参考资料,最终为非体育专业教师科学健身提供意见和建议。有利于非体育运动方式也可健身的科学理念的宣传,帮助非体育专业教师树立科学健身新观念和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研究对象为河南工院非体育专业教师;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
三、结果和分析
1.业余体育锻炼参与情况调查分析。高校教工的工作繁忙,能有时间去参加体育锻炼,大多只能选在周末。锻炼的情况是否乐观,调查显示,我院教师业余经常参加统一的比例较低,只占25.4%。其中每周锻炼三次及以上的比例只占9.6%,从来不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占35.4%,40.0%的教师有参加业余锻炼的经历但不规律。这些数据说明我院教师业余参与锻炼的现状不容乐观,对教师的身体健康带来隐患,需加强教师锻炼自觉性的引导工作。
2.教师业余锻炼的途径及运动项目调查分析。通过走访调查,发现我院教师参与的主要锻炼途径是自我锻炼,有组织的锻炼集体较少;主要器械是利用学院现有的运动设施;参加社会活动健身(健身所/运动会馆等)的比例较低,只占5.6%,参与的运动项目主要是慢跑、散步、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近年来有的教师参与了社会上组织的自行车协会,但是参与次数不高;足球/健美操/武术等运动教师参与数据为零。这些数据说明我院教师参与的运动项目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不利于体育健身活动的开展;足球等项目无人问津造成了体育设施资源的浪费,说明学院对教师业余锻炼的关注不够,缺乏必要的引导和健康指导。
3.我院每年组织教职工体育活动情况调查分析。通过查阅我院工会档案,发现我院组织的教工综合活动,教职工体育活动每年只有4-5次,项目主要是每年院田径运动会时综合运动项目,包括田径/投标/篮球的运球及投篮/跳绳等项目,受人数限制,参与的教师只是少数,还有的教师因要负责组织学生比赛而无暇参与;其他时间工会组织的活动有教职工篮球比赛/软排比赛以及乒乓球和羽毛球比赛,但是因参与人数限制,多数教师没有参与的空间,加上平时锻炼较少,即使参与也是草草收兵,根本提不起兴趣和斗志,也未能享受到运动的乐趣。
4.不参加活动的原因。调查显示,我院教师不能经常参加业余锻炼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平时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参与锻炼;不喜欢运动,没有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没有人进行锻炼指导,不知道如何参与锻炼,也不知道自己适合参与什么运动;学校体育设施较少,运动时间与学生运动时间冲突等。其中没有运动习惯占第一位,缺乏业余时间排在第二位,这些思想就限制了这个群体参加体育锻炼的参与度。就参与锻炼的男女比较结果来看,男教师参与度明显高于女教师。
四、结论
1.从我校非体育专业教工每次锻炼的时间、活动量、每周锻炼次数得出:我校教工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不容乐观。
2.从每次锻炼的项目、场所、目的中得出:从锻炼项目中排序依次是慢跑、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排在前面的均是一些易于开展和普及的项目。
场所主要多选择单位、公园广场、公路街道旁,这说明我校教工还是喜欢选择较近的地方进行锻炼或者选择经济方便的地方锻炼。
3.不参加活动的原因。我校非体育专业教工不参加锻炼的主要原因是工作负担重及缺乏业余时间。
五、建议
1.加强教师业余锻炼的引导工作,组织专门的体育教师指导教师参加锻炼。学校还应该很好的利用体育学院资源,让体育学院的学生或老师为他们指导,或者增加一些教工喜欢的体育项目让教工进行选择。
2.学校增加教职工体育活动的次数,增加参与人数和运动项目。同时加大学校体育设施建设,增加教师参与锻炼的空间。
3.加强与外校和社会单位的体育交流,增加教师参与体育锻炼的机会,提高教师体育锻炼的兴趣。
参考文献:
[1]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2001)[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