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区护理的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棚改,绿化,生态系统
1、 有利于发挥绿地系统的生态效应
在棚户区环境中,合理布置绿化,除了可以软化建筑环境、产生高质量的景观效果外,还可以改善居住区小气候,减轻城市热岛效应和三废污染等。如我国北方地区,秋冬季节寒冷、干旱多风,所以在居住区进行绿地设计时,要充分考虑防风、防尘、降低风速等要求,选择适应这种气候的植物;而南方地区,夏季高温,炎热时间长,绿地设计应首先考虑通风降温问题,来改善小气候,充分发挥绿地系统的生态效应。但目前棚户区绿地的生态作用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设计者往往只重视绿地的形式和景观效果,而忽视其生态效应。辟如相当一部分地区的小区绿地中出现了大面积的铺装广场和硬地,而缺乏高大树种,“绿地不少、绿荫不足”,夏日炎炎中不但起不到改善气候的作用,反而加大了居住区的热岛效应,这样的绿化设计决不是从居民的实际需要出发。所以小区绿化生态化,只有兼顾了社会、经济、环境三者的整体协调发展,才真正把握“以人为本”的内涵。而生态小区的建设将会逐渐改变目前城市建设中环境污染、缺乏有效环境保护等不合理现状,实现节能、节地、节水、低污染以及物业等的有效管理,为小区和城市自身环境改善带来强大动力。
2、充分体现绿地环境的实用性
棚户区绿地环境的实用性是居民对环境的最基本的要求,也是设计师着手设计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在住区内部的大量日常休闲活动,是居民的散步、逗留、观望、交谈等,这些活动多数都与室外公共设施及可吸引人们驻足的小尺度空间有关,所以要充分了解使用者对于户外活动的功能要求,分析不同人群的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尊重其各自的使用习惯,做到物尽其用,避免华而不实。一般来说,一个小区需要的休闲场地包括:一定面积的广场,供晨练与驻足聊天、儿童游戏场、小尺度的休闲空间、健身区等。当然这些设施不一定要全,需根据小区规模以及实际情况予以选择,不能只要功能不要绿化,也不能只要绿化不要功能。有些居住区绿化设计不是“以人为本”,而是“以景为本”,片面强调构图,铺装、植物模纹等视觉形式,而忽视居住人群实际需要,如楼盘问用绿地做隔离带,视觉效果不错,却忽视了人们生活的方便,两分钟的路程可能得走上十几分钟;也有的居住区绿化设计没有把残疾人的行为考虑进去,为残疾人的出行带来不便。
棚户区绿化设计要做到“以人为本”,最重要的是设计者要在充分了解所住居民的年龄结构、职业、生活、工作习惯、生理要求的基础上,将观赏与休闲相结合,创造参与性强的景观绿地,进行全方位的人性化设计,这样才能使每一个细节都尊重和体贴人的活动行为,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3、绿化体现文化性
棚户区绿化设计应体现所在地域的文化特征,因地制宜的创造出具有时代特点和地域特征的空间环境,避免盲目的移植。纵观我们的房地产广告中的欧陆风格、异国风情已蔚然成风,罗马柱和欧式雕翅配上修剪的花团,处处可见。应该说,在绿地环境中,适当引进国外居住区环境景观的一些特色,对丰富我们的环境形态、满足多元的居民审美需求会有所帮助,但如果成为“风气”和“时尚”,则走入了误区。因为棚户区环境形式必然会受到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一方面,居住绿地环境只有适应当地的自然气候才会有生命力;另一方面,由于各地风土文化不同,因而居住者对居住绿地环境还存在风土上的适应性。因为不同地域的不同条件下,人们的居住观念、风俗文化、生活习惯等是各不相同的,而这些不同具体体现在人们对环境中的“乡土感”和“故乡情怀”的感受和认同。
4、 实现绿化给居民带来的亲密与和谐
棚户区绿地的面积一般不大,不可能像城市公园那样有开阔的场地。所以在设计时要注意尺度感和亲和性,使居民能真正参与其中,产生亲密与和谐之感。但有好多小区在设计中却忽略了这点,如在绿地上设计了大尺度的公共雕塑,居民只可远观,而不可参与其中活动;或者在小区中心照搬广场设计中的大面积的、纯观赏性的花坛、草坪,人们只能观赏而不能进入,绿地仿佛是小区空间的占领者,居民却成为“被驱逐者”,即使设计了一些步行道,由于没有绿荫,人却无法驻足停留,给人无法亲近的感觉。所以要让居民在绿地内感到亲密与和谐,处处有“人”的参与,设计时必须掌握好绿化和各项公共设施以及各种小品的尺度和关系,使它们平易近人。
总之,在今天,建筑显然己不再是单纯的造型艺术了,关联领域的扩大增加了建筑设计的复杂性与困难度,意义更多偏向于环境与建筑的相互关系之中。而绿色植物是建筑室内外景观设计最常用和最丰富的设计元素。结合棚户区改造项目调查研究,我国在对棚户区项目绿化布局实施情况不好,没有真正改造环境,只是让居民住进了新房,对于这种情况进行了问题分析和建议,毕竟棚户区改造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民生工程。对今后脏乱不堪的棚户区能够焕然一新的改变,摇身一变成为设备先进、绿化程度高的现代化建筑群,不仅对棚户区居民生活环境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加为城市的市容市貌注入了清新的元素。
参考文献
关键词:健康老龄化;社区护理;老年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平均寿命的普遍延长,老年人在人口总数中的比例越来越大,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已成为21世纪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按照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界定标准,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超过10%或者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超过7%,即可认为进入老龄化社会[1]。根据2009年民政事业发展的统计报告,截至2009年底,全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5%,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全国总人口的12.5%,按照这个标准,我国进入了老龄化社会[2]。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已经成为我国社会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在这一背景下,我国提出了"健康老龄化"这一概念。社区作为老年人基本的生活环境,比医院更能为老年人提供持续、全面的护理服务,在健康老龄化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发展社区老年护理事业,提供积极有效的社区护理使老年人在社区接受各种健康护理,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实现健康老龄化的重要保证。
1 健康老龄化的概念
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哥本哈根世界老龄大会上把“健康老龄化”作为对付人口老龄化的一项发展战略。在我国1994年2月召开的“中国老年保健研讨会”开幕词中,中国老年学会会长邬沦萍教授最先提出“健康老龄化”这一词,并且发表了“为使我国出现健康的老龄化而奋斗”的讲话。健康老龄化更关注的是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健康状态,在延长人类的生物学年龄的同时,还应该延长人类的心理与社会年龄,使老年人在生命延长的同时,具有较高的生活质量。
2 社区老年护理
1970 年,美国的露丝・依思曼首次使用了社区护理一词。社区护理是以健康护理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社区为服务范围,对社区内的不同人群提供医疗护理、预防保健护理、康复护理、健康教育及健康指导的综合,承担着医院外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护理工作。社区老年护理是指由有组织的社会力量为个人、家庭、社区提供的一系列服务,护理工作的重点为一般家庭及社区中的老年人群,为他们提供连续、全面的服务[3]。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社区护理应以“社区内弱势团体(老弱、残障)为优先服务的对象”,老年人群作为社区里的主要人群,如何在社区里提供适合老年人群需要的医疗保健、生活照顾等服务,对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3 加强社区老年护理,促进健康老龄化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在经济、医疗、养老方面都给社会带来了一定影响,维持老年人的健康是社区护理工作的重点。国外社区护理起步早,发展的比较快,其中为老年人提供的社区护理作为社区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的已经比较规范,许多国家的社区护理服务机构作为医院的分支机构,对老年人提供的护理服务已经很完善。我国的社区护理发展不平衡,与国外相比差距比较大,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社区护理起步早,投入大,社区护理发展较快,已经开设了家庭护理、护理专家门诊、社区卫生服务等,有的地区还为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但是大部分城市的社区护理服务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为了达到健康老龄化,我国的社区老年护理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具体措施如下:
3.1建立健全完善的社区老年护理服务体制。我国现阶段的社区护理机构缺乏明确的监督管理机构,尚未形成独立的社区护理管理体系,社区老年护理的保障机制薄弱。然而社区中的老年人对社区护理的需求大,需要社区的护士可以为他们开展多项社区护理服务,如:健康教育、健康体检,所以建立一套完善的社区老年护理服务体系是非常重要的。
3.2加强社区硬件设施建设,完善社区就医环境。改善社区老年人的居住环境,为老年人提供一系列的健身设施是解决老年护理问题的有效对策。同时加大并完善社区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方便社区老年人的就医问题。王宁[4]的社区医疗相关问题的调查报告,有50.0%的人不愿意到社区医疗机构看病,其原因:32.8%认为社区医务人员素质低,28.4%认为社区医院机构检验仪器落后、水平低,18.7%认为社区医疗机构药品不全,还有13.7%认为药品价格不便宜。
3.3提高社区从业护士的素质和技能。社区护理是对社区中的个人和家庭开展家庭访视、居家护理、健康指导提供连续性、综合性的医疗保健服务,它涉及相关的多学科的医疗、护理、保健知识,而这些主要依靠社区护士完成。目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的社区护理数量不足,以年轻人为主,学历低,大多是中专学历,专业素质相对较低,导致部分工作无法开展或内容较少,难以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从而影响了社区护理工作的内容和质量,所以提高社区护理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当务之急。健康老龄化观点的提出也要求我们必须尽快发展、完善我国的社区护理教育,尤其是老年护理教育,培养更多的社区老年护理专业人才,以满足老年人日益增多的要求[5]。
为实现健康老龄化的目标,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为老年人提供较为全面、系统、规范的社区护理服务,积极尽快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护理模式已刻不容缓[6~8]。加强社区老年护理事业,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解决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满足其健康需求并提高其生活质量,为实现健康老龄化和构建和谐社会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宋全成,崔瑞宁.人口高速老龄化的理论应对--从健康老龄化到积极老龄化[J].山东社会科学,2013,04:36-41.
[2]2009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EB/OL].[2012-09-09].http:///article/zwgk/mzyw/201006/20100600080798.Shtml.
[3]苏永刚,吕艾芹,陈晓阳.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和健康养老模式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2013,04:42-47.
[4]王宁.老年患者的社区护理研究[J].家庭护士,2007,5(11c):84-85.
[5]张苏,王婕.健康老龄化与养老服务体系构建[J].教学与研究,2013, 08:21-29.
[6]健康老龄化背景下"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研究[J].兰州学刊,2014,09:129-136.
我们为什么要开展社区护理呢?
一、社区人健康状态不同。
住院病人多有明显症状体征。有生理解剖病理变化,是疾病状态,最需要的是医疗和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侧重救急、速效、局部治标、短期效果为目的的个体服务。而社区护理是以整体人群和每个人生命全过程健康为目标的服务,社区人群中基本健康的、亚健康状态的居多,还有一些老年病、慢性病、季节病等状况,他们最需要的是保健。中医讲“不治已病治未病”,就是要给居民以卫生咨询和指导,提高卫生保健水平,达到长期持续维护并促进人的健康。
二、护理服务项目改变,护士要转变观念。
护士要加强保健的概念,需要多学科的综合知识,并结合实际,根据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探讨可能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护士要因地制宜调整自己的认识和思维方式,改进工作方法和模式。护士还应该有紧迫紧、危机感,从而产生动力,发挥能力,努力做好工作。
三、护理工作机制改变了,工作模式也要改变。
医院护理是一百多年来形成的模式,医院内有许多辅助部门支持、协调工作,护士只管完成那些习以为常的护理常规就行了。而社区工作性质大不相同,是要一个人包干几个居委会,管多少户人家的健康服务,这里是独立作战,并且要能胜任工作,所以责任心更要加强。首先要善良诚恳、热情主动,真心实意地接近老百姓,并取得居委会的配合。要以人文学来提高思想境界,用伦理道德观念规范行为,改变形象,进入角色,融入群众之中,使他们有什么话都愿向你倾诉,相信你肯为他们服务,并有能力发现他们的病痛或疾苦而解决问题。
四、社区护士有充分发挥能力和提高业务技术水平的机会。
社区护士既受聘于医院也受聘于社区,其工作质量、服务态度、全面素质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工作业绩是以群众的健康和反映为考证。护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护士要加强学习,一些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护)的理论及相关的知识和护理手段,这是社区护理特别需要的知识,能补充西医护理的不足。
五、社区护理以竞争机制聘任护士,社区人和社区护士形成一种需求关系。
市场经济是以需定产,护士的产品就是满足群众的健康要求,如若解决问题的全面能力差,在市场竞争中就会优胜劣汰,这就是严峻的现实,不容忽视。
开展社区护理的优点是什么呢
关键词:社区护理;服务体系;服务建设
社区卫生服务是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基础,是国际卫生服务的大趋势。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基础保障。社区卫生服务是以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为一体,进行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性的基层卫生服务[1]。强化政府职责、完善服务功能、加强能力建设、深化综合改革和规范服务管理将是今后重点工作。随着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居民对社区护理需求日益增长,社区护理服务开展内容及其影响因素是我国社区护理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现就我国社区护理服务建设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综述如下。
1 社区护理服务的概念
1.1服务的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普遍延长,人口老龄化问题已逐渐成为世界上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1999年底,中国的人口在>60岁的占总人口的10.09%,标志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2]。老龄化的增长速度是经济社会发展、医疗水平上升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造成老年人医疗费用增长、社会保障的压力和其他问题,尤其是老年护理服务带来巨大的挑战。主要表现在: 老年护理需求的激增人口老龄化、老龄化程度高,由于疾病和老年生活的原因不能照顾自己,许多的人需要生活护理。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弱化。计划生育和生育观的基本国家政策变化,目前多数家庭呈现4-2-10倒金字塔结构,孩子和其他的家庭成员对老年人护理作用减弱,因此,老年护理服务的社会化需求进一步增加。养老负担较重。虽然在2008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0美元,但绝大多数的老年人靠养老金,生活并不富裕,对老年人和他们的家庭,支付保健费用成为沉重的负担。
1.2重要性 社区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初级卫生保健的有效途径,是医疗保健系统的无缝桥梁,是减少医疗资金的有效保障,是21世纪的社区卫生服务和医疗保障的一个重要的角色,是社区服务的重点。社区卫生服务中护理服务的发展已经引起许多国家的高度重视[3-4]。社区服务形成了网络服务模式。根据自身条件和国家需要,社区服务体系适合本国国情,如美国,英国,荷兰,澳大利亚,韩国、日本和其他国家,这些国家由于社区卫生服务的广泛实施和社区护理服务,医疗成本大大降低,医疗卫生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人们的健康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卫生支出和预期收益更好的匹配,资源投入和社区护理的健康效果输出平衡,这些已经成为促进国民健康的重要途径。中国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起步较晚,社区护理服务工作的时间不长,尚未形成一个社区护理组织管理体系,社区护理主要还是预防。同时在社^护理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社区护理应包括哪些内容?答案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5]。
1.3社区护理服务的理论 中国老年人口的数量在最近几年激增,逐渐增加的人口老龄化,使中国的医疗系统特别是社区卫生服务的压力增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供高质量、有效、合理的医疗服务是面向社区卫生服务的一个重要的挑战。如何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也在当今社会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因此,研究我国城市社区老年人医疗服务供应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其理论意义在于:以城市社区老年人卫生服务供给和需求为研究内容,有利于更加完美的制定卫生服务理论,为促进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并对改善居民的健康状况提供理论基础。
其实践意义在于:系统分析和科学归纳卫生服务供给和社区老年人需求的相关因素,政府、社区、医生、老年人和其它组织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促进优化供需之间的关系,在社区卫生服务系统老年人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国外研究现状 英国有完善的社区护理组织,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比较完善,社区护士工作认真,负责。澳大利亚的社区护士依据严格的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的基础上从事社区护理服务,这也是绩效考核基础上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减少护理工作的差错,从法律上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其它国家也有严格的质量监督管理机制和措施。虽然各国护理机构性质、标准不同,但服务人群、促进健康的宗旨一样,基本形成了系统化,规范化的管理机制[6]。日本的社区护理是根据法律,国家投入为保障,国民健康保险的形式逐步完善,社区护理主要是由政府、医疗机构,民营企业,公司或私人机构设立,护理人员达20000多人,机构的性质、社区护理服务内容、管理系统、收费标准都有明确的定义[7]。澳大利亚实施垂直的护理管理,充分发挥护理专业管理的优势。荷兰完善的医疗保险制度为社区服务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支持,网络管理和社区服务中心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医疗费用的负担。
2.2国内研究现状 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时期,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社区护理发展的必然趋势,虽然起步晚,但发展迅速。全国工作会议中明确指出将社区卫生作为我国卫生系统的发展方案之一,可见社区卫生服务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据卫生统计,截至2008年底,我国城市街3704个社区卫生服务的占总人数的57%,街道、社区卫生服务站2140000个,社区卫生工作人员36人,平均每个卫生服务站有3人;卫生技术人员11110000人。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社区护士人才严重浪费,数量和质量都存在问 题[8]。究其原因,主要是政府的法规和指导社区护士培训不足,社区护理发展的意图是不明确的,没有明确的工作职责,工作地点不明确。从政策的角度来看,虽然近年来行政主管部门颁布的社区护理文书缺乏具体可行的计划和法规。从财务角度来看,目前只局限于医院的医疗服务,社区服务不在医疗保险行列。
3 现有研究成果
社区卫生服务包括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个方面。社区护士和医生和卫生工作人员一起完成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的服务内容。社区卫生服务本身作为一种基层健康服务,它不强调高,精,尖的技术追求,更多的是强调服务模式、服务时间等方面的多样性,灵活性,以满足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的不同层次。
我国有代表性的老年社区护理模式是家庭病床、访视护理和老年日托护理中心。中国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采取家庭护理模式,目前是社区老年护理的主要形式。护理内容包括心理护理、常规医疗护理、物理治疗、营养指导,主要为注射,敷料,灌肠,导管护理等[9]。以护士到服务社区的居民家中访视护理为主,中国开始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应用。访视内容包括疾病的预防,创伤性疾病治疗,慢性病康复,围产期保健,老年护理。由社区护士定期家访为社区老年人进行健康评估,收集生病老人的个人资料,基本条件,生活习惯,健康,疾病,药物治疗,心理状况,建立健康档案,并提出了预防的健康忠告。
4 社区服务建设存在问题
4.1缺乏社区护理理念,认识不足 我们的社区护理工作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护理的概念还没有从疾病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以院内护理向社区家庭护理改变方向,没有足够的了解护理专业价值观与职业信念,所以缺乏主动性,责任和紧迫感。在发达的欧洲国家,如英国,开始在第19世纪后期在南丁格尔的倡导下创建社区护理,已超过100年,社区护理的发展已比较成熟和完善,已经形成了多种社区护理形式。主要是通过专业培训高水平的社区护理人员,对社区人群实施全天护理服务,服务内容涵盖几乎所有方面,其从业人员有强烈的专业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4.2 社区护理管理体制不完善 卫生行政部门在一些地区没有建立社区护理管理体系,多数是某个部门的兼职,没有专门负责护理管理工作,使社区护理管理不到位,管理责任不明确,导致相关政策不能得到很好的实施[10-11]。社区卫生服务是一种新的服务模式,与社区护理服务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同步发展不健全,缺乏适应社区护理工作特点的管理制度和护理行为规范,如社区护理服务项目、技术规范、法、行为规范、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管理措施,社区护理服务收费价格政策等,这是影响社区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造成了社区护理人力资源短缺、制约社区护理发展的政策原因。
4.3社区护理缺乏社会认同感 中国的社区医疗服务起步较晚,发展缓慢,国家政策补偿机制不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工作条件比较差,多数设备简单,资金短缺,医护人员短缺,低质量。为社区居民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医疗卫生服务的整合能力弱,院外服务工作比重小,很难赢得社会的信任,导致人们患病时更愿意选择去大医院。现在社区卫生服务模式仍然是大医院的坐堂制,即医生等患者、护士等医嘱,社区护理人员的概念没有从疾病为中心到以患者为中心,以临床护理向社区家庭护理工作转型[12],护理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医嘱,进行注射、输液、发药、量血压等具体的护理措施,社区关怀未能反映出促进人的身心康复和维持人体的身体和心灵的健康,因此,不被社会接受和认可。
4.4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 目前,社区护理人员特别是护士年纪偏大,存在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知识老化问题。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护士必须有准确的护理操作技能,社区护士由于缺乏训练和严格的管理,护理技术有一些缺陷、社区护理知识欠缺[13]。社区护理人员大多数人只是被动地协助医生完成治疗任务,没有更好地承担社区护理,社区保健的职责,影响了社区护理服务的质量,而且制约社区护理服务的发展。
5 社区服务建设措施建议
5.1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和定位社区护理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区居民对社区护理的信任。通过各种渠道,加强社区护理的宣传,提高社区卫生保健意识,拓展社区护理服务的影响,人们对社区护理服务的属性和功能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支持并积极寻求社区护理服务,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为宗旨[14]。①社区护理服务功能从医疗护理服务保持服务向疾病预防,健康促进,维护护理的连续性、综合性、协调性、整体化、个性化服务转变;②从服务对象从患者到个人、家庭和社区群体服务转变;③服务模式由功能制转变为系统的整体化护理,服务方式由院内护理向院外、家庭和社区服务转变,从坐堂制转变为积极向家庭、社区服务走访制[15-16];工作形式从治疗型为主转向预防型为主,由单一的医嘱式工作任务向自主性、配合型转变;④人才的培训,岗位培训从临床护理向社会医学、心理学、行为医学等边缘新兴学科转变,这样才能发挥“全科护士”的作用,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一个良好连续的全面的服务[17]。
5.2加大政府投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补偿机制 社区护理是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公共福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和福利性,政府应该加大投入和支持社区护理,建立专门的补贴;完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社区护理服务纳入社会医疗保险;大力促进慈善捐赠和个人捐赠;制定相应的社会福利制度和社区服务费用负担和其他配套政策[18]。通过国家,集体和个人三原则,结合利润,福利和公益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以确保社区护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19]。
5.3提高社区护士知识与技能水平 国外社区护理的早期发展,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多种社区护士人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保证社区卫生服务的快速发 展[20]。我国应改善这种情况,①我们必须改革现行的护理教育模式,积极开展全科医学教育,多层次,多渠道培养全科医学人才,大学开放社区护理专业,培养社区护理知识的专业人才,与国际接轨,使我国的社区护理教育、老年人社区保健制度更加完善[21]。②通过专业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对社区护理人员提供老年护理培训,掌握更多的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担当起健康教育者、健康咨询者、健康协调者、康复训练者、研究者的角色。③工作人员的合理配置,以对口支援措施,建立医院医务人员下社区制度,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22]。
6 结论
总之,有很多发达国家在发展社区护理的经验可以借鉴,主要体现在社区管理体制的规范,有据可依、科学严谨;组织健全、完善;社区护理服务强调与其它部门合作;社区护理人员严格明确责任,具有良好的敬业执业精神;社区护士的待遇良好,工作自行调配、自由度大、职称聘任制度清晰透明;社区机构的资金充足;有连续性的培训教育和继续教育机构等。虽然中国卫生部已多次提出卫生工作指导意见,但在中国社区护理才刚刚起步,管理机制、护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体系、金融支持以及社区护士待遇等方面都存在着不足。社区护理建设研究是促进社区护理工作发展的有效手段。要组织社区护士紧密结合工作实践,积极开展社区健康需求调查与分析,对社区护理的内容、方法、技术、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推动社区护理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尚少梅.社区护理学[M].1版.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1:5.
[2]吕晓红.浅谈我国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现状与发展对策[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07):3336-3337.
[3]邹学兰.我国社区护理发展的现状及对策探讨[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1,(03):86-87.
[4]邓仁丽,段佳忠,谢楠,等.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社区护理模式介绍[J].护士进修杂志,2010(08):731-733.
[5]Hancock PJ,Jarvis JA,L'Veena T. Barriers to respite: A case study of a sub-group from an older careers program[J].Western Australian Journal of Primary Health,2010,12(2):113-123.
[6]王苏燕.护士如何完成由医院护理向社区护理的角色转变[J].基层医学论坛,2012(03):365-366.
[7]张凌,曹俊环.从澳大利亚社区护理看我国社区护理服务的有效规划.中国护理管理,2009(09):31-33.
[8]刘璇.浅析我国社区护理现状及发展[J].黑龙江医药,2011(05):833-835.
[9]廖淑梅,肖江龙,李克佳.总结社区护理实践探索实践教育新理念[J].中华全科医学,2012(01):143-145.
[10]辜丽江.社区护理的需求分析和发展策略[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06):743-744.
[11]Schoenmakers B,Buntinx F,Delepeleire J.Supporting the dementia family caregiver: The effect of home care intervention on general well-being[J].Aging and Mental Health,2010,14(1):44-56.
[12]吉彬彬,陈井芳,杨姣,等.社区护士工作满意度及其测评工具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1(09):93-95.
[13]宋春丽.实施社区护理模式的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2012(01):90-91.
[14]秦坤.澳大利亚老年健康保障体系的特点及启示[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2(06):98-101.
[15]李建霞,画妍,化前珍,等.西安市社^老年人慢性病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护理研究,2012(09):804-805.
[16]屈锦秀,索秀平.加快社区建设、加强社区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0):410.
[17]贾丽娜,袁平,庄海林,等.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现状及与生命质量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1,(11):1361-1365.
[18]Susan C. Reinhardt,Heather M. Young. The nursing workforce in long-term care[J].Nurs Clin NAm,2009,44:161-168.
[19]孙翠霞,陈淑云.浅谈社区护士的沟通技巧在社区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2(01):89-90.
[20]于放.美国老年护理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护理管理,2011,(04):9-12.
[关键词]社区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10-154-01
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区也相应的产生,社区护理工作作为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日趋成熟和完善。社区护理是将公共卫生学及护理学理论相结合用以促进和维护社区人群健康的一门综合学科。社区护理以健康为中心,社区人群为对象,以促进和维护社区人群健康为目标。社区护士是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力资源,要提高社区护理工作质量社区护士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尤为重要,社区护士首先要确定社区护理服务的宗旨是提高社区人群的健康水平以预防疾病,促进健康为主要工作目标,通过一级预防途径如健康教育,传染病管理,精神病的管理,卫生防疫,意外事故防范等达到促进健康维持健康的目的。
社区护理属于可及性护理服务,社区护理属于初级卫生保健范畴,保证所管辖的社区居民得到相应的服务要达到就近性,方便性,主动性,人性化,满足居民的健康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社区卫生六位一体工作中除治疗外护士均能承担,作为社区护士要掌握其工作职责范围:了解国际与政府卫生组织和卫生法令,进行生命评估,协助环境卫生和团体卫生工作,协助公共安全与传染病管理,从事家庭访视及护理,心理卫生指导,执行医嘱,巡回服务,运用社会资源,保存正确记录
2 建立健全的社区护理组织机构制定相应管理制度,制定统一的社区护理工作目标,范围,岗位人员职责,网络管理,质量评价,互相督导的工作,定期培训护理人员提高业务能力。社区护士在社区护理工作中起着主导作用,由于社区卫生工作的特性社区护士具有相对的自主性,独立性,在整个社区卫生工作中起着连接协调枢纽作用。要搞好社区护理工作就要求社区护士具有相应的沟通和协作能力,社区护理是一项团队工作,要求与医疗,居委会,居民及各相关单位及政府各部门合作,就要求社区护士要有沟通与组织性,人脉关系要好,居民信任度要高,医学知识要丰富,这要求社区护士要不断学习业务知识,掌握新理念,定期进行培训学习同时要与实际工作相结合,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及社会应对能力,尤其要加强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因为许多社区护士不懂心理知识导致不理解居民的思想意图,造成居民的误解,不信任。提高社区护士的整体素质是开展社区护理工作的关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管理人员要与下设的各社区卫生服务站护士及时保持沟通,联系,指导并把各站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汇总,提出解决方案,既保证社区护士工作的独立性又能克服其中的弊端,保证社区工作的整体与协调性。
3 加大对社区护理工作的资金投入,制定社区护理工作人员奖惩激励机制,表扬优秀,树立典型,发挥社区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以科学的严谨的态度对待工作,要不断加强社区护士的思想教育工作,不可因为社区护理工作的琐碎,细小而忽视,一定要端正服务理念,真正理解社区护理含义,重视社区护理工作。社区护士应协助社区医生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对所辖区居民的健康心中有数,电子管理该区居民的同时还要有书面相关资料的保存,做到动态管理。建立的健康档案要保证真实性,对疑难疾病及时给予转诊并协助联系相关医院,在病人入医院时社区护士不能就此结束对该病人的监护工作,其间要电话询问,待病人出院后要针对性的采取具体的社区护理方案。建档的同时要完成健康筛检工作,确认所服务地区和社区中的高危人群并给予持续性照顾以防疾病的发生,针对居民群体出现的普遍问题有针对性的重点宣教,达到预防保健与健康教育的目的,通过利用舆论,大众传媒进行广泛的宣传使社区卫生服务的概念形象深入人心。例如我社区为北方生活习惯,居民普遍嗜盐,针对性发放健康盐勺,每勺食盐量两克,并详细讲解使用方法及食盐过量所造成的危害,让居民思想上认同,逐渐消除生活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在宣教工作中社区护士要有耐心,因为一种习惯不是一两次说教就能改变的,必须通过不断的思想及行为模式的强化才能慢慢纠正。
4 讨论 社区护理目前在我国还处在不成熟阶段,要做好此项工作一定要根据我国的国情,结合当地的民俗民风开展具体工作,同时还要学习国外先进理念,提高社区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逐渐完善社区护理工作,提高工作质量,把利国利民的这项工作做到普及化,深入化,科学化,社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