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实用医学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很少讲知识的来源和实际应用,即使是应用题教学,也只是把事先编好的现成的题目出示给学生,学生只是根据几个必需的条件套用解答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却不知道解决某一问题需要处理哪些信息和数据,更没有领悟到数学对于这一问题所具有的独特意义。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首先应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其具体做法是:
1.利用生活素材进行教学,使学生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数学知识的应用是广泛的,大至宏观的天体运动,小至微观的质子、中子的研究,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甚至某些学科的生命力也取决于对数学知识的应用程度。马克思曾指出:“一门学科只有成功地应用了数学时,才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作为数学教师,我们更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从而产生兴趣。
比如教第九册“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我就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红领巾、自行车车架、电线杆架、桥架等引出三角形,再让学生通过推拉等实践活动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并运用它来解决一些实际生活问题,如修补摇晃的椅子,学生会马上想到应用刚学过的“三角形稳定性”,给椅子加上木档子形成三角形,从而使椅子稳当起来。这样使学生学得容易且印象深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实际生活中,数、形随处可见,无处不有。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和周围的生活环境相联系,帮助他们在形成知识、技能的同时,感受数学应用范围的广泛。
2.收集应用事例,加深学生对数学应用的理解与体会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的发展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数字化的家电系列,宇航工程、临床医学、市场的调查与预测、气象学……无处不体现数学的广泛应用。让学生搜集这些信息,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勇气与信心,更可以帮助学生领悟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例如:在统计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学生搜集了自家几个月用水的情况,通过收集、描述、分析数据(人口的多少、老人和孩子等诸多因素)的过程,得出了自家用水是否合理的判断,并做出今后用水情况的决策。既渗透了环保教育,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
二.引导学生寻找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寻找数学问题,是学生探索数学价值、培养数学应用意识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条件。试想如果学生不会寻找数学问题,就不可能做到很好地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就可能成为一句空话。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学会寻找数学问题呢?
1.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
罗杰斯认为:“倘若要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那就必须让学生面对他们个人有意义的或有关的问题。但我们的教育正在力图把学生与生活所有的现实隔绝开来,这种隔绝对意义学习构成一种障碍。然而我们希望让学生成为一个自由的和负责的个体的话,就得让他们直接面对各种现实问题。”日常生活中有大量的数学问题,结合数学内容选择一些简单的问题加以分析、解决,这对从小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数学观念尤为重要,同时也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所学的内容。
如在三年级学生认识长方形的周长之后,我是这样做的:让三四个学生为一组,量一量教室内门框、窗框、镜框等长方形的长与宽,并设计一下做这些物品需多少材料。最好再给每种不同的材料标上单价,让他们计算一下,选择怎样的材料,用什么方案,可以既经济实惠,又满足需要。
又如,在四年级学生学习了面积之后,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对面积的认识只停留在教师所教的范围内,离开这个范围就一问三不知。如他们知道家庭居住的面积是若干平方米(这是从家长那里知道的),但问他们这一数据是根据什么得出的,他们都摇头说不知道。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在学生认识面积后,我组织学生先讨论这样一个问题:“居住面积的大小是根据什么条件确定的”,接着布置一道作业题,让学生回家动手测量自己居室的面积。这时学生就要考虑房间的形状,要求出面积就必须测量哪几条边,怎样测量,用什么单位,怎样计算,是否取近似值等等。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有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指导学生从数学内部寻找数学问题
数学内部充满着各种问题,虽然通过前人的多年努力,已经解决了很多问题,但是学生学习作为再次创造的过程,仍有一个不断探究、解决新问题的过程。在数学内部,学生接触最多的问题是解答习题,而解答习题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特殊形式。教师可以从问题的角度出发,指导学生对问题正确加以理解,明确已知的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作出合理的假设,寻求通向目标的可能途径,确定最优的解决方案。要使学生从中养成习惯,形成技能,并迁移到其他方面,使他们拥有问题解决的意识,提高思维水平。
例如:计算12345+23456.这是一道多位数的加法,学生计算后,教师可以改变题目的形式,出题“CROSS+ROADS=DANGER,已知O=2,S=3,求其他字母各代表几(不同的字母代表不同的数字)”。这显然为学生创设了一个问题解决的情景。因为解答用字母来表示两个加数的加法,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没有遇到过的问题,而且解此题时学生不仅要具有加法知识,还须具备假设和推理能力。
三.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引出数学知识的学习,而且还要引导学生善于把课堂中书本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把所学的知识和思维方法迁移到解决实际问题中来,形成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有效策略和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那么,教师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呢?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
小学生经过课堂学习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但是这些实际问题已经经过数学处理,各种条件与问题都比较明显,然而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非如此容易,因此要多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遇到的疑惑、矛盾入手,引出新知识的实际问题或情境。
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把学生带到学校大操场的一块空地上,让学生在这块空地上设计一个面积是30平方米的花坛,可以有多种设计方案。学生对这道题积极性十分高,他们几人一组,一边测量一边设计,显得十分投入,最后竟设计出十几种图形优美、很有创意的花坛。在这一活动中,教师把教学过程看作问题解决过程,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景。学生在解决这一问题时,先要对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这一知识重新进行组合,有一个新的认识,然后要对分割法、平移法、面积相加减等方法进行选择,看哪些方法更适合于设计,方式得到扩展。这样,在设计过程中,既解决了沉重的基础知识复习(长方形面积公式的计算),有拓宽了长方形的知识(计算简单的组合图形),更为重要的是,在设计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了一次难得的实践锻炼的机会,强化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家庭中的数学实践活动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在学生的生活中,大部分时间是与父母一起生活的,家里面的一切建设都是离不开数学应用的。让学生参与其中,无疑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是大有好处的。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家庭中的实践活动,这个工作可分两方面进行:一方面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另一方面要联系家长配合老师,大胆让学生参与进来。比如:让学生参与家庭管理活动。让他们回家了解家里一周的油、粮、副食、水、电、气等基本生活的各项开支情况,再将搜集的数据在老师的指导下加以整理,并提出有关的问题:你家一周共需开支多少钱?照这样计算,一个月的基本开支是多少?家里每月的收入是多少?家里每月的结余是多少?如果家里要购置一台800元左右的热水器,根据家里每月的结余,几个月后可以买一台?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促使学生从家庭这一特殊的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让学生以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反映数学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在朴素的问题情境中,通过搜集、交流、分析、整理、运用,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培养和强化数学的应用意识,让学生在应用中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3.引导学生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积极的开展智力活动,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来解决数学问题。比如针对下面的生活实例:两位老师带46名学生去公园游玩,公园门票成人每张10元,儿童每张5元,公园还规定购买50张以上儿童票可以实行八折优惠,让学生想一想怎样买票比较合算?根据以上提供的信息,教师可引导学生设计几种方案:第一种方案是一般学生都能想到的,根据有46名儿童和儿童票5元这两个信息,可以得到买票所要付的钱是5×46=230元;第二种方案可以引导学生这样思考:题目告诉了购买50张以上儿童票就可以实行八折优惠,如果多买4张儿童票,再打八折,所付的钱是否少一些呢?老师要求学生实际算一算:用5×50×0.8=200元。通过计算,学生发现,多买4张儿童票,看起来好像要多给钱,但由于可以享受八折优惠,最终还是只付200元,比第一种方案要少付30元,两种方案相比,学生都愿意采用第二种方案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的思维会逐步变得深刻而灵活,既提高了学习技能,有增加了智慧和才干。
当然,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提高和发展,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也绝非靠讲几节数学应用专题课所能解决的,不要期望在一两次的解决问题中就能培养起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也不要认为简单的数学问题(包括生活中的问题)对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培养毫无帮助,它需要较长的时间,教师在适当的时机有意识地启发学生的应用意识,经历渗透、反复、交叉、逐级递进、螺旋上升、不断深化的过程。使学生的应用意识逐步由不自觉或无目的状态,进而发展成为有意识有目的的应用。总之,通过各种载体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有效地激发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积极性,加大学生体验成功的频率,提高他们利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⑴施方良.《学习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421
⑵李佐锋、周淑芬.《小学数学教师知识扩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9
(一)药师专业素质问题
本地区多数大型正规医院,工作在药房的处方调剂药师等医院职工多为中等专业学校毕业,极少数的药师、主管药师或副主任药师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学历较低的药师一般依靠自己多年的处方经验逐步晋升为医院主管药师或主任药师。然而,依照国家颁布实施的《处方管理办法》规定,药师必须你给对处方用药适宜性进行审核,而作为大型正规医院,各种各样的处方药材,药性繁杂多变,没有深厚的专业素质为根基,极易引发医疗事故的发生,提高药师专业素质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二)药师工作量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措施要求医院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积极坐诊治疗,避免患者由于排队就医而延误病情。然而,以当前医院的经济条件和财政预算,优质医疗资源的与到医院就诊治疗的患者数量严重不协调,患者数量过多,药房药师处方调配的工作量日益繁重,直接导致药师没有充足的时间严格的审核处方用药,限制了医院合理用药水平。
(三)工作设施环境问题
医院每天必须为各种不同疾病患者诊疗,不同患者所使用的中西药药品品种数量众多,药房药师对必须严格审核每一个处方,尤其是对不同处方药品相互之间药效是否抵触,是否具有配伍禁忌都必须严格审核,进行这一工作时,难免需要借助一些特制医疗器械或者需要特殊的医疗环境试验,这些相应工作设施环境的欠缺也制约了药师促进医院合理用药。
(四)药师社会责任感问题
二十一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逐步完善,完善我国医疗对维护已建立的和谐环境,并让和谐社会理念深入全国公民的内心有着重要的影响。据我国卫生部药物不良反应检测中心数据表明,2010年我国住院病人中存在药物不良反应现象的超过200万人。其中,约有20万药物不良反应患者医治无效死亡。分析药物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我们不难知道,这类情况一般是由于不合理用药引起的。全国范围内医院的不合理用药形势不容乐观,近乎所有医院都存在或多或少的不合理用药现象。不合理用药有可能成为二十一世纪威胁患者健康的主要杀手。不合理用药所对社会造成的危害越来越严重。面对如此严峻形势,医院药师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和加强是紧迫而不能忽视的问题。
二、药师促进医院合理用药水平提高的办法
(一)积极开展药师专业素质教育,提高药师合理用药水平
专业医院药学知识在不断的发展和改进,这时对医院药师专业素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方面需要本地区政府与各大医院协同合作,开展医院药师专业素质教育工作,提高对药师药学知识的掌握程度的重视。同时,定期举办药师经验交流会或者先进药师经验讲座,互帮互助共同提高专业素质。药师在工作和业余时间中积极认真学习《处方管理办法》的各项规定,认真审核医院处方,合理调配和发放药品。
(二)开展安全性监测,促进合理用药
医院合理用药必须保证药师处方药物整个使用过程的安全,应从多种因素考虑,并开展安全性检测。例如,药物尤其是西药本身的不良作用,医生用药失误,患者的自身药物抗性特征等都影响着医院合理用药。我们开展医院用药安全性监测有助于提高医院合理用药质量,维护患者健康。监测药品不良反应并仔细记录,可以为医院合理用药提供新的信息,积极有效地避免和预防药害事件的发生,提高医院合理用药水平。与此同时,及时有效的监测医院用药能够最大限度的将由于用药失误造成的损害降至最小。
(三)开展药物利用与经济学评价,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医院合理用药不仅要安全有效,而且还应考虑其经济性。医院定期或不定期的随机抽查医院药师的处方,这样既可以了解药师的用药习惯和用药意图,发现不合理用药现象,又能够了解所用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影响药物治疗的相关因素,深入了解药品的动态消耗规律。将分析结果反馈给药师,提高医院合理用药水平,减少患者经济负担,合理诊疗,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四)及时收集和处理药品不良反应信息
当前形势下,药品的安全性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临床药师在保证安全用药的同时及时收集和处理部分患者的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针对药物不良反应,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2010年一季度我院临床科室发现某进口抗肿瘤药极易产生药物不良反应并及时上报,我院药师积极分析研究国内外相关案例和资料,并根据临床科室提交的不良反应报告表,最终确认该药对患者身体健康存在一定的不良影响,医院领导在最短时间内更换了药品来源厂家。由于药师及时发现收集和处理药品不良反应信息,以及院领导决策更换药品及时,保护了患者的生命健康。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影视文学;意义
在影视文学以其得天独厚的优势飞速发展的当今,语文教学也可适当向影视文学借力,为形成学生语文素养服务,给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科学使用影视资源,让其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信息素养的载体呢?影视文学在语文课堂的运用有哪些意义呢?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与摸索中,我粗浅地提出以下的一些看法:
一、有利于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有求知,才会创新。兴趣越大,学习的效果就越好。影视文学中形、声、光、色的运用与有机结合,能有效地渲染气氛,制造情景,激发学生情感并促使其积极参与情感体验,心驰神往地投入学习活动。如借助电视散文以灵活跃动的声画形态,能够很好地营造文学意境,使学生在视听中获得一次文学的奇迹之旅,《爱莲说》、《桃花源记》等动画散文呈现形式,古朴写意的水墨国画加上奇妙的电视三维动画制作,让人赏心悦目;悦耳动听的名家朗诵和沁人心脾的古典音乐,给人以“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感犹如进行了一次诗情画意的精神之旅。再如在进行唐诗教学单元之前,不是枯燥单一地介绍历史背景与诗人综述,而是以文化记录片《千古唐诗》引入,让学生欣赏音、画、文、情并茂的视听艺术,使学生沉浸在古风古韵之中,文化自豪感与向往之情油然而生,对唐诗的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在一种良好的情境中很快进入文本,使教学过程水到渠成。
二、有利于形象阐释,促进学生理解感悟
影视文学具有形象性生动性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喜闻乐见,并在有意无意中积累了大量的影视文学素材,这些素材散乱无系统,但确是语文教学中值得调动的珍贵素材。为了加强学生对知识与文本的理解,教师可以调动与重现学生积累的影视素材为教学目标服务,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理解,并能让学生养成触类旁通、多向迁移的思维习惯。在小说单元的教学中,如何鉴赏人物形象时,如何教会学生深入人物心理去体会人物形象的复杂性,可以借助电影《蜘蛛侠3》中主人公内心狂妄与良知的内心冲突来进行理解;同理,这部电影中传统意义上的反派角色的良知回归也有助于学生了解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复杂性,明白了成功的小说形象并不扁平,而具有善恶冲突的真实性。同样,在阐释杜甫诗歌《登高》的巨大孤独感与强烈的社会责任的冲突之时,适当地引用当时热映的电影《我是传奇》进行阐释,片中主人公拯救世界的责任与孑然一身的孤独无援的冲突引起了学生的情感触动,进而回归到文本,就不难体会到作者的千古孤独的悲怆与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伟大了。
三、有利于延伸补充,拓展伸课堂教学外延
高学语文教材中选了不少名篇名著,其中一些也被改编制作成电视传媒作品。组织学生欣赏电视传媒作品,既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通过组织学生分析其与文字作品的区别与优劣,培养了学生综合比较的能力。在进行《雷雨》教学时。为了使学生更形象更深刻地体会话剧的语言与结构内容的特点,在文本的解读之外,让学生欣赏电影版本,学生在空前浓厚的学习兴趣中能够对课文中几个人物从语气、语言、表情及内心活动上的理解更加直观、形象,并对戏剧冲突的概念理解更加深入了。
四、有利于情感熏陶,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
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认识,总是从感知开始的,而感知又是审美的门户。审美主体通过感知并产生某种程度的情节,才能产生美感。有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正确的情感价值,可以选择学生乐意观看和值得观看的影视作品作为教材,让优秀影视作品对于人的心灵的净化功能与语文教学实现相通,从而发挥情感交流。如学习《红楼梦》时,适当选择《黛玉葬花》片段的播放,学生不仅为寄人篱下的孤傲才女掬一把同情泪,又得到了文质兼美的诗词文化的熏陶。
五、有利于激发思考,促进学生的理性思辨
影视作品作为学生文化生活的有机部分,利于开拓学生联想发散的思维,如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对影视文学进行学、比较、分析,那么可以在扩展了他们的视野和知识面的同时,培养学生由现象到本质的、学会多角度去分析的能力,使其的理性思考趋于成熟,对语文的内涵、对社会的现状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如对于一些也被改编制作成影视文学的作品,可以组织学生欣赏引导分析其与文字作品的共通点、区别与优劣点,既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综合比较的能力。再如教师可以经常性地启发学生在看某部影视作品,多点思考这样的问题:影视作品如何选材?一些片段的表现手法是夸张、烘托,还是反衬、对比,连续剧还可以找贯穿作品的主线是什么?各集之间作者是怎样地联系起来的?如此等等,在娱乐之中增长了知识,既做到了很好的分析阅读、欣赏提高吗,又促进了学生的思辨性思维的发展,可谓一举两得。
综合上述,我认为,影视文学已经成为新的文学体裁,理应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一座充满魔力的桥梁,能把学生引向文学的殿堂,引向无限广阔的审美鉴赏的天地。认真研究如何将影视教育向课堂延伸,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进一步发挥影视的教育教学功能,是十分必要且很有意义的。当然,影视只是语文教学的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在教学中,教师应有统摄、纠偏的宏观调制能力,影视文学的使用要经过教师合理的组织和选用,选取其精粹加工转化,并应为主题服务,不可喧宾夺主,导致课堂资源的失控现象。我相信,善于向各种文学载体借力,能够让语文课堂更有趣味,更有活力,更有厚度。
参考文献
1.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
(1)未按照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的使用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及结合临床症状选用。临床诊断、细菌学诊断和体外药敏试验可作为选药的重要参考。但受条件限制或病情危急时,亦可根据感染部位和经验选用,可靠性较差。选药时还应根据病人全身情况,肝、肾功能,感染部位,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细菌产生耐药性的可能性、不良反应和价格等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因此使用抗菌药物应有的放矢,不可滥用。(2)未按照抗菌药物分级合理原则使用。根据国家卫生部2008年3月《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医院抗菌药物应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和“特殊使用”。抗菌药物使用应严格遵照各级医师抗菌药物使用权限的原则,逐级把关,才能保证抗菌药物用药的安全。(3)抗菌药物更换频繁。有一份医嘱三日内轮换使用了七种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的疗效存在一个周期效应,如使用某种抗菌药物的疗效暂时不好,应考虑所使用抗菌药物的种类和剂量,根据疾病性质及病原菌为基础调整治疗方案。另外,给药途径、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也是影响抗菌药物疗效的因素。更换过快会造成用药混乱,难以观察药物疗效,且易诱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4)围手术期用药不规范(时间、药品选择、用药方法)。围手术期预防感染用药应提倡在麻醉诱导期或手术前0.5~2小时,1次足量给药,以保证术中血液及组织内足够的血药浓度。围手术期预防感染用药药品的选择应考虑该手术的常见菌、抗菌药物的抗菌谱、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药代动力学特点等。抽查中发现我院围手术期预防用药选择药品不规范、时间过长,有的预防用药甚至用至出院。而且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可造成各种不良反应和细菌耐药。
2.中药注射液的不合理使用
(1)中药注射液中加入其他注射剂。中药成分复杂、原料不稳定、工艺千差万别,药效及性能不易控制,有效成分为大分子物质,故静脉点滴时需要慎重,注射液中不易在添加其他注射液。典型病例: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10%氯化钾注射液10ml。中药注射液中加入其他制剂,加大了中药制剂的不稳定性。(2)重复用药。灯盏细辛与灯盏花素注射液均为从植物灯盏花中提取的黄酮类有效物质,用于心脑血管疾病治疗。抽查中发现,部分医生将此二药同一天前后静滴。(3)配伍不当。复方丹参注射液与川芎嗪注射液联用,可使川芎嗪吸收减慢和生物利用度降低,而两药的作用强度均有降低。(4)未进行辨证论治。临床医生没有按照中医辩证来用药,不分寒热虚实,发热就用清开灵,感染就用双黄连,心血管病就用丹参,体虚就用参脉针。
3.双歧活菌药物的不合理联合用药即抗菌药物与活菌制剂合用
抗菌药物杀灭体内的细菌也包括各种益生菌。抗菌药物将活菌制剂灭活,同时抗菌药物由于活菌制剂的存在而药效降低。如氧氟沙星与金双歧合用,明显降低此二药物的药效。
4.重复给药
(1)在抽查的用药中发现有奥美拉唑注射液与法莫替丁注射液合用,属于重复用药。H2受体阻断剂可抑制胃酸分泌,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常用药物有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由于此类药物价格相对便宜,故适用于消化性溃疡根除幽门螺旋菌,疗程完成后的后续治疗及使用宜半量做长程维持治疗。质子泵抑制剂系作用于壁细胞胃酸分泌终末步骤中的H+-K+ATP酶,使其不可逆失活,因此抑酸作用较H2受体阻断剂更强、更持久。(2)多潘立酮系增加胃动力药物,西利系胃肠动力药物,此二类药品合用,属于重复给药。
5.给药时间不当或剂量不足或过量
(1)他汀类调脂药物。他汀类药物即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药,临床常用于降脂治疗及冠心病心肌梗塞、心绞痛患者的稳定斑块治疗。由于该酶的活性主要在晚上起作用,故该类药物如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均为晚上一次口服。我院该类药物使用中,最为常见的错误为未向患者专门交待晚上用药事项,故影响他汀药物调脂及稳定斑块疗效,同时又容易出现副作用及加重患者经济负担。(2)抗血小板凝聚药物阿司匹林剂量不足。我院门诊处方剂量多为每日25~50mg,使用剂量不足。使用阿司匹林可防治血小板凝聚,预防心脑疾患的发生,阿司匹林75~150mg为阻断血小板凝聚的最佳剂量。
6.缓控释剂使用不合理
常见错误为,为减少使用药物的剂量而将药物掰开减半使用,造成患者血压骤然下降,由于血压的剧烈波动,对心脑肾等器官造成损害。硝苯地平控释片(拜心同)非洛地平缓释片(波依定),此二药为为缓控释剂型的长效降压药,通过药物表面的膜达到控制药物缓慢释放的作用,因此此类药物不能够嚼服或者掰开使用,以免破坏缓释膜。
7.糖皮质激素使用不合理
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过敏、抗休克等作用,是目前控制哮喘最有效的药物。在重度或者严重哮喘时应及早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首选甲泼尼龙(甲基强的松龙),其起效时间短,2~4小时起作用,也可选择琥珀酸氢化可的松,注射后4~6小时起作用。而地塞米松因在体内半衰期较长、不良反应较多,易慎用,哮喘症状缓解后糖皮质激素应及时减量,然后改口服或吸入剂维持。我院糖皮质激素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主要表现在急性哮喘发作时首先使用地塞米松静脉入液静滴,并且出现静脉用糖皮质激素时间较长,症状缓解后未及时减量或改为吸入剂。糖皮质激素的不合理使用,易造成治疗效果不佳及出现激素副作用等后果。
8.镇痛药物使用不合理
癌痛三阶梯治疗方案有5条基本原则分别是按阶梯用药;按时用药;无创给药;个体化给药和注意具体细节。镇痛药物分级使用原则是在低一级药品不能控制疼痛的情况下,选择另一阶梯药物,从而达到控制疼痛的目的。我院镇痛药物不合理使用主要表现为药品阶梯性更换不及时,尤其是惧怕吗啡类药品成瘾性的出现,极少使用第三阶梯镇痛药物,即使使用也未按照按时用药的原则,故而不能维持有效的血液浓度,因此镇痛效果不佳。由于镇痛药物的非规范使用,对肿瘤患者未达到有效的镇痛治疗,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二、分析原因
1.药品基础知识薄弱:随着医药技术的发展,对医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医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常见药物的一般知识,有些年轻医务人员由于基础药理知识不牢固,在医嘱及处方中出现基本性错误。
2.新的药品及剂型出现:由于不断有新药进入临床,医生对新药的剂量、剂型、给药途径、药物的理化特性、药物动力学不熟悉。
3.患者及社会的因素:目前由于医患关系的紧张,造成医务人员过度医疗行为。
4.管理的问题:我院作为一家一级医院存在较为突出的不合理用药问题,这与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管理、院内感染管理不到位密切相关。
关注的中心一方面是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另一方面是内容的正确性,英文交流还有哪些问题等,积极从正面引导学生用英语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和热情。4.6对学生的考核方式双语教学是一种新教学模式,因此,如何考核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是双语教学的另一个重点和难点。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笔者认为双语教学中应用的考核方法应如下:根据双语教学的特点,对学生的考核可以不采用传统的试卷考核,而采用综合几次课业成绩的方式。这里所说的课业有别于通常意义上的课后作业。首先它需要学生以英文形式来完成,这从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英文写作的能力;其次,课业的内容注重实际操作性,即学生在运用课堂知识的基础上,必须通过社会调查、查询资料、观察研究、实际操作等方法获取课业中所需要的部分资料,通过完成课业,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锻炼了学生与他人交流、与他人合作、获取信息等能力。应注意的是在向学生布置课业之前,教师必须仔细设计课业,要明确该课业所要达到的知识点、学生应从哪几部分来展示该达到的知识点,并向学生讲述清楚。根据知识点的多少,结合实践课程设计进行设计,学期末依据理论课和实践课的综合情况给出最终成绩。5混合型双语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5.1避免走向极端混合双语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要避免走向极端。一方面,学生因为对英语的畏惧,期望老师在课堂讲解的过程中适用更多的汉语进行教学,教师对此则没有原则地满足学生的要求,只是对一些课堂用语使用英文,最后使得教学走向全部中文教学的极端,混合双语教学模式流于形式。另一方面,教师因为担心学生英文水平过低,理解不了课堂讲解内容,过分关注对英文的理解进行讲解,从而使得混合双语教学模式变成了英语课堂。5.2提高学生认识,使双语教学作为学生一种自觉的需要对于开设的双语课程,部分学生出现畏难情况和抵触情绪,有些学生认为自己英语还没有过三级或四级,面对大量的专业词汇,即使教师用中文讲解,也无法看懂教材和板书。因此,在开设双语课程时,应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接受双语教学,使之成为内心的迫切需求。教与学相配合,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若双语教学没有上升为学生内心的需要,要提高教学效果是一种奢望。
参考文献:
[1]任道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初探[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3).[2]王振宇.国际贸易主干课程双语教学的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2004(3).[3]刘永峰.高校双语教学的误区与对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2).[4]郑荷芬.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需求情况的调研[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3)[5]魏琴.实施《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7(13).[6]郑爱仙.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创新的探索[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