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道德品质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感化幼儿。
环境对幼儿的情绪、个性、情感、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我们注意创设一个良好的、和谐的精神环境。幼儿的好奇心和模仿性是很强的,因此,?我们教师自身首先加强师德修养,争做文明教职工。时刻注意自己的仪表和言行,做到外表端庄大方、朴素整洁、语言文雅、和气规范,在带班期间保持良好的情绪、教态,教师之间形成一个宽松、和谐、友爱的精神环境,从而为幼儿树立模仿与学习的楷模。使幼儿在心理上具有温暖和安全感、从而能亲其师、信其道。?创造一个和谐、平等的民主氛围。尊重孩子,对于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发展他们的智力和养成优良的品质,都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平时应把幼儿作为一个大人来看待,虚心倾听他们的意见,认真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并要注意态度温和,说话文明,即使批评幼儿也要讲究方法,注意分寸,使他们受到尊重,这样,他们就会在和睦、平等的民主气氛中受到熏陶,向着好的方面发展。
二、采取多种形式,寓德育贯穿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
思想品德是幼儿全面发展的动力,它的教育内容应融于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我们善于抓住对幼儿实施品德教育的每一个契机,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把德育的单渠道变为多渠道。
1、明辨是非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前提
要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首先让幼儿明辨是非,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为什么?在提出教育要求的同时要让幼儿懂得这样做的好处,对于幼儿的积极表现要给予及时的肯定评价,而对于幼儿的不良行为要及时地批评纠正。通过这样的正负强化,幼儿就会逐渐形成是非标准。在这个明辨是非的过程中,可以用多种活动有趣的形式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引起幼儿的积极思考,如听故事,参于情境表演,念儿歌,做游戏等方法,使他们身临其境,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2、从抓常规教育入手,培养幼儿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从抓常规教育入手,容易做到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有利于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在一日生活活动中我们建立合理、必要的生活常规,促使幼儿从实际出发,坚持一惯性,形成独立性及自制、自律的品质。在生活活动中渗透德育侧重于培养幼儿独立自主性、自信心、劳动观点及态度、勤俭节约、合作谦让、轮流分享等品质。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如:自己用小匙吃饭、洗脸、穿衣、叠被子……,平时我们要求幼儿做到说话轻轻、走路轻轻,玩玩具时轻轻拿、轻轻放;加点或者午餐时要求做到碗里(盘里)干净、桌上干净、地上干净,对幼儿进行爱惜粮食的教育。
三、通过各科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对幼儿进行良好的品德教育。
1、我们要求教师在设计教育活动时,必须从知识、智能及品德三方面去考虑,抓住各科特点,深挖教材中德育因素,进行有机渗透。为了使教师在教每门学科时都能充分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我们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每周要有德育重点,并加以落实,在教学目的栏目中要加上德育目的内容,并有效果检查。
2、习惯培养贵在坚持,但并不是所有的行为都是孩子乐意接受的,有的要求一开始做得挺好,时间一长孩子觉得不新鲜了,感到疲倦了,就不愿坚持下去了。这时就要掌握幼儿的心理,用游戏方式来吸引孩子,重新激发孩子的兴趣,使幼儿在游戏中体验他人情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社会交往能力等,各班老师还根据教育目标,创设各种动态的活动区,我们在普遍开展各项游戏的基础上,有目的有重点地开展区角活动,,这样持之以恒、一贯要求、反复强化,取得了较明显的教育效果,最终形成了良好的习惯。
四、家园配合,协调一致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
[关键词] 美国小学校 道德品质 教育 行为规范
曾经听到一位家长这样对我说,“我的孩子很适合美国式教育,因为他敢于反抗权威,他敢和老师吵架,还敢打他的老师。”我听后无语了。美国式教育是这样这样的吗?答案是否定的。
去年我受国家汉办委派,在美国明尼苏达州一所小学教授中国文化和中文,在我的课堂上我遇到这样一件事情:我在给二年级一个班上课时,有一位男孩子,刚进我的教室时很开心,因为在其它课上和一位女孩子讲话不认真听课,所以他的跟班老师把他叫到后一排听课,他很不高兴地坐下了,我这节课是给每位学生取中文名字,事先我制作好书签和名帖,我依次把学生叫到面前,教他们读自己的名字,再把名帖粘到书签上,当轮到这位男孩子时,他还在生气,就很不礼貌地说:“No!”(“不要!”),他的跟班老师听到了,立刻纠正他,要他有礼貌地说话,并且示范地说:“No, thank you!”(“不要,谢谢你!”),可是他火气还没消,不愿意这样礼貌地说话。这位老师给学校的校长打电话,校长立刻赶过来,坐在这位男孩子身边,示范他要用礼貌语说话:“No, thank you!”(“不要,谢谢你!”),连续说两遍,这位男孩子才不情愿地说:“No, thank you!”(“不要,谢谢你!”),这件事就过去了,校长一直坐在他身边,到下课才离开。从这件事,我们不难知道,美国教育并不像那位家长所想,相反,美式教育特别注重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习惯和道德情操。
在我工作的STMA学区,从学前班到高中有统一的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标准,即人格六大支柱(Six Pillars)。具体内容如下:
人格六大支柱 ---Six Pillars [1]
一、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树立坚实的人格支柱
具体内容如下:
1. 诚实
(1)不欺诈,欺骗或偷窃;
(2)要可信赖――说过的事就要去做;
(3)要有勇气去做正确的事;
(4)要建立良好的信誉;
(5)要忠诚――支持家人,朋友和国家
2. 尊敬
(1)奉行黄金原则(金科玉律),即你想人家怎么对你,你就怎么对待别人;
(2)接受差异;
(3)讲文明礼貌,不说粗话;
(4)体谅他人感受;
(5)不威胁,袭击或伤害他人;
(6)平和地对待愤怒,冒犯和分歧
3. 责任
(1)做你应该做的事;
(2)坚持:不断尝试!始终要竭尽全力;
(3)自我控制;
(4)要自律;
(5)要三思而行――考虑到后果;
(6)要对自己做出的选择负责
4. 公正
(1)要按规则行事;
(2)轮流和分享;
(3)心胸宽广;
(4)倾听;
(5)不占别人的便宜;
(6)不草率地指责他人
5. 关爱
(1)友好;
(2)有同情心并且表达你的关爱;
(3)表达感激;
(4)宽容他人;
(5)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6. 公民义务
(1)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使得你的学校和社区变得更好;
(2)合作;
(3)参与社区公共事务;
(4)掌握信息;
(5)选举;
(6)做个好邻居;
(7)遵守法律和规则;
(8)尊重权威;
(9)保护环境
二、用多彩的颜色和丰富的活动让优良品德闪光
具体做法如下:
1.可视性――把隐形的人格彰显出来,把抽象的思想具体物化表达出来。图中这六大品格支柱分别用不同颜色表示。一种颜色表示一种品格。如:诚信用蓝色表示;尊重用黄色表示;责任用绿色表示; 公正用橙色表示;关爱用红色表示;公民义务用紫色表示。
2.可行性――穿上不同颜色衣服象征不同品格特点。每学年分别在不同月份进行重点教育,同时开展各种活动加以配合强化,其中通过身穿代表这种品格色彩的衣服,表现崇尚优良品格的思想和行为。例如,在开学之初,学习和回顾所有这六种品格教育,用彩色衣服来表示。在9月8号这一天穿上有6种颜色的衣服或学区订做的T恤。每个月份分别是每种品格重点教育月,就分别穿蓝色,黄色,绿色,橙色,红色和紫色衣服。这些日期是学区在开学前制定好的,分发给每位学生家长。鼓励学生,老师,家长以及社区成员按规定日期穿相应颜色的衣服。
三、行为规范
1. 制定详细的日常行为准则标准 [2]
(1)良好行为标准
诚实 尊重 责任 公正
关爱 公民意识
站姿标准 遵守课堂规定 坐姿端正
按 “骑士精神”行事
注:“骑士精神”是这个学区总的行为规范要求。
(2)不好的行为标准
校内走廊奔跑 皮闹 影响正常上课 点名字
插队 玩耍食物 吃别人的食物 下位子
吝啬 乱扔垃圾 好动 吵架
2. 注重细节教育,养成良好习惯
如:学生说话音量控制的六级标准
声音音量级别
级别 名称 场所
0级 安静 校园走道内,自习,校会,老师示意时
一级 低语 只有一个人能听见,自习,洗澡
二级 交谈音量 一两个人能听见,教室,餐厅,公共汽车
三级 小组讨论音量 课堂发言,作报告,老师授课,体育课游戏
四级 室外活动音量 操场,室外游戏,室外体育课
五级 尖叫大喊音量 处于危险中,受伤,庆祝欢呼
3. 养成教育严格要求,细节教育卓有成效
如:学生排队上厕所,每次5人入厕,其他人排队坐,耐心等候。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提高国民素质就要从小抓起。当学生走出校园后,他们在社会上仍然能表现出学校养成的良好文明习惯和高尚道德情操,我们的教育目的就真正达到了。
参考文献:
【关键词】体育;德育;思想道德
新时期学校教育的方针和思路必须按照党和国家关于提高当代学生的全方位素质的要求来制定和实施。基于此,就必须在学生的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身体素质三个方面都提出更高的要求并且制定出相应的合理的政策措施。与此同时,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必须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这一点也已经达成共识,毋庸置疑。那么,作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主要手段的的体育教育,除认真完成好自身的目标以外,如何在整个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积极协助学校完成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在现阶段,更显得尤为重要。
一、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现状与分析
笔者通过大量的资料查阅和实地调查研究,发现绝大部分学校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表现出片面性、边缘化的倾向。
1、在整个体育教学中偏重于身体素质练习以及专业技能的教学,忽视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进而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这一点在各省市的业余和专业体育学校都有很严重的倾向。分析原因,主要是各个体育学校的主要任务在于完成各省和地市下达的金牌任务,因此,在平时的专业训练中,往往更偏重于专业技能的训练,而作为思想道德的渗透和养成基本上是停滞状态。
2、在整个体育教学中即使有部分学校进行了德育教育,也存在着重在说教,忽视身教,导致教育效果不好,对学生的影响不够深入的问题。比如,在某市初中部,体育教师在某次体育课堂上,讲述耐力的问题,仅仅强调耐力需要长时间的锻炼才能获得,与学生自身的意志品质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关系并不是很大,要求学生以磨时间为主。其实,这位教师原本可以利用耐力这一问题,对学生进行一次很好的意志品质的相关方面的教育,充分说明人的意志力是可以在体育训练中得到充分发挥和锻造的,然而,却一语带过,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3、实施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重视日常的课堂教学,忽视体育德育方面的教育。个别体育老师一提起要求在学生中广泛结合体育渗透道德教育的话题,往往就是把教育搬回了课堂上,教室里,机械的生搬硬套,空洞的脱离现实的发表一些一些不合逻辑的说教,一方面教师疲于应付,另一方面学生也无心真正往心里去,导致一提到体育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老师不愿讲,学生不爱听的恶性循环。
以上种种现状决定了在体育教育中加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二、如何在学校体育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
正如以上所述,学校不仅要锻炼学生健壮的体魄,更要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因此,笔者在日常的体育教学工作中,把握当代少年儿童的个性心理特征和思想道德状况,创造性的探索在体育课中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策略和技巧。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寓德育教育于体育之中。下面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谈一下如何有效的在体育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1、作为体育教育主体的一线的体育教师,要勇于并善于进行德育教育。
作为体育教师,首先必须充分了解体育课程的性质和结构,破除以前不十分正确的观念,与时俱进。为什么?因为体育课程是一个包括身体、思想、智力情感和态度的内在的综合学科,它不仅可以锻炼美的性格,更能培养耐心,提高思想觉悟,提高社会适应力,而不能像从前一样单纯的将体育理解为仅仅是强身健体的单目标性的学科。所以,要想在体育教育中的德育教育取得突破,关键是转变一线体育教师的教育观念,让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德育教育中来。
2、各级教育机关、学校党委要充分认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积极身体力行,大力推行体育教育中的德育教育。
要想使广大教师能够发挥积极性,各级教育机关的上级党委,在年度计划的制定时就要充分考虑到这一方面,将其纳入年度计划的一部分,还要将其所达到的效果和成绩列入体育教师年度考核的指标中去,必要时可以给与一部分的物质奖励和一定的惩罚措施。再进一步,可以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作为日常教育的一部分。
3、加强学校、教师和学生的沟通,让学生自觉在体育锻炼中主动的有意识的进行自我道德品质的考量。
通过一系列的讲座、座谈或者是现身说法的形式让学生了解体育教育中的德育教育的概念,让他们真正在体育锻炼中主动的强化自己的道德素质。比如,在冬天,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长跑,那么,学生就要知道冬季长跑不仅仅是加强学生冬季的身体体能的储备,更重要的是通过冬季长跑,考验学生的耐力和毅力,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优秀品质。
三、要在体育教育中培养学生正确的高尚的道德意识
1、增强心理承受能力,提高道德意识
在体育运动中,如何克服障碍,包括阻力和困难等等,是运动行为的一个显著特征。如何看待和对待障碍,反映出学生的不同性格、能力、气质、兴趣等各种心理特征。比如有些独生子女身体素质比较好,但就是怕吃苦、娇惯,动手能力差,性格倔强。那么,作为体育教育中的德育教育就能有效的解决这些连一些家长都很难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把体育教学作为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训练和道德意识培养的教育手段。充分利用这些学生的优点,来逐步克服他们身上存在的不足。
2、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学生在现代经济背景下,难免受到个别家长的一些不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严重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以及对家长的过分依赖感。那么,就使得他们在面对新环境时,常常手足无措,无所适从。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应有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对他人的基本尊重以及应有的沟通手段。众所周知,体育活动多数是以团队的形式进行的,也就是集体项目众多。这就为在体育教育过程中,进行团队教育提供了天然的土壤。因此,我们说,体育活动是最有益于团队精神意识的形成的。
3、倡导身心全面发展,增强健康意识教育
体育锻炼主要的目的是增强体质,形成健康的身体。那么,可以利用体育教育和健康教育相结合,让同学们懂得健康的意义。使大家懂得只有通过正确的体育锻炼才能获得健康的身体。而以前的体育教育真是由于缺乏了应有的健康教育才造成了培养出来的学生死读书,很多名列前茅的同学都不爱好体育的怪现象。
4、运用体育课堂常规教育,加强文明意识培养
关键词:新时期;酒店;素质;道德品质;教育
酒店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随着近几年的调查发现酒店的人力资源管理中暴露出员工积极性低,人员的流失率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业务素质较低、企业财务管理混乱等问题。这些严重影响着酒店竞争力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酒店从业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新时期下对我国酒店工作人员道德品质的要求
酒店的职业道德是指从事酒店职业的人员,在职业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良好的职业道德养成的基本因素,包括职业认知、职业感情、职业意识、职业信念、职业行为和习惯等五个方面。也就是酒店的从业人员在不断的提高职业认识的基础上,逐步加深职业感情,磨砺职业意志,进而坚定信念,以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和习惯达到既有高尚职业道德的目的。作为以人为本的服务业的酒店,要求工作人员,特别是财务管理人员,所具有的素质有: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具有专业的会计知识、数学、英语、法律、逻辑等学科的知识;不泄露企业的商业机密;不贪污、不做假账、做好企业的预算工作、严格的监督企业资金的使用;做事踏实谨慎、账目真实、客观。
二、新时期下加强酒店人员道德品质教育的原因
1.是市场竞争的需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日益与国际社会接轨,积极的参与市场的竞争。我国的酒店现代化管理较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使我国酒店的综合竞争力较低,在国际经济舞台上处于“被动挨打”的位置。而国际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的人才的竞争,尤其是在酒店服务行业里,员工具有较高的思想品质,才能尽心尽责的为顾客服务,使得酒店的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都能尽责尽力的为公司服务,提升酒店的市场竞争力。
2.现代酒店管理的需要。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转化为社会生产力速度逐渐的加快,各种新型的技术逐渐的应用到酒店的现代化管理中,使得现代化酒店的管理工作更加的方便,更快捷的为旅客提供方便。在我国目前很多的酒店里,从业工作人员的科学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工作效率不高,缺乏责任心和上进行心,财务管理人员专业素质比较低,造成账务混论、企业的预算、核算、成本等存在很多的问题,企业的商业机密泄露、企业的固定资产流失严重,贪污浪费现象普遍,资本的运行不合理。在我国酒店的现代化管理中,无论是财务管理,物流管理还是人力资源的管理都需要具有较高知识的人才。因此为了适应现代化酒店的管理,要提高从业人员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三、新时期下加强酒店人员道德品质教育的意义
在新时期加强酒店人员的道德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加强酒店工作人员的道德品质能够提升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工作的质量。2、提升酒店工作人员的道德品质教育能够培养员工对待工作的责任心和耐心,对于财务人员而言,做好公司的预算、核算、清单、报表、公司的财务监督、财务管理等工作准确,细致的完成。3、加强员工的道德品质教育,使员工体会到财务管理合理化进行,资本有效运作的重要性。培养员工科学的管理意识,不徇私、不枉法,做到财务账务公平、公正、真实、客观。4、提高员工的思想素质,可是促使员工根据岗位的实际需求严格的要求自己,钻研业务,提高技能,对会计实务和专业知识不断的研究,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防止企业的资本的流失,防范金融风险。5、提高酒店员工的道德品质教育是实现我国现代化酒店管理的要求同时也是提高我国酒店行业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四、新时期下加强酒店人员道德品质教育的方法
1.加强职业教育,增强道德观念。酒店员工要加强职业教育,在学习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践,这是道德修养的根本方法。人们的道德意识是社会实践的产物,社会实践也是检验一个人道德意识正确与否、道德品质是否高尚的唯一标准;财务人员在加强会计实务、会计专业知识、数学、法律、逻辑学以及管理学的教育同时,要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切实的体现出自己学到的知识,会计人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提高了,会凭借财务管理的平台尽情的施展自己的才华,对于贪污、偷税、漏水、做假账的现象也会随着自身素质的提高而不断的降低。
2.加强管理,建立考核、奖励制度。现代化的酒店中可以实行激励措施,凡事把企业每季度的财政预算根据酒店的实际情况合理细致的做好,并且充分的考虑到月和天的预算情况,对公司财政的支出和收入都有明确的记录,严格的监督企业对资金的使用状况,确保资金的使用和预算基本保持一致,并且保证公司很高的利润的财务管理人员,公司要按照盈利数额的百分比为财务管理人员支付奖金,以此财务管理人员就会切实对全公司的所有资金的运转做出合理的预算,并且企业资金的使用监督更为严格,进最大努力降低公司的成本,提高利润,这样不但降低了财务管理人员的任何“私心”,保证了公司的资金得到充分的使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加强自我道德评价。对酒店全体员工开展自我职业道德评价,严于解剖自己,自觉地对待自己提出严格的要求,加强自我职业道德修养。“吾日三省吾身”,经常进行自我批评;正确对待批评,要有闻过则喜的精神,自觉加强职业道德的修养;财务管理是企业最重要的部门,是企业管理的核心所在。企业资金的运转正常与否,资金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企业内部的各种资产是否充分的使用,保护国有资产,防止流失,企业财政的运转是否按照预算进行等这一切都是由财务管理部门决定的,因此财务管理人员只有不断的加强自我道德的评价,不对企业的财产动心思,不做没有根据的账单,不泄露企业的商业秘密,并且根据企业发展的需求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值得道德修养。
随着我国酒店业竞争的加剧,在各大酒店采用现代化的酒店管理。物力、财力投入都相当的情况下,人才才是企业竞争的重点,从事酒店以人为本的服务业中,只有不断的加强员工的思想道德品质,才能有效的培养员工的职业道德,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为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做出贡献。(作者单位:重庆金科大酒店)
参考文献: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过程;特殊性;教学意义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07)01-0096-03
收稿日期:2006-10-18
作者简介:李弘国(1967-),男,吉林龙井市人,讲师,法学硕士,从事思 想政治教育研究。
思想道德修养课属于“修身课”。“修身课”的根本属性决定了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具备 区别于其他教育学科课程教学过程的特殊性。正确地把握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过程的特殊性 ,不仅是教师有效地组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而且对教师正确引导教学对象,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过程是学生主体“接受知识、信息的特殊过 程”
“所有的教学过程均是以教学对象的一定接受心理为基础而展开的”。然而,在思想道德 修养课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教学对象的接受心理是比较复杂而微妙的。这是因为,学生在思 想道德修养课教学过程中接受教师所给的有目的性教学内容之前,受到家庭和社会的诸多影 响而形成了一定的“自我意识”。这些自我意识虽然是以尚不成熟的观念形态存在着,但是 ,它具有对教师的教学内容不断进行“过滤”的“特殊技能”。换句话说,“它并不愿意全 盘接受教师的教学内容,有的认定,有的厌恶,有的删除,甚至有的进行补充和修正。”假 如,教师以“肩负使命、努力学习、报效祖国”为主题给学生讲一堂课,这时,在学生主体 的接受心理中一般会形成“赞成”与“否定”两种不同的接受状态。抱有“赞成心理”状态 的学生主体,一般有下列两种不同类型。第一类是,在接受学校教育、接受上述教育内容之 前 ,通过其他途径初步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的学生群体;另一种类型是,虽然还没有认识到学 习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偶像心理”作用,促使他认定教师的教育是正确的,并且愿意全 盘接受教师教育的学生群体。怀有“否定心理”状态的学生主体,也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第 一类是,在接受学校教育之前已接受了“学习是为了自己对父母报恩”等内容的片面教育的 学生群体;另一类型是干脆接受“知识无用”论的否定性教育的学生群体。陈秉公教授把这 样的思想道德修养课课堂形象地比喻为“一首教育诗”。他认为,这首教育诗的上阙由一个 教师来做,下阙是由多个不同的学生来做。完美的思想道德修养课教育诗,要求上阙做得好 ,下阙合得好。如果只上阙做得好,下阙合不好,算不上好的教育诗。
在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我意识的“过滤”作用,不仅有区别地接受知识 和信息,而且还不断地分解和反省自我意识,即在教师有目的性的知识传授和影响下,在学 生的自我意识形态中,逐步形成“理想的自我形象”和“现实中的自我形象”,并且不断以 “ 理想的自我形象”对照“现实中的自我形象”。例如,假设教师以“坚持艰苦奋斗,反对骄 奢逸”为主题给学生讲授社会主义荣辱观,这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自我意识中会浮 现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典型形象,以此来对照自己,反省自己,会找出自己的很多 不足点。如果这时典型形象和自我形象之间的差距越大,对教师所传授的教学内容的冲击力 就越大,那么“自我意识”的分解和自我矛盾的反省过程就越快。
在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中所产生的学生自我意识的分解和自我反省过程,就是思想道德修养 课教学过程内在的基础和目的,而教师的传授活动是促进学生的自我意识的分解和自我反省 的条件和手段。
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过程的上述特征,对教师的教育观念会产生极大影响,即它促使教师牢 固树立“学生学习主体观”,对正确地引导教学过程的流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思想道 德修养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师必须把学生的学 习当成把外部知识和信息主动纳入学生知识结构的过程,当成学生的积极体验过程和个性发 展过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最必要条件,其作用必须通过诱导、启发、辅导等形式,才能转 化成学生主体性发展的适宜条件,才能促进学生内部矛盾正确地、有效地转化。
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过程中隐含的这些特性,明确地提示出: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师在教 学过程中,必须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善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是因为,即使教师 的知识传授搞得再好,如果没有很好地促进学生主体的自我意识的变化,也就无法达到预期 的教学目的。
二、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过程是学生主体不断培养情感、意志、信念 、人格的特殊的“情感教育”过程
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的基本目的是促进学生意识活动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要 提高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和变化,必须要充分发挥直接影响意识活动的“理性”和“非理性 ”两个因素的作用。“理性因素”起着培养意识主体的科学认知、逻辑思维等作用;“非理 性因素”则起着培养情感、意志、信念、人格等作用。
一般来说,所有的教育学科教学都在谈论教学过程中的“认识问题”(即科学认知或逻 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问题)和“情感问题”(即培养情感、意志、信念、人格等问题)。事实上 “认知问题”和“情感问题”,是在一个特定的教学过程中已被自然融合,是相辅相成的两 个侧面,“只是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强调某一个侧面,而省略另一个侧面完全取决于不同 学科的不同特点和属性”。例如,《数学》、《外语》等纯技能性学科,往往特别强调“认 知问题”,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学生接受知识的状况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上,却不去谈论 或很少谈论“情感问题”。相反,像一般的政治理论、教育学、心理学、历史学课等富有社 会性内容的学科的教学,必然要多多谈论“情感问题”。但是,从教学目的角度来考察,这 些课程的“情感问题”谈论毕竟只是在教学过程中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的重要的补充而已, 决不是主要的教学目的。笔者认为,这些课程的主要的教学目的始终是而且应当是培养学生 主体的“科学认知”能力。
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过程具有区别于上述学科教学过程的十分鲜明的特点。在思想道德修 养课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充分发挥“理性因素”的作用,正确解决“认知问题”,同时也 需要充分发挥“非理性因素”的作用,恰当解决“情感问题”。品德教育的研究结果和教学 经验证明,情感、意志、信念、人格知觉等因素在道德品质形成中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看 重。实际上,学生主体的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包含诸多“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 ”在内的复杂的个性成长和发展过程。在这个复杂的过程中,解决“认知问题”和解决“情 感问题”具有必然的内在联系,即解决“认知问题”是要解决“情感问题”的手段,而解决 “情感问题”是解决“认知问题”必然要达到的目的。
在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中存在的“认知问题”和“情感问题”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相互依存性 ,要求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如一地把知识与理论的开启与对意志、信 念的培养紧密地统一起来。在这里需要再三强调的是,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除必须重视知识和情感的相互作用外,还要注意教师本身的人格魅力。因为学生主体人格的 形成往往依靠教师所传授的古今中外典型形象的感化,有时也通过教师的人格魅力的影响直 接形成。从品德心理学的角度看,这是在学生主体意识活动的“直觉作用”下形成的特殊现 象。这时,在学生心目中的教师形象,不单单是一个单纯的传授知识的形象,而是已经提升 为能够起到感化作用的典型形象。因此,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师不但要努力掌握丰富的理论知 识,而且还要具备高尚的情感、信念以及情操,以渊博的理论知识魅力和高雅的人格魅力引 导、教育学生,使他们达到高尚的思想道德境界。
三、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过程是学生主体不断形成价值观的特殊过程
一般地说,“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必须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培养‘是非判断’和‘价值判断’能 力的过程”。所谓的“是非判断”能力就是指分清什么是符合客观实际的真理,什么是违背 客观实际的谬误,从而形成科学的认识,以解决认识主体与客观事物之间的认知关系。所谓 的“价值判断”能力指的是,要分清什么是具有肯定价值的东西,什么是具有否定价值的东 西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以解决价值主体与客观事物之间的价值关系。
培养“是非判断”能力不仅是培养“价值判断”能力的基础,而且是在任何学科教学过 程中,必须要首先解决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但是在不同学科的教学中,“是非判断”问题 和“价值判断”问题所占的比重和所起的作用,显现出各不相同的特点。一般的知识技能 学科经常把教学重点放在解决“是非判断”问题上,并且解决“是非判断”问题的过程直接 表现为解决“价值判断”问题的过程。譬如,假设数学教师给学生说明1/2=0.5的问题, 这时,学生在教师的讲解和教导下,很快认识到1/2=0.5是符合客观实际的正确真理,同 时认定这些运算方法和规则很有价值。到了这个程度,教师就没有必要再花费更大的精力去 引导学生进行另外的特别的“价值判断”,因为学生主体通过科学认识过程,已经判断出这 种科学知识很有价值。当然,除了思想道德修养课以外,其他富有社会性内容的学科,“价 值判断”教学的地位和作用,比上述技能学科可能略微大一些,但是,与在思想道德修养课 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价值判断”教学的地位和作用相比,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出其鲜明的差 异点。
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解决“是非判断”问题,而且还必须解决“价值 判断”问题。假如说,教师在向学生讲解“为人民服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这一内容时 ,教师首先通过教学使学生正确认识“为人民服务”的含义及其重要性,也就是说要解决 “是非判断”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教师要以丰富的理论知识和高超的教学艺术,要有 说服力地启发引导学生,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主动成为“为人民服务”的模范。从学生主体 的角度看,这一过程既是从“真理性认识”转换为“价值性认识”的过程,又是对特定事物 或特定现象形成特定价值观的复杂而又艰苦的过程。
在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过程中,解决“价值判断”问题的过程既复杂又艰苦的根本原因 是“学生树立价值观念的过程不是单纯依靠认识能力,而是与学生的需要和利益密切相关” 。换句话来说,当人们认定某一种认识或行为符合自身特定的“需要”和“利益”时,就 会形成对其事物或现象的肯定的价值观,反之就会产生否定的价值观。更具体地说,假如有 位学生主体通过教学过程认定教师讲的“诚实守信是一种美德”这句话很有道理,并准备接 受它。但是,后来这位学生主体通过现实生活的体验得到“诚实守信却会被伤害”的否定性 结论时,这位学生主体对教师在教学当中所讲的内容会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这是因为学生 主体已经得出:教师在课堂中所讲的内容对自己已毫无益处的否定性结论。
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过程的上述特殊性,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艺术等诸多方面,提出了 相当高的要求。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师为了搞好教学,应该及时汲取当代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 ,了解各新学科、边缘学科的基本内容,以便及时调整、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增强教 学工作的预见性。思想道德修养课的一大特点就是“讲理”,即必须通过讲理论来(用逻辑 的力量来)说服人,征服人。因此,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师应不断地掌握和充实理论知识,但 “决不能只局限于把握一般的是非理论,而是要更加有效,更加系统地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 义价 值观的理论知识,并且以出色的教学艺术和非凡的气质,积极引导和帮助学生及时解决他们 在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种种利益矛盾问题”。
四、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过程是学生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社会
实践形成比较稳定的道德品质的过程 社会实践是认识的真正来源和基础,人们只有通过实践,作用于客观事物,才能获取对客 观事物的正确信息,从而形成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的认识。实践又是检验认识的唯 一标准。认识是否正确,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才能检验其是否正确,除了实践,没有别的东西 能够成为检验认识的标准。学生主体的道德品质也只能在社会活动和交往中才能真正形成和 表现出来,社会实践是学生形成品德的源泉,也是德育过程的基础和归宿。“在社会实 践中,人并不是消极地适应环境,而是通过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不断地改造环境。在长期的 社会实践基础上达到主客观世界的统一,从而形成某种道德品质”。
学生主体在上面已提到的几个教学环节可以形成对某种特定事物和现象的知识,即可以 能够形成概念、判断、甚至是价值判断。但从严格的意义上讲,这种知识和价值判断的形成 并不意味着学生主体已经形成比较稳定的道德品质。之所以是这样,是因为学生通过课堂教 学所学到的知识、判断和道德品质之间还存在着“一定距离”。因为,道德品质并不是某种 知识和价值判断的简单的总和,也不是个人一时一事的偶然的思想言行的表现,而是个人根 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一系列道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特征和倾向。因 此,要考察道德品质的形成,必须注重考虑两个关键性的因素,其一是实践的“中介作用 ”,其二是“时间的磨炼作用”。实践的“中介作用”是基础、动力,时间的磨炼作用是形 成道德行为特性(是稳固还是脆弱的特性)的重要的前提条件。若没有实践的“中介作用”和 较长时间的磨炼过程,人的道德品质是不可能形成的。学生主体的道德品质,按教师的要求 实现某一德育任务,只是一个具体德育过程的结束。德育过程并未就此完结,它总是通过 实践活动与交往产生心理内部矛盾,再通过活动与交往产生新的心理内部矛盾,由低级到高 级、由简单到复杂、由不平衡到相对平衡的螺旋式上升过程,即通过不断教育和自我教育从 量变到质变的无穷的过程。
一般的教育学科的教学过程是在其事先确定的明确的教学目的的指导下,通过一个或者 几个教学过程来实现的。但是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过程与一般教学过程不一样,它是需要长 期的、反复的积累和发展的过程。可以肯定地说,对不少学生主体来讲,要形成稳固的道德 品质,需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甚至要经过他们整个一生的努力与修炼过程。从这个角度来 考察,学生主体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进行的有目的的实践活动是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过程 的有机的组成部分,是思想道德修养课课堂教学过程必不可少的、必然的延续。
社会实践对培养学生主体的道德品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师 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和组织实施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的设计和组织可采 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如教师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设计的教学实践和军政训练;不按照教学 大 纲要求设计,但有助于养成学生良好道德习惯的家务劳动、带专业性的社会服务和其他社会 公益性的活动等,也是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应避免单纯追求表面形式 、走过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更重要的是讲究实效,使学生既从社会实践中学到真正本领, 又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又有助于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
综上所述,在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过程中所包含的上述四个方面特殊性,实质上是道德 品质的形成规律在教学过程中的直接反映。可是,学生主体要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绝不是经 过简简单单的一两次教学过程所能实现的,而是要经过长期反复的课堂教学过程和实践教学 过程才能得到实现。所以,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师应该增强责任意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注意把握和运用课程本身的内在规律,组织好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 学效果,努力为国家培养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陈秉公.论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逻辑思路[J].高校德育科学,1996(3).
[2]学校德育工作全书[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8.
[3]王守实,等.高效德育学与教育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
[4]李铮.心理学新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