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

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

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范文第1篇

国家标准《标准化和有关领域的通用术语 第1部分:基本术语》(GB/T3935.1-1996)中对标准化的定义为:“标准化(standardization)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订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

由于电厂建筑施工具有地下工程施工强度大,高耸构筑物多,单体工程多且散,但系统联系密切,安装工艺对土建要求较高,土建安装交叉作业多等特点,与其他行业相比,电力建设建筑施工有其不同于其他行业独有的特点,管理难度相应加大,标准化工作也有相当难度,如果按正常的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的特点去管理是行不通的。

本文拟对电力建设企业如何抓好建筑施工区域标准化建设管理,搞好文明施工,发表一些拙见,旨在抛砖引玉。

二、建筑施工区域标准化建设的提出、实施和内容

1.电力建设建筑施工区域标准化的特点

对于一个电力建设项目来说,建筑施工呈现出范围广、战线长、项目多、管理散、监管难的特点,单项工程区域性相对较为集中,但是,单项工程之间又具有分散性的特点。各单项工程因工作性质不同,管理和技术要求也有很大差异,例如搅拌站、钢筋场、烟囱、水塔、主厂房、输煤、化水等施工区域,各有特色且布局分散,因此,安全文明施工管理也没有统一的具体标准,管理难度相对加大。

区域标准化建设是企业现代化管理中模块化管理理论的应用,它是针对建筑施工的特点,通过对具体区域施工制订标准并贯彻实施,改变人为因素导致的随意性强、施工环境差、文明施工管理难度大的现象,对改变建筑施工安全文明管理现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建筑施工区域标准化管理的提出

以搅拌站管理为例,搅拌站远离施工现场,是相对独立的单位,设备布置也比较固定,临时措施相对较少,因此便于施行标准化,可率先选择搅拌站进行试点,试运行一段时间之后,根据对试运行结果的分析验证,再考虑进行逐步推广。

针对原来搅拌站建设随意性大,设备颜色不统一、场地布置混乱、各类标识牌大小规格颜色零乱、管理表格不一致等现象,率先进行了搅拌站标准化建设工作梳理和规范,其目的是为了实现搅拌站的建设的快速、高效。为规范搅拌站运行各环节的管理,实行搅拌站标准化、制度化、程序化管理,做到标准统一、表格内容一致,并制订了一系列搅拌站建设及运营管理标准。该标准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工作人员行为规范标准化,二是搅拌站设施标准化,对搅拌站设施、设备、构筑物的建设建立、标识、颜色实行统一尺寸、统一规格、统一要求;三是搅拌站规章制度及管理制度标准化,执行统一规章、管理制度和程序。

(1)搅拌站区域标准化管理依据:

①国家颁发的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和验收标准及有关的技术规范标准。

②国家及地方颁发的法规和汇编的相关文件。

③公司所承建所有砼工程及业主和公司QES体系要求。

(2)搅拌站区域标准化管理制度:

①混凝土搅拌站管理制度;

②混凝土原材料管理办法

③混凝土级配管理办法;

④混凝土计量管理办法;

⑤混凝土的质量管理办法

⑥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制度;

⑦拌和站生产调度管理制度;

⑧搅拌楼管理规章制度;

⑨搅拌站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⑩搅拌站环境保护生产管理制度

搅拌站消防保卫制度;

搅拌机管理细则;

输送车管理细则。

(3)搅拌站区域标准化岗位标准:

①搅拌站站长岗位标准;

②搅拌站副站长岗位标准;

③控制室操作人员岗位标准;

④现场装料人员岗位标准;

⑤混凝土搅拌车司机岗位标准;

⑥汽车泵、拖泵操作人员岗位标准

⑦车辆驾驶员岗位标准

⑧混凝土搅拌站处罚管理办法。

通过近几年来搅拌站标准化的贯彻和执行,目前区域标准化工作已经日趋成熟,所有的搅拌站均统一了颜色、规格和形式,改变了原来脏乱差的局面,面貌大为改观,区域标准化管理初步取得良好的效果。

3.建筑施工区域标准化管理标准的制订

(1)以国家及上级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相关规范及标准为基准,以各类机械“技术操作规程”为依据,以公司企业文化建设“VIS手册”为指导,编制各项区域标准化标准

(2)借鉴和总结以往各工地在该项施工中好的经验、做法,进行收集、整理并加以规范,制订为统一的标准,并逐步进行推行执行。

4.区域标准化实施与推行

实施区域标准化管理,关键在于标准的执行和落实,要克服随个人意愿随意实施的坏习惯。区域标准制订应先与相关技术和管理人员进行专题讨论,事先充分统一认识,征得一致认可并深刻理解,在此基础上编制为区域标准化手册,通过实践进行修改和完善,对标准不足之处进一步进行修订,使建筑施工区域标准化管理得以有效贯彻实落实和执行。

三、建筑施工区域标准化建设的作用和效果

通过开展区域标准化施工和推广区域标准化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日常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盲目性、随意性,积极推动了安全与文明施工由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的转变,由过去重事后处理的管理方式向事前预防管理全面转换,使得区域标准化制度和管理机制不断完善,保证区域标准化时时处处都处于可控、在控状态。

四、结语

区域标准化管理建设是电力建设企业建筑施工水平更上新台阶的新举措。在当前市场环境日益激烈的年代,电力建设企业必须依靠更加严格、规范的管理机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探索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不断完善”的原则,持续不断打造安全文明常态化、持久化、标准化的文明施工现场,努力创建安全文明、环保绿色的工地等举措,为企业的生存、发展赢得一席之地,从而最终达到经济和社会效益双赢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翟金川.混凝土搅拌站的管理与维护[J].四川建材,2012(5):159-161

[2]黄轶逸.建筑机械标准化工作发展回顾[J].建筑机械,1999(10):34-37

[3]杨国法.建筑施工企业对设备的有效使用与管理[J].建筑机械,2005(1):68-69

[4]冯兴福.施工现场建筑机械管理探索[J].建筑安全,2011(1):54-56

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配合施工;标准化;管理

配合施工是勘察设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技术服务的关键环节,能够让设计人员及时了解现场情况,适时弥补设计缺陷,优化施工图设计,对提高勘察设计及服务质量,促进工程建设质量的全面提升有重大意义。配合施工管理不到位,不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设计问题,将会延误施工进度甚至带来严重的施工事故,从而影响企业的经济利益和品牌声誉,甚至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由于配合施工涉及相关方多、工作内容复杂等特点,如何探索运用标准化管理来切实提升配合施工管理水平,提高配合施工效率,确保工程进度与质量安全,成为摆在勘察设计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

1 配合施工概念与内容

配合施工是指勘察设计单位在施工图交付后至竣工验收合格期间,通过现场工作配合施工单位及时研究解决勘察设计问题等。配合施工的工作内容一般包括日常工作和设计变更。其中,日常工作主要为督促施工方贯彻落实业主对工程项目技术方案、规范等的鉴定或审查意见等;开展施工现场的日常巡查,根据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设计问题;完成配合施工日志填写工作,详细记录当日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巡检情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建议意见以及问题解决情况等;定期向建设指挥部和上一级单位汇报配合施工工作情况等。设计变更工作主要为根据项目实施需要,以会审纪要为依据,按照变更设计类型和规定流程及时完成变更设计并交付施工方。

2 标准化管理的内涵与意义

2.1标准化管理的内涵。标准化,即为企业将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以规章制度、规范、规则等方式加以固化,并依标准付诸实际。标准化管理是以标准为基础开展各项管理工作,以预防为主线,注重全过程控制,强调持续改进,其核心是建立系统的标准,并确保各项标准得到贯彻执行。

2.2标准化管理的意义。有效的标准化管理,能够避免人为因素带来的影响,提高配合施工的效率与质量。大力推行标准化管理,不仅是贯彻落实建设项目“质量、安全、工期、投资效益、环境保护和技术创新”六位一体的要求,是建设项目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勘察设计企业把项目建设成安全工程、精品工程的客观需要。

3 配合施工常见问题

由于配合施工工作内容较为复杂,现实管理中常常暴露出一些问题,一般表现为:

3.1规章制度不健全。未建立完善的与配合施工相关的规章制度,以明确规定勘察设计企业内部各专业以及企业与施工方、监理方、业主等有关方在配合施工中的工作关系、职责范围、工作界面、工作流程、工作程序与沟通机制等,不利于明确管理职责、规范工作,难以高效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开展各项配合施工工作,及时了解现场施工进展情况,有效解决施工过程中的各项问题。

3.2人员配备不到位。由于勘察设计企业生产任务繁重、人力资源较为紧张以及对配合施工重视不够等原因,使得企业往往难以保证配合施工人员的数量与质量,存在派出人员不齐全,专业配备不够,派出人员经验有限,缺乏独立工作的能力,现场人员不稳定,经常更换或无法常驻现场等各类问题。人员配备不到位,影响了配合施工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导致现场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3.3监督管理不完善。配合施工属现场作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现场人员的监管较难。勘察设计企业如果未加强对配合施工人员的监督管理,并强化对相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配合施工人员有可能发生违纪违规问题,不但影响正常的工程建设,而且严重损坏企业声誉,甚至引发法律纠纷。

4 基于标准化管理的配合施工管理

经过多年的实践,中铁二院在近年的配合施工项目中,通过大力推广管理制度、人员配备、现场管理、过程控制的全方位标准化管理工作,有效解决了配合施工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基于标准化管理的配合施工管理工作成效显著。

4.1管理制度标准化。根据相关标准化管理文件和规章制度,通过制定设计交底、配合施工管理实施办法、变更设计实施细则、配合人员责任和工作守则等系列规章制度,重点针对施工图设计、现场配合施工及变更设计的实际情况,完善配合施工管理制度和勘察设计工作流程及责任制。逐渐形成了系统全面、责权分明、程序具体、考核明确的配合施工相关管理体系,从制度上确保配合施工工作的规范和有效。

4.2人员配备标准化。成立标准化管理领导小组,项目部经理任组长,副经理、总工任副组长,项目部各部门负责人、副总工、专业设计负责人为组员,积极推动标准化管理。配合施工主要管理及技术人员尽可能为具有配合施工工作经验、熟悉项目情况或参加过项目勘察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项目推进全过程的人员配备尽可能执行“谁勘察、谁设计、谁配合施工”原则。

4.3现场管理标准化。配合施工技术人员在进驻现场前由项目部组织学习标准化管理相关文件,促使其按标准化管理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为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采取了系列具体措施:将配合施工管理办法下发至全体职工;配合施工标准化管理实施细则按专业分别成册,人手一册;各种标准化管理图表、岗位职责等管理办法则制作成标牌挂放于办公室显著位置;通过各种方式方便职工随时随地学习、温故知新。

在强化学习的基础上,加强配合施工的现场标准化管理。按规定,配合施工人员均要求随身携带一帽(安全帽)、一牌(胸牌)、一本(配合施工日志本)、一手册(标准化管理实施细则)等四要件。对现场发现的问题,一般事项予以现场快速准确处理,复杂事项要求第一时间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并予以尽快处理,并建立健全各项配合施工台帐。如需变更设计,本着“先批准、后变更,先设计、后施工”的原则,快出图、出高质量图。同时,对建设单位审核下发的本专业施工图进行及时梳理及核查,对图纸内的差错漏洞第一时间予以更正通知。

4.4过程控制标准化。标准化管理领导小组采取定期检查与日常检查相结合、内业检查与外业检查相结合、全面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的方法,重点抓好检查标准化管理的落实情况,实行责任到人。在检查过程中,发现未认真贯彻执行标准化管理要求的员工,立即停止其工作,要求其认真学习相关文件,在充分理解文件精神和要求后再开展工作;对于标准化管理贯彻较差且屡教不改的人员,责令退出配合施工工作;对于执行情况好的予以表彰、奖励;同时,将标准化管理的执行情况纳入员工年度业绩考核。

5 结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设计配合施工工作在工程项目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勘察设计企业只有充分认识到配合施工的重要性,在实际生产中以标准化管理实现配合施工的规范化、程序化和科学化,才能提高配合施工管理水平,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勘察设计任务,同时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打造企业良好品牌,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 刘亚非.浅析铁路建设项目设计配合施工[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10(3):222-224.

[2] 温江.铁路建设标准化管理问题探讨[J].商业文化,2011(7):362-363.

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范文第3篇

摘 要 近两年全国各类企业都在如火如荼的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港口企业作为落实安全标准化工作的其中一员也需要开展工作。

关键词 遵循原则 港口安全 标准化管理

一、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遵循符合法规标准的原则

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明确提出了“企业必须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要求,企业标准化管理工作被提升到了国家上位法的高度。在新安法之前国家安监总局便已经出台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评分细则等配套法规标准要求。港口行业主管部门交通运输部也相继出台了港口行业安全标准。可见,港口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工作要求已经被法规化、制度化。因此,港口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须遵循符合法规标准的原则。

(二)遵循契合安全理念的原则

企业管理不能脱离企业理念,企业理念是各项管理的指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亦是如此。港口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应当在企业安全理念的指引下构建富有自身特色的管理总体模式,对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的基本要素逐项建立并完善。

(三)遵循实施齐抓共管的原则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工作涉及人员配备、安全投入、隐患整改等多项工作。其中的很多项工作不是安全管理部门一个部门所能独立承担并完成的,需要由有关工作主管部门配合实施,而且只有上层部门的管理还不能真正的实现看的见摸的着的标准化,必须有下级各级责任单位层层落实,才能最终将无形的管理工作转变为有形的标准现实。

(四)遵循基础现场并重的原则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工作应从基础管理和现场管理两方面出发,对照法规标准要求内容逐一落实,两方面没有轻重划分,要一手抓基础管理,一手抓现场管理,要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只有做到两方面并重且均达标才能真正的实现标准化管理。

(五)遵循实施闭环管理的原则

美国管理学家戴明提出了PDCA管理循环,其核思想就是管理工作要做到闭环。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需要实施闭环管理,既制定工作方案,对照方案组织实施,在实施过程当中进行检查,对于查出的隐患进行整改并评估实施效果。通过上述活动使管理形成闭环,实现管理程序化、标准化。

二、港口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实践及对策

目的的达成需要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秦皇岛港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一家国有在港上市公司自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工作以来一直紧紧抓住工作要点,遵循标准化管理工作基本原则,主要实施了如下应对策略:

(一)职工福祉安全生产理念标准化

在公司成立之初,即确立了“安全是职工最大福祉”的安全理念并形成了理念与标准化相融合的工作指导思想。通过两者融合,公司成功的构建了富有企业特色的管理模式,使标准化管理工作从安全理念和战略高度上首先实现了标准化。

(二)三二结合安全组织机构标准化

在安全组织标准化方面,公司实施“三级组织管理”,公司、基层单位两级设立安全生产委员会及办公室,基层单位下属作业队设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并明确相应人员。

在安全机构标准化方面,公司实施“两级机构管理”,公司设立专职机构安全监督部负责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工作,基层单位设立安全监督科负责落实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具体工作,两级机构均配备专职人员。目前公司的安全管理队伍人员数量已达200余人。“三二结合”使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工作具有了完善的组织机构保障。

(三)三级三项安全制度管理标准化

在实践中,公司结合治理结构和法规要求提出并实施了“三级三项”安全制度管理的标准化策略。“三级制度”就是在公司、基层单位、作业队三级治理结构下,每级都要制定相应安全管理制度。“三项制度”就是在法律法规要求下,形成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和其它安全管理制度各为一项的三项安全制度管理。

(四)统一制式安全基础资料标准化

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工作成果中最直观,最基础的就是安全基础资料实现标准化。在管理中,公司将各种安全基础资料划分为两大分类:一类为通用型,包括安全生产委员会会议记录、班前安全工作会议记录、现场安全检查记录等,另一类为专项型,是由职业健康、安全教育、消防安全、等专项工作资料构成。两类安全基础资料均由公司统一制订格式并印制下发执行。为做好安全基础资料的填写运行工作,公司专门起草并配发了相关“填写说明及要求”。

(五)可视建设现场作业环境标准化

在现场作业环境标准化管理中,公司以可视化建设为切入点,不惜安全投入,在危及人员作业安全、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等现场关键、醒目位置大量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标识及有关牌、栏等可视化内容。仅2014年一年公司就设置标志标识、牌、栏面积达480余平米,实现了安全可视化全覆盖,提升了本质安全水平。

(六)层层监管安全监督检查标准化

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建筑安全;标准化;现场管理

引言

随着建筑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建筑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部分建筑企业为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将精力放在进度管理、节约成本等方面,忽视了安全管理,导致建筑安全事故频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巨大,建筑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因此,必须采取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进行施工。

1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的相关理论

1.1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的内涵

安全标准化管理是指企业在管理中认真负责、严格贯彻相关部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按照安全规程、安全标准开展各项管理活动。安全标准化管理主要是借鉴发达国家的HSE管理体系,同时融入了国内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相关理念,形成共同参与、权责分明的建筑安全管理模式,实现规范化、系统化、标准化的管理目标。安全管理是建筑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人员、场地、材料、组织、施工、监理、设计等各个方面,涉及企业的各个部门,管理难度较大。近年来,安全管理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建立科学的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适应项目安全的新要求和新变化,已经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

1.2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的特点

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复杂性。建筑施工过程复杂,环节众多,需要各个部门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建筑项目。例如,安装脚手架、起重、运输、混凝土浇筑等,都需要按照标准化流程进行操作,认真分析,全面检查,确保施工各个环节安全进行。第二,变化性。建筑施工环境和条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施工条件的变化,也会带来新的安全隐患及管理问题,同时,由于建筑项目周期较长,部分项目劳动条件较差,季节变化、恶劣天气等无法避免,必须采取恰当的安全保护措施。第三,全面性。安全管理包括人的管理、物的管理以及管理行为本身,人的管理包括施工作业是否严格按照相关的操作规范、流程、工艺进行;物的管理包括材料、设备、办公设施以及防护网的管理等,是否符合安全标准;管理行为主要是指各级项目管理人员、负责人,应按照管理制度进行标准化管理工作。第四,长期性。安全标准化管理的过程是长期的,应确保在整个项目过程正常运行,加强安全标准化理念的宣传和教育,以预防为主,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中,尤其是在人员变动频繁时,一定要加强警惕,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1.3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的内容

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包括企业建筑项目标准化管理文件的制定,构建项目管理标准化体系,确定实施细则,并监督落实情况;随着新问题的出现,不断完善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总结经验和不足,及时修正和调整;定期检查工作,确定新的管理要求是否得到落实和执行;发生安全事故应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对负责人进行严肃处理。标准化管理应分为安全职责划分标准化、安全风险控制标准化、施工安全标准化、安全评价标准化、安全检查标准化、应急管理标准化等几个方面,全面提升建筑项目的安全管理水平。

2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问题分析

目前,从整体上看,我国建筑安全标准化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虽然颁布了《安全生产法》、《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施工企业安全评价标准等》等,但无法满足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客观要求,同时,企业在建筑安全生产标准规范建设方面也比较欠缺,部分企业甚至没有制定安全技术标准,不利于安全标准化管理的顺利开展。其次,部分企业还存在组织机构不健全、缺乏相应的奖惩制度和问责机制等问题。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需要健全的组织机构作为支撑,权责分明,发挥对各项安全工作的监督和指导作用。对故意减少安全生产投入、违规作业等问题,应加大惩处力度,纠正其侥幸心理,要求各级管理人员和全体施工人员重视安全标准化工作,落实问责及奖惩制度。此外,安全意识薄弱,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也是影响安全标准化管理的重要因素,针对这种情况,应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强化安全意识,将安全放在首位。

3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构建

3.1组织机构标准化

完善管理组织,将项目经理作为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安全标准化工作,设立安全监察部门,直接由项目经理负责,成员由企业指派或项目部自行任命;所有安全标准化管理负责人均应取得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持证上岗,并定期接受继续教育和相关培训;根据《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办法》的相关要求,进行部门设置及人力资源调配。落实安全责任制,项目经理应结合项目具体情况,建立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并组织落实工作,将标准化目标分解,落实到个人,明确安全职责,消除事故隐患;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抓好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工作;认真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主持安全防护、检查、验收等工作;设置专职安全员,协助项目经理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3.2现场管理标准化

制定现场标准化管理制度,参考《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关于开展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等相关规定,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项目特点,制定现场管理的具体细则。做好现场标识,包括安全知识、文明施工制度等宣传板,划分不同功能区域,设立安全警示标牌,尤其是具有触电危险场所,标志牌应使用绝缘材料。临时设施管理应符合环保和消防等相关要求,例如临时宿舍,应确保生活设施完善,安静整洁;配备急救药品及急救器材,对于大型建筑项目,施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设置医疗站。物料管理应根据不同材料的存放特点,分区域堆放;做好安全保护措施,例如易燃易爆物品等,应妥善保管。

3.3安全信息标准化

在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中,安全信息管理是基础,通过收集、整理最近安全信息,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安全施工技术和管理办法,提高项目的安全标准化管理水平。实现安全信息管理的标准化,首先应制定原始记录标准,包括项目计划、设计、设备、隐患整改、工艺、作业控制、操作、监督、事故处理、安全教育等;此外,还应该采取科学的信息分析方法等。建立安全资料岗位责任制,确保现场各项信息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系统性以及有效性,直至竣工验收后转交给专人负责。

3.4安全防护标准化

加强安全防护标准化建设,按照《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标准》的要求,制定安全防护方案。例如,所有现场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经过项目部组织的安全标准化培训;制定临时用电组织设计,对事故高风险区域加强防护;竖井、防护网布局应符合相关规定;建筑物外侧按要去封闭;高空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电梯井口、通道口应设置防护栏、防护门;临时拆除或更改安全防护设施,应提前准备替代措施,并警示所有作业人员,注意作业安全;施工班组应按照标准流程做好检查、验收、移交等工作,明确责任。

3.5评价机制标准化

评价机制标准化管理是对建筑项目安全生产成果的检验和评价,包括安全管理考核、安全组织机构考核、安全检查和监督等,由建筑企业单位负责组织考核工作,针对项目上报的安全管理方案进行审核及检查,同时,定期或不定期的深入现场检查,了解安全管理工作的具体落实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指正并要去项目部及时整改。综合评价各个项目事故发生率、人员伤亡情况、财产损失情况、重大安全事故情况等,了解安全标准化管理成果。

4结束语

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是项目人员和财产的安全保障,同时也是项目是否能够顺利进行和完成的关键。目前,我国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还存在一定缺陷,例如安全标准化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部分企业还存在组织机构不健全,缺乏相应的奖惩制度和问责机制,安全意识薄弱等,安全管理水平还有待提升。针对这些问题,应从组织机构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安全信息标准化、安全防护标准化、评价机制标准化等方面入手,构建完善的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田鑫柳.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新模式分析与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20):49.

[2]方璐.论建筑工程安全标准化建设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J].建材与装饰,2017(40):136-137.

[3]任文良.我国现阶段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的探索[J].山西建筑,2015,41(01):250-251.

[4]张桂平.探析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新思路[J].建筑安全,2016,31(06):47-49.

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标准化,工作,问题

 

由于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从事标准化工作多年,因而对标准化方面的问题很是关注。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了某地级市的“某某市地方标准”,不免有些疑惑。在翻阅有关资料后,对标准化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下面,结合十几年的工作经验,就本人对标准化的理解,对近年来在标准化工作中遇到的几个问题,来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人类创造了社会、创造了文明,一部人类进化史就是一部人类同自然界搏斗、在劳动中进化的发展史。在原始社会,由于生存的需要,在劳动中逐步形成了带有标准化色彩的工具和原始语言基础上的符号、记号。这种无意识的标准化虽然处于萌芽状态,但是人类第一次伟大的标准化创举,而有意识的符号和记号就是原始社会的标准。在古代社会,由于人类社会进行了两次大分工,人类才有意识的制定普遍遵守的准则,古代标准化也随之产生。随着机器大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工业革命的产生和完成,人类进入了近代标准化阶段。近代标准化是人类有意识的主动开展标准化活动、并取得重大成就的时期。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世界进入了现代管理的新阶段,标准化也扩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展现了新的特点。标准化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而进步、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而发展的。生产力发展到哪个阶段,就需要相应的标准化与其相适应,只有相应的标准化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则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免费论文参考网。

GB/T20000.1—2002规定了标准化的定义: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效益,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条款的活动。标准化作为一项工作,就是制定标准,组织实施标准和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可见,标准化的工作对象就是标准。

什么是标准?根据GB/T20000.1—2002规定: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并有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就是标准。免费论文参考网。我国的标准具有强制性和非强制性(推荐性)两种。根据标准的定义,不但文字符号、记号是标准,单位的规章制度是标准,我国的法律、法规也应该属于标准的范畴。只不过法律、法规是人类的生活、行为活动准则,比其他的标准要求更为严格。我们可以这么理解,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关系,就象人和动物一样,人具有动物的一切特征,但是人会使用工具,会劳动,这是其他动物所不具备的。法律、法规同样也具备标准的一切特征,比一般的标准更具有强制性。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法律、法规都属于标准的范畴。判断一种规范性文件是不是标准,必须看它是否符合标准的特征,根据《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规定标准的定义:由公认机构批准的,非强制性的,为了通用或反复使用的目的,为产品或相关生产方法提供规则、指南或特性的文件。可见国际标准都是非强制性的,并且制定国际标准的目的单纯是为了产品。因此我们可以判定,象《国际法》之类的国际法规一定不属于标准之列。

在工作中,我们质量技术监督系统人员听到过企业“内控标准”这个词,在一次解决质量纠纷的事件中,我曾经遇到过。我县的一家饲料厂生产的饲料提供给附近的养鸡户使用,养鸡户使用后发现效果不但与厂家保证的相差甚远,而且还不如一般厂家的饲料。因此要求厂家赔偿经济损失,并且向我们投诉。接到投诉后我们到饲料厂进行检查抽样。厂家倒很热情,企业的老板是高级畜牧师,对饲料方面可以称得上是专家,他向我们介绍了生产情况,并拿出一系列的材料。由于饲料没有国家强制性标准,我们要他提供这种饲料的标准,他却说他生产的饲料是刚刚研制的,根据配方生产,属于企业内控标准,是企业的技术性机密,拒绝提供。对这类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进行处理呢?这就需要对企业内控标准要有明确的认识。

首先,应该了解到什么是产品标准。产品标准,就是对产品结构、规格、质量和检验方法所做的技术规定。免费论文参考网。产品可以是软件、硬件、流程性材料或服务。产品标准根据其功能可以分为产品交付标准和产品内控标准。产品交付标准系产品生产、交付检验、验收和仲裁检验的依据,是对顾客和社会的承诺。产品内控标准指企业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制定的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已备案的企业产品标准的内控标准。该标准只作为企业内部质量控制使用,不作为交货的依据。

企业内控标准就是企业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提高劳动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从而获得最佳秩序制定的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重复使用的文件,这种文件只在企业内部使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第六条规定: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应当制定企业标准,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企业的产品标准必须报当地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同时规定:已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国家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在企业内部使用。由此可知,企业内控标准是在有标准的基础上制定的,没有这个基础,也就谈不上企业内控标准。一种产品,要判定它的质量,就必须要有判定它的依据,没有依据也就无法判定质量的高低。企业内控标准不作为企业检验验收的依据,但是,必须有个检验验收依据才能判定产品的质量。既然他不能提供,也就只好判定是无标准生产。企业标准体系的组成标准即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都是在上级标准化法律、法规、本企业的标准化规定和本企业的方针目标及各种相关法规的指导下形成的。企业可以制定标准在企业内部使用,只有产品标准按照规定必须备案外,其余的标准都不需要对外公开。如果企业内控标准作为交货依据,该标准必须备案,同时该标准也是监督检查的依据。也就不能再称为企业内控标准了。

我县废旧棉收购点很多,他们把废旧棉经过简单加工就对外销售,我们把这经过简单加工的废旧棉叫做再生棉。为了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和健康,规范市场,避免再生棉出售给棉被、床垫生产企业成为黑心棉,县政府要求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制定这方面的标准。我接到任务草拟好标准让领导审阅,因为我曾经学习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知道起草的标准不能叫地方标准,就参阅《农业标准化管理办法》中对市、县制定的标准的叫法,叫作地方规范。局一位领导刚刚看了封面就把我叫去,说:“领导让你制定地方标准,你怎么制定地方规范,你怎么这么逞能,地方规范是由政府制定的,你有权制定地方的规范吗?”这位领导把地方规范理解为地方的规章制度,地方规章制度质量技术监督局当然无权制定。既然某些领导都有这种观点、由此可知系统内不少人对标准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实施条例》第十五条规定:对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而由于需要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统一的工业产品的安全、卫生要求,可以制定地方标准。地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编制计划、组织草拟、统一审批、编号、,并报国务院有关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实施条例》我们可以知道,只有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标准才能称为地方标准。如果标准封面上写的是“某某市地方标准”这个“市”就是“直辖市”。而市县两级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是无权制定地方标准的。既然市县无权制定地方标准,那么他们制定的标准就不能叫作地方标准,应该怎么叫法?根据《农业标准化管理办法》的规定:除农业地方标准外,市县也可以制定农业规范。可见市、县也可以制定本区域内的农业标准。我们是否可以依据《农业标准化管理办法》的规定,来称呼市县制定的标准为地方规范呢?

标准化工作是一项严谨的工作,标准化工作水平的高低,对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特别是当代,随着我国加入WTO,标准化的作用显得更为重要。而要提高标准化工作水平,就需要我们加强标准化队伍建设,加强素质教育,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标准化工作人对标准化的认识。只有标准化队伍加强了,才能搞好标准化工作,才能更好的与国际标准化接轨,削弱技术贸易壁垒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才能使我国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着更强的竞争力,从而为我国的经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标准化知识.

[2]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实施条例.

[4]农业标准化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