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络计划的优缺点

网络计划的优缺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网络计划的优缺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网络计划的优缺点

网络计划的优缺点范文第1篇

1传统项目进度管理方法剖析

项目进度管理涉及到工程项目的整个过程,将不同工序的工期安排设计在计划图上,并统一的进行计划安排,使得项目进度实现最优化。长期以来,传统的项目进度管理方法有多种,现对其优缺点简述如下:1)关键日期法:目前最常用也是最简单的进度管理方法,该方法仅仅是简单列出关键活动,并标注好开始及结束的时间,优化调整比较困难,表现形式也较差。2)横道图法:又称甘特图法,利用横道图反映工程项目的进度,横道图横道的长短及位置反映工程项目的开始、终止以及持续时间,以图表的形式展示出项目计划和实际工期进度。该方法制作简单,不同层次的人员都可熟练掌握并使用。3)关键路径法:该方法主要通过分析结构和逻辑关系制作网络计划图,反推不同工序的持续时间,正推、反推出不同工序的时间参数,利用数学方法和运筹学方法确定工程的关键路线,得到关键的活动和工期。4)计划评审技术:该方法主要应用于大型工程,通过使用表格、网络图、矩阵表理清各个工序的逻辑关系,利用数学计算出不同工序需要的人力、物力、时间等,通过“计划、执行、考核”的反复循环,实现项目进度管理。此外,传统的项目进度管理方法还有网络计划、风险评审等技术。这些技术优缺点并存,实现项目进度管理最优化还存在较多困难。目前国内主要使用的项目进度管理方法是关键路径法,但该方法未充分考虑资源约束问题。

2关键链法在项目进度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如前所述,关键路径法在项目进度管理过程中未考虑资源约束问题。因此,基于资源约束的关键链法能更好的处理工程进度问题。

2.1关键链法实例分析

假定存在5种项目资源A、B、C、D、E,其先后顺利及所使用的工期如下:C(40d)B(40d)E(50d);A(20d)B(20d)A(20d)C(20d)E(50d);D(20d)B(30d)E(50d)得出稀缺资源为B,因此项目进度管理过程中必须平衡资源B以解决资源冲突问题,从而找出关键链。AB1B3B2E;C(20d)B2(20d)E(25d);B1(10d)A(10d)C(10d)E(25d);D(10d)B3(15d)E(25d)该方法在项目进度管理中加入三大缓冲区,在保证确定环境下项目计划编制的情况下还降低了项目不确定性,利用Goldratt法最终确定出关键链为:①C(20d,FB1)②B(20d)E(25d,PB);①A(10d)①B(10d)②A(10d)②C(10d,FB3)E(25d,PB);D(10d,FB2)③B(15d)E(25d,PB)确定出关键链为:①A(10d)①B(10d)③(15d)②B(20d)E(25d,PB)。

2.2关键链法优缺点分析

2.2.1关键链法优点

该方法主要有以下优点:(1)进一步提高项目的效率。该方法的理论依据为学生综合症和帕金森定律,通过使用数学、运筹学方法,结合网络计划技术,使用逆推法进行排序,在充分使用人力、物力等资源的情况下还实现了工期缩短;(2)和传统方法相比,对项目资源及技术的限制关系进行了充分考虑并实现了双重限制,更能符合实际的应用;(3)对项目管理者管理方向的调整有指引作用。该方法在实施过程中对项目的瓶颈资源进行分析,项目管理者可根据分析结果把握住项目关键因素,并将资源进行统一使用和调节,使得资源能够合理运用;(4)降低了项目的不确定性。该方法在强调项目周期的同时还指出了关键链和关键路径的关系,即关键链和关键路径无完全对应关系,还将设置缓冲区、汇入缓冲区两类时间缓冲区以及非时间资源缓冲区进一步降低项目不确定风险,提高了项目的风险把控能力。

2.2.2关键链法缺点

该方法的缺点主要有两个方面:(1)方法不够灵活,对事件进行局部调整困难较大。由于特定项目关键链确定后就不在轻易改变,但由于工程影响因素较多,发生意外的可能性较大,导致关键链发生偏移,使系统发生混乱。(2)项目缓冲区虽然提供了缓冲平台,但其大小的计算需要收集大量数据,涉及大量数学计算,无疑增加了工作量和成本。

3结束语

关键链方法是项目进度管理中比较新颖的方法,具有较多的优点,但项目进度管理的最佳办法是将关键路径与关键链进行复合使用,将资源约束问题用于关键路径上,将网络图中不同工序并行执行的关系转化为串行关系,从而得出有资源约束的关键链方法,在此基础上计算出项目、资源和输入三大缓冲区数值,并输入到关键链中。也就是说,前期使用关键路径法,确定出关键路径,后期使用关键链法实现资源约束,达到优势互补,最优化项目进度管理。

作者:刘烨 单位:西安石油大学

参考文献

网络计划的优缺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英语;网络教学;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廉东昌(1972-),男,山西平遥人,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副教授。(江苏 淮安 223003)

基金项目:本文系第一期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项目(项目登记号:GYB3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4-0153-02

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对在英语教学中积极引进和使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出了明确要求,随之不少的高职英语教育工作者对此展开了研究,那么高职英语网络教学的研究状况如何呢? 笔者搜集了关于高职英语网络教学研究的论文,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回顾和总结了过去近10年来此课题的研究概况,以期对今后高职英语网络教学的推广和应用有所裨益。

通过对中国知网上刊载的文献资料的研究,笔者发现目前国内对于高职英语网络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网络教学模式研究、英语网络教学模式优缺点研究、英语网络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及设计原则研究、网络教学模式下评价体系研究等方面。

一、文献的检索搜集

笔者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收集了2002年至2011年间发表在所有期刊上的有关高职英语网络教学研究的论文。文献检索收集时间为2011年7月25日,检索范围为全部文献,匹配为模糊。在此条件下共收集论文175篇,相关文献统计简析如下。

1.文献在各年度的分布统计与简析

由表1可以看出,前5年研究不多,后4年逐步上升,近两年大幅增加,这说明国内对此领域的研究已开始重视。笔者认为这是由于随着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职英语教育研究者认识到新的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和生命力,以及高职英语网络化教学迅速发展所造成的。

2.文献在核心期刊的统计分布

从核心期刊论文数量分布来看(见表2),共有6种核心期刊发表相关论文13篇,约占总数的7%,可以看出对此领域的研究总体水平偏低。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一是与本科院校大学英语网络教学研究相比,高职英语网络教学研究刚刚起步,研究水平普遍偏低;二是多数核心期刊门槛高,对高职院校教师及研究者所著论文不予录用;三是高职英语网络教学的研究还未得到高职英语教学界的高度重视,研究热情还显不足。

二、文献研究内容概述

1.高职英语网络教学的主要模式研究

在英语网络教学模式研究上,国内研究者根据教学实践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英语网络教学模式,有代表性的模式如下:

多媒体网络交互模式(苏大龙2008):充分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将传统的课堂理论知识讲授建立于形象、生动、直观的教学中,使师生能够最大限度地增强课内外参与意识,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混合式”教学模式(娄俊玲2006):把面对面教学和在线(Online)学习两种学习模式有机地整合,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一种教学方式。

多媒体网络技术环境下的英语语用教学模式(王敏玲2009):借助于多媒体网络技术教学的上述优势,可以从语用信息输入和语境创设两方面来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个性化自主学习模式(王正华2010):学生明确教学目的和要求,按照教学计划自主浏览网络课程,理解教学内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通过自测系统获取评价信息。

通过研究者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以上网络教学模式尽管名称不同,但具有一定的共性:

一是教学交互性,这是网络教学的重要特征,它实现了网络教学中师与生、生与生、人与机之间良好的交互性和互动性,进行多向、全面、深层次的积极交往与互动,通过他们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作用、相互交流,构成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机立体交叉式的互动学习环境。

二是学习自主性,几乎所有的高职英语网络教学模式中都明确了自主学习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依据网络的资源共享、交互学习、超文本链接等特征,主动地、有主见地、探索性地学习,这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难以实现的。

三是模式混合性,高职英语网络教学模式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模式的混合性,即面对面教学和在线(Online)学习两种模式有机地整合。合理运用网络教学模式能够把传统英语教学和英语网络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起到优势互补,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

2.英语网络教学模式优缺点研究

作为全新的教学模式,英语网络教学模式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例如其教学资源的丰富性、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教学时间的开放性、学习方式的个性化及主动性、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新颖性、教学方法的综合化等,众多的研究文献都对此进行了讨论,如龚琼华《论大学英语网络课堂模式与传统课堂模式的结合》、雷晶《浅议网络时代大学英语教学的优势与不足》等都进行过相关研究。

同时,研究者也发现了该教学模式也具有其自身的局限,主要是它缺少传统教学那种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直接交流,且因早已习惯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学习具有盲目性和非系统性。此外,这种模式对英语教师的信息素养要求较高,对网络资源和技术问题有较高的要求,这超过了目前的水平,造成了这种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3.英语网络教学模式的设计原则和构建策略研究

国内研究者对于如何构建英语网络教学模式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如林宇飞、冯敏贤在《高职英语网络教学的多维模式构建》中就有此方面的论述。

研究者们认为,在教学模式设计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学习者的文化背景、学习目标以及如何提高学习兴趣、学习内容的设计、教学策略培训、技术保障、建立评价体系等。英语网络教学模式要坚持网络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使二者优势互补,教师要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做到教学系统的合理优化,坚持人机互动和人际互动的有机结合等。构建英语网络教学模式必须考虑网络教学平台、网站的设计因素,要考虑教学大纲及课程内容,这是搭建网络平台框架的重要依据。必须考虑学生学习行为因素,网络信息有着非线性的特点,学生必须能够快速浏览信息并了解其大致内容。必须考虑课程交互活动因素,应注意课程交互活动不要偏移教学目标,过分注重趣味性的设计很可能成为信息干扰,使学生对知识本身失去兴趣。

4.网络教学模式下评价体系的研究

网络教学模式评价体系的研究也形成了一定的成果,如骆巧丽的《网络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和彭昱的《基于网络环境的高职英语自主学习评价模式的构建》。

对大学英语教学评价现状的研究显示,长期以来我国大学英语课程评价体系只注重结果不看过程,忽略了学生学习过程的动态性。此外,评价概念狭小化,教学评价一直被大部分教师和教学管理工作者简单地理解为教学测试。评价主体单一化,从评价主体看,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仍然存在单一化问题,忽视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尚未形成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评价方式简单化,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过多地依赖终结性评价,以量化的考试结果为评价依据。

对大学英语网络教学模式评价体系构建的研究成果主要是评价体系模式应包括终结性评价模块和形成性评价模块,评价体系的改革还体现在评价主体和内容的多元化,评估过程不再是由一个人(老师)对另一个人(学生)的单向实施过程,而成为双方都参与的双向互动过程。另外,学生的学习档案袋则记录下学生学习的一点一滴,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也是评价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结语

综上所述,研究者们对高职英语网络教学的主要模式、英语网络教学模式优缺点、英语网络教学模式的设计原则和构建策略、网络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其研究成果对于高职英语网络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但现有的研究未深入探讨是否所有的网络教学模式在促进英语教学效果上均比传统模式有利,有效的网络教学模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教学内容的选择对网络教学效果的影响程度如何等,这些问题还有待研究者们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龚琼华.论大学英语网络课堂模式与传统课堂模式的结合[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

[2]雷晶.浅议网络时代大学英语教学的优势与不足[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S1).

[3]娄俊玲.网络环境下英语教学的有效模式[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5).

[4]骆巧丽.网络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3).

[5]彭昱.基于网络环境的高职英语自主学习评价模式的构建[J].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

[6]王正华.公共英语网络课程个性化自主学习模式设计与实践[J].社科纵横,2010,(9).

[7]王敏玲.多媒体网络技术环境下的英语语用教学模式[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32).

网络计划的优缺点范文第3篇

一、走进“点将台”

主管老师可定时对学生进行点评:李晓晴同学在本周的实践活动中,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不错的方法;陈妍同学合情推理应用得很好,充分体现了我们动手、动脑的能力;马其威同学课堂听讲,作业修改,复习计划和效果都不错;季文倩的武术表演获得区域一等奖,“马陈廉”组合辩论队成为市区第一名,马莲同学为最佳一辩手……

二、走进“作品展出”

每周展一次学生的作品,有绘画、模型制作、机器人设计、实验小发明、最佳作业、彩色校刊等,集中起来,请所有学生参观、交流、探讨,并提合理的建议及那些自己应该学习的地方……

三、走进“个人汇报厅”

每月末学生上汇报台,畅谈自己的人生阶段计划,学习小结,畅谈自己的优缺点,即兴表演,现场互动,同时向现场的全体学生征求好的建议,为自己下一阶段的学习生活提供可靠的信息……

四、走进“成长记录袋”档案室

孩子们搜集体现自我成长过程的素材。包括:我最满意的一次作业、我最喜欢的一节课、我最棒的作品、我最有收获的学习小结。让学生知道自己的进步,体验成功的感受,对自己做一个客观的自我评价……

五、走进“民主生活”

班内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汇报自己近期的学习思想、任务完成情况及自己最近的不足之处和优点,让小组内学生给自己提供好的建议和帮助……

六、走进“家长研讨会”,你会更加赞叹

请全体学生家长组成社团评价机构,每月一次到班级对学生的情况进行研讨,交流经验,对自己的孩子做一个中肯的评价。同时,吸纳行之有效的管理、辅导、教育孩子的方法……

七、走进“网络交流天地”

课余时间,学生通过校园网、互联网和心理咨询平台,运用um,QQ等交流工具,相互探讨各种问题,倾诉自己的苦恼喜悦,请教自己学习中存在的困惑,解除自己人生中的烦恼……

网络计划的优缺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铁;航线网络;布局;竞争

中图分类号:F5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8-0-01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大规模建设,旅客追求的节约时间成本的交通方式并不局限于民航,使得民航与高铁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如何适应市场需求,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是目前民航面临的严重问题。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与高铁竞争的研究鲜少,大多是关于航线网络设计研究。世界欧美的大型航空公司普遍采用以枢纽航线网络为主的航线网络模式,并且这个模式成为这些公司的最重要盈利手段。

Pollack[1]对航空公司的航线与航班频率的计划问题做了研究,指出在进行航空公司的航线规划时应综合考虑航班频率和载运率、干线飞机与支线飞机、航班频率和飞机容量、直达服务和中间经停服务、直达服务和中转服务等几个方面的关系。Morton E O'Kelly[2]提出了可以用来解决具有不确定因素、统筹规划、拥有多个枢纽点的设计中枢辐射航线网络结构问题方案的一个整数规划模型。这篇论文是率先对枢纽航线网络的稳定性,以及相关的涉及的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提出了数学解决方案。在枢纽航线网络模式的理论研究上,虽然学者们确立了很多的研究方向,得出了比较一致的结果,但是在实际运用方面都不能达到预期的良好的效果,因此研究适合航空公司实际应用的网络模式是下一步的目标。

二、国内研究现状

1.高铁发展现状及趋势

2010年,仇加印[3]详述了中国铁路客运系统将由“四纵四横”铁路快速客运通道,以及三个城际快速客运系统组成,高铁强烈冲击民航客运黄金航线。同时,对三种运输方式(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民航)比较分析,认为在200~800公里范围内,高铁具有明显优势;在 800~1200公里范围内,民航具有相对优势,该范围也是民航与高铁竞争最激烈的区间;在1200公里以上,民航具有明显优势。同年,黄晋[4]针对铁路运输的特点和民航运输的优势,着重提到了民航的线路布局优势,民航应提高航班频率,拓展国际市场,退出部分干线航线以应对高铁挑战,以及民航应优化空域结构,合理编排航班,构建更多的空中快车,并促进空铁合作,实现空地联运,搭建完善综合运输体系。

2.我国航线布局现状

2009年,彭峥[5]从我国航线数量、运输业务量、航班频率以及运营效率的增长变化情况等方面对我国航线网络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我国航线网络发展分为两个阶段:(1)1978-1999:规模快速扩展,通达能力增强,运行效率较低;(2)2000-现在:规模持续增长,通畅能力增强,运行效率提高。从当前我国民航发展的现状看,我国的航线网络也还远未达到尽善尽美。一方面从航线网络整体布局上看,我国的航线网络还是以城市对式连接为主,其中许多航线并未合理衔接起来,仍然是点到点的两个航段的叠加。另一方面,中国航空公司还没有实际意义上的枢纽航线网络,航线开辟、运营还是以城市对为主;航空公司航班频率和运营效率有待提高。

褚衍昌[6]在从机场布局及我国航线网络的空间、时间特征两个方面详细地分析了我国航线网络现状。在空间结构分析方面,主要分析不同地区间的航空运输量、运输流向;城市间的航线运输情况;航段距离等方面。在时间结构方面,主要分析随着民航事业的发展,航线数量、航线运营情况、航班频率等方面。本文的分析方法是以具体的数据印证所概括的特点,形象易懂。

3.应对高铁竞争对策研究现状

面对高铁的竞争,关于构建我国航线网络体系,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2008年,于晓晖[7]从国家机场体系建设、国家航路体系建设、边远地区航空运输服务、国内航空运输政策、国际航空运输政策、环境保护、提高服务质量、强化政府宏观调控及市场监管职能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同年,柏明国[8]对建设我国成熟的航线网络体系进行了研究,在对城市对航线网络和枢纽航线网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两种航线网络进行了经济性研究,详细探讨了两种航线网络的优缺点,并且结合目前民航现状,对我国的航线网络布局模式进行了探索。2009年,陈文玲、张海峰[9]在归纳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从通达性和经济性两方面比较了城市对式航线网络和中枢辐射式航线网络的优缺点,然后分析了我国航空公司航线网络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我国国情,对我国航空公司航线网络的设计问题进行了定性探讨。

三、结语

随着高铁的不断发展,对我国民航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已逼迫多条航线为此停飞。如何应对高铁的竞争,如何在航线网络布局方面做出战略性的调整,成为民航发展必须面对的挑战。如何构筑适合中国的航线网络,已成为近年来诸多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对近年来研究进行了归纳分析,为接下来的深入研究做好了铺垫工作。

参考文献:

[1]Pollack M. Airline route-frequency planning[J]. Transporttation Research,1982.

[2]Morton E O'Kelly. The location of interacting hub facilities[J].Transportation science,1986.

[3]仇加印.高铁时代的民航发展展望[J].空运商务,2010,4.

[4]黄晋.高铁发展对民航运输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0,9.

[5]彭峥.我国航线网络的发展与展望[J].中国民用航空,2009,9.

[6]褚衍昌.我国航线网络特征研究[J].

[7]于晓晖.深圳航空公司航线网络研究与规划[D].上海交通大学,2008,1.

网络计划的优缺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网络网络度社会结构优化

对于由众多子系统组成的复杂系统来说,网络模型具有一般的意义,因为复杂系统的微观动力学机制源于子系统的相互作用,宏观运动学现象源于子系统间的相干行为,网络模型正是从这两个角度来研究复杂系统的动力学及运动学行为的。再者,由多个子系统组成的复合系统大量存在于自然界、生物界及人类社会中,网络模型不仅可以提供处理这些系统的一些具体方法,而且可能具有方法论上的启示,它是研究复杂系统的一种一般方法。

社会系统从本质上说是人与人社会相互作用的网络系统,这里所指的社会是广义的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狭义的社会等所有要素的综合体,因而它不仅有一般网络系统的基本性质,而且包含了经济、政治、文化等多种性质。

一、网络系统的数理描述

1、网络系统的数学描述

从数学角度看,网络系统有其特定的性质,这些性质是其一切衍生性质的基础。

(1)、网络概念

用数学语言说,网络最基本的单元(组元)是点,称为网络的顶点;点与点间由线来连接,连接顶点的线称为网络的棱。若用N表示顶点的集合,E表示棱的集合,则一个图便可表示为G(N,E)。多个点和线构成的图形即为网络,一个网络包括顶点和棱两类实体要素。

(2)、网络度概念

包含有N个顶点的网络,若任两点间都有一条棱连接,那么棱数为:

nmax=(N-1)+(N-2)……+1=N(N-1)/2

这是任一网络中可能有的最多连线数。显然网络中可能有的最少连线数是0。

对于含有N个顶点、n条棱的网络,我们定义其网络化程度(简称网络度)为:

ρ=n/nmax=2n/N(N-1)

由于n∈[0,nmax],nmax=N(N—1)/2,所以ρ∈[0,1]。ρ在其整个定义域[O,1]内有很多临界点,其间网络的数学性质(主要是拓扑性质)有很大不同。

(3)、网络的拓扑性质

一个系统的拓扑性质是指它的那些不依赖于“度量”的性质,确切地说是在同胚映射下保持不变的性质,它是系统固有的“结构”性质。不同的具体网络系统其度量性质可能千差万别,但其(某些)拓扑性质却可以相同,因而拓扑性质是对网络系统进行一般研究的较好角度。

网络度为ρ的网络系统,具有相应的“分支数T1”、“割点数T2”、“指数为k的点数∝k的分布g(k)”、“欧拉示性数χ(G)”、“横档数T3”等拓扑性质或称拓扑不变量。[1]以网络度ρ为指标的网络系统可分为以下几种具有不同拓扑性质的基本类型:ρ=0的完全非连通网络,0<ρ<2/N的非连通网络,ρ=2/N的连通网络,2/N<ρ<1的连通网络,和ρ=1的完全网络。

2、网络系统的物理描述

(1)、物理意义上的网络系统

任何真实的网络系统,除数学性质外,还有其物理意义,物理上的网络系统是由子系统和相互作用构成的。首先,与数学网络中的“点”相对应的是所谓的“子系统”,子系统是网络系统最基本的组元,有其特定的性质,我们以Ci(t)表示网络系统中第i个子系统t时相对稳定的固有性质。其次,与数学网络中点与点间连线相对应的是子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关系gij,相互作用是子系统结合成整体系统的纽带,它是子系统及整体系统存在、变化、发展的基础和动力。“相互作用是指两个子系统间传递物质、能量、信息的行为”,它有方向、强度、成分特征。[2]再者,物理意义上的网络系统,其网络度ρ的定义域仍为[O,1],在此定义域内系统为广义的网,其间同样有一些临界点,在由临界点所分割的不同区域中,系统的相应性质有较大差别。

(2)、网络系统的对称性质

网络系统的数学性质主要是与“度量”无关的拓扑性质,而其物理性质则主要是与“度量”有关的对称性质。

①、网络系统时间对称性质

网络系统中的子系统性质Ci、子系统间相互作用gij、网络度ρ都是时间t的函数。随时间的流逝,它们变或不变及变化的方式决定了系统相应的动力学性质。

Ci、gij若是时间对称的,系统基本上是非演化的。Ci与gij时间不对称时,(Ci、gij)∝t的具体的不对称方式,决定了子系统与整体系统的具体动力学性质,系统成为具有特定演化方式的演化系统,Ci、gij、ρ时间不对称形式的丰富多彩决定了系统演化方式的丰富多彩。

②、网络系统网络空间对称性质

Ci、gij实际上都是在网络空间(i,j,…)上定义的,它们相对于网络空间的对称性质是系统重要的物理性质。

Ci、gij相对于网络空间(i,j,…)对称,会导致网络度ρ等拓扑变量相对于网络空间对称,此时系统为平衡系统,不存在内部的“势差”及结构。Ci、gij∝(i,j,…)不对称时,存在两种情况:a、ρ∝(i,j,…)不对称,系统在整体结构上是不平衡、不平权的,相互关联的子系统Ci及其相互作用gij的变化不仅决定于其固有性质,而且决定于其“结构性质”。b、ρ∝(i,j,…)对称,网络空间各处的相互作用只有强度的差别而没有“有”“无”的差别,这时ρ及其它拓扑性质都将对称。这种系统只有完全非连通网络和完全网络,它们都是结构性质对称即结构平权的。

③、网络系统嵌入空间对称性质

Ci、gij以致ρ虽然是在网络空间(i,j,…)上定义的,但是任何网络系统都有其嵌入空间,就是说都有其客观、真实的环境,因而Ci、gij、ρ同时在网络系统的嵌入空间中具有定义。

若子系统数量N、性质Ci、作用gij以致局域网络度ρ相对于嵌入空间对称,则意味着环境情况对“系统的各子系统性质”、“系统的结构性质”等是对称的,就是说不同的子系统、不同的结构所处的环境是相同的,那么这时系统的空间对称性质将完全由其网络空间对称性质决定,而与环境无关。

若系统的嵌入空间性质即环境情况相对于系统的网络空间不对称,那么这时系统的空间不对称性质,除结构上的网络空间不对称性质之外,还受环境的不对称性影响,这种环境的不对称性是系统相应方面的一个新的动力学因素。如Bénard实验中,液面上下面温度的不对称及其程度决定了系统宏观动力学状态的不同:热平衡、衡或远离平衡。[3]

④、网络系统标度对称性质

标度对称性质,是指以不同大小的尺度考察系统同一性质时其对称性的情况,它同样是系统物理性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网络系统的Ci、gij、ρ、T2、…等变量,若具有标度对称性质,即在标度变换下保持不变,没有特征尺度,就表明系统的相应性质具有整体与部分相似的特征,是个分形,进而我们也就可以用分形理论的思想和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和处理。例如:若Ci标度对称,则可对Ci相关现象进行重整化处理。[4]

网络系统的Ci等量若不具有标度对称性质,即在标度变换下发生变化,有特征尺度,那么其相应性质将不具有分形特征,系统也就不会有分形所具有的动力学性质。

⑤、网络系统非线性性质

网络系统的动力学方程,显然是所有子系统动力学方程的联立形式,系统的所有动力学性质(包括拓扑性质和对称性质)都要以一定的数学形式体现在此方程中。那么从数学角度看,网络系统动力学方程的非线性程度不同,其动力学性质会有本质差别。

上文用以刻画网络系统微观、结构、拓扑、对称等性质的量:Ci、gij、ρ、T2、T3、g(k),及其相对于网络空间(i,j,…)、相对于嵌入空间(x,y,z,…)、相对于标度等的分布方式,在一定情况下,都可能导致系统动力学方程的非线性化,这些能导致非线性机制产生的因素的可能的共同作用,会使网络系统的非线性性质极其丰富、复杂,使系统成为强非线性的。二、网络化视角下的微观社会

在网络下视角下,人类社会成为社会网络,它在不同粗粒化程度上都有其微观规定。

1、社会网络的Ci

社会网络是以个体人为基本子系统的,在此基础上,组成各种层次、各种形式的子系统——社会主体,如:家庭、企事业单位、社团、民族国家等,它们在不同标度或条件下都扮演社会子系统的角色,具有特定的固有的社会性质Ci,他们是社会相互作用的参与者。

2、社会网络的gij

社会网络的gij是指子系统(各种社会行为主体)间所有形式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这种gij可以是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可以是法律的、道德的、情感的,也可以是物质的、能量的、信息的。gij从质到量都是i、j、t的函数,即特定的时间、特定的作用主体,会有特定的作用gij。

3、社会网络的微观价值

微观社会主体,在其物理、生物意义之上,基本的和主要的“社会”规定是“价值和利益”。而价值和利益的大小归根结底是社会主体己占有、可占有及想占有的物质、能量、信息权力的大小,它是社会主体相关的所有Ci、gij的总和,即∑[Ci、gij]。

当然,社会评价是多元的,依不同参照系统就会有不同评价,所以在一定参照系(包括标度)下,价值和利益的高低与相应评价(好或坏)不一定一致。如:一定程度贫富差距的存在,从某些个体角度看是不公正的,而从整体系统角度看却可能有益于效率的提高。

三、网络化视角下的宏观社会

作为社会网络系统子系统的各种社会主体,其Ci即固有性质一般具有相对稳定的整体分布,所以它不是“社会”这一整体层次上的主要因素,同样gij也是较微观化的。个体是目的,整体是手段,因而社会网络系统基于微观的[Ci、gij]的网络度ρ及整体拓扑、对称性质才是描述整体的变量。这里我们就以网络度ρ为线索和切入点,来讨论社会系统的宏观价值。

l、ρ=0的社会网络系统

ρ=0的情况实际上在现实的社会系统中是不存在的,因为如果真的ρ=0那么将意味着所有个人完全独立,也就不存在所谓的“社会”。但是它又是联系较松散的社会(gij≈0)的一种极端的典型情况,ρ=0网络的性质有助于说明此类社会的性质。

由前文对ρ=0网络系统动力学性质的讨论,可知此时所有子系统网络空间对称,即在结构性质上是平权的,其演化仅依赖于自身固有性质Ci和所处环境(嵌入空间)Xi两个因素。而整体系统是个纯线性可加系统,整体严格等于部分之和。就是说,ρ=0时所有子系统的“社会”价值依赖于其自身和环境的价值,而整体系统的社会价值是所有子系统价值的算术和。

例如:社会结构极其简单的原始社会(个人为子系统,部落为整体系统)、小农社会(家庭为子系统)、古希腊城邦社会(城邦为子系统),在一定程度上都可看作是ρ=0的社会网络系统。

2、o<ρ<1的社会网络系统

在0<ρ<l时,包括不连通网络、连通树、非完全网络,子系统性质Ci、子系统间作用性质gij、网络拓扑性质ρ、g(k)、Tn等一般都是不对称的。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系统各种子系统的价值及其演化特征,不仅依赖于自身固有性质Ci和环境性质Xi,而且也受约束于其在网络结构中的地位(网络空间中的座标、不对称性)。这样,不同类型子系统的政治、经济、文化价值(无论其得到的利益还是具有的影响)都有差异,这种差异依赖于网络动力学性质的差异,具体的不平权情况将由所有动力学指标(Ci、gij、ρ、g(k)、Tn等的整体不对称情况给出。

由于在整体层次上社会系统的整体性质决定于Ci、gij、ρ、g(k)、Tn等的分布,子系统间有相互作用,所以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而且系统整体价值对不同类子系统的依赖程度不同,这种不同甚至会达到相反贡献的程度,就是说不同子系统的利益可能是相冲突的,系统整体利益与一部分子系统利益一致,而与另一部分却可能相反。

以连通树形网为例,(a)它可对应于等级结构的社会系统,这种社会中,除线形“树”外,g(1)(网络末端子系统)占N中的大部分,一般有若kl<k2,g(kl)>>g(k2),所以树形等级结构是极其不平等的,系统的大部分利益(gij)集中于小部分割点级别高、指数级别高的类网络中心子系统。(b)但是此类系统易于产生源于中心子系统的(它组织的)整体宏观现象,这种性质在不同环境下会有不同的评价,在一定意义上它有效率但弱于公平,因而适于效率优先系统,不适于公平优先系统;在另一种意义上,可能正相反。(c)它虽然是连通的,但任何两个子系统间只有一个或较少途径相连接,因而这种连接是较脆弱的,系统的稳定性较差,易于发生大的振荡。(d)由于物质、能量、信息等所有作用gij的传输速度都是有限的,所以此类系统的控制能力、稳定性、灵活性与网络度ρ正相关,进而与其规模成反比(ρ=1/N)。例如:封建等级社会、纯计划经济体制、法西斯统治的社会等在一定程度上都具有上述特征。

3、ρ=1的社会网络系统

ρ=1时,所有社会子系统网络空间性质对称,网络结构平权,其价值大小及演化特征基本上依赖于自身固有性质和环境性质,这是一种“网络机会均等”的社会。

由于子系统可以两两相互作用,也有不作用的自由,所以整体系统的价值也不等于部分之和,整体与部分间的关系是复杂的非线性情况,它与具体的网络性质有关,如初始Σgij分布、ΣCi分布等。在一定条件下,整体价值既可能增长,也可能减少;可能极其稳定,也可能极不稳定。总之,一般强非线性系统所有的行为,在此类社会系统中都可能出现。

综上所述,在网络度ρ变化范围内,社会系统中不同子系统的动力学性质相对于网络空间越对称,其动力学行为的差异越依赖于自身固有性质Ci和环境性质Xi的差异;动力学性质相对于网络空间越不对称,其动力学乃至运动学行为的差异就不仅依赖于自身和环境性质,而且在越来越大程度上依赖于其在系统网络结构中的位置。例如:市场经济网络体系中,子系统(经济主体)“机会均等”,那么其价值、生存机会、发展前景等的分布就较大程度地依赖于其自身素质、选择策略、初始条件、地理环境等自身及环境因素。

整体层次上,网络化程度ρ越高,社会系统动力学方程中可以出现更多种类和数量的非线性项;随着非线性程度的加强,系统在运动学上可以表现出种种复杂现象。就是说,网络度越高,系统可能的非线性程度越高,非线性程度越高使其运动机制越复杂,运动现象越多样。四、社会系统的结构优化

具有以上微观及宏观性质的社会网络系统,有其特定的动力学及运动学规律。在结构上从不同角度、侧面看,人类现实社会基本上可划分为两种类型:类树式结构和类网式结构,它们分别可以“树,ρ=1/N”和“完全网络,ρ=1”为典型的极端的代表。从网络系统基本性质出发,比较此两种类型结构的优缺点,有益于我们认识、选择合理的社会结构方式。

1、树式社会结构的优缺点

由于任何子系统处理与其直接相关的作用Σ(gij,gji)的(时间、空间、物质、能量、信息)能力有限,所以非两两相互作用的树式结构方式是必要的,也是经常的、现实的;而且树式结构在一定条件下受结构中心影响、控制,具有高效率的特点,所以此结构方式仍是不可或缺的。

从交换经济角度看,交易可提高交易双方及整体的效用,此结论可延伸至整个社会相互作用中,在这个意义上,网络系统中指数越大的子系统所获得的利益越大,因而指数的不同意味着利益条件的差异。树式结构中,除线式外,一般有:若kl<k2,g(kl)>g(k2),且g(kl)/g(k2)≈k2,所以树式结构是极不平等的,系统的大部分利益(gij)集中于小部分子系统中。

树式结构社会的各种性质网络空间不对称、不平权,子系统价值在相当程度上受结构性质的约束较强,其gij∝(i,j)分布将在相应程度上偏离Ci∝(i,j)和Xi∝(i,j)分布,因而社会系统有限的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将不能最优配置,存在较大的进一步优化的空间。

2、网式社会结构的优缺点

系统各种性质在网络空间中对称、平权的结构中,子系统价值更大程度上依赖于其固有性质和环境性质,即Ji∝(Ci,Xi),而Ji不∝(i,j),(gij,gji)和Ci相关性更大,因而社会系统整体上人力资源与自然资源能较优配置。

但是,网式结构的非线性程度可能很高,导致其不确定性、复杂性、不可控性、不可预测性等较强,因而网式结构在小概率上存在较大系统风险,如资本自由流动与亚洲金融危机的关系。

3、社会网络系统的结构选择

综合树式结构社会和网式结构社会的优缺点,我们看到,网式结构支持公平功能,树式结构支持效率功能。因而,一般地社会控制(执行)子系统或规模较小的系统可采用树式结构,社会观测(信息采集)子系统或规模较大的系统适于采用网式结构。这一结论从以下两个角度看,也是正确的。

其一,从系统的适应性角度看

由于任何作用(gij)的传播速度都是有限的,而且都是有成本的,整体系统的构建是通过子系统间的作用gij实现的,所以网络系统的灵活性、稳定性、调控能力等即适应性与其网络度ρ相关。而树式结构社会系统的ρ=l/N,它与系统规模大小N成反比,网式结构社会系统的ρ=1,与系统规模基本无关。可见,对于规模较小的系统来说,树式结构与网式结构的ρ差别不大(N越小ρ越趋近于1);而系统规模越大,树式结构的ρ越小,网式结构的ρ却不变。所以,小系统采取树式和网式结构均可,而大系统则更适于采用网式结构。

现实情况也是如此,具体企业、家庭、小团体等实行树式结构并不影响其功能与适应性等性质,而大系统的树式结构却有很多弊端,如计划经济体制灵活性较差。

其二,从系统的优化机制角度看

树式子系统的优化(优胜劣汰)机制,可由整体系统层次内子系统间的竞争完成。而整体层次上却没有有效、持久的、短时标、高效率的优化竞争机制,所以更适于采用具有适应性的网式结构。

中国现实社会在很大程度上仍是宏观整体层次——树式结构(计划色彩很浓的经济、文化、政治体制),微观个体层次——网式结构(法人经济主体地位远未确立,自然人微观约束较强),改革开放要实现的社会转型目标:宏观上,建设市场经济、法制国家、民主建设、加入WT0……;微观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聘任制、鼓励人才流动……,正是要实现向宏观网式结构、微观树式结构的转变。

参考文献

[1]В.Г.巴尔佳斯基,В.А.叶弗来莫维契,《拓扑学奇趣》,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2]张本祥、孙博文,《社会科学非线性方法论》,哈尔滨出版社,1997年版第6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