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保密制度体系

保密制度体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保密制度体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保密制度体系

保密制度体系范文第1篇

2003年8月~2006年8月我院儿科收治17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

资料与方法

选择大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为阳性的腹泻病人170例,其中男117例,女53例。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64例,西咪替丁组49例,更昔洛韦联合西咪替丁组57例,3组的年龄、性别、症状无统计学差异。

治疗方法 3组均给予纠酸、补液、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治疗。其中西咪替丁组加用西咪替丁治疗,按10~15mg/kg静脉输液,1次/d:更昔洛韦联合西咪替丁组加用西咪替丁10~15mg/kg及更昔洛韦5mg/kg静脉输液,1次/d。

疗效判定标准 ①显效:治疗72小时内大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②有效:治疗72小时大便性状及次数明显好转,全身症状明显改善:③无效:治疗72小时大便性状、次数及全身症状均无好转。

结果

西咪替丁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保密制度体系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 无定形硫酸钙 细胞培养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毒性

Abstract:[Objeetive] To develop the 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rhBMP2)loaded amorphous calcium phosphate(ACP)delayed release nanosized material,investigate its cytotoxicity of cell,an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experiment of composite material in vivo.[Method]The rhBMP2/ACP delayed release nanosized material were prepared by chemical wet method and cultured on rabbit 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in vitro.Then the adhesion,proliferation,growth and functional expression of BMSCs were measured.[Result]Cytotoxicity test demonstrated that rhBMP2/ACP delayed release nanosized material had not affect the percentage of cell’s proliferation with materialextracted liquid cultured with BMSCs and the cytotoxicity was graded zero.The adhesion,proliferation,configuration of the cells on the surface of this material were identical to the control group.[Conclusion]It was suggested that rhBMP2/ACP delayed release nanosized material might have good cellular biocompatibility,no cytotoxicity and not effected the normal functional expression of BMSCs in vitro.

Key words:rhBMP2;amorphous calcium phosphate;cell culture;BMSCs;cytotoxicity

目前,骨修复替代材料的研究在生物取材、细胞的体外培养、支架材料复合体等诸多方面积聚了丰厚的基础。无定形磷酸钙(amorphous calcium plosphate,ACP)是在采用湿化学法合成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时发现一种磷酸钙的无定形中间相,是一类X射线衍射为非晶态的磷酸钙材料的总称,具有典型的无定形物质的球形面貌。研究发现ACP的骨传导及细胞黏附性能优于HA〔1〕,生物降解速率高于磷酸三钙〔2〕,可降解可任意塑形,其化学组分、磷酸钙颗粒的表面形态、表面亲水性等,能满足药物分子和人体细胞对载体的多重要求〔3〕,但ACP不具备诱导成骨能力、降解速率不易控制等缺点。作者采用ACP包裹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rhBMP2),通过湿化学法合成技术,制备出rhBMP2/ACP纳米缓释体,以期发挥单一材料的原本优势,克服ACP的劣势和rhBMP2易被体液稀释及蛋白酶分解不能充分发挥成骨诱导活性等不足,进一步提高材料的综合性能。本研究在rhBMP2/ACP纳米缓释体研制等前期实验的基础上,观察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在材料表面的黏附、增殖及功能表达,评价其细胞毒性。

1材料和方法

11rhBMP2/ACP纳米缓释体的制备

在ACP原研技术条件下〔4〕,取适量K2HPO4、CaCl2分别溶于乙醇形成A、B液,rhBMP2溶于A液,于B液中添加适量有机物静置过夜后,将A液缓慢滴加到B液中,在反应体系中加入01 mol的NaOH以使pH保持在7左右,反应2 h,经抽滤、洗涤,脱水干燥,获得rhBMP2/ACP纳米缓释体。经X线衍射检测成品表征为无定形相;扫描电镜观察纳米颗粒均匀圆整,具有较好的球形形貌(图1)。纳米缓释体中rhBMP2释放起始量1 d为(1399±166)%,呈现快速释放,随后则维持有效浓度持续缓慢释放,30 d时累积释放量为(4576±460)%(图2),符合双向动力学释放规律。

12rhBMP2/ACP纳米缓释体的细胞毒性实验

121实验材料

1211主要试剂:DMEM培养液(美国Gibco);胎牛血清(杭州四季青);胰蛋白酶(美国Sigma);MTT试剂(南京创瑞);二甲基亚砜(DMSO,南京创瑞);碱性磷酸酶试剂盒(ALP,南京建成)。

1212主要仪器:倒置相差显微镜(德国Zeiss);光学显微镜(日本Olympus);扫描电镜(日本Hitachi);超净台(苏州净化仪器厂);细胞培养箱(德国Herabus);台式高速普通离心机(德国Heraeus);低速自动平衡离心机(北京医用离心机厂);酶标仪(美国BIORAD);微量移液器(法国Gilson);电热恒温水浴箱(上海医用恒温设备厂)。

122材料浸提液制备

取rhBMP2/ACP纳米缓释体实验材料(以下简称实验材料)的固相粉末3g,经60Co 25 kGy辐射灭菌后,浸入30 ml浸体介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中,置37 ℃、5%CO2、100%湿度孵育箱内静置浸提,10 d后取其上清液移入无菌玻璃容器内密封备用。

123材料试件制备

将湿化学法合成制备的实验材料、对照材料(ACP由南京工业大学提供)预制成直径2 mm,厚度为3 mm圆形标准试件,聚乙烯塑料袋双层包装,经60Co 25 kGy辐射灭菌后备用。

124实验方法

1241BMSCs细胞的分离与培养取出生3 d内的乳兔(南京金陵种兔场提供),颈椎脱臼法处死后置于75%酒精中浸泡20 min消毒,无菌条件下取双侧肱骨以及股骨,剔去肌肉组织,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冲洗髓腔以及干骺端,以107个/ml的细胞密度接种于培养瓶中,置37 ℃、5%CO2、饱和湿度的孵育箱内培养,48 h后弃去未贴壁的细胞,更换新鲜培养液,以后每3 d更换一次培养液,细胞长到80%融合时,用025%的胰蛋白酶消化,按104个/cm2的细胞密度传代培养,以第3代细胞作为实验细胞。

1242细胞增殖率检测(MTT法) 将常规收集的第3代BMSCs,用025%胰酶消化计数后分为2组:实验材料组加100%浸提液,对照组加DMEM培养液,每组复种8孔,置37 ℃、5%CO2、100%湿度孵育箱内静置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形态;于接种后2 d、4 d、6 d和8 d,分别进行MTT检测:每孔加入MTT溶液20 μl,培养4 h后用移液器吸除孔内培养上清液,再于每孔内加入DMSO150 μl,振荡5 min,待完全溶解后,置酶标仪500 nm波长处测定各孔吸光光度值,各组所测结果取平均值,计算细胞相对增殖率(relative growth rate,RGR)。RGR=实验组吸光度值/对照组吸光度值×100%。

1243细胞黏附率检测将实验材料试件置入培养板孔内,调整密度为5×105/ml的细胞悬液滴加到材料上,置孵育箱内培育4 h,PBS缓冲液冲洗,去除未黏附的细胞,以025%的胰酶消化计数后计算细胞黏附率。黏附率=黏附细胞数/总细胞数×100%。设相同面积ACP材料作为对照。

转贴于

1244细胞形态观察将实验材料试件安放于24孔培养板孔底,与1×105/ml密度的BMSCs直接接种于材料上,常规培养8 d后取出试件,以3%戊二醛固定,PBS缓冲液漂洗3次,30%~100%梯度乙醇脱水,乙酸异戊酯置换,临界点干燥,表面喷金,扫描电镜观察。

1245ALP含量检测取第3代BMSCs与实验材料(ACP材料为对照)复合培养,分别于2 d、4 d和8 d终止,弃去培养液,PBS缓冲液漂洗3次,每孔加入Tritonx l00细胞裂解液100 μl,4 ℃24 h充分裂解细胞,酶标仪450 nm处测定各孔吸光度值,计算ALP含量。

12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无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细胞相对增殖率(MTT法)

RGR实验材料组为1002%~1025%,空白对照组为100%,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细胞毒性评级均为0级。表明实验材料对兔BMSCs无细胞毒性(见表1)。

22细胞黏附率测定

BMSCs在实验材料表面的黏附率为(838±86)%,对照组为(789±7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细胞生长形态观察

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贴壁细胞胞膜完整,胞浆饱满,胞核明显,具有正常的细胞形态(图3)。2 d时实验材料边缘可见细胞附着生长,细胞多呈梭形,似成纤维细胞(图4)。4 d时细胞在材料完全铺展,细胞形态为梭形、多角形,胞体伸出细长突起,生长趋势良好。第8 d细胞已铺满瓶底,呈多层集结,排列无规律。动态观察中,未见细胞形态发生改变。传代细胞形态与原代相似。扫描电镜可见实验材料表面及孔隙中有大量细胞黏附、增殖、生长,细胞呈梭形或多角形,并从胞体伸出数量不等、长短不一、形态各异的突起,相互网络,生长活跃(图5、6)。表1MTT检测结果及细胞毒性分级

测定时间点实验组OD值(±s)RGR(%)毒性分级对照组OD值(±s)RGR(%)毒性分级2 d0323±0023102500315±0023100004 d0686±0025100400683±0020100006 d0935±0022100200933±0021100008 d1227±0025100201225±001910000图1扫描电镜下材料的形态图图2rhBMP2累积释放曲线图3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第3代BMSCs细胞形态图4实验材料与BMSCs共培养第2 d细胞形态图5、6扫描电镜下实验材料与BMSCs共培养第8 d细胞形态(×400,×1500)24ALP含量测定

各时间点ALP含量见表2,2 d时两组ALP无明显差别(P>005),随培养时间的增加,实验材料组明显高于ACP材料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理想的载体材料应具备与种子细胞的良好相容性、形状的可塑性、易降解性和低抗原性等优点〔5〕。

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和生物活性玻璃等无机高分子材料具备良好的材料组织界面,但材料脆性大,不易降解或降解速率难以控制,故应用受到限制。ACP是一种不同于羟基磷灰石和磷酸氢钙的混合物,进程结构近似于磷灰石的Ca6(PO4)6团族和β相磷酸三钙的Ca3(PO4)2团族〔6〕。以湿化学法合成制得的rhBMP2/ACP纳米缓释体,期望能优势互补,充分利用ACP在生物矿化过程中显现出的无定形物质各向同性的特点以赋予骨骼较高的力学性能,以及可降解、可任意塑形、通过改变组分进行调节〔1〕等特性和rbBMP2良好的诱导成骨作用〔7〕,寻求一种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细胞黏附性、细胞相容性及可控的生物降解速率与新骨生成速率相匹配的骨修复替代材料。本实验制备品经检测纳米缓释体的物性、粒径、表面形貌等保持了原材料的基本属性。其负载的rhBMP2具有较好的体外释放起始浓度,且能维持相应浓度持续缓释,释放规律与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的时间相符,表明ACP球形纳米微观结构的高吸附性,能负载更多的活性因子,而表面微结构较低的粗糙度则能为细胞的黏附提供更多的附着点,为细胞行使功能建立适宜的框架基础和代谢场所。ACP负载rhBMP2后,有效控制了外源性生长因子在局部持续有效浓度的释放,并保持着良好的生物活性,发挥了rhBMP2诱导成骨的良好效能。复合培养结果显示,实验材料细胞黏附率、RGR及ALP测定指标与ACP材料相比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表明实验材料较ACP材料更有利于细胞的黏附,并为细胞在其表面的生长、增殖及分泌基质提供了良好的微环境。

对生物材料进行细胞毒性试验是检测材料细胞相容性的基本内容,常以体内或体外方法检测。体内植入法因受体内多种因素影响难以单独反映生物材料与细胞的相容性,故本实验选择细胞体外复合培养法,通过直接观测材料浸提液或材料表面种植细胞的形态变化与数量增减及功能表达等,可准确判定受试材料对细胞的毒性大小。作为对受试材料细胞毒性的初步评价,该方法具有简便快捷、敏感直观、重复性好等优点〔8〕。目前最为常用的MTT法,利用活细胞中的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将MTT还原成难溶的蓝紫色甲瓒晶粒,而DMSO可溶解该结晶物显色,通过检测其吸光度值间接反映活细胞的生长、增殖等情况。本实验采用兔骨髓取材便利,经分离液离心分层后,单核及有核细胞较易析出,分离培养简单易行,BMSCs体外培养扩增后与实验材料浸提液混合培养,MTT检测能快速对材料的细胞毒性做出可靠的定量评定。细胞毒性通常随溶出物浓度的增高而增大,本实验应用浸提10 d获得的高浓度浸提液以便细胞毒性的显现。实验结果实验材料对BMSCs增殖没有影响,RGR>100%,细胞毒性评级为0级,表明受试材料无细胞毒性;活细胞数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多,各时间点活细胞数实验组高于对照组,说明受试材料对BMSCs的增殖有促进作用:直接接种于实验材料表面的BMSCs黏附、增殖良好,生长形态、速度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进一步证明受试材料具有良好的细胞亲和性。细胞与材料的黏附是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基础,ALP被认为是细胞外基质成熟的早期标志,在BMSCs体外成骨中促使基质矿化,可间接反映细胞的成骨活性。ALP活力是细胞早期分化的重要指标,本实验ALP活性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实验材料对BMSCs向成骨细胞的定向分化有良好的诱导作用,可能和骨诱导生长因子与适宜载体缓释系统结合形成的微环境有关。

本研究通过实验材料与活细胞体外接触实验证实,材料与BMSCs可良好黏附并使其增殖。不具有细胞毒性,ACP复合rhBMP2增高了细胞黏附率。增强了细胞ALP活性,缓释系统的构建环境有利于种子细胞的生长和功能表达,表现出良好的细胞相容性,为进一步行rhBMP-2/ACP纳米缓释体体内植入提供了实验依据。

【参考文献】

〔1〕 Belasundaram G,Sato M,Webster TJ.Using hydroxyapatite nanoparticles and decreased crystallinity to promote osteoblast adhesion similar to functionalizing with RGD[J].Biomamrials,2006,27:2798-2805

〔2〕Tadic D,Peters F, Epple MCBiocompatible Mn2+doped carbon ated hydroxyapatite thin films grown by pulsed laser deposition[J]Biomaterials,2002,23:2553-2559.

〔3〕Dion A,Borno B,Hall G,et al.The effect of processing on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vancomycinloaded amorphous calcium phosphate matrices[J].Biomaterials,2005,26:4486-4494

〔4〕Li YB,Wiliana T,Tam KC.Synthesis of amorphous calcium phosphate using various types of cyclodextrins[J]Materials Research Bulletin 2007,42:820-827

〔5〕陈克明,葛宝丰,刘兴炎,等纤维蛋白用做骨组织工程载体并修复骨缺损[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5,13:1241-1243.

〔6〕Bow JS,Lioub SC,Chert SY.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of roomtemperature synthesized nanosized βtricalcium phosphate[J]Biomaterials,2004,25:3155-3161

保密制度体系范文第3篇

【关键词】科技保密;目标;对策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科技保密工作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突出表现在管理体制不完善、科技定密不准、公共网络中科技信息泄密严重、对外科技交流保密管理滞后、科技人员管理不善等,阻碍了我国科技保密工作的发展,制约了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生产力的发展对国家安全与利益、市场经济安全与利益构成潜在的威胁和影响。因此,为顺应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必须进一步提高对新形势下科技保密工作问题的认识,进一步健全完善我国科技保密工作体制,切实加强定密管理、公共网络保密管理、对外科技交流保密管理以及人员管理,同时,要逐步转变科技管理部门、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等公共部门的保密管理职能,更加强化保密工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保障。

1 政府科技保密工作现状

近年来,沈阳市对科技保密工作十分重视,不仅一定程度上规范了日常的行政管理,监督、帮助单位做好科技保密工作,还在遵守国家各项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为科技保密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及管理环境,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同时,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科技保密工作也越来越面对新的情况和问题需要解决。许多现行的规章制度已经不适应新形势,需要与时俱进,进行调整,在市场经济体制框架下,强化加强对企事业单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保密管理工作也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需要解决。

所以,需要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科技保密工作的研究,主观上增强人员的保密意识,客观上建立健全法律法规,用制度和法律法规规范科技保密工作。

2 企业的科技保密工作现状

沈阳市作为中国东北部最具有经济活力和重工业基地城市之一,拥有众多大型国有企业及上百家国际知名企业在此投资,同时,民营企业持续蓬勃发展。沈阳的制造业、IT业等行业在全国乃至世界都具有极强的竞争力。

2.1 大部分企业具有科技保密意识,但执行措施不到位

大多数企业都有一定的保密意识性,已意识到保护企业科技秘密的重要性,也制定了一定的保密制度,但真正采取措施的并不多,只是任其发展。在沈阳市经济高速发展的现状下,高科技企业层出不穷,企业内部核心秘密是企业生存的根本,但仍然存在这种不珍惜自身资本的情况,这对于沈阳市各个企业和沈阳市经济的长期发展无疑是十分不利的。

2.2 多数企业的保密制度不完善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进步,企业保密工作的介质发生重大变化,已从简单的文字文件逐步演变为多种形式的存储形式,在方便存储的同时,泄密事件也更容易发生。人员流动增强,可控难度大,同时,保密制度建立不够完善,都造成了保密工作更复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员工进行规范的保密教育缺失,致使员工对技术秘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保密意识不够强;

(2)技术秘密的管理规定制定缺失,对上互联网管理不够,造成对泄密隐患缺乏足够的认识

(3)虽然建立合同管理制度,但所建立的合同管理制度不完善,如与员工签定的保密协议不严格,没有与其商业秘密的被许可使用者签定保密协议;企业对外交往过程中没有采取相应的保密措施等。

(4)人员流动大,监管困难,且没有制定相关人员流动对保密工作的防范措施。

3 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保密工作情况

高校和科研院所都是相对比较独立的单位,并且都有大量的科技秘密,但由于管理体系还相对比较陈旧。经调查,虽然发现这些科研单位和高校对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重点项目的管理和保密工作比较重视,同时也做了严密的保护。但在日常规范管理上仍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3.1 执行科技保密法规,强化科技保密管理工作不够

部分科研院所在科技保密法规的执行工作中存在着贯彻不力、执行不严、重视不够等问题,阻碍了科技保密法规、规章的实施。虽然在认识了问题的严重性以后,大部分的科研单位都加大了科技保密监督检查的力度,有力地强化了科技保密的管理工作。但在高校内部,仍存在对于科技保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观念陈旧的问题。但由于高等院校大部分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成长起来的,有关知识的传统观念和意识还只存在于相当一部分高校管理人员的头脑中。不能从经济和市场的角度真正领会知识产权的深刻内涵,对科技保密和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这种认识上的不到位直接影响到了高校的保密工作。

3.2 科研院所内部人员管理不善、人员教育不够;高校管理体系不够健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一支政治思想素质高、懂管理、懂科技保密业务的科技保密干部队伍,对科技保密管理具有重要作用。 广大科技人员是做好科技保密工作的主要依靠力量,但由于对人员的教育管理不善,沈阳市因人员保密不严而发生的案件屡见不鲜。由此,沈阳市的各个科研机构已经开始重视人员的教育,科研人员的保密素质也已经有了较大的提高。在高校方面,由于大多数高校都是独立体系,管理工作仍然沿用老的行政管理模式,管理的各个环节已经不适应当前形势,并缺乏有机的联系,这样极易造成科技成果保护的真空。在这种管理体制下,已经无法做到完全的保密。

4 沈阳市科技保密工作的目标及对策

沈阳作为国家区域中心城市,东北地区的经济、政治、金融、科教、军事和商贸中心,东北第一大城市,科技保密显得尤其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在新时期加强科技保密工作的同时,更应明晰科技保密工作在新时期的目标和任务,紧跟时代步伐。

4.1 目标

1)紧紧围绕全市总体部署和国家、省关于科技保密工作的规章制度要求,完善科技保密制度和法制体系建设。

2)以制度完善科技保密制度、规范科技保密管理以及加强培训教育工作为重点,采用创新的方法和理念,重点面向我市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以及科技型企业提供科技保密管理服务。

3)通过科技保密体系建设促进科技成果和先进适用技术的研发和本地转化转移,提升我市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4)在完善科技保密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科技支撑和引领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2 对策

4.2.1 建立健全科技保密工作管理体系

按照行政管理规范,加强对各区、县(市)科技主管部门的科技保密工作指导和监督,设立科技保密工作专员,加强日常培训和工作指导,建立健全科技保密工作管理体系。重视大型科技企业和重点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科技保密管理组织体系建设,要求按照科技保密法规规定健全组织管理体系,形成科技保密网络,并定期组织开展科技保密管理交流培训活动。

4.2.2 完善科技保密法律体系建设

《科技保密法》作为国家科技保密法律的总纲,可以在形式和实质上提升我国科技保密法规体系立法层次,具有权威性。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科研能力的快速提高,不断对科学技术的法律保护提出更高要求。立法的滞后性与科技发展的迅速性矛盾已经显现。目前,各项科技保密的法律法规多为科技部、国家保密局等部门所立,由人大常委会通过的科技保密专门法律缺位,行政规章多,法律法规少,缺乏权威性、可操作性和时效性,结构不尽合理。

4.2.3 健全保密管理制度,规范定密工作

不断完善保密管理,如建立技术和管理人才档案,签订保密协议,制定保密人员管理制度等。研究规范定密程序,完善工作责任制,确保定密准确。既要防止定密范围过宽、定密级别过高的现象,又要防止定密不定密的和定密界限偏低的现象。按照“突出重点”的保密原则,建立定密专家人才队伍,加强对定密工作的管理工作。

4.2.4 开展科技保密培训教育工作

一是,与科技保密的业务工作紧密结合,邀请政府保密管理人员和专家开展业务培训,提高人员的保密技能;二是,面对现代 通讯工具、网络技术、自动化办公设施带来的泄密隐患应该如何处理等具体问题,邀请有关专家开展技术防范培训工作,及时将新的保密知识和方法教给大家;三是,组织开展保密工作交流座谈,互通信息,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同时,要注重保密教育,加强保密工作法制宣传,采取在一定范围内组织观看泄密事件警示教育片等方式,提高人员的保密意识。

4.2.5 加强保密工作的硬件和软件建设

一是,加强保密设备的硬件建设,增加保密技术的研发投入。切实加强计算机信息保密管理,配备必要的保密设备,加强信息网络安全建设,完善网络信息安全保密措施。二是,加强保密软件建设,深入研究科技保密对策。加强对科技保密新形势下新问题的对策研究,按照“积极防范、突出重点、既保证不泄密又便于工作”的原则,研究尽量在问题发生、扩大之前几十化解的对策措施。

4.2.6 加强对科技成果的保密管理工作

在科技成果鉴定方面,按照省科技厅的具体要求和工作指导,严格按照鉴定程序开展工作,并与相关企业、高校和院所积极沟通,防止成果鉴定过程中的技术泄密事件发生。对全市科技成果进行梳理,查找点,建立科技成果保密档案,研究制定科技强国转化过程中的保密规范。

4.2.7 加强对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保密工作的指导监督

4.2.8 明确保密范围及项目,科学设置保密级别,确立每个职务对应的保密义务,建立监督保障和奖惩机制,严格外来人员的驻留管理,加强对外技术交流与和合作的保密管理,注重对流动人才、离退休人员的保密管理,特别是加强对外科技成果时的保密管理工作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M].2010.

[2]贾兵.浅谈当前高校保密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加强和改进保密工作的对策[J].{H}改革与开放,2010,(02).

[3]新形势下的高校科技保密管理长效机制研究[J].办公室业务,2014(19).

[4]PAEI管理角色视角下加强高校科技保密管理与防范能力的思考[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14,27(2).

保密制度体系范文第4篇

【关键词】薪酬制度 保密

薪资作为员工劳动的经济报酬,以转让劳动者的劳动力为基础。员工的薪酬最终不是由劳动市场直接决定,而是通过企业管理制度来加以确定和调整。企业根据自身生产经营需要,建立体现自身特点的员工价值测量尺度,以此确定员工的薪资报酬。因此,员工薪资不仅是劳动能力价值,也是企业经营成本、员工激励方式、人力资本收益的属性。合理薪酬制度在激励员工的工作有效性上具有明显的作用,如何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便是人力资源经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薪酬制度

(1)薪酬的含义:薪酬是指员工在组织中通过工作而获得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的回报。薪酬的两种形式是外在报酬和内在报酬。外在报酬分为直接报酬、间接报酬、非金钱性报酬三类,直接报酬包括工资、奖金等;间接报酬包括保险、带薪休假等各种福利;非金钱性报酬是指与职务相关的工作条件及权限的安排,如办公环境的安排、助手等服务人员的配备;内在报酬,通常是指员工自身因工作而获得的心理收益,如:挑战性的工作、决策的参与等。如图1所示。

企业向员工支付的薪资首先是一种劳动力价格,其标准由劳动力再生产所需的费用所决定。企业向员工支付的薪资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费用;二是劳动者养育子女所必须的生活资料费用;三是为了提高劳动力水准所必须的教育、医疗费用和劳动力流动成本。此外,劳动力作为一种商品,其价格还受到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影响。同样的劳动力在不同的供求关系下,形成不同的价格。所以企业在制定员工薪资时,必须参考劳动市场价格。如果低于市场价格,无法吸引所需劳动者;如果不恰当地高于市场价格,可能增加企业人工成本,削弱企业竞争力。

(2)薪酬管理的目标:薪酬管理的目标主要是通过薪酬策略、政策及管理实务,吸引和保留组织所需人才,维持具有竞争性的人力资源,激励士气,进而完成组织目标。

薪酬管理的最终目标:吸引和留住组织需要的优秀员工;鼓励员工提高工作所需要的技能和能力;鼓励员工高效率的工作;创造组织所希望的文化氛围;控制组织的运营成本。

(3)影响薪酬的因素:员工的薪酬除了受市场经济、国家政策、工资指导线影响外,还由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工作岗位的价值和员工的相对价值所决定。概括来说,企业员工的薪酬受到外部和内部因素的影响。外部因素包括:劳动力市场情况、地区工资水平、生活消费情况、国家政策、工会集体谈判;内部因素主要包括:公司薪资政策、工作本身价值、员工的相对价值、公司的支付能力。详见图表2。

(4)薪酬设计的原则和必须考虑的因素。合理有效的薪酬管理必须进行合理的薪酬设计。薪酬设计能帮助企业根据自身的情况,结合不同的岗位制定具体的不同岗位、层级的薪资模式。

薪酬设计的原则。战略导向原则:企业设计薪酬时必须从企业战略的角度分析,制定的薪酬政策和制度必须体现本企业的战略发展要求。经济性原则:企业设计薪酬时必须充分考虑企业的发展情况和自身的支付能力。体现员工价值原则:企业设计薪酬,必须要能充分体现员工的价值,要使员工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充分结合起来,保持员工实现价值的中期和长期平衡。激励作用原则:在设计企业薪酬与激励效果之间的比例代数关系上,企业在设计薪酬策略时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使薪酬的支付获得最大的激励效果。内部一致性原则:它要求企业在设计薪酬时要能在企业中保持相对的公平和一致。内部一致性包含几个方面:横向公平,即企业所有员工之间的薪酬标准、尺度应该是一致的;纵向比较,即企业设计薪酬时必须考虑到历史的延续性。一个员工过去的投入产出比,在现在、将来都应基本一致,甚至有所增长。否则,会引起员工的很大不满;外部公平,即企业的薪酬与外部同行业的同类人才相比具有一致性。企业在进行薪酬设计时,必须根据企业所处的阶段、大环境、市场等因素,实时调整,制定相得益彰的薪酬制度。

二、从企业和员工的角度分别来看薪酬保密制度

薪酬保密制度是指对在职职工的工资收入情况实行保密的一种工资制度。保密工资可以掩盖组织内部工资发放不公平的现象。

(一)从企业的角度来看,管理者希望实行工资保密制度

(1)薪酬保密制度可以让经理们在薪资决策上拥有更多的自由度和灵活性,因为采用了薪资保密制度,工资决策没有公开,所以不需要化费精力去解释和维护它。员工之间少了攀比,减少了摩擦,管理者省去了调节此类纠纷的时间,将精力投入到提高生产效率上,有利于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管理者希望自己的团队是团结的、积极的、健康的。

(2)实行工资保密制度,有利于员工良好相处,减少了内部矛盾和摩擦,以及由此带来的企业内耗和管理成本的耗费。工资保密,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员工的隐私,减少了不必要的恶性工资攀比,提高了工作效率,为企业创造了更高的利润,工资自然会得到提升。

(3)使企业能够以较低的人力成本雇佣员工。实行工资保密制度后,职工的工资不再是能升不能降的刚性数值。由于企业和个人信息的不对称,且存在大量的后备人选时,应聘者很难获得企业的全部信息,使得应聘者处于弱势地位;相反,企业在此时占据了优势,能够以较低的薪资雇佣员工。

(二)从员工的角度上看,有的员工希望工资制度透明,有的员工却不希望自己的工资被知晓,但他们都想知晓他人的工资收入。

(1)一个要求上进的员工在干同一类工作的基础上希望工资能够透明,这些人可能在付出体力劳动的同时,又参与脑力劳动。在工作上,他们付出了很多;在团队里面,他们参与了很多。所以他们希望工资能够透明,他们希望自己的报酬能够跟自己的付出成正比。他们不希望自己是“寄生虫”。这样就引出了另一部分群体,不劳而获或者希望吃大锅饭的人,这些员工在干同一类工作时态度懒散,不积极。他们中有的或许有关系、背景,他们希望工资不要公开。这样既能安稳的拿到工资,又能不引起其他人的妒忌。

(2)员工“面子”观念严重,不希望自己的收入比别人低,当得知同公司同职位的员工工资高于自己时,往往会进行横向比较。按照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分析,所谓横向比较就是将“自己”和“别人”相比较来判断自己所获报酬的公平性。此时,个人的主观判断对横向比较有很大的影响,个人倾向于高估自己的投入量,而低估自己所得到的报酬;对别人则会高估别人的收入,而低估别人的投入量。因此,当同职位的员工得知自己的工资低于别人的报酬时,往往会心生妒忌,开始猜疑,怀疑别人的报酬是不是公平合理,由此对薪酬体制产生怀疑,不利于组织的良性发展。

(3)员工因为“狗仔”心理,希望窥探别人的隐私,知晓别人的收入。当得知别人的收入时,便会暗自跟自己的收入相比较,当得知别人的收入和自己相差较大时,便会主观判断薪酬是否公平,如果觉得不公平,将有损员工的士气,尤其是当优秀员工得出不公平的主观结论后,可能会离开公司,另谋它职。不利于留住优秀人才。

(三)薪酬保密的优点

减少员工的攀比行为,建立和谐、健康的工作氛围;企业由于没有公开薪酬,可以随着环境变化,及时调整工资;使企业在经济不景气时,不至于背负巨大的经济压力;薪酬由企业和员工共同决定,可以使双方都比较满意;可以对公司的优秀人才给予一定的保护,使其免于受同事的“红眼”;薪酬保密也可以防止竞争对手挖角事件的发生。

我公司一直延用工资保密制度,有两个原因:一是可以给管理者减少不必要的麻烦,节省时间用于提高企业经营的效益,把时间用于战略性的规划上;二是员工希望他们的薪酬是保密的,一方面,绩效低和收入低的员工希望薪酬保密,因为公开的薪酬会使他们难堪;另一方面,绩效高和收入高的员工、特别是高收入群体,害怕被嫉妒、孤立,因此他们会有富不外露的心理。

(四)在实践中,受主客观条件限制,部分企业还不能做到薪酬透明

(1)现目前,我国还未形成有效的薪酬评估体系,并不能对出色的工作绩效进行有步骤的加薪。而今的评估体系,不能够区分那些员工可以加薪,加多少;那些员工不能加薪,什么原因导致不能加薪等;没有形成健全的加薪体制,这一体系不能提供一个明确的可依赖的标准把工作绩效和加薪相结合。一旦公开薪酬制度,那么便会产生劳动的员工和不劳动的员工薪酬一样的尴尬,由此产生恶性竞争。因此,现在没有充分的外部环境来实施薪酬公开制度。

(2)薪酬透明,虽然会尽量实现同工同酬,但是由于评估体系不健全,必然无法避免薪酬差距给员工心理承受力所带来的冲击。考评机制本身有两层涵义,一是考核,二是评价,即针对企业每个员工所承担的工作,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员工行为的实际效果及其对企业的贡献、价值进行考核和评价。同工同酬,会因为付出多的员工与不付出的员工最后收入是相等的,严重挫伤员工的积极性,进而降低工作热情。员工会这样想:“既然付出与不付出,付出多与付出少,酬劳都是一样,那么为什么还要努力工作呢?”许多企业,尤其是一些高新技术企业,管理人员以及市场销售人员,因为他们的工作与生产工人、操作人员相比更富有创造性、复杂性,所以其工作绩效的考评一直是难点。

(3)薪酬透明,虽然会增加管理的透明度,但是会给管理者带来很多繁琐的事务,管理者会花很多时间来解决此类纠纷,因此,目前薪酬保密比薪酬透明更能够提高员工的生产效率,更能够为管理者节省时间用于组织战略性的构建。

(4)虽然薪酬透明能够让员工了解企业的薪酬导向,了解自己的努力方向,提高薪酬的效率;但却将员工的注意力引向了钱和自我上,不利于公司文化建设。

(5)从薪酬的外部竞争性来看,员工的薪酬也是一个商业机密,不能轻易让对手知道。对每个企业而言, 薪酬方案具有显著的差异性。考虑人力资源成本大小和外部竞争力强弱,很多企业在制定薪酬制度、确定薪酬水平的时候,通常要先了解竞争对手的薪酬水平,然后针对竞争对手的薪酬水平设定自己的薪酬标准,薪酬水平也因此成为商业机密。

三、结语

薪资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主要支持条件,在现代企业,常常需要从战略高度加以处理。如何通过薪资分配增强企业的活力,是薪资管理的最终任务。薪酬管理好比企业的供血系统,没有了血液的流畅,企业将会缺乏生机。所以,薪酬管理历来是HR面临的问题,合理的薪酬体制不仅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更能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诚然薪酬公开有万般好处,能让员工明确自己的个人发展目标,能提高员工的满意度;但是,当公司薪酬制度透明,容易使企业与员工产生矛盾。这种矛盾会直接导致企业的内耗。管理成本增加和优秀人才的流失都是企业的致命伤。现在,企业还未形成有效的评估机制,以及人们对隐私的需要,公开薪酬会给管理者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让所有的人都能获得与自己能力相符合的具有竞争力的薪酬,让员工能够感受到企业和管理者对自己的关心,使公司赢得员工的尊重。?因此,笔者认为,薪酬保密制度势在必行;薪酬透明制度的实现“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Arnaldo Camuffo.The Changing nature of International Labor Markets.Journal of Management and Goverance,2002.

保密制度体系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力信息;保密工作;密保对策

引言

电力企业需要利用电力信息作为生产与管理决策的依据,同时电力信息也是开发和使用电力资源的重要资源,对于电力企业来说,电力信息资源一旦泄露,将会造成严重的损失,不仅会被商业竞争对手查看和使用,造成利益上的损失,同时还可能会使其他国家电力部门作为依据分析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这对我国电力行业国际竞争非常不利。电力部门掌握着大量用户的信息,一旦被非法使用,会造成严重的法律纠纷,企业也会面临巨大金额的赔偿。由此来看,在电力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应该将电力信息保密工作做好,以保证电力信息的安全性。

1、目前我国电力信息保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电力企业保密工作中存在很多隐患

近年来用电数量和范围逐渐上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面临着空前的挑战,不管是从管理水平上来看还是从投入上来看,目前都稍有不足,加上我国电力生产与经营目前处于垄断状态,在信息安全和保密上的观念并不强。具体来说:①系统中人员的保密观念不强,保密意识非常淡薄,人员在操作与机密相关的系统时,不能严格按照保密制度进行,随意将电力信息在网上,这种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商业机密窃密的问题;②目前我国电力系统保密制度建设还有待加强,虽然现在相关部门已经执行了电力信息保密制度,但是始终存在规章制度流于形式、制度不能得到贯彻落实等问题;③电力信息网络建设硬件配置不规范,很多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选择网络硬件供应商推荐的硬件,自身保密的要求受到了忽略。以上问题的存在直接决定了在实际电力生产经营中电力信息保密工作效率不高、质量不强。

1.2电力信息系统安全措施中存在漏洞

作为目前我国电力行业正常运行的重要技术支撑,电力信息系统中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首先,目前电力企业应经针对电力系统中的相关应用信息系统采用了安全措施,但是从整个电力系统网络安全来看,始终缺乏合理的整体性规划,因此,一些应用系统之间始终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在电力信息化规划建设过程中,采用的安全防范性措施明显不足,在规划设计过程中不能做到“未雨绸缪”,没有考虑到可能会出现的安全问题,同时企业应为出于对成本的考虑,认为安全问题是“小事”,不值得投入那么多。不管是处于哪种原因,都使我国电力系统中出现了安全问题和安全隐患,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力系统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信息系统越来越复杂,供应商及系统平台开发技术越来越先进,如果不能做到合理的、科学的整w规划,那么后期在应用过程中很有可能会出现严重的“乱象”局面。

2、电力信息保密工作的改进策略

2.1制定并落实电力信息保密工作

通过多年来电力企业针对信息保密工作的教育,目前信息保密工作的重要性已经被多数人认识,但是始终需要建立起相应的规章制度,为电力信息保密工作的“有法可依”提供重要依据。所以,我国电力企业应该制定并落实保密工作制度。具体来说,电力企业需要对现有的保密制度进行梳理,以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做到查漏补缺;只有完善的制度没有人落实和监督也不能获得好的效果,因此,当相关规章制度制定完成以后,需要将其装订成册,或者将其发给企业中的广大员工,引导员工进行学习和了解;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利用行政或者经济手段对保密工作进行监督,从而为电力行业信息保密工作创建良好的环境。

2.2充分重视电力信息保密工作

电力企业中相关部门领导应树立起重视信息保密的观念,电力信息对企业决策存在重要作用,只有企业领导重视这项工作,企业中的中层和基层员工才能重视电力信息保密工作。同时,引导企业员工形成较强的电力信息保密意识,通过思想教育和培训,学习信息保密技术和专业知识,使员工在工作中遇到保密问题时可以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不能因为不了解相关技术而出现泄密行为。社会中的人不仅是电力消费者,同时也是电力信息的获得者,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电力信息收集的保密性,不能对电力信息进行过度的收集,这种情况下极有可能会引发信息安全问题。

2.3积极利用电力信息保密技术

要想使电力企业信息不会出现泄密的问题,应该在电力企业中形成全员保密观念,制定严格的电力信息保密制度,建立起有利于信息保密工作的软环境,同时还要充分依靠目前成熟的信息保密技术,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保密技术有以下几种:①身份认证技术,这项技术主要利用信息使用者的身份确认,实现信息保密的目的,非法使用者在使用这些信息时会被拒绝;②防火墙技术,这是一种人为网络隔离的技术,将网络分成可信和不可信两种类型,利用安全机制保证电力信息的安全性;③信息监测与审计技术,这项技术是一种事后监督用户信息使用情况的工作,对使用者及其使用的信息进行分析,以发现其中有关信息泄密的足迹,不仅能发现窃密者,还能起到一定的威慑效果。

结语

随着电力能源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整个电力行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这种情况下,电力信息的安全性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建立合理的、科学的安全体系,这对提高企业保密意识和安全意识非常关键,可以利用一些新方法和新技术加强保密工作,坚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对电力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进行及时的查找,并采取积极的措施对其展开处理,最终有效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促进电力系统的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