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生的理想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语文教学;培养;想象能力
【中图分类号】G654.42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2-0102-01
教育是一门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的价值在于创新。创新的前提则是敢于想象,想象的结果才有可能创新。心理学研究证明,学龄初期,儿童的心理发展正处于想象力培养的黄金时期,这时候如果采用恰当的手段施以经常性的训练,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想象能力呢?
一、语文教学中注重丰富表象的积累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这种新形象是通过对已有表象的分析、综合加工过程实现的。小学生的作文是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的结果,作文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对已有表象借助文字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可见,小学生想象作文的前提是,学生必须有丰富的表象储备。为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创造条件,采用多种手段,丰富儿童的表象。丰富小学生表象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在接触自然、社会的过程中积累表象。儿童的生活环境,周围的事物,是学生表象的重要来源。教师要注意丰富学生的生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留心周围事物,勤于观察思考,逐步积累丰富的表象。
2、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表象。语文实践活动的过程,是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感知事物,形成表象。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参观、看展览、游览、看电影电视等活动,使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比较、分析和综合,获得丰富多彩的表象。
3、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积累表象。识字写字、口语交际、阅读和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是丰富学生表象的有效途径。汉语拼音中的字形教学,识字中字形、字义教学;口语交际训练中的看图、观察事物、实验制作和听故事等形式;阅读教学,让学生联系经验,练习具体场景、情境等理解词句等等。这些都能够有效地帮助小学生丰富表象积累。另外,语文教学中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口头讲述,带领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也能使儿童积累起丰富和准确的表象。
4、在积累言语的同时积累表象。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想象往往以言语的形式(语音、文字)加以表现,发展儿童的言语能力,可以有效地提高儿童想象的水平。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大量阅读,在积累词汇句式、段落篇章的同时,使学生间接地看到许多生活中未曾见到的事物,从而丰富表象积累。
二、语文教学中善于落实想象训练
想象的新形象是通过已有表象的分析、综合加工过程实现的。即从已有的表象中,把所需要的部分从整体中分解出来,并按一定的关系,把他们综合成为新的形象。可见,小学生想象作文能力的形成,仅有丰富的表象储备是不够的,还必须学会怎样对想象的材料(表象)进行分析、综合加工,以形成新形象,并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想象训练条件,拓展其想象的空间;教给学生想象的方法,通过训练使小学生逐步学会合理想象。
1、让儿童在活动中驰骋想象。小学生的活动主要包括课内外活动和校内外的活动。就语文学科而言,有以下四类:(1)语文课堂学习活动;(2)语文校内课外活动;(3)课外读写活动;(4)校外语文实践活动等。
2、在学科综合中训练学生的想象。美术课、音乐课、数学课和社会课等非语文学科,都有训练学生想象的因素。如,美术课上没绘画、手工、雕刻等必须借助想象;音乐课上,学生根据歌词或乐曲,想象出一幅幅有声有色的画面。因此,语文教师要注意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综合,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
3、开展适当的训练,使学生学会想象。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进行想象训练形式多样,主要有对静物的动态想象、对抽象词的具体想象、对无声状的有声想象、对无色状的有色想象、对物体的拟人想象、对个别事物的概括想象等。如,形义想象教学法是识字教学的重要方法。教师可以在识字教学中采用以下方法训练学生想象力:会意想象法、形声想象法、部首想象法、同音想象法和声旁想象法等。从而达到帮助学生利用汉字的造字规律“据形释义”的目的。
总之,想象训练要贯穿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做到想象作文与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相结合,想象力培养与思维力、注意力、观察力培养相结合。
三、语文教学中要重视想象作文的训练和指导
从广义上讲,小学生的纪实作文也是想象作文,因为纪实作文主要是再造想象的结果。狭义上的想象作文,要求以学生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为基础,以合理性、科学性为准则,大胆展开想象,恰当运用虚构、夸张、幻想等手法,构思出具体、生动、新颖、奇妙的写作内容。笔者所谈的想象作文指狭义上的想象作文,它在一定程度上是创造想象的结果,具有首创性、独特性和新颖性等特点。心理学研究指出,第一学段学生以再造想象为主,第二、三学段的学生再造想象中的创造性成分越来越多,而且能够对已有表象做出真正的创造加工,能够独立地进行创造想象。想象作文训练的方式多种多样,大致可分为四类:1.改造类。如,诗句改写法、观察联想法、画面写意法、音响诱导法等;2.接续类。如,续写补写法、故事延续法等;3.扩充类。如,情境扩充法、词语联缀法、词义描绘法等;4.畅想类。如,情景假设法、理想设计法、科学幻想法、童话创作法等。如果从想象作文材料的来源和性质来看,想象作文的形式主要有给书面材料作文,给画面材料作文、给听觉材料作文、生活作文、情境作文和角色作文等。
想象作文的指导,功在平时要重视学生的表象积累和想象训练。想象作文动笔前的指导,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诱导,指引学生想象的路径和角度。生动形象的描述,激发想象的故事,引人思考的问题,直观具体的情境,声像结合、视听组合的动画、视频,埋设的悬念等等,都有利于学生打开思路,大胆想象。指导学生想象作文,可以先说后写,从述到作,适当采用“成对活动”到“小组交流”,到“全班展示”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相互启发,诱导想象。想象作文的批改和讲评,是教师指导的继续。由于儿童的想象和成人的想象之间的差别较大,教师要肯定学生新颖独特、别出心裁的想象,鼓励学生大胆虚构、积极幻想,甚至是“白日做梦”。
总之,语文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生需要,使学生获得丰富的语文修养。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挖掘和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努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教育;语文教学;想象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发展学生的想象力,特别是要重视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所以,我们语文教师要在语文教材中去挖掘有利的因素,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一、在朗读中培养想象力
通过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我们大家都知道,传统的教学只是靠教师的范读,学生不能体现出主体学习,只是被动地听着教师的朗读,他们被动地学习很难有想象思维的出现。而新课标则提出学生主动学习。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的主动学习训练,让他们在朗读教学中自我朗读体验,倡导“四步读书法”,即读准、读畅、读情、读境。只有这样一步步地深入朗读,学生才会去探究,教学中才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还给学生一个自我与作者的心灵交流,他们也会在朗读中动着大脑思考,更好地发挥朗读中的想象力。
二、分析课文中培养想象力
课文分析在语文教学中应该说是最重要的一环,它关系着学生理解能力是否提高的问题,在教学中更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因为语文课本很多课文都具有声情并茂的人物描写和波澜曲折的故事情节,往往会给学生很大的感染力,不时地会引发学生的想象力。在课堂讲解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体会这些知识,这样会自觉不自觉地引发学生的想象感觉,更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执教《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一文中,首先让学生诵读,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精读分析,体会诗歌的意境,最后达到赏析诗歌。当我问道“日暮苍山远”看到了什么?分析到看到了天色渐黑时的一幅风景图,青色的山峦在暮色中显得更远了。“风雪夜归人”又写了什么样的意境?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大雪飘飞之时,夜间回来的人姗姗而至。通过分析引导,学生在想象的情况下,理解了诗歌内涵。
三、通过续写故事培养想象力
所谓的续写是指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用原文的结局为起点,写出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变化,展开充分的想象与联想,做到合情合理、真实生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对学生进行续写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比如,在学习《小摄影师》之后,我就引导学生对小摄影师展开联想:“他第二次能找到高尔基吗?能给他照到相吗?你能想象他照到相后说些什么,想些什么吗?”这样学生很快进入了续写状态。
当然,想象力的提高和培养需要我们语文教师长期的努力和奋斗,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我们要在语文教学中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启发和引导,使学生形成大胆合理的想象思维,提高他们的想象能力。
参考文献:
在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五组课文《开天地》时,我让学生观察头顶天,脚蹬地的图画,想象当时战天斗地的情形,而没有引导学生该从哪方面展开想象。于是有同学想到了要穿多大的衣服;有同学想到了当时的想法:一定要把天地分开;还有的同学想到了睡在那里不吃不喝,他为什么还那么健壮?等一些与主题不符的,表面的东西。后来,我说:“同学们,开天地中也有许多故事,就像《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西天取经所遇到的困难相似。”于是同学们惊“哦”一声,展开丰富的想象;想到了只手空拳打败南疆欲神;一口气把前来阻止分分开天地的灵火神雀吹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从此再也不敢来捣乱;一脚踩死了引诱他的青蛙怪兽;还割下大腿上的肉喂快要锇死了的小狗,等一系列对强恶决不手软;对弱小舍身相救的感人故事。也展现出战天斗地的勇气和谁与争锋的英勇气概。
二、创造适当机会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有机会就让学生想像,只有在学生经常想像的环境下,一但让学生展开想象,就会有你意想不到的好的效果。教师要多方位创设情景,让学生根据课文意思,想象出了许多我没有料到的,天真无邪的画面,比如《我们的民族小学》一课,学生想出了民族小学的学生在大青树下做游戏的场面并做画《校园一角》,展现出了民族小学学生的丰富的课外活动。在教学完《风筝》一课后,学生展开想象或绘图画,或小组谈话的方式把自己溶入课文之中,与课文中的孩子一起让心在原野上奔跑,跟他们一起高兴,一起疯狂、一起懊丧、一起希望。有了前面的随时培养,在后面的教学,学生展开想象就好像家常便饭,在教学《美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一想到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景色,孩子们就会滔滔不绝地说出其它一些书上没有的画面;比如:青蛙呱呱的叫着,蛇懒洋洋地爬着,黑熊在春天跑步,东北虎在森林中咆哮;人们在秋天采摘着山葡萄、木耳;挖参的人群在深山中寻找着宝贵的人参。小朋友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等一些天真烂漫的画面从而加深了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的渲染,让小读者更加热爱小兴安岭,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由此可见;想象也能让没有课件的课堂变得生机勃勃;展现出千姿百态的语文课堂;能让孩子们更好地展现自己心灵深处的图画,只要我们去发掘、去引导,就能让课堂变成一个快乐的海洋。
三、图文结合深切感受事物美。
语文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课本中的有关插图。引导学生看图时,要不加任何限制,让学生说说自己在这幅图上看到了什么?按什么顺序看的?看后有什么印象?这样可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避免“牵”着学生走和限制学生思维。同时又可以培养学生在相互交流中进行自我调整的能力,还能从整体上感知事物形象。让学生在若干看图顺序和方法中进行比较,选择最适合《荷花》图的观察顺序和方法,并说明理由。其目的是训练学生动脑筋,动口去获得知识,培养观察、分析、判断、表达等多种能力,并让学生懂得恰当的观察顺序和方法的产生,要因图而定。指导学生按选择的最恰当的观察顺序,连贯地说说图意。学习中注意善于引导学生运用看看,读读,想想等形式,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品评重点词语等方法,来体味语言文字中蕴含着的意思,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感受荷花之美,美在何处,教师并抓住以下问题,进行讨论。你从哪里看出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荷花美?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从花的香味,颜色,姿态等方面去体会,要反复朗读有关描写花美的语句,尤其是“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体会作者边欣赏,边赞叹的喜爱之情。理解、体味“一大幅活的画”这句话包含的情感。为过渡到展开丰富的想象作二次重要铺垫。
四、在欣赏音乐中展开丰富的想象。
在充分理解,深切感受的基础上,根据孩子易动情,富于幻想的特点,放一段与课文内容相吻合优美愉悦的音乐,让学生边欣赏边想象,当学生思想感情受到感染,产生一种身临其境,心驰神摇,仿佛在画中游的状态时,教师把一朵画有一个孩子脸蛋的大荷花插入图中,面对着一幅活的画,欣赏着动人的音乐,让学生想象蜻蜓,小鱼可能对“我”说的话语。同学们思绪纷纷插上了想象翅膀,教师要有意识的将学生的想象与作者的想象巧妙融在一起,使整个课堂气氛也随之活跃起来。语文教学中的想象力培养,是在注重把语文能力的培养融入快乐教学中,将语文能力的培养寓于知识的领会、理解、运用、掌握之中,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培养他们的不同个性技能,使他们的能力得到不断提高。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方法,根据认识论的观点,依照科学方法可使人的认识活动变得有序,使天分较高的上层生学到更多的东西,中层生学到想学的东西,能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形成个人的某种技能。
关键词:小学体育;心理健康;焦虑水平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0-0002-01
学校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注意心理教育方法的运用,加强心理引导,能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与积极性,并能有效地调节学生的情绪,使学生表现出积极的心境状态,消除紧张情绪。同时,每天坚持参加体育活动,能使学生身心愉快,对生活满意程度的提高,自信心加强,并表现出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心理状态。从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与功能来分析,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作用与效应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合理的体育教学方式可以有效的降低
小学生学习焦虑水平
众所周知,小学生面对紧张的学习压力,普遍感到厌倦和压抑,易于引起个体的心理焦虑,从而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体育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在此过程中练习者必须组织好自己的注意力,有目的地感知、观察、记忆和思维。在运动的环境中,体育活动有助于学生对事物做出迅速正确的判断,提高认知能力。因此,经常参加体育活动能改善学生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的协调作用,使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的交替转移过程得到加强。从而改善大脑皮质神经系统的均衡性和准确性,促进人体感知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发展,并使思维的灵活性、协调性和反应速度等得到改善与提高,例如,“数蛤蟆”和“传口令”等室内游戏。其次,体育与健康授课过程的独特性,可以缓解学生的情绪。一般来说,学校体育都在室外进行,这种教学形式本身就可以使学生摆脱压抑的室内氛围,感受室外空气的清新,从而精神得到放松。另外,教学活动中的运动项目丰富多彩,即使是最不喜欢活动的学生也能找到自己喜欢的运动方式,像“韵律操接力组合”这样的体育游戏,即充满了活动性和趣味性,又使学生在运动的过程中,感受到身心双方面的愉悦情绪,从而缓解了学习压力,并为进一步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心理基础。
二、合理的体育教学方式能有效降低小学生对人焦虑水平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学生越来越缺乏适当的社会关系,人与人之间关系也趋向冷漠。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活动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的很好形式,例如,游戏“大鱼网”和“巧过拦截区”,通过参加此类活动,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和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能力,发展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体育教学多以班集体形式进行,教学内容多以教师与学生、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来共同完成人际交往呈群体多向性。这种师生、学生之间群体多向的人际交往与互动,培养了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使教与学的双方在丰富的交往与积极的互动中实现技术技能的提高、知识的转移、技术动作的创新。同时,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常常需要与他人进行积极、有效的配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之间需要相互协调、理解、合作,从而促进学生为自身进行有效定位,并能在适当的情境中与人交流、理解他人,进而增强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
三、合理的体育教学方式能有效降低小学生躯体焦虑水平
身体运动改善了自我理念,有利于培育学生丰富的情感,陶冶学生情操。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活动能带来欢畅的情绪体验,并能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活泼愉快、积极向上的精神。这些效益可能来自持续锻炼所产生的心理影响。学生参加学校体育的内容和形式绝大多数是根据自身的兴趣、能力和条件等选择的,他们一般都能够很好地胜任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的内容,这有助于增强个体的自信心和运动兴趣。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活动能使学生不良情绪得到合理形式的宣泄,使学生的精神状态达到平衡而取得缓和,从而消除学生心理上的郁闷,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在减轻压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其原因是压力使能量抑制在体内,造成紧张和其他有害的影响,体育运动有助于释放这种被抑制的能量,有助于头脑转向其他事情而忘掉郁积的失意和压抑,从而降低学生躯体焦虑水平。例如,“投弹打靶”和“抛球换位”等游戏。
四、合理的体育教学方式能有效降低小学生冲动焦虑水平
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和竞技抗争的形式吸引着学生的积极参与,在体育与健康教学活动与运动竞赛的过程中,始终贯穿着竞争与奋发向上的精神。包括在一般的体育游戏中,也充满着你追我赶、争强斗胜的竞争。学生经常参加体育游戏和运动竞赛,可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一些集体性的体育活动,由于抗争激烈,集体配合性强,在活动中不仅要充分发挥参与者的身体机能,技术和心理的能力,而且需要大家同心协力,默契配合,相互理解,才能取得一定的成效。例如,“拔河比赛”和“三人蹲跳接力”等游戏。通过这类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具有竞争中善于与人协作共事的群体意识和团队精神,从而有效地降低学生的冲动焦虑水平。
体育中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尤其对学生的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冲动倾向及身体症状有明显改善效果。为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各种教学方式的综合灵活运用,保证体育课堂的趣味性,充分发挥体育教学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作用。
参考文献
一、利用课文插图,启发想象
低中年级的课文中,插图常常和文字一起组成看图学拼音、看图识字、看图学词学句、看图学文、看图说话等教学内容。我凭借课文插图,指导学生仔细看图,多看多想,启发他们进行大胆想象,尽可能的让插图动起来。例如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引导学生凭借文字,借助画面,展开想象,想一想小动物快乐玩耍的情景,说一说还有哪些“小画家”?它们会画些什么?这样不仅延伸了课文的内容,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培养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再如在教学《从现在开始》时,针对猫头鹰、袋鼠和小猴子分别做大王时的三幅插图,我引导学生根据插图想象猫头鹰下令后大家怎样议论纷纷,袋鼠上任后大家怎样辛苦的练习跳跃,小猴子做大王后大家怎样欢呼雀跃;教学《可贵的沉默》时,根据课文插图,引导学生想象当时教室里孩子们的神态、心理活动等。通过这样的训练,既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主体性教育就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变学生被动、从属地位为主动、主体地位,学生不应仅仅是观众,也应走上“舞台”当“演员”。主体性的诠释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学习时表现出来的一各主观能动性。主体性不是专属于德智体美哪一“育”,而是综合地表现出来。只有少年儿童主体性得到充分发展,才能实现社会化、个性化的发展。教语文归根结蒂必须让学生爱学语文,会学语文。其最关键的是要处理好教和学的矛盾,感动“学生”这个“上帝”,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自觉能动性。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教是否成功,是否有效,只能在学生身上体现出来。学生只有主动学习,才能学到方法,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教师在组织领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致力传授学习的方法,培养学习的能力,掘发智力,加性学生学习的节奏,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二、指导感情朗读,激发想象。
低年级课文教学要多读少讲。指导朗读,不仅要从朗读技巧上指导,更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要用朗读表达出思想感情来。我在教《荷叶圆圆》时,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读出全文优美的基调,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小蜻蜓展开透明的翅膀”――它是怎么样的姿势?你来做一做吧!停在绿绿的荷叶上,蜻蜓又是怎样的心情?孩子们高兴地上讲台来表演,把自己想象的演出来,说出来,自然也就体会了蜻蜓此时高兴舒畅的心情,朗读就轻而易举的非常到位了。
三、抓住文中空白,丰富想象。
好的文章像书法,有时密不透风,有时又疏可走马。作者常有意不把意思挑明说透,刻意留下“空白”,让读者揣摩,或因表达的需要,省略了一些内容,留下“空白”。在教学中,教师就应该用好这些“疏可走马”处,巧妙地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用创造的才智为这些“空白”添补亮丽的色彩。《春雨的色彩》一课,“春雨听了大家的争论,下得更欢了,沙沙沙,沙沙沙……”省略号带给我们更多的想象,我引导学生想象,春雨还会听到谁的争论?他认为春雨是什么颜色的?《胖乎乎的小手》写到兰兰长大后,小手变成大手,还会帮大家做更多的事情。但文中没有写兰兰长大后的情景,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续写故事。像这样留有艺术空白的课文,小学教材中还有许多,关键要靠我们教师是否能积极挖掘,把学生的思维推向,使阅读教学的课堂,放射出亮丽的光彩。
四、引导仿写改编,展开想象。
低年课本中有许多优美的儿歌,它们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可以在学生理解诗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遇到他们进行仿写,展开联想和想象,使其渐渐进入诗歌的佳境。
教学中,不同类型的课文引导学生进行改写,如:把常见的诗歌改写成记叙文;科学童话改写成说明文;根据课文故事的情节,顺其自然想象结果进行续写等等,使学生变复现式的记忆为创造性的发散性表达,让他们智慧的火花在想象的助燃下灿烂地迸发出来。
五、结合习作教学,培养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