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道德品质的特征

道德品质的特征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道德品质的特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道德品质的特征

道德品质的特征范文第1篇

关键词:特殊学校;学生;道德品质;问题分析;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271-01

特殊教育是基础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特殊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也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基础教育,道德品质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必须推行和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中,心理素质在人的整个素质结构中居核心地位,对人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起着直接的影响和制约作用。在教学中,明确心理素质培养的意义,把握心理素质培养的途径,是提高道德品质教育实效,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前提。本人从工作的实践中来谈一谈如何培养特殊学生的道德品质。

一、特殊学生道德品质的特征分析

1、特殊学生道德品质呈现普遍性特征

当社会日益前进、发展之时,针对特殊学生开展的教育,其意图已不再是单纯的为特殊学生培养独立生存的本领,更是意在使特殊学生如普通人一般,展现自身特征和能力。因而,针对特殊学生开展的教育工作需进行改革,将道德品质教育普遍性特征的几点呈现融入日常教学,使其为新的教育意图服务。针对特殊学生开展的道德品质教育的普遍性特征大都通过如下两点呈现:道德品质教育是一项广泛需要的工作;特殊教育逐步呈现出大范围的特征。

2、特殊学生道德品质呈现独特性特征

针对特殊学生开展的道德品质教育的独特性特征大都通过如下几点呈现:一方面,特殊学生的内心想法较为特殊,相当一部分特殊人群很难正视自身的特殊现状,进而造成内心世界的封闭、孤僻、脆弱、焦虑等。这一部分特殊人群一旦步入社会,上述内心活动会变得愈发严重。因而,要求教师以特殊学生的内心想法为基础,在日常教学中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内心活动,并探究其成因,进而施以针对性的改善措施;另一方面,针对特殊学生开展的教育应采用科学的途径。若要达到教学途径的科学化,便要求教师掌握相应的心理分析技巧,通过针对性的分析,促进教学途径的创新。

二、特殊学生道德品质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教学模式乏味,说教内容偏多

长久以来,在道德品质教育过程中,教师大都采用乏味的、强硬的道理轰炸方式,以枯燥的语言讲述着抽象的文字符号,学生则普遍处于被动的灌输状态。在针对个别学生进行单独谈话的过程中,也都呈现出教师从始至终的说教,学生从始至终的听。但是,对于特殊学生而言,因其身体条件的特殊性,更是因其内心活动的特殊性,此种乏味的道德品质教学模式并不受用,无法真正触动学生的内心感受,更无从谈及教学质量的优化。

2、社会、家长所引发的消极情绪严重

在长久的教育过程中,社会和家长却呈现出显著的消极情绪,严重影响教育活动的开展。一方面,家长将关注的重点过多的置于特殊学生的独立生存本领上,而未给予思想教育足够的关注;另一方面,家长的消极情绪较为严重。通常而言,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健康的,因而,一旦得知孩子存在身体障碍时,无法掩饰内心的失落和焦急。除此之外,特殊学生因身体的障碍,使得在理解社会方面存在匮乏,并且,一些正常人常常对于特殊人群持有偏见想法。

三、加强培养特殊学生道德品质的措施

1、强化特殊学生在道德品质教育方面的重视程度

尽管特殊学生在身体上存在障碍,然而,其自尊意识较为严重,有时出于保护自身不受伤害的考虑,会将其道德标准无限制降低。因特殊学生在听说方面存在限制,造成其活动区域的相对受限,因而,其在道德品质的培养过程中较普通人滞后。因特殊学生的身体限制所致,其对于物质具有本能性的占有欲望,以及严重的自我心理,因而,强化其考虑他人感受的教育同样十分重要。与此同时,还应强化特殊学生的合作精神、互助意识以及关爱情绪,从而强化特殊学生对于道德品质教育的重视程度,以便实现道德教育的推动。

2、提升社会、家长的参与程度

为了提升道德品质教育的质量,单纯的依赖校园教育根本无法实现,应有社会、家长的一同参与来完成。在某些情况下,学生通过校园教育得到了较好的培养,然而在回归家庭或者步入社会时,却遭遇消极因素的打击,使得道德品质教育遭受了严重的禁锢。由此引发诸多学生对校园教育心生不满,进而对特殊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造成了限制。社会、家长在特殊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担当尤为重要的角色,在特殊学生的健康成长过程中和道德品质的培养过程中产生不可忽视的作用。需要特别指出一点:社会教育是整个教育过程当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人的成长进程中产生着独特影响。因而,学校需要在必要的时间同社会和家长进行沟通,加大同二者的沟通频率,并且利用多样性途径,将校园教育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进行有效融合,增强道德品质教育的效果。

总之,针对当前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在道德品质教育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教学模式乏味,说教内容偏多,对于特殊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度不足,社会,家长所引发的消极情绪严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特殊学生道德品质的几项措施建议:强化特殊学生在道德品质教育方面的重视程度,提升社会、家长的参与程度,改革培养特殊学生道德品质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道德品质的特征范文第2篇

教师道德品质是道德品质的一种形式,是教师从事教育劳动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具备的思想品德,它从道德的角度规定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应该以什么样的思想、认识、感情、态度、行为和作风去待人接物,处理问题,做好工作,简言之,教师道德品质是教师从事教育劳动时必须遵循的各种道德规范的总和。

教师的道德品质在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下面根据有关理论及我和我的同行们的工作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论述。

一、教师道德品质在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中的主导地位。

1、教师的道德品质是使学生形成优良品质的首要因素。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形成离不开学校教育,教师正是以自身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品质为根本来对学生实施教育的。在学生心目中老师的形象高于他人,影响大于他人,老师的所作所为分量很重。在学生生活学习过程中,教师给予的影响是较完整、较系统的,而家长、社会的道德影响具有盲目、原始和不系统性。

我在坝固镇几个学校问卷调查:在你的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对你影响最大的是谁?(有三个答案可选择,只能选一个)其结果是:

选择社会的有81人;选择学校及老师的有185人;选择家长的有103人。由此可见,教师的道德品质对学生影响极大,是学生形成良好品质的首要因素。鉴于这个结果,我们不能不重视我们师德的教育,要不失众望,以优秀的教师风范再育一代新人。

2、教师道德品质是使学生思想品德不断升华和发展的推动力。学生时期正是求知、成长、形成时期,是从不成熟走向成熟,从无知走向正确的人生大道的时期。教师要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品德就要不断地提高自己,使站在学生面前的人是一位可以敬仰、学习、信赖的人。

"外师造化,内得心源"讲的是文学艺术应以自然社会为蓝本,内心体悟为途径的艺术创造规律。教师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也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前苏联故事片《乡村女教师》中主人翁就是那样一个自然朴实、有执着追求的人。她在学生面前是那样的从容、坚强、本色,她以学生为自己的"造化之师",她的形象、品质不仅仅影响着她一批批的学生,也同样影响着我们今天的教育工作者。

二、教师道德品质在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中的作用。

1、教师道德品质在形成学生思想品质认识中的作用。道德认识是培养学生具有优良品质的基础和前提,主要指人们对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以及调节这种关系的理论原则和规范的了解和掌握。社会上有许多高尚的人物、先进事迹、激动的场面,只要学生接触到真实的情境,深入进去,加深理解和反复讨论就会捕捉到鲜明的形象,从而受到教育和熏陶。然而有时因受到社会、家庭诸方面的干扰,达不到预想的效果的事是常有的。因此教师用自己的道德认识对学生加以引导、灌输,充分发挥明白是非,懂得道理的作用,其特殊作用是不容置疑的。

2、教师道德品质在形成学生思想品德情感中的作用。所谓道德情感是指人们基于一定的道德认识,从某种人生观和道德理想出发,对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关系和道德行为产生倾慕和鄙弃,爱好或憎恶的情感态度。

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学生情感的培养。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与学生建立深厚的情感,甘当学生进步成长的阶梯。这种爱的情感既是无私的又是理智的。这种情感既可以热的发烫融化学生冻结的心灵,又可以含而不露使学生发热的头脑清醒冷静。在我校有的老师为了学生的学习不顾家里母亲病卧在床,有的大龄青年为人学生的学习而一次次推迟婚期,还有的教师用自己的钱为父母离异、无人照管的学生买书买饭,更有许多教师为生病的学生义务补课,升国旗仪式上老师们认真而庄严,点点举止让学生们领会到教师的情感,义务救灾时教师们捐款捐物以示对灾区人民的深情厚谊,这情感渗透在学生心房,使学生崇尚人间的友谊、亲情、真情。这些会激发出学生们的内在动力,他们也会以真实道德情感去面对社会、面对同学、面对老师、面对他们周围的人们。在我们的学生中有坚持为孤家寡人服务的,有主动接送骨折行动不便的同学上下学的。有关心老师为教师送上止咳药的,有路遇发病老人主动接送医院的。

3、教师道德品质在形成学生思想品德意志中的作用。意志是行动中不可缺少的推动力量,是人们在履行道德义务过程中克服困难、障碍而做出行动决策的努力和坚持精神。

一名教师具有坚强的意志就会为实现预定的目标在行动中自觉地克服内心的矛盾和外部困难以满足工作需要,教师意志行为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感染学生就会激励学生为达到某种目的去克服困难。教师与学生在对立与统一之中,教师能否妥善处理矛盾,直接影响学生健康成长。教师充分认识自己的地位和作用,考虑教育效果。发挥意志的自我控制机能,恰如其分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感、言论和行为。特别是差生、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过程往往是进行长期意志力的较量过程。而体罚、轰出、挖苦等都是教师意志力薄弱的表现。

4、教师道德品质在形成学生思想品德行为中的作用。道德行为是道德品质的外部状态。主要表现为道德言语、道德行为和道德习惯。道德行为只有发展到形成履行道德义务的习惯才是具有某种道德品质。

我曾在100名学生中进行了一项调查,即:你认为老师的品德教育方法中哪种更好?其结果是:选择讲道德的15人,选择言传身教的33人,选择树榜样的12人。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时时置身学生之中,举手投足应是学生风范。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就要做到。不让学生做的事老师也不能去做。进行爱劳动教育时,我们的教师总是干在学生前面,趴在地上一块儿擦地板,要求学生文明礼让,老师就要做到尊重他人,让学生自行车摆放整齐,老师的车就不能随便放。教育学生守时不迟到,老师自己就不能拖拖拉拉、迟到、压堂、早退。

道德品质的特征范文第3篇

职业道德教育包括职业道德行为和职业道德品质。职业道德行为和职业道德品质是所有银行从业人员道德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了解职业道德行为和职业道德品质的内涵和结构,有助于提高个人职业道德素质水平。所谓职业道德行为,就是从业人员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有利或有害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伦理学称作伦理行为,它包括道德行为和不道德的行为。职业道德行为是有意义、有目的的行为,也是从业人员道德意识内容的外化、客观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道德意识就是银行从业人员道德行为发生的内部原因,表现着从业人员的愿望、动机、情感、意志、信念、理想等因素的作用相互关系。而这些因素的作用和相互关系,就构成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行为的内部结构。

职业道德行为是职业道德品质的客观内容,职业道德品质是职业道德行为的综合表现。一定的职业道德行为经常表现出来就形成一定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就表现为具有稳定特征的职业道德品质,而一定的职业道德品质只有通过职业道德行为才能表现出来。

职业道德的基本职能主要表现为调节职能。它一方面可以调节银行从业人员内部的关系,即运用职业道德规范约束职业内部人员的行为,促进职业内部人员的团结与合作。如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都要团结、互助、爱岗、敬业、齐心协力地为发展本行业、本职业服务。另一方面,职业道德又可以调节银行从业人员和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人民银行的地位是中央银行,是所有其他银行的典范。所以,在银行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品质方面更要很严格的要求。

道德品质的特征范文第4篇

关键词:修养构建人际关系

社会的快速发展,使人和人的关系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如何构建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每一位大学生急需解决的问题。提高个人修养,正确评价自己,对待他人要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苛刻,改善人际关系的有效途径。

1提高个人修养

修养,从广义看,指人们政治、道德、学术以及技艺等方面进行的勤奋学习和涵养锻炼的功夫,以及经过临时努力达到一种能力或思想品德;从狭义看,指思想品德修养。一个人,一个什么样的人,由个人修养来决定的而个人修养是指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经过学习和陶冶,为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各方面进行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塑造,包括文化修养、道德品质修养和人格修养,孔子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1.1文化修养

就是一个人掌握专业文化和普通文化的水平。专业文化也就是所学的专业知识;普通文化范围较广,如政治理论知识、思想道德理论知识、法律法规及各种规范性条例知识、人文文化、伦理文化、区域文化等。专业文化知识决定着一个人以后的发展方向,而普通文化则决定着如何去发展、如何去适应社会、如何去与人交际。所以正是普通文化的高低决定着个人修养的高低。因此,大学生应在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广泛猎取其他知识,以拓宽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普通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1.2道德品质修养

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一种重要准则和规范。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具有个性的但是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因而就必需自觉地遵循社会的道德准则与规范。道德品质决定着一个人的行为。良好的道德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经过临时的学习、锻炼和陶冶,经常与他人交流思想,不时自我塑造而形成的提高道德品质的水准,后天环境教育和自我修养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自我修养是内因,后天环境教育只有通过内因才干起作用。因而,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必需自觉地加强道德品质的自我修养。加强道德品质的自我修养,应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培养道德品质的学校。大学生应在社会实践中用心感受,不时地培育、优化自己的道德品质,使自己成为社会发展所需的有用人才。

1.3人格的修养

人格是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也是各种心里特性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机构,不同的时间和地点,都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使他具有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的心理品质。

古人云:人情之事,不必求之于人,只要求之于己;己所欲者,推以及人,人亦欲之;己所恶者,推以及人,人亦恶之。能将己所欲者,与人同乐,则人格自高矣。人格的修养就是塑造健康的人格,其途径和方法有:第一,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理想和信念,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来对待人生和社会问题,提倡积极向上的健康文化心态;第二,强化主体自我意识,处置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作用;第三,进行自我心理调适;第四,加强道德修养,加强基础文明学习,加强集体主义观念,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和享乐主义。

文化修养、道德品质修养和人格修养三者之间是紧密联系的而三者之中,文化修养是基础,也是以后发展的基础。

2构建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

社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人和人的关系,善于交际,才干够善于发展、善于实现自我交际更是个人修养在社会和谐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地方。如何交际,每一位大学生急需解决的问题。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欣赏他人的优点,接受他人的忠告;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苛刻,与高尚的品德、良好的文化修养和健全的人格相结合,才干构建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

2.1正确客观的评价自己

自知、自签是自励、自勉的基础,对人的各种活动和行为起着调节的作用。大学生运用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演讲的方法,全面正确而客观的评价自己,明确并正确对待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才干营造自己良好的交际环境。认识自己后,人际交往中,首先要为自己恰当定位,站在与自己交际对象平等的位置上;其次要知己所长用其长,知己所短避其短,即明确自己的价值基础,给自己克服自卑心理增添自信心;第三要做自己情绪的主人,使自己处于逆境中时控制好情绪,不因遭遇挫折而激动。故正确客观的评价自己,认识自己,明确自己在交际中的优点与短处,发挥优点、避其短处,才干使自己的交际环境越来越宽松和谐。

2.2注重交往的艺术

社会的快速发展改变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改变着交往的方式、方法,但是平等尊重、真诚相待、宽容理解”交往三原则始终不会改变。平等尊重即是指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尊重每一个人的人格,这是交往的基本前提;真诚相待即是指真诚坦率、表里一致、言行一致,这是交往中最有价值、最重要的原则;宽容理解即是指学会克制与忍耐,心胸豁达,以高姿态、大气量来容纳别人的缺点。大学生在交往中,首先,要遵循交往三原则;其次,具体的实践中,一要有文明得体的举止,以整齐的着装、优雅的风度展示个人魅力,二要学会付出,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以体现你品德修养,三要学会真诚地赞美,以取得他人对你好感,四要以谦虚的态度去聆听和学习,以得到他人的协助,五要充分利用语言艺术感化对方,六要悦纳他人,即对他人的认同和接纳,但要有所选择,七要发挥非语言的沟通技巧,如眼神、仪表、姿态、时空等的沟通;第三,应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尊重相互不同的生活和思维习惯,供认差别、允许差别,沟通时注意说话的语气、语调和语速,注意肢体语言的表达是否得体,同时多站在他人的角度去进行换位思考,对自己进行反思,多一点宽容,少一点苛刻才干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才干获得真诚的友谊,才干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

2.3以宽容促和谐

道德品质的特征范文第5篇

一、新时期师德修养的重要意义

首先,教师道德素质在教师素质构成中更显重要

新时期教师劳动的知识性、专业性、艺术性、长期性、示范性、创造性的特点决定构成教师素质的特殊性。教师素质作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培养人才所必须具有的身心的相对稳定的潜在的基本品质。其本质特点是指教师自身的质量,主要包括教师的机体素质、文化素质、道德素质与心理素质等。

教师道德作为一种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思想情操和人格品质。道德素质并不是指规范本身和准则本身,而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和教师道德的外在表现。

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正是个性与品德形成时期。尽管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对儿童、青少年的个性形成和品德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教师的作用最大。教师通过一定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对学生产生影响的同时,还通过本人的人格特征、言行举止等对学生产生影响。在多数学生眼里,教师的话都是对的,教师都是正确的。教师的言行就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个性的形成和品德的发展。因此被称为“师魂”的教师道德素质将比文化素质更重要。

其次,师德修养的魅力将主要从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

“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诲人不倦”等要求,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特征的体现。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

从社会的角度看,一个民族的群体都是由单一的个体所组成。每个个体的道德风貌反映出整个民族的发展水平。个体的许多道德习惯、道德品质都是从小养成,教师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超常的决定性作用。因为教师的教育是长期的系统的,无论是德育内容、德育方法、还是德育手段等都长期而系统地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的教育是科学的,儿童的许多行为习惯的培养,教师都是根据儿童成长的规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的。人生最初的二十几年是决定和影响人一生的发展的关键时期,是道德观念、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从推进社会向前发展的高度来看师德修养水平的高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最后,师爱是师德修养的灵魂

当今社会,由于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部分教师过多地偏向于对功利的追求,缺乏爱心,许多学生在人生的紧要关口,由于长期受老师的影响,因而可能最终导致其难以建立对社会的关爱。作为教师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

二、新时期师德修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总的说来,良好的师德不仅是提高师德修养的必需条件,更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增强师生关系的基础。

教师自己受了多大程度的教育和教养,并且使这种教育和教养成为他自己的财富,就能在相应的程度上对别人发生教育影响,而且必然发生这种影响。教师自身的学识与道德水平即师德始终在潜移默化中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学生,也影响着学生对从教者的判断和看法,进而影响着师生关系。

首先,良好的师德能提高教师的素质进而加强师生关系

一个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才会具备优良的素质。具体表现在,精神焕发,精力充沛的进行教学,并有坚毅、乐观的性格、严整刚毅的志向与力量,这样通过教师以自己的品行为榜样使学生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当中不知不觉中受教师的影响,使学生也形成坚强的意志与自制力,因而更富有理性,善于思考,发奋学习,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像这样,在教师身体力行过程中,不仅使学生的学习有了提高,而且使学生受到感染,更加的敬慕教师,从而增进了师生关系。如果这位教师不仅做不到以上方面,且在上课时无精打采,语言粗俗,不仅不能成为学生的榜样,而且势必对学生起着不良的影响,就无从谈起师生关系了。所以教师的良好的素质影响着师生关系。

其次,良好的师德能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进而融洽师生关系

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自然而然的会要求自己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具体表现在,不自觉中热爱着教育职业,热爱着教学工作,热爱学生,并会自觉的规范自己的行为。这样他便会受到学生的爱戴,赢得学生的欢迎与尊敬,进而才会出现良好的师生关系。如果这个教师没有从心底里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那么他便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师生关系也因此受到了影响。

第三,良好的师德能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进而增强师生关系

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会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在了解学生方面,从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接受能力、年龄特征、个性差异等方面出发来了解学生,并能客观、公正、科学地处理好共性与个性、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相互关系。在教材内容方面,使教材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从而使学生顺利的掌握教材。只有这样他才会使学生学到更多更好的知识,进而获得学生的敬爱,师生关系也因此增强。

第四,良好的师德能提高教师的艺术素养进而增进师生关系

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才会在教学中显露出较高的艺术修养,才能更好的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具体表现在,真挚的感情、优美的语言、闪光的哲理、恰当的态势和流畅的表达等方面。通过这些途径不仅使学生更加喜爱上他的课,而且增添了学生对他的敬慕,进而使师生关系更加融合。

第五,良好的师德促进教师自我教育进而稳固师生关系

有良好师德的教师,才会努力不懈的坚持自我教育,使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提高,进而纯化和完善自我。具体表现在,经常进修、加强专业教育、精通本学科的专业知识、扩充知识面、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增强教学效果。这样才会使学生更加尊敬他和热爱上他的课,师生关系也因此得到加强。

三、新时期提高师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教师道德修养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也是实践的问题。要使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成为教师行为的准则,必须依靠自己长期不懈的努力,自觉地进行修养和锻炼。因此,掌握正确的师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是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参加社会实践,投身教育教学工作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是教师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积极地进行道德修养,在外界客观因素的影响下,更主要地通过自身不懈地努力,日积月累,经过长期的锻炼,就能够成为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教师。

第一,努力学习,提高师德理论修养。

教师道德理论是教师进行职业道德修养的指导思想,掌握了它才能辨别善恶、是非,才能在自己思想领域里战胜那些错误的,落后的道德观念。一个只有在道德修养中以教师道德的先进典型作为自己思想行为的楷模,鼓励自己,在思想意识中凝聚着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常以崇高的道德品质作为自己行为的目标,才能使自己的道德修养不会迷失方向,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较高教师道德修养的人民教师。

学习教师道德理论,主要是个人自学和教育部门组织的教师道德学习。个人自学不受时间地点限制,有一定的自我支配的灵活性、机动性,但由于受教师个人理论水平、理想觉悟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有时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教育部门,包括学校组织的教师道德学习,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教师道德教育,它克服了自学中的不利因素。树立教师道德的理想人格,就是要确立人民教师道德的理想。

学习先进教师的优秀道德品质。因为先进教师是存在于社会之中,生活在教师队伍里的活生生的人,它能够以直观形式启发教育和感染教师,进而影响教师的思想和行为,监督和促使他们以先进人物为榜样,取长补短,提高道德修养水平。学习先进教师的优秀品质,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多读教育界名人的传记和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这些名人身上都具有优秀的道德品质,体现着高尚的道德情操,多接触他们,以便受到感染和鼓舞,使自己的行为趋于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要求。二是学习身边的模范教师,他们生活在自己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影响更直接、更深刻、更快捷。

第二,参加社会实践,做到知行统一。

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进行教师道德修养,是教师修养的根本办法。在教师道德修养的过程中,从教师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到教师的道德行为和习惯,自始至终都是在社会实践中和教育教学完成的。教师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处理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及教师与社会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中,才能认识自己的行为是与非,才能辨别善与恶习,才能培养自己良好的教师道德品质。如果只是“闭门思过”、“坐而论道”,脱离实践去修养,那么教师道德修养就要成为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