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实践教育管理

实践教育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实践教育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实践教育管理

实践教育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字:小学;教育理念;教育管理

小学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起点与基石,也是决定教育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小学教育管理就成为教育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如何协调组织教育队伍,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如何充分发挥学校人力、物力、财力的作用,提高教学水平,成为每个教育教育管理者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中,笔者将结合自己多年从事小学教育管理的实践经验,浅析目前我国小学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几点改善小学教育管理现状的建议。

1. 目前我国小学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教育管理队伍建设不完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事业也在不断的创新发展,这就要求学校要拥有一大批高素质的教育者和管理者。在教育方面,目前好多学校都选用来了大批受过高等教育的教师,然而在教育管理这方面却没有拿出足够的重视,首先表现在教育管理人员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综合素质不高;其次,存在个别小学,特别是中国西部地区的小学,将行政管理工作与教育管理工作混为一谈,遏制了管理层职工的主动意识;最后,部分学校的用人机制和淘汰机制不完善,甚至出现专业与岗位不符的现象。

(2)教育管理观念落后,过分的依赖既定制度,教师与学生均不能突出个性。教育管理观念对学校开展教学管理工作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随着小学课改和素质教育的推行,教育管理观念也在不断的更新,然而我国大部分小学却没有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先进教育理念,仍然继续沿用陈旧的教育管理经验。例如,传统的教育理念认为教师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在其教学过程中航不能与这一原则出现一点的偏差,教师的独树一帜会被领导谴责和压力,学生的离经叛道会被教师制止,长此以往,教师和学生的个性都得不到发挥,更谈不上任何教学创新。这样就会造成很多有利改进工作无法进行。

(3)过分重视文化知识的培养,忽略了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尽管我国已经实现小学教学改革,提倡素质教育多年,但是目前大多数学校仅仅以学生成绩的好坏来评价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仍没有完全抛弃应试教育观念。小学教育时期作为一个小孩最为重要的成长阶段,完成了从儿童到青少年的蜕变,衡量一所小学提供的小学教育成功与否的标准是保证每一个小孩德智体美得到全面发展。然而,目前我国大部分小学都没有做到这一点,只是过分的重视文化课培养。

2. 改善目前小学教育管理现状的建议。

(1)重视对人的管理,完善教育管理队伍的建设。建立高素质的教育管理队伍是实现小学教育管理科学化、现代化的必备条件。学校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观念,加强对人的管理,在学校的日常管理中,要以客观的、长远的、发展的角度考虑学校的发展,不能将教师看做简单的教学工具和管理对象,而要将其看做有发展需求的人,所以应该定期对教师、学校教育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同时学校应该设法提高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工作效率,多招收一些高学历、高素质人才,不断完善教育管理队伍的建设。

(2)转变陈旧观念,开放管理模式,树立新型的教育管理意识。开放管理模式的理念在于将原本以管理为主的管理方法转化为不断解放和发展思想,尊重和鼓励老师,坚持以人为本的一种侧面促进型管理方式。改变单一的监督方式,将民主化、自主化的观念引入教育管理领域,改革相应制度,同时也要加强和改进教师的工作评价体系,促进校方和教师的沟通,协调学校和老师的关系,鼓励教师在教学方式上不断创新,不断促进教师的能力和提高教师的工作效果。

(3)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管理体系。小学时期作为一个人科学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因为课程教育的选择决定了学生接受知识的内容,因此,要想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就必须科学合理的设置小学课程。因为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是创造性和多元性,所以学校应该抛弃传统过分重视文化课的观念,根据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管理要求,从儿童阶段的生理发展特点出发,积极构建适合小学生的新课程管理体制,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4)学校教育管理者要善于走进课堂。听课、评课是教育管理者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因为通过亲自去教室听课,管理者通过听课、评课可以挖掘其背后潜在的管理问题,可以发现人才,优化教室队伍。例如,学校教育管理者只有通过走进课堂才能清楚的看到哪些教师适合哪些兴趣小组的活动、哪些教师适合哪些年级的教学、哪些教师适合哪些科目的教学,进而分析每位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个性特点,根据每个教师的特点做到知人善任调整工作岗位。因此,小学教育管理者必须坚持用主要的精力和时间去听课,并设立相应的听课评课制度,实现对课程改革的前沿领导。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教育管理关系到我国启蒙教育的最终成败,关乎到国家未来的发展。作为小学教育管理者必须积极探讨改革的新途径,摒弃原有错误的管理观念,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力争早日建立完成高效的教育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李振国.探析新课程下的小学教育管理[J].教育与管理,2000(3).

[2]张延松.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考试周刊,2008.

实践教育管理范文第2篇

一、幼儿园教育管理工作者要做好领导者的角色

(一)把握管理方向,综观管理局势

1、管理工作者要有正确科学的管理思想,把握好幼儿园管理的发展方向。

幼儿园管理工作者要精通幼儿园管理工作的行政法规和规章制度,保证党的教育方针的实施,并树立起好的指导思想办好幼儿园。幼儿园要注重教育,提升幼儿的全面的素质,牢固保证有正确科学规范的办园的方向,并注重长远的教育大计,照顾到幼儿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并全面追求幼儿园办学质量的提升。

2、管理工作者要综观全局,建立起各种规章制度,并具备制度的可行性。幼儿园管理工作者要强化制度教育,并树立起遵守制度的观念,并形成科学的管理制度,按照管理制度办事,按照制度规范管理,形成长效的管理机制。管理工作者要提高管理策略,不能埋头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并善于抓好管理的大事,抓好方向性的事情,并积极发挥管理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并科学制定出规范的工作计划,对幼儿园管理过程做好检查、督促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积极总结经验和教训,实现管理方式的规范化,并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二)树立威信,增加团体团结力

幼儿园管理工作者要树立威信,并实现大多数人的响应,不断采取积极有效的策略。幼儿管理工作者要获得管理的威信,并融洽人际关系,产生积极的解决矛盾和管理工作中的分歧,及时有效地解决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幼儿园管理工作者要提高自身的威信,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管理工作的质量。幼儿园管理工作者要发挥艰苦努力工作的品质,具备过硬的专业能力,具备多谋善断的领导和决策能力,具备领导者的气魄和坦荡的胸怀,并在执行决定的过程中实现以身作则,当好模范表率,让学生和家长认可幼儿园管理工作者的工作水平,尊重并服从幼儿园管理工作者的领导,并提高幼儿园管理工作者的工作水平和能力,形成工作成绩。

(三)积极开拓创新,实现共同进步

决策的目的是为了创新,创新是幼儿园管理工作者所必须具备的精神和能力,幼儿园管理工作者要实现教育面向未来的需求,重视幼儿教育,实现教育创新,保证教育事业在教育改革中前进。幼儿园要实现全面的和谐的发展,幼儿教育要实现创新,就要注重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并积极发挥教育决策能力,目光要更加敏锐,思路要更加开阔,要能按照规律进行教育,要能积极采取教育行动,按照教育科学研究的路径进行探索,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积极创新。幼儿园管理工作者还要收获新的信息,接受新的事物,吸取新的经验,提高创新的能力,不断积累知识,奠定知识基础,并结合幼儿园的管理实际,组织并指导教师开展好多种形式的幼儿园管理活动,保证教师在不断的实践、探索和提高过程中获得管理工作的进步和发展。

二、幼儿园管理工作者要当好朋友

1、情感因素在幼儿园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1)自身需要

教师要把握好自身情感,疏通人际关系,并维护幼儿园管理工作者的工作水平,处理好教育工作者的方方面面的工作,积极运用情感,加强联系,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并获得教育工作者的情感效应,实现感情的交流和行动的优化,在实际教育工作中,还要不断满足教育工作者的精神需要,获得学生的信任,受到人们的尊重和认同。

(2)社会需求

幼儿园就像是小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每天都在发生着很多的事情,在实际教育工作中,要重视幼儿园教育工作质量的提升,满足学生的需要,参加社交的活动,获得全面的友谊,实现上下级的积极交往等。

(3)物质需要

幼儿园管理工作者工作的时候,肯定和自身的薪资待遇水平是紧密关联的,在实际工作中,幼儿园教育管理工作者要关注幼儿园教育管理工作的需要,并改进吃穿住行的生活条件,改进园内的办学条件,提高办园的福利待遇,获得管理水平的积极提升。

因此,幼儿园管理工作者要发挥积极的情感因素,重视发挥幼儿园管理工作者的教育作用,积极发挥教育职能,并及时向有关部门领导反映,积极创造条件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要教育学生在幼儿园管理过程中逐渐建立起优良的人际关系,并促进幼儿园职工个人的相互协调和合作,实现协调共事,团结合作,相互荣辱与共,积极合作,提高工作水平。

2、不断铸造自己的个性品质

幼儿园管理工作者要热爱工作,清正廉洁,平和正直,和同学亲近,要具备真才实学,具有周密的思考能力和正确的判断能力,积极的开拓能力和均衡的协调能力,具有积极开朗的个性和乐观向上的情感。榜样的力量很巨大,要发挥幼儿园教育管理工作者在工作中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并发挥行政手段和物质力量,提高工作水平。

三、进行教育管理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1、要不断完善幼儿园的规章管理的制度

要制定规矩,形成规范,保证正常教育工作的秩序,明确教职工的职责,让规章制度更加细致,责任更加明确,措施更加可行,并提高管理水平。

2、要积极通过各个渠道进行学习,提高幼儿园工作水平

要提高幼儿园管理者的业务素质,提升幼儿园的工作状态,利用各种学习机会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实现以人为本,开拓创新,促进学生终生学习,提高教职工的思想认识水平,提升教职工的思想认识水平,重视教会知识,实现学生的长远的进步。

实践教育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关键事件 校外教育

在研究专业发展的过程中,英国东盎格利亚大学(The 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的教授罗博·沃克(Rob Walker)提出了“关键事件”(Critical Incidents)的概念,他认为职业生活中总存在着一些重要事件,从业者往往要围绕这些事件做出关键性决策,这些事件就是“关键事件”,并认为针对这些关键事件的处理对专业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005年,我国教育界开始关注关键教育事件,但系统研究不多,之后,上海市教科院大力倡导对关键教育事件的研究。但基本上针对的是学校教育过程中的关键事件,目前对校外教育关键事件的关注不多。校外教育发展61年来,校外教育工作者从校外教育的定义、名分、发展等很多方面一直进行着探讨和研究。本文从校外教育管理的角度浅谈关键事件的创建及其实践思考。

一、关键事件的创造

校外教育中的关键事件并不是指课堂上或课后发生的事件本身是关键的,而是把事件看成是在更宽广的一般社会情景范畴里的例子,通过分析、判断、研究这些看似普通的、一般的、习以为常的案例来改变管理者或教师的意识、观念和行动,寻找带有规律性的普遍意义,使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更好地促进学员和谐发展。

当许多校外教育工作者刚开始学习如何分析自己的管理工作时,他们很难决定记录什么事件,用在何处进行进一步分析。因为很多事件乍看起来只是“个别的”,甚至是“普通的”,发生时完全未引起我们注意。但通过记录下来,经过后续的观察、质疑和分析,这些事件被创造成了关键事件。绝大多数关键事件主要是对普通的事件的直白叙述,这些事件发生在常规的实践过程中。它们的关键之处在于这些事件具有潜在的普遍意义。

因此,要把事件变成“关键”,就必须凸显更普遍的意义,质疑事情通常运作的方式,并在更宽广的社会情景范畴中表明某种重要的东西。比如:

(一)创造1

1.事件描述

某一校外教育机构舞蹈老师,为了使误几周课的学生更好的学到误课时老师所教的舞蹈动作,让其站在最后一排上课,但其家长不理解老师用意,课后指责老师,对老师动手的同时告到领导处。领导认真倾听事情经过后,向该家长解释老师用意的同时,给予老师、家长不同程度的批评,并把该学员调到另外一名老师同程度的舞蹈班,此问题解决得很圆满。

2.事件本质

(1)老师让误课的学生临时站在最后一排是为了让她更容易地学会错过的动作;

(2)老师缺乏跟学生及家长的沟通,没把她的用意交代清楚,产生误会;

(3)管理者缺乏对老师的培训及管理,有细节忽略问题。

3.改进方向

(1)管理者加强对教师的管理。每学期集中召开教师会议,强调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生过的问题及有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其处理方式方法。

(2)对新聘用的教师进行系统培训,特别强调能力本位培训,举一反三,从一件典型例子引出多种可能性,培训强化老师周全及圆满解决事件的能力。据统计,一名大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只相当于其一生中所需知识的10%左右,而其余的90%则需要职后的学习来补充。

(3)强调教师亲和力意义和必要性,教好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有活跃的氛围,让学生从内心接纳教师,认同教师的教学方式及安排。

(4)加强教师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让家长认同老师的同时,接受现实。知道并相信老师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的优良师德。所有校外机构聘用的老师都是优中选优的,一般情况下老师的人品、为人师表、亲和力、人际沟通能力都毋庸置疑,但也需要不时的与老师进行沟通和强调,尽量做到无遗漏,无意外发生。

(二)创造2

1.事件描述

某一校外教育机构英语班学生从上一学期29人减少到8人,该班老师是上学期聘用的,第二学期学生人数直减21人,该机构更换老师的同时还要向家长做解释。上一学期开学报名时,家长及学生试听课后,觉得满意才报名参加此老师英语班的。

2.事件本质

(1)通过几次课没有看出老师的优秀与否;

(2)管理者没有及时发现问题,造成无法弥补的后果;

(3)老师没有做好教学组织工作和沟通工作;

(4)频繁换老师,会造成不良影响。

3.改进方向

(1)管理者需要对教师的任用、评价等现代教师管理基本内容更加熟悉,并认真科学地加以运用。

校外教育机构对应聘教师的任用可以试用以下几种方法:专门成立试教评估小组,对应聘老师的专业水平、组织课堂能力、课堂气氛、教学方式方法、未来发展潜质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估,然后决定取舍。评估里不仅有校外教育机构管理者的意见,还必须有家长及学生的反馈意见,试用数周。对比较满意的老师进行试用,通过数周的教育教学活动,作出更为全面准确的评估。

校外教育教师评价不仅要考虑到教师出勤、所教班级成绩、每学期稳定率,还要考虑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开展的安全教育和家长及学生的反馈情况等。

(2)需改善对教师的专业要求。时展对教师职业的专业要求,不仅仅体现在教师的学历水平上,而且还体现在教师的专业修养的内涵上。新时期教师职业的专业化要求可以归结为专业精神、教育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智慧等五个方面。具体可以用以下表格进行概括。

而且必须认识到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不同之处,要更加灵活,尤其要强调专业智慧,从而实现培养独立思考、动手动脑、勇于实践和创新,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少年儿童的校外教育目标。

(3)完善教学管理,把教学管理作为教育管理的主体部分来抓,充分运用教学管理职能,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对教学工作实施科学良好的管理。

(4)合理运用教师激励策略,包括物质激励、目标激励、民主激励、情感激励、榜样激励和信息激励。要“关爱人才,珍惜人才,理解人才,善待人才”。我们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努力为人才成长搭建一个广阔的发展平台,让教师们感觉到在事业上创新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尽量调动老师积极性的同时留住好老师。

二、关键事件实践意义

(一)管理者要学会叙述,学会记录下管理实践中发生的、引起注意的事件,无论大小,主动观察、记录、收集,使之成为今后发展中值得深刻反思研究案卷的素材依据。

(二)管理者要学会分析、发现问题。平时搜集素材的同时,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管理经验为思考对象,分析问题从中发现问题所在、矛盾所在及规律所在,反思、支撑和改善不断发展的校外教育事业。

(三) 找到解决的方法和方向。提高管理者自身理论水平的同时学会与实践相结合灵活运用,提高教师管理实效性。寓理于例,深入浅出,事半功倍。

(四)提高管理者教育管理水平,掌握教师管理重点。可以反思老师是校外教育个性化发展的关键,老师的任用、评价、培训和激励是命脉意识的重视度。

(五)借鉴好的经验及理论,抓住自己的特色,把校外教育教学和管理与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有效区分开,充实校外教育独立存在的支柱。

(六)管理者要具有“爱才、惜才、用才”的观念,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人才引进渠道和用人机制。 “引进源头活水,注入新鲜血液”,奠定师资队伍的人才基础。管理者应“重人之才,惊人之过,颂人之功,容人之短,用人之长”,真正做到事业留人、环境留人、制度留人、待遇留人和感情留人。

管理者的最大价值不在于自己做了什么事,而在于发现了多少人才和培养了多少人才。

(七)关键事件的创建是实现校外教育总目标的重要条件。校外教育管理要发挥现代管理工作的智能,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指导关键事件为校外教育服务。

总之,分析、创造校外教育管理中的关键事件,有助于校外教育管理者把理论、实践、技巧能力和思想意识紧密联系在一起,提高积极进取的态度意识和高度的敏感性,解决实际问题,这就是创造关键事件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叶澜.创建上海中小学新型师资队伍决策性研究总报告.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7(1)

实践教育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信息技术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中的管理应用也越来越普遍。互联网新技术的运用,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推广已经渐渐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高职院校在日常的教育管理中进行信息技术的实践应用,大大提高了教育管理的水平,为学校进行有效的教育管理提供了帮助,促进了学校的长足发展。但是通过高职院校在教育管理信息技术的实践应用中发现,信息技术在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将对这一技术在高职院校教育管理的实践进行研究分析,并针对其问题提供相关的解决措施。

1.信息技g在高职院校管理中应用的意义

1.1教育管理信息化是现代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育管理信息化是现代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已经处于信息化管理的背景之下,国家各个方面的建设都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的主要目的是为国家和社会建设提供所需的人才,在信息化背景之下,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信息化有利于为社会提供与时俱进的专业人才。

1.2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信息化是评估学校教育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依据

信息化的时代下,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已经是衡量一个学校教育管理综合水平的一个重要依据。由于高职院校的特点,高职院校所培养的学生是针对社会对相关人才的需求而进行专业职业技术培训,这类院校的毕业生是直接针对有关企业进行人才输送的,所以在对这些人才进行专业技术培养时要紧跟时代的潮流。加强高职院校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其目的是为学校培育的人才创造良好的教育管理环境,为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利的环境保障,也是提高学校教育管理水平和质量的重要基础。

1.3高职院校信息化的教育管理有利于降低学校的教育成本

目前,高职院校的发展越来越迅速,需要投入的教育成本也越来越大,但是我国关于高职院校的财政支持相对较少,实际状况下,高职院校要想取得长足有效的发展其教育经费还是相对紧张的。但是,通过加强学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可以有效的降低高职院校的教育成本。学校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将学校的教育资源进行信息资源共享,避免学校相关资源的复购,科学有效的降低学校的发展成本,同时,提高学校的教育发展水平。

2.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实践现状

2.1具备教育管理信息化的硬件条件

大多数高职院校已经具备了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所需的硬件条件,并已经开始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初步形成基本的校园信息化环境。例如,学校校园进行互联网建设;建立多媒体互联网教室;教育教学一体化教室、机房、语音实验室等。

2.2初步建立信息化的软件平台

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需要依靠全面的、功能强大的软件应用平台。高职院校中大多学校已经建立了自己学院的办公系统、学生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以及网络学习相关平台、校园一卡通等相关的信息技术平台。其中在学院网站的教务管理中有网上选课、网上评教、成绩的录入以及查询等多种功能。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中有网络课程制作、教师在线解答等多种功能。

2.3数字化管理资源建设取得一定的成果

数字化管理资源是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中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要内容,它也是学校教育管理水平信息化的重要体现。大多数高职院校建立有自己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对学生的相关信息进行数据统计;在学院网站中教师所教授专业的网络数字课程;同时网站中也有教师的相关信息、专业笔记以及推荐课程等等。在高职院校的信息化教育管理中数字化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3.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中信息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

3.1院校教育管理信息技术硬件条件和软件平台建设的不平衡

在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信息技术的建设中,大多数学校仍旧只注重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常常忽略软件的平台建设。一些院校往往只是关注在相关的硬件设施上加大投资,之后剩余的资金才会用于软件平台的建设上。

3.2软件平台设施相对落后跟不上信息化发展的方向,缺乏创新

高职院校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大多是相关的专业公司所建设的。这些软件公司大多数只是负责软件的前期开发工作,软件开发完毕后,交给学校的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日常的软件运行,但是软件后期的扩展开发常常没有专业的人员负责,造成软件应用的落后。院校缺乏相关的专业技术人才是造成这一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缺少相关的技术人才,软件创新不能进行。

3.3信息技术及资源利用效率低,缺乏整合优化

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中信息技术的运用不单单是指教学设备上的科技数字化先进,主要是指在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中要有效的提高信息技术的利用率以及管理资源的利用力度。目前,教育管理信息化在许多高职院校已初具规模,但是大多只限制在课程的教育方面。在实际操作中,并不是所有的教师和学生都将信息化教学平台进行了有效的利用,还有一些教师受自身技术条件的限制,不去或者是很少使用信息技术。

4.针对所面临的问题,主要的解决对策

4.1建立健全学校的信息化管理机构

在进行学院的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中,组建完善的信息化管理机构是推动学校进行教育管理信息化的重要保障。在建设智能化校园中,教育管理信息化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建立健全学校的信息化管理机构需要学校的相关领导组织成立信息化建设小组,对学校教育管理信息化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

4.2加大资金投入,培养或引进相关专业技术人才

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就是资金,充足的资金是高职院校进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保障。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高职院校的财政资金支持,重视院校智能化、信息化的建设,使高校为社会提供高质量专业化的技术人才,促进国家建设。此外,学校应当积极的培养或引进相关的专业技术人才,对学校的软件平台进行及时的维修和创新,为教育管理信息化提供技术保障。

4.3开创强大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高职院校加强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积极开创具有新功能的强大的信息化交流运作平台。强大高效的信息化管理平台,能够对学校的大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为学校教育管理的信息化提供良好的平台基础,促进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中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推动高职院校教育的长足发展。

结语:

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中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不仅仅可以有效的利用学校的各种信息资源,减少相关资源和经费的浪费,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而且有助于学校教育管理水平的提高,为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人才资源。

参考文献:

[1]周涛. 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信息化现状的调研与思考[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6(19):104-106.

[2]赵德良, 镇咸辉. 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6, 26(2):58-59.

实践教育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生本管理视角高职院校教育管理

一、当前高职院校教育管理过程中的问题

(一)学生教育管理模式脱离时展

高职院校中的传统学生教育管理模式严重脱离当前的时展,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首先,就管理主体而言,一方面,高职院校长期认为对学生开展的教育管理工作应该仅由班主任或者学生辅导员着手,和学校的其他部门没有任何联系。实际上,对学生开展教育工作绝不能限制于某一层面之内,其不仅需要班主任所给予的学习指导,有些时候如果学生心理方面出现问题,还需要由心理老师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帮助。当学生的物质层面以及心灵层面均获得学校的关注之后,学生才能从本质上感受到学校对自己的帮助,在潜移默化之中配合管理人员的管理,大幅提高管理质量以及管理效率。除此以外,高职院校的管理人员通常生本管理视角下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实践研究都是由本科毕业学生担任,虽然管理人员年轻化能够有效拉近学生与管理队伍之间的距离,但是由于过于年轻,管理人员以及辅导员尚且不具备充足的工作经验,后续的管理工作没有办法正常展开,这使得学校内部的教育管理工作严重脱离社会正轨。其次,就管理体制而言,高职院校内部通常会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要求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能够按照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执行。规章制度是保证学生参与到教育管理工作之中的前提要素,但实际上,这种制度存在一种缺点,即存在巨大的压力,严重违背了学生的成长需要。甚至一些固定的规章制度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天性以及个性发展,致使学生的后续成长进程完全违背当前的时展。同时,在规章制度的引导之下,教育管理人员所开展的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会疏远学生与他们之间的联系。

(二)学生教育管理理念落后

现阶段,虽然大多高职院校都会选派班干部来协助管理班级,看似是从学生角度出发来执行教育管理,但这实际上只是对生本理念的错误认识罢了。之所以会出现这种问题,是因为当前我国教育体制尚存漏洞,高职院校所开展的教育工作无法切实有效地贴合学生需求;其次则是因为高职院校内部的管理人员的工作经验、能力、专业性还存在不足,在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交互沟通能力的过程中并无过多帮助,实际的管理工作质量因此严重下降。用班干部辅助学校之中的管理人员,强调了班干部的重要地位,但是却有忽略了其他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使得班干部与普通学生之间的距离被间接性疏远。除此以外,由于高职院校对生本理念的认识尚存在差异,因此常常会过度培养学生的兴趣,而忽略了教育的本源观念,长此以往,校园内部的管理状态必然会严重混乱,这也是生本理念无法被正确应用的重要原因。

二、生本管理视角下的高职教育管理模式创新

(一)正确认识生本理念

生本理念作为新时代下的教育产物之一,主要内容就是要求教育单位能够将学生的利益置于第一位,尊重学生,尽可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其主观能动性。在生本理念指引下的学生不再是被管理者,而是自主探究者。首先,管理人员必须充分重视学生地位,尊重学生的基本意愿,绝对不能随心所欲地批评学生;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想法,有些情况下,学生的想法可能与教师的想法有所差距,管理者需要对学生的看法进行有效对比,寻找其中的亮点,绝对不能随随便便批评学生。只有教师足够尊重学生,学生才会愿意同教师一起完成教学任务。其次,生本理念下的管理人员主要是为学生提供指引的作用。在生本理念的引导之下,管理人员以及教师之间的角色将会产生变动,学生不再是被教师所管理的被动人员,而更像是一个孩子。管理人员需要重视这一点,尊重每个学生的意愿,用心去呵护关爱学生,对于其不正当的行为需要及时制止,帮助其排忧解难,做好今后的人生规划。最后,学生需要明确自身的不足之处,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弥补,以此来充分体现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学生还需要合理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能够进行良好的自我评价工作。

(二)强化管理人员以及辅导员的专业素养

管理者以及辅导员是高职院校中实现生本教育管理理念的重要推进力,其与学生之间的联系颇为紧密。广大高职院校在进行辅导员或者管理者招聘的时候,需要建立出更加完善的考核标准,建设出一支符合时展并且拥有高水平、高素质的专业师资团队。首先,全面规范考核机制,笔试与面试相互穿插,不仅仅考验应聘者的基本功底,而且还考验其沟通能力以及情感交流能力,根据应聘者的具体特征来为其安排岗位。其次,创设出适用机制。通过考核的应聘者在正式进入到工作之前,需要拥有一段试用期,主要是为了考察工作者的实际水准,只有其真正进入到岗位之中,才能明确生本管理理念应该如何有效开展,为学生提供更为充实的教育帮助。最后,管理人员需要建设出相对完善的学习机制。各个管理人员必须每隔一段时间就开展一次经验交流活动,取长补短,以此来全面深化自身成长,加强自己的管理水准。除此以外,高职院校还必须建立相应的培训活动,每隔一段时间就邀请专业人士深入到校园之中,为广大管理人员提供相应的培训帮助,提高其对于当前的时代特色的理解,有效加强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准。

(三)全方位关注学生

生本理念的核心要素就是学生。一方面,管理人员需要渗透到学生群体之中,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家庭状况以及其学习状态。对于管理者而言,这项工作虽然较为困难,但是却能够有效提高生本理念所带来的成效。这是更好地开展教育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带来更为优质的心理帮助,解决其平时生活以及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促进学生成长,保证其能够与管理人员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另一方面,管理人员必须要充分关注特殊群体。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不一,学生的家庭情况以及心理水准存在的差异较大,对于那些经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需要做到公平对待,根据学生的贫困等级发放相应的助学补助。对于那些心理水准交叉的学生,管理人员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明确学生的心理变动状态,及时为其提供相应的心理帮助,有效深化学生成长,促使学生能够调整自己的心态,加入到学习的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