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区护理的缺点

社区护理的缺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区护理的缺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社区护理的缺点

社区护理的缺点范文第1篇

目前在大学生就业难,很多行业人才饱和,大学生毕业就意味着失业,而母婴护理产业还属发展初级,产业形成的时间虽然不长,但需求旺盛,市场广阔,潜力巨大。现在月嫂大部分年龄集中在50岁左右,但是高级母婴护理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对于普通的月嫂,虽然从经验,年龄,责任感来讲,他们有着很多优势,但是,由于他们的学识学历以及,学习力方面而言,普通月嫂不能满足高级母婴护理的要求,所以需要能多新鲜的劳动力的参与。这样就为,90后务工人员进入母婴护理行业提供很好的社会环境,是新时代务工人员的有利就业方向。

二、90后从事母婴护理工作的优势,存在的问题和以及解决的方法

90后这一特殊群体在从事母婴护理工作又有着许多优势:

(一)90后学习能力强。90后一方面具有年龄的优势,同时三十岁之内都是很好的学习阶段,90后不仅能够很快对母婴护理技术进行掌握和运用,同时还能理解这些知识的原理,从原理出发,更好的解决实际问题。

(二)90后大多有艺术方面的一技之长。90后人群不同于以往年代的孩子,他们往往都有一技之长,尤其是在艺术方面较为擅长。90后对音乐,舞蹈,表演方面都很擅长,可以把这些知识运用于母婴护理当中,不仅仅能够有利于开展母婴护理工作,有益于孕妇以及婴儿的成长,同时也是对母婴护理内容的补充和完善。

(三)90后能很好的利用网络来充实自己的能力。传统的月嫂,由于学历和学习力的欠缺,不能很好的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来获取更多的知识;对于90后而言,他们从小就生活在信息技术时代,他们能够更好的利用网络来丰富知识,获取最新最详细的知识,更好的运用于母婴护理工作当中。

同时,90后从事母婴护理工作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社会普遍质疑和不信任90后从事母婴护理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母婴护理面对的是孕妇和婴幼儿这种特殊群体,尤其是高级母婴护理师不仅仅对操作能力有要求,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有很高的要求。由于90后年龄小,社会经验不丰富,都会影响他们的实践机会。

(二)90后性格缺点。90后存在一些性格缺点,例如:自信又脆弱,敏感而自私;很早的就融入网络,信息和知识丰富,但内心有时较为空虚;张扬自我个性,相对比较缺乏团队忠诚感等。

在于社区教育的老师和学生的交流当中,本文也找到了一些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一)专业技能的培训,提供实践环境。在高校可以开设一系列和母婴护理相关的课程。同时在社会教育中掌握实践操作技术,社区应与高级月子会所中心合作为90后提供进行学习和实践的场所,使90后更好的掌握母婴护理技能。

(二)工作环境的提高和改善。90后消费能力强,所以提高母婴护理的经济环境,才能更好的吸收优秀人才,促进行业的快速有序发展。

(三)团队忠诚度荣誉感的培养。让90后真正的融入母婴护理工作中来,不仅要提高经济收益,社会也要正视和提高母婴护理师的地位。母婴护理,是婴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要阶段,也可以说是最早的人类灵魂工程师,他们同教师一样应该受到社会的尊重,这样对母婴护理这个新型行业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社会的重视和称赞,才能从心理上更好的宜于母婴护理行业的发展,从而培养90后团队忠诚度和荣誉感。

三、小结

社区护理的缺点范文第2篇

1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生活现状

1.1 国外现状

在社区为老年人提供服务方面,西方发达国家有相当丰富的经验,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已经相对成熟,同时还形成了与之相配套的体制。以美国和英国为例,美国的PACE全方位养老服务项目就是通过多科合作模式,让老年人享受到全方位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英国重视人本精神,通过多种形成的养老服务以及完善的监督体系,开展个案管理式养老服务,同时采取分级的方式对养老护理员进行培训。这些对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建立有重要借鉴作用,同时为我国社区养老服务更好的开展、体系更加的完善提供经验支持。

1.2 国内现状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我国开始实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这一养老模式历经20多年的进步和发展已经取得一定成果,在上海、大连、广州、宁波等多个城市分别开展了社区居家养老模式试点,且取得良好效果。尽管我国在新型养老模式建设方面有一定成绩,但因制度、资源等因素影响,制约着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进一步发展,与老年人对养老的实际需求之间存在距离[2]。

2 影响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

2.1 健康状况

有研究显示,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生活质量与其健康状况有直接的联系,在老年人群中通常存在关节炎、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这些疾病都可能导致功能障碍,出现行动、肾功能、视力等方面的障碍,对老年人各方面的生活质量有直接影响。伴随老年人疾病情况和疾病种类的加重和增多,使得其健康状况处于下滑状态,这也会影响着老年人的心理状态,降低其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社会参与度,加重经济负担,从而降低了生活质量[3]。

2.2 经济状况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生活质量容易受到经济状况影响。有研究指出,每月收入在1000元以上的老年人生活质量评分比月收入不足1000月的老年人高。据相关调查显示,生活质量与财务满意度之间呈正向相关关系。老年人经济状况越好,其社会经济形象越佳,这可以提升其生活质量[4]。

2.3 身体活动

身体活动作为一种生活因素,不仅可以降低风险,同时对疾病发生有延缓作用,另外还可以使老化程度得以减缓。有国外学者指出,身体活动与自我效能、自我价值之间呈正向相关关系,进而使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2.4 文化程度

老年人文化程度越高,则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生活质量越高,两者之间呈正向相关关系。通常情况下,老年人的文化水平高,其健康观念则更加积极,对精神生活质量较为重视,可以使自己心理状态得到良好调节,以不断适应环境的变化,因此生活质量比较高。

2.5 社会支持

据国外报道指出,生活满意度与社交网络之间呈正向相关关系,老年人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之间有直接的联系,对于老年人而言,社会网络的建立与保持可使其负性情绪减轻,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提升。在国内报道中,社区支持变量影响较小,说明我国现阶段社区对老年人养老支持存在一定限制[5]。

3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下老年人护理需求

3.1 日常生活护理需求

有学者对某省1018名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下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在生活照料方面,老年人的需求度最高,尤其是需要长时间卧床的老年人,对社区的日常生活护理需求极高,如洗漱护理、进食护理、饮水护理等。也有研究指出,老年人对日常生活护理的需求度随年龄增长也不断升高。对于此,社区应对社会资源进行积极整合,为社区老年人,尤其是高龄、体弱老年人提供多种优质护理服务。从政府角度来说,应基于社区服务强化建设外部资源,如老年食堂、老年活动室等。另外,还应不断强化照顾护理团队的精细化和专业化以及志愿者服务的持续化和多样化,增加社区宣传力度,使照护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升,使老年人日常生活护理需求得到满足。

3.2 个体化护理需求

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开展过程中,应以服务对象特点为依据,为老年人提供个体化服务,如针对空巢老人、离退休老人、丧偶老人等,应强化心理干预,给予其心理支持,为这部分老年人建立社会支持体系,使其消极情绪得以缓解。同时针对伴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如高血压、痴呆等,应制定个体化评估方案,并形成照护计划,深入发展临终关怀护理,使老年人及其家属的护理需求得到满足。

社区护理的缺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社区卫生 孕产妇保健 现状分析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6.408

Abstract Community health is the health center and community groups as objects,to promote and safeguard the community as the goal of population health is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future development.Pregnant women are special groups in the community is the focus of community health.The current level of development of different communities,we face the situation of maternal,from reality to establish a sound management,set more realistic services.

Key Words Community health;Maternal health;Analysis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是以社区为范围、家庭为单位、需求为导向、老幼妇残为重点对象而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综合卫生服务[1]。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78年要求世界各国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以达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加强孕产妇保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2]。妊娠和分娩是妇女一生中重大改变,关系着国家的国泰民安和整体人口质量,因此建立完善的社区孕产妇保健机制是社区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国社区孕产妇保健服务模式

管理模式:①实行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医疗保健网的分级管理:孕产妇系统保健卡的有效运作,是目前我国很多城市都在采取的管理模式。我国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是以提高围生期保健质量为中心,筛查高危孕产妇为重点。而三级医疗保健网正是实现这个目标的有效途径。②医院和社区之间转诊制度的建立:初级卫生保健服务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在离病人最可能近的地方,向患者提供能够满足要求的最低级别的卫生服务,将各个级别的卫生服务连接起来是初级卫生保健服务的一个重要内容[3]。我国转诊制度的基本原则是,孕产妇分娩与保健分别主要由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这项制度在社区卫生服务功能落实好的地区如深圳特区等地有较大的突破。

社区孕产妇保健服务提供:①社区家庭孕产妇保健:孕产妇家庭是社区健康教育的重点对象,对他们应提供以预防保健、护理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卫生服务。目前较好的是昆明市儿童医院于1998年2月成立婴幼儿社区护理服务部。该服务部隶属于医院,服务内容包括预防保健咨询、健康教育、体检、生长发育监测,指导家长做好新生儿保健、婴幼儿护理等十余项服务,服务形式是以深入居民家庭为主[4]。②社区个案护理模式:是指对高危孕妇进行系统管理,根据不同的高危病种提供不同的护理保健、医学指导及干预措施。佛山市实行高危孕产妇系统管理后,高危妊娠的比例明显下降,高危孕产妇、高危妊娠率、新生儿死亡数、新生儿死亡率、缺陷儿数、缺陷率基本呈逐年下降趋势。规范孕产妇的系统管理,孕前检查的质量提升,高危孕产妇筛查及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不利因素发生率的降低,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的关键措施[5]。

社区孕产妇保健其他方式:①健康教育:实践证明健康教育是控制医疗费用、降低医疗成本的根本措施。健康教育能使医疗保险改革达到“低水平、广覆盖”的要求。现在主要是利用橱窗、板报、展板,进行孕产妇知识宣传;发放孕期知识资料,普及卫生知识;随诊进行健康教育,推行健康教育处方;利用电教设备,为孕妇及其家属放映孕产妇保健知识宣传片等。②助产士门诊的建立:助产士门诊是连接社区与医院的有力纽带,她既弥补了社区护理的专科性不强的缺点,又拓展了医院整体医疗服务的方向。这种“个性化小班健康教育”模式,是在充分了解孕妇知识需求的情况下,运用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模式,采取预约和电话续约方式,孕妇及家属感受到我们给予的重视,均采取积极参与态度,特别是家属的介入,使得与医方配合程度加大,孕产妇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得到明显提高[6]。③孕妇学校的建立:根据孕周安排孕妇听课时间,一般孕早、中、晚各1次。孕妇学校健康教育可以显著促进围生期保健,促进母乳喂养成功,提高4个月以下婴儿的纯母乳喂养率;促进孕期合理营养,减少巨大儿出生率;了解有关分娩应对技巧、剖宫产的利弊,从而降低剖宫产率[7];促进孕妇按时行产前检查及疾病筛查,及时发现并发症或胎位异常并及时采取措施,从而降低出生人口缺陷,对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有着重要意义[8]。

我国孕产妇保健面临的严峻形势

剖宫产率直线上升: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世纪80年代即提出了剖产率应控制在15%以下的目标[9]。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的5%左右上升到90年代初的20%,目前大多数医院报道40%~60%,有的医院甚至高达80%[10]。而当前发达国家的剖宫产率已基本稳定在5%~20%,这些国家的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居世界最低水平。多数文献显示,剖宫产率控制在20%~25%,高危围生儿病死率、新生儿窒息率可降低到相对的最低水平;剖宫产率再升高,高危围生儿病死率和新生儿窒息率则无明显下降趋势,只增加产妇的手术近、远期风险[11]。社区作为孕产妇保健最基本和最直接的医疗场所,应对高剖宫产率做出相应的措施,做出积极的应对。

早产率增高:早产是围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近年来早产率有所增加,在部分医院已高达13%[12]。加强孕期保健,对患合并症和并发症的孕妇做好院内转运,尽量减少医源性早产,并加强与新生儿科的合作与交流。同时,积极合理治疗孕期感染减少早产胎膜早破的发生。对有早产高危因素者进行早产的预测与预防,以延长早产孕周能够改善早产儿预后,降低早产儿死亡率。

高龄孕产妇比例增加:随着计划生育措施的严格执行和晚婚晚育的提倡以及人们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妇女生育年龄有所延迟,而高龄孕产妇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在增加。有文献表明,初产妇年龄的增加对早产儿、低体重儿发生率及围产儿死亡率并无太大的关系,但35岁以上的孕妇的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增加,同时一些孕期并发症和分娩期并发症也在增加[13]。

辅助生殖比例增加: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辅助生殖技术和促排卵技术的应用,致双胎及多胎妊娠增加早产率也相应升高,孕产妇孕产期并发症率也在相应增加[14]。

国外社区孕产妇保健发展现状及服务模式

20世纪60年代起,许多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社区卫生服务的组织建设和功能拓展,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系统,在孕产妇保健方面也取得很大成就,可以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借鉴这些成功模式。

英国:1986年英国国家审计委员会的“使社区卫生服务成为现实”的报告,使社区卫生保健范围进一步完善,包括学校保健、母婴保健、社区接生、健康教育、公共环境卫生服务等。英国针对社区孕产妇保健有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管理系统[15],推行的是一对一围产期保健服务模式。

澳大利亚:澳大利亚的社区卫生服务与我国的“六位一体”体制十分相似[16],主要包括儿童和家庭保健、社区康复、家庭护理和临终关怀、急性病后期的社区保健以及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等。澳大利亚实行的是社区连续性围产期保健管理模式[17],推行的是以助产士为主的连续的围产保健服务模式。

美国:美国有着较为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包括社区医院、家庭式护理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18]。美国护理协会(ANA)在1996年号召应该以妇女和婴儿的需求为基础,实行社区围产期随访组织服务,通过家庭护理模式使孕产妇得到良好的服务。

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孕产妇现状,社区孕产妇保健发展将是一个长期摸索的过程,任重而道远。随着政府重视力度的增加和投资力度的加大,以及各个城市社区发展的经验积累,在今后的发展中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国外成功模式,我国的社区孕产妇保健模式必将规范化、合理化。

参考文献

1 龚幼龙.社区卫生服务的内涵与发展[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1997,9(10):433-434.

2 高惠琦,乔磊,黄敬亨.世界卫生组织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战略的由来和发展[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4,18(8):3-5.

3 Edington DW,Louis Y,Li KK.Rencent trend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ealth management[J].Health management research,2001,76(103):140-147.

4 饶庆华,徐乙萌,汪美丽.医院设立婴幼儿社区护理服务部的方法与体会[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9):562-563.

5 尚晓娣.日本孕产妇死亡的原因及预防对策[J].国外医学•妇产科分册,2000,19(8):355-357.

6 余建芬,李雪芬,程蕴玉.助产士门诊在产科专科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全科护理,2008,6(11):2875.

7 易艳平,黎灿.实施孕妇健康教育对社会因素剖宫产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07,24(9):1598.

8 李龙琼,黄明华.孕妇学校孕产期知识教育对孕妇分娩方式的影响[J].当代护士,2003,12:7-8.

9 王春芹.降低剖宫差率措施总结[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5):163-164.

10 黄醒华.对剖宫产的思考[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7):385-388.

11 王波君.社区因素对剖宫产率的影响及处理对策[J].社区医学杂志,2009,7(3):73-74.

12 郭战坤,马京梅,范玲,等.北京地区早产发生现状及早产儿结局的调查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0,45(2):99-103.

13 郭志荣,沈惠,周永兰,等.孕妇年龄与妊娠结局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学报,1997,16(1):20.

14 Steer PJ.The epidemiology of preterm labour-why have advances not equated to reduced incidence.BJOG,2006,113(3):1-3.

15 Hedgecock J,Castro M,Cruikshank munity health centers:a resource f or service and training[J].Henry Ford Hosp Med J,1992,40(1-2):45-49.

16 金生国.关于澳大利亚社区卫生服务的考察报告(上)[J].中国社区医师,2005,21(9):4-5.

社区护理的缺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护理;教育课程;美国;日本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5-0116-01

1910年,由美国Felxner总结欧洲和美国办学经验,提出的统一的医学课程计划,即由基础课、临床专业课、临床实习三阶段组成的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医学教育由医院办教育,完全变成由医学院办教育。这种模式后来成为世界大多数高等医学教育的教学模式。它的优点是体现现代医学科学系统性、先进性、基础性、完整性,循序渐进教学,方便教学实施与管理,节省财力、人力。但是它的缺点也明显。目前,美国护理教育已经建立了独立的课程体系。多数护理学院的课程设置不仅包括传统的学科课程,还包括保持健康、护理管理与领导、家庭护理、老年护理、计算机应用、康复护理、重症护理、论理学、经济学等内容。开设特色的护理课程设置,包括家庭护理课程,远程教育、跨国文化教育、与护士交流有关的课程、护理学发展史课程等。家庭护理课程:护理学院已将视家庭为照顾对象的基本家庭内容和临床经验列入课程。目前的家庭护理课程包括社区卫生、妇幼卫生、精神卫生和家庭护理等,讲授家庭发展和变迁、家庭和慢性疾病、家庭与威胁生命疾病的因素、影响家庭成员的健康因素(如社会交往、种族和文化、经济、伦理、政治、法律、技术和历史)等内容,逐渐由健康家庭过渡到功能失调家庭。

美国麻州护理教育明确规定了护理课程设置必须由自然、社会和人文学科组成,护理专业课程占60%;临床实践至少占护理课程学时50%;课程计划必须具有使学生护理能力发展的充裕时间;必须有符合教学原则的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必须提供适应护士执照考试和地区需要以及学生终身学习的教学;护士角色是为个人、家庭、群体、社区和人口提供直接和间接照顾,其次,是设计、管理和协调照顾,同时还有专业成员角色。要完成这些必须以书面和口头的方式有效的沟通建立专业发展目标,懂得护理专业发展的历史和理论,按照护理专业标准和责任去实践。护理课程比较重视社会系统中专业护士的终末行为,学院对教师提出的任务是寻找促进学生价值观形成的方法,提高护理教育中价值观的教育,帮助学生毕业后更好的面对复杂的价值问题。

美国护理课程的哲学概念、职业观念和职业特征非常明确,强调人权、个性和隐私。美国护理协会联合会(AACN)对其护理学院的护理教育规定了标准,具体的课程教育计划由各护理学院根据自己的办学宗旨、专业行为能力和概念框架自行规定。多数护理学沿用传统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设置,以学科为中心,建立核心课程体系,采用学分制,但学科之间进行适当的综合,充分重视在护理课程设置中体现当前卫生保健的重点与护理实践的变化。提出缺乏人文和社会科学基础的学生在医学生活中往往会丧失智力挑战的能力和应答这种挑战的能力。美国临床化学联合会(AACC)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为适应新挑战和压力,临床护理工作需要有五方面能力,及基础技能、临床技能、科学和技术技能、管理技能。即要求护理工作者具备:坚实的应用医学基础知识;娴熟的专业操作技能;观察分析的科学思维能力;联系疾病进行判断的综合分析能力;能进行知识扩展不断获取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能力;管理才能、法律意识和独立工作能力。在护理课程设置上充分重视当前卫生保健的重点与护理时间的变化。提出缺乏人文和社会科学基础的学生在医学中往往会丧失智力挑战的能力和应答这种挑战的能力。在课程设置上体现护理是专业特色,包括设置家庭护理课程、远程教育、与护士流动有关的课程以及护理学发展史课程。这些课程的设置充分体现了现代护理的发展,对提高教育的社会化进程,提高教育机会,满足更高的需求提供的有益途径。美国大多数护理学院已将视家庭为照顾对象的基本家庭内容和临床经验列入课程。目前的家庭护理课程包括社区卫生、妇幼卫生、精神卫生和家庭护理等,讲授家庭发展和变迁、家庭和慢性疾病、家庭与威胁生命疾病的因素、影响家庭成员的健康因素(如社会交往、种族和文化、经济、伦理、政治、法律、技术和历史)等内容,逐渐由健康家庭过渡到功能失调家庭。

日本从上世纪中到上世纪末对于高中毕业后3年制护理学校一共进行了三次大的课程设置改革。六十年代进行的第一次改革是由于以疾病为中心的教育方式向以患者为中心的综合护理及继续护理方向而转移。基本要点是以患者为中心,增进健康、促进康复。总课时为3375学时。其中基础课程、专业基础科目及临床专业科室数分别为390、330、2655学时,学时比例为0.19:0.13:1。这次修改使护理学在专业科目中有了重要的地位。第二次课程改革是八十年代末,由于医疗费用上涨,全民享受保险,老年就诊人数的增加,课程改革实行“宽松”教育,重视预防疾病、健康教育的基础知识。总课时为3000学时。其中基础课程、专业基础科目及临床专业科室数分别为360、510、1980学时,学时比例为0.18:0.26:1。增加了专业基础课程的比例,如增加的老年人护理、继续护理和家庭护理等课程。在这一方面说明护理教育课程设置正在朝着缩短基础课程、加大专业课程的比例。体现了护理课程设置适应护理学发展的需要,既现代护理模式下护理专业的服务对象从原来的医院走向社区的变化。说明护理专业课程设置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这次改革的突出变化是将护理专业作为一门学科独立起来,体现了护理专业的发展。第三次改革是在1996年改革,1997年开始实施。这次针对护理课程的改革目前正在实施,旨在加强实习、增加学生接触临床的计划,作到早期接触临床,注重了对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难以确保实习场所,以至实习难以开展等等。

社区护理的缺点范文第5篇

1.1造口定位 以往肠造口术腹部造口位置是由医生在术中临时定位,由于手术中定位带有随意性,准确性也有欠缺,而且术中也难以检查造口位置是否合理,是否满足患者需要或是否避开皮肤褶皱等。因此术后相关的造口并发症也比较多。例如刺激性皮炎,造口旁疝,造口脱垂等。使部分患者有自我护理造口的困难,增加患者的痛苦,给患者身心都带来负面的影响。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达成共识,术前定位可减少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可提高肠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是肥胖患者术前选择一个合适的造口位置显得尤为重要[2]。术前腹部造口定位通常在术前1d进行,造口位置应根据患者的手术方式,个体差异而定。可于术前1d用耐擦,耐水的油性记号笔或美蓝标出造口位置[3]。

选择造口位置的标准:①造口位置应在患者处于任何时都能看见,便于自己护理;②造口选在腹直肌处,以防止造口旁疝的发生;③造口要避开疤痕,凹陷,骨骼突起或褶皱处;④特殊人群要根据患者情况具体评估,好的造口位置对患者的身体,心理等方面均具有较大的影响。

对于急诊手术,剖腹探查等非标准手术,可同时定2个或2个以上的位置。手术者视术中情况进行选择,避免术中盲目定位,带来一系列护理问题及并发症。Nugent等[4]的一项回顾性调查发现,术前评估包括造口定位能够改善造口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国内造口师的发展,肠造口术前腹部定位也在逐步开展。吴唯琴等[5]研究表明,术前造口定位可明显降低造口并发症,术前定位组患者术后均能看见自己的造口,护理造口无困难,而未定位组及急诊手术组患者分别有28.57%和36.84%无法见到造口,造成护理造口困难。因此可见,术前帮助患者选择一个合适的造口位置对患者是十分重要的。

1.2造口观察 肠造口护理包括肠末端和周围皮肤护理,肠粘膜再生能力强,分泌物多,只要避免擦伤,一般无明显改变。肠造口粘膜正常的颜色为红色或粉红色,造口颜色如呈灰白色或暗色,应严密观察及时处理。当肠粘膜为淡红色发亮时则说明粘膜水肿。杨琼调查发现初期造口发生水肿多为局部淋巴回流障碍所致,可用50%硫酸镁溶液湿敷。

1.3造口周围皮肤护理 回肠造口开放后,大量稀便流出,造口有粪便时要用软布或软手纸轻轻擦拭,并用生理盐水清洗造口周围皮肤。以往对造口粘膜及周围皮肤清洗时,可使用呋喃西林,含碘消毒液,生理盐水等,而据Dealy[6]证实只有生理盐水是唯一安全的清洗液,对肠粘膜无刺激性,故在术后应选择生理盐水作为造口清洗液。如皮肤有破溃等现象,应及时并撒上造口护肤粉,再用棉棒将多余的造口粉擦去,以免影响造口袋的粘帖效果。每次更换造口袋时要保证粘帖皮肤干燥,粘帖牢固。皮肤炎症时可使用激素软膏减轻刺激及烧灼症状。皮肤出现红疹,破损,过敏时可喷洒造口粉,局部皮肤真菌感染时,局部可敷抗真菌粉剂,使用药物后间隔一段时间再贴造口袋。造口袋频繁更换也是造口周围皮肤损伤的原因,理想更换造口袋的频率是5~7d。

1.4造口袋的选择和使用 自1935年美国研制出第1个回肠造口袋以来,造口器材得到了迅速发展,造口袋经历了由无粘性到有粘性,从无保护的粘胶到有保护皮肤的梧桐膏的过程。早先的造口袋有体积大,无粘性,密封性差,异味大等缺点,因而患者使用后容易发生粪便渗漏,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的造口袋具有体积小,隐蔽性好,密封性好,无气味,与皮肤相容性好的优点,有的甚至有自动排气的功能,在预防造口的并发症及患者的心理康复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临床工作中,应根据患者的经济情况选择合适的造口用品,原则上尽量使用带有保护胶的造口袋,可减少造口周围皮肤破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手术后早期应用一件式透明造口袋,以便于观察造口情况,出院后为减少粪便的恶性刺激,可用不透明的造口袋。腹壁切口愈合后,根据患者需要选择两件式造口袋。术后早期回肠造口的排出液为胆汁性液体,质稀,为流质样且量多,并富含消化酶,呈弱碱性,对正常皮肤有腐蚀,刺激性强,一旦接触皮肤1h即可引起皮肤红斑,数小时即可引发皮肤表面溃疡[7]。方健巧用泌尿造口袋接引流物来收集回肠造口处的排出液,取得了满意的效果[8]。

1.5饮食护理 回肠造口易造成电解质紊乱及营养不良,回肠造口的功能良好,每天排出量为700ml左右,因此有较多的水分和盐的丢失。进食时掌握少食多餐的原则,多食清淡易消化饮食,多食蔬菜水果,注意电解质,微量元素及维生素,水分的补充,少食有异味,产气多的食物,如葱,蒜,豆类,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腹泻。

1.6造口并发症护理

1.6.1造口肠管回缩 多见于攀式肠造口者,多发生于术后4~10d,手术后1w开始以手指扩张造口,轻度狭窄可用指法扩张造口2次/d,直到能插入食指第2节为止,重度狭窄需切除造口周围疤痕组织,重新缝合腹壁与皮肤边缘[9]。

1.6.2造口周围粪性皮肤炎 由于造口术后肠道分泌物长时间浸啧造口周围皮肤所致的炎性变化。据报告粪性皮肤炎占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的22%。回肠造口患者有很多都深受其苦[10]。针对造口皮肤有炎性液体不断渗出,使用具有吸收渗液的皮肤护肤粉多次涂抹,同时在护肤粉的外层喷洒皮肤保护膜,便于造口袋粘帖,阻断肠造口排泄物对皮肤创面的刺激,达到止痛的效果,促进皮肤的愈合。回肠内容物呈碱性,含有多种消化酶,腐蚀性强,因此可选用1:3的白醋进行创面清洗。

1.6.3皮肤粘膜分离 皮肤粘膜分离会导致产生其他的并发症,给患者带来痛苦。由于伤口位于造口旁,极易受排泄物污染,易感染,难以愈合,是临床上一个难题。樊冬霞等采用湿润愈合方法护理结肠造口皮肤粘膜分离,愈合率高达94.47%[11]。采用湿润愈合方法护理肠造口皮肤粘膜分离,可以减少疤痕产生,减少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 心理护理

2.1术前心理护理 术前患者一方面是对疾病的恐惧,一方面是是对以后生活质量的担心。因此患者在手术前都会有恐惧,抵触,抑郁的情绪[12]。近年来我国陆续开展了造口治疗师术前的访视工作。术前访视看望患者,根据患者不同的文化程度,不同的性格特征,家庭背景,疾病情况以及对病情的认知程度,充分讲解有关手术及造口的知识,护理知识,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良好融洽的关系使患者对即将进行的治疗有全面的了解,解除对手术的恐惧与不安,保持乐观良好的心态,不带任何顾虑的接受手术与治疗[13]。近年来,国内也陆续开展了造口访问者工作,目的是分享积极的经历,帮助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健康。胡爱玲等提倡不仅要开展造口师术前访视工作,更要大力开展造口访问工作,帮助患者尽早度过难关,重返社会[14]。

2.2术后心理护理 肠造口患者在手术后第一次看到自己的造口粘膜时,通常会感到紧张害怕,也常会出现焦虑,自卑,抑郁,依赖等心理问题。针对肠造口患者的心理特点,有专家认为,在术后应先与患者进行良好有效的沟通,所有医护人员及家属都要在心理上给与患者最大的支持,关心和安慰患者,同时要鼓励患者克服紧张,依赖的心理障碍,尽早的学会造口护理方法,促进其心理健康,提高患者重返社会的信心。专家提出,应在患者有主动学习造口护理的愿望与兴趣时,指导患者如何进行造口的自我护理,这是教学的最佳时机,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心理健康,使其对恢复原来的生活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充满信心。

3 康复期的护理

康复期是指通过恢复期,患者基本上已经能够护理自己的肠造口,回到原来的生活状态的阶段。为了使患者进入长期的康复阶段,医护人员尤其是造口师要对患者进行长期的随诊和造口护理的指导与教育,使患者早日达到理想的生活状态及健康的心理状态。

3.1日常生活的健康教育

3.1.1衣着服装建议穿着宽松,舒适的服装,避免过紧的衣物或会给造口带来压迫的服装。

3.1.2饮食 肠造口不是一种疾病,只是排便方式的改变,因此不必限制饮食[15],患者在胃肠道功能恢复的情况下,可以正常饮食,但是建议尽量少食刺激性强,产辣,产气的食物。

3.1.3工作 在患者身体状况恢复的情况下,可以重返工作岗位,但是要避免重体力劳动,以免造成造口并发症的发生,例如造口脱垂,造口旁疝等。

3.1.4运动 鼓励患者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散步,太极等运动量较小的活动,避免激烈的运动及与身体紧密接触的体育运动。

3.1.5社交活动 鼓励患者参加各种社交活动,汪建平[16]等推荐举办肠造口联谊会,认为多参加社交活动可以提高患者的自信心,联谊活动可以将家庭的关爱,朋友的关心,医护人员提供的健康指导等联系起来,是帮助造口患者早日康复的最佳办法[17]。

3.2造口门诊随访 术后1年最容易发生造口的并发症。近年来由于造口师的发展并开设造口专科门诊对造口患者进行复诊,对预防和治疗造口并发症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造口师可以利用医学知识和护理手段为肠造口患者提供造口相关治疗,护理,营养及预防保健知识,为实施家庭护理干预提供了帮助。目前,北京,上海等地的一些综合性医院已陆续开展了造口门诊,均取得了良好的远期治疗效果。

4 造口护理展望

4.1造口师队伍的发展与培训 我国造口护理虽然起步比较晚,但是目前发展迅速,成立了造口治疗学校,为全国培养了专业的造口治疗师,但是这些对于我国数量庞大的造口患者,造口师的数量还远远不够。因此,对专业造口师的培养十分迫切与需要。

4.2设立造口专科门诊 在医院开设造口门诊,以便对出院后的造口患者进行心理咨询,健康教育,并发症的处理等,对造口患者出院后的复诊起到关键的作用[19]。

4.3建立医院-家庭-社区一体化康复护理模式[20] 肠造口患者在康复过程中除了日常生活护理知识居需求首要外,个性化的健康教育,造口门诊及造口师,出院后的康复护理,家庭健康教育都十分重要。可见,医院,家庭,社区人员的共同参与能满足造口患者及家属对康复服务及康复教育的需求。对造口患者康复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世界肠造口之父Turnbull曾呼吁:肠造口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所涉及到的各个医疗机构均应为患者及其护理人员提供结构清晰,目标明确,精心设计的辅导方案,以减少患者在这方面遇到的困难。因此,建立医院-家庭-社区一体化护理康复模式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建议为患者和家属开展住院期间全程系统的健康教育,出院后的连续性康复训练与服务,设立专业的造口管理与咨询中心,搭建群众性的沟通平台。让造口患者感受到来自医护人员,家人和社会的共同照顾和关注,帮助患者实现生理,心理,社会的全面康复,提高生活质量,重返社会。

5 家庭护理干预与社区护理

造口患者在生理,心理康复的过程中,必须要伴有社会功能的恢复,这才是真正的康复。俞德洪[21]认为造口患者在手术后6个月内若不能重返社会,患者的康复机会将大大减低。覃更英[22]等通过对肠造口患者进行家庭护理干预有效提高了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为患者及家属开展住院期间全程系统的健康教育,对出院后的造口患者进行家庭干预和社区护理干预[23],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社区护士开展造口知识培训,对造口患者无疑有着极大的帮助。造口不是疾病,而是一种残障,造口患者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属于弱势群体,应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外科学界和护理学界的关心和帮助[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