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卫星通信的基本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卫星通信系统是一种把卫星作为信号中继站来接受和转发多个地面站之间微波信号的通信系统。一个完整的卫星通信系统是由卫星端、地面端和用户端这三个部分组成的。在地球上空作业的卫星端在微波通信的传递过程中起的是中转站的作用。包含了星载设备和卫星母体的卫星星体在空中接收地面站的电磁波,放大之后再发送到另一个地面站。设立在地表之上的多个地面站是连接卫星系统和地面公众网的固定接口和传送点,由地面卫星控制中心、跟踪站、遥测站和指令站等部门构成。人们连接网络的用户端通过地面站传送出入卫星系统的微波信号,形成庞杂而宽泛的通信链接。卫星通信系统的覆盖范围很广,在卫星信号覆盖区域内的任意地点都能够顺利进行通信,不会因为距离的变化而影响通讯信号的好坏。卫星通信的电磁波主要在大气层以外的区域传播,微波传递的性质较为稳定。所以卫星通信的工作频带宽,通信质量好。即使部分在大气层内部传播的电波会受到天气的影响,也仍然是一种信号稳定性和通讯可靠性很高的通信系统。但是,运行在高空轨道上的卫星在同时进行双向传输时,传递速率会延迟到秒级,电磁波的精确度也会有所下降,用于语音通话时会出现明显的中断现象。卫星在高空上的位置是按照预定轨迹运行的,因此,卫星始终处于一种运动状态,然而卫星通信系统中的线路连接都是无线链路,管理微波接收和微波传递的控制系统相当复杂,不易操纵和操作。
2卫星通信系统的发展现状
2.1成本和需求之间的矛盾
现代的大众通信集中体现为宽带互联网和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在宽带领域中不及光纤宽带便利迅捷,在移动领域中也没有地面蜂窝移动系统的性价比优势。在移动的长途通信费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卫星长途通信的转发器费用却没有任何变化,大大提高了卫星通信系统的运行成本。这种成本高需求低的矛盾是卫星通信系统面临的最大尴尬。
2.2宽带IP的传输和实现问题
中国当前的宽带IP卫星系统基本上都采用的是ATM的传输技术。这种技术的性能支持卫星通信系统相关的指标要求,实现起来却很困难。在卫星ATM需要分层实现的说法上有两种不同的观点就是否改变现有卫星协议结构的问题展开着激烈的争论。含有ATM交换机的子网移动性管理因为过于复杂,至今也还没有找到解决的方案。
2.3数据传递的速度和效率问题
信息时代最需要的就是传递信息的快捷方式。建立在频分复用和码分复用技术基础上的传统传递方式已经满足不了卫星通信日益增长的用户需求。虽然随后又研发出了分组交换技术,但长距离传输延时的问题还需要更加有效的技术和措施来降低传输延时对实时数据的影响。
3卫星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
3.1数据压缩技术
数据压缩不仅可以节约传输时间和存储空间,还能提高通信的便捷性和频带的利用率。数据压缩技术在处理数据的专业领域里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了。不管是静态的数据压缩还是动态的数据压缩都可以为卫星通信系统在时间、频带和能量上带来相对较高的传输效率。例如ISO对静态图像压缩编码的标准和CCOTT的H.26标准,以及MPEG62设计中的同步交互性和多媒体等技术都成为广泛应用于多媒体压缩的公认标准。
3.2多媒体准信息同步技术
卫星通信系统传输中所使用的多媒体准信息同步技术大致可以分为连续同步和时间驱动同步这两类。在卫星的多媒体通信中,可以选用缓冲法、反馈法或者时间戳法来实现多媒体准信息的精确同步。目前开发出来的同步技术有建立在近似同步时钟基础上的“多业务流同步协议”和以时间因果同步为特色,支持分布式协议的“多信息流会话协议”。
3.3智能卫星天线系统
要成功传输多媒体信息,对通信系统的带宽要求是2500MHz及以上。降雨等天气因素和地面吸收电磁波等客观的影响因素都会导致卫星ATM网络产生较为严重的突发错误。为了完成多波束覆盖的范围最大化,研究智能高性能天线的技术开发和具体应用是十分必要的。例如,卫星通信系统可以在平时采用多波束快速跳变系统,在需要完成跟踪和同频复用的低轨道系统中采用蜂窝式天线,在星上和同步轨道系统中采用相控阵列天线。
3.4卫星激光通信技术
卫星通信对传输速率的要求很高,就目前来说,卫星通信系统的载波都是电磁性的微波。但微波天线能够接受和传递的微波数量是有限的,这就需要激光通信的辅助甚至替换。激光通信技术可以在减轻卫星密度重量和体积大小的同时增大卫星的通信量,提高卫星通信的保密性、可靠性和传输速率。而且卫星通信的激光传输之间是不会相互干扰和影响的,是卫星通信在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
近些年来对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的研究越来越多,这些技术在地空通信中逐渐成为热点。LDPC码是一种线性的分组码,它是基于稀疏校验矩阵的。本论文简要介绍了LDPC码的编码算法和译码算法,以及在地空通信中的应用。
【关键词】 LDPC码 地空通信 编码
1 LDPC码简介
1.1 提出LDPC码的背景
卫星通信技术发展越来越成熟,最近研发的卫星通信技术能够通过空间卫星进行地空通信。LDPC码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这是因为LDPC码具有强大的纠错能力,具有很低的复杂度等。
LDPC码具有很强的纠错能力,同时还具有低复杂度的快速译码算法和比较好的特性结构,所以在最新的带宽无线多媒体的通信系统中,LDPC码成为了能够传播高质量的通信以及视频信号的关键性技术。同时LDPC码已经广泛被欧洲等国家的卫星使用。
1.2 LDPC码的基本概念
LDPC码的全称为低密度奇偶校验,1960年后Gallager第一次提出这个概念。LDPC码是一种线性的分组码,它是基于稀疏校验矩阵的。LDPC码的编码是一种随机码。由于当时的技术和条件都十分落后,LDPC码并没有广泛应用于实际当中。后来人们发现了Turbo码,但是Turbo码在本质上就是LDPC码。LDPC码的纠错性能十分优异,近些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LDPC码的译码采用软判决的置信传播迭代译码算法。正是由于这个原因,LDPC码在给定误码率的情况下,信息的传输速率和Shannon限很接近。在某种程度上,LDPC码的纠错性比Turbo码强出了很多很多。我们都知道,译码的复杂度与码长有关,而且是线性的关系。要想实现长编码分组的应用,就必须克服分组码在长码的时候译码的计算量问题。
2 DVB-S2标准的前向纠错系统
LDPC码的编译方法有许多,本论文简要介绍一下介绍LDPC码的DVB-S2标准编译码方法。
第一代DVB标准是1994年提出来的,它采用RS码,QPSK调制和级联卷积码的方式。但是伴随VLSI技术的发展,就出现了更高效率的编码方式。DVB-S2项目组的目标旨在带宽和功率不增加的情况下,增加百分之30的传输量。
DVB-S2标准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BCH(前向纠错系统由外编码)、LDPC(内编码)和比特交织。同时输入流包括BBFRAMES(基本比特帧)和FECFRAMES(外流前向纠错帧)。FEC系统处理完每个BBFRAME(kbch位)之后,都会产生一个FEC-FRAME(nldpc)。系统BCH外码的奇偶校验比特(BCHFEC)被加到BBFRAME,LDPC内码的奇偶校验比特被加到BCHFEC后面。
3 LDPC码的算法
3.1 LDPC码编码算法
传统的规则LDPC码的编码主要可以分为四步,分别如下。其框图如图1所示,编码步骤如下:
(1)明确规则LDPC码的H矩阵的列重和行重。
(2)构造LDPC码的H矩阵。
(3)将校验矩阵H转换成系统形式。
(4)根据线性分组码系统形式的校验矩阵与生成矩阵之间的关系得到相应的生成矩阵G,编码生成的码字为C=uG。
3.2 LDPC码的译码算法
LDPC码有很多种译码方式,常见的译码方式主要有:加权比特翻转译码、比特翻转译码、大数逻辑译码、后验概率译码以及和积算法译码等。本论文简要介绍和积算法。
所谓和积算法,就是一种迭代译码算法,它的传播是基于置信度的。下一次迭代的输入,是上一次译码结束时可靠度量度的计算结果。直到达到了某个特定的条件后,译码的迭代过程才会停止,进而系统会作出硬判决。
4 我国的LDPC码在将来地空通信中的应用
地空通信具有许多特点,比如信号的能量衰减比较严重,信息的传输延时比较大等等。因此必须采取特殊的方法,才能够保证信息传输时的可靠性。地空通信信道对于信道编码是一种理想的信道。
(1)地空通信信道和无记忆的高斯信道很相似,都是Shannon编码理论的信道模型。
(2)地空通信信道可以使用很低的频带利用率的编码和二进制调制方案,因为地空通信信道具有很丰富的带宽。
(3)由于地空通信中传输距离非常远,信号的能量衰减比较多,所以采用的都是低码速率通信。
以前地空通信使用的都是Turbo码。Turbo码具有很多优点,比如误码性能很好,但是仍然存在着误码平台。相对于Turbo码,LDPC码更适合作为地空通信的信道编码,这是因为LDPC码具有很低的译码复杂度、更低的误码平台以及更大的吞吐量。要想设计出更加适合于地空通信的LDPC码,还需要考虑到功耗效率、编码器和译码器的结构以及复杂度等等。作为一种重要的信道编码,LDPC码必将会在地空通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5 总结
近些年来对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的研究越来越多,这些技术在地空通信中逐渐成为热点。LDPC码是一种线性的分组码,它是基于稀疏校验矩阵的。本论文简要介绍了LDPC码的编码算法和译码算法,以及在地空通信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曾蓉,梁钊.低密度校验LDPC码的构造及编码[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7(3):316-319.
[2]张长帅,宋黎定,刘泳.LDPC码在深空通信中的应用技术研究[J].航天器工程,2007,16(3):90-92.
[3]翟政安,罗伦,时信华.深空通信信道编码技术研究[J].飞行器测控学报,2006,25(2):59-61.
一、培训目标
1、充分认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目的意义和重要性;
2、熟练掌握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基本概念和设备的操作使用以及对站点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
3、掌握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实践技能;
4、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对办公软件的使用;
5、掌握卫星IP广播数据接收的基本知识和应用;
6、掌握获取、加工、处理和应用远程教育教学资源的基本技能;
7、掌握远程教育设备维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二、培训对象
主要培训现有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站点的103名协管员和第一批新建站点的100名管理员。
三、培训方式
采取集中授课、现场观摩、实际操作、交流讨论、结业测试的培训方式,培训结束时分别进行理论和实践考核,考核成绩合格者颁发培训合格证书。考核具体包括考勤、作业、笔试、实践等四项内容,其中笔试成绩采用百分制记分(60分以上为合格),考核时间为2学时,其它三部分成绩采用合格与不合格计分制,四项成绩中有一项不合格视为考核总成绩不合格。
四、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包括七个部分共40学时,其中教学38学时,考核2学时。
1、中央和省市有关远程教育的部署和要求(1学时)
2、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简介(1学时)
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设备管理和维护、相关软件开发及资源共享知识和常见故障排除方法。
3、计算机基础知识(10学时)
计算机的发展、用途,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基础,计算机基本操作知识,计算机网络知识。
4、WindowsXP操作系统(10学时)
WindowsXP的功能及特点,WindowsXP的基本操作,WindowsXP的文件系统,WindowsXP的控制面板,WindowsXP的多媒体功能,防病毒软件和压缩软件的安装与使用,系统恢复和维护,应用软件的安装与卸载知识。
5、卫星数据(IP)广播接收系统原理和应用(12学时)
卫星通信基本原理及其应用,中国教育卫星宽带多媒体网(CBESAT)简介,卫星接收系统基本原理、安装调试、维护和防雷,IP接收原理简介,DVB数据接收卡(包括驱动程序、接收程序)的安装与调试、参数设置,IP接收软件的注册与使用,接收中常见硬件和软件故障的排除方法。
6、资源接收和利用(1学时)
远程教育资源简介,对资源的接收、存储应用知识。
7、常用办公软件的应用(2学时)
Office办公软件的安装,利用Word进行文档的基本操作、排版、制作表格等应用,利用PowerPoint设计制作电子教案等相关应用,利用Excel建立、编辑、格式化工作表等应用,媒体播放软件、刻录软件、抓图软件的初步应用知识。
8、终端接收站点卫星专用频道资源管理软件的安装与资源接收、资源管理等。(1学时)
五、培训时间
培训采取分期分班的方式进行,第一批被培训人员共分五个教学班,每期时间为5天,约40学时。在**年3月底以前培训结束。
六、培训地点:甘肃广播电视大学**教学点。
【关键词】物联网 射频识别 网络通信 数据处理
1 物联网概念的解析
关于物联网的概念的来源,第一次正式提出,是在2005年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由国际电信联盟(ITU)第一次以正式的方式公诸于世。国际电信联盟还指出,现在正处于一个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通讯技术的进步,使得人们日常生活便利程度得到了极大地提高。在日常生活用品中嵌入一种短距离的移动收发器,就可以实现移动控制。信息空间的维度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也在朝着多方向发展。按照物联网的相关技术标准、互通的网络协议,可以实现对各种物品与互联网的相互连接,还可以使用编码来区分一切实物和虚拟物品,然后利用智能界面实现终端信息的共享。物联网技术的核心在于实现对所联网物品的准确识别、精确定位、及时跟踪以及密切监。
2 当前物联网的主要技术研究分析
2.1 射频识别技术
在物联网技术领域,比较重要的技术就是射频识别,现阶段常见的射频识别系统一般是由RFID电子标签、读写器和信息处理系统组成。射频识别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利用读写器对那些编好电子标签的物品进行读写和识别,然后通过无线电波技术,将读写器识别到的物品的有效信息传送到系统信息处理模块,自动实现信息的采集,这样就可以实现对物品的精细化、数据化管理。
2.2 传感技术
传感器网络的协作感知对传感器的正常工作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传感技术的应用就是建立在传感器及传感信息网络顺畅工作的基础之上。一般所说的传感器,就是指能感知被测指标,同时可以将被测指标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信号的设备,传感器有着相当广阔的应用空间。而传感器网络则集合了多种技术优势,如传感器技术、嵌入式计算技术、现代网络及无线通信技术、分布式信息处理技术等,它利用系统发展模式,可以使用各类集成化的微型传感器协作实现对监测对象的实时监测,除此之外,还可以采集并处理周围环境及监测对象的基本信息。
2.3 网络通信技术
可以说,网络通信技术是物联网技术发展的技术蓝本,网络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为物联网技术的进步和创新提供了信息技术通道。在传感器网络通讯技术方面,会经常运用到广域网络通信技术和近距离通信技术。在广域方面像IP互联网、2G/3G移动通信、卫星通信等都属于其中比较成熟的技术,最近几年以iIPv6为核心的新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更是优化和升级了传统的信息数据传送通道。在近距离技术领域,当前比较成熟的主流技术基本上是以IEEE802.15.4为代表的几种近距离通信技术。
2.4 大数据处理、云计算等信息处理技术
日常生活中,能够制造出数据的领域遍布各个行业,商务贸易、在线视频图像资料、社交网络媒体信息、企业信息管理以及电子政务等等,都会涉及到大数据。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推动了信息处理技术的进步,以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信息存储、处理技术为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高效的数据服务功能,也是深度挖掘数据价值的技术支撑。
3 物联网技术的实际运用展望
3.1 城市管理
在城市管理过程中,智能交通物联网技术可以自动检测并报告公路、桥梁的“健康状 况”,还可以避免过载的车辆经过桥梁。在智能建筑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通过感应技术,实现建筑物内照明灯能的自动调节光亮度,并进一步提高节能环保程度。
3.2 数字家庭
仅仅实现了电视与电脑、手机的连接,不是发展数字家庭产业的初衷。只有在连接家庭设备的同时,通过物联网与外部的服务连接起来,才能真正实现服务与设备互动。物联网技术在数字化家庭方面的成熟运用,极大的提高了人们的生活便利程度。
3.3 定位导航
物联网与卫星定位技术、GSM/GPRS/CDMA移动通讯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能够在互联网和移 动通信网络覆盖范围内使用GPs技术,使用和维护成本大大降低,并能实现端到端的多向互动。
3.4 现代物流管理
通过在物流商品中植入传感芯片,供应链上的购买、生产制造、包装、装卸、堆栈、运输、配送分销、出售、服务每―个环节都能无误地被感知和掌握。这些感知信息与后台的GIS/GPS数据库无 缝结合,成为强大的物流信息嘲络。
3.5 商业零售
RFID取代零售业的传统条码系统(Barcode),使物品识别的穿透性(主要指穿透金属和液体)、远距离以及商品的防盗和跟踪有了极大改进。此外通过标签识别和物联网技术,可以随时随地对食品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对食品质量进行联动跟踪,对食品安全事故进行有效预防,极大地提高食品安全的管理水平。
3.6 数字医疗
通过使用RFID为代表的自动识别技术,能够提高医院医务工作人员对病人的监控效率,减少医疗信息传递失真的情况发生。RFID技术与医院信息系统(HIS)及药品物流系统的融合,是医疗信息化的必然趋势。
3.7 防入侵系统
发达国家将大数据作为重要的情报收集手段,通过成千上万个覆盖地面、栅栏和低空探测的传感节点,防止入侵者的翻越、偷渡、恐怖袭击等攻击性入侵。日本防卫省将从2015年开始正式研讨将互联网上累积的“大数据”运用于海外局势的分析。这一举措作为自卫队海外活动扩大背景下的新方案,旨在强化情报收集能力。
4 结束语
随着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联网技术会越来越成熟,其应用领域也会逐渐增多,我国在物联网技术领域,有着不错的发展优势,庞大的市场需求催生了物联网技术的传播和扩撒。在我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路径指引下,未来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会对经济的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小妮,魏桂英.物联网RFID系统数据传输中密码算法的研究[J].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4).
[2]陈伟波,李佳峰.关于物联网技术带来信息安全保密新挑战的思考[J].汕头科技,2010(04).
[3]赵海霞.物联网关键技术分析与发展探讨[J].中国西部科技,2010(14).
[4]梁景原.移动网与物联网融合要点浅析[J].科技资讯,2010(29).
极化与极化波的基本概念
所谓极化通常是指与电波传播方向垂直的平面内,瞬时电场矢量的方向。我们设XOY平面是与电波传播方向垂直的平面,在该平面内的电场矢量E总可以用Ex和Ey两个分量来表示,如图1所示。
E=ExIx+EyIy
式中Ex、Ey为E在x、y上的分量,Ix、Iy为x、y两上方向上的单位矢量。
设Ex=acosωt
Ey=bcos(ωt-Φ)
式中a、b为两个分量的振幅,Φ为Ex和Ey的相位差。
下面我们分别来讨论几种情况:
1、Ex和Ey同相或者反相,此时
tgα=tgωtα= ωt
这表明合成场幅度不随时间变化,而方向随时间变化。这样,合成场矢量端点随时间变化的轨迹是一个圆,这种情况称为圆极化波。
通过上述分析得知,如果电波传播时电场矢量的空间描出的轨迹为一直线,它始终在一个平面内传播,则称为线极化波。基电场矢量在空间描出的轨迹为一个圆,即电场矢量是围绕传播方向的轴线不断地旋转,这种电波称为圆极化波。
如果观察者沿电波传播方向看去(即看着它的尾部),看到电场矢量是在向右旋转(即由左向右顺时针地转),则称为右旋圆极化波,它符合右手螺旋定则。反之,若电场矢量是在向左旋转(即由右向左逆时针旋转),则称为左旋圆极化波,它符合左手螺旋定则。
在线极化波中,一般是以地平面为基准(但卫星发射的线极化波是以卫星的轴系为基准来定义的),当极化方向与地平面平行时,称水平极化波。当极化方向与地平面垂直时,称垂直极化波。
电波的极化特性取决于发射天馈系统的极化特性。发射右旋极化波的天馈系统为右旋极化天线,同理,有左旋极化天线、水平与垂直线极化天线等。接收天线必须具有与发射天线相同极化且旋向相同的特性,以实现极化匹配,才能接收到全部能量。若部分匹配,则只能接收部分能量。由于一个线极化波可以分解为两个旋转方向相反的圆极化波,一个圆极化波也可分解为两个相互正交的线极化波(但两个相位差90°),所以接收线极化波的天线可以接收圆极化波,接收圆极化波的天线也可以接收线极化波,但是要有3dB的能量损失。无论是线极化天线,还是圆极化天线都不能接收它们自己的正交分量。例如,接收右旋圆极化波的天线,不能接收左旋圆极化波(接收垂直极化波的线极化天线也不能接收水平极化波)。因此,右旋或左旋圆极化天线只能发射或接收右旋或左旋圆极化波,对两者不能混淆。现代的卫星电视接收天线,大多都装有控制天馈系统极化方向的装置--极化器,来选择与卫星电视信号一致的极化型式,并抑制其他型式的极化波,以获得极化匹配,实现最佳接收。同时,现代卫星电视传输中,尚利用垂直极化与水平极化,左旋圆极化和右旋圆极化的相互隔离来传送不同的电视节目,以扩大卫星的传输容量。圆极化波和线极化波各有优缺点,圆极化波在穿过雨雾层和电离层时,引入的员耗小,也不存在线极化波时极化面旋转问题,因此接收圆极化波信号时圆极化接收天线基本上不需要进行极化调整(编者注:即无极化调整),而且在同时接收临近二颗卫星的不同极化波时圆极化的隔离度好。而线极化波的最大优点是实现简单,并且接收馈源成本低,价格便宜。
一般来说,国际通信卫星发射的电波大多数是圆极化波,而我国的通信卫星(或区域性卫星)发射的电波多是线极化波。
抛物面天线的圆极化馈源
抛物面天线的馈源按使用的方式可分为前馈馈源、后馈馈源和偏馈馈源;按卫星频段分为C频段馈源和Ku频段馈源。目前国内外已经开发出C和Ku频段的共用馈源。前馈馈源一般用于普通抛物面天线,后馈馈源一般用于卡塞格伦天线,偏馈馈源用于偏馈抛物面天线。一个完整圆极化馈源系统由馈源喇叭、90°移相器、圆矩变换器等组成。图2为后馈源配置图;图3为从馈源末端看向喇叭的透视图,图中0°~180°平面为移相器销钉平面(移相器也可以采用介质移相片方式,其移相的原理是相同的),矩形框边为圆矩变换器末端的矩形波导口。
在图3(a)中,右旋圆极化波E0进入喇叭后向后传播到达移相器后分解为0°~180°平面的一个分量E1和90°~270°平面的另一个分量E2 。根据旋向的定义及前面的推论可知,E1超前E2 相位90°,由于E1分量与销钉的方向一致,它将被移相,而E2与销钉垂直不会被移相。所以,到达移相器末端时,E1与E2变成同相位,两者的合成矢量变成E0′。它正好与矩形波导中的基模TE10相一致。至此,右旋圆极化波就被馈源变成矩形波导中的线极化波了。
在图3(b)中,如果来波是左旋的,则E2分量超前E1 90°相位,经移相后E2超前E1 180°,即E2与E1合成,得到合成矢量E0′,它与E0正交。所以应当将矩形波导口相对于右旋来波状态旋转90°,形成图3(b)中的状态。
如果来波是线极化波,圆极化馈源要作些变动才能使用,即销钉移相器所在平面与矩形波导口的相对关系应按图4(a)和(b)所示配置。这是因为,在图4(a)中,线极化的来波不会被销钉移相,在图4(b)中来波虽然被移相,但并不影响接收到的微波功率。
这里要注意的是,当卫星转发的圆极化波被金属抛物面反射后,极化要转换,即左旋变成右旋,右旋变成左旋。在前馈型的抛物面天线中电波经过一次反射,原来的右旋圆极化波变成左旋圆极化波,这样接收右旋极化波时,极化变换要配置成左旋时的状态。在后馈型的双反射器天线中,由于经过主副反射器的两次反射,右旋来波转换两次仍然是右旋的,所以馈源中的移相器与矩形波导口的配置采用右旋的状态。可见,无论接收圆极化信号还是接收线极化信号,只需将圆矩变换波导同移相器之间的法兰盘对接情况加以改变,就可实现无极化损失的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