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营商环境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在此种背景下,经销商营销模式的转型势必就成为传统经销商群体试图改变在通路变革的过程中所遭遇的现状所采用的一个主要手段,是中国传统经销商获取可持续性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其承载了成为一个新型经销商的重要使命。转型就是意味着对过去的运营方法的辨证的否定,否定的过程是改变传统规则,引入新的运营模式的一个过程,同时也是意味着这将会带来一个变革时期阵痛的过程。
但有很多传统经销商承受不了因转型而带来的短期的阵痛,而放弃了变革或者把握变革的能力不足而使自己失去了永续经营的平台。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大中型城市,我们会看到,这部分没有和新型的渠道业态进行有效接轨的传统经销商,有的已经消失,有的已经转行也还有一部分尽管仍然在苦苦的支撑,但其网络的经济价值已经严重地缩水,不能够独立地支撑起其有效的发展,传统经销商过去所具备的单一功能,在现在新兴的渠道业态的冲击下显然已经成为束缚其发展的一个因素。
对转型所带来的一时业绩与利润的影响,传统的经销商应该站在战略发展的角度来考虑,这种现象和局面的产生只是一个过渡,是后续发展的一个必要过程。像原山西省糖酒公司的成功转型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在转型的过程中虽然遇到了一些困难,但转型后的盛糖物流在经过了不到一年的运作后,现在业绩已经是呈现了一个跳跃式增长的局面。一些大品牌的厂家对其转型后的深度营销网络的优势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与其组成一个战略联盟关系式的合作成为各厂家在山西省网络布局的最理想的伙伴。
其实,大型传统经销商所具有的自身品牌的优势如果能够和新的营销管理模式进行合理有效的对接,其品牌和网络的优势是任何一个新兴经销商都不能比拟的。问题是,传统经销商能否打破固有的经营思维的束缚,进行变革与转型。虽然转型的过程将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但只要跨越了这些阻碍公司发展的因素,你的网络资源的价值会变的越来越有别人所不能替代的竞争优势。
传统经销商跨越转型的阵痛期必须要认识到下面的三个重要性:
一、 经销商营销模式的转型对公司未来战略发展规划的重要性
传统经销商在今后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如果不能把自己的经营有效的融入到不断发展变化的营销运作模式之中,如果营销思维还是局限在大流通运作的体系之下,那么其所面临的处境是非常不利的。有很多传统的经销商就是因为没有对自己营销模式的局限进行突破,没有把现代运营的手法真正有效的贯彻到他们的战术运用中,而使自己的发展空间逐步萎缩。这种局面的形成从侧面说明了传统经销商必须要正视新的商业环境对自己所提出的变革要求。
所以,传统经销商在自己未来发展的战略规划当中,必须要清晰的认识到营销模式的改革是推动自己可持续性发展的一个最为基本的要求;必须要认识到转型对于公司的来讲,是必须要经历的一个战略性步骤。
在今后的发展规划中,只有实现了这种经营模式上的转型,才能够明确公司正确的发展方向;才能够具备公司后续发展的有效经营平台。
二、 经销商个体品牌的重新定位对于建立行业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性
传统经销商都是大流通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产物,其在行业内的定位大部分都是非常混乱的,没有一个具体和清晰的角色诉求,尤其是一些大型的传统经销商由于所涵盖的经营范围比较广泛,所以也无法对其个体本身进行明确的定位。经销商对于个体品牌的影响力对推动公司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也是导致传统经销商在过去的商业环境下忽视对经销商个体品牌建设意识淡薄的原因所在。
但是现在的市场竞争环境对于品牌定位的重要性已经提到了非常重要的层面。核心竞争能力的建立要求经销商应该有一个自身品牌的定位,通过这个核心的定位去发展他们的经销事业。通路形态的越来越多样化的发展,单一的运作模式已不能够符合这种发展的态势,这就要求经销商必须要高度的重视起其凸显自身在多样化的通路形态下的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的通路成员。靠什么来达到这个要求?就是建立起自己在行业中的核心竞争能力。
经销商个体品牌的建立能够使自己的价值资源得到一个传播的有效载体。如果没有这个平台的支撑,没有这个价值的外在体现和消费大众的认同,那么自身核心竞争能力的建设就是一句空话。
经销商个体品牌的重新定位就是要摈弃过去传统经销模式下的简单的买与卖的一个简单的运营流程,重新的给自身填注一些现代经销商所应该具备的营销功能,增强竞争优势。
三、 推行聚焦化与专业化运作的重要性
大型传统经销商在过去辉煌的时期所具备的最大优势就是掌握了多个强势品牌的经销权,在区域市场完全控制了网络的话语权。
但是在当前的竞争态势下,这种优势正在逐渐消失。一方面,由于厂家的渠道政策向扁平化发展,开始要求经销商对渠道的精细化运作,这样就缩小和限制了其发展的区域空间。另一方面,厂家为了使自己的品牌更具有竞争力,从政策上要求经销商对品牌的专一化运作,压缩竞争品牌的生存空间。以上这两种要求的提出集中反映了,品牌的聚焦化和专业化运作成为了厂家对与经销商合作的一个基本的要求。
关键词:福集镇农贸市场;配送中心;选址;层次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3月17日
一、福集镇农贸市场配送系统存在的问题
福集镇有三个较为大型的农贸综合市场即原野农贸市场、新兴农贸市场和玉蟾农贸市场,但每个市场的配送系统都有很多问题,总体而言的问题有:
(一)配送效率低,缺货严重。供应商每天配送一次货物,货物品种虽多,但数量偏少,难以形成规模效益,缺货时不会进行第二次配送,直接导致福集镇农贸市场缺货成本的上升。
(二)配送模式单一。福集镇农贸市场采用的是供应商直接供货的配送模式,这种配送模式适合传统的农贸市场。但由于福集镇农贸市场的不断壮大,商品的品种繁多,相应的供应商也随之增加,采用供应商直接供货的模式过于单一,已不能满足农贸市场不断扩大后的供货需求,不适合农贸市场的发展。
(三)物流基础设施与设备差。福集镇三大农贸市场内部均是道路狭窄,严重影响配送车辆的通行,导致配送效率低、冷藏设备缺乏,蔬菜运到后,新鲜度低、损耗大、物流成本高、农产品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导致价格上涨,最终导致农村经济发展缓慢,难以形成特色农业,使农贸市场发展滞后。
(四)信息技术缺乏。福集镇农贸市场缺乏信息技术的使用,采用的是传统的配送模式,导致整个市场信息不对称,缺货率高,由于是单一的配送模式,满足不了市场日益壮大的需求;没有自动化的管理方式,如条码扫描、RFID或EDI等现代的信息化技术,更加缺乏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五)配送主体多,配送量分散。福集镇三大农贸市场内部的配送主体过多,需求分散,导致配送量过小、配送资源浪费严重、配送单一成本过高、配送效率过低等诸多问题。
二、福集镇农贸市场配送中心选址影响因素分析
(一)政策和人文环境。福集镇农贸市场配送中心的选址必须要符合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国土资源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环境保护政策和要求、产业政策、行业管理和支持。
(二)物流基础设施。物流基础设施状况是影响选址的重要因素之一,福集镇农贸市场物流基础设施由于发展缓慢,制约着整个福集镇物流水平的提升,同时也制约着农贸市场配送效率的提升。
(三)经营环境因素。福集镇农贸市场配送中心的选址要考虑经营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经营环境、商品特性、服务水平、物流费用、客户需求等因素。福集镇农贸市场配送中心是以经营当地农产品为主的配送中心,当地农产品交易状况、交易需求和物流费用均是要考虑的因素,当地服务水平和客户需求也不能忽略。
(四)自然环境因素。配送中心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在对配送中心运营的过程中物流作业的便利程度、运输车辆出入配送中心的方便性、快捷性及运送货物的效率等方面都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福集镇农贸市场配送中心选址要注意当地的气象条件,应选择在气候适宜、雨水较少的地区,同时也要注意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地形条件等。
三、福集镇农贸市场配送中心选址方法
本文依照传统的多准则决策方案,考虑定量与定性的因素,最终决定选择层次分析法(AHP)进行对福集镇农贸市场配送中心选址的计算。层次分析法的计算特点是把研究对象作为一个系统,按照分解、比较判断、综合的思维方式进行决策,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使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学化,从而为多目标、多准则的复杂问题提供简单的决策方法。建立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如下:
(一)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图1)
(二)构建判断矩阵。对层次结构模型中政策和人文环境、物流基础设施、经营环境、自然环境各因素构建一个矩阵,确定最优的选址方案的影响程度,此矩阵是针对福集镇农贸市场在福集镇地区建造配送中心选址方案构造的,对准则层和方案层中各元素进行两两比较。对比时采用相对尺度,以尽可能减少性质不同因素相互比较的困难,以提高准确度。(表1)
表1中,采用1~9标度法,1,3,5,7分别表示矩阵中两个因素相比具有同样重要、稍微重要、明显重要、强烈重要,2,4,6,8表示相对重要性在上述的相邻等级之间,倒数表示两个因素中,一个因素的重要性是另一个因素的倒数。
(三)一致性检验(表2、表3、表4)最终,通过层次分析法,计算出C1≥C2≥C3,C1为原野综合市场,结合三大农贸综合市场的对比分析,原野综合市场最具优势,为最符合建立配送中心的选址地点。
主要参考文献:
[1]李长江.物流中心设计与运作[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5.
网络逐步趋于商品化,其单一的价值开始下落。大量的服务提供商和内容提供商加入电信服务的领域,使电信服务的游戏规则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因而对电信运营商几十年的运营模式提出了挑战,使运营商必须重新评估自身的定位及新的运营模式才能在新的环境中不断发展。
融合的出现,引发出运营商对于新的运营模式的渴望,虽然转型艰巨,但这是企业在新的融合环境中走持续发展的一条必经之路
从现有的运营模式到新的运营模式,电信行业将经历一场艰巨的转型挑战,包括企业组织架构的转型,企业流程和业务流程的转型,经营思想的转型,市场和营销的转型,客户管理和渠道管理的转型,网络的转型等全方位的转型。在转型的过程中,运营商及任何想参与电信服务的企业必须共同努力逐步建立一个演进的生态环境才能满足客户需求,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发展,创造价值。
但在融合的浪潮下,将给运营商带来何种变革?电信服务领域的版图是否会改变,运营商将遇到哪些机遇和挑战,以及运营商在新的价值链中如何定位和选择转型?
这都是迫切需要运营商正面回答的话题。
电信服务领域将重组
在传统的电信行业中,电信运营商是惟一的服务提供商,几乎包揽了整个电信服务市场。但是展望电信的发展,来自5个方面的融合将给电信运营商带来挑战。IBM通过对全球电信运营商主管不同方面的高层领导的调查,来理解不同融合对电信行业的相对重要性。在此项调查中,IBM调查了不同种类融合在未来3年对电信的重要性。
语音和数据的融合,包括VoIP,是以后3年中影响最大的。而实际上这种融合已经发生了。我们看到每种融合的重要性是与其对当前业务的影响直接关联的。在其他4个融合方面中,我们注意到在这项调查中,终端的融合得到相对较低的百分点。但综观最近两年的许多技术创新如3G,音乐下载,“无线”照片等,终端已成为这些服务成功与否的关键一环。因此终端的融合将在以后几年的发展中扮演不可忽视的角色。
在移动与固网的融合方面,随着价格下降,号码携带、并购、3G及虚拟移动运营商的出现,致使移动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作为一个新的竞争领域,虚拟移动运营商式的商业关系以及对客户价值的关注引导固网及其他服务提供商开始注重与移动的融合。从一些全球不同国家的例子,可看到这种融合正在发展:全业务运营商如法国电信与Orange,德国电信与T-Mobile,都提供固网与移动服务。全业务运营商的优势在于实现规模增长的机会,但也面临在多模式、多技术、多业务的环境中对运营、监管、技术、管理的挑战。而固网运营商如英国电信与Orange,AT&T却从事的是批发或分销移动服务。批发或分销移动服务为固网运营商提供了更多的客户服务机会,但其必须面对竞争、渠道冲突、合作伙伴关系的挑战。
与固网运营商和移动运营商不同,服务提供商则提供批发/分销移动及固网业务。TESCO是英国最大最成功的超市,现在也提供移动和固网的服务。它利用会员制度,拥有忠诚的客户。服务提供商有效地利用其运营商以外的分销、品牌、CRM专业能力,为客户提供差异化服务。
另外,企业市场是所有电信运营商的重要客户之一。企业市场中向IT生存环境的融合,将使主要电信客户的焦点从最终用户转向系统集成商和外包商。
IT生存环境中不太可能允许所有组成部分共用同一个直销模式,因此专注于高效率的合作,即运营商与应用集成商、外包商、托管商等的合作,将使电信运营商满足大部分企业客户的需求,从而使收入和利润继续成长。而这种合作促使了网络IT的融合。
运营商机遇与挑战并存
IBM商业价值研究院的一份调查显示,电信运营商的总经理们认为无线接入技术的新产品和服务及其扩展是未来两三年利润增长的关键来源。
在市场机遇方面,新产品和服务是最被认同的,其次是客户关怀也是为运营商创造价值的重要方面。在产品的机遇上,移动被认为是收入增长的第一选择。移动和固网运营商为了提供普及的、“无缝”的宽带服务,固定无线接入将持续增长。
在融合的环境中,电信运营商面临极大的挑战是整个理念的改变,即传统的以产品为中心的纵向模式将被一个由IP网路作为核心来连接多种接入网路和终端的横向架构所取代。
从传统的交换语音、数据和无线服务中衍生出3种主要的服务价值是:
传输服务:与传统的简单连接服务不同,在融合环境中的传输服务利用不同的接入技术为用户提供宽带、定位和可用性等不同的组合。漫游将是关键的功能而使客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得到服务。
应用及内容服务:新的电信价值链使应用及内容服务成为电信服务必不可少的价值。这种服务并不在传统电信服务的范畴,提供增值服务和应用的新进入者将不断增长,而这种增长并非运营商所能控制的,如VoIP。这些CP/SP既是运营商的合作伙伴又是竞争者。
管理服务:对于家庭用户和个人用户,尤其是企业用户,管理服务将变得越来越重要。这种服务范围从单纯的个人数据存储到高度安全的外包服务和大型企业的全球专用网路。有效性、可靠性、可用性的服务项目是运营商业务和利润成长的重要来源。
运营商的总经理们也承认在融合环境中获得利润的关键是解决对需求的理解、经营和供应商管理的问题。但在融合的浪潮下,运营商面对的挑战可能来自4个方面。
1、竞争:竞争来自很多方面,如VoIP使交换语音的分钟数下降, 虚拟服务提供商利用其不同方面的优势如价格,专业服务,客户忠诚度等与网络运营商争夺客户,移动与固网运营商间竞争,竞争带来的价格压力。
2、监管:电信监管是保证电信行业蓬勃发展,建立健康竞争和保护用户利益的重要手段。怎样看待VoIP及对其的监管政策,Spectrum管理和牌照发放,对占有主体市场的运营商施加竞争压力以鼓励竞争,这些都影响到运营商的商业战略及对策。
3、对需求的理解:技术的高度发展使运营商有很多的选择,但是只有对客户和市场需求的充分理解,才能选择最适合的服务和技术,以满足需求而获取利润。同时融合提供了差异化服务的能力,而使改进客户分群成为提供差异化服务的第一步。
4、经营的挑战:融合的环境对电信服务商的经营策略和效率提出了新的挑战, 如网路技术更新及效率提高,快速市场反应,提供数据服务的技能等。
新价值链的形成对运营商是一个挑战
在融合的环境中,电信服务的新价值链已经形成。它由几个主要方面组成:内容及应用,门户及基础设施,网络包括固网与移动网、服务创新、客户管理、终端。在价值链中的定位有不同的选择。用运营商做例子,其可扮演的角色包括全业务、移动、固网、虚拟运营商等。
在众多的价值链定位的选择中,关键是运营商必须决定其是否扮演所有的角色,及在要扮演的角色中,是否能比其他人做得更好。一旦决定了定位,运营商必须有坚持到底的决心。放弃不予竞争的部分,坚持自身的优势及既定的方向,而不是在执行的过程中摇摆不定,才能取得商业效果。
另外,在新的价值链中,提供数据服务的实现要远比语音服务复杂得多,它需要新的业务能力及商业模型,通常包括第三方,如服务提供商和内容提供商的配合。人们将发现满足所有的客户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客户群体划分、清晰的商业策略及有效的合作伙伴是成功的保障。
摘要: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多渠道结构。利用Filipe Coelho的模型,分析多渠道结构的特征,并分析影响渠道结构特征影响因素,以便为多渠道环境下渠道的构建提供一个决策的依据。
关键词:渠道构建;特征;因素
中图分类号:F2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Z-3198(2009)24-0117-02
渠道是指产品(或服务)在从生产者向终端使用者转移过程中所经过的,由各中间环节连接而成的路径。这些中间环节包括企业(生产者)自设的销售机构、批发商、零售商、商、中介机构等。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断地改变着市场环境。一个完善的渠道体系离不开赖以生存的环境。一旦环境发生变化时,这种体系就可能表现出种种的不适应。环境的变化对传统的渠道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过去,许多公司只用单一渠道进入市场。今天,随着顾客细分市场和可能产生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公司采用多渠道营销。通过增加更多的渠道,公司可以得到三个重要的好处。首先是增加了市场覆盖面。公司不断增加渠道是为了获得顾客细分市场,而它当前的渠道是没有的。第二是降低渠道成本,公司可以增加能降低向现有顾客销售成本的新渠道(如电话销售而不是人员访问小客户)。第三是实行顾客定制化销售,公司可以增加其销售特征更适合顾客要求的渠道(如利用技术型销售员销售较复杂的设备)。
然而,获得新渠道需要代价。一般来说,引入新渠道会产生冲突和控制问题。当两个或更多的公司渠道为同一客户竞争时,冲突便发生了。控制问题则产生于新渠道成员更具独立性和合作越来越困难时。分销渠道有一个特点,一旦形成很难改变。这是由于首先重构分销渠道需要大量的投资,其次由于社会和政策的原因,使分销渠道很难改变。因此,在制定渠道决策之前制定一个系统的评价程序至关重要。企业要进行渠道的设计,必须对渠道结构特征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Filipe Coelho提出渠道结构的三个特征:渠道数量,渠道整合,与顾客的接触。本文利用Filipe Coelho的模型,分析多渠道结构的特征,并分析影响渠道结构特征的因素,以便为多渠道环境下渠道的构建提供一个决策的依据。渠道结构牲影响如图1所示。
1 渠道结构的主要特征
1.1 渠道数量
渠道数量指某一市场的渠道多少。使用多渠道一方面可以提高销售量,加强市场渗透;另一方面,会增加渠道冲突,损害产品形象,造成消费者的混淆。
1.2 渠道整合
指渠道集成的程度。一些企业完全拥有自己的销售渠道,而一些企业主要依靠第三方力量。渠道整合可看作企业自有销售渠道的程度。当企业完全拥有自己的渠道时,垂直整合达到最大水平。然而采用这种模式所占有的先期成本较高,需占用公司较多的资金,给公司经营带来较大的资金压力。因此公司往往使用混合渠道,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及管理战略获得与渠道成员的信任、承诺、合作和协调。
1.3 与顾客的接触
与顾客的接触指与顾客相互作用的渠道类型。随着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多样性的呼声日渐增强,顾客更愿意选择电话、网络等新兴的渠道。新兴渠道带来了销售方式和服务方式的变革,缩短了生产与消费之间的距离,节省了商品在流通中经历的诸多环节。同时由于软硬件技术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新的低成本的渠道。多渠道结构的主要特征如图2所示。
2 多渠道构建的制约因素分析
我们将影响多渠道设计的影响因素分为三类:(1)交易成本因素;(2)市场因素;(3)战略因素。具体如表1所示:
3 三类因素对渠道特征的影响
3.1 对渠道数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从交易成本的角度分析。专用资产指特殊设备和某些特殊专业知识的投资。投资和操作成本要求使用较少的渠道数量。由于内部的不确定性应使用多渠道决策。考虑到外部不确定性,依外部环境而定。比如在多变的环境下,应使用多渠道降低风险。
从市场的角度分析,考虑到需要满足不同服务的终端用户细分市场及加强市场渗透,多渠道是一个自然的回应。当企业考虑到使用多渠道会导致渠道冲突时,会限制使用的渠道数量。
从战略角度,由于多渠道构建和管理复杂,往往被拥有很强的渠道控制能力和丰富资源的企业使用。
3.2 对渠道集成的影响因素分析
对渠道整合影响因素分析研究已有很多,大部分是从交易成本角度及顾客购买决策重要性的角度分析的。
(1)首先从交易成本角度分析。渠道整合指渠道集成的程度。集成度高的渠道对渠道控制度高;集成度低的渠道控制度低。影响交易成本的主要因素如图3所示。
首先从专用资产的角度分析。专用资产指为一个或少数几个用户的特殊需要所作的专门投资,包括特殊设备和某些特殊专业知识。这种资产用户面窄,有能力供货的单位极其有限,不存在现成的交易市场。经营专用资产有可能使“市场监督”失效。这是因为专用资产的销售要求销售人员具备很专的专业知识,生产企业往往要下力气培训中间商,而中间商经培训后发展起来的专业知识本身就是一种专用资产。利用这种资产及其积累的特定经验,中间商完全可能向生产企业讨价还价,抵制其合理要求,或者在为客户服务上偷功减料,最终使生产企业失去控制能力而又难于更换经销商。因此,当这种情况出现几率很大,且这种专用资产对营销成败又举足轻重时,企业选择高控制即统一管理分销组织的方案就比较有利。
其次,从外部不确定性的角度分析。外部不确定性指企业外部环境的动荡变化和不可预见性。一般来说,外界环境动荡变化要求企业尽量避免高控制的分销方式。因为高控制要求高投入,例如,收购兼并中间商,建立一体化的渠道系统,一旦建立就难以改变,当环境剧变要求改变渠道方式时,企业就难有选择自由。因此,当环境变化难于把握时。企业最好还是通过与独立中间商合作,来分散或转移分险,保持企业自身的灵活性。
最后从内部不确定性的角度分析。这种不确定性来自企业内部,包括实力、管理水平、市场经验等。许多分销活动的投入和产出之间存在不确定性,很难事先预料。例如,产品在某市场销售不畅,是因为经销商不努力呢;还是企业产品本身存在问题;或企业经营方式有误,要认真分析。若问题出在经销商,企业就需要加强对经销商的控制来增强其努力程度。但是,加强控制的前提是企业能够对市场做出正确判断。企业的市场营销越丰富,管理水平越高,应变能力越强,选择高控制分销方式就越有优势。
基于以上分析,当专用资产和不确定性越高时,企业倾向于选择集成的分销渠道。
(2)从顾客购买决策重要性的角度来分析的。生产者设计渠道的第一步,是了解其目标市场中消费者购买什么、在什么地方购买、什么时候购买、为何购买以及如何购买问题,从而决定渠道选择的类型,具体参见表2。
3.3 对与顾客接触的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国家工商总局新“三定”方案,工商部门肩负着促进网络商品交易公平、安全、有序良性发展的重任。国家工商总局《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下称《办法》)已于2010年7月1日正式实施,该规章的出台为工商部门有效履行“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的监督管理”职能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持,具有里程碑意义。但要真正实现《办法》中的立法目标,促进电子商务健康发展,工商部门除了自身要进一步更新网络监管思维、完善监管制度、健全监管方式外,还应高度重视网络商品交易监管执法环境。
一、执法环境的重要性
优化、完善执法环境对于行政执法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而不同的行政执法活动,有着不同的执法环境条件。
(一)行政执法环境的概念。行政执法环境,是指与行政执法活动相关的,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作用于行政执法活动的环境因素,它决定了执法的难易程度和落实行政决定的难易程度。从总体上看,可以把执法环境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它们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行政机关的执法活动。从工商部门的实践情况来看。在构成行政执法环境的诸多要素中,执法机关领导和工作人员的素质是内部环境要素,执法相关的地方政府执政理念、客观环境、公民意识、行政相对人观念、舆论倾向及其他国家机关的态度等属于外部环境因素。本文主要阐述外部环境因素。
(二)执法环境与行政执法的关系。行政执法活动是执法主体与外界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既表现为执法环境对执法的制约和执法者对执法环境的适应,又表现为执法环境受制于执法活动和执法活动对执法环境的改造。一般而言,行政执法环境的好坏与行政效率的高低成正比,良好的执法环境能使行政管理到位,行政效率提高,行政秩序得以维护。多年来的工商行政执法实践也证明,高质量、高效能的执法离不开良好的执法环境作保障。执法环境不良,再完善的法律制度也不可能得到切实的贯彻执行,执法工作中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现象。因此,高度重视执法环境,不断优化、完善执法环境,对于搞好工商行政执法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网络执法环境的特点
与实体执法环境相比,网络执法环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开放性。从理论上讲,在互联网上没有地域、没有国界:从技术上讲,它对任何人、任何地区都是开放的,只要使用计算机相同的语言――TCP/IP协议,就可以成为互联网的一部分,几乎没有门槛。
(二)虚拟性。网络通信尤其是多媒体通信,几乎是实时的、面对面的,但实际上交流的双方可能相隔很远:网络上所展示的空间、事物及其效果几乎与现实环境相同,但实际上网络所展示的空间并非是真正的现实空间,而是现实空间或物质空间在特定的技术条件下的折射而已。
(三)高科技性。利用互联网络进行信息交流和社会活动与一般通信方式及社会活动相比,更加依赖于技术,计算机和通信技术是利用互联网络进行通信和网络活动的关键和根本所在。
(四)无纸化特征。网络环境下信息的存在是以非纸张为载体的,信息在网络上进行传播、存储、交流,完全脱离纸张。
(五)交互性。利用互联网通信和进行网络活动,尤其是利用多媒体通信和在多媒体条件下进行网络活动,网络主体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随地选择信息和交流对象,并根据对方的信息或活动立即进行信息反馈或作出相应的反应。
(六)高效性。相对于现行一般传播技术和传播方式而言,利用网络进行信息传播,一般具有瞬间即可脱离信息发送者的控制甚至也可以瞬间或很短的时间内到达目的地的特点。
(七)多元化特征。在网络环境中从国家、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社会经济、语言文化到社会习俗等任何一个方面都呈现出多元化、非中心化的特点。简言之,整个网络空间犹如未通电流的磁场,没有所谓的场“核”。相应地,网络环境在各方面都较之现实环境更加复杂化、多元化。
三、网络执法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网络执法环境所具有的、基于互联网络的技术特征而衍生的、不同于实体执法环境的特殊性,无疑给工商部门对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进行监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一)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开放性,导致经营主体的虚拟,进而导致责任主体难以认定。在网络环境下,准入门槛和成本较低,任何人都可以成为经营者,许多企业或个人均以网站或主页的形式出现,网页上也未注明网站所有者或开办者,一旦发现其违法,责任主体无从找寻。导致电子商务中违法行为难以追究,使得工商部门难以依法进行监管。
(二)经营者观念及法律认知不同,因而对于工商部门监管的态度分歧较大。相关法律并未明确规定网络商品交易主体是否应该办理营业执照,而行政主管部门和网络经营主体对此认识不一。某些地区从保护网络交易的消费者利益出发,要求网络经营主体必须办理营业执照,引发较大社会争议,反对者认为这将削弱网络经营的便利性,增加经营成本,挫伤人们参与网络商品交易的热情,不利于网络商品交易的发展,社会抵触情绪较大,结果相关规定难以执行,沦为一纸空文。
(三)由于网络的高科技性和无纸化特征,使得传统的取证手段难以采集到有效证据,进而使行政执法活动难以为继。数据大量记录于磁盘等介质中,容易修改、删除,不利于证据的认定。目前尚无法律对电子数据的保管作出明确规定。在遇到工商部门调查取证时,企业会以涉及商业秘密、储存介质损坏、交易记录未作保存等理由拒绝提供。网络服务器的存放地有可能是其他省市甚至国外,给调查取证带来极大困难。
(四)由于网络的多元化、高效性等特征。使网络舆论具有多发性、不可控性及放大效应,行政执法活动的负面影响极其容易被放大。一方面,网络舆论代表着广泛的民意,具有强大的压力,其导向对于工商部门能否顺利地实施监管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另一方面,如果工商部门的行政执法行为存在不合法、不规范、不合理之处,涉及工商部门的负面新闻事件过多以及围绕这些事件形成的网络舆论过强的话,不仅容易损害工商部门和工商干部的形象,而且不利于工商队伍建设,甚至直接影响到工商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工商执法丁作的顺利开展。
(五)由于网络执法环境复杂,单靠工商部门往往难
以有效监管,而跨部门协调需要其他相关政府部门之间的配合、支持。网络执法是跨越工商、公安、通信管理、海关、保险、财税、银行等众多部门的复杂活动,仅靠工商部门一家现有能力很难将网络违法行为的责任落实到位。
四、改善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监管执法环境的建议
探讨网络执法环境问题,最终的落脚点就是要实现工商行政管理执法环境的优化。
(一)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虚拟主体”还原为真实的主体。《办法》在网络商品交易主体身份识别管理上采取了类别区分,比较好地解决了虚拟空间条件下网络商品(服务)经营者主体资格真实性的识别问题,可以保障“虚拟主体”还原为真实的主体,为有效识别查证网络商品交易主体真实身份,确定经营主体和责任主体提供了基础性制度保障,在今后的工作中要采取各种措施加以落实。
(二)加大宣传力度,加强行政指导,普及网络监管方面的法律法规,提高经营者的法律认识,引导行业自律。一方面,应当加强宣传力度,积极进行行政指导,切实提高经营者对于工商部门监管出发点的认识,取得经营者的理解与支持,这是改善网络执法环境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另一方面,应当重视网络经济行业自律,积极倡导网络文明,建立健全网络经营市场的自律体系。建立网络交易消费争端解决机制,充分发挥行业自治的力量和作用,确保争端解决的公正性与权威性。
(三)探索电子证据收集方法,健全证据调查制度。根据现有法律法规涉及证据的规定,结合网络监管实践中的问题积极进行探索,不断完善电子证据调查方法。对于可以通过打印等手段转化为书面文件的电子信息,如网页内容、静态图形图像等,应采取当面打印并要求行政相对人签字确认;对于无法转化为书面文件的电子信息,如视听资料、数据库内容,可以尽量采用一次性写入介质(如CD-R)进行保存,并由行政相对人在介质背面签字确认。对于在网络商品交易平台进行交易的,可以要求网络商品交易平台提供商提供相应的资料、数据和记录。在电子证据收集时,应注意时效性,以及保存好电子信息和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