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行政制度的特征

行政制度的特征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行政制度的特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行政制度的特征

行政制度的特征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制度变迁;制度效率;倒U型特征;波型特征

中图分类号:F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09-0018-03

由于制度效率存在递减规律,这就意味着当制度效率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制度的变迁是必要的。虽然制度具有内在的自然演进与变迁的动因,但制度变迁更重要的是在人为设计下进行。因为人为的制度安排或制度变迁更能及时地避免既有制度的效率损失,也可以获得新制度的更高的效率,从而实现社会各项资源在较高水平上的优化配置。笔者在对单项制度效率的倒U型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发现,持续的制度变迁呈现出多个单项制度效率倒U型曲线相连的波型制度效率特征,并通过对波型制度效率特征的分析,确定了制度变迁的最佳选择区域,从而为制度变迁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以期据此推动经济社会的各项变革得以顺利地进行。

一、制度效率的递减规律与制度效率的倒U型特征

对制度效率的含义的理解是从成本与收益对比的角度解释的。制度成本主要指制度变革过程中的界定、设计、组织等成本和制度运行过程中的组织、维持、实施等的费用;制度收益则是指制度通过降低交易费用、减少外部性和不确定性等给经济人提供的激励与约束的程度。由此,制度的效率可以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假定制度所提供的服务和实现的功能为既定,则选择费用较低的制度是更有效率的制度;另一种是,假定制度选择的费用为给定,则能够提供更多服务或实现更多功能的制度是更有效率的制度。

我们对制度的效率分析,应在动态的情况下进行,如果既定的制度安排或制度稳定性的效率得以充分发挥之后,出现制度的僵化,则会制约制度的效率。这是因为,第一,制度的效率与生产过程的技术性质有关,生产过程的技术性质会从动态上对制度的效率产生影响。生产过程的技术性质之所以会从动态上对制度的效率产生影响,主要在于,任何制度的产生都是由一定的生产力状况和技术水平或性质决定的,随着生产力和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进步,制度必须作出相应的变化和调整。否则,制度的效率必然会降低。第二,制度效率的降低或递减从对制度的需求角度分析,在于新制度产生的新激励水平会随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甚至丧失。我们可以通过我国农村的制度变迁说明这一点。1978年,联产承包责任制突破原有的集体所有、集体生产的经济体制,土地承包给农户家庭经营,适应了当时中国农村的生产技术特点,突出强调了农民的投入与产出间的直接联系,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投入热情,农村经济进入增长路径。1984年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承包制制约农村经济实行规模经营的缺陷逐渐暴露出来。一方面,为激励农民进行长期投资,必须保证土地承包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农村人口的变化和产业化的发展要求土地具有流动性。承包制不能解决这一矛盾,难以提供更高的激励水平,因而农村经济一度出现徘徊的局面。第三,制度本身也有一个产生、发展和完善以及不断面临被替代的过程。李怀指出:“制度的效率‘生命’曲线在达到一定点之后,会随着生存时间的递增而同时出现效率递减的趋势,一般来说,制度的效率往往和时间反相关。”黄少安更明确地指出:“‘变迁收益’是指多投入一单位变迁成本带来的制度效益的变化。‘先增后减’是指一个制度在连续变迁过程中边际效益先因巨大的成本支出而从一个较低的水平上升,达到最高点以后再持续下降,呈倒U型。”

黄少安用图形说明了制度效率的“倒U型特征”。如图1所示:

一般来说,制度变革过程中的总成本和总收益都是递增的。制度变革得以实行,则收益肯定是大于成本的,所以总收益曲线TR一般位于总成本曲线TC的上方,据此得出总收益曲线TE=TR-TC。由此也可以得出边际收益曲线ME,并且可以看出,在E点边际效益最高,在F点边际效益为零,但此时改革取得的效果最好,这时,收益大于总成本的额度最大。如果在F点之后现存制度仍在运行或制度的投入仍在增加,则边际效益ME为负,从而制度的总效益下降,相应地总效益曲线在达到最高点后开始下降,于是制度效率曲线呈现出倒U型特征。正是由于制度效率的下降,甚至损失,所以就产生制度变革的动力。

二、制度效率的波型特征

我们认为,制度效率的倒U型特征能充分地反映某一单项制度或一次制度变迁后的效率情况。而在一个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往往存在着持续的制度变迁,制度效率的倒U型特征在反映持续的制度变迁效率时就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此,从持续的制度变迁的角度,我们可以用波型特征来反映整个经济社会持续制度变迁的效率情况。

为便于分析,我们把持续制度变迁的制度效率的波型特征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假定不同制度变迁或制度运行的制度效率相同,并且不同制度变迁的费时也相同。此时,能够得到一个规则的持续制度变迁的效率的波型特征。二是假定不同制度变迁的制度效率不相同,并且不同制度变迁或制度运行的费时也不相同。而此时,得到的制度变迁的效率特征就不规则。在这两种情况下的持续的制度变迁中的每一个单项制度的制度效率均呈现倒U型特征。因此,持续的制度变迁的效率特征就表现为有多个倒U型曲线形成的波型曲线,也即是多个制度变迁具有制度效率的波型特征。下面我们分别进行分析。

第一种情况,不同制度变迁的制度效率与费时相同情况下的制度效率的波型特征。此时,制度变迁为规则的效率波型特征。如图2所示:

虽然这种严格假设条件下的制度变迁在社会现实中几乎不存在,但在其分析基础上所得到的理论结论仍有助于对社会现实制度变迁的分析。在这种假设条件下的持续制度变迁,是在一个初始的制度安排下开始的,在这种制度的效率充分发挥之后,如不进行新的制度变革以替代此制度,则会逐步地形成制度效率的损失,因此,制度变革是必要的。但由于受到制度变迁中的时滞、路径依赖、连锁效应等因素的影响,往往使制度变迁不能在既有制度效率达到最佳时进行,而总是在一定的制度效率损失后才能得以进行,结果在持续的制度变迁中就存在一个变迁时机的把握问题,为此,我们在规范的制度变迁效率的波型曲线的下降阶段的某一点(这一点是社会现实中制度变迁的实际选择的最下界)作为允许的制度效率损失的下界,于是可以得出一条制度变迁的最低制度效率曲线。如图2中的E2线。由于持续的制度变迁除初始制度安排外,存在一系列的制度替代过程,相应地可以得出一条由各制度变迁的效率曲线的最高点连接形成的曲线,

如图2中的E1线,也是制度变迁的效率的最高点的轨迹。于是在这两条线之间便形成一个区域,这个区域我们可称为制度有效运行或实施制度变迁的最佳制度效率选择区域,即图中的E1E2两条线之间的区域。如果制度运行与制度变迁能够在E1E2两条制度效率曲线之间的区域进行,则我们就可以从客观上保证制度的效率。

第二种情况,不同制度变迁的制度效率与费时不同的情况下的制度效率的波型特征。这种情况下的制度效率是制度在社会实际运行和变革的情况下所体现出的制度效率。由于单项制度的效率不同,所以各不同制度效率的波型特征的波峰不同,又因制度变迁与变革的费时不同,所以波长也不同。如图3所示:

从图3中可以看出,在初始制度安排的效率得以充分发挥之后,即面临制度变迁的要求。但由于不同的制度的效率不同,所以各制度效率的波型特征也不同,从而体现出波峰的高低不同;又由于制度运行与变革的费时不同,所以波长也不同。从而体现出与制度效率相同且制度运行与变革费时相同的制度效率不同的波型特征,即制度变迁的不规则的效率波型特征。相应地,在一个制度的效率充分发挥之后,制度变迁也受时滞、路径依赖、连锁效应等因素的影响,一般也不会在最佳时机进行制度变迁,从而也形成各制度效率的一个下界,于是产生一个制度运行与变迁的效率区域,如图中的E1E2曲线内的区域。只要制度运行或变迁能够在这个区域内进行,就能保证制度的效率。

三、制度变迁的波型效率特征及其经济意义

行政制度的特征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阅读障碍;K-ABC;认知;同时性加工;继时性加工

doi:10.3969/j.issn.1000-6729.2009.02.007

中图分类号:B844.1,R749.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09)002-0108-04

Characteristics of Simultaneous Process and Sequential Process in Children with Reading Disorder

XU Gui-Feng, JING Jin@,JIN Yu, GUO Jia, YANG Wen-Han,LIU Gui-Hao

Department of Maternal and Children's Health,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80

@ Corresponding author,Email:jingjin@mail.sysu.省略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imultaneous process and sequential process in children with reading disorder (RD). Methods:Twenty two children with RD and 27 normal children were assessed with the Kaufman Assessment Battery for Children (K-ABC), and the data were analyzed. Results:RD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lower scores in sequential process,cognitive process and achievement[(105.6±10.2) vs. (115.0±10.9), (112.9±14.9) vs. (123.3±11.6), (112.6±13.2) vs. (127.7±7.2); P

【Key words】 reading disorder; Kaufman Assessment Battery for Children (K-ABC); cognition; simultaneous process; sequential process

阅读障碍(Reading disorder, RD)通常指儿童在拥有正常智力、情感以及相应的教育及社会文化机会条件下,在文字阅读和书写方面长期出现的影响学业及日常生活的一系列困难状态[1]。

根据计划运作-注意-同时性加工-继时性加工模型理论(Planning, Arousal, Simultaneous, Successive,PASS),大脑对信息的加工有同时性和继时性之分[2]。继时性加工(Sequential Processing)倾向依赖左脑半球功能,同时性加工(Simultaneous Processing)则倾向依赖右脑半球功能[3],文字符号的加工处理亦同样如此[4]。Myklebust认为,言语型学习障碍可能源于左脑功能的某种失调[5],提示其继时性加工功能也可能存在障碍[6-7]。但也有研究认为言语型阅读障碍并不伴有继时性加工功能障碍[8],对此仍存有争议。英语为母语的RD儿童主要以语言短时记忆和语音方面的问题为主,故有音韵缺陷说[1]。汉语RD儿童的语言加工机制可能有别于国外,至少汉字的视觉加工有右脑功能的参与[9],他们的认知同时性加工和继时性加工有否自身特点是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考夫曼儿童成套评估测验(Kaufman Assessment Battery for Children, K-ABC)是常用于测定被试同时性加工和继时性加工能力的工具[10]。在反映认知过程和智力结构方面具有理想的效度,在国外多应用于临床儿童心理评估,由于该量表的结构是根据流体智力(fluid intelligence)理论而建构,分量表又多属非言语的表征方式,故较适于跨文化研究[6],且曾于国内小范围做过研究,信效度良好[7]。鉴此,本研究采用内部修订版K-ABC量表对一组RD儿童和与之匹配的正常儿童进行了测试分析,旨在探明RD儿童继时性加工和同时性加工认知特点。测试不仅限于测题的特定内容,还侧重于做出正确解答时所应用的信息加工过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RD组:由经过精神病学诊断标准培训的发育行为儿科专业医师在儿童发育行为门诊确诊。共22例,其中男13例,女9例;年龄7~13岁平均(9.9±1.5)岁,2~6年级。入组标准:①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d, 10th, ICD-10)与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hinese Criteria for Mental Diseases, 3th edition, CCMD-3)的共性条目;②儿童学习障碍筛查量表(The Pupil Rating Scale, PRS)[11] 的总得分

对照组:在发育行为儿科专业医师的指导下,参考PRS得分、阅读成绩、IQ值、作业、考绩、班主任和家长的评定以及行为筛查量表,在广州市越秀区某小学2~6年级平均年龄(9.7±1.6)岁学生中选取健康正常儿童27人,与RD组儿童按照性别、年级及智力水平(IQ≥70,96.4±7.1)进行匹配(均P>0.05)。

1.2 工具

全套考夫曼儿童成套评估测验[10] 由14个分测验组成,本研究选用了适于7~13岁儿童的11个分测试,分成3个分量表:继时性加工(包括手部动作、数字记忆、词语顺序)、同时性加工(完形测验、三角拼图、视觉类比推理、位置记忆)、习得度(算术、谜语、阅读/编码、阅读/理解)。继时性和同时性加工得分之和为认知加工得分。每答对一项记一分,误答或没有在标准时间内给出答案不计分。由专业人员按照指导手册要求和施测程序进行一对一测试,测试需时一小时左右。

1.3 统计方法

数据运用Microsoft Excel和 SPSS12.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相关分析。

2结果

2.1 两组儿童K-ABC测验评分比较

表1显示:RD组在同时性加工、认知加工和习得度量表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在分测试上RD组的手部动作、完形测试、视觉类比推理、位置记忆、谜语和阅读/理解得分低于对照组。

2.2 对照组继时性加工、同时性加工与习得度的相关性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继时性加工与习得度(r=0.69, P

3讨论

3.1 关于K-ABC测验

K-ABC自发表以来,相关研究[6, 10, 13]已证实了其有较佳的内容效度、预测效度以及并列效度。近年来,中国的部分学者对其进行了小范围的适用研究[7, 12],信效度良好。选择这个测试的优点在于:第一,有较有影响力的理论基础,即PASS理论;第二,由多种测试通道的任务组成,内容丰富多彩,且能测量到更多的信息;第三,测试任务具有趣味性,确保了其对儿童的吸引力;第四,根据流体智力理论建构,分量表又多属非言语的表征方式,故较适于跨文化研究;第五,不仅考虑到认知过程的评估,亦兼顾到了被试已具备的习得程度。而其缺点主要在于,整个测试的操作时间稍长,需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这就要求在测试的过程中让儿童适当休息,以免因为疲倦影响测试结果。

3.2 关于测试结果

3.2.1 继时性加工能力比较

K-ABC所反映的继时性加工能力是个体以特定顺序保持信息的技能,侧重对刺激的系列和时间顺序的感知[9],刺激的再现则通过视觉和听觉呈现。这种能力在智力结构上属于流体智力,是反映被试的基本能力,适合于作为不同文化背景者智力比较的基础。本测试结果显示,虽然RD组继时性加工量表得分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儿童在手部动作任务中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部动作是测试儿童保持动作序列的能力,它更依赖被试的视觉空间能力和心理旋转能力。反映了RD儿童存在视空能力的欠缺,亦有空间镜像能力的旋转缺陷,容易混淆手背和手刀,这可能与他们在符号书写上产生的镜像反应类同[13-17],进而影响到对这类信息的继时性加工。数字记忆和传统智力测试的数字广度复述一样,随着数字广度递增来检验被试的短时记忆,亦能够反映被试的听觉辨析能力。词语顺序测试是由主试读出若干单词(物体名称),让被试按测试顺序指出黑影图,其中部分测验设置了颜色干扰项。两组儿童在这两个任务中的表现特点一致,随着数字广度增加,数字记忆通过率渐次降低;词语顺序任务中设置了颜色干扰的项目通过率明显降低,且两组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RD儿童的工作记忆以及记忆广度没有显著缺陷。

3.2.2 同时性加工能力比较

同时性加工能力指个体对片断信息进行抽象、概括并进行整合的能力,侧重对刺激的整体、完型和空间性的知觉[9],并与大脑皮层枕叶和顶叶的功能有关,涉及空间的、类比的和概括的能力[18]。本测试结果表明,RD组的同时性加工量表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3.2.3 RD儿童成就量表的结果分析

K-ABC成就量表主要测定被试在社会化过程中获得的知识、技能,它主要反映的是通过掌握社会文化经验而获得的智力,即晶体智力(crystalized intelligence)成分,如词汇概念、言语理解、常识等记忆储存信息的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保持相对稳定[19]。本测试结果显示RD组成就量表分低于对照组(P

3.3 小结

本研究结果显示,RD儿童存在同时性和继时性加工两方面的认知功能缺陷,尤以同时性加工为甚,而且其视觉空间加工能力、视觉短期记忆能力、心理旋转能力以及已获得的知识技能亦低于正常儿童。但国外有研究[6, 9, 20] 则认为,阅读障碍儿童的同时性加工能力并不存在缺陷,而继时性加工能力却低于正常。这可能是因为汉语语言加工机制本身不同于英语,也可能是样本大小、入组标准等不同引起的,有待进一步研究。

此外,本研究突破了仅从音韵或(和)字形等方面寻找RD成因的研究惯性,为进一步的研究打下了基础,并为K-ABC修订版本的应用提供了参考。但以后的研究应该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并将各研究角度及方法进行整合,以期能更清楚地揭示儿童阅读障碍的成因及特征。

参考文献

[1]Shaywitz SE. Dyslexia[J]. New England J Med, 1998, 338 (5):307-312.

[2]Luria AR. The Functional Organization of the Brain[J]. Sci Am, 1970, 222(3):66-78.

[3]Cohen G. Hemispheric Differences in a Letter Classification Task[J]. PerceptionPsychophysics, 1972, 11:139-142.

[4]Beller HK. Parallel and Serial Stages in Matching[J]. J Exp Psychol, 1970,84:213-219.

[5]Myklebust HR. Toward a science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J]. J Learn Disabil, 1983, 16:17-18.

[6]Preis S, Schittler P, Richter WR, et al. Typical pattern of the Kaufman-Assessment Battery in children with developmental language disorder[J]. Neuropediatrics, 1997, 28(6):328-332.

[7]薛红丽, 静近. ADHD儿童同时性加工与继时性加工的实验研究[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5, 19(10):669-671.

[8]Chow, Diana, Skuy, et al. Simultaneous and successive cognitive processing in children wih nonverbal learning disabilities[J]. School Psychol Int, 1999, 20(2):219-231.

[9]Shiota M, Koeda T, Takeshita K. Cognitive and neurophysiological evaluation of Japanese dyslexia[J]. Brain Dev, 2000, 22(7):421-426.

[10]Ochieng, Charles O. Meta-Analysis of the Validation Studies of the Kaufman Assessment Battery for Children[J]. Int J Testing, 2003, 3(1):77-93.

[11]静进, 森永良子.学习障碍量表的修订与评价[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1998, 3(6):197-200.

[12]丁伟, 金瑜. 考夫曼儿童成套评价测验的试用研究[J]. 上海教育科研. 2006, 6:26-28.

[13]Kumra S , Wiggs E, Bedwell J, et al. Neuropsychological deficits in pediatric patients with childhood-onset schizophrenia and psychotic disorder not otherwise specified[J]. Sch Res, 2000, 42:135-144.

[14]Pache M, Weber P,Klumpp S, et al. Visual function in developmental dyslexia[J]. Ophthalmologe, 2004, 101:907-913.

[15]Winner E, French L, Seliger C, et al. Dyslexia and Visual-Spatial Talents, Compensation vs Deficit Model[J]. Brain Language, 2001, 76:81-110.

[16]黄旭,吴汉荣,静进,等. 汉语阅读障碍儿童在本顿视觉保持测验中的反应特征[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7, 17(9):1667-1670.

[17]吴汉荣, 姚斌. 汉语阅读障碍儿童视觉编码和词语成分加工机制的功能性近红外光学成像研究[J]. 中国学校卫生, 2004, 25(1):4-7.

[18]Das JP, Naglieri JA, Kirby JR. Assessment of cognitive processes:The PASS theory of intelligence[J]. Boston:Allyn and Bacon, 1994.

[19]Patton JH, Stanford MS, Barratt ES. Factor structure of the Barratt Impulsiveness Scale[J]. J Clin Psychol, 1995, 51:768-774.

行政制度的特征范文第3篇

关键词: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PCR;组织特异性

中图分类号 S9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3-0132-02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属线头病毒科(Nimaviridae)白斑病毒属(Whispovirus)。该病毒曾被误以为杆状病毒,曾被称为皮下及造血坏死杆状病毒等[1]。对虾白斑综合病毒可以引起对虾严重的传染病-白斑综合征(俗称白斑病),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严重威胁着全世界对虾的养殖安全。该病毒诱发疾病的特点是发病急、发病率高、死亡速度快。病虾停止摄食,部分濒死虾甲壳出现白色斑点,白斑综合征因此得名。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强制通报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1]。近年来,随着养殖环境的恶化,对虾病毒性疾病频繁暴发,严重影响了对虾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对虾养殖是广东省沿海地区的一个重要产业,由于WSSV致病性强、危害性大、流行范围广,建立特异、敏感、快速的检测系统极为重要。WSSV检测方法有多种,如现场快速诊断、常规组织学、电镜、免疫学、PCR和原位杂交等。PCR具有特异性和敏感性都很高的特点,是检测WSSV的重要手段。因此,本文对PCR检测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的组织特异性进行分析,为实现对虾养殖中对白斑综合征病毒的监控打下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料 病虾取自广东省江门市对虾养殖场,病虾为疑似白斑综合症、濒死的南美白对虾,用95%乙醇保存,运回实验室用于检测。

1.2 试剂和引物 Tissue DNA Kit D3396购自美国OMEGA公司;Easy PureTM Quick Gel Extraction Kit和Easy PureTM Plasmid MiniPrep Kit购自北京全式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Ex Taq DNA聚合酶、dNTP、10×buffer、氯化镁(25mmol/L)和电泳样品缓冲液均购自TaKaRa公司;引物由上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合成(表1)。

1.4 基因组总DNA的检测 将6μL基因组总DNA和2μL电泳样品缓冲液混匀后,加入凝胶孔中,5V/cm电泳约30min,用凝胶成像仪拍照并判断结果。

1.5 PCR鉴定 PCR反应总体积为100μL,其中含10×buffer 10μL、dNTP 2μL、氯化镁10μL、引物F1和R1各2.5μL、灭菌双蒸水62μL和待测样品10μL。将以上反应混合液混匀后稍离心,设置反应条件为:94℃预变性4min,然后94℃ 1min,55℃ 1min,72℃ 2min,30个循环;72℃延伸10min,最后4℃保温。同时设立阳性、阴性和空白对照。取反应产物5μL于含有溴化乙锭的0.8%琼脂糖凝胶。第一次PCR后,如结果为阳性,根据阳性的强弱作10~1000稀释,如结果为阴性,则不作稀释,取10μL作为第二次PCR反应的模板。同时设立阳性、阴性和空白对照。按照1.6分别加入反应组分及引物F2和R2各2.5μL,进行第二次PCR。

1.6 琼脂糖电泳 将6μL样品和2μL电泳样品缓冲液混匀后,加入凝胶孔中,5V/cm电泳15~30min,用凝胶成像仪拍照并判断结果。第一次PCR扩增,阳性对照会得到一条大小1447bp的DN段,阴性和空白对照没有该核酸条带,第二次PCR后,阳性对照会得到一条大小941bp的DN段,阴性和空白对照没有该核酸条带。待测样品2次PCR均能得到和阳性对照同样大小的DN段,送上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y序,并与NCBI上的对虾白斑病毒序列进行比对,序列相似性在98%以上判为阳性;若两次PCR均无目的带或测序不对者判为阴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基因组总DNA的检测结果 为了检测组织提取的基因组总DNA降解情况,将提取的DNA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鳃、肌肉、表皮、附肢和复眼都有轻微的跑带现象,鳃和肌肉比表皮、附肢和复眼的基因组总DNA条带亮。

2.2 PCR检测结果 应用上述方法对50尾病虾的不同组织进行PCR检测,凝胶电泳和测序结果显示,鳃的阳性检出率为98%;肌肉和表皮的阳性检出率均为90%;附肢的阳性检出率为76%;复眼的阳性检出率为70%(表2)。

3 讨论

用凝胶电泳对不同组织提取的基因组总DNA质量进行检测,结果发现鳃、肌肉、表皮、附肢和复眼都有轻微的跑带现象,鳃和肌肉比表皮、附肢和复眼的基因组总DNA条带亮。试验中存在跑带现象,这说明用95%乙醇保存的样品基因组总DNA有轻微降解。用液氮保存样品,基因组总DNA降解最少。然而,大容积液氮罐在野外取样中携带不便,存在气体外泄、人员冻伤等隐患,小容积液氮罐气体容易挥发,保持时间短。因此液氮冻存不适用于长途野外样品采集工作。95%乙醇溶液配制简单,携带方便,是较佳的野外取样保存方法。

本次研究中发现,对虾不同组织的阳性检出率高低顺序如下:鳃>肌肉=表皮>附肢>复眼。有研究指出WSSV先感染宿主血细胞,再通过血液循环将病毒粒子传播到宿主体内的其他组织[2]。WSSV感染的细胞主要分布在外胚层和中胚层起源的组织,如鳃、表皮、肌肉、前肠、后肠、胃、性腺、淋巴组织、心脏、触角腺以及神经系统的相关细胞等。由于甲壳动物特殊的摄食和呼吸方式,水中的病毒粒子可以经鳃部感染宿主,而鳃也被公认是WSSV感染较严重的部位。在本次研究中,复眼的阳性检出率最低。Lo等[3]对带复眼的眼柄进行PCR检测,结果为阴性,只有去除复眼的眼柄才为阳性,因此他推测对虾的复眼可能含有某种抑制剂,导致结果出现假阴性。

通过本研究,建议在野外可用95%乙醇保存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料样品,鳃和肌肉可作为WSSV PCR检测的合适部位。

参考文献

[1]陈爱平,江育林,钱冬,等.白斑综合征[J].中国水产,2010(10):64-65.

行政制度的特征范文第4篇

一、WTO规范体系的特殊性

WTO规范体系是由国际公约(如《马拉喀什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多边协定(如《货物贸易多边协定》、《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定》、《服务贸易总协定》、《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等等),国际组织规章(如《贸易政策审议机制》、《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的谅解》等)。国际组织的决定与宣言(如《关于有利于最不发达国家措施的决定》、《关于世界贸易组织对实现全球经济决策更大一致性所作贡献的宣言》等等),以及各国的加入决定书等等组成。这些公约、多边协定、国际组织规章、国际组织的宣言与决定以及加入决定书等无疑都是调整国家间关系、约束国家的国际行为的规范,因而属于传统国际法的范畴,具有传统国际法的本质和特征①。然而,与传统国际法相比,WTO的规范体系却有着显著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不仅表现在对传统国际法所规范的行为范围的拓展,而且表现在对传统国际法的本质特征的拓展。兹一一列举之:

1、与传统国际法相比,WTO规范体系的规范对象发生实质性变化。

传统国际法调整的是国家与国家间、国家与国际组织间以及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因此,它所规范的对象对国家来说,仅是国家的对外行为,或称国家的国际行为。而对国家的国内行为,传统的国际法向来都根据主权原则将其排除在国际法的规范对象之外。与传统的国际法不同,WTO的规范体系,不仅将国家的对外行为作为规范对象,而且将国家的国内行为也作为规范的对象。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议定书》(下称“入世议定书”)第二条A款2项对国家的国内行为方式做出规定,即:“中国应以统一、公正和合理的方式适用和实施中央政府有关或影响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或外汇管制的所有法律、法规及其他措施……”。也就是说,对国家有关贸易的国内行为,WTO要求以“统一、公正和合理的方式”为之;又例如,入世议定书第二条C款规定,国家的国内行为必须符合透明度原则;而入世议定书第二条D款甚至直接规定国家的国内行政行为必须接受独立、公正的司法审查②。诸如此类的规定,使WTO的规范体系,突破了传统国际法的主权界限,使国家的国内行为直接成为国际法律体系规范对象,这是对国际法的本质特征的突破,也是国际法的一个飞跃性发展。

2、与传统国际法相比,WTO规范体系的规范范围明显扩大。

传统国际法的规范范围,对国家来说仅包括规范国家的中央政府行为,而把国家内部的各级地方政府的行为排除在国际法的规范范围之外。与此不同,WTO规范体系的规范范围,不仅包括国家中央政府的行为,而且包括地方各级政府的行为。“入世议定书”第二条A款第3项规定:“中国地方各级政府的地方法规、规章及其他措施应符合在《WTO协定》和本议定书中所承担的义务。”

传统国际法的规范范围,一般仅包括国家的行政行为。对国家的立法行为,虽然存在着“国家的立法必须不违反其所承担的国际义务”的国际法原则,但并未直接规范国家的立法行为。而WTO规范体系的规范范围不仅包括中央政府的行政行为,而且包括中央政府以及地方各级政府的立法行为。“入世议定书”第二条C款2项规定:“……并且在其法律、法规或其他措施在该刊公布之后,应在此类措施实施之前提供一段可向有关主管机关提出意见的合理时间……。”这实际上对国家的立法行为提出了两项要求:其一为事前公示,其二为赋予相关人以异议权和建议权。象这样直接规范国内立法行为的规定,在传统国际法体系中是不可能有的。

更有甚者,WTO规范体系,对完全属于国家主权行为的国家司法行为也直接做出规定。“入世议定书”第二条D款不仅对国内司法审查机构的建立以及司法审查的原则做出规定,而且对当事人的诉讼权利都直接做出规定,这在传统的国际法体系中是不可想象的③。

3、与传统国际法相比,WTO规范体系的规范方法也有显著的不同。

传统的国际法规范各国国家行为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同意,即必须经主权国家的同意,国际法才对该国发生规范效力;二是信义,即对其同意的国际法规范,国家必须凭信义来执行;三是报复,即对违约和失信等违反国际法的行为,主要是靠各国的报复行动来互相制约④。虽然有着国际法院等国际争端解决机构,但其调整、解决国际争端的作用并不显著。因此,国际法的规范方法更多地表现出自愿性的特征。与此不同,WTO规范体系的规范方法更多地表现出强制性的特征。

首先,WTO规范体系的规范方法是将WTO的规范,直接适用于成员国(方)的国内(境内)的全部管辖区域,而不需再经过任何国内的审核、批准或其他国内立法程序(例如,“入世议定书”第二条A款1项规定:“《WTO协定》和本议定书的规定应适用于中国的全部关税领土……。”)。

其次,通过“贸易政策审议机制”,WTO对成员国执行WTO规范的情况直接进行监督⑤。“贸易政策审议机制”是WTO首创和特有的。它使得成员国(方)的国(境)内贸易政策成为国际组织的审核对象,它迫使成员国(方)在制订和施行贸易政策时,必须考虑符合WTO的规范,必须考虑能否通过WTO对其的贸易政策的审议,从而大大加强了WTO规范的强制效力。

最后,通过争端解决机制保证WTO规范体系的切实施行。WTO的争端解决机制是迄今为止所有国际争端解决机制中最有效、最具强制力的争端解决机制。在受理范围上,它不仅包括违规之诉,而且包括非违规之诉,甚至还包括所谓的情势之诉;在争端解决的管辖上,它是绝对强制性的,即一切涉及WTO实体协议的争端都必须由WTO争端解决机制处理;就争端解决效力来说,授权交叉报复的多边制裁制度,保证了最后裁决的履行⑥。所有这些,对保证WTO规范体系的施行起到了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无论在规范对象上,还是在规范范围上,抑或是在规范方法上,WTO规范体系与传统国际法大不相同,都表现出明显的特殊性。WTO规范体系的这些特殊性,增强了WTO规范体系的强制性,迫使WTO的参加国必须承接WTO规范体系对国内政治、经济、法律等制度的冲击,必须应对WTO规范体系对调整和变革国内政治、经济、法律等制度所提出的挑战。这既是“入世问题”的由来,也是解决“入世问题”的必由之路。

二、入世对我国行政法律制度的冲击

入世对我国行政法律制度的冲击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行政制度的特征范文第5篇

关键词:特高血糖1型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 救治 护理

1 example special hyperglycemia 1 diabetes merge alkone sickness acidosis treating and curing and nursing

Deng Xinlian Wang Xiujun

Abstract:My branch success rescues example blood sugar to reach as high as at the same time 87.7mmol/L partner Gao Xuejia,the hypotension complication patient,the author to treats and cures carries on the summary with nursing,presently reports as follows.

Keywords:The special hyperglycemia 1 diabetes merge alkone sickness acidosis Curing Nursing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0)12-0137-02

我科成功抢救一例血糖高达87.7mmol/L同时伴高血钾、低血压并发症患者,笔者对救治和护理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42岁,因“突发昏迷2小时”急诊入院,有2型糖尿病史12年,一直用甘舒霖30R早12u,晚12u降糖治疗,入院前一周有受凉感冒史,近两天因腹泻进食少而自行将胰岛素减量。入院查体:浅昏迷状态,双瞳孔形状不规则,直径约4mm,对光反射减弱,呼吸急促,口唇轻度紫绀,脉弱,BP80/40mmHg,心律齐,HR84次/分,双肺呼吸音粗糙,未闻及干湿罗音,腹平软,肠鸣音减弱,全身皮肤干,弹性差,双下肢无水肿,生理反射迟钝,病理征未引出。平时体重60Kg。辅助检查:ECG示窦性心律、T波高尖,手指血糖“HI”,血常规:白细胞21.5×109/L,血红蛋白103g/L,肾功能:BUN20.8mmol/L,Cr369mmol/L,电解质:K+9.55mmol/L,Na+110.0mmol/L,cl- 80.6 mmol/L,静脉血糖测不出,检验科予稀释两次后检测回报87.7 mmol/L。血淀粉酶1088U/L,脂肪酶181 U/L。诊断:①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②急性胰腺炎;③低血容量性休克;④低钠血症;⑤急性肾功能不全。

2 治疗

2.1 补液。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患者因严重脱水致低血容量性休克,通过补液改善循环血容量和组织灌注,纠正脱水状态是抢救DKA成功的关键[1],采用留置针输液,迅速建立两条以上的大口径静脉通路,一组以快速补液、扩容,一组静脉应用胰岛素,遵医嘱采用静脉泵入胰岛素。另一组为静脉采取血标本,均为留置针。因入院时患者无心衰表现,予快速补液,前两小时内补液量达2000ml左右,经补液2000ml后血压仍为80/40mmHg,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滴,多巴胺小剂量静滴等相关治疗后血压回升。第一个24h内静脉补液加口服补液达11000ml,出量2600ml。

2.2 胰岛素应用。采用静脉微量注射泵泵入胰岛素及临时直接静脉推注等方法,开始以生理盐水50ml+RI50u,6ml/h泵入,每半小时或1小时测血糖一次,根据结果及时调整RI泵入速度。11PM测手指血糖23.9mmol/L,9月7日0AM测手指血糖13.0mmol/L,1AM、2AM、4AM测手指血糖分别为10.0mmol/L、9.7mmol/L、6.0mmol/L,4AM停用胰岛素静脉泵。第一个24h内静脉泵入胰岛素152U、静推胰岛素170U、皮下注射20U诺和灵N,共使用胰岛素342U。

2.3 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补液及降糖过程中及时监测血K+水平,上导尿管监测尿量,4:30pm复查血K+4.27moll/L,Na+ 121.0moll/L,cl-86.4 moll/L,血糖53.75 moll/L,10pm尿量达1000ml,即开始补钾。因严重酸中毒致使外周血管扩张、降低心肌收缩力,并降低RI敏感性,故在补液过程中予5%NaHCO360ml静滴以纠正酸中毒。

2.4 抗炎等治疗。患者本次发病因腹泻引起,遵医嘱使用足量抗生素,同时以护胃、止泻、改善微循环等其它支持对症治疗。

3 护理

3.1 补液的护理。妥善固定留置针头,正确评估失水及低血压的严重程度,计算每小时补液量及速度,合理安排补液顺序。补液过程中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心率、呼吸,观察有无烦躁、咳嗽、咳痰、呼吸困难或不能平卧等症状,警惕急性肺水肿的发生;同时观察皮肤粘膜的干燥程度、每小时尿量,详细记录24h出入量判断脱水的纠正程度,同时也是及时提供补液方案的依据。

3.2 胰岛素治疗的护理。血糖下降过快有加重脑水肿和低血糖的危险,过慢影响降糖降酮的效果,加重组织损伤程度。病人入重症监护病房,专人护理,严密监测血糖,每半小时或1小时监测一次,根据血糖值,及时调整胰岛素泵入速度,观察意识状态、瞳孔大小、对光反射,如果病人神志清楚后出现恶心、头昏等不适,提示脑水肿,同时观察有无出汗、发抖、饥饿感、心慌等低血糖反应发生。

3.3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入院时患者浅昏迷,注意观察患者神志、瞳孔、对光反射,高钾有诱发恶性心律失常的危险,通过心电监测观察心律,T波改变判断电解质纠正程度。如心率加快至140-160次/分,呼吸加深加快,提示酮症酸中毒仍未改善。应及时调整补液及胰岛素用量和速度,同时严密观察病人意识恢复情况。7/9上午患者有恶心、呕吐、头痛症状,考虑轻度脑水肿,给予20%甘露醇125ml加压注射减轻脑水肿。因患者上腹部疼痛同时伴淀粉酶升高考虑为急性胰腺损伤所致,嘱患者暂禁食,观察腹痛性质、程度及血淀粉酶恢复情况。

3.4 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发生。昏迷期间加强呼吸道管理、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由于代谢紊乱、抵抗力下降,未进食,细菌在口腔繁殖迅速,易致炎症、溃疡,口腔护理Bid,保持皮肤清洁,勤擦澡更衣,预防皮肤感染和压疮发生。

3.5 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患者病程长,担心医疗费用高加重日后经济负担等给病人造成紧张、焦虑、悲观心理,捕捉患者的心理动态及时地进行心理疏导,同时争取家属的理解与配合,加强疾病诱因、发病机理、饮食及药物治疗的宣教,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4 小结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也是内科常见急症之一,多见于 1 型糖尿病病人,病死率大约是 5% [2] 。合理补液和使用胰岛素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护理措施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和转归;加强基础护理,有效的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是抢救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两个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