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师调研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教师基本情况
我校现有教师332人,其中专任教师225人。
从年龄结构看,30岁以下的20人,所占比例为专任教师的6.2%,31岁至40岁的149人,所占比例为专任教师的46.3%,41岁至50岁的68人,所占比例为专任教师的21.1%,50岁以上的85人,所占比例为专任教师的26.3%。
从职务结构看,高级教师83人,所占比例为专任教师的25.8%,中级职称142人,所占比例为44.1%,初级职称97人,所占比例为30.1%。全校共有各类市级骨干教师32人,区级名师7人,校级名师20人。
二、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的表现
通过调研,发现部分教职工存在一些问题,尽管不是主流,但也一定程度存在,表现在:
(一)自由散漫。不按时上下班,经常迟到早退;不参加集体备课等教研活动,不参加例会等集体活动;传播小道消息,议论家长里短,干扰办公秩序;对违规赚小便宜行为不以为耻,反而认为纪律只管老实人,管不了我也罚不着我。
(二)以教谋私。教育观念滞后,缺乏精神引领,一切以经济收入的高低为价值评判标准, 不比奉献和付出,专看报酬和待遇;对学校安排的工作看好处比补助,有好处就干,没好处就散,斤斤计较,稍不如意就说怪话使性子;不专心本职工作,热衷于有偿家教。
(三)自我松懈。情绪消极,怪话连篇,诋毁学校形象;敷衍塞责,得过且过,不求上进,放大学校管理问题,散布不满言论,制造负能量;不务正业,业务水平多年原地踏步,精力集中不到课堂上,不备课就上课,作业批改不到位,课堂辅导不尽心,只要到岗就行哪管效能如何。
(四)本位主义。本位主义、攀比思想严重,凡事以自我为中心,认为自己合适了才是最好的,眼里没有集体和大局;拈轻怕重,挑肥拣瘦,不赚便宜就难受,赚了便宜人前人后谝本事显能耐。
(五)行动不力。安全意识不强,课前不清点学生人数,对无故未 到的学生不及时反映或联系; 对自己课堂上出现的问题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彻底,工作不细致,留下隐患。节约意识淡薄,办公室和教室时常出现电灯长明、空调不关、电脑运行的现象,学习资料重复印刷现象严重。
当然,除了上述教师自身出现的问题,还有一些体制机制存在的问题:如编制管理不顺,给考核、评价、晋职、晋级等管理带来诸多问题,也导致教师没有归属感,工作积极性不高。
三、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的原因
(一)内生动力不足。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类,作为教师前四种是基本上能达到的。“自我实现”这个层级,对教师来讲可以从两个角度达成,一个是在学术上通过晋升职称,另一个是在政治上获得进步;大部分教师都是从学术上去追求职称的晋升,职称晋升到中学高级,工资大幅增长,社会地位显著提高,但当这个需求得到满足后,就失去了方向感和目标性,成长的劲头不足,当天和尚撞天钟。
(二)外部环境影响。社会对教师行业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国家期望教师能够培养出一批批对社会有用的创新型人才,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既能全面发展又能升入理想的大学,寄厚望于教师。教师是普通人,不会个个是圣贤,教师在这种职业道德、学术素养的高标准要求下,承受着很大的精神压力。在当前的社会现实中,高中教师,工作时间长、任务重、要求高、压力大是普遍现象,面对高考备考的现实需要,在生理、心理上的压力呈加剧趋势,这是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的重要根源。
(三)奖励机制缺失。前几年,为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各学校都通过各种方法筹措资金进行重奖,通过高考奖金的方式激励教师进行积极工作,但近几年中央八项规定后,这种方式被取消,另外长期以来,教师工资与职称挂钩对应且实行终身制,教师绩效工资平均发放,没能起到应起的作用。在新常态下,教师考核奖励制度缺乏充分依据,评先树优不能发放奖金。以上情况导致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孬一个样,教师工作积极性受到极大制约。
四、提升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方法与探索
(一)强化思想引领,凝聚最广泛的发展共识
一是规范党建,激发党员活力。扎实做好党建标准化建设,紧抓党建强业务,进行了党总支和支部换届选举,充实了总支委员和支部委员8人,配齐配强党建工作信息员6人,提升了支部班子的战斗力。进行了“党总支委员讲堂”等活动,对党员干部进行思想引领,凝聚思想共识,汇聚发展合力。
二是明确职责,淬炼领导能力。通过“总支委员论坛”,推进干部学习常态化,引导干部更新教育教学管理理念。推行干部“周清月结”制度,深化中层正职月述职制度。实施干部示范带动工程,举行中层干部教学常规落实的示范展示活动。推进干部诫勉约谈制度,探索干部能上能下机制。强化教学领导能力,年级领导加强教学过程监控管理,每天至少听一节课、每周一次班主任会、一次备课组长碰头会、一次集体教研活动,把握教情和学情,提升年级教学领导力;包级校长要深入年级办公,全程参加年级组织的常规检查、工作会议及其他集体活动。召开全体干部会议明确细化各自分工,确立层层负责的工作机制;完善谈心谈话机制,加强与中层干部的沟通交流,手把手教授管理的技巧与方法;强化作风建设,完善反馈督导机制,培养立说立行的工作风格。深入推进领导包组制,深入备课组,参加教研活动;深入班级,了解班级管理情况。
三是多措并举,激发教师热情。举行了校长论坛,强化对教师的思想引领,引导教师向善、向孝、向美,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善待单位,积极工作,正确处理家庭与工作的关系。加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推行“3个10分钟”制度,;允许教师在暴雨暴雪等恶劣天气时可以不受上班时间点名的约束;允许个人身体和家庭出现重大变故的教师临时弹性坐班。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教职工校园歌唱大奖赛,展现教职工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良好形象。学校实施榜样激励,举行“师德标兵”演讲,评选“三八红旗手”、“优秀党员”、“优秀教师”和优秀班主任,注意发现培养和总结推广先进教师典型事迹与经验。
(二)立足专业提升,建设最能干的一线教师
一是引进走出,加强学习培训。树立“培训就是最大的福利”的理念,组织20高三120人次到外地参加高考备考会;组织了学校首届“课堂名师”和部分骨干教师84人到大学集中培训。选派优秀班主任外出参加班主任工作艺术研修班培训学习,并及时把新的教育理念传递给全体班主任。
二是夯实基础,强化德育队伍。建立政教、团委和安管等德育领导团队的联席工作例会制度;通过优秀班主任论坛完善班主任的周例会和月培训制度;积极推进教师的全员育人导师制度。加强班会课资源库建设,汇编优秀班会案例。
三是夯实基础,抓实教师发展。强化学科组建设,出台《备课组长工作的十项要求》,从政治和经济上提高备课组长工作积极性;抓好了全体教师的“六个一”提高工程,每学年精读一本书,参加好读书论坛,更新教育理念;每学期上好一次公开课,在落实学校课堂教学模式基础上,探索自身的课堂教学风格;每月参加一次学科主题教研活动,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每周参加备课组一次集体备课、一次听评课活动,每天参加学生组织的“我最喜爱一节课评选”,全力提升教师核心素养,聚焦课堂效能。加强校本研修,抓好新课标研读活动,凸显“钻课标、研教材、磨教法”主题。做好暑期远程研修,提高研修的实效性。分类举办教师基本功、课堂教学等系列比赛活动。4位教师获得市级骨干教师,6位教师获得市级教学能手。40余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
(三)提升服务理念,完善最有效的保障机制
一是净化美化,推进环境育人。强化校园文化氛围建设,进行校园升级改造,美化净化校园,补换、更换、补栽树木花卉。更换智慧黑板,粉刷综合办公楼、教学楼,更换教师办公室座椅。出台《“最美办公室”评选方案》,通过日常检查与临时督查相结合的方式,评选出“最美办公室”,颁发“最美办公室”锦旗,并有相应的物质奖励。推进班级文化建设及走廊文化建设,更换破旧、过时的文化建设材料,开展师生书法、摄影、剪纸比赛,将获奖作品装裱后悬挂在走廊上,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举行“星级宿舍”评比活动,加强学生文明修养,打造和谐文明校园。
关键词 “双师型”教师;企业;职业学校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2)20—0061—04
“双师型”教师是既能从事理论教学又能从事实践教学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师,必须依靠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企业参与是“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有效途径。然而,企业参与“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动力不足。本文以苏州地区为例,探讨企业参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问题。
一、调查概况
调查对象:调研四类企业,即电子、机械、物流、计算机信息等相关行业类型企业,访谈对象主要是企业负责人或经理。
调查内容:涉及“双师型”教师培养的认知、态度、方式、内容、时间、实效及存在问题的原因等方面,设计问题20个,其中选择题18个,问答题2个。对企业发放问卷50份,回收有效问卷44份;对专业教师发放问卷100份,有效问卷回收98份。
调查方式: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方式,对苏州境内的企业和职业学校专业教师进行随机抽样调查。为提高调查问题设计和结果分析的信度和效度,还采用了文献分析和个别访谈等方法。
二、结果分析
(一)企业参与培养“双师型”教师的现状
1.理解认知的片面性
对培养目标的正确认识,是实施培养行为的前提,企业要参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就必须准确理解和把握“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企业作为参与者,对“双师型”的概念认识不清。关于“支持哪种‘双师型’教师的解释”,15家企业负责人选择“双师型”教师是“持有‘双证’(教师资格证和职业技能证)的教师”;9人选择“具有作为教师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又具有技师(或其他高级专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能力的专业教师”;7人选择“具有讲师职称又具有工程师职称的教师”;9人认为“双师型”教师是“第一层次为能力之师,即经师和技师,第二层次为素质之师,即人师(价值引导)和事师(职业指导)”。由此可见,多数企业对于“双师型”教师的理解存在片面性。
关于“哪些部门应履行‘双师型’教师培养责任”的问题,有一半的企业认为培养教师是政府的责任,只有两家企业认为自己有履行“双师型”教师培养的责任和义务,14家企业认为是学校的责任,还有6家企业认为是社会其他部门的责任,这表明,企业对其在“双师型”教师培养中应承担的责任认识不足。
2.参与态度的消极性
关于“企业对接受职业院校教师到企业实践的态度”,选择“欢迎”的有8家企业,22家企业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接受”,选择“不接受”的有14家。
选择“不接受”选项的企业最多,而在选择这一选项的企业中,年利润额小于1000万元的企业有12家,占调查企业的27.3%,其中涉及电子、机械、物流、计算机信息类的企业分别是3家、2家、2家、5家。可以看出,计算机信息类企业不接受教师实践的最多,这与其行业特征有关,他们往往以生产技术保密、商业机密等为由,不愿意让教师深入到生产、管理一线。
关于“向职业学校输入教师的态度”,选项最多的是“愿意派有经验的工程师、培训师到院校临时性开展讲座等活动”,占38.6%,最少的是“同意企业优秀员工转行到院校任教”。关于“专业教师去企业实践的态度”,有1/3的教师对去企业实践并不积极。
企业关于职业学校教师输出和输入的态度决定了“双师型”教师培养的质量。调研发现,有些企业碍于情面,表面上接受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但不为教师在企业实践提供便利条件。
3.培养方式的单一性
关于“以哪种方式到企业实践”,选择“技术合作”的企业最多,表明校企合作中的技术合作对企业的诱惑力比较大,企业急切需要教师将自己在专业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应用于企业的发展,以此来推进企业的发展创新。
同时,课题组对职业学校的教师进行了调查,他们到企业实践的方式主要是参观、调研。专业教师忙于教学,没有时间进行技术方面的研究,即使到了假期,各种培训占用了他们的大量时间,也不愿在企业参加在职研修(兼职)。
4.培养内容的片面性
关于“企业培训内容”,企业对“企业的文化及价值理念”、“熟悉企业相关岗位技能”、“企业生产组织方式、管理制度”、“生产工艺流程及产业发展趋势”、“技术的研究与创新”等五项选择的结果基本持平,而这五项内容也是职业教育有关规定要求教师下企业学习的内容,其中选择“技术的研究与创新”的企业最多,表明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的成长需求有一定的认识。
关于“希望教师为企业做什么工作”,选择“技术研发”的企业最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企业对于吸纳智力资源进行技术创新的迫切希望,而选择“参与企业管理”的企业最少。
5.培养时间的矛盾性
关于企业参与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时间,见图1,企业希望教师要么“在企业中进行短时间的逗留”,要么“在企业锻炼实践一年以上”,而教师希望在企业中实践的时间是1~6个月,企业与教师本身在时间上的分歧急需解决。
(二)企业参与“双师型”教师培养积极性不高的原因
1.经济利益的缺乏
“企业在创造利润的同时,必然要为推进社会发展而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1] 企业参与职教师资培养需投入大量精力和财力,自身面临着技术人才外流、技术泄密和承担实践教师人身安全等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国家教育部在2004年提出对高中美术课程进行全面改革,并在山东、海南、广东、宁夏等四个省区首先进行了改革实验,经过三年的实验证明,美术课程的改革无论是在理念上,还是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是正确并行之有效的。实验取得了成功,这鼓舞我们把高中美术课程的改革在全国高中学校推进,从2007年到现在,全国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改革也已经走过了六个年头,在这六年当中,我们借鉴了许多实验省区的经验,少走了许多弯路,在落实实验课程改革的过程当中也取得了很多成绩,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改革的道路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因为这次教育改革彻底颠覆了传统的教育观念,在美术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方面给出了全新的概念,传统的教学模式被彻底打破。如何把全新的美术课程按照改革的要求落实下去,这无疑给我们各个层面的美术教育工作者带来很多难题,尤其是广大的一线美术教师在教学当中更是遇到了种种困惑和问题,亟需解决。
鉴于此,作为对一线美术教师的培训者,我们在参加国家教育部的美术课程改革培训后,走进了本地区的高中美术课堂,直接面对一线美术教师,并且和师生一起交流,把改革当中存在的困惑和问题逐一进行解决,力争把本次美术教育改革落在实处,不流于形式。
二、调研内容
1. 教师自然状况方面:是否是美术专业院校毕业?是否参加过各级美术课程改革培训?此方面内容主要是想调查一线美术教师是否专业美术教师出身,是否对美术的新课程改革有所了解和把握。
2. 各级高中学校美术课程设置方面:学时、模块的开设、教学评价体系是否完善。此方面内容主要是想调查目前应试教育下的高中学校对美术学科的重视程度。
3. 教师对新课程的性质、理念、课程设计思路、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心得体会。此方面内容主要是想调查教师对新课程的性质、理念、课程设计思路、教学方法等一些基本方面的把握是否存在问题。
4. 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当中亟需解决的问题。此方面内容主要是针对教师在改革之后无论是在专业知识上还是在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给予有效的指导。
三、调研对象和方法
(一)调研对象
从2010年4月开始,我们展开了此次调研活动。在4月、5月和6月这三个月份当中,我们主要调研了长春市内省级首批认证的20所重点高中的一线美术教师,其中东北师大附中、市二实验中学、省二实验中学、市实验中学、市十一高中等9所学校是我们调研的重点学校。
2010年9月至2011年7月,我们主要调研了长春地区所辖的15个县(市)、区所包括的近30余所普通高中的一线美术教师。农安县实验中学、农安县三盛玉高中、九台市第一中学、榆树市第三中学、榆树市新立高中、德惠市实验中学等学校是我们重点考察的学校。
(二)调研方法
在整个调研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三种调研方法:(1)深入课堂调研法,(2)座谈法,(3)调查问卷法。
四、调研结果与分析
(一)调研结论
1. 教师的自然状况方面:95%以上的美术教师是各大美术专业院校毕业的。只有5%的美术教师没有经过专业院校的学习,其中这部分教师都具有书法、劳技等方面特长,基本上能够胜任教学。
2. 参加课程改革培训方面:长春市内的一线美术教师95%都参加过国家、省、市等各个级别的培训活动,但对市(县)级的普通高中一线美术教师的了解中发现,他们只有65%的教师参加过省、市、地区级培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没有参加过任何级别的培训活动。
3. 各级高中学校美术课程设置方面:长春市内的高中学校基本能保证36学时的课程安排,在高中一年级或二年级完成。有的学校在高一和高二年段和音乐课程一起交替排课。而在县(市)级的普通高中学校基本上能保证18学时的教学安排,即只在高中开设半个学期的课程。
4. 在模块的开设方面:根据调查,我们发现只有三所学校开设了二个模块,而其他学校除了开设美术鉴赏模块外,没有开设其它任何模块。
在教学评价体系方面也只有少数几所学校执行,一般是采用表现性评定的方法进行评定,而有档案袋评定的少之又少。
5. 对教师把握新课程的性质、理念、课程设计思路、教学方法等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教师对新课程的性质、理念、课程设计思路、教学方法等一些基本概念存在相当多的问题。
如,“为什么美术学科具有人文学科的特点?”“高中美术课程如何体现的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是否要求每个学校在短期内都开设全部5个系列、9个模块的课程?”“是否可以根据教材合理进行校本教材的开发?”“怎样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更有效地实现美术教学的目标”、“如何根据新课程标准创设新的,并适合实际情况的教学模式”、“如何设计教学活动”等问题普遍存在。
6. 教师在新课程改革过程当中亟需解决的问题方面:调查结果显示,所有教师对美术课程的改革是非常认可的,但是他们在“如何有效地实施高中美术新课程?”“一个人胜任多个模块感觉力不从心”、“如何让学校领导重视美术学科”、“如何在学习中,符合高中生的美术学习特点?”等一系列问题上有很大的困惑。一线美术教师普遍希望我们能举办多种形式培训,针对教师在课改之后无论是在教学理念上、专业知识上还是在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给予有效的指导。
(二)调研分析
在本次调研活动中,通过问卷显示,参加美术新课程理念培训的占85% ,参加过美术专业课技能培训的高达占88%,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认真、透彻、较好地体现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的教师只占23%,教师研发新课程的只占10%。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我们今后教师培训中应思考的重要问题。
通过以上分析显示,我们发现课改后的美术学科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 美术教师个人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尚待提高。在教师队伍方面,虽然绝大多数美术教师毕业于专业美术师范院校,但目前来讲,专业的美术师范院校课程的设置存在问题,它过于强调美术本身技法的训练,而且专业分科过细,学生只擅长或国画,或油画,或版画等单一绘画科目,并体现出一种明显的绘画取向,学生对书法、篆刻、设计、工艺、现代媒体艺术等其它艺术门类掌握相对空白。这些课程设置是对学生艺术发展上的培养,而非面对学生未来的高中美术教学工作。这就导致我们的高中美术教师不能在相对多的专业方向上有较高程度的发展,因此也就在开设多种课程时显得底气不足。
大多数高中美术教师在美术理论、教学理论等理念知识方面掌握相对薄弱,而对其它相关学科的了解也非常缺乏,这就导致在教学中不能把握美术具有“人文学科”特点的渗透,教学中只能照本宣科,就教材论教材,出现比较普遍的“一言堂”现象,就是只重知识传授,忽视对“人文学科”课程性质的研究和探索。
培训工作仍有漏洞和不足,有的教师根本就没有见过课程标准,无法进一步理解课程标准的内涵,影响了具体教学工作。
2. 受高考指挥棒影响,使许多的学校对美术学科重视不够。由于美术学科不属高考范畴,所以从学校到学生,到家长都对美术学科采取得过且过的态度,因此有的美术课堂上,就出现学生做其它学科的作业或打瞌睡等情况。教学课时量少。目前,艺术课程虽走在“必修”的普及道路上,但仍然是“调味”课。大部分高中美术课的开设安排为每班两周一课时,即隔周上课,由于所隔时间较长,知识得不到系统的识记和理解,也就不利于学生把知识整体化。
3 教师对新课程的性质、理念、课程设计思路、教学方法、课程评价等方面认识不足。由于美术学科不参加高考,所以社会的不重视也导致美术教师对本学科的忽视,放弃自我学习的积极性,不参加课改后的学科培训,对课改的方方面面认识不足,采取得过且过的态度,课堂教学方法单一,最终导致课程评价的诚信度不高。在学期末的综合测评中,有些教师对标准掌握得不够完整,有的教师没有采用学分制,有的教师在评价中随意性较大,对学生综合素质、审美素养的评价处于不正常状态。
另外,我们的一部分美术教师在从事美术教育时过分强调美术技法的教育,使学生认为学习美术必须具备绘画的天赋,而忽视了审美教育。由此而来,人们对美术教育形成不全面的认识,这种认识也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美术课的兴趣。这样一来,这就形成了高中美术教学的一些问题。
五、建议及培训方式
(一)建议
1. 建议针对教师教育理论、自身素质方面进行培训。目的是把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并提升教师人格魅力,增加师生亲和力。把握相关领域动态。如,现代教育理论新成果、现代教育理论杂志、现代教育理论网谈、现代教育理论微博等。
2. 建议针对教师了解课改后相关课程变化方面进行培训。目的是了解课改新理念,落实教学,与时俱进。掌握课改相关理论观点。如,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观和评价观、新课程的理念与实施、美术新课程与其它学科新课改的关系、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研修。
3. 建议针对教师为适应模块教学所补充的相关专业知识进行培训。目的是拓展专业视野,提高教学科研能力,适应不同模块的教学。如,动漫设计与欣赏、电脑设计软件的应用(CORELDRAW、PHOTOSHOP、3DS MAX 、ILLUSTRATOR)、中国画教育与研究等。
4. 建议针对教师课改后把握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学习与实施进行培训。目的是把课改的理念通过自身的有效教学深入课堂,完成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
(二)高中美术教师的培训方式
1. 聘请社会上既具有美术专业水平,又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专家给教师进行培训。例如,某校有学生选择了“雕塑模块”的学习内容,但学校的美术教师却没有学过雕塑,无法开设此课程。那么,经过专家的培训之后就可以完成本模块的教学任务。
2. 开发利用信息化资源。建立教师信息交流网站,使各校之间根据不学习模块的师资需求,互通有无,共享美术教师资源。美术教师又可以经常通过网络发表自己的教学体会和成果,并通过网络积极、主动地与学生家长、国内外美术教师、美术教育研究者和艺术家们进行多方面的交流。
3. 观摩名师课堂教学,案例分析,同行介绍经验。
4. 集中面授和网络教学相结合。课程设置要满足一线教师的实际需求,能真正为一线教师教学服务。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是课程内容积极的促进者、开发者,要求教师凭借自己的学识、经验和个性来分析处理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这就要求教师要成为一个研究型的教师。北京市教委颁发的《北京市中小学和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纲要》和顺义区教委颁发的《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也明确要求心理教师要把每一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当作一节研究课来上,并要求每一位心理教师要承担或参与一个研究课题。本调查旨在全面、客观、准确地摸清我区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科研能力的现状,准确把握当前顺义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这一群体在科研领域出现的新变化、新特点和突出问题,以便采取有效措施,把顺义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科研能力推向新水平,顺义区教研中心教科室和教研中心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室共同开展了此次调研活动。
二、调研的对象、方法、时间
(一)调查的对象:此次调研的对象是全区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师群体。
(二)调查的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是顺义教研中心教科室和心理研究室共同设计的问卷,由心理教师基本情况、科研基本能力、影响的外部因素、影响的内部因素四个维度组成:该问卷包括27道题目,具有较科学的信度和维度。利用中小学心理教师专门安排的研修时间作答,共发放问卷57份,并全部回收,有效率达100%。综合各位心理教师问卷情况,由教研中心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室人员,撰写顺义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科研状况调研报告。调研时间:2012年9月26日---9月28日,采用spss12.0软件包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基本信息
顺义区共有中小学74所,全部安排了专兼职心理教师。此次调研活动共有57人参与,参与人数占心理教师总数的77%。
被调查的心理教师性别比为男性10人,占17.5%;女性为47人,占82.5%,男性心理教师明显少于女性心理教师,这与当前顺义区中小学男女教师的比例相当。被调查的教师属于小学的为35人,占61.4%,比例较大;属于初高中的为22人,占38.6%。
从表1可以看出,31―45岁年龄段的老师占到了86%,表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大多数处于年富力强、经验丰富这个年龄段,为推进顺义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和科研型心理教育创造了很好的人才条件。
从表2、表3可以看出,心理教师的学历水平处在一种持续变化过程中,呈现逐渐向高学历发展中,对承担起科学性、研究性较强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表4表明,被调查的心理教师有87.7%和5.3%是兼职的心理教师,而只有7%的教师是专职教师,这对教师队伍的稳定和科研型教师持续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
表5可以看出,,只有近18%的教师具有一定工作和研究基础。而82.4%的教师从事心理教育工作时间较短,这部分教师缺乏从事心理教育工作的经验,缺乏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律的认知,缺乏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研究基础
表6、表7说明,有71.9%心理健康教师身体情况健康、良好,有78.9%的心理教师心态平和,为顺义区中小学很好地推进此项工作的师资群体创造了良好的身体和心理条件。但也有26.3%的教师处在亚健康状态,有21.1%的教师心态不稳定,容易造成师源性伤害。需要引起我们相关部门的重视。
表8可以看出,有80.7%的心理教师能够与同事相处融洽、和谐,发挥出心理教师自身在交往方面的能量。
(二)科研基本能力情况
表9表明绝大多数心理教师曾参加过科研培训,说明他们绝大多数愿意接受科研培训,对我们进一步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奠定了较好的基础。而35.1%的教师没接受过科研培训,这里固然有个别教师不喜欢接受科研培训,更多的是没有机会接受培训。
表10表明,从培训形式上看,63.1%的教师喜欢和愿意接受专家专题讲座,其次是互动式培训、课题研究的案例分析、与专家一起专题研讨和考察交流,说明心理教师喜欢多种形式的科研培训,特别是在专家引领这一领域,符合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遵循科学性这一原则要求,也给我们组织科研培训的同志们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依据。
表11、表12表明,有43.9%的教师曾写过论文,有26.3%的教师发表过论文,有40.3%的教师获得过市级以上奖励,有24.6%的教师获得过区级奖励,说明心理教师具备一定的书写论文的研究能力,一些教师甚至研究能力还很强。只有29.8%的教师没写过,这里固然有众多原因,但认为写不好论文的教师占绝大多数。
表13表明,大多数心理教师具备一定的参与课题研究的经验与能力,可以看出,科研服务教学,科研引领发展已经在顺义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群体中形成共识。
表14 可以看出,近一半的心理教师没有承担过研究课,固然有各种原因,但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原因是:对什么是研究课还没弄明白,不知怎么执教这节课,当然还有就是认为承担一节研究课太累,不愿做。建议应加强对教师如何执教一节研究课给与指导和培训。
表15表明,只有3.5%和19.3%的心理教师认为自己的科研能力很强和较强,而56.1%的老师认为一般,21%的老师认为较弱,看来加强心理教师的科研能力已经迫在眉睫。
表16表明,绝大多数心理教师认为课堂教学与课题研究是不同性质的活动,但有密切联系,而只有19.3%的老师认为是同一性质的活动,表明心理教师需要在科研意识领域加强培训。
通过表17可以看出,33.3%的老师认为能够结合,操作也很容易,说明有三分之一的老师能够把课堂教学与课题研究很好的结合起来,而61.4%的教师有意识结合,但在操作方法上严重缺乏,建议应加强心理教师这个领域的培训。
表18表明,始终和经常将课堂与课题有机的结合大多数课有明确的研究问题只占33.3%,大约三分之二的教师偶尔或不能将课堂与课题有机结合,没有明确的研究问题,今后需要科研部门要多加强对心理教师在这个领域的培训。
表19显示说明,只有26.3%的教师能自主选定一个具有价值性、科学性、创新性和可行性的研究问题,54.4%的教师能自己选择一个研究的问题,但能不能保证是否具有价值性、科学性、创新性和可行性,19.3%的教师甚至不能自己选定一个用来研究的问题。建议今后加强心理教师在此领域的培训。
通过表20可以看出,只有28.1%的心理教师能自主地确定好研究问题与课堂教学内容与环节的结合之处,使研究活动得以在课堂上开展。52.6%的心理教师能找到研究问题与课堂教学内容与环节的结合之处,但不一定合适。与表19一样,19.3%的心理教师没有别人的指导,不能找到研究问题与课堂教学内容与环节的结合之处。说明绝大多数心理教师在此领域缺乏指导与培训。
表21表明,28.1%的教师在研究课上,能正确的选择和使用一些研究方法,来搜集研究资料。而56.1%的教师比较困难。15.8%的教师不知道要选择研究方法,更说不上如何选择和使用研究方法。说明在此领域,心理教师的能力比较欠缺,有待加强。建议科研部门加强培训。
表22表明只有31.6%的心理教师能在研究课上确立明确的研究目标,有意识、有目的地努力实现某一方面的积极变化,改进课堂教学,促进自身和学生的发展。52.6%心理教师有一定的研究目标意识,但不知如何确立明确的研究目标,实现某一方面的积极变化,改进课堂教学,促进自身和学生的发展。与表21一样,15.8%的心理健康教师几乎没有研究目标意识,只是按部就班的上课,与以往不是研究课的课堂教学一个样。建议科研部门会同心理研究部门加强对心理教师此领域的培训。
表23表明,96.5%的心理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与课题研究有机结合的问题方面进行一定的科研培训。
通过表24可以看出,心理教师喜欢专家讲座和考察交流的各占54.4%,其次是喜欢现场分析和实践体验各占47.4%。喜欢互动交流的占45.6%,喜欢说课、听课和评课的占28.1%,而喜欢专题论坛和任务驱动的最少,各占7.1%和5.3%。建议培训部门选择心理教师喜欢的培训方式进行培训。
在对57名顺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进行的开放性问题“您认为制约您科研能力发展的内在因素是什么”的调查中,发现依次是科研意识差,重视不够、理论水平低、缺少科研相关知识、动力不足。另一个开放性问题“您认为制约您科研能力发展的外在因素是什”的调查中,发现依次为学校领导不重视科研、学校没有提供科研培训机会、缺乏区级以上的培训、自身兼职太多没有时间从事科研、身边没有形成很好的科研氛围、经费支持不足等。
四、结论与建议
根据调查结果,顺义区中小学心理教师群体在队伍组成方面体现年富力强、心态平和、和同事关系融洽的特点。参加过相关市区级科研培训,在撰写科研论文、参与课题研究、承担区级以上研究课等科研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基础,在心理学科体系熟悉、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等科研领域具有一定的优势。
然而,调查结果还表明,顺义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在课堂教学与课题研究的结合上、在研究课上体现创新性、价值性和科学性方面、在研究课上合理选择研究方法方面、在研究课上自主确定研究问题方面以及制约自身研究能力的内在动力、意识等方面还比较欠缺。同时,在从事教育科研的过程中仍面临缺乏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缺乏专家指导、缺乏教育科研相关的专业知识与方法、缺乏时间、经费等相关支持等诸多困难。
基于上述调查中的问题,建议相关科研机构配合心理教师培训机构,通过针对性科研培训,来提高心理教师的科研能力。具体措施为:
1.与高校及市区级科研、培训机构合作,联合开展对心理教师科研能力的培训
根据北京市政府有关文件的精神,借助北师大、首师大、北京教育学院、北京教科院及顺义区教研中心,启动“手拉手工程”,对我区中学、小学、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师开展系列科研能力培训工作。提高心理健康教师的科研水平。
2.博采先进地区的科研成功经验
区校两级行政机构投入一定的科研经费,组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负责人及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到周边的先进的兄弟区县及国内外先进的地区参观学习,结合本地区和本校的情况,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心理教育科研氛围。
3.发挥科研骨干心理教师的作用,并 选派他们参加高层次的专业培训
有计划的对顺义区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室和一些重点学校的专职人员进行更高层次的科研培训。送他们参加国家级和市级培训班进行业务深造,并通过多种方式向国内及国际知名的科研专家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回来后兼任本区的专业指导教师,引领本区的心理健康教师在心理工作中发挥科研的重要作用。
4.定期组织心理教师开展各种研究活动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队伍;配备;报告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要打造一支勇于创新、敢于实践、善于研究、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不仅是幼儿教育发展的要求,更是社会时代对教师的要求。因此,我们在西乡县幼儿园开展了幼儿园教师队伍现状的调查工作,希望通过调查,了解本园教师队伍的现状,找出制约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对症下药,加大力度,促进西乡县幼儿园的发展。
一、基本情况。
(一)、幼儿园基本情况。
西乡县幼儿园是一所全日制公办市级一类幼儿园,位于县城南河堤牧马河畔,占地面积5353平方米。现设小、中、大11个教学班,在园幼儿563人,教职工54人。
(二)、教职工情况。
截止2012年12底园内共有财政供养人员31人,其中在岗教职工29人,赴菲律宾华校支教1人,休产假1人。
二、调研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补充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建议。
1、主要问题。
(1)幼儿师范专业院校毕业生较少。2009年连续4年上级为我园共招聘了24名专职幼儿教师。其中本科学历7人,大专学历17人。全部持有教师资格证,其中4人持有幼儿园教师资格证;10人持有小学教师资格证;3人持有中学教师资格证;7人持有高中教师资格证,只有一名教师来自陕西师大学前教育专业。他们有活力、有朝气,对幼教工作充满了的热情,但是也普遍存在幼教工作经验缺乏,幼儿教师所必备的七项基本技能略显不足。
(2)年龄偏大。目前我县招聘幼儿教师的年龄界限是35岁以下,他们入园工作几年以后,就会进入中年。2010年西乡县幼儿园专任教师平均年龄为28岁,2012年专任教师平均年龄已经上升至29.7岁。
(3)外地教师居多。共招聘的24名教师中,有13名教师家居外地,有“身在曹营心在汉”之嫌,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他们回家途中的路途安全同样令管理者担忧。
2、建议。
(1)为了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强化师资力量、提升专业水平。严格落实幼儿教师持证上岗制度,切实提高幼儿教师准入门槛。不能让招聘变成一些人曲线就业的渠道。
(2)面向社会公开招录全日制幼儿师范院校大专毕业生。加大面试成绩,吸引幼儿师范类优秀毕业生进入幼儿园。面试重点放在七项技能(特别是音乐、舞蹈、美术、弹琴)的检测上。
(3)注意招聘教师中的性别比例。县幼儿园经过三名男幼儿教师的试用证明:他们的到来不仅为幼儿园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且也受到小朋友的欢迎,工作也得到了家长的认可。通过家长的意见反馈,家长希望幼儿园能多招聘一些男幼儿教师入园从事幼儿教育工作,为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4)幼儿园的教育对象是3―6岁的幼儿,要有旺盛的精力、充沛的体能投入到繁杂、高强度的工作中去,做到脑力、心力、体力相结合,才能确保高质量地完成保教工作。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年轻化。根据多年幼教工作经验,家长也希望孩子所在班教师年龄在30岁以下,这样带出来的孩子才会活泼、大方。
(5)是否可以多招本地教师入园工作?幼儿园家长工作在幼儿园非常重要,幼儿年龄小,保育工作是一日工作的重要环节,家长在每天接送孩子时间段,非常喜欢和老师交流孩子一天在园的吃喝拉撒,经观察家长更愿意和本地教师进行推心置腹的交流。
(6)本地教师下班后和家人沟通交流的机会多一些,有助于化解心理矛盾,心理疏导。
(二)教师调整、职称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建议
1、主要问题。
(1)转正定级时,根据学历定级。学历高的,职称级别就高。有的年轻教师学历高,但是敬业精神、专业水平、驾驭课堂的能力较差。
(2)幼儿教师职称评定不合理。目前从小学到高中都有一套内容详实教师职称评定体系,唯独没有幼儿园教师职称评定体系,幼儿教师评定职称时套用小学教师评定职称要求,内容差别很大,且名额比例很小,不利于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2、建议。
(1)结合幼儿园工作特点制定幼儿教师职称评定体系。职称评定时还是应该将德、能、勤、绩放在第一位,进行综合考核。
(2)建立全县幼儿教师交流、轮岗长效机制。避免城区教师没有危机意识,时间长了容易造成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懒庸局面。
(三)骨干教师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建议。
1、主要问题。
没有建立骨干教师培养长效机制,幼儿教师培训机会少。
2、建议。
(1)建立骨干教师培养长效机制,同时给予一定的物质鼓励。
(2)不定期安排骨干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通过听专家讲座、实地观摩环境创设、观看优质观摩课,学习归来后通过再培训,把先进的教育理念传递给更多的幼教工作者,做到一点带面、以面带片。
(四)骨干教师学习、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建议。
1、主要问题。
(1)近两年来,国培、省培机会相对比较多,但和外县、市相比,培训次数和时间少之又少。
(2)由于县财政只负担园方公办教师的人员工资,而公立园收费又受到物价部门的限制,所以幼儿园无力承担更多教师外出学习、培训的经费支出。
2、建议。
(1)抢抓当前国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机遇,尽量多派人参加国培、省培、市培,让更多新入职者得到专业培训。
(2)建立学习、培训专用经费。
(五)教师进修专业、教学专业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建议。
1、主要问题。
(1)幼儿教师专业学习、培训没有得到重视。面向幼儿教师的职前、职中和职后的学习、培训机会很少。
(2)没有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的幼儿师资培训机制。
2、建议。
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的幼儿师资培训机制。
(六)教师工作、生活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建议。
1、主要问题。
(1)由于外地教师抱着先进来占个财政供养名额的想法,把这次就业作为一个跳板,一旦达到工作年限,立即参加外面的招聘而再次就业。
(2)外地教师的家人及孩子均不在西乡本地,所以个别教师入职后,明确表示他们会等待时机调走。
(3)由于园方没有条件解决外地教师的居住及生活问题,目前他们全在县城内2-3人租住民房、自己做饭吃。出租房的房屋安全、他们的人身安全、使用电气、煤气安全令管理者担忧。
(4)外地教师不进行培养无法胜任本职工作,精心培养成为一名合格幼儿教师之后,人家又调走了。不利于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不利于保教质量的提高。
2、建议。
可否多招聘本地教师。这样管理者不用担心她们的住宿、伙食、交通、人身安全等诸多问题。也有利于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和幼儿园可持续发展。
(七)园长选拔、任免、流动、学习、培训、工作、生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建议。
1、主要问题。
外出学习、培训机会少
2、建议。
(1)建立园长选拔、任免、流动、学习、培训机制、
(2)要突出幼儿园园长在幼儿园管理中的核心地位、主导地位和决策地位。
(3)将园长培训纳入中小学园长培训系列,大力提高园长队伍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从而才能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