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子银行论文

电子银行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子银行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电子银行论文

电子银行论文范文第1篇

(一)外部问题

1.缺乏足够的相关法律法规支持。电子银行作为一种新型业务,在交易合同的有效性、有关交易规则和消费者权益保护、交易双方当事人权责等方面,与传统银行相比,都更加复杂和难以界定;目前我国也尚未就电子银行业务来专门制订和完善相应法律条文。法律法规上出现的空缺,不仅非常容易产生“球”现象,一旦出现纠纷亦很难解决。同时,银行监管机构及各商业银行对电子银行接触时间短,相关监管措施、管理办法、制度规定也存在严重滞后的情况,其规范性、完整性、可操作性均亟待加强。

2.社会认知度低,目标客户群窄。电子银行业务近年虽有所发展,但与中国泱泱十三亿人口相比,认知深度和广度均明显不足,客户群体集中且狭窄。如个人客户主要集中在20-35岁、受过良好教育、收入较高、愿意接受新生事物的青少年中;企业客户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机构客户、重要公司客户中,而在县域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优质客户少、行业结算量小,则普遍发展缓慢甚至存在空缺。大量占用着银行网络资源与人力资源的低端客户不愿甚至排斥接受使用电子银行业务,直接导致此项业务的强大效用不能得到充分体现,发挥其应有的实际效力。

3.信用体系存在瓶颈制约。纵观国内国际金融领域形态,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是阻碍电子银行发展的关键。使用电子银行办理业务无法像现实社会中那样采取“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方式进行交易,而对于在现实社会中都存在信用缺陷的“先预付款后收货”和“货到付款”,在网络中将更加难以建立信任关系。

4.技术水平和安全防范手段有待提升。电子银行业务多涉及用户银行资金,如果在安全方面出问题,会直接影响银行声誉,导致客户流失;如果损失面过大,还会造成社会问题。所以安全性保障是电子银行得以生存发展的根本。虽然电子银行一直力图采用最先进的安全加密措施防范风险,但系统不断升级更新也可能直接导致系统不稳定因素增加。从目前发生案例来看,如何不断提高电子银行技术安全水平和风险防范手段,已成为电子银行业务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内部症结

1.思想认识有差异。表现在认识上的不一致。目前,银行各层次对发展电子银行业务的重要意义仍缺乏足够认识,有的甚至还存在发展电子银行业务会造成信贷资金无序流动和网点柜面无法控制存款流失等片面认识。

2.组织结构框架有待完善。单位组织结构设置粗放化,对电子银行产品的营销、市场调研、客户维护、信息反馈、售后管理和技术支持等工作缺乏统一规范。

3.业务发展失衡。主要表现在:经济发达地区发展快,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慢;网上银行、电话银行发展快,手机银行发展慢。

4.业务培训滞后。电子银行属于不断完善的新兴业务,由于培训工作未能及时跟进,或培训方式单一、乏味,使得客户经理和业务主管人员不能在第一时间熟悉和了解产品优化、更新及新增功能,给市场营销、业务发展带来直接影响。

5.风险意识淡薄。电子银行业务操作风险主要来自于内部员工和客户两方面。内部员工方面:一是岗位操作上。由于相关柜员对电子银行业务操作环节不熟或是不按规定流程操作,从而引发了结算纠纷或案件事故。二是安全意识上。操作人员密码不严格管理、密码口令使用周期过长、密码泄密、操作人员离岗不签退等。三是制度管理上。管理人员对安全管理重视不够、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或违反规定设置和配备操作岗位和操作人员,以致产生违规操作和安全隐患。客户方面:主要表现在计算机和网络安全意识淡薄,未认真按步骤操作,导致付款信息、指令发错以及未按规定保管客户证书和密码等。

二、问题的解决建议

(一)建章建制,完善相关法规和制度发展电子银行业务是大势所趋,随之行业间竞争也将愈加激烈;但有序发展才能够得到最大的收益。为此就必须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办法作保证,使其有关交易合同、交易行为、消费者权益以及交易双方当事人权责等方面都能有法可依、有据可循。除国家应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外,金融监管机构、各家商业银行也应切实落实监管措施、完善电子银行业务相关管理办法和制度规定,同时进一步健全组织管理,对现有各类产品从内部管理系统、客户信息资源、服务功能配置、技术处理平台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加强电子银行系统生产管理和安全管理,使之具有高度的完整性、严肃性和可操作性。

(二)渠道带动产品与服务创新电子银行作为一种新型服务渠道,是与现有柜台服务相对应来说的;但是这并不代表电子银行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只能照搬相应的银行产品和服务。在电子银行业务发展过程中,更应着重于渠道特色,注重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在寻求自我发展的同时促进后台产品和服务的发展,来实现银行柜面无法提供的产品和服务。

(三)提高认识,上下联动促营销在电子银行领域无银行规模大小之分,竞争优势完全取决于服务内容、服务质量以及创新意识。金融业各级领导特别是基层行负责人对此要有清醒认识,以强烈的危机感和使命感抓紧机遇,并坚持:

1.围绕客户群体制订整体化营销策略,统一规划,联合营销。

2.细分市场,确定营销重点;找准目标,培植优良客户群。

3.实施名牌战略促进电子银行发展,按客户群体实行差别营销和集中营销,充分调动各方面营销积极性,实现发展名牌战略目标。

4.积极开展电子银行产品的营销调查,不断丰富完善电子银行产品功能。

5.加大培训力度,迅速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电子银行从业队伍。

(四)防微杜渐,加强风险防范与传统银行业务相比,电子银行风险管理工作由于其业务独特的虚拟性和广域性,在提供给客户高效便捷服务的同时,不仅要面对原来存在的客户道德风险、信用风险,还要面对新增的技术风险,主要包含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两方面。防范外部风险主要是通过监测对外防火墙和网络检测等防范外来攻击,同时保证交易过程中交易主体的身份识别,保证网上交易数据传输的保密性、真实性,保证通过网络传输信息的完整性和交易的不可抵赖性。内部风险。在电子银行业务发展初期,内部风险因其最容易被忽略而最难控制、所以也最容易产生问题。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解决:

1.建立内控缺陷报告制度。根据目前电子银行业务处理系统某些环节存在的缺陷,可规定所辖支行按期逐级上报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处理建议,总行集中解决。

电子银行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电子银行的发展已经是各个国家不可回避的问题。文章分析了在我国发展电子银行的原因和制约条件,并指出我国要克服各种障碍,促进电子银行的发展。

电子银行的发展已经是各个国家不可回避的问题。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应该怎么做呢?是不顾其他国家的情况,只是固守自己传统的银行业务,还是跟随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立即停止自己的银行体系建设,追求全新的电子银行呢?下面我就来分析一下。

一、发展电子银行的原因

1.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一种新的支付体系与其相适应

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要求资源得到有效的配置,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理论告诉我们,经济领域一旦出现资源的不合理运用就会出现帕累托改进的空间。调剂资金余缺是银行的基本职能,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各种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必将会出现规模更大的资金流,运用传统的货币支付体系将会产生各种资源的浪费,所以经济金融市场的顺利运行要求电子银行这一新的支付体系来满足更大的资金支付和转移。

2.科学技术的进步为电子银行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进入21世纪,在全球范围内,以电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有了飞速发展。这就带动了网络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金融也提供了新的服务领域和服务方式。无论是国际金融发展的趋势还是国内的金融市场开放方向,其趋势都将是以信息技术为依托,更加全面、高效的金融服务平台,科学技术的进步正是为这一新的发展趋势提供了可能,各种基础金融服务结合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将会使以银行业为代表的金融服务迅速发展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3.国际金融发展的趋势是金融服务网络化,这一趋势促使中国要发展电子银行

金融机构国际化的发展是推动金融业务国际化的重要力量,也大大便利了国际资本的流动,形成了灵敏的国际信息网络,有力地推动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国今年来不断开放自己的金融市场,国内的银行业服务的主要方式依然是"水泥加板凳式"的服务①,如果中国金融业要想在融入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中,自身的网络信息建设绝对不能落后于其他的国家。

4.电子银行的优势

第一,没有分支机构,具有费用开支少、服务功能全、业务市场大等优势。而商业银行完全有能力将这种优势转换为客户的低成本服务优势;第二,降低银行经营成本,增加银行利润,具有低成本高回报优势。国外有关资料表明,通过网上银行实现一笔交易所需的费用仅为1美分,不足营业网点的1%;第三,突破地域与时间的限制,具有实时优势。正是这些优势使网上银行日渐成为国内外银行业竞争的焦点。

二、中国发展电子银行的制约条件

金融业务电子化的发展趋势是无法改变的,但是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相应的技术、基础设施、法律法规等条件也存在着差异。中国要发展电子银行的制约条件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信用体系依然还不能完全满足电子银行的要求

金融机构经营的所有业务都是以完善的信用为基础。人们都知道在经济运行的过程中,存在或多或少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这会不可避免的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更加冲击不完善的信用体系。实际上,传统的金融业务就要求比较完善的信用体系,电子银行因其自身的特殊性对信用体系的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中国现在还不存在完整的信用体系,致使企业不愿意接受客户提出的信用交易结算方式,个人之间的小额交易更加的倾向于现金交易等传统的交易方式。这就对电子银行的发展形成了最大的制约。

2.城市网络基础设施比较落后

这里说的基础设施是指发展电子银行必须的网络软件和硬件设施。中国目前有一些非电子化网点以及众多独立分散的数据处理中心,还存在低档次重复投入,运行成本高服务效益差的问题。特别是县以下的银行机构,由于受资金设备的影响,普及银行电子化还存在很大的难度。中国电子银行由于基础设施落后造成资金在线支付的滞后,部分客户在网上交易时仍不得不采用"网上订购,网下支付"的办法。虽然工、农、中、建四大商业银行都建立起自己的网站,但在网站的构架和服务内容上仍然离电子商务和网络经济的要求有很大的距离。这就需要中国在发展具有自己知识产权的网络设施的同时借鉴国外电子银行发展的经验,引进先进的网络技术来补充自身的不足。

3.网络安全是个大问题

金融的安全问题一直是人们讨论的热点。电子银行网络化经营更加要求经营机构提起高度的重视。由于技术开发的特殊性,电子银行面临如计算机网络病毒、网上犯罪以及软件运行等风险。计算机病毒可能毁掉整个系统,网上黑客可能破坏网络,系统软件自身的不完善可能会引起系统故障,甚至导致系统崩溃。这些都严重威胁着电子银行的安全营运。如何确保交易安全,为个人保密,就成为电子银行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各家商业银行虽然都采取了一定的安全防范措施、制定了相应规定。但是在执行上普遍存在管理不严格的现象,如密码的保管和定期更换主机房的安全管理、灾难备份、病毒防范等等。一旦发生安全问题必将带来难以想象的后果。所以网络安全同样是中国发展电子银行面临的大问题。超级秘书网

4.法律法规难以严格约束违法违规案件的发生,监管措施的发展比较落后

中国的法律法规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可是电子银行是建设对于中国的发展是一个新的挑战,各项法律建设要重新开始,所以必定存在法律建设,监管方面的问题,如对电子银行的设立及日常经营活动的相关法规刚刚出台,还不完善;电子资金的转移和银行与银行之间、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用关系如何用法律保障,服务和交易合约的合法性及可依法性均需进一步明确。

三、最后的结论

中国要建立自己完善的电子银行系统,这已经是不能改变的。要认清自身面临的制约条件,结合自己的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电子银行发展模式,完善信用体系,建立健全法律体系,加强网络基础设施投入,提高网络应用技术和安全监控技术,才能创造条件,促进电子银行的发展。只要中国突破面临的制约条件,电子银行的建设必将赶超其他的发达国家。CNAPS②的建设已经为中国电子银行系统的完善做出了很好的表率。

注释

①水泥加板凳的服务就是国内银行的服务地点局限于水泥建筑的营业大厅,客户到营业厅办理业务,先排队,然后坐到柜台前跟里面的服务员交流。

②CNAPS--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ChinaNationalAutomaticPaymentSystem。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CNAPS)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信网络高效、安全处理各银行办理的异地、同城各种支付业务及其资金清算和货币市场交易的资金清算,它是各银行和货币市场的公共支付清算平台。现代化支付系统由大额支付系统(HVPS)和小额批量支付系统(BEPS)两个应用系统组成。

参考文献

[1]陈进.电子银行发展趋势与发展战略,中国报道,2006年第8期.

电子银行论文范文第3篇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许多国家的电子银行业务已经突破国界,开始了跨国经营之路。虽然目前仍存在许多制约条件,但由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使得跨国电子银行业务成为银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1)消费者越来越习惯于使用银行的电子化服务渠道,并感受到了它的便捷性;(2)信息技术不断进步,使银行提供的跨国电子银行服务更安全、更便捷、成本也更低;(3)银行竞争加剧迫使银行在产品和服务渠道上不断创新,不断开辟海外市场。为了作好准备,迎接电子银行跨国经营带来的挑战,同时也为确定我国电子银行国际化的正确策略,我们有必要对跨国电子银行业务中存在的风险及如何对其进行管理和监管开展研究。

一、跨国电子银行业务的界定

对跨国电子银行业务进行明确界定是开展相关研究的前提。参考一些国际机构(如ElectronicBankingGroup,即EBG)的意见,本文将跨国电子银行业务定义为:某一银行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向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通过网络提供在线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交易活动。也就是说,跨国电子银行业务的服务提供方在一个国家(或地区),而服务接受方在另一个国家(或地区),两者通过互联网完成交易。许多国际性大银行在多个国家建立有形分支机构,由这些分支机构向所在地居民提供的在线金融产品和服务,因为它是一种在岸交易,与国内电子银行业务没有多大区别,各国一般也按国内电子银行业务进行管理,因而不包括在此处所定义的跨国电子银行业务之中。

在实务中,我们可以借助下面的一些线索来判断一个外国银行是否正在(或意在)向本国提供跨国电子银行业务:

1.该外国银行的网站上是否使用本国语言,是否使用本国货币单位标明交易对象。由于语言和货币单位往往暗示着银行的目标客户群,因而借助网站使用的语言可以帮助判断外国银行是否意在向本国提供电子银行业务。由于有些语言如英语在几个国家通用,还有些国家同时使用几种官方语言,所以这一标准有时并要与其他标准结合起来使用才能有效。

2.该外国银行的网站域名是否使用本国保留的名称(如域名与本国国内的某一知名品牌相同);或者该外国银行的网站设计成足以使本国消费者误认为该银行座落在本国范围内。

3.该外国银行是否在本国电视、报纸、邮件上做广告或开展其他市场营销活动。如果是的话,一般就比较明确地意味着该外国银行将本国居民作为目标客户对象。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还没有一套完善的、国际通行的指标体系来界定跨国电子银行业务,各个国家监管当局一般是根据经验和个案的具体情况来作判断。

二、跨国电子银行业务的风险识别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CBS)的电子银行组织将电子银行业务的主要风险归结为战略风险、信誉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风险(EBG,2000),跨国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虽然并没有增加一些以前我们没有识别的新风险类别,但它几乎影响到上述所有风险类别,使这些风险表现形式和程度有了很大的不同,其中以操作风险、信誉风险和法律风险增加得最为显著。

1.操作风险。

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匿名性和技术复杂性,电子银行业务面临比传统服务渠道更大的操作风险,如来自外部的非法进入,来自内部的越权使用数据,“黑客”和病毒攻击,系统故障导致的数据丢失等。而跨国电子银行业务的开展使这一风险显著增大,因为它涉及到使用不同国家的网络设施,要与并不熟悉的外国ISP等服务商合作,要适应不同国家的规管要求和不同的客户习惯等等,使得银行电子系统在客户身份鉴别、数据保护、业务审计、客户隐私保护等方面更容易出现漏洞和延误。操作风险过大也是目前制约跨国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2.信誉风险。

跨国电子银行业务使银行面临更大的信誉风险。一个银行冒然开办跨国电子银行业务,控制不好的话可能使其多年辛苦建立起来的信誉毁于一旦。在目前情况下,人们对钢筋水泥构筑起来的实实在在的银行有更多的安全感,对使用电子银行服务渠道尤其是国外的电子银行服务多数是尝试性的,一次尝试失败就很可能使客户完全否定这一服务渠道,如果某国外银行在一个国家仅提供电子银行服务,那客户尝试的失败将导致对该银行整个服务的否定,该银行在此地的信誉将受到严重损害。

3.法律风险。

对国外法律的不熟悉和电子银行相关法律本身的不完善、不确定性使法律风险也显著增大。目前,各国都在积极探索与电子银行相关的法律问题,但到目前为止仍然很不完善,特别是缺乏国际公认的法律规范体系,因而发展跨国电子银行业务面临的是一个正在演进中的、带有很大不确定性的法律环境,再加法律的国别差异,开展跨国电子银行业务法律风险比较大。

三、跨国电子银行业务的风险管理

开展跨国电子银行业务虽然存在众多的风险,但它代表着未来银行发展的趋势,是抢占国际市场的重要渠道,因而是机会与风险并存,惟有加强风险管理和外部监管,才能做到既抓住机会又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电子银行跨国业务的风险管理首先要遵守并真正落实2001年5月BCBS的“电子银行风险管理指引”u),该指引对所有电子银行业务均具有指导作用,按照该指引完善内部风险管理措施对跨国电子银行业务的风险管理尤其具有重要意义,是跨国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管理的基础。

按照该指引的精神,主要应在三个方面采取措施以加强风险管理:

1.董事会和最高管理层要履行对风险进行整体监控(oversight)的职责。具体地讲,至少应当做到如下几点:(1)董事会和最高管理层应当建立起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包括建立明确的责任制度、政策规定和控制措施;(2)董事会和最高管理层应当对安全控制流程的关键部分进行评测并置于掌控之下;(3)董事会和最高管理层要建立起全面的、持续的、审慎的有效管理机制以正确处理技术外包(outsourcing)等与第三方技术服务商的关系。

2.要有完整有效的操作和安全控制体系。至少要做到:(1)在通过网络交易时,肺客户的身份和权限要有适当的认证措施;(2)通过适当机制,提高电子银行交易的不可抵赖性;(3)数据库、应用程序、系统管理等岗位要适当分工;(4)确保交易、记录和客户资料的数据完整性,所有电子银行交易都要留有审计点(即交易过程是可查的),对敏感数据要根据其重要程度采取相应的保全措施等。

3.通过有效措施控制法律和信誉风险,这些措施可以是:(1)在网站上披露足够的信息以使客户在交易前对银行的身份和受监管状况有充分的了解,以增加客户对银行的信心;(2)按客户所在国的隐私保护要求提供相应保密措施;(3)制定专门计划并装备相应设施以应对突发事件,保证服务和交易的持续性,以避免因服务中断或数据丢失引发的信誉损失和法律纠纷。

除上述三个方面外,本文认为至少还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以加强跨国电子银行业务的风险管理:

1.与相关方面进行经常的、充分的信息沟通。也就是说,在开展业务之前和开展业务过程中,银行应当尽可能多地与东道国的监管部门、合作伙伴进行沟通,表达自己的意愿,了解对方的要求。沟通的内容主要在二个方面:一是技术层面,如当地(东道国)ISP的技术平台、使用和管理制度等,这些与操作风险有关;另一个是法律和制度层面的,开展跨国电子银行业务的银行最常见的风险就是无意中违反了当地的一些法律法规或政策,因为当地的一些机构,如中央银行、消费者权益组织、外资管理部门、反洗钱机构等,会对一个外来银行提供的金融产品给于特别的关注,他们会根据各自的角色提出各自的要求,这些要求不仅可能与银行母国的规定有较大的差异,同时它们本身也可能不成体系,甚至相互不协调,这样就给跨国银行遵循当地法律增加了难度,因而银行要经常关注当地法律法规的动态,与各有关部门经常保持沟通。

2.明确产品边界。在提供服务前,一定要通过适当渠道如网站等明确提供其跨国电子银行产品和服务的边界信息,即要明确界定哪些国家哪些人属于其服务对象,以及客户具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因为一个银行在离岸市场,面临的不仅有居民,还有非居民,而居民与非居民的服务风险是有明显差异的,所以银行在设计离岸市场电子服务品种时就要考虑其风险承受能力,并根据风险承受能力确定服务对象即产品边界,最后还要有效地将产品边界信息传递给客户。

四、跨国电子银行业务的监管

电子银行的监管本来就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跨国经营之后更成为监管难题,难点主要在于管辖权边界不清晰,业务审计找不到合适的审计点,银行容易逃避监管等。本文欲在巴塞尔协议(1983年提出的对银行跨国经营的监管规定及后续一系列补充协议)的基本框架下,探讨构建跨国电子银行业务的监管体系。

1.监管顺序。确定监管顺序就是对母国与东道国的监管职责进行分工。与传统银行跨国经营相似,在对电子银行跨国经营进行监管过程中,母国负有第一位的监管责任,因为它是银行的注册地,对银行情况更为熟悉,监管措施也更为有效;虽然东道国是跨国电子银行业务中利益受影响的主要一方,但由于信息不对称,监管手段和措施有时也鞭长莫及,因而东道国往往处于最后监管者的位置。它一般先对在本国开展电子银行业务的外国银行是否存在有效的母国监管作出判断,如果有,东道国就主要协助母国进行监管,并进行必要的补充监管,补充监管是指对本国有要求而外国银行的母国没有要求的内容进行监管。如果该外国银行不存在有效的母国监管,东道国就承担起主要监管责任。需要强调的是,不管存不存在有效的母国监管,东道国都要与母国的监管者保持有效的沟通与协作,例如信息的共享、政策的协调等等,最好是双方建立起常设的机构来负责协调双方的监管事宜。

2.母国的监管。母国可以将所有电子银行作为同一类监管对象,而不管其是经营国内业务,还是经营跨国业务。母国监管的内容主要包括市场准入、资本金充足率、存款保护、风险控制等。市场准入是规范电子银行业务发展,降低电子银行风险的第一道门槛,各国(或地区)在这方面制定了不同的标准,例如,香港金融管理局规定在香港开办电子银行业务,首先要满足与传统银行同样的审慎标准,且必须在当地至少有一个物理形态的营业机构,必须有可行的经营计划,必须有完善的风险管理与安全控制,必须明确规定客户的权利和义务,如果技术外包还要符合香港金融管理局制定的“外包指引”的规定。在资本金充足率和存款保护方面不需作特殊的规定,可以执行与传统银行同样的规定。风险管理则应如BCBS的指引那样加以要求,并进行必要的检查。

3.东道国的监管。东道国在电子银行跨国经营中是最后的监管者,在母国监管缺位的情况下其监管是否有效直接关系本国存款者的利益和本国的金融秩序。东道国监管内容包括市场准入、运营监管,其中运营监管分二种情况,一种是在母国监管有效的情况下协同监管;一种是在母国监管缺位情况下的主导监管。

对外国银行在本地开展电子银行服务的市场准入条件一般包括资本金或资产规模要求、母国监管效率要求、银行技术系统效率及安全性要求等,如香港金融管理局规定:外国银行在本地区开展电子银行服务要有代表处,要在母国的有效监管之下,总资产必须在160亿美元以上等等,只有符合条件的外国银行才能获准在本地开展电子银行服务。

电子银行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电子银行制约因素发展对策

一、电子银行业务概述

电子银行是一种新型的银行服务方式或渠道,客户不需要到银行网点,只要通过电脑、电话、手机、ATM、POS等电子终端,就可以方便地获得账户查询、转账汇款、缴费、网上购物、外汇买卖、国债、基金、保险、股票等等多方位的金融服务。一般来讲,电子银行家族成员包括自助银行、家庭银行、企业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

自助银行以ATM、CRS、DCD及POS机为主,体现在客户可以自行选择和操作机器设备进行自我服务。这种服务方式1972年3月起源于美国。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在顾客已经可以在自助银行的各种终端设备上,享受到几乎与柜台业务完全一样的一整套银行服务。

家庭银行以电话银行为主体。基于设施的不同,家庭银行可大体分为电话银行、视频终端家庭银行等形式,目前以电话银行(TelephoneBanking)为主。家庭银行(HomeBanking)服务使得客户在家里便能办理各种业务,其服务大都具有灵活方便、反应快捷等优点,因而吸引了大量顾客,提高了银行服务效益。

企业银行企业银行(CorporationBank)服务,使得银行的企业客户可以利用位于企业办公室的计算机(主要是PC,PC银行故此得名)、电话等处理终端,通过专用网络连接到银行业务处理系统,客户可以通过操作设备发出各种指令。但从未来趋势看,PC银行将被Internet银行取代。

网上银行以Internet为基础,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Internet逐渐普及。以Internet为服务发送渠道,用户通过访问银行网站,就可获得各种银行产品与服务。1995年10月18日,世界上第一个网络银行--"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ecurityFirstNetworkBank)出现之后,网络银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手机银行以手机为基础,也称移动银行。它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使用以手机为主的各种移动设备,使客户可以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如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获得银行提供的各种金融服务。近年来,我国各大银行基本上都提供了手机银行服务。

电子银行业务具有如下特点:

(1)“3A”式服务(3A=Anytime+Anywhere+Anyway)。全天候(Anytime)电子银行全天候24小时连续运行,对其使用可以不分昼夜,摆脱了传统银行上下班时间的限制。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电子银行的使用同样可以不受全球时区的限制。在任意地方获得(Anywhere)只要拥有合适的工具(电话、电脑、手机、ATM等),客户所处的地域就无关紧要,随时随地都能获得银行的服务,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访问自己的开户银行。多种方式提供(Anyway)客户将不仅仅通过银行柜台才能办理银行业务,而是可以通过电脑终端、手机、ATM、电话等多种方式享受各种银行产品和服务。

(2)以人为本的服务。电子银行提供以人为本的服务,尤其体现在网上银行。它不仅可以同传统银行一样提供各种服务,还可以推出一些人性化的新产品和服务,这些业务以客户为中心,根据客户个人情况单独设计。比如网上银行可以实现服务使用界面的个性化,根据个人喜好定制页面内容和色彩等等。通过电子银行,银行还可以以各种方式积极与客户联系并获取反馈意见,如通过电子邮件、自动电话调查、ATM提示等,按照客户的要求及时增进服务内容,改进服务方式。

(3)综合性的服务。客户通过电子银行提供的服务,除了全面了解自己的账户信息,还可以了解银行提供的相关信息,如证券信息、保险信息等等。随着银行业分业经营界限的慢慢打破,这种综合功能将越来越强大,银行客户通过电子银行享受"一站式"金融服务不再是梦想。

(4)高度程序化的服务。与传统银行提供的面对面客户服务相比,电子银行能应对的业务复杂程度显然有限。一般而言,电子银行常常充分发挥信息技术高效处理的优势,低成本地提供程序化的、可以自动完成的常规业务,如信息查询、转账服务、修改密码等。而高附加值的、非程序化的企业客户服务往往需要在网下通过客户经理开展。

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现状及前景

“竞争激烈,新品迭出,效益显著,前景喜人”是电子银行业务目前发展的现状。随着电子商务浪潮的兴起和中国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国外商业银行的主营收入已开始转向网上支付和电子转账等方面的中间业务及其他金融服务,国内商业银行也正在改变传统的柜台业务模式和业务结构。

90年代起,银行卡、ATM、POS在我国的逐步推广应用,国内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电子银行业务开始萌芽。交通银行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组建以来,以电子科技手段为先导,进行品牌塑造,赢得了消费者,业务迅速发展。特别是率先推出的自助银行,在国内商业银行中享有较高的知名度。之后,网上银行、电话银行以及各种电子理财产品的推出,使电子银行业务得到了长足发展。以交通银行郑州分行为例,在隆重推出神通卡、神通网后,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提供的代收话费、电费、收视费等收付功能,以及提醒服务业务,得到了业界同行的肯定。工商银行于1997年12月在互联网上开办了自己的网站,是最早推出网上服务的国内银行之一,并率先在国内同业中把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诸多产品、服务归为一类,旗帜鲜明地提出了电子银行的概念,打造了"金融e通道"这个具有鲜明时代气息的电子银行整体品牌。该行2004年底已拥有1000万户的个人网上银行客户和11万余户企业网上银行客户,在线支付交易额累计突破50亿元。中国建设银行2004年底网上银行个人客户达到389万户,交易额1019亿元;网上银行企业客户达到68705户,交易额32937亿元。

有关人士分析,到2005年底,我国网上银行用户数将飙升到1.4亿户。与此同时,各商业银行都把电子银行业务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制定市场策略,推出理财新品。如招商银行,2005年初推出了理财新品“财富账户”,随后在今年的4月,同广东TCL集团签订了“票据通”全面业务合作协议。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以及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等商业银行都以创新姿态加入金融产品的市场大战之中。中国工商银行继“电子银行”、“金融e通道”后,又推出个人网银业务金融@家,为客户提供帐户管理、转账汇款、缴费、网上汇市等12大类60余项服务功能。到目前为止,有关资料显示,工商银行电子银行的业务指数已占到整个业务量的25%,就是说,100笔业务中有25笔是通过电子银行的渠道进行交易的。起步更晚的招商银行,在发展中逐步形成了以企业网银、个人网银、网上支付、网上商城、网上证券五大产品系列为主的网上银行服务体系,在国内商业中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三、我国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美洲银行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对于一家商业银行而言,只拥有活期存款账户的客户,50%会在1~2年内离开;只拥有定期存款账户的企业,30%会离开;而同时拥有定期、活期、网上银行账户的客户,最终选择离开的比率只有1%~2%。这项数据揭示了电子银行和传统银行共存的价值所在,显示出电子银行业务在现代商业银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我国各商业银行纷纷利用电子银行业务对金融市场重新瓜分,但是到目前为止电子银行的发展还没有达到各商业银行所预计的目标和效果,电子银行的客户占总客户的比例较小、客户使用的满意度不高、实际使用率偏低等等,而制约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主要以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细分不够严谨、营销机制不够健全

目前国内各商业银行高、低端客户资源相差悬殊,低端客户占比过大,客户资源不容乐观。面对低端客户占比较大的现实,市场细分工作不足,客户结构调整不力,流于一概而论的认识,存在畏难情绪。另外,电子银行业务的营销宣传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必须坚持不懈,相形之下,目前电子银行的宣传更偏重于短期行为。商业银行在产品宣传上的投入乏力也直接影响到产品的深层次推广,如在街头难见宣传电子银行业务的广告,产品的市场认知度不高。对于客户而言,没有对产品的深入了解,何谈"认购"热情。

2、系统性能尚待优化,产品功能尚待完善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大都表现为将一部分传统的柜台业务电子化,所推出的电子银行产品也大多限于对银行现有业务的电子化改造。真正的产品创新远未涉及,创新特色不明显,没有体现网络的根本属性--靠变化和新颖吸引客户。产品功能还不能满足客户除现金业务外的全部需要。例如有的商业银行的网上银行不能办理分行的一些特色业务(代缴费、外汇宝等);同时,比之于网上银行来讲,电话银行业务由于缺乏可视性,所以操作起来相对繁琐,表现为语音报读菜单冗长,16~19位的账号输入时间过长,造成客户不必要的话费浪费,影响了客户使用该产品的热情。而网上银行虽具直观性,但操作计算机本身就要求客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和Internet知识,由于天津地区电脑的普及程度不是很高,熟练使电脑的客户人数亦相对较少,加上认识不足、收入偏低等客观因素,也影响电子银行业务的普及与推广。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因操作过程中需客户输入的内容偏多,客户感觉不方便,自然就降低了使用热情,致使部分客户与电话银行渐行渐远。任何事物都有其双重性,对于系统升级来讲,一方面可以加快技术改造的步伐,另一方面,过于频繁的改版升级,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并使客户产生陌生感。对于可以任意选择服务银行的企业来讲,其稍感不便或使用中一旦出现异常,就会转投他行,这样极易导致客户流失。

3、重视程度不够,管理措施不足

目前,电子银行业务尚属传统业务的补充手段,所以产生的效益不明显,直接创收能力仍然显得薄弱,造成了在重视直接效益指标考核的情况下,支行对难见直接效益的电子银行业务乏力可推。领导层对该业务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着该业务的发展。事实上,电子银行业务的开展可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分流柜台压力,缓解柜员劳动强度,并为我们带来直接的业务收入和高附加值的潜在效益。但由于认识上的问题,柜员在全力忙于传统柜面业务的时候,面对排队拥阻和嘈杂人流并无主动推介离柜业务的意识,导致"越来越忙"的"马太效应"频出,电子银行的潜能优势无从发挥。

4、产品售后服务不到位,市场培育力度差

客户使用电子银行所反馈的意见得不到及时解决。虽然网络银行业务在不断地创新与发展,但相对于客户来说,我们产品中的部分功能仍有待改进。比如,企业网银中一个客户号下面仅允许一个账号进行交易,这对于拥有多个账户的企业来说,使用网银进行交易是很麻烦的。

对电子银行客户缺乏有效的跟踪和售后服务。相当一部分客户在初次使用电子银行产品的时候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或存在疑惑,在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往往不得其门而入,这会极大地挫伤客户的使用热情。而开户以后再放弃使用网络银行,不是一个简单增加睡眠户的问题。在越来越强调量本利分析的市场经济环境中,这不仅造成银行系统资源的无端浪费,更为银行激活和催醒这些客户带来更大的成本负担。从另一个角度讲,由于来自客户的声音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或及时收到效果,也使得产品调整因缺少市场依据而失去针对性。长此以往,必然制约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

四、发展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的对策

1、转变思想观念,高度重视电子银行业务发展。

电子银行业务是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方向,必将是未来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决定因素之一。商业银行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明确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电子银行业务,努力转变经营方式、增强盈利能力、实现战略转型。要在营销网络加强电子银行业务的组织机构建设,并在加强规章制度建设的基础上,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开展联动营销、全员营销,提高电子银行业务特别是网络银行的客户数、交易量、提升人工网点替代率,加快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步伐。超级秘书网

2、加强领导管理,落实各项管理措施

商业银行各级经营管理者要把电子银行业务作为加强客户服务手段、丰富产品功能、拓展市场的有力武器。要充分利用电子银行业务,建立多元化的业务分销渠道和新的效益增长空间。同时在物质、人员、技术、业绩考核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但在加快业务发展的同时,一定要加强管理,防范风险,落实各项管理措施,形成统一的电子银行业务规范、业务流程和业务标准,保证电子银行业务的稳定健康发展。

3、优化系统结构,完善产品功能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的经营效益普遍不甚明显,创新特色不显著,与国内先进行相比,不能靠变化和新颖吸引客户,产品功能老化,不能满足客户除现金外的全部需要。因此,商业银行要注重科技投入,大胆引入电子新科技,积极培育推出新产品,有效疏通营销渠道,提供优质服务,努力创造最佳效益。

4、加大宣传力度统一宣传口径

商业银行在电子银行产品宣传中,应以网上银行为宣传重心,采取电视、广播、报纸和网站等多渠道的交叉宣传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等多产品的集中宣传等手段,形成本行电子银行产品广告系列,不断扩大本行电子银行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努力形成本行的品牌产品。

5、健全营销机制,构建立体营销格局

一是建立专业营销队伍,丰富营销手段。对不同的客户实施不同的营销策略,确立以差别化产品和差异化服务为高端客户提供贵宾化服务,为中端客户提供特色服务,为低端客户提供便民服务的营销策略。二是以阵地营销、媒体营销、交互式营销、户外营销、广告招贴等方式,构成立体营销格局,以不断丰实的营销手段,使电子银行产品深入人心。三是完善售后服务,做好市场培育。首先把服务放在第一位,通过多种形式的优质服务,唤醒睡眠客户,激活盲点客户,努力减少客户流失。四是对客户指定专人负责,提供客户随叫随到的跟进式服务,妥善解决客户在使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通过与客户的紧密接触,贴近用户,查找问题,改进产品,完善功能,树立品牌,培育市场。

电子银行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网上银行;网络支付;安全性问题

随着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网上银行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但是网上银行还存在很大的安全问题,必须引起广大网民群众的重视。

一、我国网上银行存在的安全性问题

1.网上银行网站存在的安全性问题

在网络银行中,企图非法窃取密码的作案者如果采用可以改变登录ID的方法,即便登录失败,网站也不会将密码视为无效。除了用软件窃取密码这样的隐忧以外,“冒充站点”也是网上银行使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安全隐患。客户在不了解情况时就会向虚假站点发送ID和密码。客户发送完毕后,如果显示出一个“服务马上就要停止”的画面,或者把客户访问重新引导到正规站点上,客户当时是很难察觉的。这样一来,就存在有人进行非法资金转移的可能性。

2.交易信息在商家与银行之间传递的安全性问题

因为互联网的虚拟性,交易双方无法确保对方身份的真实性,尤其在当事人仅仅通过互联网交流时,在这种情况下,要建立交易双方的信用机制和安全感是非常困难的。资金在网上划拨,安全性是最大问题,发展网上银行业务,大量经济信息在网上传递。而在以网上支付为核心的网上银行,电子商务最核心的部分包括CA认证在内的电子支付流程。就是说国内目前的网上银行还不能算真正的网上银行,只有真正建立起国家金融权威认证中心(CA)系统,才能为网上支付提供法律保障。

3.交易信息在消费者与银行之间传递的安全性问题

目前,我国银行卡持有人安全意识普遍较弱,不注意密码保密,或将密码设为生日等易被猜测的数字。一旦卡号和密码被他人窃取或猜出,用户账号就可能在网上被盗用,例如进行购物消费等,从而造成损失,而银行技术手段对此却无能为力。因此一些银行规定:客户必须持合法证件到银行柜台签约才能使用“网上银行”进行转账支付,以此保障客户的资金安全。另一种情况是,客户在公用的计算机上使用网上银行,可能会使数字证书等机密资料落入他人之手,从而直接使网上身份识别系统被攻破,网上账户被盗用。用户和银行之间通过互联网传递的信息是实现交易的基础条件,如何确保不被第三方知道,是网上业务安全进行的一个重要前提。

综上所述,其根本原因都是由于登录密码或支付密码泄露造成的。①密码管理问题。②网络病毒、木马问题。③钓鱼平台。另外还有网上支付的信用问题、网上支付的法律问题和网上安全认证机构(CA)建设混乱等问题。

二、网上银行安全性问题解决的对策

1.做好自身电脑的日常安全维护

一是经常给电脑系统升级。二是安装杀毒软件、防火墙,经常升级和杀毒。三在平时上网是尽量不上一些小型网站,选大型网站,知名度比较高的网站,避免网站挂有病毒、木马造成中毒。四尽量不要在公共电脑上使用自己的有关资金的账户和密码。五有条件的情况下,在初装系统后确认电脑安全的后,给自己的电脑做上备份,在使用资金账户前做一次系统恢复。

2.设立防火墙,隔离相关网络

所谓防火墙指的是位与不同网络安全域之间的软件和硬件设备的一系列部件的组合,作为不同网络安全域之间通信流的唯一通道,并根据用户的有关策略控制进出不同网络安全域的访问。现实生活中一般采用多重防火墙方案,分隔互联网与交易服务器,防止互联网用户的非法入侵;还用于交易服务器与银行内部网的分隔,有效保护银行内部网,同时防止内部网对交易服务器的入侵。

3.设置高安全级的web应用服务器

高安全级的web服务器使用可信的专用操作系统,凭借其独特的体系结构和安全检查,保证只有合法用户的交易请求能通过特定的程序送至应用服务器进行后续处理。

4.建立完善的身份认证和CA认证系统

在网上银行系统中,用户的身份认证依靠基于“RSA公钥密码体制”的加密机制、数字签名机制和用户登录密码的多重保证。银行对用户的数字签名和登录密码进行检验,全部通过后才能确认该用户的身份。用户的惟一身份标识就是银行签发的“数字证书”。用户的登录密码以密文的方式进行传输,确保了身份认证的安全可靠性。数字证书的引入,同时实现了用户对银行交易网站的身份认证,以保证访问的是真实的银行网站,另外还确保了客户提交的交易指令的不可否认性。由于数字证书的惟一性和重要性,各家银行为开展网上业务都成立了CA认证机构,专门负责签发和管理数字证书,并进行网上身份审核。2000年6月,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12家商业银行联合共建的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正式挂牌运营。这标志着中国电子商务进入了银行安全支付的新阶段。中国金融认证中心作为一个权威的、可信赖的、公正的第三方信任机构,为今后实现跨行交易提供了身份认证基础。

5.加强客户的安全意识和网络通讯的安全性

银行卡持有人的安全意识是影响网上银行安全性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一些银行规定:客户必须持合法证件到银行柜台签约才能使用“网上银行”进行转账支付,以此保障客户的资金安全。另一种情况是,客户在公用的计算机上使用网上银行,可能会使数字证书等机密资料落入他人之手,从而直接使网上身份识别系统被攻破,网上账户被盗用。

安全性作为网络银行赖以生存和得以发展的核心及基础,从一开始就受到各家银行的极大重视,都采取了有效的技术和业务手段来确保网上银行安全。但安全性和方便性又是互相矛盾的,越安全就意味着申请手续越烦琐,使用操作越复杂,影响了方便性,使客户使用起来感到困难。因此,必须在安全性和方便性上进行权衡。

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网络,客户在网上传输的敏感信息在通讯过程中存在被截获、被破译、被篡改的可能。为了防止此种情况发生,网上银行系统一般都采用加密传输交易信息的措施,使用最广泛的是SSL数据加密协议。

参考文献:

[1]孙强.互联网商务应用[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

[2]关翔.中国电子商务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