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会计专业实践总结报告

大学会计专业实践总结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会计专业实践总结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会计专业实践总结报告

大学会计专业实践总结报告范文第1篇

1.1教学对象集中,缺乏个性发展

传统教学模式针对的学生群体比较集中,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特点,对专业术语的理解,对会计分录的记忆,都有各自的学习方法和思路。如果教师侧重于让学生继续沿用讲授+练习+考试的集中教学模式,无益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也无法发掘学生在专业方面的潜能。比如在讲解基本定义时,教师所认为的简单理解方法,不是所有学生都会接受,针对个体的不同,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不相同。教师不能局限学生的思维,要让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促进个性化教育。

1.2理论与实践脱节

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会计教师,大多是从高校毕业直接从事教学,真正接触企业经济业务内容比较少。在解释财务核算问题时,只能就书本内容,给出比较浅显的解释,无法做到理论联系实践。这些现象揭示出,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处在比较尴尬的位置,就理论研究不如重点大学的教师,论实践技能比不上企业财务人员,培养的学生针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也是懵懵懂懂,在就业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据了解,目前大多数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习惯依据书本讲课,学生的练习基本来自习题库。书本上的知识存在滞后性,练习题目相对陈旧,导致学生所接触到知识面不够,无法做到触类旁通,承前启后,不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师这种讲授+练习,按部就班的授课方式,对于初次接触专业课程的学生,无法把所学知识和实践联系起来记忆,容易遗忘所学知识。基础会计作为专业性比较强的课程,需要一个全方面发展的教师,拥有较强的理论研究能力和一定的实战水平,让学生轻松地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用心地练好专业技能,为将来找到对口的工作做好准备。

1.3考核方式保守

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考核学生的方式比较单一,大部分采用闭卷考核的方式,开卷考试的比例相对较少。而学生针对这类考核方式,也形成了特有的学习方案,“平时随便点,考前抓紧点,考时小心点,考后疯狂点”,目标就是及格。经过几次的考试,学生基本掌握规律,教师一般会在期末考试前,划定考试的范围,因此学生只需要在考前把这些范围的知识点弄懂,就能考到比较理想的分数。而这种考核方式,考核出来的学生,只锻炼了暂时的记忆能力,考试结束后,所学的知识能记住的不多,更难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应用性本科院校培养的人才,需要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这类考核方式不能作为唯一考核学生能力的标尺。

2基础会计教学改革的创新与实践

2.1教学改革丰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2.1.1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黄湘(2011)指出:“基础会计这门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也给这门课程的入门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学生进入大学之前学习的科目是语、数、外,大综合,进入大学后,面对新的专业领域,将会产生很多不适应。会计专业教师在讲授基础会计课程时,在教学方法上应该做一些转变、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转型。对于初学者,教师在讲课过程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给学生创造轻松学习的氛围,让学生慢慢学会思考,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如何用好启发式教学,需要教师与时俱进,了解最新的资讯,真正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拉近教师与学生的内心距离,将授课内容生活化、生动化,简单化,让学生轻松记住所学内容。同时教师还需要做到抛砖引玉,给学生一些想象的空间,让学生联系身边的事情,解释相关的专业名词,并尝试着说出不同之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超越书本而不离开书本,授人以渔,增加学习的内动力。一个会思考的教师能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启发学生去思考,多给学生一些期待,学生会有意想不到的表现。一所知名大学的图书馆整夜都是灯火通明,这个不是靠强制执行达到的效果,而是需要教师用智慧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

2.1.2探究式教学发挥学习自主性马述珍(2011)在谈到基础会计课程特点时,指出:“基础会计这门课,具有极强的理论性、技术性、实践性。”基础会计作为会计专业基础课,入门存在一定的难度,学生缺少实践经验,在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往往停留在知识表面的含义,无法体会到会计原理的内涵。探究式教学,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遇到问题追根到底的心理特点,主动探究,获得答案,获取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前提条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空间表达自己的想法,给学生参与讨论问题的机会。改变了靠简单的理解来记忆知识的学习方式,用生活的案例作为参照物,让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践操作中的问题。教师可以在每章课程结束后,给学生布置课后思考题,让学生主动寻找资料,并邀请学生讲出自己的结论,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会计专业的学习是终身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他们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将来他们能够轻松应对各种专业的学习和考试。

2.1.3借助多媒体实现教学现代化现代多媒体教学是借助幻灯片的方式,将无法直观表达的会计原理、会计实务、会计技能,通过图片、动画和文字的形式展现出来,生动展示了传统教学模式无法达到的效果。为了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可以将会计凭证、账簿、账页、报表扫描到基础会计课堂讲解的课件中。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有助于初学者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多媒体教学能够将账务处理的来龙去脉,凭证填制的先后顺序,通过播放器演示出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2.2教学改革行为导向,实现个性化教育发展

一堂高效率的授课,教师应该安排六成的时间讲授,留下四成的时间与学生互动。由于学生存在个性差异,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教师在给学生训练项目时,要分出不同的层次和空间,将大班集中学习模式,调整为小组学习的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的是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真正的参与者是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敢于怀疑和批判,敢于设置目标,敢于创新。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效率相对较高,为了让授课的过程变得轻松,也可以尝试让学生上台讲解,增加学生学习的信心,也能锻炼学生的综合素养,还能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

2.3教学改革理论联系实践,提升实践教学效果

2.3.1校企合作,提升教师实践教学水平《决定》中提出要整体谋划今后的教育改革路径,要大力提高教育的质量。孟凡静(2012)在谈到案例教学重要性时,指出:“应该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学的目标。”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需要教师除了拥有较强的理论知识之外,还需要拥有一定的实践技能。为了提升教师实践技能,学校可以安排教师在寒暑假进入企业、会计事务所交流和学习。同时还可以安排企业中的管理人员到学校讲课,参与教材的编写,参与课题研究。让教师和企业人员互动,保持长期的交流和沟通,定期开展交流会。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和综合素养,让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有案例可讲。

2.3.2理论联系实践,增添实践学习兴趣贺翔(2011)提出:“为了促进学生学习会计专业的能动性,除了需要改变教学方法,还需要用实践中的案例来为学生重新构建基础知识体系,实现教学目标。”据了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企业真实经济业务内容更感兴趣。这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除了讲授书本理论知识之外,还要理论联系实践,把近期企业中发生的新的经济业务内容带到课堂上,并鼓励学生参与学习和讨论。而作为初学者,教师只能引用比较简单,容易理解的案例。而基础会计教材的内容是根据作者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而安排,该课程的主讲教师,不能仅参考原有教材知识结构体系,要从学习的角度去理解课本内容,研究出对于初学者容易接受的思路和方法。合理安排教学进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循序渐进,越学越轻松,越学越想学。做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添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同时也增加学生就业实习的信心。

2.3.3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逐渐被“以学生参与为主”取代。在新的教学方法下,教师主要起到引导作用,启发学生思考,负责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在实践教学中,可以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任务驱动法,是实践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由教师根据课程的内容和要求,设计出训练项目,学生接到任务,主动寻找解决的方法,来达到灵活运用知识的目的。

(2)角色互换教学法,教师根据学生实际表现,邀请学生充当教师角色,对同学的表现进行提问和点评,之后由教师进行最终点评。可以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3)演示教学法,可以通过录像演示,将实践教学的画面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增加教学的效果。

(4)情境教学法,教师可以通过模拟一个真实的工作场景,让学生提前感受,工作岗位的性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对未来的参与感。例如:在讲解如何填制会计凭证时,可以按照程序处理。

大学会计专业实践总结报告范文第2篇

一、推进技能人才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1.技能人才素质教育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要求。素质教育本身反映出社会的风气,精神文明程度,每个公民的个人修养,同时也代表着一个家庭的幸福指数和个人健康状况。目前,我国学校教育忽视了素质教育,过分强调教育的工具性,致使毕业生专业素质、职业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有所下降。据重庆晨报报道,一大学生因为心里充满对社会的惧怕,拒绝社会,更拒绝外出找工作,把自己关在家里七年,很少与父母交流。这种自闭完全可以预防的,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加强对技能人才培养的素质教育。

2.加强技能人才素质教育是提高就业质量的需要。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就业形势极为严峻。在买方市场条件下,企业用人标准已经从简单的专业对口,转向技能人才素质的层面,招聘各类人才首先考虑应聘者的人品,也就是素质怎么样,这成为人才流动的支撑。因而,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必须拥有较强的人才竞争力,突出职业教育高层次的职业性、专业性、实践性、具备动手能力,才能增强就业竞争力。专业素质在求职和任职过程中被形象地称之就业的“敲门砖”,但是职业素质要以基本素质作支撑,尤其就业岗位专业不对口时,良好的素质可以使毕业生尽快适应工作要求,缩短岗位适应期。因此,提高学生就业质量,必须加强对技能人才的素质教育。

3.地方经济建设要求技能人才培养推行素质教育。地方经济建设,科技协调发展,需求不同类型的人才结构来完成,既有“研究型”人才,也有“实用型”人才,而“实用型”人才培养,主要依靠职业教育支持。一项科研成果的研发到投入生产,必须由技术工人的实际操作才能转化为产品。因而,高职院校培养的技能人才,其专业素质直接影响地方经济建设、科研成果的转化、技术的应用。而职业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又间接影响技术能力发挥的效果。所以,对技能人才培养的素质教育,有利于各类人才的全面发展。

二、技能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高职院校及教育机构忽视对学生,特别是高职学生的素质教育。由于职业教育重视学生的技能培养、动手操作的训练、教育科研的开发,从而使学生合作意识差,心理承受能力和非智力因素减低,造成部分学生掌握一流技术,而做人做事却常常出问题。如今,很多发达国家对人才培养的素质结构,提出培养人的继续发展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学会生存――世界教育的今天和明天》研究报告中指出,“学会生存,学会做事,学会认知”,尤其学会怎样“做人”很重要。例如,有的毕业生就业之后,从不说礼貌用语,第一次与客户业务往来,就因为失礼而被对方投诉,本人却不以为然,这就是素质问题。

2.现有教师的管理体制、新教师补充机制、业务培训流程,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的职业素质有待于提高。他们认为,完成专业课教学计划就行,至于对学生进行如何做人、做事的素质教育与己无关,这不是自己分内的工作。所以,上完课就走人,很少与学生交流。而学生受其影响,认为学好专业课,掌握好技术操作要领就是好学生,什么职业道德、素质修养,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太多的实用价值,根本不留意这方面的学习。例如,个别学生清扫教室卫生,多擦一块玻璃都要与其他同学斤斤计较,表现的比较自私,以自我为中心。对此,辅导员,尤其专业课教师很少进行素质教育,讲如何做人的道理,学生以为这种行为是正确的。高职院校每年新教师上岗培训,都是讲解有关授课技巧、教学规则、校园文化建设、介绍本校优秀教师等,缺乏素质教育的内容。况且,新教师没有教学经验,本身的职业素质也有待于提高。

3.思想素质、道德素质、职业素质教育失衡。高职院校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技能人才,而技能人才应该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较好的职业素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在社会信息化、经济全球化、政治多元化态势下,各种文化的冲突,导致部分学生偏离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责任感淡漠、不讲合作,凡是对己有利的事情就做,否则一概拒绝,表现出道德修养上的缺失。另外,物质诱惑,尤其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也使原有的价值观松动、失衡。在英国著名的学府里,大约有四分之一的学生选修哲学课,这是素质教育中的个人思想基础,对于今后就业、做人、积淀文化修养,具有积极作用。

三、推进技能人才培养的素质教育途径

2007年5月,国务院同意教育部制定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规划纲要中对职业教育明确指出,加快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实施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加快培养生产、服务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紧缺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但是,在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一些有关素质教育薄弱的问题,应引起有关部门,特别是职业院校各级领导的关注。因此,对于技能人才培养的素质教育,笔者提出一下建议:

1.将素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渗透专业课的教学之中。技能人才培养的素质教育,要纳入高职教学计划,每个学期指派一名素质高、业务精湛的教师,定期进行这方面内容的讲座,要求学生写一份计划书,离校前写总结报告,考核成绩记入学生档案。教学、科研部门及教师,利用寒暑假,必要时可以向学校申请告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分析技能人才应该具备哪些素质最受企业欢迎;就业成功率高;如何开展素质教育效果好等,在这方面做好调研工作,并结合本校教学资源制定推进技能人才素质教育的具体实施办法,使学生在校期间逐渐养成“德育为先、训练有素的良好职业素质”。

2.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由共青团、教育部、全国学联,为推进高校素质教育而联合实施的一项系统工程。计划的基本内容,以开发大学生人力资源为着力点,进一步整合教学主渠道,有助于学生参加各种素质教育活动和工程项目。在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文体艺术与身心健康、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训练等六个方面,引导和帮助学生完善智能结构,以全面成长成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项活动很切合实际,也适合职业院校学生特点。因而,由高职院校的共青团、学生会、“两课”教师组建一支素质教育的团队,经常举办有关素质教育的展览、比赛、报告,开展以素质教育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与教育,认识到素质教育的必要性。高职新生刚入校时,不懂得什么是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学校教学部门及专业课教师,应按教学计划要求,直接把学生带到企业及相关部门参观,感受该行业专业技术的重要意义,更深刻地认识职业素质及相关法律的要求比专业技术更重要。例如,带领会计专业的学生,参观企业财务工作流程,列举会计人员犯罪所带给企业的经济损失及其影响。不做假帐就是财会人员基本的职业道德及法律约束。

3.加强高职院校“两课”教学建设。素质教育的重点,在于对技能人才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尤其职业素质教育最重要。因而,发挥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培养技能人才,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两课”教师应不断地提高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与针对性,深化“两课”教学改革,力争政治理论的指导意义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学以致用,交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走出校门,参加“三下乡”活动,有效地促进师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还要通过时事大家谈、各种讲座、辩论会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4.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技能人才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实施过程中,要受到社会环境、学校、教师等多方面的影响。高职院校开展素质教育,需要学校从管理到教学,从教师到学生共同参与,共同提高。因此,教师必须具备理论知识,用于课堂教学;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用于实践教学,指导学生如何操作和使用各种生产工具及其设备;还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为人师表,用于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如何做人,身心健康。所以,推进技能人才的素质教育,主要取决于教师队伍自身素质及示范作用。

教师成为技能人才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教师有什么样的品行就会带出什么样的学生。然而,教师的职业素质如何养成、积淀,主要依靠专业课教师及“两课”教师本人不断地自我教育,或进入高校进修,以补充理论知识。同时,学校要增加经费投入,强化培训。即请进来,走出去。请进来,就是请著名教育专业家来学校进行师资培训,以最新的教育理论武装教师头脑;走出去,就是深入基层矿山、工厂、农村调研,向社会学习,了解我国职业教育的实际需求与研究国际职业教育发展动态。这些做法都是为了技能人才的素质教育储备知识,品德修养,赢得学生的信赖,做好技能人才培养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