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人口统计制度

人口统计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人口统计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人口统计制度

人口统计制度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人口统计学变量 制造业员工 忠诚度 离职倾向

员工忠诚度对企业和员工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培育和提升员工忠诚度是众多管理者的重要职责。但这项工作的前提是了解哪些因素对员工忠诚度产生影响。知道员工的离职倾向是有意义的,因为离职倾向通常被认为是预测员工离职行为最有效的指标;但是从管理和控制的角度看,知道哪些因素最能影响员工离职倾向更有意义。

国外对忠诚度与离职倾向的研究实证较多,关于人口统计学变量在忠诚度和离职倾向上的单独阐述很少。国内近年来对忠诚度与离职倾向的研究大多从理论上探讨,通过清华同方CNKI文献查询,还没有找到相关的文章。本文主要从人口统计学变量角度对影响员工忠诚度与离职倾向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针对性。

一、人口统计学变量的选取与影响模型

本文所选取的人口统计学变量包括:性别;年龄;学历;婚姻;部门;职位;工作年限。

建立影响模型如下:

二、人口统计学变量对制造业员工忠诚度和离职倾向影响的实证研究

1.问卷发放及信度检验

本研究涉及航空、兵工、装备、机床等共10家沈阳制造业企业员工。问卷发放330份,收回325份,回收率为98.5%,剔除个别明显的问题问卷,共有314份问卷参加数据分析,有效率为93.5%。根据有效问卷录入数据,并对数据通过SPSS11.5进行统计分析。

经过信度检验,各分问卷部分的信度都在0.7以上,通常,信度在0.5以上就是符合要求的,因而可以做相关研究。

2.人口统计学变量在问卷上的差异分析

员工的性别在忠诚度上差异显著,女性表现更高的忠诚度。男女性别不同对于离职倾向却没有明显差异。员工的年龄差异对忠诚度的影响并不是很显著,这与制造业特殊环境有关;在离职倾向上,年龄的差异导致了显著性的差异,21~25年龄段与26~35年龄段、36~45年龄段和46以上年龄段差异显著。员工的学历在忠诚度和离职倾向上都表现出显著的差异。研究生学历的员工与其他学历层次的员工在忠诚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本科学历的员工与中专学历、大专学历的员工在忠诚度上也有显著差异。在离职倾向上,研究生与高中、专科学历,专科学历与本科学历存在显著差异。员工婚姻状况在忠诚度上不表现显著性。在离职倾向上,未婚和已婚有子女则体现出明显的差异。员工所在部门在忠诚度上和离职倾向上的差异体现是,行政管理部门与生产部门、营销部门的差异显著。在忠诚度上,一般员工与部门经理较大差异,主任、主管则差异不显著。在离职倾向上,员工的职务分别没有显著差异。员工的工作年限差异在忠诚度上的表现是,工作7~10年与工作10年以上的员工存在显著的差异。离职倾向上,工作10年以上与工作1~3年的、工作7~10年的员工存在显著差异。

*The mean difference is significant at the .05 level.

三、结论

总结以上,员工个人特征变量在员工忠诚度和离职倾向上差异显著,员工个人特征变量显著影响员工忠诚度和离职倾向。这也验证了本文预先的假设。

通过以上研究得到以下管理启示:在制造业企业中应该注重员工个人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影响,员工的性别、年龄、学历、婚姻、部门、职位、工作年限等是企业管理中要重点考虑的因素。通过对员工个性化的管理方式,有助于企业员工忠诚度的提升,进而减少离职率。

参考文献:

[1]黄 蕾:基于道德实力理论的员工忠诚度影响因素研究[J],湖南大学硕士论文,2005,12

[2]潘 生:制造业知识员工组织承诺动因模型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06,4

人口统计制度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人口,计划生育,统计,调查

 

1.人口统计调查的涵义

人口统计调查是指为收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情况及其事业发展情况制发的各类定期、不定期报表和组织各种专门调查,包括运用计算机网络等技术开展的调查。主要调查方法:全面调查,例如,人口普查、经常性人口登记;非全面调查包括抽样调查、重点调查等。

2.人口调查方案

方案内容包括:①调查的目的与任务;②调查的对象与对调查单位的具体规定;③调查的内容与具体项目;④调查的方式方法;⑤调查的步骤与时间进度;⑥调查的组织领导与经费来源;⑦调查资料的整理与分析的各项要求

3.调查质量影响因素

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调查的问题主要是质量,不论何种调查方式,调查的对象均为各类自然人,根据资料分析,笔者认为,影响统计调查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3.1干部因素

人口计生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评估是一把双刃剑,特别是人口计生工作实行“一票否决”制度和“问责制”,有的地方主要负责人以及基层干部对统计调查的严肃性、重要性认识不足,法制观念淡薄,为了政绩,为了隐瞒问题,规避重点管理,则产生虚报瞒报,篡改统计数据,逃避或妨碍人口计生调查考核等现象。有的农村干部知情不报,随意更改统计信息。

3.2群众因素

有少数群众计外生育愿望抬头,故意提供假信息,违法生育者为逃避缴纳社会抚养费而隐瞒出生信息,居民家庭为了多领社会福利或政策性补贴则隐瞒死亡信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住格局和住房条件发生变化,有的居民住房多处,给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调查带来诸多难题,流出人口分布多个省市,信息不畅,流入人口管理尚不完善。上述人群在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调查时不予配合,真实情况很难掌握。

3.3社会因素

社会日益多元化,人口统计工作更为复杂。社会结构向多阶层发展,社会流动加快。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调查对象从“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从居住相对固定的人转为空间流动和时间流动较为频繁的人,社会宽松放开,国家对微观个体的直接控制减弱,政府的传统统计方法很难保证统计调查的准确性。

3.4机制因素

当前,公安、人口计生、统计、民政、卫生、社会保障、工商税务等部门均掌握了部分人口数据,但是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或者为了本部门的利益,各自为政,纵强横弱,条块分割,甚至相互掣肘的局面没有根本改观,部门协调乏力,有效配合不够,体现在人口统计上,就是各部门之间人口数据共享制度没有建立健全,特别是跨省的资源共享,信息交流渠道不畅,人口计生“信息孤岛”问题仍然突出。

3.5队伍因素

人口计生信息来源于村级,村级计生专干掌握人口计生信息第一手资料。有的地方个别专干责任意识不强,工作作风不实,工作能力不高,数字靠问人,报表靠估计,甚至根据村支书、村主任的意图进行编制统计数字。村干部三年一换届,计生工作得罪人,计生专干“威信”低,计生干部岗位不稳定,人员变动大,业务水平难提高。免费论文参考网。

4.调查方法对策

上述五个因素是人口计生统计调查工作中的不利因素,我们务必研究新对策,探索人口计生统计调查新方法。

4.1确立主要领导干部是统计调查责任人

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农村基层干部要增强法制观念,认真领会国家《统计法》,坚持依法统计,确保人口计生统计调查的真实可信,领导干部必须充分认识人口计生统计调查工作的重要性、严肃性、权威性和真实性,树立责任意识,以政治责任感对待统计调查数据信息。上级制定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责任目标时,坚持科学设立指标,贴近实际,便于操作。发现人口统计数据信息失实、追究主要领导干部的责任,创新人口计生工作体制机制,建立讲实话,报实数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求实的收益和造假成本。

4.2建立数字信息从群众中来的人口计生统计调查工作机制

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调查工作走群众路线,经常向群众宣传《统计法》,解释人口计生工作政策。通过群众调查了解情况,信息才会最真实。可利用特殊群众的优势核实统计调查信息。如邻居、同一楼层、同一单元、同事、朋友、出租房屋户主等,对信息的准确可信度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只有基层统计调查真实,上层数字信息才会准确可靠,才有决策的参考价值,才能作为科学管理、优质服务的信息依据。

4.3建立以“现住房”为主的流动人口统计调查体制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统计调查要建立健全市场、户主、个人“三位一体”机制。其一,随着大市场的兴起,进入市场的经营业主很多是外来流入人口,而且还是育龄人群。免费论文参考网。计生行政部门必须与市场管理部门、工商部门密切协调,使统计调查工作顺畅进行。其二,部分外来流入人口租房经营或租房居住,在不便直接向流动人员调查时,只有通过房主调查了解信息。如果能够建立房主主动上报流动人口信息机制,那是“上上之策”。其三,个人是指流动人口本人主动提供、申报人口计生信息机制。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制度,把流动人口作为本辖区全体社会成员同管理、同服务、同待遇,使流动人口充分享受“市民化”待遇。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调查方面,还可以引见美国的统计制度,建立以“现住房”为中心的流动人口统计信息采集体制。树立正确的流动人口统计观,完善统一的流动人口统计信息采集、交流项目体系,建立市际、省际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交流平台,实现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调查“无盲区”。

4.4建立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机制

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的使用价值,建立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机制。先行整合公安、民政、卫生和人口计生等部门的人口个案信息,形成包括出生、死亡、婚姻、迁移流动等信息的较完整的人口变动信息。免费论文参考网。再次整合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商、税务、银行等部门的信息,掌握较为全面的人口、社会、经济特征信息,实施部门间人口信息共享,政府各部门之间不要以信息保密为由设置障碍,守口如瓶,或各自为政。政府要建立有关人口信息的交流平台,形成横向纵向共振互通的人口统计调查新格局,达到统计调查信息数据准确一致,真实可信。

4.5稳定计生工作队伍,强化培训,提高素质

各级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要配强统计调查工作人员,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知识和业务能力,做到既能履行统计归口管理职能,又能改进统计制度与操作方法,实现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调查质量高,速度快。基层人口计生工作队伍变动大,队伍素质难提高,人口计生统计工作不衔接。建议决策部门出台稳定农村计生干部队伍的政策,并对计生专干经常进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队伍素质,既保持人口计生工作的连续性,又大大提高统计调查效能和统计质量。基础性统计调查真实了,才能具有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殷志静,郁奇虹.中国户籍制度改革.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

[2]盛茂林.关于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2004,(03).

[3]陆杰华肖,周燕.年中国人口学研究的回顾与评述.人口与经济,2008,(1).

[4]李安平.关于城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调查与思考.衡阳通讯,2006,(9).

人口统计制度范文第3篇

关键词: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现状;对策

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好坏对整个计生工作质量产生直接影响,甚至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是否能科学决策相关政策及措施。然而从目前基层工作开展情况得知,各地区因经济和文化水平的高低存在很大差异,从而导致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出现瓶颈。

1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现状

1.1乡镇计划生育现状

从当前我国乡镇计划生育开展情况得知,虽然相比以前提升幅度较大,然然依旧存在很多问题。本文研究选取某地区2011年计划生育相关调查数据,乡镇地区查怀孕率较为较低,具体为2011年上半年应查人数为1996人,已查人数为1365人,怀孕率为68.3%。2011下半年,应查人数为2011人,已查人数为1452人,怀孕率为72.2%。从上述数据得知,乡镇地区计划生育出现较多控制计划为的“怀孕”人口。在调查中也发现长效节育率较低,尤其我国推行知情选择政策后长效节育手术数量一直偏低。除此之外我国社会抚养费征收工作不到位,相关调查数据显示,2009年乡镇地区社会抚养费为86%,2010为83%,一方面会对我国法律严肃性产生影响,一定程度也会产生不利于顺利开展计划生育工作的社会舆论。

1.2乡镇基层人口统计现状

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中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工作有着基础性的地位。近年来,随着不断深入的计划生育工作,虽然很大程度提升当前乡镇基层人口统计水平,但依旧无法缓解乡镇地区基层人口统计瓶颈问题。如乡镇基层统计人员责任心欠缺,业务水平较低及缺乏创新意识等。目前我国乡镇基层人口统计现状整体表现为计生工作经费保障和队伍素质方面等两个方面差距,影响基层人口统计工作开展及我国基层人口统计水平提升。计划生育工作由各级人民政府、部门主导领导负责,以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为目标,建立奖励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同时以社区为依托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纳入社区管理和服务体系当中。

2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存在问题

2.1统计人员任务重、兼职多

计生统计人员呈倒金字塔型,分别从国家、省、市、县、街道及社区,其中基层街道办和乡镇计生办只有1名统计员并有还身兼他职,如经管统计、计生科技服务等行政工作,导致统计人员无法将足够的精力和时间花费到计生统计工作方面,长期以来,往往造成报表迟报、数据质量差及服务不到位等现象。

2.2统计人员变动频繁且管理制度水平较低

基层人口计生统计工作的弱势性导致很多工作人员不愿从事此工作,导致统计人员服务不稳定,频繁调动。有的统计人员刚参加完培训就被调换,有的统计人员刚熟悉业务就被调换。再加上基层工作量大,工作环境艰苦且直接涉及部分群众的切身利益,通常会造成群众的不理解。此外尽管部分工作人员能力较强,但因岗位的单一性而无法被提拔任用,也是造成统计人员频繁变动的原因之一,使基层统计数据时效性、准确性、逻辑性受到严重影响。一些乡镇报表往往不能及时送交,统计数据不能及时更新补充。在处理此类问题时,不能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制度,导致信息数据不能真实充分地反映实际情况;管理水平偏低,大部分乡镇未建立奖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统计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

2.3计划生育制度管理和信息化建设水平低下

我国整体网路平台反馈中经常会出现部分乡镇报表制度不健全、不及时及无法更新补充计划生育统计等情况,在处理这些问题中由于缺乏相关规章制度及没有及时填写账册表等原因,以至于无法真实反应统计数据和信息真实情况,再加上信息化建设水平低下,同样会影响统计工作质量。

3改善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对策

3.1优化统计队伍,提高统计人员待遇

每个乡镇地区的计生中心都要建立有专人管理的档案资料室,计生中心根据实际情况对网络资源权限进行调整,提高数据资料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时乡镇地区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和优化统计队伍,目的在于满足基层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工作需求。必要时采用培训和讲座等方式使乡镇干部重视基层人口与计生统计工作。每年对乡镇统计人员进行培训,在培训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方案,使培训更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此外,如果统计人员缺乏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对基层人口与计算生育统计工作的顺利推进造成严重影响,因此要通过建立奖惩制度、考核制度及岗位责任制提高统计人员工作待遇,激发其工作热情。

3.2重视基层培训,提高统计人员素质

优化各乡镇人口统计队伍,加强基层人口计生统计队伍建设,保证统计数据质量。针对此应保持设计统计队伍稳定,增加基层计生统计干部编制及通过专职专干提高计生统计工作整体水平。或选拔能适应且有能力适应统计工作人员充实统计岗位。必要时可采用培训、讲座等方式提高基层统计人员业务素养和专业技能,以此提高统计工作效率,保证基层统计数据的准确性。统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还要设计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资源管理等方面,因此在加强统计人员业务素质的过程中不能针对统计理论、统计实践进行培训,较易导致统计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没有实践创新,只有理论指导,或空有实践创新而缺乏理论支持作为辅助。只有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让统计人员在理论的基础上实践,同时能够在实践过程中逐渐理解理论。我国统计专业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过程中仍和国外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所以想要提高统计质量就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学习国外先进的统计经验,并结合我国计划生育统计实际情况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提高统计质量。

3.3加强信息核对,创新统计工作

基层计生部门应重视对相关信息的核对工作,建立完善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数据档案室,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设计各项指标,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可靠性。根据每月信息变动情况调整统计数据,以此确保统计数据的实效性。利用社会信息化,微机报表代替手工报表,使网上直报在乡镇乃至村级得到开展,对相关统计报表进行简化、合并,减轻基层统计人员的负担;同时在干部任用选拔中,可优先考虑基层计生统计人员,相关人员在各方面都能得到重视,更有利于统计工作的开展。同时基层计生部门用创新统计工作,建立绩效考核和奖惩制度激发员工工作热情。此外,要积极联合新闻出版等部门开展人口计生等宣传工作,发挥新媒体的优势作用,为人口计生统计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充分利用社会信息化,简化和合并相同统计报表,减轻基层统计人员工作负担。

4结语

综上所述,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开展有效地控制人口,但在统计中仍然存在统计人员简直多、任务繁重,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水平和管理制度低下等问题。对此,要在统计过程中积极开展基层培训,优化统计队伍,提高统计人员素质和待遇,同时加强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推动我国统计工作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弘.江苏省基层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现状分析[J].科学与财富,2015(15):269-269.

[2]陈爱珍.广西基层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现状分析[J].人力资源管理,2014(5):280-280.

人口统计制度范文第4篇

一、当前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现状

在计划生育的前提下,我国的人口计生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仍然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与形势。近几年,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和户籍制度的放开,流动迁移人口问题给计生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主要表现为:流动人口范围越来越大;村(居)计生干部不重视出生信息上报的准确率;计生管理人员变动比较大,兼职多,管理不到位;我国人口的人群分布复杂多变,影响计生统计工作的质量。

所以说,我国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形式不容乐观,如果不能解决这些问题,不仅影响政府的科学决策,而且会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另外还会影响政府的公信度。所以人口计生工作必须提高质量,在当今复杂的人口管理下,避免统计方法和数据的误用,以便提高计生工作质量。

二、造成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方法和数据误用的原因

(一)基层领导对统计工作不够重视。在经济迅速发展下,各级领导把工作重心移到经济建设中,处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忽略了计划生育工作,在日常工作中不重视人口统计工作。致使人口统计工作中经常出现问题,而无人过问,相关人员就更加不重视统计工作的开展。另外,相关各部门间的协调工作上,基层领导也没有负起应有的责任,致使各部门的工作协调能力很差,计生部门在进行工作时,数据很难及时反馈。

(二)信息化进程步伐缓慢。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工作也应该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利用计算机网略技术来进行人口与计生工作的管理。但是我国计生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不高,管理信息系统没有完全发挥其作用,仅仅满足了其日常计生工作统计、查询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另外,计生部门计算机应用仍然停留在以数字为中心,没有足够的统计分析应用。计算机主要用于对数据的登记与统计,涉及统计分析、预测与研究的方面很少,降低了统计与调查数据的准确性。

(三)人口本身的复杂性。我国人口基数大,分布不均,人口分布具有群体性特征,同时又有一些比较特殊的个案,其自身的模糊性比较大,但又要求统计工作的精确性,致使计生部门在工作中经常出现错误。比如在计划生育统计工作中,各种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指标适用的人群虽然没有明确的规定,但是一般说来这些统计指标不适合用于分析规模较大的人口群体情况,也就是说许多指标在县、乡级使用也不太合适。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计生统计报表一般都是由上级制发,各级基层单位按统一的口径填报每个项目。这样一来,上级单位与下级单位计算指标是相同的。在这种情况下,人口计生工作的群体性要求被忽视,没有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很容易致使计生统计工作的错误。

三、如何避免人口与计生工作中统计方法和数据的误用

(一)重视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首先应该加强各级领导对计生工作的重视力度,转变原有的观念,认识到计生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在人力、财力、物力上支持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工作的开展。加强人口与计生工作的管理,使计生工作于各级部门相互联系,建立信息共享平台,首先把本地区的与计生部门紧密相连的部门(医院、防疫、卫生等)信息共同录入信息共享平台,再次要以省为单位,使全省的相关部门信息都开放共享,确保计生部门人口统计数据的正确性,以便提高人口统计质量。

(二)提高计生部门的信息化建设。计划生育统计工作要改变传统的以数字为中心的统计方式,转化为能够帮助基层人员和计划生育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的有用的材料。另外,要完善计生统计分析报告,过去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分析报告仅限于反映人口与计划生育资料的数据变动情况,还要求对各种数据的逻辑关系、变化原因等做一定的分析与预测。同时加强分析检查力度,对统计的信息进行及时的检查与修改,纠正信息不准或不全的统计报表。

(三)按照人口定量与定性的特点进行统计。人口计生的统计分析主要是对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分析,一般情况下,数据分析通过对人口定量的描述,在对人口进行相应的定性分析。如果没有定性的分析,定量分析也就失去了它原有的作用。定性分析应以定量分析为基础,不能颠倒顺序,否则影响统计方法和数据的准确性。

人口统计制度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失业人口 统计体系 完善措施和建议

我国在第六次人口普查,人口统计为接近13.5亿人,在这样一个人口大国里,由于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结构和调整和转变,失业的人数会越来越多,失业人群也将逐渐成为国家的一个负担,如何合理的解决失业问题关乎着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发展。因而对于失业人口的统计必须准确,保证这杆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风向标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一、失业的相关概念

在进行失业统计之前,一定要明确失业与就业之间的界限。在经济学上失业的定义就是劳动力处于闲置的状态,劳动力运用生产资料进行有效的生产劳动。而失业人口就是在人才市场上没有得到相应的劳动岗位,在寻找或者等待劳动机会的群体。有效的分类就是:(1)因劳动合同的终结或者中结,当下正在寻求有报酬的岗位的人;(2)没有受雇工作过,正在找工作的人;(3)已经退休的人员,想在一定时期内继续工作,在找寻有报酬的工作的人;(4)当下没有工作,但准备在一定的时期后开始新工作的人;(5)暂时的被解雇,但没有得到薪金的人。在我国的劳动法中规定失业人员的定义是,户口为非农业的成年人,达到法定的劳动年龄,有一定的劳动能力,但没有就业,并在所在地的就业服务机构中心进行了求职登记的人。

二、我国现行的对失业人口统计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现在对于失业人口的统计方面具有非常大的改进,但是其中仍然存在较大的问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主要体现在事业统计的体系中不包括三类人群:农村户口的失业人口;老年人口;城市国有企业的下岗职工。首先,在我国的劳动法中规定了只对城镇的失业人员进行统计,而对农业户口的失业人员采取忽略的态度,但事实是不做统计的失业人员占到社会失业人口的一大半,这样使得我国的失业队伍表面上开起来很小,但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的劳动力占到国家人口总数的70%,由于现在农村耕地的减少,生产方面对技术的要求提高,乡镇企业对劳动力的吸收能力下降,使得我国的很多地区的农民闲置,这导致农民工市场的泛滥,形成大量的潜在失业人口。根据统计资料显示,当下我国的劳动力拥有的平均耕地面积是4.2亩,而根据当下的生产力水品来计算,应该拥有的耕地面积应为8亩,这就代表我国农村需要将1.5亿的剩余劳动力进行转移。另外,根据我国调整产业结构的相关政策导向,农村今后每年会增加五百到六百万的过剩劳动力。 其次,在老年整理人口的方面,我国劳动法限制是男至60岁,女至55岁,这种规定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发展已经需要进行改变,超过规定年龄的人口不进入失业统计的范畴,这样将失业人口的规模进一步的缩小了,国际上在失业人口这方面只限定了年龄的下限,没有上限,现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劳动能力可以维持的年龄已经超过的规定的年龄。再者,曾经在国有企业工作过的下岗之后,并没有纳入失业人口的统计范畴,下岗是在我国经济体制变革过程中必经的过程,这部分人只是从原先的单位领取所谓的救济金,基本的生活费用,根据我国的研究表明,在下岗的职工中,大约有75%需要再就业,因而他们也应该纳入失业统计的范畴。

三、改进现行失业人口统计体系的有效措施

失业的问题既是社会问题又是国家问题,关乎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是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的保障。只有做好就业的相关工作方可杜绝社会不和谐声音的出现。我们需要做的是建立合理的科学的统计制度和手段,能够为政府及时而准确的提供相应的数据。

(一)建立系统科学的统计体系。

在户籍方面应该打破原有的套路和限制,建立两套的统计体系:城镇的失业率登记以及失业劳动力抽样调查。城镇的人口由劳动部门进行统计登记,所统计的范围应该是在城镇居住和工作的所有人口。至于抽样调查可以由统计部门策划实施。从长远的角度来看,统计范畴应该拓展到农村。抽样调查由于具有信息量大、周期较短的特点,对于提升失业统计数据的准确和真实有重要的意义。城镇方面的失业人口在登记过程中需要的经费较少,而实用性较强。

(二)将年龄的上限去除,对下岗的失业进行有效的统计。

对失业者的年龄上限可不作限定。在国外对失业通常规定年龄下限,退休后曾经工作并继续寻找工作者仍算失业。显然我国这样的规定会缩小失业人口的规模。随着城乡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状况的整体改善,人均寿命延长,劳动能力丧失的年龄大大推迟。所以,取消失业年龄上限,不仅符合我国的国情,而且有利于与国际标准接轨。下岗是我国经济体制转轨变型和经济结构调整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已经成为失业问题中的突出矛盾,失业登记不应该再排除他们。他们中有的已经实现了再就业,有的通过各种形式正在寻找工作。对于他们中正在寻找工作的人员,应该和其他失业者一样,纳入失业登记的范围。

(作者单位:徐州市沛县沛城镇计划生育服务站)

参考文献

[1]杨宜勇.失业冲击波.今日中国出版社,1997.

[2]袁志刚.中国就业报告.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3]李洪升.对我国现行失业统计的探讨.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