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智慧城市论文

智慧城市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智慧城市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智慧城市论文

智慧城市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智慧生态城市;规划建设;问题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建设也开始向生态化、智慧化的方向发展。在世界各地建设智慧城市的数量越来越多,智慧城市不仅能够给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同时也能提高经济的发展,也能更好的改善目前城市存在的诸多问题。比如: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所以,我国建设智慧生态城市更加注重的是环保问题,并以此建立新时代的智慧生态城市。

1建立智慧生态城市的准则

智慧生态城市是集智慧城市、生态城市、绿色城市、数字城市、园林城市等特点为一体,从而达到一种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的社会状态。所以智慧生态城市的建立要有一定的准则。

1.1符合公共利益

建立智慧城市就需要满足公共利益,关于个体的需求、人与人之间需求、个体与外部之间的联系等都进行相互的协调,这样才能更好的改善城市环境。公共利益主要是指通过协调资源,来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体现最大限度的公共利益,同时也要实现人和城市之间的和谐,达到人文、科技产业和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

1.2提高自律

想要保护城市的生态问题,主要还是靠行为的自觉性。在建设智慧生态城市中,要发挥自觉维护的优势,对行为的发展和城市的发展方式进行有效控制,对城市的人口、居民的生活状况等进行合理控制,这样才能实现智慧城市的自律性,从而实现智慧生态城市的建设。我们可以通过道德思想对个体行为进行规范,提高人们的自律性,从而实现城市和人的和谐共处。

1.3符合智慧生态

智慧生态城市就是要体现智慧和生态的建设,通过生态思想和智慧理论,实现关于人们的地理、人文、气候等方面的信息共享,对生态城市进行合理布局,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存在。智慧生态城市体现在城市的持续发展方面,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提供更好的环境,从而实现城市服务的效率和优势的最大化。

2智慧生态城市建设的分析

2.1智慧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分析

在2012年的时候,我国建立了首批智慧城市试点,根据这些试点的城市建设情况,可以看出智慧生态城市的建设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建立智慧城市需要实现全方面的智能化管理,比如:城市服务、环保、交通、工商业活动、公共安全等方面实现智能反应。只有这样,智慧城市的建立才能更好的存进经济的发展,从而改善城市中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等情况。建立智慧城市同时也需要合理的配置城市的资源,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这样才能实现城市发展模式的改进。目前我国已经有将近200多个城市开始进行“生态城市”的建设,主要面对的问题还是传统城市存在的问题,各种污染现象和交通资源等问题的破坏。建立智慧生态城市就是要实现信息化,将农业的发展、工业化技术、信息技术有效的结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从而解决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随着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以及人们对健康问题的重视等,建立智慧生态城市已经成为必然,同时结合现代信息化技术,从而提高城市的智能作用。利用现代科技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改变城市的功能和发展面貌,提高城市的便捷性、高效性、宜居性等。

2.2智慧产业建立分析

实现智慧生态城市的建设,提高智慧产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根据生态理念和信息技术相结合,发展创新性的产业模式,减少工业化发展制造的环境污染。可以通过智慧产业链的建设,融合生态产业发展的理念,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比如:根据电子商务平台,建立城乡经济产业发展模式;加强清洁技术的研发,减少工业污染;发展高新技术型的产业,实现高的附加值等。

2.3实现以人为本的城市建设理念

城市是人们生活的家园,建设智慧生态城市当然也要以人为本。首先在建设生态城市时,要充分融入社会、文化、历史等因素,整体提升智慧城市的建设。其次就是合理规划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经济、文化、社会、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再则,就是加强资源的利用和控制,减少各种资源的浪费,发展循环经济,从而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以人为本、绿色环保的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的生态文明。

3积极应对政策

为了保证城市规划建设向生态化、智慧化的方向快速发展,要积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对环境建设不断进行机制探究,通过多种渠道,积极进行生态环境建设的改善,为了使其更加规范,必须要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还要大力加强城市环境管理工作,加快构建低能耗、低物耗、低排放、低污染的智慧生态发展模式。同时吸引各种各样的资本,使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工作得到大量的支持。

4结语

总的来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智慧生态城市,也将开辟我国未来几年的发展现象,现在为了做好智慧生态城市建设工作,就要强化智慧生态型城市发展的重要性,且要进行深入分析,并对其提出相应的建议。只有这样,才能为更好推动我国智慧生态型城市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作者:屈振辉 单位:邹城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参考文献:

[1]冯琪.智慧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基本理论探讨[J].智能城市,2017,(02):213.

[2]徐振强.智慧城市与城市规划、生态文明协同创新关键路径的思考[J].城市住宅,2016,(03):6-10.

[3]袁业飞.智慧城市建设:还需量力而行———聚焦智慧城市热潮[J].中华建设,2013,(03).

智慧城市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成本会计教学模式改革

成本会计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其课程建设直接关系到该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关系到专业建设的水平,关系到专业声誉和学校声誉,与学校建设与发展息息相关。

一、传统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模式的不足

传统教学模式过于注重现成知识的传授,传承知识(知识的学习)重于传承方法(方法的学习);教学的内容体系相互割裂,孤立地呈现信息;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强于知识运用能力,人才的创新能力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以成本会计课程为例,传统教学模式与国外先进大学的教学模式比较如下:从思维过程来看,我国传统教学模式是从理论出发进行演绎,国外先进大学的教学模式是从实际出发进行归纳;从教学内容来看,我国传统教学模式强调细分章节,国外先进大学的教学模式强调综合;从学习控制来看,我国传统教学模式以授者控制为主,受者控制为辅,国外先进大学的教学模式以受者控制为主,授者控制为辅;从材料准备来看,我国传统教学模式提供材,强调配套、完备的教辅材料,重逻辑体系,国外先进大学的教学模式是由学生自选教材,强调框架式、标准化的课程指导书,重任务体系;从教学目标来看,我国传统教学模式重在掌握经验,重在模仿,国外先进大学的教学模式重在完成任务,重在创新;从模式类型来看,我国传统教学模式是传授式,国外先进大学的教学模式是探索式。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其值得称道的地方,但在如今知识爆炸的时代,它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显然是力不从心的。

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路

1.教学内容改革。

(1)设计具有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在整个会计专业课程建设中,要特别注意符合面向21世纪、面向世界的要求和适应我国经济制度、经济环境的变化,根据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的要求以及教学条件和课程状况,根据实行学分制和主选修制的需要,科学制订教学计划,从整体上优化专业课程的组合,可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给予学生更大的选择空间,使学生能够根据各自的需要和兴趣修习课程,形成具有特色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这样的课程体系使学生的人文素质得到提高,改变了文理严格分家,学文不学理、学理不学文的状况,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教学内容的核心部分是教材,传统教材的教学内容不能充分反映新知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教材的多样化也不够。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①正确处理好教材的继承性与先进性、知识性与方法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关系,引导学生掌握教材以外最新的、最先进的相关知识。目前国内外介绍成本会计知识的网站很多,内容新、涵盖广、跟进快,可引导学生加以利用。高校网站有优秀教案、政府网站有会计政策和会计环境等信息、行业和企业网站有工作动态。在课堂中引导学生上网获取信息已成为国外高校课堂教学重要的一部分,很多课后作业要在查访指定网站后才能完成。学生通过浏览网站,不仅能了解动态、扩充知识,还能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学生的个性发展可得到尊重。②编制课程指导书。将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知识点、疑难解析、教学进程、参考书目及文献资料、网站访问、讨论题、作业题、成绩评定等内容编成指导书,并在课前发到学生手上,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了解学习进程,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③有条件的学校可引进国外优秀教材。

(3)筛选学生学习成本会计课程的课外必读书目。认真研究教学方法,并根据教学实践不断加以改进。精心筛选学生学习成本会计课程的课外必读书目,并利用学校阅览室的良好条件,要求学生认真研读反映会计学最新学术动态和成果的资料。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体现合理的知识结构,选择性地引入新资料、新观点、新理论。教师还可撰写学术著作和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参考资料。

2.教学方法改革。

(1)可考虑将成本会计课程每周的课堂教学分成三个单元来完成。第一单元检查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答疑、讨论案例;第二单元授新课,一是重点、难点讲授,二是知识点扩充引导,三是布置任务(讨论题、作业题、案例分析);第三单元实验,如上网查资料、观摩课件、自我测验。第一单元是对第三单元的监督检查和补充,解决认识上存在的基本问题。第二单元是重点。教师的任务除讲授重点和难点外,就是要引导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点,对学生进行分析方法示范,使其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和分析问题的方法,自己去学习,自己去使用。学生可根据自己感兴趣的环节或领域去深入理解这方面的知识。第三单元是关键。实验题有的可以是任务型的,如政策法规的查询;有的可以是补充扩展型的,如提供作业成本法、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案例;有的可以是分析型的,如提供成本报表编制与分析的案例;有的可以是操作型的,如提品成本计算基本方法的案例等。其目的就是通过实验,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2)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适时地逐步推广双语教学。可将成本会计、会计学等作为双语教学试点课程,选派专业基础扎实、外语水平高的教师从事双语教学工作。组织骨干教师制定统一的教学大纲、英文电子教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使用外语,包括使用外文原版教材和教学资料,用外文书写教学大纲、教案,学生用外作业、考试以及教师用外语口语授课(50%以上)。

(3)构建网络教学平台,实现网上交互式教学。组织专人、会同学院教务处等有关部门加快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的步伐,争取尽早建成会计学网络教学课堂。同时,还要积极探索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有机结合的途径,实现课程的重点、难点在课堂上讲授,而其他教学环节可借助网络实施,形成新的教学模式,实现网上交互式教学。

智慧城市论文范文第3篇

(一)成本核算方法多,成本核算程序复杂

成本会计课程涉及众多的计算方法,比如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有直接分配法、一次交互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顺序分配法和代数分配法等五种方法,制造费用的分配有生产工时比例法、直接工资比例法、机器工时比例法、计划分配率分配法等四种方法,对完工产品和期末在产品的成本分配更是有在产品不计算成本法、按固定成本计算在产品成本法、约当产量法、定额比例法等七种方法。就核算程序而言,各种方法主要包含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与期末在产品之间分配等步骤。

(二)成本核算过程环环相扣,前后呼应

纵观成本核算方法,整体核算过程所历经的环节呈现环环相扣的特征,任何一个环节数据计算错误将会影响整体核算结果。比如,辅助生产费用归集的数据来自要素费用分配的结果,制造费用归集的数据来自要素费用分配和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结果,完工产品的成本计算结果来自前面步骤中要素费用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分配、制造费用分配的结果。可见,成本核算人员必须保持严谨的工作作风,认真梳理各个环节的数据关系才能完成成本核算的任务,为生产管理提供可靠的成本一线数据。

二、成本会计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一)成本会计实践教学地位不突出

成本会计课程实践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的,在阐述成本会计基本理论知识基础上,设置成本会计实验实训环节,培养学生核算成本的能力,从而为其将来从事相关专业工作打下基础。成本会计理论知识多,学习难度比较大,各高职院校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普遍做法是安排大量的课堂理论授课,穿插实践教学环节,并没有将成本会计实践实训单独设置成一门课程,只是作为理论教学的一部分。例如,有的学校成本会计课程每学期64个总课时,理论教学48,实践教学16,更有甚者,实践教学的16课时往往是在课程大纲中所列示,学期教学中容易被理论教学挤占,实践环节流于形式。这样做的后果是学生期末考试应试能力比较强,但是成本核算岗位应有的职业能力锻炼少,这种培养模式与高职高专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脱节。

(二)成本会计实践教学模式僵化

当前,成本会计理论教学中大都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改变了“讲授+板书”的陈旧模式,但是形式的改变并不意味着授课效果的改善。大多高职院校是在第三学期开设成本会计课程,虽然有了一年的会计基础知识的积累,但多数学生缺乏企业参观学习的机会,仅是学会了如何运用会计科目做出会计分录,书面处理经济业务,无法形成企业立体化工作场景,对待成本会计,难以理解成本核算程序,难以从复杂枯燥的各类成本核算单据中发现明显的勾稽关系,这必然影响学习效果。

(三)成本会计实践教学资料陈旧

有的高职院校成本会计教学中不但教学模式单一、僵化,还存在课程理论教学内容繁多的现象,在此情况下,运用的成本核算实践教材依旧停留在理论教科书上的课后习题的解答层面,加之课时受限,有些资料缺乏系统性,导致教师无法一一解答成本核算习题,这样的实践教学与实际成本核算工作相差较远,难以展现成本核算的体系以及核算方法的程序性,实践教学退变为课后作业,难以称之为真正的实践。

(四)成本会计实践教学师资严重匮乏

从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成本会计教学团队的现状看,专任教师缺乏实践工作经验,不具备企业会计、审计实际从业经历,缺乏实践技能的教师必定难以培养社会和企业所需的技能型人才。

三、完善成本会计实践教学新思路

针对高职院校成本会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笔者从工作实践出发,提出实践教学改革新思路。

(一)提高对成本会计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

“教高16号文件”中明确提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中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应占有较大比重。在此文件精神指引下,高职院校应立足本校实际,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充分认识实践教学在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就成本会计课程而言,应加大实践教学课时并将实践教学落到实处,例如64课时的成本会计教学总课时中,实践教学占到50%的比例,在条件成熟时,还可以尝试独立开设成本核算实践课程,建议课时48课时。

(二)拓展成本会计实践教学形式

高职院校要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在教学模式方面注重运用案例分析法、虚拟角色设定法等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到制造业企业工作现场观摩学习,参观企业工艺流程,学习成本形成过程,观摩企业成本会计人员账务处理流程,明确成本核算岗位的职责,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信念,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态度。校内实践教学中,必须改变传统的训练课后习题的做法,搭建仿真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和账簿平台,使学生了解并填列成本核算工作实践中的单据、账簿样本,真正落实成本核算岗位职责要求,缩短学习与就业的距离。目前,济南职业学院财经系成本核算课程组正在进行成本会计实践教学形式的改革,由行业企业专家与课程专业教学团队建立多元化课程开发小组,通过座谈、访谈等形式,明确岗位工作内容和职业能力要求,将企业成本会计岗位工作的资源与企业对学生会计职业能力的需求直接引入课程建设开发过程,共同编写了实训教材,以大量仿真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代替了传统教材堆砌文字的实训类型,既有与该课程理论教学同步的实训,有利于学生及时掌握制造业成本核算工作,也有该课程综合实训,有利于学生融会贯通,系统握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的技能,为胜任成本核算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三)完善成本实践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的成本会计教材必须有别于本科院校,应遵循高职学生学习规律安排教学内容难度,按照“必需、够用”之原则选取教学内容,重在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教师应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开发理念,立足企业成本核算岗位调研,对课程进行开发与设计。成本实践教学内容可围绕“成本核算准备工作”、“品种法核算产品成本”、“分批法核算产品成本”、“分步法核算产品成本”、“分类法核算产品成本”、“定额法核算产品成本”、“成本分析”,分别设置实训项目,每个项目根据课程教学任务设计“业务操作实训”、“综合实训”等内容。实施教学中,教师应树立全局观念,注重课程体系的有效衔接,改变每个实训项目分散、孤立的状况。除了手工核算方式,高职成本会计教师还应积极拓展网络资源,开发成本核算软件,构建体系紧密、合理的实践实训系统,重点训练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等基本成本核算方法,在核算成本的基础上,编制分析相关的成本报表,满足企业对成本核算岗位的知识和能力需求。只有教学内容不断归纳和完善才能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循序渐进地扩大实践教学的分量,否则既要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又要完成教学内容,必然加大学生学习压力,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背道而驰。

(四)强化内涵,培养“双师型”成本会计实践指导教师

实践教学教师师资力量薄弱的现状已经引起各大高职院校的重视,学校也积极寻求校企合作,积极引进企业一线会计核算人才参与到实践实训教学中。但企业出于经济效益的考虑,不愿派遣员工全程参与学校实践实训过程,加之企业人才大都不具备教师资格,没有教师授课的经验,可能导致实践知识无法有效传输给学生的结果。对学校来讲,行之有效的做法是推动教师走出学校,鼓励教师去往企业一线相应岗位实习锻炼,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培养自己的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此外,高职院校还应考虑加强“校际合作”,加强院校之间的合作,互聘既有企业实践经验又有教学实力的教师,实现人才共享,共同推动高职教育的发展。

四、结语

智慧城市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滚轮;销轴;支架;转动方式

一、概述

车间使用的WZ1004型真空回潮机前后门开关采用的液压提升机构,通过摇臂机构使门上升、下降,门在上升下降时借助滚轮的转动,而滚轮通过销轴与支架连接,滚轮与销轴、销轴与支架均采用干摩擦传动,由于前后门的自重比较大,滚轮与销轴、销轴与支架转动部位在大负载的作用下,产生的摩擦力也较大,在无的情况下,加剧了销轴与滚轮、销轴与机架之间转动部位的磨损,在长时间的运行中,滚轮与销轴、销轴与支架之间的转动部位磨损比较严重,造成前后门升降不顺畅。主要表现为转动部位磨损严重时筒体下降速度明显加快,形成安全隐患;滚轮两边磨损不均匀会出现卡滞现象,此时需要停机进行维修,影响设备正常运行;维修时需要对滚轮、支架、销轴进行更换,维修成本较高。

二、存在的问题

1、支架厚度较薄,在支架上嵌入滚动轴承,不符合安装要求,即使安装后滚动轴承容易脱落,门会出现倾斜现象,造成门卡滞,给操作工和维修工增加了工作强度,增加了故障停机时间。

2、销轴与支架转动部位采取滑动摩擦,虽然之间的磨损降低了,但需要定期更换滑动轴承,增加了维修成本和维修工的劳动强度。

三、改进措施

将滚轮转动部位的干摩擦改为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改进采取如下措施:

1、将销轴与支架之间转动部位采取滑动摩擦,即充分利用原有磨损的支架,在磨损处镶一铜套,铜套上部开一油孔,便于加注脂,使销轴与铜套之间处于油膜状态。制作的铜套如图1所示:

2、将滚轮两边挖孔,便于安装6204的轴承,使销轴与滚轮之间转动为滚动摩擦,减少磨损,延长滚轮与销轴的使用寿命。

3、将销轴改为两端销连接,连接可靠且方便维修工拆卸,具体示意图如图2:

4、在支架上加工M5深8的丝母,丝母与滑动轴承的油孔对着,丝母上安装M5的黄油嘴,方便操作工定期进行,使销轴与滑动轴承始终处于良好状态。支架改进如图3所示:

四、改进效果

1、提高了筒体前后门升降运行的稳定性。改进前采取干摩擦转动,各转动部位在负载的作用下逐步磨损,门在升降过程中不在同一平面内,运行不顺畅,甚至出现停机,影响生产连续作业。改进后,采取滚动摩擦和滑动摩擦,转动部位处于状态,减少了磨损,提高了运行的稳定性。

2、减少了故障停机时间,降低了职工的劳动强。改进前,经常出现前后门升降异常,需要操作工和维修工进行处理,严重时会出现故障停机。改进后,筒体前后门运行稳定,一年来未出现卡滞现象,降低了维修工的劳动强度。

3、提高了滚轮、销轴、支架的使用寿命。改进前,滚轮、销轴、支架的磨损周期为2-3月,改进后,磨损量很少,有效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智慧城市论文范文第5篇

国家CIMS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吴澄,国家CIMS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系统集成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范玉顺教授作了题为《两化融合战略与智慧城市建设》的主题报告。报告会由扬州市科协联合扬州市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中国电信扬州分公司以及《扬州日报》社共同主办,扬州市计算机协会、扬州市系统工程学会、扬州市信息服务产业协会给予了大力支持。报告会旨在深化“两化融合”战略和智慧城市建设重大意义,提升扬州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能力水平,助推扬州市快速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快速转型,为扬州的世界名城建设献智出力。市科协主席王华平在报告会上致词。

吴澄院士从信息化、智慧城市等基本概念谈起。强调信息化是培育发展信息产业,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经济、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的一个历史进程;认为智慧城市建设是将信息技术与先进的城市经营服务理念进行有效融合,通过城市的地理、资源、环境、经济等进行物联网和数字网络化的先进过程,可为城市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灵活的公共管理的一种创新服务模式。吴院士放眼世界产业发展历程与当前世界经济转型情况,着重阐述了实施“两化融合”过程中应关注的七大问题:关注世界“第三次工业革命”和制造业数字化,强调仍要重视制造业和制造业的信息化;关注“智慧地球”和“云计算”带来的大量衍生应用和产业化机会;关注并推动“嵌入式”系统的广泛应用,将其作为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抓手”之一;关注现代服务产业;关注节能减排;关注“新增长动力”和“颠覆性技术”;关注网络环境下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运行。在谈到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吴澄院士引入发达国家建设智慧城市的先进理念,强调:智慧城市建设要特色发展;推崇城市建设不能简单智能化,一定要走带有浓厚人文色彩的智慧化道路;未来城市发展的新模式,便是从两化融合到五化协同,即从信息化、工业化相融合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绿色化、服务化协同推进。最后,吴院士特别推崇“精致扬州”这个目标,认为“精致扬州”是建设有特色智慧城市的重要内涵。他把“精致扬州”解读为:追求完美的创新精神,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尽善尽美的产品和服务,宜居、安全的生活环境,富足、便捷的生活水准,不断提高的文化精神品位。

作为地道的扬州人,范玉顺教授更加关注家乡的发展与建设。认为“两化融合”带给各行各业深度变革的同时,还会促进智慧城市的发展,而智慧城市应该有感知、数据整合、数据等特征。强调“发展智慧城市,不能穿着新鞋走老路,一切要用数据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