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智慧消防的发展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智慧校园;评价指标;建设规划
“十三五”期间,江苏省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全面展开。按照学校发展要求和江苏教育厅《江苏省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水平评价指标》细则,对照各项指标与南通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了对比、自评,探索智慧校园建设规划。
一、江苏省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水平评价办法
江苏省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水平评价项目共分师生发展、应用服务、数字资源、基础设施、组织保障五个部分。评价指标共28大类170小项,评价总分值300分,达标分值240分。
二、我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
1.硬件建设
目前,我校以新校建设为契机,建成了覆盖全校基础网络,拥有万兆主干、千兆汇聚、百兆到桌面的校园计算机网络以及安防监控系统、消防系统、校园广播系统、水控电控系统。教学用计算机教室8间、电子阅览室4间;多媒体教室126套;智能录播教室二套;网管中心存储、服务器、防火墙、网络督察等保障设备齐全。
2.软件建设
我校近几年先后建设了校园一卡通系统、数字校园综合管理OA系统、图书管理系统、金蝶财务管理系统、银联系统、人事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食堂收费系统、数字图书馆系统、校园网站、安防系统、消防报警系统、水控电控系统、楼控系统等。
3.师生利用信息化的情况
多年来,通过各项培训,我校广大教师基本能熟练应用多媒体教室开展教学活动,能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检索、信息查询、信息、上传教学文件等。部分教师能够制作质量较高的多媒体课件,建设题库等。不足之处:一是开展网上教学、集体备课、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能力不足;二是视频、音频信息处理能力有限;三是教学信息资源建设意愿和能力不强。
三、我校教育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十二五”期间,学校以新校区建设为契机,以“打基础、建平台、抓应用、促发展”为方针,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问题,目前亟待解决的有以下几点。
1.重硬轻软,利用率不高
我校教育信息化硬件设施配备的同时,统一的管理还不到位,采用的服务外包方式后服务还不够及时;现有的硬件利用率不够高、软件应用不充分。
2.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滞后
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的信息资源没有充分共享。应用系统建设推广滞后,特别是教学资源建设、师生应用方面相对滞后。
3.师生信息素养不够高
学校师生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信息处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不足,虽然近几年参加校内外培训较多,但由于人员数量有限,仍然不能满足学校教学、服务、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四、江苏省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和我校自评分
1.师生发展
评价指标包括学生发展(15分)、评价细则13条、自评得分8分;教师发展(15分)、评价细则13条、自评得分8.5分;校长领导力(10分)、评价细则12条、自评得分7分。
2.应用服务
评价指标包括应用服务融合(30分)、评价细则13条、自评得分17分;其他略。
3.数字资源
评价指标包括数字场馆资源 (7分)、评价细则3条、自评得分0分;其他略。
4.基础设施
评价指标包括校园网络(13分)、评价细则12条、自评得分10.6分;其他略。
5.组织保障
机构队伍(8分)、评价细则4条、自评得分5分;其他略。
五、达标建设所需时间
根据自评情况,目前,我校信息化建设自评分为138分,距离合格分数240分还有一定差距,在资金有保证的情况下,完成江苏省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大部分指标可在1~2年内完成,有关物联网项目等的完成时间约需3年。
六、 建设基本原则
智慧校园建设应坚持的基本原则:一是要统筹规划,必须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二是分步实施,从软硬件、教育信息资源、课程、人员队伍等多方面分步实施、逐项推进;三是以应用驱动,坚持需求主导,应用为主。重点推进教育应用系统和教学信息资源库、学校信息资源库和数据中心的建设,尽快发挥作用。
七、发展目标
1.总体发展目标
“十三五”期间,学校信息化建设将围绕“教学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突出“师生参与教学应用、全员体验智能管理”的理念,以数据中心建设和教育资源平台建设为重点,以推动教育信息化系统应用为核心,以规章制度和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为保障,推进全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和实现智慧校园建设目标。
2.具体建设目标
(1)在学校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带领下,积极推进有利于提高广大师生信息素养的培训与教育。
(2)完善校园基础网络建设和网络安全建设。
(3)启动全校统一的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及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建设,建设个人信息门户平台,完善OA系统;完善校园“一卡通”系统建设,实施数据分析及决策支持系统建设。
(4) 推进教学资源建设,丰富数字图书馆资源,完善数据中心虚拟化扩展及云平台建设。
(5)建立数据中心,实现全校网络行政管理、网上教育管理、教学、科研、实训等信息服务网络,提供数据服务、基础信息和管理载体,以信息化促进学校建设现代化。
(6)加强消防、安防、食堂消费、后勤服务等信息化建设,促进学校综合管理水平的提高。
(7)提高师生信息化素养,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引进的同时,积极开展信息化讲座、培训、师生互动等活动。
(8)根据学校升格发展需要,逐步完善规章制度、经费预算和使用制度、运维管理办法等,形成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保障机制。
八、实施计划
1.完善数字校园建设(2016年)
积极推进有利于提高广大师生信息素养的培训与教育,形成良好的校园氛围;优化学校综合管理系统,推进OA系统的应用;完善校园“一卡通”系统功能;推进教学资源库建设。
2.数据中心建设(2017年)
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教学资源库建设,推进数据中心建设、物联网建设。逐步完善规章制度、经费预算和使用制度、运维管理办法等,形成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保障机制。
3.努力实现智慧校园建设(2018年)
逐步落实各应用系统,通过调试、培训、运行推广各应用系统。
4.完善智慧校园建设(2019年~2020年)
智慧校园建设没有终点,学校将根据信息时代的发展变化不断完善智慧校园的建设。
九、 政策保障与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由学校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统一协调、指导、总体规划我校信息化建设工作。
2.完善管理制度
根据信息化重点任务和重点工程的需要,落实领导职责,确保任务和项目落到实处;逐步在管理部门建立信息主管制度,完善信息化工作渠道,建立健全信息化工作目标责任体系,加大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考核力度,并建立信息安全的监管制度,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
3.注重队伍建设
加大教育信息化管理队伍、教师团队、服务队伍的建设力度,为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4.建立激励机制
加强对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检查和指导,并建立评估体系,将教育信息化工作纳入督导评估范围。积极组织教育信息技术应用与教学观摩展评、教学软件征集评比等活动。
关键词:物联网;应急物流;配送体系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各种自然灾害和恐怖袭击等突发事件频繁的发生,给各国人民带来严重身心伤害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财产损失。如何构建高效的应急物流配送体系,从而在突发事件中保证救灾物资科学、合理的配送,成为了各国政府和社会组织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物联网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对传统应急物流配送体系转向信息化、智能化的现代应急物流配送体系带来了机遇。通过运用RFID、GIS、GPS、无线通讯等物联网技术,建立了高效统一的信息交互平台,实现了物与物的联结,有力的促进了应急物流配送信息化、智能化的进程。本文通过对物联网技术和传统应急物流配送现状的分析,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两者构建出现代应急物流配送体系架构,为相关单位和组织提供借鉴。
闫妍等(2010)基于应急供应链的物流配送计划主要基于单一节点失效的具体情况进行研究,而没有从应急供应链配送整体角度给出相应的分析和建议;何冰等(2011)的针对突发事件的供应链管理研究对相关的概念和特征进行了重新的梳理和界定,同时构建了应急供应链管理过程模型,但是只是从理论方面给予了相关建议,并没有制定相应的具体措施应对具体的突发事件;赵春波(2012)针对我国应急物流的发展现状及改革思路介绍了应急物流管理系统模型,但是侧重讲解了应急物流未来的发展思路,并没有给出改善应急物流的系统架构和模型;刘漫等(2013)的基于应急管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主要介绍了国内外应急管理的现状和趋势,却没有结合中国应急物流现状给出具体可行的方案和措施。
本文从应急物流配送的现状切入,分析了应急物流配送系统目前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物联网的特点和优势构建了应急物流配送体系架构,为相关单位和组织提供具体可行的方案和措施,具有较强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二、应急物流配送体系的构建
1.应急物流配送体系构建思路
应急物流配送作为应急物流中最为重要的一环,主要包括了备货、储存、配装、分拣及配货、配送加工、配送服务等内容。围绕“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的核心和“信息化、智能化、综合化”的要求构建应急物流配送体系,结合物联网技术和应急物流的特点,以应急需求为导向,主要从备货、理货和送货三个核心业务着手,构建包括应急物流运作系统、信息系统和决策控制系统的应急物流配送体系构架,如图1所示。
2.应急物流配送体系分析
应急物流配送系统通过搭建统一的信息系统,实现需求信息、供应信息、物流配送信息和决策信息的无缝对接,提高信息透明度,从而减少中间无效环节,最终提高整个应急物流配送的效率和效果。首先,基于信息系统,制定出统一的标准和指标,所有的成员单位必须按照共同的标准开展活动。需求方通过提交需求信息,然后供货方根据需求信息反馈回相应的供货信息,决策系统依据具体的供给情况和匹配程度做出相应决策,并反馈到各相关系统和单位。然后运作系统开始依据指令实施物流活动,依次进行理货、配货和送货三个环节,根据GPS、GIS、RFID、无线通讯技术等技术对物流进行全程的定位、监测和信息反馈,到达目的地后完成配送。最后,签单和信息统计、回收,并按照实际情况拉回伤员、志愿者、废弃物品等等。
运作系统:运作系统主要由备货、理货和送货三个部分组成。备货部分主要涉及订单的收集和处理、存货的补仓、货物的存储和清点等等功能。备货阶段,运作系统利用规模经济原理,运用RFID、立体仓库、电子标签等技术通过大量集中的补给、存储货物,从而提高应急应对能力并降低成本;理货阶段,应急配送系统采用自动分拣和自动化装卸设施等设备,快速有效的实现救援物资的清点和出库;送货阶段,通过结合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等物流共同完成配送活动。
信息系统:信息系统主要是一个大信息共享交互平台,拥有众多的感应终端,利用物联网RFID、GIS、GPS以及无线传输等技术实现信息搜集和集成、物流流程跟踪、库存智能控制、物流运输状态实时查询等功能。信息系统包括各种手持终端并与相应的数据库相连,实现数据的实时收集和监控;运用RFID、数码标签技术等对货物统一编码,实现货物身份认定,从而提高全流程运行效率;运用GIS和可视化技术等实现配送和存储状态的实时图像呈现;运用GPS和北斗导航等技术实现货物运输的全程定位和监控,为决策提供依据和支持。信息系统同时拥有众多的接口,可以与外界信息系统和终端连结,从而最大程度的实现信息的共享和通讯。
决策支持系统:基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利用计算机技术、仿真技术和信息技术等辅助决策者以人机交互的方式进行结构化或半结构化的决策。决策支持系统实现数据的自动监控和处理,同时收集相关数据和状态为决策者提供决策支持,并且决策系统做出的决策能够无条件反馈给各信息接入单位,并实时监测各单位完成情况。
三、结语
随着世界的快速发展,社会的实际需要为应急供应链配送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结合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化技术提高传统应急供应链配送系统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才能提高应急供应链的运行效率,降低响应时间和运行成本。通过构建包括备货、理货和送货的三个核心要素的运作系统,以及信息系统、决策系统,辅助系统四个子系统,形成了信息交互共享、衔接紧密、功能完善的供应链应急配送系统,从而提高应急供应链的物流效益,实现应急供应链高效、低耗、可持续的运作。后续的研究主要结合物联网技术对各子系统业务重新进行分析和界定,实施流程再造从而使业务流程和物联网技术实现更好的衔接和融合,从而提高应急物流配送系统运行效率和水平。
参考文献:
[1]闫妍,刘晓,庄新田.基于节点失效的弹性供应链应急管理策略[J].控制与决策,2010(1):25-30.
[2]何冰,季建华,孙琦,等.供应链视角下的城市输电供应网络应急管理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1(5):29-31.
[3]赵春波,李亚龙.我国应急物流的发展现状及改革思路[J].物流技术,2012,31(8):168-169.
[4]刘漫,吴稼豪,何新华.基于应急管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交通与运输,2013,29(H12):150-154.
[5]温海燕.消防部应急物流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及难点[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0(15):76-77.
关键词:视频监控;红外;云存储;云服务;物联网;虚拟化
随着安防行业视频监控技术智能化的发展现状,在铁路行业内的应用是各级部门及厂商关注的热点,尤其是国内安防市场体量的几何程度的增长和前沿技术的变化发展,铁路行业内急需提出基于需求的特色化行业应用和有助于服务内容变化的发展趋势研究,该文对视频监控技术所涉及的相关产品进行行业性的发展趋势前瞻,并做简要分析。
1铁路视频监控系统的现状
根据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及高速客运专线的飞速发展,截止至目前为止,以“四纵四横”为骨架的全国快速客运网已基本成型。原有的模拟视频监控系统已经不能满足视频监控需求,越来越多站点已建设成高清视频监控系统。
2铁路视频监控的发展研究
2.1铁路“光轨”式红外灯
随着视频监控技术高清化、智能化的发展,加强了铁路行业对24h连续监控的需求,尤其针对铁路沿线,夜间监控效果差强人意的现状逐渐转化为需求痛点,大多数解决方案是以增加红外高清一体化摄像机来解决,但监控距离和效果均不理想,无上限地增加监控摄像机密度终将导致性价比下降。我们是否能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把摄像机和红外灯分开来,让摄像机负责高清视频,让红外灯负责补充光源。在这里,针对铁路沿线补光需求提出铁路“光轨”式红外灯的概念。主要研究方向为形成一种高稳定性、低成本、高亮度的基于铁路沿线的红外灯产品,满足0~300m监控补光要求的室外专用红外灯产品,因激光夜视摄像机补光范围为300m~3km,所以不论是技术考虑还是成本考虑,300m内的细节、精度补光监控必将成为市场重点使用范围,一款基于铁路路网使用,白天采用日照光源进行电能储备,夜间通过光能转化的电能进行红外灯补光,红外灯产品可以架设在铁轨两侧,亦可配合接触网杆,安装高度为2~3m,通过专用透镜调校发光角度为100°~120°区间,即可覆盖轨间、轨外等重点区域,采用940nm红外光范围的光源产品,既不影响行车,还可以对视频监控进行全路线补光,即在感红外监控视角内可以看见两条“光轨”。
2.2摄像机产品的多数据化
摄像机产品进几年发展速度非常快,国内外各产品百花齐放,新性能、高像素、低码流、带分析等特点尤为突出,在铁路行业大多采用摄像机产品的基础功能,但随着铁路行业各新的功能性需求的增加,用户需要摄像机输出的高清图像不仅只有视频图像,还需要附加多维数据,多维数据并不是市场常说的各类基于图像视频内容或行为分析,而是叠加其他内容信息,例如:经纬度、海拔高度、温湿度、天气以及相关机车信息(如机车识别、车速信息等)等。视频监控已经在铁路行业运行、发展超过10年,随着行业管理水平的提升,必将要求高清摄像机向多元化、定制化方向发展,以摄像机产品为中心配以小集成单元系统的使用是将是未来的方向。小集成单元摄像机产品将来成为未来铁路行业的主要产品,既能满足日常使用,也能进行定制化的服务,甚至能反哺摄像机提升其性能。摄像机集成小数据的产品,以摄像机产品本身为管理中心,其他小系统单元可进行模块化设计,配以满足定制化需求的多接口处理单元,形成多维数据可在视频图像上进行叠加,也可反馈摄像机性能参数,传送至用户终端或存储录像。内置模块化设计可包含集成网络处理模块、锂电池、温湿度传感器、GPS(全球定位系统)、SD存储等需求模块也可预留其他模块。集成网络处理模块及视频处理模块,通过集中处理对数据交互,对摄像机图像进行数据叠加,具备断电保护、前端存储、多维数据等基础的小数据中心产品,对于特殊位置可以局部集成前端视频分析,实现重要视频实时处理的需求。这种产品优点在于实施周期短、易于标准化、集成一体化、扩容方便、比较灵活、投入低成本等,对于有用的监控点予以多维数据的补充,避免大型数据处理中心的高成本、高维护、低响应、扩展难等的缺陷。
2.3云存储、云服务——数据、应用方式
将以内容为中心铁路行业内的安防专用视频存储的发展,已经发展成为独立的、封闭的、区域性明显的多中心分布式管理的存储模式,视频存储的数据量早已达至PB级,对于如此庞大的存储数据,如何实现云式管理和大数据,一直是铁路行业内在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铁路行业的存储,尤其是视频的存储应转变思想,应着力解决存储的问题再构建大数据的思路。近几年,多家知名企业相继推出了各类云存储方案,有定位运营商的,有定位给政府的,甚至有定位给大型企业的,定位给行业的极少,但不管如何定位,面对的末端一定是消费者,所以除了云存储,我们更要提前做好云服务,铁路行业应以发展至满足用户需求的云服务为根本目的。做好云服务应以内容为中心来构建解决方案,铁路行业主要为路局间的私有云和中心级的公有云的整合,将这些整合的内容形成铁路专用的视频云,以这些云数据为基础进行云平台的内容重构,通过对内容的按需取用,逐渐形成消费型云服务的模式,形成规模化,多样化的应用层设计,构建新业务形态及互联网应用,如视频源的多级分发、视频录像的回放、视频图像的处理、视频内容的分析、视频信息的模拟等。云服务的好处是融合统一、共享数据、安全可靠、自动运维、绿色节能、自助优化等。如,完善云服务的要求,首先要对既有云数据进行并行计算、数据挖掘、数据分析等一系列大数据类的基础工作进行研究,对铁路行业云服务的建立及引入提供了很好的切入点。
2.4物联网、虚拟化——互联、交互模式
将靠内容增价值未来10年,必将是云存储、云服务的发展年,在铁路行业尤其需要变革及研究发展方向,在云存储、云服务尚未实现的今天,作为消费型的普通大众还是有一定的基础体验的需求,特别是各级用户需要体验基于视频监控的与云服务相关的一些应用。这就要求我们基于此方向进行一些基础设备配合消费型应用的研究,这些研究虽然不会带来变革型的发展,但会因为所提供的内容带来附加价值,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比较突出的是物联网和虚拟化的实现。物联网技术已经成为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的代表,特别是安防领域内物联网技术每年都有新的应用方式及概念产品被提出,智能家居、智能监控、智能消防等逐渐进入了应用层,在向消费层转化,可以预见的是物联网将是经济、技术的产业规模的双核心。铁路行业的视频监控具备独有“数据”内容,智能化、产业化将是趋势,物联网架构初步被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铁路行业应该在感知层形成特色化、专有化适用于物联网的产品,应该在应用层提供内容化、适用于消费层的产品,基于此层次的研究产品具备一定的价值空间。另一项是社会大力发展的虚拟化技术,虚拟化技术在基础产品上的应用已经走向成熟,现在比较火热的VR技术在不久的将来也能在铁路行业大放异彩,因为铁路行业都有利用大屏进行实时监控和录像回放的业务,如能采用VR技术实现对监控大屏的模拟,用人体生物学设备进行人机交互的数据转换,这样的虚拟大屏系统更具备经济效益和使用效益,使用范围和适用人群将大大提高。
3结语
我国铁路和信息化建设都正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智慧交通已逐渐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怎样把铁路视频做得更加智慧,需要我们大家共同的探讨和努力。以上,是笔者基于铁路行业的现状,针对视频监控系统的发展提出的一些想法,相信未来铁路行业中的视频监控系统会更加个性化、智能化。
参考文献
[1]铁道部.TB10085-2009,铁路图像通信设计规范[S].
信息产业基地将积极利用大数据进行转型升级,打造大数据产业园区,从基础数据聚集、数据应用研发区和数据叠加拓展等角度,着力解决数据存储、分析、应用、增值等多个环节的关键问题,以带动多行业发展,产生综合经济效益。
强化数据存储和网络通道硬件优势。进一步拓宽和整合网络通道资源。根据Cisco预测,2010至2015年,全球移动数据流量将激增26倍,达到6.3EB/月,宽带IP数据流量将达到80.5EB/月。流量的急剧膨胀为大数据业务的未来提供了一片沃土,因此优良的硬件环境建设势在必行。下一步,要努力实现三线(电信、联通、移动)融合,建议电信、联通、移动取消用户互访时的种种限制,实现不同互联网运营商用户顺利互访,大大提高政府、企事业单位等用户的互联网访问效率。
加快IAAS平台建设及架构。利用汉云科技自主开发的云存储器管理系统,对不同机种和不同用户进行虚拟化管理,逐步扩大平台建设及架构。简单地说,就是把大量的计算机资源和硬盘资源集中起来,虚拟成一台超大的计算机,对CPU资源和硬盘资源进行任意分割。采用开源软件Xen,定制开发实现中央处理器的可扩展性,对分散的存储器统一管理,完全采用虚拟存储器阵列技术,解决目前电耗高、空间不足、存储分散、安全性能低、价格高这些弊端的问题。
打造广陵全区政府网站集群。以产业基地现有硬件资源为基础,整合全区59个政府职能部门、7个乡镇、4个街道、5个园区的网站资源信息,建立中国广陵门户网站群,形成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共享体系对外提供服务的统一门户。用户通过中国广陵门户网站群将查询等要求提供给目录服务系统,目录服务系统通过中国广陵门户网站群将其返回的结果以Web页面的方式回馈给用户。
中国广陵门户网站群主要可提供以下服务:依据政务信息资源分类标准,按照主题、行业、服务和资源形态的分类展示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供使用者进行浏览、查询;提供综合查询系统的查询入口;提供数据的订阅功能;与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共享体系相关的信息,如最新的目录生成信息等;收集使用者对目录使用的反馈信息,如网上调查、问卷调查等功能;提供wap访问方式。
中国广陵门户网站群从建设方式上,可分为外网服务门户和政务网服务门户,主要区别是信息服务范围的不同。根据电子政务国家标准对信息公开共享级别的设定来界定政务网门户和外网门户提供的服务范围。
整合全区政府各大应用系统及拟建项目。基于大数据逐步开放数据,建设服务型政府,建立政府层面的公共服务平台,目前,扬州市政府数据资源中心已经入驻园区,一方面对保护政府信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也是对信息产业基地大数据发展的有力支撑。市政府数据资源中心是园区发展大数据的金牌保证,政务数据资源的企业入驻,将会带动做数据平台的企业、做共享平台的企业、做数据运营的企业也参与进来,从而带动当地产业转型升级,提高附近居民生活品质和环境。
加快声谷私有云中心建设及应用。一是智慧园区云办公。智慧园区云办公即在园区商务楼宇中实现企业云终端办公环境。根据智慧园区入驻企业座席数量建有专门的数据中心,汉云科技负责数据中心的云办公相关服务器部署。数据中心会有专线连接到整个园区的办公区域,入驻企业只需租用汉云科技的云终端设备和采购对应的IO设备即可实现云办公。在智慧园区建设中采用汉云科技自主研发的节能型数据机房和云办公集成办公系统来实现智慧园区企业云办公环境,可提升园区智能信息化,大幅降低楼宇电力负荷,为入驻企业减少初期IT设备投入成本以及后续运营费用,提高企业高效率利用IT资源,有效保护企业安全信息、降低信息风险和维护成本,实现成本和效率的双收益。二是云存储系统。云存储具有:大数据;可用性;易用性;安全性;共享性等优势。下一步,将与汉云科技协商深度挖掘MFS,充分利用其存储方面的优点,结合公司现有的硬件资源与客户的存储需求,对MFS进行二次开发,完善用户接口,使用户能够直观、方便的使用,最终形成可用、高安全、可扩展、易用的云存储系统。三是智能化园区系统。智能化园区一方面为数据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平台、信息化培训平台和高效的网络基础设施服务,另一方面及时将园区大数据技术为自我所用,提升自身公共服务水平。园区以应用为导向,以实现数据的规模化集中吞吐、深层次整合分析、多领域社会应用、高效益持续增值为重点,在园区现有呼叫中心、三大运营商入驻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数据存储、IDC中心、数据交换共享平台等业态。同时在园区管理、运作中运用大数据成果,如针对园区员工的消费状况分析,为园区超市商铺提供进货依据;并在门禁、消防、车位、水电等公共管理平台上体现效应,建成产业基地功能完善的新型公共服务平台。
建设APP软件园,吸引软件企业落户。真正符合大数据预期的是以应用为主,因此“数据租售”成为了一种现实存在的直接盈利手段。产业基地将着力建设APP软件园,积极引入大数据技术研发、应用型企业。如致力于个人云整体解决方案的企业,在整合个人信息中心、个人社交中心、个人娱乐中心,为用户创造最前沿的云端体验;再如百度作为拥有中国最大的消费者群的数据库,目前已经建成了包括百度指数、司南、风云榜、数据研究中心和百度统计在内的五大数据体系平台和消费者画像、品牌探针等领先技术分析方法,吸引百度相关项目入园,可帮助园区企业实时了解消费者行为、兴趣变化以及行业发展状况、市场动态和趋势、竞争对手动向等信息。这类企业的进驻,在提升园区大数据发展综合能力的同时,也服务了园区企业。
优惠政策吸引企业、专业人才。对符合大数据导向的企业在物业空间、房租、税收方面给予专项优惠,减少大数据企业入驻成本。例如电价占到数据企业成本的75%左右,园区为企业提供汉云科技的云办公系统,在保证上网流畅、数据不丢失,网络安全提升的基础上达到比PC办公年省电2000度的效果。企业入驻后积极为其申报各类科技、人才项目,为企业争取更多资金扶持。在整体上呈现出从项目聚集、资金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量体裁衣。
配合企业人才招聘需求,基地在坐拥扬州本地18万大学生、共享扬州及周边城市百万大学生资源的基础上,长期开展“订单式”专业人才培养与园区人才输送。同时,可以与园区微软IT学院达成协议,在企业有人才培训需求时,提供专项指导。
组建大数据产业联盟,优化产业大环境。成立信息产业基地大数据产业联盟,聚合园区重点企业如仕德伟、微软IT学院、易迅、三宝等企业,并结合长期合作的投资机构、高校与科研机构、政府部门的力量共同发起,组织成立大数据中心,进一步加快大数据产业生态环境的构建。通过宣传教育、研讨交流、数据共享、联合开发、推广应用、产业标准制定与推行、联合人才培养、业务与投资合作、促进政策支持等工作,推进实现数据开发共享,并形成相关技术与产品的突破性创新、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工艺美术;著作权;SWOT;分析法;艺术授权
工艺美术的发展承载着民族的精神和物质文化,历代劳动人民创造出技艺精湛的智慧结晶,应当继续发挥它独特的魅力。对工艺美术创新的保护,有利于借鉴前人艺术经验从而古为今用,无论在造型、装饰、材料或技术上,都能对现代设计创作提供有益的启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转型的需求,消费者对于精神消费追求日益明显。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提出,低层次的生理需求得到满足后,人类会进升到高层次成长性需求,例如对世界的美的追求。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人类需求必将从物质向精神文化转变。在消费时代背景下,工艺美术品应延续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吸引更多资本加入到工艺美术行业中。随着知识产权日益普及和政府相关举措的推进,将有助于工艺美术品的保护和运用,使中国制造更好地向世界迈开步伐,将民族文化遗产推广到全世界。作为知识产权重要的组成部分,著作权是保护思想独创性表达的法定权利。通过对工艺美术品著作权的保护,实现价值转换,从传统的单一销售渠道向多元化的商业模式转变,从而实现工艺美术的战略创新,增加产品附加值。
1文献探讨
工艺美术品以手工生产为主,陶瓷、丝绸、刺绣、玉器、漆器等都属于其范畴。在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下,工艺美术品以日用品、礼品或展示品等形式,融入大众日常生活,不仅拥有经济属性,同时还具有文化属性。工艺美术品需要面对的过去即“传统”、现代即“创新”的转变中寻求平衡点。传统是漫长生活体验中的经验总结,而创新包含着思维模式到实践的一种演进。1967年WIPO(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成立,“知识产权”一词在此期间孕育而生。知识产权是在一定时期范围内,授予符合要求者享有的专有权利,具备专有性、时间性、地域性的特点,是一种无形财产。知识产权分为著作权和工业产权两类权利,其中著作权指创作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作者对其作品所享有的人身权和财产权的总称,保护范围是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一定形式表现的智力成果,保护期限至作者去世后第50年年底。随着著作权保护意识的提高,著作权登记数量快速增长。2021年6月1日将施行修订版的著作权法,这次修改完善了权力制度,加大了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赔偿额由50万元提高到了500万元。工艺美术品自诞生之时,会产生两种权利,一种是物权,即工艺美术品的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另一种是著作权,它不随物权的转移而转移。著作权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人身权是永久性的,财产权是可通过协定转移的。西方国家提出的“买得起的艺术”的概念和工艺美术品相似。广义上讲,工艺美术品与继创性的概念相关联,主要是指依据艺术原作而再次创作的作品统称。狭义上讲,工艺美术品是从原始艺术品衍化而形成的新作品,也被称作艺术授权作品,是指艺术作品通过某种授权,由艺术作品派生而来的作品。经过再创作、设计和加工,具有一定收藏价值,既是艺术品,也是派生出来的新型商品,是可供大众消费的艺术商品的统称,艺术与商品的结合。
2工艺美术品著作权保护现状SWOT分析
SWOT模型分析法是经济管理学领域里战略决策分析最常用方法之一。其中S与W是以自身内部条件了解自身的优势、劣势,O与T是从外部条件来分析现有及未来的机会和威胁。从内外部各种因素的评价分析,推断出最佳的战略管理方式。
2.1Strength:内部优势
内部竞争优势(S)是指工艺美术品在参与市场竞争中自身所具有的超越竞争对手的能力的特有要素。笔者将社会价值较高、创作素材丰富、国内外市场广阔作为三个最主要的竞争优势。社会价值较高。工艺美术品是民族艺术文化的传承,其文化价值得到大众的认可,从近几年发展火爆的博物馆文创可见一斑。创作素材丰富。工艺美术品来源于民间,反映出不同的地域风俗和历史特点。我国幅员辽阔,拥有丰富的艺术素材。国内外市场广阔。工艺美术品作为代表民族文化特色的礼品,容易得到外国消费者的接受和喜爱,国外市场前景趋势良好。
2.2Weaknesses:内部劣势
竞争劣势(W)是指工艺美术在发展过程和市场竞争中,内部缺乏或做得不够的因素,或指某种会使工艺美术品处于劣势的条件。笔者认为开发成本较高、创新能力有限、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弱三个“短板”。开发成本较高。工艺美术品手工制作的特点导致制作过程中人力成本较高,且制作出一件精美的工艺美术品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导致产量较低。若没有合适的消费者购买,其投入与产出很难成正比。创新能力有限。由于部分工艺美术技艺具有地域性特点,生产区域集中。加上延续传统的设计制作风格,对外了解较少,小作坊相互抄袭成为行业内较为常见的问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弱。大部分工艺美术师没有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没有积极为作品申请著作权、外观设计专利等相关知识产权,导致维权过程中举证艰难,导致被抢注或大量模仿。
2.3Opportunities:外部机遇
外部机遇(O)是指发展面临的外部有利因素。把握有利因素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艺术品的潜力。外部有利因素包括政府扶持政策,市场消费需求提升以及对外经营方式灵活三个方面。各级政府出台的专项扶持政策。2012年文化部出台的《“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针对文旅业、艺术品业、工艺美术业、创意设计业等重点行业提出了具体发展目标、主要举措和政策支持。各项扶持政策将促进艺术创意行业发展,营造良好市场氛围。市场消费需求提升。消费结构快速升级,艺术品的消费需求逐渐增加。在工艺美术品消费中得到艺术与文化熏陶,弥补了大众对了解传统文化的渴望。对外经营方式灵活。工艺美术品主要以小作坊或工作室为主要经营方式,相对于大企业来说具有灵活、善于变通的优势。
2.4Threats:外部威胁
外部威胁(T)是指外部存在的某些能够威胁发展的因素,它们的存在对工艺美术的盈利能力和市场占有率构成威胁。主要包括:法律制度有待完善、维权体系尚未健全、市场竞争激烈。法律制度有待完善。工业产品来说,工艺美术品批量生产能力较弱,因此在知识产权制度保护上,并不占优势。且没有明确针对手工艺品的保护条款,使其特殊性没有得到较好的保护。维权服务体系尚未健全。工艺美术品侵权案例在近年时有发生,但由于维权成本较高,时间较长。且侵权赔偿额和市场收益是挂钩的,工艺美术品产量较低,会导致其侵权成本较低。市场竞争激烈。工艺美术品的经营理念较为落后,缺乏良好的销售渠道和紧随市场动向与时俱进的意识。工业化产品在生产线、营销推广、品牌意识等各方面都有较为先进的管理模式,消费市场广阔(见表1)。
3著作权保护对策建议
3.1划分著作权归属问题
丰富的艺术文化资源是我国工艺美术行业的优势,且工艺美术师和设计师数量充足,目前缺乏的是整合制造商、营销推广等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的资源。艺术创作者或著作权人需具备法律知识,积极在合作前期划分好著作权权限,可以维护多方利益。
3.2推进艺术授权的商业模式
曾经的工艺美术品仅限于较窄的线下渠道销售,可以看到工艺美术品的人群也较少,加上生产数量有限,很难市场化。艺术授权可拓宽工艺品的使用场景,结合设计师的理念,使得工艺美术品走进大众生活。通过增加新的商业元素,工艺美术品的价值和销量增加,成本也将会进一步降低。规模化带来商品化,商品化促进品牌化。传承优秀传统的同时,也将现代创新理念和技艺的结合,增加附加值从而获取更多的利益。
3.3建立行业保护联盟
我国文化艺术产业呈高速发展,但侵权、恶性竞争还是时常发生。建立工艺美术行业知识产权保护联盟,提高行业整体保护意识并规范行业秩序,维护各方合法权益,将联盟服务产业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同时为竞争海外市场形成统一联盟。
3.4谋求多种合作形式
结合博物馆、美术馆、艺术机构等各渠道的平台优势,将产品推广到更多平台展示。同时将艺术机构、授权方等连接起来,孵化优质工艺美术产品。目前,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等机构在艺术衍生品的开发拥有典范案例,其多样化的销售管道和设计满足了不同消费群体的喜好需求,也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著作权角度下对工艺美术创新的保护,有利于借鉴前人艺术经验从而古为今用。划分著作权归属问题,将有助于结合各行各业的资源,形成一个系统的商业模式,在艺术授权的加持和多种合作形式的发展下,了解自身的优劣势和对外部的机遇和挑战,将自身优势转化成商业价值,这样才能保持投入不变的情况下,创造出更丰厚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朱云莉,曾强,魏群.陶瓷名家作品在艺术授权经营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J].中国陶瓷,2016,52(03):49-52
[2]张西昌.传统手工艺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D].西安:西安美术学院,2013
[3]向勇.工艺美术品的价值转换与商业模式策略探究[J].艺术设计研究,2014(3):78-81
[4]吕康.文化创意产业中的知识产权开发与保护[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