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经营理念的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毋庸置疑,行政管理学概念之间是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关系的,但这些概念之间究竟存在一种什么样的逻辑关系并没有引起学界太多的关注与思考。一个表面现象就是:当前的行政管理学领域的研究范式不够规范,没有严格地按照这些概念本来的逻辑关系标准进行研究,使得概念所包含的内容相互交叉,给人一种杂乱的感觉,因而人为地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因此,行政管理学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已经成为行政管理学研究领域值得探索的一个新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若干经典行政管理学概念的逻辑分析,厘清其内涵、外延,明确这些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为更好地研究行政管理学夯实基础。
一、何谓经典行政管理学
在古代汉语中,“经典”的涵义主要有两个。一指经书。如《后汉书.孙宝传》中有“周公大圣,召公大贤,尚犹有不相说,著于经典,两不相损”。《后汉书.朱佑传》中“又奏宜令三公并去大名,以法经典。”《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传》中“自今以后,群臣皆当玩习古义,修明经典。”二指宗教典籍。如在《无量寿经.上》中的“菩萨经典,究畅要妙”。《法华经.序品》中的“圣主师子,演说经典,微妙第一”。唐朝白居易《苏州重玄寺法华院石壁经碑文》中的“佛涅槃后,世界空虚,惟是经典,与众生俱”。在现代汉语中,其涵义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经书和宗教典籍这两种了,它的含义被进一步拓展,其包容面也越来越大,本文中的经典一词特指权威的、发展比较完整的、业已成型的意思。
众所周知,任何一个学科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都会产生一些被人们尊称为“经典”的著作和“经典”的概念,行政管理学也不例外。自从1887年美国学者伍德罗.威尔逊发表标志着行政管理学诞生的《行政学之研究》以来,到今天为止,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行政管理学的研究范围被后来的研究者不断拓宽,其主题也不断丰富,研究方法也逐步趋于完善,因此,学科理论正逐步走向成熟。在它百余年的发展演变历程中,行政管理学产生了大量的概念,其中不乏对该学科的形成和发展起重要作用或具有持久影响力的概念,它们为行政管理学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为社会的进步提供了巨大的前进动力。北大学者张国庆认为,行政管理学“从世界范围内学科研究的主体特征上初步分析,20世纪80—90年代以来的发展,或许可以成为重建或革新行政研究时期。其具体的理论内容,则还需要进一步的观察和总结。”以张国庆的论述为依据,我们把经典行政管理学概念界定为从1887年到20世纪90年代产生的,对行政管理学的形成和发展起重要作用或具有持久影响力的基本概念,这些比较完整的、有代表性、有影响力并且业已成型的概念便是行政管理学的“经典”概念。具体是指:行政管理、公共行政、行政、行政环境、行政职能、行政权力、行政组织、人事行政、行政领导、行政立法、行政文化、行政决策、行政实施、行政方法、行政效率、机关管理、行政行为、行政责任等概念。
二、经典行政管理学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
客观事物之间有着一种最普遍的联系,即同异关系,这种关系反映在人们的思维中就形成了概念之间在外延方面的关系。概念的外延是反映一个类,根据外延有无重合之处,概念间的关系可分为相容关系与不相容关系。这种事物的固有的内在属性对行政管理学概念也不例外。
1.概念间的相容关系。在逻辑学中,概念间的相容关系是指两个以上至少有一部分外延重合的概念之间的关系。其重合可分为完全重合与部分重合,因此,概念的相容关系又可进一步细分为全同关系、属种关系、交叉关系。
(1)全同关系。所谓全同关系也叫同一关系,就是两个以上概念的外延完全重合。在行政管理学中,我们常说的公共行政、行政管理、行政这三个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就是全同关系。从行政管理学的发展历史可以清楚的看到,行政其实是一个外来词,和它相对应的英语是“Administration”,我们通常把这个词译成“行政”或“公共行政”。而行政管理一词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当时管理学在我国刚刚兴起,人们通常把政府行政机关的管理活动宽泛地称为行政管理,这种提法实际上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当前,随着行政管理学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公共行政学术界与国外有关学术界的接触也日趋增加,很多学者就把行政管理学改作公共行政,以还原这个概念的本来面目。但是,不管称为公共行政还是称为行政管理,它都表示“国家行政机关依法管理社会公共事物的活动”的涵义。因此,非常明显,这三个概念的逻辑关系是同一关系。
(2)属种关系。所谓概念间的属种关系,就是一个概念的外延完全包含在另一个概念的外延之中,并且仅仅为另一个概念外延的一部分。外延大的叫属概念,或称上位概念,外延小的叫种概念,或称下位概念。属种关系又可分为真包含关系和真包含于关系。属概念包含种概念,称为真包含关系;种概念被属概念所包含,称为真包含于关系。在行政管理学的概念中,有很多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属种关系。
一方面,行政环境真包含行政文化。关于行政环境和行政文化的界定,尽管国内学术界对此有不同的解释,但是基本上是大同小异。所谓行政环境一般是指“直接或间接作用或影响行政管理主体及其活动过程、活动方式的外部要素的总和。”行政文化一般是指“行政体系中的成员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所形成的对行政活动的态度、情感、价值观和信仰。”也就是说,行政环境是直接或间接作用或影响行政主体的外部要素的总和,而行政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形成的一些信仰,它对行政管理的主体产生间接或直接的影响。因此,从以上概念不难看出,行政文化是行政环境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是真包含关系。
另一方面,行政行为真包含行政立法、行政决策、行政实施、机关管理、行政领导、人事行政。从逻辑学上看,行政行为真包含行政立法。一般认为行政立法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在职权范围内制定、修改、废止有关国家行政管理的法律规范文件的行为。”[4]行政决策是指“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可能采取的行动或不行动的方案中做出的行为。”在逻辑中,这是一种典型的“属加种差”的下定义的方法。从以上定义中不难发现,它们邻近的属概念就是行政行为。
行政行为真包含行政实施,因为行政实施一般是指“从行政决策一经形成或最后批准起,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贯彻决策,实现决策的全部活动或整个过程。”这个概念是描述性概念,从概念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行政实施就是行政行为的一种,它们之间具有真包含关系是勿庸置疑的。
而机关管理是指“机关本身,即办公地点的管理,这包括合理地安排机关的办公处所,配置合适的设备,保持优美的工作环境以及系统地处理公文和案卷。”定义中明确指出机关管理就是机关本身也就是办公地点的管理,机关本身属于行政机构,非常明显,机关管理是行政行为的一种。同理,行政领导一般是指“领导者在特定的结构中依靠其综合影响力的运用和扩展,通过示范、说明、命令等途径,动员下属实现群体目标的过程。”人事行政一般是指“领导者在特定的人事部门通过一系列的法规、制度和措施对政府公务员所实施的管理活动,它包括对公务员的录用、考核、培训、交流、回避、工资、福利、保险等进行处理。”在逻辑中,这些定义都是语词定义方法,确切地讲就是说明的语词定义。所谓说明的语词定义,就是解释、说明语词已确定的意义。从这些定义所描述的内容来看,这些定义所描述的就是一种行政行为。所以,笔者认为,从逻辑上讲,以上所分析的概念与行政行为之间的逻辑关系是真包含的关系。
2.概念间的不相容关系。概念间的不相容关系,就是概念与概念之间在外延上没有任何重合的部分。例如,“历史学家”与“非历史学家长篇小说”与“短篇小说”。这种不相容关系,也叫全异关系。全异关系又可分为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1)矛盾关系。矛盾关系是指如果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不同,其外延之和等于其属概念的外延,并且其中一个概念的内涵是以否定另一个概念的内涵所构成,那么,这种概念间的关系就叫做矛盾关系。行政环境与行政管理之间的关系就是矛盾关系。行政环境是直接或间接作用或影响行政管理主体及其活动过程、活动方式的外部要素的总和。行政管理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管理社会公共事物的活动。它们一个是外部的关系总和,一个是内部的关系总和,中间既没有交叉,又不是属种关系,它们是一种典型的全异关系。
(2)反对关系。反对关系就是如果两个概念之间外延完全不同,而且内涵方面各有不同的肯定,那么它们之间为反对关系。一般说来,具有反对关系的种概念,外延之和小于属概念的外延。
行政决策与行政实施之间是反对关系。如上所述,行政决策是指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可能采取的行动或不行动的方案中做出的行为;行政实施是指从行政决策一经形成或最后批准起,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贯彻决策,实现决策的全部活动或整个过程。行政决策是行政实施的前提。它们都属于行政行为,但是在内涵方面却有着确定的不同的肯定,因此,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明显的反对关系。同样的道理,我们可以得出行政行为、行政组织、行政权力、行政方法、行政效率这几个概念两两之间是反对关系,行政实施、行政决策、行政责任几个概念两两之间是反对关系,行政立法、行政改革、人事行政和机关管理几个概念两两之间也是反对关系。
三、经典行政管理学概念的逻辑分析的应用
通过上面的分析,笔者认为,在行政管理学研究范式的建立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公共行政、行政管理和行政尽管其外延不同,但是它们的内涵却是一致的。因此,为了使行政管理学的研究更加规范,笔者建议,最好去掉其他的称呼,只保留一个,以避免造成无谓的混乱。
其次,公共行政和行政环境是矛盾关系。在建立公共行政学研究范式的时候,笔者建议,应该首先将其分为公共行政和行政环境两部分,然后把所有的其他的概念归入这两类中,然后在这两部分中分别论述各自包含的内容。
第三,行政文化真包含于行政环境。在一些关于公共行政的著作中,往往把行政文化和行政环境作为不同的两部分分开论述,这在逻辑上不尽合理,建议把它们放在同一部分中论述,以便使它们的逻辑关系更加清晰。
第四,在行政管理中可以发现,行政行为、行政组织、行政权力、行政方法和行政效率是反对关系,建议把行政管理的论述分为五部分。
第五,行政行为包含行政决策、行政实施和行政责任三部分。其中,行政实施又包含行政立法(;关于行政立法这个范畴,在传统行政国家,它是与行政管理和行政环境并列的,这也反应了当时的社会实际情况,即行政立法的不完善和行政立法对于当时社会的重要性。在现代行政国家,行政立法已经归属于行政管理中的行政行为范畴,在本文中,我们把它归于行政行为的范畴)、机关管理、行政改革和人事行政四个方面。其中人事行政还包含行政领导。
理解胚胎移植的生理学基础应注意以下4点:
(1) 对同种动物而言,其排卵后供、受体生殖器官的生理状况是相同的,这就为供体的胚胎移入受体提供了相同的生理环境。
(2) 胚胎在初期是处于游离状态的,这就为胚胎收集提供了可能。
(3) 由于受体对外来胚胎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这就为胚胎在受体内存活提供了可能。
(4) 供体胚胎可与受体子宫建立正常的生理和组织联系,但其遗传特性不受影响。
例1 下列对于优良种畜的胚胎移植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供体母牛必须是同一物种的良种
B. 受体母牛必须是同一物种的良种
C. 供体公牛必须是同一物种的良种
D. 受体母牛可以是同一物种的一般健康牛
解析 胚胎移植是繁殖优良种畜的最后一道工序,所提供的和卵子的供体必须是同一物种的良种,而受体牛只要求是同一物种健康牛即可,一般不必是良种。
答案 B
要点与提示 注意解答该题时,应充分理解“供体胚胎可与受体子宫建立正常的生理和组织联系,但其遗传特性不受影响”。
二、 对胚胎分割与胚胎移植的区分理解
1. 胚胎移植:是一个人工操作过程,是指将雌性动物的早期胚胎或者通过体外受精及其他方式得到的胚胎,移植到同种的、生理状态相同的其他雌性动物体内,使之继续发育为新个体的技术。其中提供胚胎的个体称为供体,接受胚胎的个体称为受体。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如下:
(1) 对供体、受体的选择和处理;
(2) 配种或进行人工授精;
(3) 对胚胎的收集、检查、培养或保存;
(4) 对胚胎进行移植;
(5) 移植后的检查。
2. 胚胎分割是指采用机械方法将早期胚胎切割成2等份、4等份或8等份等,经移植获得同卵双胎或多胎的技术。
进行胚胎分割时,应选择发育良好、形态正常的桑椹胚或囊胚,将其移入盛有操作液的培养皿中,然后,用分割针或分割刀进行分割。
具体操作程序:用分割针或分割刀刀片将胚胎切开,吸出其中的半个胚胎,注入预先备好的空透明袋中,或直接将裸半胚移植给受体。
例2 表现型不同的母牛生育出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小牛,产生这一结果最可能的原因是( )
A. 试管动物培养 B. 胚胎移植
C. 胚胎分割移植 D. 受精卵移植
解析 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小牛,表明两头小牛遗传物质相同。胚胎分割是指采用机械方法将早期胚胎分割几等份,经移植获得同卵双胎或多胎的技术。来自同一胚胎的后代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试管动物、胚胎移植和受精卵移植是指通过人工操作,使和卵细胞在体外成熟和受精,并发育为早期胚胎后,再经移植产生后代的技术,所以,其生殖方式为有性生殖,后代具有不一样的基因型。
答案 C
要点与提示 来自同一胚胎的后代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基因型完全相同可以是自然的同卵双胎或胚胎分割移植,题目中是表现型不同的母牛生育出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小牛,排除了第一种可能。
三、 对“人类胚胎干细胞”概念的理解
哺乳动物的胚胎干细胞简称ES或EK细胞,是由早期胚胎或从原始性腺中分离出来的一类细胞。其特点是:
(1) 具有胚胎细胞的特性,在形态上表现为体积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在功能上,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可分化为成年动物体内任何一种组织细胞。
(2) 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可以增殖而不发生分化,可进行冷冻保存,也可进行遗传改造。
例3 下列对“人类胚胎干细胞”这一概念的理解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类胚胎干细胞即人类胚胎发育早期囊胚外表的扁平细胞和囊胚腔内侧的内细胞群
B. 人类胚胎干细胞就是人类胚胎发育早期囊胚腔内侧的内细胞群
C. 人类胚胎干细胞是人类囊胚中可发育成胎盘、肝、肺、骨骼、皮肤等的全能性细胞
D. 人类胚胎干细胞不仅指人类囊胚中未分化的细胞,也指成人身上的成年干细胞
解析 人类胚胎干细胞是人类胚胎发育早期――囊胚中未分化的细胞。囊胚外表是一层扁平细胞,可发育成胚胎的支持组织如胎盘等;中心的腔称为囊胚腔,腔内侧有内细胞群。内细胞群在形成内、中、外三个胚层时开始分化,内胚层分化形成肝、肺和肠等,中胚层分化形成骨骼、血液和肌肉等,外胚层分化形成皮肤、眼睛和神经系统等。由于内细胞群能发育成完整的个体,因而这些细胞被认为具有全能性。
关键词:民营企业;经营理念;启示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民营经济先发地区的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的磨砺中,经营理念不断成熟。对这些地区民营企业的经营理念进行分析及总结,可以为其他地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经验。
一、宁波民营企业经营理念的现状考察
宁波作为我国民营经济发达地区之一,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涌现出一批竞争力和影响力较强的特色产业、骨干企业、著名品牌。近年来,当地政府每年都评选百强企业,这些企业成为宁波企业成长的缩影。为了考察宁波企业经营理念,我们从这些企业网站上有关企业文化的宣传中,选择最能反映企业经营理念的关键词,并且将含义相近的关键词合并。在这100家民营企业中,有74家在网上比较完整地表述其经营理念。本文对这74家民营企业表述经营理念的关键词进行分析,并对这些关键词出现的频率进行统计。统计的结果(按关键词出现的次数及频率从高到低排列)如下:“以人为本”(28.38%);“创新经营”(21.29%);“质量第一”(19.25%);“品牌经营”(17.23%);“用户第一”(17.23%);“诚信经营”(15.20%);“科技为先”(15.20%);“规范管理”(10.13%);“多元化”(8.1l%);“持续发展”(7.9%);“稳健经营”(4.5%)“国际化经营”(4.5%)。为进一步获取宁波民营企业经营理念的证据,除通过互联网收集典型企业的相关资料外,我们进一步对一般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来洞察企业的经营理念。通过对该地区150家一般规模民营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企业认为其过去经营成功的关键因素如下(按选择的频率排列):重视客户的需求与满意度(53%),具有较强的市场营销能力(40%),具备较高水平的技术与先进的产品(35%),企业家的精神力量(33%),具有优质的人力资源(21%),具有先进的管理能力(16%),具有良好的背景与关系(7%),具有较强的财力背景或擅长资本运营(6%)。调查说明,宁波一般企业过去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对客户、市场、科技、人才的重视,这也说明宁波百强企业所宣扬的理念基本上可以反映其内在的理念,是这些企业对过去经验的一种总结。
二、宁波民营企业10大经营理念
(一)多元化经营
多元化是企业迅速做大的重要途径。从宁波较大的企业集团成长过程来看,这些企业在稳定主业或基本稳定主业的前提下,一般在创业5年后,就涉足到其他行业。
(二)诚信为立业之基
宁波民营企业的诚信理念,可从以下几方面得到印证。一是从企业经营口号上,在经营理念表述上,直接提出“诚信经营”的占20%;二是从企业家的座右铭上得到印证。2004年,宁波市政府表彰了50位民营企业家。《东南商报》的记者分别采访了这些企业家的人生格言、经营理念及业余爱好。其中相当多的企业家的人生格言就是“诚实做人,诚信经商”。
(三)创新为企业发展之本
宁波民营企业在经营理念的表述中,作了简明扼要的阐述。如,巨鹰集团提出,“质量是生命、人才是关键、创新是灵魂、发展是出路”;博威集团提出,“以市场为导向,以品质做保障,以管理增效益,以创新促发展,整合资源,强化服务”。利时集团又是这样表达其创新观的:“自主创新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更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和希望所在。自主创新包括管理、技术、文化、团队等多种要素,而最重要的是通过自主创新打造最具核心竞争力的品牌。”
(四)创造品牌为强企之路
宁波驰名商标的拥有量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名列前茅,以至于宁波拥有“品牌之都”的美称。如,杉杉集团意识超前的品牌经营理念及二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信守着这一信念,成为宁波民营企业中的典型代表。20世纪80年代,当人们还在集中精力如何通过提高产品质量获得市场份额的时候,杉杉集团就意识超前地从单纯地经营产品转型到创造、经营品牌。1989年,郑永刚上任伊始,就在厂里拉出横幅——“创中国西服第一名牌”,并以高瞻远瞩的眼光在中国服装界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品牌发展战略。
(五)质量第一观念
重视质量的理念既是近代宁波商人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同时,在市场经济的教育下该理念在宁波企业不断得到强化,质量管理的理念不断系统与深化。在企业的经营理念表述中,直接将质量作为企业的重要经营理念占了25%。在公司的理念体系中,保证产品的质量都是作为企业最为基础的经营目标与经营原则纳入到企业的理念体系与文化制度。
(六)以人为本
宁波民营企业对人才重要性的认识是深刻的。70%的企业在经营理念的表述开端,就直接用“以人为本”的概念。宁波较大的民营企业对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理解是比较全面、具体的:不但强调人才对企业的作用,而且也强调人才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即人才不仅是企业发展的手段,而本身就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尤其强调职工对企业价值的分享。在企业管理实践中,也体现尊重人才、激励人才、关爱员工的人本管理理念。
(七)效率第一
商场如战场,时间就是商机。正是在强烈的效率观的催生下,过去20年间,宁波涌现出一大批全国性的知名品牌,像雅戈尔、杉杉、罗蒙已成为中国服装界最为响亮的名牌。
(八)崇尚科技,服务商业
宁波民营企业崇尚科技,他们对科技设备的引进不遗余力,善于借助科技的力量来改善产品的质量、功能,科技也成为塑造品牌的重要手段。在宁波百强民营企业中,波导集团提出“科技兴业”的理念;爱尹美集团坚持“科技创质量”的理念;罗兹集团信奉企业的发展应以“科技先导”的理念,帅康则认为“科技是基石”;作为高科技企业的天邦集团强调“科技、质量、服务的统一”,突出了科技对于提高质量、完善服务的重要支撑作用。
(九)主动融入国际市场
企业的国际化经营理念包括进入国际市场的强烈愿望、主动应对国际竞争的心态、以国际一流的企业作为标杆来评价自己。在行动上,体现在国际市场的开发、国际品牌的创造、中外合资企业的建立、国际化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宁波较大企业明确提出了积极主动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经营战略。
(十)淡化家族制
相当多宁波企业能迅速成长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他们较早地接受产权改革的观念,并且务实地改良企业制度。他们通过产权改革,淡化了家族制,为企业的成长配备了适应的企业制度。95%以上的民营企业都是从家族制的形式起步的。宁波民营企业对家族企业制度的态度是相当务实的。他们的典型理念可以概括为“淡化家族制”。 转贴于
三、宁波民营企业经营理念的主要特征
(一)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经营”为灵魂的较系统的经营理念
宁波民营企业经营理念的体系性较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一是民营企业经营理念具有较强的层次性。宁波民营企业经营理念第一层次是具有强烈的市场导向理念。具体表现为“诚信经营”与“品牌经营”的两个方面。宁波民营企业提出“质量(品质)第一,速度(效率)制胜,技术为先”等三个理念,来保证市场理念的贯彻,这是经营理念的第二层次。而要保证企业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服务效率及技术含量,宁波民营企业认为企业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方针与经营理念(体现在管理中对员工利益、情感、主动性的尊重,要充分调动与发挥企业人力资源的主动性、创造性),这是经营理念体系的第三层次。在民营企业发展的特定背景与自身特点的条件下,宁波民营企业强调通过改良和创新企业制度来激发企业人力资本(资源)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企业经营理念的第四层次是“改良或淡化家族制,创新产权制度”。而改革开放30年来宁波民营企业经营理念的发展中,其经营理念的核心与灵魂是“创新经营”。二是宁波100强民营企业的经营理念的表述中,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比如他们比较系统地归纳总结了企业发展的法宝——强调“创新、品牌、人才、科技”的四维一体。
(二)传统继承性与时代性共存
宁波民营企业现有经营理念一方面体现了对宁波优秀经营理念的继承。同时,经营理念又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性,比如,强调“创新”的经营理念,强调“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可见,宁波民营企业的经营理念比较充分地体现现代化的新趋势,比较鲜明地反映时代对企业经营的要求,以及企业对经营环境变化的适应性策略。
(三)人文特征相对突出
宁波民营企业的经营理念人文特征突出,比较鲜明地体现“以人为本”理念。同时,比较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仅从这些企业对企业文化的总结与宣传来看,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规范化,在百强企业中,80%的企业在企业网站上,都有专门的区域来宣传企业文化,且企业文化的内容的体系性、实用性都较强。从其文字表达上,很多方面具有鲜明的个性,非常朴实。
(四)实用性突出
在经营理念的表达形式上,强调通俗易懂,直接而不含蓄,简明扼要,其中不少理念就是经验总结的通俗表达。宁波企业的经营理念表达之所以如此强调通俗易懂,关键原因就在于宁波民营企业的企业家就是希望引入企业文化这种管理手段来提高效率,产生实效,而不是作为一种装饰。
四、对民营经济后发地区提升企业经营理念的启示
(一)政府应努力营造有利于催生企业优秀经营理念的经营环境及人文社会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宁波民营企业经营理念的不断成熟,与当地政府在经济发展中不断完善市场环境,加强引导密切相关。当地政府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地方规章制度,并加强执法力度,通过各种激励措施,推动了当地企业经营理念的转变。因此,民营经济后发地区政府首先要努力在当地营造一个公平、开放、诚信的经营环境,营造一个勇于创新、包容创新的人文社会环境,还要加强对当地企业经营的引导,推动不同地区企业的交流与合作。
关键词:倾销 反倾销 薄利多销 厚利适销 资源浪费
当前“中国制造”已成为国际贸易争端的靶心,频遭全球的反倾销,中国已连续十几年成为遭遇反倾销最多的WTO成员,症结何在?如此的量大频高,很容易让人产生到政治联想----是对正在崛起的中国的嘲弄和遏制。然而反观一下我国遭遇反倾销的商品,大都被高举物美价廉的旗号推向国际市场,也就是说大都秉持着薄利多销的经营理念来取信于世人,试图让意识形态各异的的世界接受中国文化,难道这是国际贸易中普遍接受的价值取向吗?故笔者认为:薄利多销的经营理念才是我国频遭反倾销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薄利多销的经营理念产生的文化土壤
薄利多销的经营理念一直是中国传统商家的共识,它在闭关锁国的封建帝国中诞生,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中成长,它在中国的文化土壤里生根结果,从而在中国商家的血液里逐渐积淀为一种文化。
千百年来,农本商末。在“重农抑商”的儒家思想支配下,在夹缝中生存的中国的商业,走的是一条畸形的发展之路,那么中国商人在这种浓厚的文化氛围的重压下,为了求生存图发展,必然要寻找一条适合自己支撑自己的经营之路,以求得中国消费者普遍认可。因此,中国传统商家便以薄利来赚取顾客,以多销来增加利润。
那么这种经营理念就成为中国传统商业道德的核心。中国商人这种“德本才末”的价值取向和薄利多销的经营理念既为自己取信于民、积累财富铺平了道路,也为饱受饥饿之苦的广大中国消费者满足生活之需打开了通道。
中国人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都浓浓地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薄利多销的经营理念不仅是中国传统商家的共识,也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同;它既体现了中国传统商业的核心价值观,又让不入流的商人队伍以此跻身于社会并占据了一席之地。
如果说薄利多销的经营理念是中国传统商业的核心价值观,有其历史的必然,那么加入WTO的中国商界仍旧沿袭这个被奉为经典的祖传秘笈,自以为长袖善舞、经营有道,那就有些欺人自欺了。
二、薄利多销意味着资源浪费
薄利就注定低价竞争,多销那就是靠规模制胜。在资源短缺的今天,特别是资源日趋锐减、枯竭的形势下,薄利多销就是一种过度消费,那就是全世界都在亟待减少甚至消除的资源浪费。
因此有人提出,“薄利多销就等于资源浪费、劳动密集型、粗放型、低附加值产品等概念,这最终会拖垮企业。” 有资料显示:“中国每创造1美元GDP所耗资源是美国的4.3倍,德国的7.7倍,日本的11.5倍。”
薄利多销的经营理念,曾经作为我国初级产品市场竞争、赚取外汇储备的无奈之举,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国际市场上亮相的是“中国制造”,如果依旧是低价竞争,规模制胜,那就是过度消费资源,而过度消费资源就是典型的资源浪费,薄利多销带来的资源浪费也正是造成全球经济短缺的罪魁,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戒。
三、薄利多销在国际贸易中确为倾销的动因
众所周知,Dumping(倾销)一词在国际贸易中可谓臭名昭著,犹如过街老鼠,是国际贸易中重锤打击的对象。被视为一种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所以倾销为WTO所禁止。
因此反倾销也就成为各国保护本国市场,扶持本国企业强有力的口实。那么反倾销就是针对倾销行为而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是WTO允许采取的、各国公认的维护公平贸易和保护国内产业安全的合法手段。
当前,我国频遭反倾销的原因有多重,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薄利多销这种传统经营理念使“中国制造”在国际贸易中遭遇了空前的挑战,我国出口商品多数企业靠薄利多销,同行竞相压价,致使出口秩序混乱,低价竞销往往导致国外反倾销。
大量的反倾销不仅直接影响了“中国制造”正常出口,还进一步恶化了我国出口商品潜在的贸易机会,特别是反倾销还具有一定的连锁效应,当一个国家对出口国的产品采取反倾销措施时,常常会有另外一个或几个国家跟进,也就同样的产品提出反倾销,如美国针对中国关于轮胎特保法案刚一提出,雪上加霜的是印度、巴西、阿根廷等国相继就同样的产品提出反倾销。
都是薄利多销惹的祸,薄利多销使“中国制造”为其提供了反倾销的口实,也正是薄利多销陷“中国制造”于反倾销的泥潭,每年多达二十多起针对中国的反倾销封锁了“中国制造”通往国际的道路。虽然眼下我国的外贸的贸易量、贸易额以及贸易顺差节节向好,但是,不断的官司缠身,还有高额的惩罚性的反倾销税,必将拖垮我们的外贸企业。
关键词:物流企业;客户流失;改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30-0025-01
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客户流失是服务型企业经常会遇见的问题,尤其是对物流行业而言更是如此。开发一个新客户的成本几乎是维护一个老客户的两倍甚至几倍,因此维护老客户,防止客户流失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使客户请得来留得住,且提高客户忠诚度,以及通过何种方式来实现客户的个性化服务,这些都将成为物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1 物流企业客户流失的主要原因
造成客户流失的原因,总的来说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因素两大类。内部原因一般指企业自身原因,如经营理念及专业技能等;外部因素通常是指客户需求变化,同行之间的竞争拼杀等方面。笔者结合某物流企业的实际调查,逐一展开分析。
1.1 内部原因
①经营理念。现在经济竞争环境瞬息万变,企业的管理层的思想意识也应该跟着变化。在这方面,很多高层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不能与时俱进。他们在客户关系管理方面的意识太淡薄,更有甚者,连什么是客户关系管理都不知道。特别是众多的中小型物流企业,很多都是靠创业者的人际关系网络开发的客户。在这些创业者眼里,理论的东西永远是灰色的,他们会认为,什么理念不重要,关键的是与客户的关系处理好,而不是站在客户利益的角度考虑问题,认为只要维护好业务合作关系就行,没有上升到客户根本利益这一高度。这些企业往往只把精力放在打造自身硬实力上,认为只要把自身实力做强做大了,客户理所当然会维持合作关系,殊不知,这样做往往是被动的。从供应链的角度来看,上游决定下游,唯有从上游作为出发点,才能做好下游的角色;从供求关系角度看,卖方产生行业,买方产生市场,目前物流业总体处在买方市场阶段,故卖方的激烈竞争程度可以用白热化来形容,物流企业作为供应商的角色必然要适应买方市场的要求。有什么样的经营理念就有什么样的结果,但很多物流企业都没能上升到供应链经营理念的高度,违背服务业的理念,客户流失便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②专业技能。员工的技能水平决定着服务质量,关系到客户满意度,而满意度又决定着客户是否会流失。即便公司组织结构完整,公司注重团队意识培养,但是薄弱环节就是员工招聘和培训机制不完善,陷入两难境地。例如说营销人员沦为了报价机器,只是简单的把公司的产品和服务报价出去,而不是从客户整体物流需求出发,为客户提供一揽子的物流解决方案。操作人员只懂得操作本职位的工作内容,不是其职位以内的业务一窍不通,当需要跨部门联合作战的时候只会拖后腿,大部分中小物流企业为了节省成本招的是专才而不是通才。客服人员仅扮演救火队员的角色,往往等出了问题去善后,应急方案也显得滞后,而没有重视问题发生之前的预防工作。
1.2 外部因数
首先是客户需求出现变化。客户的需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其需求也在不断做出改变,目前环境下没有任何一家物流企业能够满足每一家客户的每一项要求,当客户出现新的需求,企业往往没有提前做好应对准备,而是被动性的随之配备资源,结果专业性及熟练度难以达到客户的要求。没有做好提前预判,被动性完成,服务难以为继,自然而然客户就流失了。
其次是同行之间的激烈竞争。任何行业的竞争绝不仅限于在既有的竞争对手之间展开,还包括其余几种力量的竞争:即潜在竞争对手的进入风险、产业内现有的企业竞争强度、购买者议价的能力、供应商议价的能力、产业替代性产品的相似度,上述五种力量共同作用于物流业的竞争强度和利润率。如今同行之间产品和服务的同质化比较明显,加之价格透明度很高,大家掌握的资源相差无几。同行之间的竞争比的就是谁的服务意识好,谁的服务水平强。而那些服务意识止步不前,服务专业技能又没有及时提升的物流企业,就会被对手远远甩在后面,同样客户自然会流失到更好的供应商。
2 客户流失的改进策略
2.1 全新的经营理念
首先是公司的理念识别需要从上到下的改革,要彻底改变之前的“事事逐利”的经营理念,改为事事围绕客户的要求出发,想客户之所想,急客户之所急,将客户关系作为公司整个业务的核心。其次从公司高管抓起,强化各部门员工的客户服务意识,使他们主动的参与进来,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服务好客户。再次是搭建“以客为尊”的组织结构。设立专门的客服部,专人跟进客户的各种疑问。将原来物流企业常用的垂直领导结构整改为以客户为中心,各部门环绕式服务的球链结构,并将客户关系管理提到公司的战略高度,最后得出“以客为尊,与客户一起成功”的全新经营理念。在这一经营理念下,客户被作为公司最重要财富的同时,提出了一个与客户一起成功的重要概念,将公司与客户两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客户的需求就是我们的需求,客户的想法就是我们的想法,二者得到高度的统一,用我们的细心贴心让客户做到放心安心。
2.2 搭建差异化的客户关系管理体系,对客户分级管理
在明确了公司全新的经营理念和随之匹配的组织机构后,重点就要落到客户关系管理上来。从理论意义上来讲分为三部曲:建立客户数据库――客户识别――客户分级管理。首先,综合客户数据库的建立,为公司获得了海量的客户以及潜在客户的详细数据;通过差异化的目标客户识别管理模型,我们在海量的客户源头中筛选出重点选择客户和择机选择客户两部分客户群来进行重点维护。其次要进行客户甄别,对于客户管理不能一刀切,需集中最优质的资源服务好最关键的客户,根据二八法则:公司关键的20%的客户创造了公司80%的利润。当前来说,客户绝对数量已经不再是衡量企业的获利能力的最佳指标,相反,客户质量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是企业赢利大小的关键,重点要防止关键客户的流失。再次要针对不同客户进行差异化分级管理策略,所谓的客户差异化分级,主要从两个因素分析:一是在公司销售额的比例,另外一个是客户美誉度,即所谓忠诚度与信誉度的结合,最后将销售额和美誉度综合后,按标准进行差异化分级。
3 结 语
综上所述,造成物流企业客户关系乱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市场日益竞争激烈的今天,企业要想保持核心竞争力,有效维护好客户,走可持续发展路线。必须充分了解企业自身状况并结合实际环境,着力提升经营理念,在实施差异化的客户关系管理思想的指导下,不断采取各种优化措施,做好客户管理工作,防止客户满意度下降、客户流失等现象。
参考文献:
[1] 王月兴.企业顾客关系管理研究[M].深圳: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2009.
[2] 陈明亮.客户生命周期模式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11) .
[3] 范云峰.企业客户流失的原因及防范措施[J].中国流通经济,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