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理想教育内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心理教育;了解存在的问题;有效地途径
“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作为一名心理保健工作者,也许不是一个班主任的主要任务,然而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
不久前,有人预言心理疾病将是21世纪之患,有关调查表明,当前中小学生中存在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比例也相当高。1998年天津师大教育学院对1782名中学生的调查表明,有心理问题的比例平均为35.31%,有明显问题的比例为16.72%。而笔者在从事班主任期间也深刻体会到许多学生在行为表现中成表现的种种异常如:好动、多话、厌学、打架等并不是单纯的品行问题,而往往是由心理问题引起的。因此,将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显得尤为重要。
一、了解当前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是教育成功的前提
经过长期观察,笔者认为当前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情绪方面的极不稳定,喜怒无常。当其情绪喜悦时,学习积极性高涨,与别人相处和谐;当其情绪烦躁忧郁时,学习积极性低落,与别人难以友好相处,甚至出现逃学、打架、斗殴等现象。
(二)意志方面一般为忧柔寡断、虎头蛇尾,自制力差,易受暗示。当其情感冲动时,自制力较差,不能正确对待自己和控制自己,当外界诱因强烈时,容易动摇。当学习中碰到困难,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表现为悲观、失望,甚至退缩,意志崩溃,破罐子破摔。
(三)性格方面的因素是中学生心理问题中较为典型的一种,一般表现为:1.自私狭隘型,常为一点小事而跟别人闹意见,斤斤计较,并且在很长时间内不能自解脱,甚至耿耿于怀;2.自大自负型,自以为是,瞧不起人,缺少对别人的欣赏与尊重,且受挫能力差;3.自卑怯懦型,这类人较为孤僻,不合群,做事忧柔寡断,唯唯诺诺。
(四)青春期综合症。表现为:1.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随着生理的发育发展,心理上也发生变化。一些学生情感上有了纠葛,情绪变得不安和烦躁,有时感到孤独、忧虑和苦闷,抑称为青春烦恼;2.从某个时候起很快失去学习的兴趣和意志,打不起精神听课,称为青春抑郁,还有青春期幻想与所谓的“早恋”的问题等。
这些主要的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尽管十分复杂,但由于中学生心理的可变性与可塑性、过渡性与动荡性等特点,因此只要班主任有的放矢地加以正确地引导、扶持、帮助和教育,这些学生所谓心理问题是能够得以纠正与调整的。
二、对症下药,开展良好的集体活动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良好的集体活动是富有教育力和感染力的课堂,它能使学生在活动中消除心理障碍,相互沟通,它能使师生在互动中产生潜伏的积极影响,同时它还有利于教师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其一,针对一部分学生缺乏恒心、毅力、对学习存在惰性,从而使他们智力因素受到极大束缚的特点,我开展了“学习为了什么”、“磨砺坚强的意志”等主题班会,帮助学生制定了不良学习习惯治疗卡,制定了系列监督机制,并配合“学习竞争伙伴”、“进步之星”,经验交流会等活动,使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在活动中,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起到动力、定向、引导、维持、调节、控制和强化的作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习两极分化的局面。
其二、针对一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冷漠、自私的心理特点,我又先后开展了“九班的故事”,让每个学生寻找、发现本班的故事,让每个学生共同创作班歌,唱班歌,共同参与班级公约的撰写与讨论,让学生与兄弟班开展辩论赛、拔河比赛、篮球赛等,在活动中,学生开始变得热情,开始团结,开始互相关心帮助,整个班集体开始形式较强的凝聚力。
其三、笔谈——开启学生心理的一把钥匙。我发现,要想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要想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笔谈比个面谈更加行之有效(特别对于一部分特殊生而言)。
笔者在开学伊始就让每个学生制作一本“交心本”,要求字数、内容不限,一周与我交流一次,刚开始学生并不习惯,东搬西凑或词不达意,渐渐地,学生敢说悄悄话,知心话了,每次与他们的交流都是一种心灵的对话。
笔者曾经有这么一个女学生,成绩优异,能力强,却过于要强,要斤斤计较,一次在“交心本”中她谈到自己竞选班长落选后颇多微辞的看法,我随即也在交心本中写了一封诚恳的回信,其中信的末尾我是这么写的“一个人衡量能力的大小不在于职位的高低,只有输得起的人才可能赢得真正的人生,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得失,然而与年龄不相称的衡量得失实在是最大的悲哀。”此后这个女学生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爱计较的毛病也收剑了不少。
再有一个男生曾经为自己迷恋某个女生而陷入矛盾和痛苦中,我也给他回了一段话:“欣赏别人的同时,不是要你忘了自我。与其匆匆涉入爱河,不如静静等待成长,干任何事都要有一个高的起点,爱情也一样。我始终相信,当你事业成功的时侯,幸福就会来临。”事后我又反复与该生进行了交流,最后该生终于平稳地渡过那个悸动的阶段。
关键词:体育教学内容 改革 直接原因 取向
2002年,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各高校结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研究确定并优化组合同体育教学目标相适应的体育教学内容。”长期以来。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更多地关注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式的研究,产生了许多的研究成果,但对于体育教学内容的研究问题,却很少有人涉及,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明显感受到,教学内容不仅影响教学计划的贯彻和教学大纲的制定,而且对教材的编写与实施也非常重要,因此,对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进行研究,是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必须重视的问题。本文针对目前我国高校学校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对体育教学内容的概念、体育教学改革的直接动因及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改革的取向进行探讨,以期对一线体育教师提供参考。
一、体育教学内容的概念
目前在我国体育教学内容的概念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南于学者自身对体育教学内容认识的角度不同,定义也不相同。毛振明认为:“体育教学内容是依据体育教学目标选择出来,根据学生发展需要和教学条件进行加工的,在体育教学环境下传授给学生的体育知识原理、运动技术和比赛方法等,体育教学内容与体育教材的意思基本相同。”金钦昌定义为:“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而选用的体育卫生保健基本知识和各种运动动作。”陈建绩认为:“体育教学内容指的是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传授给学生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术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体力的总体系。”笔者认为:体育教学内容是针对体育教学目标而选择的有利于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各种体育理论与运动活动的总称。
二、促进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改革的直接原因
(一)社会发展的需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教育浪潮迭起,其动作之大,频率之高,范围之广,前所未有,正在形成一场历史上影响最广泛、最深刻的世界性教育改革运动,大致说来,就是为构建适应21世纪国际竞争和本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教育体系而努力。如今教育竞争也日趋激烈,目前各国都在加大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力度,我国也积极响应,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的新步伐,通过不同途径应对教学改革。体育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与社会有着紧密的关系和联系。学校体育既要依附于社会发展,受社会发展诸多要素发展的制约,又要服务于社会,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所以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革是关系到学校体育改革的关键,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终身体育”教育的需要
“终身体育教育”思想是将培养人的运动能力、接受体育教育思想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教育过程。高校体育是“终身体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的组成部分,也是“终身体育”形成的重要基础,因为在此年龄段的大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对待事物有了独特的见解,对体质健康有了新的认识,他们会主动学习对自己身体健康有益的内容,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革不但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且是为他们将来毕业后继续从事体育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试想,如果教学内容选择不当,将来他们离开了正规的学校体育教学,再想实现终身体育的延续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终身体育教育”的需要是影响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的主要原因。
三、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改革的取向
(一)突出思想教育,注重道德修养。
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高等教育的体育必须根据体育的自身特点,把思想教育的道德培养努力贯穿和渗透到整个体育的实施过程中,实现育人的体育教育任务。体育教学内容的实施过程正是完成育人的体育教学任务的过程,所以体育教学内容应注重选择那些有利于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团结互助、勇敢顽强、开拓进取等良好品质,以促进社会友爱和文明作风为切入点。而且,通过选择这些突出教育思想,注重道德修养的体育教学内容有利于当代大学生提高对体育的认识,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良好的德育教育,从而有利于大学生关心体育运动;对体育产生兴趣,并有目的地探索体育的真正意义,促使大学生去经历复杂多变的情感体验,增强耐挫折的能力,有利于大学生逐渐形成从身体到精神的同步教育。
(二)注重生活性,为学生未来着想。
体育锻炼作为一种载体,是人类生活中与他人进行交流的最直接有效的手段。这就要求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源于生活,更应高于生活,是对生活内容的选择和提炼。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已经成为精神生活的重要保障,已经不仅仅是运动员的事,从儿童到老年人,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已经逐年增加,正是人们意识到体育锻炼是增强体质的“良药”。但是学生未来的生活内容很多,对体育教学内容取向而言,最重要的是使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使之走上工作岗位后,不断利用在学校所学的体育技术和技能来进行体育锻炼,增强其体质,增进其健康,为社会更好地服务。为“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考虑学生的基本特点并遵循学科内容之间的逻辑性。
体育教学是以身体活动为基本特征,学生的生理特点在选择体育教学内容时是首先考虑的因素。教学内容的难易、比重、顺序和定量要求,都要符合学生生长发育、身体素质发展和运动技能形成规律,而且应该符合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点,特别是性别不同差异很大,尤其女生,对许多内容不是很感兴趣,可选择一些健美操、韵律操和舞蹈等。男生可多选择激烈的竞争性较大的活动。另外,在教学内容选择上还要注意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动作技能形成规律,尤其是项目的选择要从简到繁,从易到难,不能选择一些没有基础的项目直接教学,所选择的内容要有利于学生获得成功和愉快的体验,考虑学生的个体需要,有利于个性的发展。
“思维导图结构与模板”设计思路
思维导图为河北省信息技术电子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软件版本为XMind 7 (Update1)。根据软件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情况,本单元按照认识思维导图、子主题的相关操作、修饰美化导图、介绍结构与模板的顺序来组织单元内容。本文聚焦于结构与模板这一部分。学生通过前三部分的学习,对思维导图的可视化、结构化的特点有了基本的认知,并对思维导图的基本操作,如打开思维导图、插入分支主题、美化主题,根据主题的属性选择合适的图片和图标等操作已经掌握,对对象、关系和结构有了基本的理解,能够画出基本的结构。基于学生已经对结构形成了基本的认知,所以笔者将结构与模板这一部分的教学目标确定为:能够理解对象、关系和结构;能够根据对象之间的关系选择合适的思维导图结构;能够根据主题需要选择适合的模板。学生通过原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对对象和管理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和理解,笔者结合学生的已有经验对结构与模板进行介绍分析,可以加深学生对对象、关系和结构的理解。此部分教学的重点是能够根据对象之间的关系从软件自带的思维导图结构中选择合适的结构来进行可视化展示。
基于此,笔者将教学内容安排如下:首先引导学生分析、明确对象之间的关系,再根据关系选择合适的思维导图结构。考虑到四年级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已有的经验基础,笔者选择了相对容易理解的树状图结构和时间轴结构予以介绍,在此基础上,适当拓展鱼骨图的结构,其他结构则由学生自行探索,在理解并掌握结构的基础上,学生根据主题对模板进行相应的选择与操作。
思维导图结构
1.设计思路
思维导图结构可以方便、直观地描述对象之间的关系。由于学生在原有经验中已经对对象和属性有了理解,如果教师先展示思维导图结构,可以使学生在头脑中对对象之间的关系形成更清晰具体的认识,从而能够根据对象之间的关系选择更加合适的结构。
2.教学内容
教师提醒学生回忆学习XMind思维导图软件时所看到的思维导图结构:思维导图、平衡图、组织结构图、逻辑图、矩阵图等(如图1)。
(1)树状图结构
设计思路:思维导图结构中的树状图是一种树状结构,可以用来表达对象之间的父子关系。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习过将文件夹进行分类管理,在大脑中已经有了父子关系的概念,知道文件夹和子文件夹之间构成父子关系,子文件夹和子文件夹之间构成兄弟关系,它们一起形成的结构是树状结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学习过的文件夹分类为例,将已有经验迁移至树状图结构的学习中。
教学内容:以“我的电脑”为例,展示“我的电脑”图片(如图2),启发学生思考如何用思维导图表示“我的电脑”中的文件夹。
笔者从文件夹引出对树状图结构的概念讲解:文件夹和子文件夹之间构成了父子关系,形成的结构是树状结构。思维导图结构中的树状图也是一种树状结构,可以用来表达对象之间的父子关系。
笔者带领学生一起完成“我的电脑”思维导图的制作(如图3)。首先,在XMind思维导图软件中选择树状图结构及合适的风格后,新建一个工作簿;然后,在工作簿中将“中心主题”修改为“我的电脑”,添加分支主题,并修改分支主题文字;最后,当分支主题全部修改好后,再分别插入分支主题下的子主题。
拓展练习:用树状图表示自己的家庭关系。
教学建议:
第一,中心主题之下可以有分支主题,分支主题之下还可以有子主题,子主题之间是并列的,属于兄弟关系。中心主题与分支主题之间、分支主题与子主题之间都是父子关系。类似地,“我的电脑”和“本地磁盘”之间是父子关系,“本地磁盘(C:)”和“本地磁盘(D:)”之间是兄弟关系。明确这些关系后,学生可以逐级插入各主题,利用插入“子主题”功能,可以完成下一级主题的插入,反之,利用插入“父主题”实现的是上一级主题的插入。
第二,相同的对象具有不同的属性,图2所示的本地磁盘下的文件夹就是按照不同的属性分类的。例如,本地磁盘(D:)下的子文件夹按照时间属性分为不同学年的不同学期,而本地磁盘(E:)中的子文件夹又是按照文件的类型属性进行分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上学期学习文件分类管理时的对象属性的相关知识,制作思维导图时,也同样需要体现这种分类管理的思路。
第三,练习中设计让学生用树状图来表示自己的家庭关系。这一方面,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树状图结构;另一方面,旨在促进学生思考,思维导图管理的对象可以是物,如文件夹或者磁盘,也可以是人,如家庭关系中的人。
(2)时间轴结构
设计思路:时间轴结构是按照时间顺序把事件串联起来的一种结构,能够清晰地呈现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从对象和关系的角度来说,时间轴结构表现的是时间轴上各主题对象之间存在的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关系。学生在科学课上已经观察过动植物的生长过程,知道了事物的生长顺序,对时间关系也有了一定的认知和理解。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以苹果树的生长过程为例介绍时间轴结构。当学生明确时间顺序关系需要使用时间轴结构后,自然就可以在思维导图结构中选择时间轴结构并制作相应的思维导图。
教学内容:首先要求学生回忆原有的学习经验,苹果树的生长过程经历了幼树期、结果期、衰老期三个时期。这三个时期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的,需要使用表达时间关系的思维导图结构。学生明确时间轴结构的用途后,笔者要求他们选择时间轴结构完成“苹果树的生长过程”的制作。学生选择时间轴的结构和风格,在时间轴结构中插入主题,将主题中的文字修改为苹果树生长的时期,可以插入对应的图片,修改主题相关的属性。
拓展练习:利用时间轴结构记录自己一到四年级经历过的有趣的事情。
教学建议:时间轴结构包括水平时间轴结构和垂直时间轴结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或者表达习惯,选择思维导图中提供的不同结构来表示相同关系,如苹果树的生长过程可以用水平时间轴结构表示,也可以用垂直时间轴结构表示。在制作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对象关系表达的需要修改思维导图的结构。记录经历过的有趣事情,一方面,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时间轴结构,另一方面,促进学生思考思维导图管理的对象除了人、物之外,还可以是事。
(3)鱼骨图
设计思路:鱼骨图是一种表示因果关系的结构图,在鱼头上呈现结果,在鱼刺上表示原因。为了丰富学生对关系和结构的理解,教师可以拓展鱼骨图结构,丰富其图式。教学实例可以结合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经验进行选择。
教学内容:选择四年级语文《奇怪的石头》一文,展示鱼骨图(如图4)。鱼刺上表示原因:李四光的留学经历、兴趣、好问和坚持。鱼头上表示结果:李四光发现了冰川遗迹。
教学建议:鱼骨图不仅包含因果型,还包括问题整理型和对策分析型两类。在鱼头上表示需要解决的问题,在鱼刺上表示相应的影响因素。笔者考虑到一节课的容量,鱼骨图只需借助实例促进学生了解即可,不必安排实践。
总体而言,结构部分的教学,其一,需要学生理解对象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结构。而理解关系,教师要尽量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包括生活经验,如父子关系、苹果树的生长,以及学习经验,如本学科的文件夹、其他学科的知识。其二,借助不同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对象管理中的对象包括人、事、物。
模板
1.设计思路
无论是结构还是模板,都体现了效率的思想。结构的效率体现在:学生根据关系选择结构后,软件可以将插入的子主题自动放到合适的位置,减少了思考结构中对象的位置问题,节省了设计时间,学生可以快速完成作品,进行可视化展示。模板的效率体现在:模板是预先设计好结构和形式的思维导图,模板中已经插入了图片或者图标等内容,学生只需要修改文字或者添加、删除子主题即可,节省了设计和操作的时间。因此,如果确定了思维导图的主题,就可以根据主题来选择合适的模板。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完成一个模板实例的操作,以此加深学生的印象。
2.教学内容
借助实例帮助学生了解模板的优势,提高思维导图制作的效率。
展示思维导图中提供的多个面向特定主题的模板(如图5)。
笔者以讲解主题为“旅行计划”的模板为例,告知学生在新建思维导图时,可以选择旅行计划模板,在新建的工作簿中出现一个完整的结构图,包含子主题和图片图标等内容,只需要在合适的主题中修改文字或者添加、删除主题即可。
3.教学建议
XMind软件中提供的思维导图,多数是企业中需要的结构图,比较复杂,不适合小学生使用。在选择模板时,教师要以贴近学生的经验为原则,选择他们较为熟悉和感兴趣的模板实例。
结束语
在结构与模板教学中,学生需要明确对象之间的关系,选择相应的结构与模板,形成对对象的管理。进而,学生的学习及社会生活中的“人、事、物”等对象也都需要系统地管理,需要从思维导图中的对象管理方法出发延伸至对“人、事、物”等对象的管理方法及意识的培养。学生对象管理意识的形成、管理目的的明晰,以及学生对管理思想和方法的掌握,是管理思想的应用价值,也是其终极追求。[3]
参考文献:
[1]朱彩兰,李艺.走向课程思想的信息技术教学路径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5(9):12-16.
[摘 要]以人教版和苏教版教材中“位置和方向”的课程内容为研究对象,从内容设置、内容呈现两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两个版本的教材在年级安排、内容广度和内容呈现的顺序、方式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关键词]苏教版教材 人教版教材 位置和方向 内容设置 内容呈现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2-016
一、内容设置
“位置和方向”属于“图形与几何”这一领域的知识,是课程标准教材中新增加的一部分内容。人教版、苏教版教材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在小学两个学段都安排了“位置和方向”相关内容的教学(如下表),涉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方面的目标。可见,“位置和方向”这部分内容与学生的数学发展、个人成长密切相关。
1.年级安排
由上表可知,两个版本的教材在两个学段都对“位置与方向”的内容学习给予了应有的重视,但安排的年级、学期却不尽相同。人教版教材将这部分内容分别安排在一年级下学期、三年级下学期、四年级下学期、六年级上学期,苏教版教材则将这部分内容分别安排在一年级上学期、二年级上学期、二年级下学期、五年级下学期、六年级下学期。从年级结构上来看,人教版教材只是在每个学段的中间一个年级末安排“位置和方向”相关内容的学习,阶段性和逻辑性较为清晰,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苏教版教材在一、二年级的三个学期较为集中地设置了“位置和方向”的相关内容,三、四年级却完全忽略了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从安排结构、内容衔接上看似乎有些不妥。教材内容的安排应该具有逻辑性、顺序性、前后衔接性,符合先易后难的逻辑顺序,因为前一阶段的学习是后一阶段学习的基础,后一阶段的内容对前一阶段的内容具有巩固作用,相互承接。这样安排,做到逻辑上清晰、内容上有序、学习上有效。
2.内容广度
内容广度是指课程内容所涉及的范围或领域的广泛程度,通常是以所含知识点的多少来衡量的。两个版本的教材均涉及了“上下、左右、前后”“第几组第几个”“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路线图”“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位置”“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绘出物体的位置”“数对”以及“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这九大方面的内容,但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苏教版教材对这些内容的设置要比人教版教材稍加丰富。如苏教版教材在五年级下册单独介绍了“行与列”的相关内容,“行与列”的内容是“第几排第几个”这一知识点的升华,这样安排既巩固发展了“第几排第几个”的相关知识,又使相类似的概念更为清晰。苏教版教材相对人教版教材还有一个较大的特色,即综合实践活动,分别在二年级下学期和六年级下学期设置了“在校园里测定方向”“实际测量”两次实践活动。“位置和方向”这部分内容的数学性较低,生活性较强,因而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之后,充分地在现实生活中加以运用是必要的,因为数学来源于生活,应回归于生活。
二、内容呈现
内容呈现主要包括内容呈现的顺序、内容呈现的多少以及内容呈现的方式三个方面。内容呈现的顺序必然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呈现多少内容要考虑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和可接受力;呈现方式上,自然要从学生的视角出发,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
1.内容呈现的顺序
(1)单元顺序。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人教版教材对“位置和方向”这一内容都是安排在每一册的起始单元,苏教版教材则大多是设置在每一册的中间单元,只有在一年级上册与五年级下册分别安排在第一和第二单元。一部分内容安排在一册教材的第几单元,或许对学习这部分内容没有多大影响,但从教材编写的有序性、内容编排的合理性等角度出发,这又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位置和方向”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考虑到学生刚开始新学期的学习,注意力、积极性可能还没有完全调动起来,不妨将这部分内容安排在起始单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用途及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比一节课的教学采用情境创设导入新课一样,在教材中的单元安排“位置和方向”内容,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2)知识顺序。
不只在单元顺序上,在具体内容的呈现顺序上,两个版本教材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人教版教材先安排学生学习“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与“描述路线图”,后学习“用数对确定位置”;而苏教版教材恰恰相反,先学习“用数对确定位置”,再学习“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关于“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的学习,苏教版教材分别安排在二年级上下两个学期,人教版教材则是将其作为一个整体,编排在三年级下册。教材内容呈现的顺序必然要考虑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考虑学生的可接受力。人教版教材将“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这两个内容集中在一起进行教学,似乎有些操之过急,因为学生刚掌握了“东、南、西、北”的内容,就立即呈现新的概念“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以及“线路图的描述”,大量知识的一次呈现,不仅不易于学生的及时消化,而且容易让学生混淆概念,达不到教学的最佳效果。如果将其分为两部分,引导学生逐步地学习概念、运用知识,会更加踏实有效。
2.内容呈现的方式
如何组织教材内容,以什么样形式呈现内容,不仅会影响教材本身的特色,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主要指数学知识结构的外部表征,包括情境创设、表达形式、内容表述的思维形式等。情境创设大致可分为生活情境、实践操作、科学实验三种类型,并且后者相对于前两者需要更高的理解水平;表达形式可分为图表、图文结合、文字符号三种。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阶段,虽然抽象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思维仍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撑。因此,相对直观的呈现方式,在不同程度上会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内容表述的思维形式,主要表现为关于概念、命题、规则等内容的表达是以直观操作的形象思维为主,还是以归纳或演绎的抽象思维为主。从宏观上看,两个版本教材中“位置和方向”的内容在情境创设、表达形式、思维形式三方面基本上是相同的。
虽然两个版本的教材在内容呈现方式上大体相同,但细比较之下发现,人教版教材的图片呈现更丰富,直观图片的利用率更高。以“东、南、西、北”这部分内容为例,苏教版教材主要运用“早晨太阳从东边升起”这一生活常识来引导学生学习,而人教版教材在呈现“早晨太阳从东边升起”这一事实后,利用“学生在学校所面对的不同方向”这幅图来进行教学。这种呈现教学内容的方式更为鲜明生动,便于学生随时进行实践学习,使他们理解学校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三、思考与建议
1.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相关教学内容的年级安排,应该建立在学生学习机制成熟的基础上,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即皮亚杰所说的“成熟”。同时,结合思维的“最近发展区”,教材安排的内容应该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教师的帮助掌握所学,不能操之过急。两个版本的教材在这方面都做了较为全面的考虑,但也有部分相同内容在不同年级或不同学期中呈现。对于同样的内容,到底适合在哪个年级或学期呈现给学生,可以对使用两个版本教材的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然后统一在一个最适合学生学习的年级或学期中进行,以期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2.结合知识本身的具体特性
无论是教材内容呈现的前后顺序,还是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或多或少都对学生学习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位置和方向”的单元设置,在两个版本教材中的悬殊是较大的。苏教版教材将“位置和方向”单元大多设置在中间阶段,主要是考虑到相关知识生活化的特性,若是将其设置在靠前的单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失为一个良好的选择。内容的年级安排,也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这样更加符合学习的逻辑性、系统性、循序渐进性。
3.联系具体的生活实际
【关键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意义,路径
一、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意义
大学时期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段,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会随着接受的教育不同而改变和发展。从大学生生理特征上看,他们已经进人了青年时期,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都达到了高峰。从大学生心理特征上看,他们已经形成了独特的个性,心理各方面意识也日趋增强和成熟。同时,通过学习,他们也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技巧,具备了一定的参与社会竞争和投身社会建设的能力。
然而,由于他们的人生阅历还不丰富,对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还不能准确定位,并且缺乏系统的、科学的理论指导。因此,他们往往不能树立正确且牢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相应地也就不能树立正确且牢固的人生理想信念。而理想信念教育在大学生成长和发展中起着主导和统帅作用,不仅是引导学生形成健全人格的精神动力,更是引导学生正确把握人生发展方向的一盏明灯。因此,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对于他们形成健康的人格,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优秀人才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精神保障。
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现状
新世纪以来,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带来了社会思潮的空前活跃和价值取向的复杂多样,对大学生理想信念产生深刻影响,使大学生理想信念发展呈现出新的态势。
一方面,大学生理想信念功利性日渐突出。大学生理想信念定位,更多地立足于个人前途命运和价值满足,一定程度上降低和削弱了对社会发展和民族国家命运的关注。大学生理想信念追求在务实作风推动下,变得浮躁、短视和狭隘,缺乏终极关怀意义,充斥着强烈的功利色彩。
另一方面,大学生理想信念感性化日渐显现。 大学生理想信念情绪性、非理性有日益强化趋势。 由于生活阅历简单,社会经验不足,成长于和平年代的大学生对社会现象和政治问题的认识和评判理想主义色彩强烈,政治情感往往停留于表象的浅层,无法触及政治生活本相,同时,在价值选择上以感性统率理性,导致其理想信念存在偏差,感性化日渐显现。
三、提升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径
1.加强学生主体性教育。
主体性教育要求教育者必须做到:一是要明确大学生是理想信念教育的价值主体和利益主体,并将理想信念教育融人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全面发展的内容中去,促使大学生个人利益和需求得到保护和自由发展,进而实现自身权利以激励他们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实现价值。二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将理想信念教育强加给大学生,要创造轻松自由的环境,让他们自己感悟理想信念的重要性,从而让学生自觉地树立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的影响力。三是将教育内容通过鲜活形象的例子进行阐述,让青年大学生切实领悟到理想信念教育的现实意义。
2.突出理念教育层次性。
一是充分考虑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性。理想信念教育不能“一刀切”,要针对不同的对象实施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在教学方法和方式上,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题材新颖、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二是教育内容丰富化。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坚持以指导思想为核心,这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线。但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通过丰富教育内容,运用形式多样的教育载体向学生展示理想信念教育的内涵,适时地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目标与个人的发展理想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大学生感受到个体与国家之间的紧密联系,这样可以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个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上的重要性,认识到国家与民族这个集体对于个人价值实现的重要性,从而使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真正发挥其引导作用。
3、增强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阵地还是在政治理论课堂上,在其教学方面,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即要注重对马列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知识的深入分析,同时,在此基础上,还要在教学中达到用这些思想武装大学生的头脑,并且还要注重思想的时代特征。将学生周围的多种影响因素综合考虑进来,及时对知识进行更新,使学生掌握最新的理论知识与社会的发展动态。使其具有更高的时效性与针对性,更加具有说服力。
4.扩大校园文化建设。
大学生在学习期间,大部分时间都是校园中度过的,校园对其来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场所。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良好氛围,也是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渠道。校园文化在理想信念教育方面具有内在的导向功能,能够在不经意间对大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对于提升高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培养大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念、陶冶大学生高尚情操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结合当代大学生思想心理实际,根据学生成长规律,来适当丰富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加强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是目前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王芳仪.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理想信念的强化途径――基于理想信念视角[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