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幼儿园交叉帮扶

幼儿园交叉帮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幼儿园交叉帮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幼儿园交叉帮扶

幼儿园交叉帮扶范文第1篇

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显示,我国仡佬族人口数量为57.9万,主要分布在贵州、广西、云南等省的边远地区,其中56万分布在贵州省,全国仅有的两个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务川、道真均处于贵州省北部遵义市。由于历史和地理等方面的原因,上述仡佬族地区生存条件较差,包括幼儿教育在内的整个文化教育事业十分落后。本研究对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的调查显示,管辖15个乡镇、43万人口的务川县只有5所公立幼儿园,并主要分布在县城及个别中心乡镇。这5所公办幼儿园普遍缺乏专业教师,园所设施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办园标准,且存在严重的“小学化”倾向。近年来,务川县陆续开办了17所私立幼儿园,但基本上是“作坊式”幼儿园,主要分布在乡村,教育部门难以对其实施有效监管。这类民办幼儿园更是缺乏专业教师,其招聘教师的条件只限于“身体好、会做饭”,多数幼儿园甚至没有基本的教具和玩具,教学设施极为匮乏。

二、仡佬族地区幼儿教育环境现状分析

环境是影响个体发展的重要外部因素。美国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认为儿童发展的生态环境由若干相互镶嵌在一起的系统组成,主要包括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和宏观系统。[1]微观系统是个体直接体验着的环境,主要由家庭和幼儿园环境、学校环境组成。一个或多个微观系统相互交叉即产生了中观系统。外层系统指那些儿童并未直接参与但却对个体发展存在影响的环境,例如当地的教育水平、社会福利、父母就业状况等。宏观系统指儿童所处的社会或亚文化系统中的社会组织、意识形态和价值等,这些因素虽不对个体直接发生作用,但其变化会影响到其他环境系统,进而影响儿童个体的发展。这些系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复杂的教育环境。可见,我们应把儿童的发展放在一个更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考虑,而不能仅仅局限于微观和中观层次。[2]。就仡佬族地区来看,其社会和家庭不仅对幼儿教育重视不够,甚至轻视、歧视幼儿教育,重生轻养现象十分突出。虽然近年来政府鼓励举办学前教育,但仡佬族地区农村仍只有极少数民办幼儿园,多由农民出资举办,由于教育经费严重不足,教学设施严重缺乏。同时,农村地区幼儿教育师资严重缺乏,民办幼儿园的教师普遍不具备教师资格,缺乏基本的教学知识和技能。不过调查也发现,越是贫困山区的家长越是希望儿童接受学前教育,其强烈的愿望是建立在他们希望孩子走出大山、融入现代文明、改变贫困落后的命运的基础之上的。

三、仡佬族地区学前教育环境提升的策略

学前阶段是个体体格发育、语言发展、习惯养成、潜能开发的关键时期,没有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就无法让仡佬族儿童在人生的起点上获得公平的竞争机会。在提升仡佬族地区学前教育环境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做到以面为主、点面结合,实施“树理念、强师训、促帮扶”三大工程。

(一)树理念

要促进教育起点公平,提升仡佬族地区幼儿教育环境,就必须首先改变仡佬族地区人们对教育的观念,使其重视幼儿教育。首先,可以邀请省内外幼儿教育专家到仡佬族地区举办各种层次的培训班或幼儿教育专题讲座,宣传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使广大仡佬族群众认识到学前阶段是个体学会与他人相处、形成健全人格的关键时期。其次,可以组织当地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参与仡佬族地区学前教育实践,通过印发相关资料、排练相关文艺节目,采用仡佬族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如相声、快版、顺口溜、花灯戏等),向其宣传幼儿教育对于个体和家庭发展的重要性。第三,政府相关部门应大力宣传,强调幼儿教育对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并营造重视幼儿教育的氛围,让仡佬族人确立正确的早期教育观念。

(二)强师训

师资是发展仡佬族地区幼儿教育的关键,而师资队伍建设一是要保证有足够数量的幼儿教师,二是要全面提升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为此,地方教育部门与幼儿教育机构应和地方高校以及培训机构密切配合,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挑选一批有发展潜力的幼儿教师,根据“短、频、快”的原则,将其培养成幼教骨干师资,并能够充分发挥引领当地幼儿教育发展的作用。另一方面,应邀请省内外的幼儿教育专家到仡佬族地区进行各种讲座培训,大范围、多维度地提高幼儿教育师资水平。如可以采取以点为主的方式,在务川、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选择县直机关、乡镇、村幼儿园各2所幼儿园,对其教师进行“三子训练”,以加快当地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所谓三子训练”即在培训中一要加强岗位练兵,为幼儿教师成长“搭台子”;二要拓展培训渠道,为幼儿教师发展“下单子”;三要深入教学研究,为幼儿教师成功“引路子”,从而为当地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一个广泛的支撑平台。在补充教师数量方面,可以在小学教师中抽调一批热爱幼儿教育且具备基本幼儿教师素养的教师,经培训后转入学前教育领域。此外,还可以加大县、市中心幼儿园对仡佬族农村幼儿园的师资支援,指导乡村幼儿园进行教学研究和课程改革,进一步提高仡佬族地区幼教师资的数量和质量水平。[3]

(三)促帮扶

幼儿园交叉帮扶范文第2篇

一、加强教育演练,提升师生自救自护能力

1.扎实开展安全教育主题(专题)活动。组织开展第二十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第八个福建省学校安全教育周、安全生产月、综治宣传周、5.12防灾减灾日、11.9消防宣传日、12.2交通安全日及特种设备、水上交通安全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重视抓好安全知识网络竞赛活动、体验式生命教育和平安暑期、寒假专项作业等教育活动。充分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和社会实践基地等阵地开展安全知识宣传普及活动,积极协调公安、交通、消防、地震、气象等有关部门支持,在各类校外教育实践场所布置、开设一系列安全宣传教育功能室及专题讲座;加强与广播电视、手机媒体、公交电视、户外传媒合作,大力宣传普及综治安全法制和基本常识,及时报道综治安全工作特色亮点和成绩经验。利用“两微”平台、手机短信、校讯通等信息技术,加强学生安全家庭教育和社会宣传,营造保障学生安全的家庭和社会良好氛围,提升全社会综治安全意识。

2.全面落实安全教育课程。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做到安全教育课程、课时、教师、教材、教研和考核“六落实”,确保各学校每学年安全教育课程不少于12课时,并列入正式课表,每学期开学第一周和放寒暑假前一周必须安排一节安全教育课。组织学生使用好《公共安全教育读本》。建立考核评价体系,落实教师安全教育职责,提高教师安全教育水平。把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教研内容之中,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师资培训,加强课程资源和教学教研课题研究,探索信息化条件下安全教育教学新模式,强化学校安全隐患台帐网络管理平台建设。组织督查调研,总结、交流和推广教育教学成果,举办优质特色课程观摩评比活动,提高公共安全教育课程的实施水平。

3.加强应急逃生疏散演练。按照教育部《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全面落实应急疏散演练制度,将安全演练纳入学校常规管理,中小学校每月至少要开展一次应急疏散演练,幼儿园每季度至少要开展一次应急疏散演练,做到教职员工、学生全覆盖。采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促进应急疏散演练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联系,有效组织防地震、防火灾、防踩踏、防食物中毒、防交通事故、防校园伤害等系列演练活动,提高师生避险、逃生技能和自护自救能力。

二、深化“两项创建”,构建安全文化

4.全面深化“两项创建”工作。进一步健全创建工作机制,创新创建载体,丰富创建内涵,强化创建措施,巩固创建成果,增强创建实效,提升创建动力和活力;不断完善创建考评激励机制,把“两项创建”实效作为精神文明、党建先进评选和绩效考评的前提条件,纳入学校综治安全工作重点和目标责任制考评重要内容,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形成精品特色,确保完成2015年辖区学校安全标准化建设及“平安校园”等级创建评审达标率不低于65%的任务目标。

5.构建校园安全文化。开展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活动,制定建设办法与标准,培育2—3所校园安全文化创建示范校。坚持学校安全文化建设与平安校园创建紧密结合,重点夯实校园安全物质文化、构建校园安全制度文化、培养学生安全行为文化、凝聚校园安全精神文化。会同有关部门,深化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防震减灾等安全示范学校建设活动。

三、推进管理创新,提升能力水平

6.加强安全防控机制建设。严格执行中央综治办、教育部、公安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幼儿园安全防范工作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的意见》和公安部、教育部制定的国家标准GB/T29315-2012《中小学、幼儿园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要求》等文件规定,不断加大人防、物防和技防建设投入,将“三防”建设纳入学校标准化建设。努力构建新型校园安防体系,加强重点要害部位视频监控、消控、报警等技防设施规范化建设,实现全覆盖和“人机互动”。积极应对和妥善处置重大突发事件,建立健全校园安全管理及保障制度,完善事故预警、应急救援、善后处置预案,推动落实安全管理日志制度。完善校园安全警示标志设置。主动协调配合综治、公安等部门开展“护校安园”行动,加强校园及周边地区巡逻防控和治安排查。健全完善学生人身伤害校方责任险和学生人身意外伤害险制度。

7.推进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建设。建立隐患排查治理联动机制,健全完善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台帐制度、报备制度和挂牌督办制度,做到隐患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预案“五落实”,推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常态化、规范化和管理信息化。及时总结推广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经验,县教育局每学期至少组织2次、各学校必须每月进行1次校园安全隐患排查与整治行动。

8.提升安全教育信息化网络平台应用水平。借助“福建省安全教育信息化网络平台”,创新安全教育方式,探索新媒体信息化条件下学校安全教育教学新模式。开展平台应用操作培训,开设在线安全教育课程,组织线上安全教育活动,布置平安寒暑假作业,实现安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推动互动式安全体验教室(馆)、体验中心建设,进一步增强学校安全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科学性。

9.强化队伍建设与岗位培训。重点加强县、校两级特别是民办学校安全管理(保卫)机构和干部队伍建设,配齐配强专职安全管理(保卫)人员,以适应工作需要。制定培训计划,落实培训经费,有计划地组织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安全管理人员、学校负责人、安保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参加省、市、县、学校四级岗位安全培训,做到持证上岗。将安全教育及管理内容纳入开展校长、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作为师训干训的必修课程。指导推动各校利用教育网络教研平台,开展校(园)长、安全管理(保卫)干部和特殊岗位人员岗位安全远程教育培训。

10.强化信息报送和档案管理。切实履行安全事故和突发事件信息报告职责,严格执行省教育厅有关学校安全事故报告规定,杜绝迟报、瞒报、不实报现象的发生。建立安全工作记事和分析制度,加强安全数据档案管理,做好相关数据统计、报送、分析、建档工作,规范档案材料的收集、分类、整理、成册、入柜管理。

11.加强理论研讨与优秀成果推广。充分发挥“县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的职能作用,组织开展学校安全管理与安全教育实践教学研究及成果推广,总结交流安全教育及管理经验。适时开展《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及福建省《实施办法》、《福建省学校安全管理条例》执行情况和公共安全教育进学校进课堂等专题调研和经验推广交流活动。

12.加快推进综治安全信息化建设。按照科技引领、信息支撑的思路,构建纵向贯通、横向集成、互联互通、共享共用、安全可靠的学校综治安全信息(网络)系统,推进省市县校综治安全服务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管理和深度应用,实现互联互通;促进地方和学校建立集治安防控、隐患排查治理、校车管理、安全管理、网格化服务及公共应急指挥等多位一体的校园安全云服务管理平台。主动适应大数据、新媒体时代要求,强化网络平台、微博、微信等新兴传播工具信息综合运用,加强安全教育信息平台、“学校安全”网站(页)建设,及时通过网站(页)信息资讯、解读政策法规、传播安全知识。

四、突出工作重点,构建长效机制

13.有效预防学生溺水和交通事故。加强宣传引导,开展警示教育,建立每日提醒警示制度,即学校门口显目位置设置游泳和交通安全提示牌,利用每天5分钟安全警示教育,开展防溺水、防交通事故警示教育。持续开展防溺水、防交通事故安全教育优质课征集评选活动,充分利用当地新闻媒体,通过家访、《告家长一封信》、手机短信等形式,向学生及家长学生游泳和交通安全提示,增强家长安全意识和监护责任意识。推动建立防溺水、防交通事故分析研判制度和联防联控机制,主动提请当地党委、政府协调有关部门及镇(乡、街道)、村(居)和社区,广泛深入地开展重点水域、路段安全管理及排查巡查,设置安全警示标牌、减速带、隔离带、防护栏等设施,努力降低学生溺水和交通事故发生率。

14.加强校车安全管理。根据县委宣传部、县教育局、县公安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安监局联合下发的《县校车及学生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百日行动工作方案》,进一步推进集中接送学生车辆和学生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三年行动”的深入开展,协调、配合有关部门开展专项整治,建立健全集中接送学生车辆和非法营运车辆交通安全举报监督制度,严查接送学生车辆交通违法行为,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并补充、修缮校园及周边道路交通安全警示标志、标线和防护设施。提请地方政府并会同有关部门推进农村寄宿制学生周末班车开通运营工作,进一步规范规模较大学校校园内交通安全及师生接送车辆安全管理。

15.加强消防安全管理。深入开展“清剿火患”行动,强化“四个能力”建设。严格落实消防安全条件、隐患排查整改和日常管理制度措施,强化消防安全“标准化”、“户籍化”管理和火灾风险评估。明确学生宿舍、实验室、图书室、食堂餐厅等重点部位、重点岗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设立单位消防工作机构,配备专(兼)职岗位人员,加强防火巡查和应急疏散演练,开展消防安全优质课征集评选活动。全面提升学校建筑消防设施完好率,提高火灾高危和消防重点单位的人防、物防、技防水平。

16.强化饮食卫生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规范卫生操作规程。健全完善食堂卫生许可证、健康证、定点采购、索证、登记与食品留样、记录等管理制度,定期检查食堂及饮用水的卫生安全状况,加强人员培训,有效治理校园餐桌污染,强化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食品安全管理。配合有关部门加强校园周边无证经营饮食摊点卫生安全整治。严防校园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17.加强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强化校园周边综治防范措施,认真贯彻落实闽教安〔2014〕21号文件精神,充分发挥学校及周边综治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作用,健全完善部门协同的齐抓共管机制,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开展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交通秩序、文化娱乐场所、食品市场、网络诈骗和“护校安园”、“清剿火患”、“六打六治”打非治违等专项整治行动,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坚持前端管理、源头防范,实现预知预警、预防预控,主动提请当地政府协调有关部门,深化校园及周边治安突出问题集中整治、挂牌督办、联动推进、督导检查机制,强化校园周边易肇事肇祸、有潜在暴力倾向等重点人员的排查、救治、帮扶、管控,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加强有不良行为学生的教育、矫治、管理,建立心理预警、疏导机制,推进专门学校建设和专门教育工作,开展管制刀具、器械收缴行动,有效预防和控制侵害学生及学生打架斗殴等涉校涉生暴力案件的发生。

18.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建立领导干部定期接访制度,及时调处、解决不稳定、不安全隐患及突出问题,依法处置活动中的违法行为。健全完善学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诉求表达和权益保障机制,引导师生依法逐级反映诉求,及时排查、分析、研判教育系统存在的突出矛盾纠纷,建立预警机制,加强学校、班级综治安全信息员队伍建设。强化学生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网络安全教育,防止网络诈骗和传销。加强问题学生和教职工的思想引导、心理疏导、行为管控和台账管理,及时排查化解可能发生的师生矛盾纠纷。

五、强化督导检查,有效消除安全隐患

19.加强阶段性督导检查。建立全县学校综治安全管理工作专项督导制度,探索建立安全巡查制度,健全完善督导检查、督查通报、落实整改、限期反馈和“回头看”等工作制度,提高督查效率效能。探索建立学校交叉检查机制,协调并配合有关部门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交叉检查、专项督查、随机抽查和明查暗访等方式,重点加强防溺水、校舍安全、校车及学生交通安全、饮食卫生安全、消防安全、实验室危化品安全、网络安全、校外集体活动安全等督导检查,及时发现问题,通报情况,挂牌整治,实现督导检查与隐患整治、规范管理、督查通报、绩效管理有机结合。

六、落实岗位责任,构建履职考评体系

幼儿园交叉帮扶范文第3篇

关键词:项目式;双创教育;专业建设;融合

一、引言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专业建设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是高职教育服务国家创新创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高职院校双创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毕业生就业创业质量的重要保障。创新创业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及创新创业能力的一种教育模式,提高学生的工作责任感、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综合素养,帮助学生创业就业,本身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培养学生用创业思维去思考问题、去实践、磨练意志,是素质教育的深化和发展。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迫切需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并不是开设几门课程就能解决的问题,每一门课程都可以是创新创业基础课。作为学校应回归教育本位,必须做的也就是进行创新创业教育。

二、专创融合双创教育问题现状

目前创新创业普遍缺乏与各个专业紧密结合的更为深广的内容,学生对于专创融合的理论知识有,但是实践方面能力得不到充分挖掘提高,专创融合的深度广度不够。学生通过技能大赛或创业大赛获得优秀成绩,但其成果还仅仅停留在理论阶段,还没能进入到实践应用阶段,创业创新点定位不足,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同时,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方面双创师资队伍质量有待提升,老师们缺乏实际的创业经验,导致双创教育与专业课程建设渗透不深等问题。高职院校必须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努力使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针对上述要求,结合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专创融合专业建设,创新高职育人机制。

三、项目式专业建设助力专创融合双创教育路径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核心思想中体现的特征实际上就是著名教育学家杜威提出的“做中学、学中做”特征,充分利用项目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教学方式达到探究、体验、实验和验证的学习效果。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工匠精神,体现旧时代师徒制度与家族传承的历史价值。学生与教学实践环境中各种学习资源不断呼应,解决创新创造过程中的问题。创新创业教育必须系统思考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深度融合,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新型模式,使学生能在理实一体的教学环境和过程中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将竞赛项目、创业项目进行教学化转化,将培养要求纳入人才培养总目标;增强沟通能力、领导力、工匠精神、终身学习等核心竞争能力的要求。本研究从专业建设课程体系、专创融合教学实践、师资力量等几个方面探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路径。

(一)优化专业建设及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创业教育要依据专创融合改革的目标要求,开展项目式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专业教育的课程、课堂与实践中,要具体落实在创新创业意识的增强、创新创业精神的培育、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以及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首先,在学校现行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融入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开设创新思维、创新实践、创业方法等作为公共选修课,采取以创造类、创新类、能力素质类和创业实务类为主体的课程设置,淡化学科专业之间界限,鼓励跨学科学习,强调学科专业之间的交叉与融合。比如,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一一学年可以开创新思维、职场交流与沟通、就业指导等课程;大二一学年可以开虚拟幼儿园管理等课程;大三一学年可以开幼教管理实训等课程。其次,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强化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推动“项目式”教学方法的改进。重构专创融合课程,以项目感知与体验、项目创新实践、面向全体学生开展项目式课程教学,老师们应该主动寻找教学中的双创元素,将其融入教学中。

(二)专创融合教学实践,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在构建专创融合实践教学体系上,让专创融合理念和工匠精神在人才培养中得到升华。鼓励学生参与社团、学生会、校园内竞赛、科技创业大赛等,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决策力、专业实践能力和表达能力,以赛促学。紧跟“互联网+”对高等教育的要求,政校企多方努力构建利益共同体多方协同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链,共同促进高端就业和创业带动就业。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网络课程资源,建设适合学生发展的特色在线课程,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新的技术支持。发展“互联网+”下的创新创业教育环境,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实现共享资源、交流研讨、协作互助,最终积极主动创造作品和分享作品。项目式教学实践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互进行,突出学生专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多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项目完成的过程中获得经验的积累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在创新创业课程教学过程与方法上,注重问题启发与引导,以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注重对学生跨学科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训练,开展专题研究和实践,在项目开展的过程中提升创新意识和能力;在创新创业课程评价上,考虑不同学科专业的内在特性与规律,将学生的知识运用掌握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作为考核指标,以成果转化为导向,通过评价标准引导学生探究和发展。比如笔者所从事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一直非常重视项目式实践教学模式,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虽在创业项目上独具文化特色,但存在盲目选择市场热点等问题,笔者认为专创融合的理念可以很好指导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新时期实践教学环节中呈现的一些问题,使课堂讲授与学生创业具体项目有机结合,同时促进学生不同学科的知识体系融合,建立充分尊重市场的科学考核体系,不仅学生创新创业的综合素养要经得起考量,创业成果更要经得起市场检验。幼教行业市场竞争激烈,进行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二胎开放,幼教市场空间巨大,尤其是小型幼儿教育培训机构,投资规模可大可小,起步灵活,非常适合创业,因此,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迫切需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学活动中,以创业促教学,培养具有双创特征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

(三)加强专创融合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开展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教师教学水平决定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师资团队是影响创新创业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配置多元协同的教师队伍从事创新创业教学工作。组建校内外专家、成功创业人士组成的专兼职创新创业指导服务队伍,打造一支双创“教练型”混编师资队伍,使帮扶有效,是实现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实践和管理的一体化和信息化的关键。创业教育要求学院挑选具有相关学科背景和教学经验的教师,重点把这些教师培养成专兼职专创融合教学教师队伍,同时让这些老师有大量的机会参与创业实践,积累创业实践经验,帮助学生激发创新思维。因此,高职院校不仅要培养教师具有专业实践能力,而且要有自主创新意识,这些是对专兼职专创融合教学教师自身综合素质优化和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的内在需求。教师由教育引导逐渐向身兼教育引导和指导帮扶双重作用的角色转变,教师的指导将具有高度的针对性、时代性和实效性。这就需要教师依托专业挖掘教学中的双创元素,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团队合作等素质融入教学中,促进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的有机融合,推动双创教育改革。学校应该制定激励措施,为他们提供有关创业培训和研讨的机会,通过双创培训,教师的教学方法将得到提高,教师教学手段得到丰富,教师在教学中结合专业融入创新精神的培养,改革课堂教学,采取措施开发学生的潜能,深化双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幼儿园交叉帮扶范文第4篇

下面,由我简要总结__年我区道路交通和消防安全工作,并对2015年相关工作谈几点意见。

__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组织部署下,全区各职能部门、街镇认真履职,相互协作,抓住重点,大力推进各项安全生产监管措施落实,有效预防和减少了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全区交通和消防形势总体保持平稳,特别是有力加强各重大节点期间的消防安全检查和道路交通保障工作,年内未发生影响大的安全事故。主要工作措施和成效如下:

(一)道路交通管理方面:一是加强交通违法整治工作。大力开展交叉执法、突击行动和联合执法,严厉打击“五类车”、酒后驾驶、超限超载等交通违法行为,全年共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22.8万宗,查扣违法车辆2.4万辆,行政拘留交通违法人员2001人。其中,查扣“五类车”21152辆,同比上升11%;超载车辆3391辆,同比上升58%;酒后驾驶670宗,同比上升28%,其中醉酒驾驶135宗,同比上升419%。通过加强交通违法的查处整治,有力保障了全区交通安全形势稳定,去年全区交通事故数、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分别同比下降17%、11.3%、21.6%。二是加强交通秩序疏导工作。针对地铁9号线、雨水渠箱改造、芙蓉大道改建、广清高速扩建、红棉立交、肇花高速等重点项目同步施工的情况,各部门加强沟通协作,积极落实好疏导管理措施,特别是公安交警部门加大了对路面人车秩序的疏导力度,方便了市民出行,有力保障了施工路段的交通安全,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事故风险。三是加强交通事故隐患排查整改和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村道路口“五个一”工程,全年共排查确定169个整治路口,并于年底进场施工。做好交通标志标线翻新工作,全年共修复交通信号灯321座(次),新增、修复交通标志44个。对全区道路中央隔离设施进行排查,制定优化设计方案,已完成曙光路、龙珠路、新华路、宝华路、建设路部分路段护栏设置。四是提升交通管理服务质量。全区共受理驾驶员初学增驾35434人次、驾驶证换补证31844次;办理注册登记车辆4228辆,机动车年检95885辆次。大力推行轻微交通事故“快撤理赔”服务,自开展该项工作以来,利用__湖、迎宾大道“快撤理赔”服务点处理交通事故1851宗,占城区简易交通事故数49.6%,有效防止了因交通事故引发的次生事故和交通堵塞问题。五是加强交通安全宣传。以交通安全宣传“五进”工作为中心,广泛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全年共播出交通安全类电视新闻1440条次、公益广告6000条次、电台新闻500条次,进一步提高了群众文明出行意识和安全意识。

(二)消防安全工作方面:一是加强消防责任落实。进一步完善消防安全委员会工作机制,逐级签订责任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消防工作措施,强化督查考核机制落实,去年共组织全区范围的消防工作会议13次,开展消防工作督查考核12次,组织消防工作考评验收15次。二是加强火患排查整治。深入组织开展“清剿火患”、重大火灾隐患集中整治、城中村整治、专业市场整治、今冬明春火灾防控工作等多项消防隐患整治行动,始终保持社会面火灾防控高压态势。全年共排查各类单位、企业2.2万家(次),整改隐患2.3万处,责令停产停业93宗,临时查封364间,消防行政拘留282人,有效净化了消防安全环境,全区整体消防安全形势保持稳定,没有发生重特大火灾事故。特别是对区内13个存在重大火灾隐患单位实施挂牌督办,各街镇和部门迅速行动,目前各火灾隐患均已整改完毕;在新华村、岑境村、合成村开展试点城中村消防安全隐患专项整治行动,目前三个试点城中村已基本完成整改,有效改善了城中村消防安全环境。三是加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大消防经费投入,去年共拨款400多万元,为237个村(居)配置完善了灭火救援基本器材,购置了微型消防车等一批消防设施;花东镇、狮岭镇消防站建成投入使用。同时不断加强各街镇专业消防队伍的建设管理,为全区灭火救援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四是加强消防宣传培训。以消防宣传“五进”为抓手,先后组织开展消防志愿者行动、安全生产月、“119”消防宣传月和冬季防火宣传等专项活动,充分利用多种媒介,广泛宣传火灾预防、初起火灾扑救和逃生自救知识,特别是通过消防隐患电视曝光、典型消防事故警示教育等方式,有力提升了消防安全宣传效果。去年全区共组织各类大型宣传活动48次,举办消防知识讲座和消防安全培训班78期次,组织消防演习290次,培训人员3万人次,派发各类宣传资料9万余份,播放消防安全知识公益广告927条。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当前面临的安全生产环境仍然复杂严峻,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意识淡薄。个别单位、部门思想上不够重视,消防责任、监管责任落实不到位,导致火灾隐患排查整治不彻底;一些社会单位消防安全意识薄弱,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重经济、轻安全的思想仍然顽固,还存在带险经营、违章作业和违规住人等情况;“三小”场所、违法住人场所、违章建筑、城中村、出租屋等消防安全问题是影响我区安全生产形势的重要因素,这些问题引发重大火灾事故的风险隐患较大;一些地区消防装备、公共消防栓、出租屋和老旧居民楼消防设施等消防基础工作仍较薄

弱,群众消防安全意识仍然不强。二是道路交通监管形势复杂。随着我区交通道路改造建设、市政建设等工程推进,管理疏导工作面临较大压力;部分交通设施建设相对于城市道路发展情况比较滞后,特别是一些新建道路的路灯、路牌、信号灯、标志标线、护栏等设施跟进建设较慢;从目前的情况看,由于交通违法、群众交通安全意识不强等问题引发的交通事故仍然较多,特别是酒后驾车、超速超载、无证驾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时有引发造成人员死亡等交通事故,需进一步加强整治力度;目前我区仍有149家商家持照销售电动自行车,导致了“一边是公安查扣、一边是商家销售”的矛盾局面,需加大对“五类车”销售环节源头治理。三是管理水平有待提升。与当前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以及人民群众更高的期待需求、上级更高的标准要求相比,我们管理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部门之间的工作合力仍需进一步加强。针对当前复杂的交通消防安全监管形势和工作薄弱环节,各部门、街镇要继续认真履职,加强协作,创新管理,有效落实各项安全监管措施。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在交通管理工作方面。一是继续保持对各类交通违法行为严查严管的高压态势。公安交警、城管、交通等部门要继续组织联合行动,进一步强化客运站、广州北站以及各商场、商业繁华地带“五类车”等专项整治,加强对“五类车”上路、销售、加油、生产等环节的监督检查,并深入开展“人屋车场”整治,挤压“五类车”生存空间,同时加强对电动车销售商家的监督检查,要求其履行先期告知义务,在商店明显位置张贴《广州市公安局关于对电动自行车和其他安装有动力装置的非机动车不予登记、不准上道路行驶的通告》,切实抓好“五类车”销售环节的源头治理。继续加大对酒驾、超载、超速、冲红灯、无证驾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加大对行人和非机动车违反信号灯、翻越隔离护栏、随意穿行马路等违法行为的处罚和教育力度,最大限度地减少交通违法行为和交通事故;持续加强对客货运车辆、校车、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旅游包车等重点车辆的管控力度,严格落实运输单位安全主体责任,强化驾驶人资格审查和安全教育,从源头上消除隐患和预防事故。二是继续加强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公安交警部门要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全面开展交通事故隐患排查,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配合协作,切实做好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特别是要尽快整改损坏、残旧、不合理和群众多次投诉的交通灯号、标志标线等设施。对占用道路施工、存在安全隐患和影响道路通行秩序的工程,要督促施工方加强配合,定期召开工作会议,落实检查督导,采取措施进行整改。三是继续提升交通管理服务水平。加快推进落实我区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发展规划,实现警力最优化调用,提高路面一线交通管理效率;加强一、二期电子警察的升级维护工作,加快推进第三期投入使用和第四期的建设工作;推进花城、迎宾、三东、风神、狮岭大道等主要道路交通信号灯联网协调控制(简称绿波带)的改造工作,进一步提高道路通行效率。继续推广轻微交通事故“快撤理赔”服务,在中心城区两个服务点、狮岭地区一个服务点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服务点数量,扩大服务覆盖范围,进一步方便群众办理快撤理赔服务。四是继续大力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继续深入推进“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安全宣传系列活动,大力整合区内各类媒体资源,创新宣传模式,用“双微”(微信、微博)平台制作播放交通宣传短片,大力开展交通安全公益广告宣传。依托农村(社区)交通安全服务站,建立村居交通安全劝导小分队,盯住重点人群、守住重点违法行为,加强农村交通安全宣传,提高群众文明出行的意识和自觉性。大力加强校园交通安全宣传工作,对全区各中小学校、幼儿园做好指导,在日常课程中加入交通安全教育,落实“警纠校处”等措施,加大对学生乱穿马路、不按车道驾驶自行车等交通违法行为的教育力度,切实提升校园交通安全教育水平。

幼儿园交叉帮扶范文第5篇

一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教学计划怎么写?培养学生初表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一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教学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一、班级分析

(一)任教班级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24名,大部分学生都来自附近村子。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深入了解,我对班里的孩子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刚步入小学阶段,有许多孩子还不能马上适应课堂学习,个别孩子常常给我的课堂教学带来许多的不便,但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欢声笑语。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这个学期我应该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思维的发展、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

(二)学困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级学困生有麻彤彤、董雪芬、金伟信、董晓乐、董苗苗、吴高程、汤伟帆等学生。这些同学有的智力有些问题,有的则是自觉性不够,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总想偷懒,不做作业或者抄别人的作业。造成我班的学困生基本原因如下:1、学习动机问题,导致学习困难2、学习策略问题,导致学习困难。3、不良家庭环境导致学习困难。我们学校小学学生家长大多是在外务工,家长素质普遍不高,对孩子的教育认识不够明确,且大多把重心放在"养"上,他们不会"育",甚至在"养"上都有问题。因为教学方法、内容等方面的原因,这部分学生普遍跟不上这里的学习,导致学习困难。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

1、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

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1)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提供丰富的素材。例如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以一系列学生学校生活内容(发新书、联欢会、作业评比等)为素材引出计算问题,使原来比较枯燥的计算教学有了丰富的现实背景,使学生体会到计算意义和作用。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数学教学中的所有活动都是为使学生获取某一知识或技能而设计的,因此,要符合儿童认知特点和兴趣需要,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儿童主动建构有关的数学知识。

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1)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

(2)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4、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

5、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

数与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数与计算的知识和技能也是小学数学教育要使学生掌握和形成的最重要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

(1)丰富关于数概念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关于数感,在《标准》中已有明确的说明。

(2)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计算教学的例题中呈现多种计算方法,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不对各种算法进行评价,尊重学生自主的选择,保护学生的自主发现的积极性。

(3)计算教学的要求和训练强度相对降低的。

6、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的,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的。

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1)注意为教师创设数学问题情景提供丰富的素材的。

(2)很多插图提供的情境具有连续性或故事情节的,为设计、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投影片等教学辅助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提供了方便。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体、正方体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的,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的,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4、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5、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6、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7、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

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的。

五、教学措施

(一)落实教学"七认真"的具体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

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的,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的,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二)针对学困生的具体措施

五个必须"即:"备课时必须对学困生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充分的预设,上课时必须让学困生提出问题,合作学习中必须让学困生发言,辅导点拨时必须解决学困生的困惑,设计作业时必须针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次布置并对学困生当面辅导"。

对学生因厌学辍学的,分析造成的原因,积极采取帮扶转化措施,采用教师和学优生对学困生一帮一、结对子的方式,帮弱促强,帮助学困生重新树立学习信心。

1、教师在备、教、批、辅、考等教育教学环节,对学困生多加关怀,厚爱一层,从抓基础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在备课时,关注学困生,注重基础知识和兴趣知识点设计教案。

2、在课堂上,加强基础知识和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困生树立"我也能回答教师提问,我也能学好功课"的信心

3、批改作业时,对学困生进行面批,多以引导和补习为主;

考完试,找学困生谈心,以鼓励教育为主。

让学困生找出自己学习上的优势与长处的,唤起心灵深处的自我向上的意识,由消极被动地学习向积极主动地学习转变,由自卑向自尊自强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切实解决了学生的厌学思想,、从根本上消除辍学的现象,确保了各学段、各学科的教学质量的提高。

六、教学进度安排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2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3个班共有215人,每班有65多人。虽然大部分入学前,接受过学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特别有少数几个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而且学生在幼儿园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养成不好。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10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数学乐园,我们的校园,总复习和二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

1、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1~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人士证实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是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会口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与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内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1,每一单元后面都跟有综合练习,形式灵活多样,能很好的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2、数学乐园很好的体现主体性原则,能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数学的兴趣

3、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4、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5、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6、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7、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8、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四、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体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五、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

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认识=、>、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3一、指导思想:

继续深化“高效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课题研究,提倡高效课堂教学,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加强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培养师生主动探究的精神。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提高教师教学质量。通过学生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树立数学到处可见的观念。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20以内的数和最基础的加、减法口算,几何形体、简单的统计、认钟表等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三、班级情况简析

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

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习“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等。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4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总复习。

三.教学目标:

1、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

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1——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

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初步了解位置方向,知道上下、前后、左右。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培养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

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是学生学习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

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

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内容变动

1.加强了准备性(主要体现在第一、二单元)

(1)把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为第一单元“准备课”。

第一单元“准备课”包括数一数、比多少两部分内容。是由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而成的。

数一数是原来的第一单元,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数数的情况和经验。比多少是原来第二单元“比一比”的内容,而原来第二单元的“比高矮”“比长短”与数学学习的关系不是很大,被删去了。

(2)将“位置”由一年级下册提前到一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位置,主要是认识“上下、前后、左右”。是从一下移过来的,而原来“位置”中“左右的相对性”以及“用第几行第几定物体的位置”则删去了。

2.降低了难度

(1)平面、立体图形的认识分散编排。

认识图形原来包括: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主要是加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但在实验过程中老师们反映:学生一下子接触的图形太多,认识辨别难度较大,不易掌握。因此现在本册先认识立体图形,一年级下册再认识平面图形。

(2)只认识整时。

“认识钟表”原来包括:认识整时和半时,但实验过程中教师普通反映:半时的认识比较困难,我们把“半时”的认识移到了二年级上册。本册只认识“整时”。

六、方法与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提升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偏、

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6、.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7、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习进步快。

8、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5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二、教学指导思想:

以学校的“启智”教育为目标,以《数学课程标准》为指导教学依据。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2、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5、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习、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

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操作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