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区护理作用

社区护理作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区护理作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社区护理作用

社区护理作用范文第1篇

【摘要】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在脑卒中患者家庭康复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通过社区护士进入家庭,制定个性化心身康复训练计划,实施社区护理干预,使社区的脑卒中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正确的康复指导及护理,减少残障的发生和提高患者的生活生命质量。结论: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是促进运动功能恢复的重要环节,针对性的社区护理干预能有效地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增加患者的生活满意度,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卒中;家庭康复护理社区护理干预

脑卒中是中老年病症之一,目前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临床诊断与抢救治疗护理水平的提高,脑卒中的死亡率已明显下降,但存活患者仍有70~80%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1 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重要性

脑卒中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存在代偿和功能重组自然恢复能力。早期康复护理可创造损伤神经修复或代偿的条件,使遭到破坏的运动反射弧在良好的条件刺激下重新建立起来,可大大减少肌肉萎缩、关节脱位,关节挛缩、畸形、足下垂或内翻等,是没有任何药物可代替的。因此,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和整体康复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2 脑卒中患者家庭康复存在的问题

2.1 总体健康知识水平偏低,家庭护理的内容还停留在一般生活照顾上,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

2.2 绝大部分患者缺乏家庭康复训练,患者遗留有多种功能障碍和后遗症。

2.3 患者日常生活活动依赖程度较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存在较大缺陷。

2.4 主要照顾者的照顾能力较差,其护理缺乏家庭康复知识和技能。

2.5 部分患者的生活方式不利于康复和预防脑卒中的复发

2.6 部分患者有负性情绪。

3 社区护理干预的必要性

“社区护理干预模式”采用家庭护理措施,实施心理干预、行为干预、健康干预。社区护士作为社区康复的重要成员从医院走进社区,对家庭照护者实施家庭康复护理知识和技术的指导,提高家庭照护者的护理能力,使患者获得方便、及时、高质量的医疗和护理,获得更好的干预效果。

4 社区护理干预介入的时间和干预频率

早期康复训练对促进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非常重要。研究表明脑功能恢复在脑卒中发生后3个月内最快。中风患者康复训练开展得越早,功能恢复得越好,合并症越少。因此只要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进展,应尽早进行康复训练(发病48~72h)。

社区护理干预频率可在第1个月每周3次,第2个月每周2次,第3个月每周1次。后期社区护士通过定期入户访视、指导,根据患者实际康复情况和照护者掌握康复训练方法的程度适当延长上门频率,如1~2个月随访1次。

5 实施方法

5.1 加强护患联系,设立护患联系卡。在患者出院后,社区护士按照患者家庭地址及电话及时与之取得联系。根据患者的家庭环境,家庭条件,个体差异、文化程度、生活习惯、业余爱好、疾病特点等,由护士、患者、家属共同制定康复计划。

5.2 加强健康教育,做好健康指导。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的健康教育内容不应局限于用药与治疗,还应从病因、危险因素、急救、护理、饮食、并发症的预防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教育。可根据患者或家属不同职业和文化程度采取不同的教育形式,如编写宣教小册子,刻录康复光盘等,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提高患者、家属对疾病的认识。

5.3 教会易懂可行的康复技术。内容包括:良肢位摆放、关节活动度训练、坐位训练、床上负重训练、从坐位到站立训练及站立平衡训练、ADL训练等。根据患者肢体的具体情况,帮助患者制定训练计划,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鼓励患者每天记录运动时间、次数以及自我感受,护士每次访视时查看记录,评估肢体的肌力,对微小的进步给予肯定和鼓励,使患者看到希望和成绩,从而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5.4 强调心理支持的重要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缓慢、持久,往往在短时间内看不到明显的效果,患者易失去耐心和信心,而产生抑郁、自卑、焦虑的心理。良好的社会、家庭支持对患者的身心具有直接保护作用。鼓励家人要经常与患者交谈,及时了解其心理变化,给予耐心合理的心理疏导,鼓励患者面对现实,帮助患者不断调整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建立新的健康行为。

5.5 控制危险因素,预防复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很多,其中高龄(>60岁)、种族、家族史等为不可控的危险因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吸烟、卒中或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史等属于可控的危险因素。护士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积极鼓励患者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使患者主动配合,有效地控制危险因素。做到防中有治,以防为主,定期复查,有效降低脑卒中的复发率。

6 体会

随着医疗模式的不断发展已逐渐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社区护理已成为适应医学模式转变实施整体护理的一种必要形式。护士走出医院,走向社区,进入家庭,护理的职能不再局限于疾病护理,而是将预防、医疗护理、康复、保健和健康教育有机地结合,将个体保健和群体保健融为一体。通过社区护理干预使患者和家属掌握护理技巧,自觉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不仅对促进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改善心身状况、控制疾病、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且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减轻了社会、家庭的经济负担和医院的压力。社区护理干预已成为提高家庭治疗、护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 冯正仪,张华,胡永善,等.脑卒中家庭康复护理干预方案的实施与分析.上海护理,2003,3(2):5-7

[2] 陈冬青.康复治疗的早期介入对脑卒中偏瘫患者ADL的影响[J].中国康复,2003,18(1):45-46

[3] 胡荣东.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功能锻炼时间的应用[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4):6

[4] 杨平海,等.家庭康复指导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4,19(7):533-534

社区护理作用范文第2篇

关键词:社区;沟通技巧;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8-0464-01

1 何为沟通

1.1 沟通技巧:所谓有效的沟通技巧,是用来展示良好品德修行的一些行为方式。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对社区护士而言,可以完美地展示自己良好的道德修养和个性品质,掩盖个性中的不足和缺点,努力培养和改变自己的个性,满足广大患者的心理需求。从社区服务意义上说,它更具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在社区护理工作中,人际沟通比其它事项更重要。“要使千差万别的人能达到治病和康复,所需的最佳身心健康本身就是精细的艺术(南丁格尔)。”

运用沟通技巧是要在实践中去掌握的,并要求我们社区护士不断积累经验,摸索前进。笔者认为,要使沟通技巧做到运用自如,落到实处,达到预期的目的,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要“注重第一印象”,二要学会倾听,三要善用非语言行为,四要善于交谈。有了这四个因素,也要充分运用沟通的原则,做到公正公平,以诚待人,尊重人格,言行一致,真诚、匿名保证,倾听与征询。在社区护理工作中,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而做到这个,更应注意:①自我介绍,②记住患者的姓名,选择适当的称呼,③注意外在的形象。其次,在倾听的过程中:①要做到聚精会神,避免分散注意力;②距离要适当,姿势自然,保持眼神交流;③不打断患者说话;④适当地反应;⑤仔细观察患者的非语言行为。再次,善用非语言行为,比如:面部表情、目光接触、身体姿势、沟通距离。最后,我们也要善于交谈,具体表现在:言语的规范性、言语的情感性、言语的道德性、认真地听取患者的倾诉、注意提问的方式、恰当的反应-复述、澄清、沉默。

在繁忙的工作中,每一天我们社区护士周而复始机械地做着相同的动作,只是做着我们份内应该做的事情,只要不注意沟通技巧,很有可能对很多患者也都麻木了。为此,经常听见患者与患者之间讨论我们护士上班的时候面无表情。听多了,笔者心里也有想法了,难道我们真的是上班面无表情?正如患者所讨论的那样吗?带着这个问题,笔者选择一个星期六患者较多的一天做了个试验,随机的把输液患者分为运用沟通技巧的一组和不运用沟通技巧的一组,看两组作出的 反应如何。

具体的操作为:运用了沟通技巧的一组:在进行三查七对操作后,按输液程序给患者输液。首先,笔者会先给患者投去镇定的目光,让本对输液带恐惧的患者以安全感;然后会询问患者想输哪个手,哪个手会方便一点,在得到患者的答复后选择正确的血管进针,进针时让患者松开拳头(传统的方法是握拳,由于患者紧张的话血管会绷得更紧不利于进针,让患者感觉更痛,而松开拳头,等于是患者的手与笔者的手是握着的,这样的话会让患者感觉更有安全感,对笔者更加信任),并及时询问患者的感受,让患者和笔者眼神尽量交流;最后,输上液体后,告诉患者一共输液几瓶,该瓶输的是什么液体,有什么作用及副作用,大概多长时间可以输液完毕,如有不适应立即告诉我们的工作人员。如果患者有询问,尽量对患者的提出的询问给予耐心的解释和热情的解答,在得到患者满意的答复以后再进行下一个输液患者的操作。而对于儿童和婴幼儿,除了上述以外,笔者做得最多的是先和家长沟通,告知家长输液时输在哪个位置比较适合你的宝宝也不会容易引起走针,让家长清楚并了解后,笔者还会和儿童随意说说话,问问宝宝叫什么名字,上幼儿园了吗?今年几岁了啊?然后表扬宝宝打针的时候会很勇敢,其他宝宝也会像你学习的,通常这时候,在有意和无意的表扬和赞赏之间由于转移了宝宝的注意力,他们也不那么哭闹,笔者就能快速和轻松地给他们输上液体。完了还会拿一个漂亮的纸盒奖励给宝宝,此时宝宝没那么恐惧了,而家长站在旁边听完笔者和宝宝之间的对话,已经很信任并支持笔者了,也会帮着笔者鼓励宝宝勇敢的完成整个输液过程。

没有运用沟通技巧的一组:在常规进行三查七对操作后,选择患者血管,嘱患者握拳头,消毒后进针,基本上都是悄无没声息的操作着,也没有问及患者的感受,此时的患者大多数都会无奈的看着笔者,输液时也很不合作。输上液体后只告知患者一共输液几瓶,而对于患者的询问也是极不耐烦的回答,并且是边走边回答,而对于儿童和婴幼儿,三查七对后,也没有告诉家长输液在哪个位置会对该宝宝好一点,宝宝哭得越厉害的,笔者就会更无耐心的给宝宝选择血管,家长都是硬抓住宝宝的身体来配合我,等输上液体后,宝宝都是哭得满头大汗,笔者也不管那么多了,也会走得急一点。

2 结果

结果显示,对于有运用沟通技巧的那一组,患者的满意度大大提高,在输夜过程中都非常认真和配合,没有什么特别的事,也不会轻意打扰我们,所以整个输液下来都非常顺利和流畅,也为我们不少时间,输完液体走的时候他们还会主动和我打招呼,说声感谢一类的语言。带宝宝来就医的家长,临走的时候,还会教宝宝说谢谢阿姨,跟阿姨说拜拜。而对于没有运用沟通技巧的一组,患者的满意度大打折扣,整个输液过程就没那么配合,患者来输液,本来就是身体不舒服,加上我们护士的服务态度一般,他们也总是找出周多理由来麻烦笔者,有些患者不是嫌滴得慢就是嫌滴得快,有些患者明明这个部位进针很好,他又说不舒服,觉得痛,只能重新给患者换一个部位输液,整个输夜流程下来,浪费不少笔者的时间,患者输完液体后基本上也是面无表情地呆在一边。患者对笔者的评价是:护士做事面无表情,只知道做事,使自己的心情也受到影响。运用沟通技巧的一组,通过笔者观察,好象在输完液体后,病好了一大半。而对于没有运用沟通技巧的一组,输完液体后,好象觉得病情更严重了。

3 讨论

目的 探索沟通技巧在社区护理工作中的运用。笔者随机观察来本社区看病的患者。结果显示,有沟通技巧组的患者在护理中比较合作,满意度提高。反之,没有运用沟通技巧组的患者在护理中不合作并对操作者不满意。因此运用有效的沟通技巧在社区护理工作中确实能得到很好的效果。

社区护理作用范文第3篇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6-0-01

脑梗塞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群,治疗与护理不合理或不及时,会导致患者的自理能力受到影响,形成功能障碍,值得关注[1]。本文对比常规护理与康复训练在社区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探讨康复训练在社区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重要性。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我社区治疗的脑梗塞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护理干预,并依据干预措施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共17例,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护理方案上应用康复训练,共1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男10例,女7例,年龄46-76岁,平均年龄为(55.21±1.26)岁;观察组患者男8例,女5例,年龄44-79岁,平均年龄为(56.24±1.23)岁。两组在性别、年龄方面的基本资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给予患者健康宣教、饮食指导等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护理方案上应用康复训练,措施为[2]:①心理指导:定期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一旦发现负面情绪,及时进行疏导,同时,引导患者形成正确的心态,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自信心。②肢体功能恢复指导:在患者身体能够承受的条件下,对患者的肢体功能实施运动锻炼,提高患者的躯体功能恢复。③康复指导:引导患者形成正确的生活习惯,加快康复速度。

1.3 观察指标 观察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情况。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自评量表进行评估,总分为5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症状越严重,反之,表示患者的症状改善越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自评量表进行评估,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能力改善程度越好,反之,表示改善程度越差[3]。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各项指标均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检验,P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情况

干预前,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别为(42.51±1.54)分和(63.24±3.24)分,对照组为(43.02±1.04)分和(64.04±3.05)分,组间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别为(20.14±2.14)分和(91.21±1.24)分,对照组为(32.11±1.85)分和(80.14±2.45)分,相比于干预前,两组的症状得到明显好转,组间比较,观察组的改善更好,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脑梗塞又称为“脑中风”,是一种临床上非常常见的病症,其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发病机制主要为患者的脑部动脉粥样硬化,使得组织形成缺血、缺氧的状况,极易引发脑血管循环障碍性疾病,形成偏瘫症状,对患者的肢体功能、生活质量、生命安全有着严重的影响[4]。

社区护理作用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脑卒中;便秘;蜂蜜油

作者单位:533800广西靖西县人民医院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入选的2009年1月至2011年4月66例患者,采用抽签法将其随机分配到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男21例,女12例,平均(63.2±7.9)岁;其中缺血性卒中25例,出血性卒中8例. 对照组男22例,女11例,平均(62.5±8.2.)岁;其中缺血性卒中26例,出血性卒中7例.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及卒中类型、卒中危险因素、不良嗜好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观察组在传统护理基础上,给予蜂蜜15~20 ml、芝麻香油4~6 ml、温开水150 ml,2次/d,晨起和睡前用温开水冲服,先培训家人,强调家人严格配制量,患者服用时取半坐位或坐位.平卧时可用吸管服用,有效腹部按摩。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预防便秘,如粗纤维饮食、水果、多饮水、加强营养等。

1.3 效果评价 标准依据基础护理制订的疗效判定:①显效:24~48 h内有排便,排便次数1~3次,便时通畅。②有效:>48~72 h内有排便,便时欠通畅。③无效:>72 h内无排便,腹胀伴有不适感,食欲减退。统计学方法:两组采用计数资料χ2。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排便情况比较,见表1、表2、表3。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例,%)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

显效286

有效414

无效113

总有效率96.97%60.61%

两组患者排便时间比较(例)

组别观察组(n=33)对照组(n=33)

10~15 min215

15~20 min99

>20 min319

两组患者排便形状情况比较(例)

组别观察组(n=33)对照组(n=33)

软便267

硬便517

栗状29

3 讨论

便秘是脑卒中患者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之一。文献报道:由于卧床时间长,活动受限,使患者肠黏膜应激性减退,肠蠕动反射功能障碍等原因导致便秘[1]。护理干预如进食粗纤维饮食、水果、多饮水、腹部按摩等可刺激肠蠕动,促进排便,是一种预防便秘的方法,但是这个方法患者对进食的量随意性较大,效果不保证。而进食蜂蜜油的量是严格配制的,量准确,而且是流质,口感好,患者容易接受。中医认为蜂蜜可以润肠通便,营养心肌,保护肝脏,润肺止咳,还具有较强的杀菌抑菌作用,并可调节人体神经系统、滋养消化器官[2]。芝麻香油可补肝肾,润五脏,能治疗肠燥便秘、病后虚弱等[3]。所以,使用护理干预配合进食蜂蜜油,可有效地预防排便困难,腹胀、乏力的发生,适用于脑卒中患者长期卧床所致的便秘。

参 考 文 献

[1] 王崇文,谢勇.慢性便秘的诊断与治疗.中华消化杂志,2004,24(1):41.

[2] 丁义山,谢英彪.便秘简易自疗.北京军医出版社,2007,1:29.

社区护理作用范文第5篇

[关键词]PDCA管理循环模式:社区护理管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医疗费用的不断增长,健康保健已面临着新的挑战,社区护理已成为中国卫生保健的发展趋势。在国外等发达国家,社区护理已发展得较为完善,而在我国社区护理起步较晚,虽然有了较好的开局,也显示了其独特的优势,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干扰,发展较缓慢。为了适应2000年人人享受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护理工作必须拓展业务,其服务必须跨出医院,迈向社会,步入家庭。PDCA循环包括计划(plm)、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于1954年根据信息反馈原理提出,并广泛应用于质量管理的标准化、科学化的循环体系,又称戴明循环。川。社区护理质量的高低,社区护士素质的高低均与社区护理管理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

随着我国社区护理工作的发展和深化,加强社区护理管理势在必行。社区护理管理(community nursing man-agement)是护理管理者行使职权,促进社区护理工作者在社区护理工作服务中遵循科学发展规律,做到有章可循、制度与流程健全,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的管理过程。我院由二级医疗单位转制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护理也从单纯医院专科护理转向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六位一体化”的服务,我院开展社区护理,覆盖7.9平方公里,为辖区14万居民健康服务,合理运用管理循环模式(PDCA管理循环模式)于社区护理管理工作。在社区护理管理实践中,根据社区发展的需要,针对护理存在问题,采取相应护理管理,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1制定社区护理计划,建立管理制度,明确护理目标

根据院部下达的各项指标,针对自己护理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社区护理计划、质控检查计划、健康教育计划、继续教育计划等,明确提出各项工作要求。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工作流程、制定常见病、多发病护理常规、社区护理操作规程、制定社区护理工作考核标准。在工作中不断探索、拓展护理服务项目,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护理工作流程。加强服务意识,转变思想观念,明确护理目标,提高护理质量安全,减少护理纠纷和缺陷。

2根据护理计划,安全实施护理关键流程管理

2.1人力资源的管理

我院有一支由护理部、社区服务科、家庭病床、综合病房和社区服务站护理骨干组成的社区护理管理团队。由于社区护理具有驻地分散、工作独立、面对人群广泛等特点,护理人员要求具备高度责任心,崇高的敬业精神,符合社区护理管理的指导意见》中明确规定的社区护士任职条件,并具有一定的社会工作经验和交流能力。加强社区护理人员的培训,注重社区护理人才的培养。如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出资对社区护士进行统一规范化培训等:组织护士参加继续教育:组织学习全科护理理论,增加社区知识、中医药知识、康复技能的培训:重点加强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监测、管理知识:组织政治学习,转变思想观念,进行护理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护士树立团队精神:强化学习社区信息化管理流程:通过学习,加强研究,拓宽社区护理的服务项目,走出医院,走进社会,步入家庭,发展我们的社区护理事业。

2.2护理质量的管理

社区护理与医院专科护理有很多相同之处,如注射、输液、换药、导尿、灌肠等各种治疗:及在工作中认真按照工作流程规范护理操作,有效的避免护理缺陷。社区护理与医院专科护理也有很多不同之处,如做好心理护理、卫生保健宣传、建立健康档案;做好家庭访视,以家庭为单位对病人进行健康管理、治疗和护理,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服务:实行优生优育,开展妇幼保健:进行预防接种,预防传染病的发生:社区老人常见健康问题及护理对策等等,都需要我们社区护士去掌握和指导。在做每一项护理操作前后实行患者告知,根据实际情况我们先后完善了想者输液须知》、《家庭护理、输液协议书》在知情同意书和护理记录单上护士及家属双签字等,保证了护理工作顺利进行,也降低护理工作的风险性,也保证了护士的合法权益。

3定期检查,确保护理质量

3.1护理安全质量检查

社区质控工作在护理部的监督管理下,将护理工作制成表格进行量化并制定考核标准,护理质量检查时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研讨并采取措施解决,根据制度实施,做到奖罚分明。

3.2护理业务质量检查

社区以《科护士护理操作规程》为标准,定期对护士进行护理技能考核:定期进行护理理论知识考试,不断提高和巩固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

3.3护理服务质量检查

定期到社区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和了解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需求,一是考核社区护理质量,二是不断拓展护理服务项目,完善社区护理工作,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于社区居民的需求。

4随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

在检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查找原因,及时反馈,制定改进目标,完善各项护理制度,完善质量安全检查机制,增进下一次循环活动,为社区护理服务的健康和可持续性发展提供质量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