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幼儿纪律教育

幼儿纪律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幼儿纪律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幼儿纪律教育

幼儿纪律教育范文第1篇

常规是社会的客观存在,处在一定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中的个体必然受到该社会和组织中为大多数人所认可的常规的制约。因此,在幼儿期逐步认识、理解和正确掌握这些常规,非常必要,而且相当重要。

幼儿园在开展常规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会把重心放在幼儿常规的完善和训练方面。利用常规来限制和控制幼儿的各种行为,以保证幼儿园一日活动的顺利开展和保障幼儿在园的活动安全。传统的常规教育把幼儿管得太多,控得太死,严重束缚了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发展。

本班开展了蒙氏教学活动以来,通过学习蒙氏的教育理念,我们知道了在蒙氏工作中,孩子有很大的自由空间。幼儿只要是在“不伤害环境,不伤害人”的前提下可以自由的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因此,通过吸收蒙氏的纪律观来指导我们班级的常规管理,给孩子们一个宽松、自由、民主的环境。

那么,如何将蒙氏纪律引入到日常常规中去,让孩子学会自己管理自己,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呢?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1 了解蒙氏纪律与传统常规的差别

1.1 传统常规教育的形式

在目前的幼儿园常规教育领域中,教师常利用儿歌、铃鼓、口令来完成对儿童身体及其动作的规范,或使用惩罚、命令、表扬、物质奖励等手段来使幼儿听话,完成对幼儿的管理与控制。幼儿教师把常规作为一种强制性的标准施加给幼儿。于是,常规教育便成了教师对幼儿严格控制的过程。幼儿一日生活中存在过多的限制和统一管理,集体活动时间远远多于个体自由活动的时间,造成孩子少有自主活动的机会,限制了幼儿的个体发展。教师的严厉让幼儿不得不屈从于各种常规管理之中,不敢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观点,影响孩子的性格形成。

1.2 蒙台梭利的纪律观

蒙台梭利的纪律是一种“内在的自律”。蒙台梭利认为:“只有当一个人具有充分的自由和自主活动的权利,他才能建立真正的纪律,而非强迫手段培养的外表纪律”。

可以说,我们的常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种外表纪律。真正的纪律,不是靠训斥、棍棒、惩罚训练出来的。我们要将幼儿的需要作为我们教育的主体,让儿幼能在活动中理解纪律,进而接受、并逐步内化为集体规则,养成“内在纪律”,发自内心的愿意主动遵守,形成秩序感。

2 转换幼儿教师角色

传统常规教育中,幼儿教师一直充当着“管理者”和“指挥者”的角色,幼儿则只能是“服从者”和“执行者”。老师利用说教、命令、惩罚,把一大堆的条条框框强加给幼儿。其实很多时候孩子们并不明白“为什么老师要不让我们这样做?”“我到底哪里做错了?”在强制与压抑的环境下长期生活、学习,孩子绝不会展现他们的原来本性,抑制了孩子的个性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孩子。

作为幼儿教师,要懂得在教育过程中,真正占主导地位的是幼儿。要为幼儿提供全面发展的环境和机会。我们必须研究和了解他们的兴趣和需要,了解每一个幼儿发展的个性差异,要给他们根据自己的意愿、兴趣、需要,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自由,给幼儿提供充分自由活动和自主活动的环境和机会。

3 创设可发展的环境

蒙台梭利十分重视环境,她说,“在我们学校中,环境教育儿童。”蒙氏纪律的形成,要重视环境在教育中的重要意义与作用。蒙台梭利看来,“纪律来自工作,因为只有在工作中,儿童的自我才得以自由发展,能力得以发挥”。在活动中儿童获得了自由工作的环境,他们的活动更加完善,从而产生良好的纪律。

如果把幼儿长时间固定在座位上无事可做,幼儿的发展没有得到满足,他们便会互相打闹,大声喧哗,来发泄自己内心的情绪,这时候的纪律就只能是靠教师的严厉控制。因此,教师要为幼儿提供适合他们节奏和步调的环境,服务于幼儿的发展需要,从而在活动中形成良好的纪律。比如,在各个活动区域中投入丰富的,多层次的活动材料,让不同能力和兴趣的幼儿都能充分地,自由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并在活动中得到轻松、自由的发展。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可以自由的运用他的技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精力,并按照自己内部发展的速度和节奏来行动时,他就会表现出遵守纪律,长时间注意力集中等优秀品质。

4 把纪律说出来

蒙台梭利认为,应当在自由的基础上培养纪律性。自由和纪律是统一事物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所谓自由不是孩子喜欢怎样就怎样,爱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要服从真理,做正确的事情。因此,一定要让幼儿在活动中理解纪律,由于理解而接受集体规则。所以,当我们让孩子去做一件事情时,要把应该遵守的纪律告诉他,而不是只是要求他怎样去做。比如,我们让孩子们去喝水时,就要把排队的纪律说给他们听,使他们懂得排队喝水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不会因为拥挤而受伤,或是把水洒出来。又比如进餐时,把进餐的纪律告诉幼儿,使他们理解进餐说话不卫生,还会容易引起食物误入气管。通过这样对纪律的解释,逐渐会使社会规则内化,使幼儿懂得遵守纪律的意义和价值,将会从心而为。比起教师时时处处的控制、强迫,内化秩序具有更持久的效力和深远的意义。

5 坚持教育的一贯性,统一性

在蒙氏活动中,也有很多相应的纪律需要幼儿遵守,比如“进教室前坐着脱换鞋子,并确定放入鞋柜内摆正。”“在教室要轻声慢步地走。”“坐椅子或离开椅子时,应先拉开或收起椅子再取物或置物。”等等。这些纪律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一种习

惯的养成,需要有效的环境和时间。

我们在蒙氏工作中,每一次老师演示完工作,都会重复一句话“从哪儿拿的,放回哪儿去。”刚开始,幼儿会忘记,没有归放到位,老师不会责备他,整理教具时老师会把教具放回去。接着每一次都这样做,幼儿就会慢慢记住并做得很好。最初,我们班上开展蒙氏教育时,幼儿在蒙氏教室能很好地遵守蒙氏纪律,而一旦离开了这里,他们就会完全按照之前的习惯进行,变得散乱,没有规矩。或者是在幼儿园养成的习惯,回到家里就会抛之脑后,任性妄为,随心所欲。这都是因为对幼儿的培养教育不一致,不统一造成的。

幼儿纪律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怀旧;传统儿童游戏;旅游开发

1引言

怀旧是一种认为过去最好和对过去的渴望,是对过去的病理学精神沉迷,对逝去的事物的短暂而美好的回忆[1],是现代性的产物。旅游作为对现代性危机的回应方式,成为人们“空间逃避”和“时间逃避”的重要途径。因此可以说,怀旧是旅游者旅游动机的重要表现形式[2]。传统儿童游戏承载了特定年代人群的共同记忆,是人们通过怀旧方式寻求共同精神家园的重要内容,对其通过不同方式进行旅游开发,有助于其自身价值的延续和延伸,是怀旧背景下旅游发展的重要内容。

2传统儿童游戏的旅游价值

2.1娱乐价值

娱乐是游戏的最基本价值,传统儿童游戏形成于儿童个人或群体的趣味活动中,主要用于打发闲暇时间,每种游戏都有其特定的规则,具有很强的参与性,儿童也正是因为“乐”的特点才会参与到游戏中。将传统儿童游戏通过旅游的形式展示出来,有助于增强游客的体验性,让游客体会儿时乐趣。

2.2健身价值

传统儿童游戏类型多样,部分游戏具有较强的竞技性,是儿童在课余时间得到体能锻炼的主要途径。例如丢沙包、老鹰抓小鸡、斗鸡、跳橡皮筋等游戏,都需要通过奔跑、跳跃等有氧运动方式来完成,在此过程中,儿童在娱乐之余也达到了健身效果。旅游开发过程中,游客出于怀旧心理,在参与传统儿童游戏的同时也会得到体能上的锻炼。

2.3文化价值

传统儿童游戏是产生、流行、传承于儿童间的特殊文化形式,游戏中的规则、是非善恶、技能、知识运用等反映了儿童对世界各方面的认知图式,是儿童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从广义上来说,它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表现形式。对传统儿童游戏进行旅游开发,游客在体验过程中能够深刻感受其中纯真的儿童文化,有利于其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2.4情感价值

传统儿童游戏是特定年代特定群体在当时的生活环境中主要的精神娱乐方式。因此,它承载了人们对时代和童年的情感记忆,具有较高的情感价值。利用这一价值,将传统儿童游戏转化为旅游产品,游客在旅游参与体验过程中能够找到“回到过去”的感觉,怀旧情结得到宣泄,从而获得较强情感体验。

3基于怀旧视角的传统儿童游戏旅游开发的条件

3.1做好传统儿童游戏资源的调查工作

对传统儿童游戏进行旅游开发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做好资源调查工作。众所周知,传统儿童游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随参与者年龄、所处时代、生活环境的不同而不同,可按照参与者人数分为单人游戏和多人游戏;按照年代划分为上世纪80年代游戏或90年代游戏等;也可按照省份、农村、城市等进行划分;还可按照游戏自身特点,分为竞技类游戏、智力类游戏、情景设定类游戏等;当然,还可以分为工具依托型游戏和非工具依托型游戏等。传统儿童游戏的复杂多样要求在对其旅游开发之前必须按照一定标准对其进行分类和统计,并记录其规则,为旅游开发奠定基础。

3.2深挖传统儿童游戏资源的精神文化内涵

在资源调查与统计记录的基础上,要对传统儿童游戏资源进行深入分析,深挖其精神文化内涵。每一个游戏项目都有其特定的游戏规则,规则中或涉及游戏中的角色扮演,或包含游戏结束时的奖惩办法;很多游戏在进行过程中甚至伴有童谣或儿歌;游戏依托工具的创造与演进则是儿童智慧的结晶。这些无不体现出纯真的儿童文化,可从中窥探儿童精神世界。做好游戏文化内涵挖掘有助于在旅游开发中更好地诠释游客的怀旧情结,深化产品内涵。

3.3调查明确传统儿童游戏的市场需求情况

市场调查是旅游开发的基础,在对传统儿童游戏进行旅游开发之前,要针对70后、80后、90后等不同群体进行市场调查,探明游客对此类旅游产品的态度、参与意愿、选择偏好以及意见和建议。只有充分了解游客所需,采取针对性的开发措施,才能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

4基于怀旧视角的传统儿童游戏旅游开发模式

4.1博物馆模式

游客怀旧情结的产生需要一定的引发物,这种引发物可能是传统儿童游戏的工具、规则形式,也有可能是和游戏相关的视频、童谣。因此,可建立以传统儿童游戏为主题的博物馆,广泛搜集各类游戏工具、视频、音频、图片等信息进行集中展示,通过静态展览的形式满足游客的怀旧心理。

4.2主题乐园模式

相较博物馆模式,主题乐园模式则具有“活态性”特点。它主要强调在游戏资源调查统计的基础上,选择参与性、趣味性强,群体性明显的传统儿童游戏,通过提供游戏场地、工具,制造游戏情境,引导游客参与等形式还原游客记忆中的游戏状态,让游客在快乐的游戏体验中得到怀旧情绪的释放,从而达到愉悦身心的目的。主题乐园旅游开发模式并不限于对传统儿童游戏的照搬照套,而是要求能够对其进行改良设计,可结合现代娱乐设施或嘉年华的旅游发展模式进行开发和运营。

4.3旅游嵌入模式

旅游嵌入模式是指将传统儿童游戏融入旅游游览过程的开发方式。传统儿童游戏可通过不同形式融入到不同的旅游形态中。在表现形式上,主要通过情景再现,引导游客参与体验;设计雕塑、图文解说等旅游小品的形式展现出来,以增强旅游体验性,丰富旅游产品层次。传统儿童游戏可以通过上述方式融入古镇旅游、乡村旅游、民俗旅游等具有“乡愁”气息的旅游产品中。

4.4城市休闲广场模式

城市休闲广场模式主要是通过提供传统儿童游戏的场地、器材和规则说明,引导当地居民特别是当地儿童主动参与,最终达到与游客互动体验的目的。传统儿童游戏通过城市休闲广场进行依附展示或开展,有利于充分利用广场资源,弥补城市建设中“乡愁”遗失的问题;有利于城市文化氛围以及旅游形象的提升。

4.5商品化开发模式

短暂的参与体验传统儿童游戏并不能长时间满足游客的怀旧情结,还必须通过具有时代特征和童年记忆且便于携带的引发物来宣泄游客的怀旧情绪。因此,可将传统童年游戏选择性地进行商品化开发,商品化的主要内容可以是相关书籍、游戏工具、游戏视频画册等。在商品化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商品化内容的代表性,通过文艺、复古的包装来增强商品的时代感和怀旧感。

参考文献

幼儿纪律教育范文第3篇

 

1自由教育的概念

 

自由一词贯穿于蒙台梭利教育思想体系的始终,蒙台梭利称她的教育方法是“以自由为基础的教育法”。笔者认为,顺从儿童自然发展和自由发展的教育就叫做自由教育,但是自由发展不等于无为而治,不是无所限制、放任自流,而应是有限制、有规则的自由。

 

2自由教育的原则

 

2.1自由和纪律相互统一的原则

 

蒙台梭利认为幼儿的精神本来是趋向纪律和秩序的,只要给儿童以彻底的自由,充分让其自我活动就会达到有规律的状态。传统教育常把自由和纪律对立起来,幼儿教师往往让儿童坐在固定的桌椅旁,上课时保持安静的状态,甚至靠惩罚来制止孩子的活动等等,都是违背孩子天性的手段。但如果让孩子在自发的活动中,发现自己的能力,认识到自己的作用和地位,获得成就感、满足感和喜悦感来约束和控制自己的行为,就由“自治”转为“自律”。

 

2.2在自由活动中培养良好纪律的原则

 

在蒙台梭利看来,自由活动不仅是潜在的生命力发展的最有效的方式,而且是达到良好纪律的唯一方式。蒙台梭利把自由活动称为“工作”,认为“工作”是人性的特征,成人工作是为了满足社会所需等,而儿童“工作”是为完成自我,建构自我,生长成人。当孩子非常热衷于某项“工作”时,他们的激情、注意力、细心和耐心、毅力和持续性、主动性和创造精神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也正是纪律的充分体现。

 

2.3在自由活动中培养独立性的原则

 

儿童从步入生活便开始去争取独立,他们在发育的同时不断完善自己,观察发现,三岁的幼儿在很大程度上都已经能独立和自由地支配自己了。因此,任何教育方式,都必须帮助儿童学会独立,允许他们自由选择“工作材料”,自己动手独立“工作”。同时,对儿童最初的自由表现必须加以引导,使其通过有目的自由活动来获得独立性。

 

3自由教育的内容

 

3.1通过独立达到自由

 

儿童是在独立活动中成长和自我完善的,教师应当帮助儿童做,而不是替他们做。有的幼儿园老师或者家长会告诉儿童不应该这样、应该那样,设置了条条框框把儿童的独立和自由框在了成人的规定里,儿童自身发展被成人的意见和行为所取代,逐渐偏离自我,谈不上自由的发展,更谈不上个性和创造性的发展。

 

3.2在自由的活动中发展意志

 

意志是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克服困难达到目的所应具备的优良品质。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只有通过自由的活动才能培养意志。在自由的环境中,儿童选择做某件事而不做另一件事,是由他的内部的意志倾向来决定的。如果成人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就使他们失去了培养自己有意服从的机会。

 

3.3在自由的基础上培养纪律性

 

纪律的培养是在自然的活动中发展起来的。真正的纪律是一种积极的状态,是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上的,儿童在自由自愿的活动中,理解纪律,接受规则。这种建立在积极主动和理解基础上,而不是屈服于成人或权威的纪律才是真正的纪律,区别对错。

 

3.4在自由活动中培养社会性

 

自由活动并不排斥儿童社会化的发展。因为学校本身就是个社会集体,可以通过环境、作业、教师引导和不同年龄儿童的活动来培养集体观念。在这种集体活动中,年龄大的儿童主动帮助年龄小的,年龄小的儿童主动向年龄大的学习,这些都是培养幼儿助人行为具体表现,对培养幼儿社会性行为起到了很大作用。

 

4自由教育的三要素

 

4.1教育者

 

教育者是进行自由教育的实施者,要当好悉心的观察者、及时的引导者和全方位的组织者。需要耐心观察、仔细分辨、虔诚尊重儿童关注的事情和表达的方式,在必要的时候引导孩子去合理获得和利用自由,避免他们误入歧途,并从儿童需要出发规划作息时间安排、餐点营养均衡、教师环境布置与课程安排等工作。

 

4.2学习者

 

学习者即儿童本身。儿童要健康的发展需要自身的不断学习,进行知识、技能、身体和精神的准备和成长,才让儿童通过自由、纪律走上独立。

 

4.3适当的教育环境

 

适宜的环境是指能够保证孩子的天赋能力能够得到完全自由发展的教育环境。要创设一切可以帮助孩子自由发挥天性、禀赋,获得克服困难,实现独立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内容与儿童学习生活相结合,学习教具由儿童自由选择,整个教育活动都在“有准备的”环境中进行。

 

5反思与启示

 

5.1教育者应为幼儿准备适宜的环境

 

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两种。对于物质环境的创设,首先,要考虑到可供儿童自由选择的活动材料的种类、数量、教室活动空间的大小等;其次,为幼儿准备的环境应根据儿童的身高、体形,应该便于儿童观看和利用;再次,应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不要让环境中的各类物品成为一种摆设。而对于心理环境,虽是无形的,但却可感受和体验,只有宽松、自由、和谐的环境才有利于儿童个性的张扬,创造力、想象力的发展。

 

5.2教师观念的转变

 

处理好纪律与自由的关系,教师的观念是第一位的。必须深刻认识什么是纪律,什么是自由,及纪律与自由的关系等基本问题,强迫的或不自由的教育是有悖于教育精神的,在个体发展的领域中,个人有充分的自由选择、自由探索、自由思考、自由表达的权利。

 

5.3教师角色的定位

 

教师在以往幼儿的学习和活动中,似乎扮演了纪律的维持者和监控者的角色。在自由教育指导下,应转变自身角色,成为幼儿行为的欣赏者,在欣赏中了解儿童的需要、困惑,制定合理的纪律,营造宽松的氛围,让他们在自立发展中获得真正的自由;成为幼儿的伙伴,带着幼儿一同游戏、学习、生活;成为幼儿发展的促进者,明确幼儿行为的意义和价值,较好地选择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科学评价幼儿,使每个幼儿得到理想发展。

 

5.4合理安排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有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不同的组织形式对自由的作用是不同的。集体活动对纪律的要求较高,但容易限制自由,但是如果安排过多幼儿容易产生束缚感和疲倦感。个体活动对纪律要求较少,便于自由发挥,但如果时间过久则不利于幼儿纪律意识的建立。因此,幼儿活动应是三者交替进行,动静结合。

幼儿纪律教育范文第4篇

一、提高幼儿的主体性地位

1.教师观念的转变

处理好纪律和自由的关系,教师的观念是第一位的。必须深刻认识什么是纪律,什么是自由,及纪律与自由的关系等基本问题,强迫的或不自由的教育是有悖于教育精神的。明白什么是纪律光顾的地方,什么是自由的天地。在集体活动中,纪律是必需的,它是保证正常教学的基础,而在个体发展的领域中,个人有充分的自由选择、自由探索、自由思考、自由表达的权利。然而,我们往往容易颠倒地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当幼儿故意破坏教学秩序、损坏他人学习成果时,我们往往视而不见,表现出不应有的宽容;而当幼儿主动表达自己的意见,主动探索时,我们却时常去干涉他们。

2.教师角色的定位

(1)幼儿行为的欣赏者。在欣赏中接近童心世界,了解他们的需要、困惑,制定合理的纪律;在欣赏中营造宽松的心理氛围,增强幼儿的自信,鼓励幼儿积极探索,让他们在自立精神的发展中获得真正的自由,在欣赏中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

(2)幼儿的伙伴。教师最理想的角色是幼儿的伙伴,这些“伙伴”能够带着幼儿一同快乐地游戏、学习、生活,幼儿可以非常“方便“地得到他们的赞赏。要作幼儿的伙伴,教师的童心、自信是基础,活动的游戏化、情绪化、生活化是关键。

(3)幼儿发展的促进者。真正的纪律不是靠说教和命令获得的,而是靠幼儿活动幼儿的发展而获得,如果幼儿厌倦了幼儿园的教育,单纯强调纪律是没用的。因此,教师应明确幼儿行为的意义和价值,较好地选择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从而科学的评价幼儿,使每个幼儿得到理想的发展,要做到这一点,事业心、责任心是基础,终身学习、善于反思是关键。

(二)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

环境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物质环境,一个是心理环境。物质环境的创造就是为幼儿提供一个进行活动的空间即场所,在为幼儿提供物质环境包括影响幼儿的各种设施的布置与陈列,在为幼儿进行空间设置时,要幼儿提供一个自由、开放的空间,让幼儿在这样的空间中能够自由交流自己的情感与想法;空间的布置还应该体现在环保和生态性,为幼儿提供一个接触自然的机会;空间的布置要符合幼儿的需要和兴趣。

心理环境对幼儿的成长也有极大的影响。要求老师要转变以前对幼儿的态度,应该以一种民主、平等的心态对待幼儿,为儿童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的的环境气氛;老师平时应该多和幼儿进行交流,及时的掌握幼儿的情绪变化,这样老师就可以在日常的教学中针对幼儿的个别差异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在教学中,老师应该以一种包容的态度对待幼儿的错误,允许幼儿个别犯错,给幼儿创造一个充分表达自己想法的安全的心理环境。同时还包括创造一个幼儿同伴之间和谐、友好的关系。

(三)改变教师的教育行为,实现教师观念与行为的一致性

改变教师的传统教育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对教师进行在职培训,加深教师对现代教育的理解;其次,幼儿园领导者给教师以自由,让其发挥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再次,扩大教师的教育视野,组织外出的参观与学习让教师亲身感受到实施现代教育的意义;再次,聘请校外的专家对本园教师进行专业的培训和指导,与教师进行双向互动,帮助教师解决在教育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最后,改变传统的对教师的评价机制,在评价中注意过程评价而不应以结果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

幼儿纪律教育范文第5篇

Abstract: The paper first expounds the produce of discipline in the Montessori education, then describes how Montessori education thought cultivates children's self-discipline. The article focuses on how the discipline of children naturally produced in the Montessori education, mainly discusses how to use the montessori education theory cultivate children's self-discipline.

关键词: 蒙氏教育;自律;自然

Key words: Montessori education;self-discipline;natural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4-0274-02

0 引言

自律顾名思义就是自我约束和遵守纪律的意思。著名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在其专著《有吸引力的心理》中提出“当儿童将注意力集中于他感兴趣的,不仅为他提供有益的练习,而且提供错误的控制的某种物体时,纪律就产生了”。蒙台梭利将纪律的主导因素正确的归结为儿童的自我发现上,这一点完全摈弃了我们传统教育中认为的幼儿纪律,是幼儿工作者制定的幼儿必须遵守条约,蒙台梭利提出的这一观点,给予我们传统的幼儿自律教育观念以很大的启示。为什么说自律能力的培养,幼儿是主导因素,而非教师。

蒙台梭利曾对幼儿特别是3岁幼儿的心理做出了精辟的分析和准确的判断,她认为“当3岁的儿童首次来到了学校时,他还是一名处于被击败的边缘战士,对于掩盖其内在天性的事物,他已经采取了防御态度。他在笨拙的运动、模糊的观念和努力抵制成人的强制中,形成他的纪律和智慧。”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幼儿自律能力的培养需要的首先是一个能够任其内在天性得以驰骋的自由发展空间;其次才是教师的正确引导,给他们提供机会和消除障碍。而如果一开始就剥夺了幼儿的自由空间,那么教师就可能成为最大的障碍。在运用蒙氏教育理论进行幼儿自律能力培养的尝试中,我从以下几点出发:

1 从幼儿本身出发,观察并发现幼儿不能自律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蒙台梭利教育是真正从幼儿出发的教育,现代幼儿教育提倡从幼儿个体出发,重视幼儿的个体差异,促进幼儿从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因此要对幼儿进行自律能力的培养,首先要了解幼儿为什么不能自律,从幼儿本身寻找原因。蒙台梭利谈到无秩序的儿童有三种类型,即“运动随意混乱型”;“不能对真正的事物集中注意力型”;“群集本能驱使下模仿倾向型”。他们各有特点,因此我们老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对这三类儿童采取不同方法来教育。

2 在家庭中培养幼儿的自律

自律是很抽象的词语,要幼儿理解自律就是自我控制的意义很难,所以父母可以先举一个例子,然后让孩子去叙述:“小明很喜欢打电脑,但我们规定只能打20分钟。因此小明定好了闹钟,时间一到就停止。这就叫纪律,父母可以让孩子自己说出或引导说出,也可以用较大的字,贴在孩子容易看到的地方,这样执行起来就容易了。

3 想尽办法让幼儿注意力集中,幼儿就会进入正常状态,自律培养从这里开始

幼儿的世界非常奇妙,往往成人很难摸透。有一次我在进行团体活动正讲得兴致勃勃时,突然浩南小朋友在下面自由自在地唱着“大树妈妈个儿高……”。按照成人的一般思维也许会马上制止她唱下去,并命令她听老师讲,但殊不知幼儿的心理就是喜欢漫无边际地幻想,她们喜欢陶醉在自我幻想世界,经常自言自语地做着自己的游戏的幼儿很多,在小班更是多见。“在幼儿产生的幻想世界里,没有控制错误,没有协调思想,也不可能把注意力集中于真正的物体,往后也不可能集中。”蒙台梭利曾经这样描述过幼儿的幻想。与其将精力放在制止幼儿种种注意力不集中的行为上,还不如最大限度地将幼儿幻想的世界和现实世界的距离拉近一些。所以我们在为幼儿提供教具时提倡贴近幼儿生活的真实自然的东西。尽可能地将活动室布置得像幼儿家中一样。提供真实的饮料、食品,幼儿可以随时根据需要取用;生活区内提供真实的倒水的茶壶、夹水果的夹子、切水果的小刀……;教师对孩子时的态度像爸爸妈妈对待自己的宝宝一样和蔼可亲而又真诚。这些都能吸引幼儿,让他们像呆在家里一样自由舒心地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事。而孩子在对待自己喜爱的工作时,心理就会恢复健康状态,偏差行为也就不会生成。若每个孩子都注意力集中地工作,那良好的纪律也就会产生了,久而久之也会形成自律的习惯。

4 教师必须认识到真正能让幼儿达到自律的是幼儿本身

传统的教师就是喜欢将条条框框的要求讲给孩子,对幼儿将常规要求1、2、3、4……,几条讲得比谁都清楚,但实际幼儿的行动却不能符合要求。于是教师着急并再次强调要求,训练幼儿,常规培养抓得很紧。结果暂时幼儿的纪律是形成了,但没几天老师盯得不紧了,孩子就像开了闸的水龙头,原形全部泄露出来。这样的幼儿能说是真正自律的幼儿?所以我在培养幼儿自律过程中,坚信要幼儿自律得靠幼儿本身,靠成人的强制唠叨是无济于事的。为此,我把精力放在如何投放吸引幼儿的教具上,通过观察幼儿,了解幼儿需要什么,喜欢什么,然后就提供给他们。幼儿操作喜欢的教具,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双手不停地忙碌着,又怎么会去干扰别人呢?很简单,幼儿们都在专心工作没空闲聊,活动室里安静极了。除了轻轻的走动,搬运教具的声音,别无其他。幼儿喜爱安静,他们是不会忍心去破坏这么安静的学习环境的。而又有这么多有意思的工作在召唤他,他又怎么会做出不良举动来呢?在这种情形下,幼儿的自律行为在慢慢形成,他们在自己体会着自律带给别人的好处。渐渐的这汇总思维内化到他们心灵深处,他们会自觉地维护纪律,这就是我们一直向往的真正的幼儿自律。

5 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幼儿自律行为形成很重大的影响

在蒙台梭利教育中幼儿通过自选工作来发挥自己的潜能。在幼儿工作过程中,教师的职责往往只是等候幼儿的召唤,而不是对幼儿过多的干预。因为在蒙氏教室中幼儿非常专注投入,以至于忘记了周围人的存在,所以蒙氏教师应不同于传统的教师,切忌喋喋不休或对幼儿过多的干预,从我实际带班情况发现,在我心情烦躁时,特别是教师自律能力差,将自己的忧虑和缺乏冷静的烦恼传染给幼儿时,幼儿那天的表现往往也是烦躁不安的。他们会戏耍材料,不正确地使用教具。教师烦躁地穿行于幼儿间指导时,幼儿往往也东张西望。因此,幼儿教师必须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每天呈现给幼儿的都是最好的,那无疑也会促进幼儿自律行为的发展。

6 培养幼儿的自律行为贵在坚持

幼儿自律行为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需要我们每天的坚持。“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是培养不出自律的幼儿的。幼儿在自由安静的环境中,从事着一个又一个的工作,他们专注投入,对他们来说希望的只是清静,这是幼儿自律行为渐渐形成的标志。

总之,蒙台梭利博士关于幼儿的自律能力的培养阐述了很多,给我也带来了很多启发。我在实际教育幼儿的过程中品味着她的理论,实践着她的理论。当然,蒙台梭利不是完人,她的理论并非完美无缺。我只是粗浅领会了一些皮毛,我想每个幼儿教师都在思考和探索着幼儿自律行为培养的方法。幼儿自律培养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以后还需要我们继续实践和探究幼儿自律能力培养的奥秘,真正地让每个幼儿都能达到自律。拥有美德的幼儿是力争上游的人,孩子是先构建生命才能享受生命,所以自律的培养是孩子必须确实的从事各种活动,有追求目标并达成目标的经验。从中让孩子体验秩序性与因果的关系,使其内在趋向成熟、乐于参与活动、并养成先思考并遵守纪律的习惯,实践证明每个孩子具有与生俱来的自律种子,只要将他安置在正确的环境里,每个孩子都会在不同的年龄,获得该年龄能力所及的自我控制能力。

参考文献:

[1]刘丽娜.蒙氏教育在我国实践的昨天、今天和明天[J].中国电力教育,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