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生劳动计划

初中生劳动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生劳动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中生劳动计划

初中生劳动计划范文第1篇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逐步提高,教学内容和教学思想也慢慢趋向现代化。然而,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却始终是德育的发展和建设。现代教育的发展并不只是重视成绩的好坏,德育对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和树立健全的人格也是至关重要的。初中生是处于青春期萌芽和发展的时期,具有很强的塑造性和发展性。在教学中如果单独和直接的向他们灌输德育知识,会很难达到预想的效果,更有甚至会适得其反,造成不可必要的麻烦。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和讲解德育知识,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培养健全人格,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

关键词:

初中生物;德育教育

人教版教科书的目标是培养“四有”新人,形成正确的三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意识、团体意识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一目标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时要不断渗透德育知识,特别又是塑造性强的初中阶段,作为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更应该在传授生物知识的同时渗透和发展德育知识,让学生在知识和思想人格上共同成长和发展。

一、全面了解教材,努力实施德育教育

德育知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对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来说,单独的德育教育是非常乏味无趣的。所以,德育如果以其他生物等知识为载体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对初中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师教学的效果。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能为教学带来很好的效果。所以,初中生物教师要全面的了解教材和把握教材,要努力把德育内容渗透在生物知识中,提高初中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和培养他们树立健全人格,提高初中生思想上的觉悟。如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学科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最后一节热爱生命中,教师除了传授生物知识以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思,保护环境,爱护花草树木。这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既传授了生物知识,又在趣味的课堂中渗透了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的德育内容。

二、改变传统的课堂模式,加强德育教育的内容

传统课堂都是以教师讲解和灌输知识为主,学生听讲为辅助。很多初中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和氛围下都是很难调动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所以,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要了解初中生的性格特点,结合实际情况,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在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同时,初中生物教师也应该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把德育教育渗透在课堂的讲解中。但是,在课堂上进行德育教育不得生搬硬套。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要以文化知识为基础的,是要从认识、感知、体会,再到行使这一思想过程。认识就是指在课堂上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们产生对思想道德的认识,是教师进行德育教育的基础人。如:人教版八年级生物第三章《生物的进化》中的第一节《物种的起源》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该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模式,可以结合学生的特点,利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把德育知识的基础贯穿在《物种起源》这一课堂中,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对自己生活的环境有所了解,告诉他们每个生命都来之不易,我们都应该保护和爱护它们。这样,教师就很好的将德育知识渗透在生物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得到了思想上的认识和发展。感知和体会就是学生对自己所掌握的思想认识进行处理和分析的过程,最后的行使就是实践。曾经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之前在课堂中渗透的德育知识都是为实践做铺垫的,一个人只有真正做到了思想上崇高的认识才能算是真正有思想,有道德的人。所以,初中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认真钻研和全面了解初中生物教材,努力把德育知识渗透在每一个人初中生物知识点中,特别又是情感上的教育与价值观的确立,这都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也是渗透德育知识的最终目标。

三、利用多种教学途径,积极渗透德育知识

初中生是非常的活泼好动,自主性非常强的。所以,教师在进行初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每一个初中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计划,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如:教师在讲解初中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时,生物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走进生物圈,让学生亲近大自然。这样,利用亲身实践来感受大自然,符合初中生好动的表现,同时,也是向初中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方法。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初中生的爱好和兴趣组织一些课外活动,如对自己身边的花草树木进行修剪和挂牌,让学生在修剪的过程中体会劳动人民的艰辛,在挂牌的过程中让学生对这些植物做进一步的了解和深入,巩固所学知识,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培养初中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习惯。同时,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节日如:植树节,爱鸟周,地球日等,让学生用游戏比赛的方式进行宣传,如制作画稿和卡片,办宣传栏和板报。这样既让每一个学生积极投入到了学习和宣传中,又增强了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而且灵活有效的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实施了德育教育,让学生在自我学习,自我实践和相互合作,相互学习的过程中快乐成长和发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四、结语

德育是任何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德育对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德育教育的发展,努力专研和了解教材,打破传统的教学课堂模式,结合初中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制定相应的计划,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在传授学生生物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发现和挖掘书本知识里的德育内容,使初中生在获取生物知识的同时得到思想道德上和人格品质上的教育和发展。努力让每一个初中生成为一个有文化、有思想、有道、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作者:李志伟 单位: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白坭镇白坭中学

参考文献:

初中生劳动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问题学生;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0

一、初中问题学生的成因

(一)家长没有正确引导学生

众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与其接触最多、最亲密的就是其父母,父母的言行举止与对子女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子女生活习惯、个体性格等诸多方面的培养与形成。同时,在计划生育这一政策的推行下,许多家庭仅有一个子女,其家庭的希望与未来自然而然也就都落在了这一个子女的身上,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才竞争日益激烈,家长更是对子女教育给予了相当的重视,但在方法上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对孩子过于溺爱,许多家庭将其子女视作掌中之宝,在子女的吃住与穿用上给予了较多的关注与投入,许多父母为了给孩子优越的生活条件,不论是在吃上还是在穿上,都为其子女准备最好的,但与此相对应的是对孩子的教育不够重视,尤其是在起码的道德修养与行为习惯的养成等方面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许多孩子在父母的过度宠爱下,不仅不懂得理解父母的艰辛,而且还养成了骄横任性,事事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习惯。

(二)学校没有创造良好的环境

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不仅是其学习知识增长本领的地方,更是其接触社会的开始与形成健全人格的关键空间,因此,学校的教育对问题学生的形成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当前,素质教育的呼声与日俱增,但在实际的教育工作当中,传统的应试教育仍然占据上风。大部分学校仍然将升学率作为衡量其教学成绩的主要标准,而没有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素质能力的培养给予应有的重视,这不仅导致了学生的单一发展,而且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有着较为消极的影响。如部分学生由于学习压力过大而产生厌学的情绪。从小学阶段上升到初中阶段,信息、生物、历史、地理、政治等多种学科的开设大大增加了学习的负担,进而在心理上造成紧张、恐慌等负面心理。

(三)社会没能给学生提供广阔的蓝天

当前,我们的社会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不论是经济、政治还是科技等诸多方面,都在不断的发展当中,这就使得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具体来讲,社会对问题学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会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产生消极影响。初中阶段的学生,其思想还不够成熟,其难以正确认识市场经济内容与实质,进而产生误解,形成拜金、享乐等错误的价值观。另一方面,一些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对学生有着较为直接的影响,如游戏厅、黄色暴力音像图书等,是非辨别能力较弱的初中生在面对这些不良事物的时候较易误入歧途,受这些不良影响而变成问题学生的数量在整个问题学生当中占据着较大的比例。

二、教育问题学生的主要策略

初中阶段学生稳定性较差,其智力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其心理也处于稚嫩与成熟的过渡阶段,因而,该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波动性与可塑性,其成长环境对该阶段学生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而问题学生的出现正是由于其心智不够成熟且外界环境的误导而造成,因此,要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对问题学生给予应有的重视与正确的教育。

(一)家长要正确引导与教育

家长对子女的影响之大不再赘述,要想子女能够具有较好的道德修养,家长的第一教育与身体力行是首要的,也是极为关键的。从当前的问题学生数量来看,教育有方的家长,其子女为问题学生的情况则较少,大多问题学生的家长都在教育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改善。

具体来讲,家长要想正确引导初中生必须做好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家长要为子女创造积极的生活环境,此处的生活环境主要是指热爱劳动、懂得付出的积极环境。其次,家长要树立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此处的生活态度主要是指热爱生活、好学上进、勇于承担的生活态度等。最后,家长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子女在家长的影响之下,定会主动自觉地向父母学习,以父母为榜样。

(二)学校要给予初中生心灵的空间

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最为直接的环境,尤其是初中这一转折阶段,相对于家长,学校当中的师生给予学生的影响是更为生动而深刻的,因此,学校对初中问题学生的存在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从相关数据来看,大部分问题学生都难以得到教师的重视与同学的支持。因而,不论是制度上还是管理上,学校要对自身进行重新的审视,以便为初中生提供更加纯净的心灵空间。

具体来讲,学校要想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避免问题学生的产生,必须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一方面,要改善学校的教学策略,将学生的心理健康与道德修养的培养放在战略性的教学高度之上,改变以往成绩至上、升学率至上的错误理念。另一方面,作为教学工作直接参与者的教师要在思想意识不断更新的前提下切实关注初中生的心理健康与道德修养,不论是课堂上还是课堂下要与学生多沟通,让学生对道德的重要性有所正确的认识。特别是对于是反复出现问题的学生,教师要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对他们进行教育,发现他们点滴的进步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批评他们要注意场合、方式等等。

(三)社会要还给初中生一片蔚蓝的天空

初中生还没有正式步入社会,但对于从小学校门走向初中校门的初中生而言,其在心理上通常存在着“自认为比较成熟”的现象,因而会尽可能地去接触社会,在这一接触过程当中就容易出现问题,尤其是对社会上不利于初中生健康成长的部分场所与现象,因而,社会要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状态对其提供尽可能蔚蓝的天空,供其健康成长。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社会要想真正实现快速健康的发展,不仅要重视人才技能与知识的培养,更要重视人才心理健康与道德修养的培养,因为只有知识而没有道德的人才不是真正的人才,不仅无法为社会提供正能量,甚至会阻碍社会的健康发展。社会有责任为学生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如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又如营造崇尚道德的社会文化环境,大力表彰劳动模范、道德模范,让其在好人的影响和熏陶之下成长,再如举办各种社会性的道德竞赛,激发学生对道德的崇尚与热情,等等。

总之,初中问题学生的教育,家庭、学校与社会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也只有在家庭、学校与社会的共同合作之下才能够为初中生的成长创造健康的环境,让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获得健康的心理与高尚的道德,我们的社会才能够真正实现长久的健康发展。

初中生劳动计划范文第3篇

一、注重双边互动活动实施,让师生之间真正“动起来”

教育实践学明确,教学实践不是固定、静止的既定活动,而是运动、变化的多变过程.教与学的实施对象在整个活动进程中,时刻不停地实施着个体活动或集体合作活动.苏科版初中数学大纲明确提出,要注重学生主体的能动特性,为他们创建实践的充足“时机”,同时,也要让教者活动起来,更好指点和助推学习探知.但传统教学活动下,出现“教”与“学”脱节的现象,一方面过分放大教师的主导作用,整个数学课堂只有教师一个人“自说自话”,学习对象在从属位置,静止状态;另一方面片面展示主体地位,整个课堂全部由学生来充当,自己来实践,教师“甩手掌柜”,不闻不问.而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深入互动、积极配合、互助协作.因此,教师预设课堂教学整个进程时,要将教师“教”和学生“学”进行有效整合,使得教学过程具有互动性和双向性,并且在教学内容生成时,教师应采用双边互动、谈话交流、讨论辨析等一些具有双向特点的活动形式,在师生的深刻互动、真诚沟通、深切探讨之中,教者和学生真正的互动、沟通、活动起来.

二、提供主体探究实践载体,让学生动手操作“探起来”

初中阶段的学生展现出主动探索的先天优势,对自然界或社会上的事物或现象,好奇心较强,探究欲也较强.而课堂是师生各自劳动探究的“主战场”,也是师生共同进步发展的有效“阶梯”.笔者以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该充分展现初中学生的“天性”,让他们获得动手探究、实践操作的机会和机遇.但有少部分初中生习惯于“拿来主义”,不愿动手,不想实践.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进程中,要做好引导和鼓励工作,向初中生讲解数学家刻苦钻研的故事,用鼓励、肯定的教学语言,提振初中生动手探究的“士气”.同时,教者讲解数学内容要义,传授练习案例捷达方法,要积极的为他们创建“探起来”的时机,提供他们探究实践的平台,指导他们进行有效深入的操作活动,逐步探索和获取要义内容,明晰解决问题方法.如“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新知讲解时,教师采用实验演示法进行教学活动,先让初中生阅读教材新知内容,让初中生对新知内容有初步的认识,然后组织初中生运用透明纸板、量角器、三角板以及笔等实验器材,和教者一起动手画出一模一样的三个等腰三角形图形,接着,教者向他们提出,分别在画好的图形以此作出它的底边上的中线、底边所对应的角的平分线以及底边上的垂线.学生根据教师的作图要求,进行动手操作活动.教师让他们将三个纸板上的图形进行重叠和重合,组织他们进行观察活动,他们发现重叠起来的三个画板中的图形的中线、平分线以及垂线重叠起来.这样,初中生就对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内容有了更为深刻、明晰的认知和掌握,同时,他们也得到了动手操作,实验观察的活动时机.值得注意的是,习题课,是数学课堂的常见讲授类型之一,教师应该在其讲授过程中,提供他们深入动手、深刻分析的学习时机,让他们得到感知习题内容、解析数学习题的实践机会,以此锻炼和提升探究技能.

三、重视多种教学手段运用,让学生深刻研析“思起来”

数学是以思维为主要手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学生群体在问题策略探析时,在学习活动辨析时,都需要深刻思考、深入判断、深切研析等.众所周知,初中生思维活动具有惰性、思维深度不够、思维能力不高,需要教师进行科学的引导和深入的指导.因此,教师要注重教学手段的运用以及数学学科内在特性的发挥,采用探究性、讨论式、合作性、评价性等教学方法,组织初中生有序深入思考,推进初中生思维进程.同时,利用数学知识点之间的丰富内涵及深刻关联以及数学习题形式内涵方面的发散特性、丰富特性,组织初中生深入细致思维辨析,判断推导.如“凌云机械厂李师傅和王师傅共同生产一批零件,在生产过程中两位师傅都改变了工作效率,完成这批零件两位师傅共用了6天时间,如果现在李师傅和王师傅生产的个数y和时间x之间函数图象分别是OA-AB,OC-CD,试求出李师傅改变工作效率每天生产的机器台数.”习题讲解中,初中生在探究推导思维活动中,得到其解题思路是:“改变前生产的总台数与加工时间的商,就是李师傅改变工作效率前的工作效率”.在此基础上,教师利用数学习题发散特性,进行变式训练,设置出问题条件不变,解题要求分别为“求王师傅改变效率后y与x的函数关系式”、“这批零件一共有多少个”等一题多问案例,组织他们思考分析解决方法,初中生思考认为:“根据对原例题及所呈现图象内容的分析,可见该问题解题关键是,题意要与图形进行结合,采用数形结合的解题思想策略,找寻存在等量关系,从而求出函数关系式”.教者让其他学生在此解析内容,进行思考辨析,从而对这一类型案例的捷达方法路数有更为科学和深刻的掌握.

四、坚持联系课堂教学实情,让教学活动内容“实起来”

初中生劳动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 语文教学 听说 阅读 写作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教育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作为学科课程的主科之一,语文教学在素质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也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工具性、思想性、人文性、综合性、实践性所决定的。那么,语文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如何呢?

下面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听说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语文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然而,目前中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是读写教学受重视,听说教学却显得很不够。其实,听说教学的重要性早有定论。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提出过“听说读写并重”的观点。张志公等语文教育家也都很重视语文教学中的口语训练,并提出过具体要求。

由国家教委审订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了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目的,其中明确规定:使学生“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可见,听说教学与读写教学同样重要。

要提高学生素质中的听说能力,听说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是多听,好的课文不仅要读、要看,还要听。听别人读,听出感受来,在听的过程中真正深切地领悟文学的魅力、语言的魅力。如教学《社戏》第一课时,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接着出示教学挂图,经过听觉、视觉活动,学生已深深被课文的故事情节所吸引,有身临其境之感;二是多说,语文课应该是一个“众说纷纭”的场所。教师不妨少说,学生必须多说,不仅分析课文、回答问题时要说,就是写作文时也要说。实际上说不出来的文章往往写得也并不好,比如语言缺少生活气息,往往都与说得太少有关。

因此,听说教学应该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和关键,在素质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总而言之,培养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科学、活泼、有序地开展听说训练势在必行。

二、阅读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重大作用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阅读教学越来越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渐成为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越来越成为语文界的共识。语文课要有目的地、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好文章的阅读会使学生理解能力得以训练,自主意识得以强化,鉴赏能力得以提高,高尚情感得以熏陶,从而很好地提高学生的素质,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和自主意识,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不仅能自觉地把握学习的对象,而且能自觉地把握自身,成为学习的主人。而居于“主导地位”的教师,则应该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热情,为学生提供发挥主体作用的机会与情境。通过阅读教学,学生能从中培养自主意识,面对困难毫不畏惧,真正贯彻素质教育的精神。

阅读的任务除了读懂作品、理解作品之外,还要评价作品。学生通过阅读教学,提高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鉴赏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加强,从而能识别美丑,懂得好坏,提高学生的素质。所以说,语文教师应当在语文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写作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目前初中生的作文水平究竟如何?有人说,随着语文教改的深入,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初中生的写作能力已有明显提高。走进书店,各类初中生优秀作文选比比皆是,琳琅满目。各类报章杂志发表的初中生获奖作文、校园文学习作,确实值得一读;中考阅卷中也有令人拍案叫绝的佳作。但是,我们思考问题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能只看到初中生中的出类拔萃者而忘了大多数。到农村初中走一走,会发现大多数初中生怕上作文课,作文错别字多,词汇贫乏,言不及义。初中属义务教育阶段,义务教育旨在提高全民族的素质,需要的是大面积的丰收。如果我们陶醉于少数写作尖子生的丰收成果,而无视上述“大多数”初中生写作水准低下的事实,那是有违素质教育宗旨的。

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初中生作文能力的过关对其今后的发展极为重要。一个文理不通的初中毕业生进入高中,在数理化学习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再想提高写作能力是难上加难的。这样的初中生走向社会,在生活与工作中也将处处碰壁。因此,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在素质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具体的写作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对学生予以怎样的学法指导呢?

1.贴近生活,学会写作。我们在写作教学中应把学生从课堂里解放出来,引导学生平时细心地体验生活,体会“生活处处有作文”,并以自己爱好的文字形式真实地记下自己的情感和思索历程,积累作文的原材料,激发灵感,学会写作。学生通过写作,就更贴近生活,了解生活,从而投入到火热的社会生活中去,这样做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2.抒感,学会创新。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尽情发挥的空间,让他们抒发出自己的情感,表达出自己爱家爱国之情,达到语文教学的德育作用。在学生平时的作文训练中,设置过多过细的条条框框,会束缚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要鼓励他们去幻想,去创造,去表达,去倾吐,才能为他们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初中生劳动计划范文第5篇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 具体目标

1.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全乡中学进行,共发问卷361份,回收有效卷357 份,接近理想的高校样本数。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四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调查结果分析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师、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 (一)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初中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中专和大学,16%的初中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农村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高中?中专 毕业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小学毕业生挣钱多,只有2%的学生认为文盲能获得较高收入。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中专或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劳技学习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57%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习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许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长看做是素质教育的代名词?对于这一认识的争议性,不属本文讨论的范畴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在劳技课、活动课上学到较多的、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在对调查结果的整理中,我们得到了一组令教师们震惊的数据,52%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48%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师指点。对于这一结果,也许我们对信息的有效度产生怀疑,或者强调它的地域性特点,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行为滞后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的认同,并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

4.学习目的

初中学生对于务农的态度是我们调查的重要目标之一。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初中生大部分不愿意务农,其比例随年级变化,且该心态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波动,其波动特点为:初一为69%,初二为58%,初三为72%。

?(二)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农村的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农门,走向城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大学教育。

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初中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初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中专生和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中专或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初中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更为严重的是,我们在教师座谈和学生家长访谈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对学生前途的失望,部分家长和教师也失去了对教育的信心,厌学情绪在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身上同时滋生并蔓延,我们称这一现象为农村教育的世纪迷茫现象。不可否认,这一现象所反映的是一种消极的教育价值观。

2.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初中生由于个人的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习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初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中专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平;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平。学习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他们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求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

3.学习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73%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习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或在农村非农产业就业的艰难性,但有67%的学生却表示不准备在农村务农。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但他们中48%的学生没准备接受高等教育,甚至不准备读高中中专,从而忽视了科学文化知识对于事业的发展所起的基础性作用。学生学习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33%的学生将准备在农村务农,但这部分学生在上劳动技术课时并不认真,平时也很少接触农业科技方面的资料。同时,3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

三、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一)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成因分析

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宏观角度看,农村初中生深深地感触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步伐,欣喜于辉煌的经济成就。调查结果显示,98%的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其中有82%的学生对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了解较深。从微观角度看,市场经济在农村的逐步深入,使农业的生产结构、生产方式不断变化,而轰轰烈烈的农民打工队伍更使农村人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农村初中生对于这些变化极为兴奋,因为他们享受到了蕴藏其中的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们不愿生活在农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结束学业而外出打工。

2.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将有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上大学的机会,以至于部分学生对考大学信心十足。但是,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调查结果表明,26%的学生认为家庭难以负担未来读大学的高额费用而放弃考大学的愿望;52%的学生认为大学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从而在学习上漫无目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改革的影响,使部分德、才兼备的学生感到迷茫和失望,并逐渐淡化了对学习的兴趣,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

3.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影响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对于学生的积极作用,是使他们认识到了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从而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其对于学生的消极作用,是使部分学生过多地追求学习的功利性,而忽视了学术性较强的文化课程的基础性意义。

4.家庭教育的影响

当前,农村初中生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他们一般表现为意志不坚强,缺乏进取精神,耽于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接触众多的学生家长后,发现很多家长对学生的要求较低,且大多数侧重于纪律方面,而对学生提出考高中、特别是考大学要求的家长越来越少,从而在学习上对学生形成了一种内家庭松外学校紧的矛盾局面。

5.学校教育的影响

在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农村初中越来越重视特长教育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可是,由于资金和人才的制约,对于学生学习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无法满足,从而导致学生需求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矛盾冲突。

6.教师的影响

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我们认为,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当前的问题是,由于教师行为滞后,所以使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制约和负面影响越来越大。

?(二)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对策

影响学生学习心理的因素非常复杂,因而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任务十分艰巨。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应积极地帮助农村初中生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

1.增加投入,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当前,农村学生已经感受到了社会进步的快节奏,初步了解了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学习中,他们接触的却是落后的仪器设备、简陋的实验场所、过时的科技知识,这种强烈的反差必然使他们感到厌倦并产生抵触。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使仪器设备、实验场所、科技知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才能对学生产生求知的诱惑和刺激2.帮助学生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未来

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农村初中生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实施等的了解既不全面也不深入,所以有必要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向他们介绍国家市场经济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难以及未来的美好前景;向他们介绍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收费制度的公平性、保护性,分配制度的灵活性、公正性;向他们介绍素质教育实施的具体内容、价值和未来取向,以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消除误导。

进行职业指导,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主要是务农 的特点、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而使他们在学习期间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在毕业时选择自己适合的就业岗位。

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考试心理、学习适应性等内容的辅导是当务之急。

3.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使农村初中生成长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1986年,原国家教委等四部委联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农村教育应该从办学为了升学转到以为本地区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主,兼顾向高一级学校输送新生这个方向上来。我们可以尝试在农村初中进行初中后职业教育学期职业培训或3+1制的培训。但我们应该引以为鉴的是:传统的也是落后的农村职业高中教育,当前步入了关、停、并、转的恶劣境况。那么,在农村初中实施职业教育,则必须致力于追求教学内容的科技化和教学方法的科学化。

4.紧扣素质教育的主旋律,制定科学的课程教学计划和考核标准,主动适应学生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

为了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特点,在普教中渗透职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进行课程改革,相对均衡各学科在教学时间上的比重,淡化各学科考核的学术标准,以使学生具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各学科的均衡学习和最感兴趣的学科的强化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