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诚信实践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1-211-02
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背景下,为了更好、更扎实地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进高校学生日常管理事务的水平,力图破解高校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仅依靠传统的政策宣讲、说服倡导等难以起到“治本”的作用,必建立长效机制,依托学生管理与学生“自理”的方式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诚信意识。
一、高校学生日常事务管理中“诚信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高校存在的学生诚信缺失现状主要有:其一,国内部分高校在学生日常管理事务的体制中缺少“诚信教育机制”,仅凭借教育部以及各级政府部门要求的“诚信教育”活动的开展,难以将“诚信教育”的精神内核贯彻到底。其二,目前高校主要通过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思政教育实践课的形式进行“诚信教育”,其用思想道德教育代替“诚信教育”的做法,对专门的诚信教育实施效力来说是不够的。其三,我国高校中对于大学生日常管理事务中体现的“诚信”、“不诚信”,没有搭建一个平台、没有一个明晰的标准、没有具备“约束力”的奖惩规定。所以,在突破现有大学生诚信缺失困局的需求下,建立“诚信教育机制”,搭建一个行之有效的平台,是至关重要的。
二、高校学生诚信教育管理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以天津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为例
根据天津师范大学学生处关于深入开展“天津师范大学诚信教育宣传月”主题活动的要求,并积极结合我院实际和学生特点,我们首创“诚信银行”概念,致力于通过搭建这一平台,将学生日常管理事务、学生诚信教育、学生日常奖惩、学生党团开展实施情况、师生互动、学生就业诚信推荐等多方面有机地联系、融合起来,按照金融业界的“银行”组织架构模式,建立诚信银行ceo等学生自助管理团队,以“管理学生”和“学生自理”相结合,通过电子银行随时查阅“诚信因子”、评选“星级会员”、生成“诚信银行”电子对账单、开具“诚信银行”就业推荐信等方式推进“诚信教育”实效。我院开展了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实践与探索,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教育成果,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与践行。现将具体内容归纳总结如下:
实践探索之一:塑造诚信典型,参评“感动师大”人物。2015年5月我校开展第三届感动师大人物评选、表彰活动。我院力推学院学术诚信典型房启明、道德诚信典型刘志方参评,并成功被评为第三届感动师大人物,我们将把他们的诚信故事拍摄成DV,展现给全校学生。他们震撼心灵的精神力量,进一步扩大了他们的校园影响力,更好地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实践探索之二:数学科学学院“诚信宣传月”精品活动。
1.号召学院各班以“诚信在我身边”为主题,组织各班开展形式多样的申请人活动,更好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一的同学们主要采用招贴画的形式来展示自己心中对诚信的理解,共上交43份优秀作品,同学们用五彩的画笔表达诚信应该时刻伴我行,要争做诚信大学生。大二的同学们提起笔,将自己身边的诚信用征文的形式表达出来,37份作品,虽没有用华丽的辞藻解读诚信,但真真切切地让我们感受到每一位同学践行诚信的决心。大三的同学们将自己三年的生活体验和对诚信的理解通过话剧的形式展示出来,他们身体力行,时刻守信的诚信言行。
2.制作“诚信特刊”,宣扬诚信之风。学院组织各班制作一期反映班级特色、贴近大学生生活的“诚信特刊”,进行评比,从中选出了三个优秀作品在院内进行宣传交流;同时制作一期院级层面的“诚信特刊”,让诚信之风吹遍学院每一个角落。
3.学院官方微信平台,及各班腾讯微博,宣传诚信,开展“诚信论坛”。2015年4月各支部微博诚信楷模优秀事迹,支部成员积极学习,认真思考,各抒己见,对微博进行评论转发多达560余条。2015年5月,各支部结合五四青年节再次开展网络诚信教育活动。支部成员通过积极参与,感悟诚信真谛,树立诚信意识,共计530条。
4.开展“诚信健步行”活动,号召各班深入中小学、社区等进行卓有实效的诚信宣讲。诚信健步行第一站来到了地铁站向乘客宣传诚信的力量,感悟诚信的真谛。第二站嘉北义务辅导班,让小朋友们体会到诚信是一种规范,是一种制度,更是人的一种品性。第三站走进了43中学,采访了青年教师代表李晨老师,她从学术研究诚信和道德规范诚信两方面对大学生提出殷切希望。
实践探索之三:开展“诚信箴言”征集活动。学院同学积极参与,共征集近700条诚信箴言,经各支部初选,共上报120条诚信箴言。由院团委进行再选,经认真筛选,最终产生8条院优秀“诚信箴言”。“诚信箴言”内容健康向上、言简意赅、易于记忆及传诵。真正体现“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实践探索之四:“诚信银行”总结表彰会。数学科学学院举办诚信银行总结表彰会,通过“诚信银行”网络系统,本年度评选出“诚信标兵”两名,三星级会员3人,二星级会员10人,一星级会员9人,优秀分行行长2人,优秀支行行长3人,突出贡献奖10人,并与嘉陵北里社区居委会携手打造数学科学学院“诚信实践基地”;同时聘任国家道德模范提名・王辅成老师等8人为第二届诚信银行诚信辅导员,并邀请第三届天津市诚实守信道德模范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王辅成老师为我院学生做诚信讲座,掀起第二届诚信银行的诚信育人之风。
通过多层次、全参与的“诚信教育”实践与探索,使同学们更好地树立了诚信意识,加强了自我管理与自我教育,对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内在精神和价值的提升与外在声誉和资源的积累、塑造良好院风学风都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产生了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培蕾.大学生学术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其教育对策研究,西南大学.2007
[2] 崔国富,袁冬梅.高校学生诚信教育管理制度的建构研究,渤海大学.2012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天津 300000)
我校于20世纪90年代中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列为必修课,由理论课程、实践课程、课程考核这三大部分组成。校级心理咨询中心主任颜农秋教授于20世纪初出版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一书,此著作于2005年被评为首届广东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优秀教材。在书中他提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最重要的是要调动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要让他们切身感受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从而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并掌握一些切合实际的心理调剂方法。”颜教授带领一支专职及兼教的教师队伍不断对课程设计、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进行了探索、改进、实践,从而也建立了一套相对稳定且颇有收效的教学模式。
(一)理论课程理论
课程即课堂教学,由教师讲授心理健康理论知识。建构主义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上课。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着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结合所教专业学生的特点以及不同的主题内容,采取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
1.团队合作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笔者在“人际交往”这一主题教学上,事先准备好标有类别不同的卡纸,课上要求学生随机抽取卡纸,在茫茫人海中去结识和自己同类的朋友并组成一个团队;按照规定时间认识所有的队员并选取队长;给自己的团队取队名、口号,设计团队的代表姿势;每支队伍都要上台给大家介绍自己的队名、口号并摆出他们自己设计的姿势。在这个任务抛出—情境引导—活动开展—感受分享及评价的过程中,笔者充当的角色是一名团队合作的组织者、协助者、监督者和指导者。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都很愿意参与到活动中,并且很活跃。而少部分表现为比较安静、被动参加的同学,则需要靠组织者的协助,引导并鼓励其融入到团队中去。学生在这一合作学习过程中,自主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及创造力,每个队名、口号、姿势都很独特、创新,焕发着青春活力。同时,他们也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满足了自身的情感需求。
2.体验学习
体验学习要求教师紧密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身体力行,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促进其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意义。它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其主要特征是实践性、情境性、互动性及反思性。笔者在运用这一教学策略时,通过学生的实践及反思,及时对教学设计做出改进。例如,在“情绪管理”主题教学中,笔者根据心理学对情绪的分类,设计出若干组的情绪名词,每支团队派出一名队员随机抽取一组名词,运用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且结合自己对该类情绪名词的理解进行相应的表演,其他队员在规定的时间猜出对应的名词。通过这种团队游戏竞赛的方式,学生发挥团队精神的同时也亲身体验每一种情绪的特点,寓教于乐。赛后,笔者邀请参加表演的学生和大家分享他们体验过后的心理感受,并道出他们对每一种情绪的理解。最后,笔者协助每支团队对体验学习作出评价并梳理、总结相应的心理健康知识。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中,除了以上两种教学方法之外,还有问题式教学、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多媒体教学、随机进入式教学等等。值得一提的是,单一的某一种教学方式不一定能满足实际课堂教学的需求,这就要求教师应该熟练掌握各种教学策略,根据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及时对教学策略做出调整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实践课程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有别于心理学专业的学习,它的受众面更广,基础性更宽,实践性更强,强调的是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学以致用,通过实践掌握相应的技巧来解决实际大学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且有能力作自我心理调适。因此,在这一部分的教学课程里,我校对课程的设计有的放矢,既有统筹安排的心理活动,又有让任课教师灵活处理的实践教学。
1.心理特色活动
该实践环节由任课教师结合所教班级学生实际情况自行制定实践活动方案。学校对教师教学方案设计的要求是:“量体裁衣”式地制定出适合学生自身情况、专业特点的特色实践活动,使同学们有一个愉悦、实用、合乎自身情况的自主实践的课堂。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学习的情境性,因此,笔者结合自己所教专业学生特点,组织过“健康网络、绿色生活”原创漫画比赛、“我的大学生活”原创朗诵比赛等活动。学生通过自己的原创作品来表达自己内心对相应主题的理解,对大学、对生活的切身体会,从而主观能动地建构知识意义,促进其培养良好、健康的心理状态。此外,笔者还组织学生观看贴近大学生的心理影片,进行动态教学,并让学生尝试分析影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和过程,引导学生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帮助学生学习和树立积极负责的人生态度。
2.户外心灵拓展
建构主义认为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含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等四个部分。户外心灵拓展通过教师创设情境、组织学生参与、监督把控现场,由学生团队进行合作与交流并共同完成各个拓展项目,从而令学生深刻理解教学的最终目标及意义。它可以“让学生通过全身心的投入、挑战自我极限,挖掘自身潜能,在获得高峰体验的同时,提高心理素质”。
3.心理剧表演
我校每年都会举办一次不同主题的心理剧表演活动,具体的活动安排则转化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之一。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剧本创作及排演,并给予指导与协助。在此过程中,笔者会与学生共同探讨句中角色的内心世界,剖析其心理活动,让学生联系切身实际,更深层次体会不同的心理变化,进而更好地掌控、调节自身的情绪。
(三)课程考核
针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点,我校课程考核采用开卷形式,旨在检验学生对所学心理知识的实际掌握及运用程度,检验课程教学的预期效果。
二、结束语
一、通过课堂教学过程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教学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最主要和最有效的开展途径和方式。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融入学科教学之中,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教师要树立新型的课堂教学效益观。师生在课堂中积极情绪体验的状况,学生学习兴趣,品德与行为习惯培养与纠正,学生交往能力、动手能力、参与积极性等要素都要进入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
其次,把好教学的三个关。一是备课关。要围绕学生来备,如学生会有什么样的问题和反应、学生需要怎么做才能掌握,同时兼顾学生现有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努力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二是上课关。教师在与学生的课堂交往中,多激励、多表扬,少批评、少否定,注意平等和公平,注意个别差异和因材施教等等重要的教育原则。三是课外活动关。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需要在课外的实践应用中得到真正的巩固和实现。最后,重视课堂心理氛围的建设。建立同学间相互支持、相互合作、共同进步的氛围,为学生营造一种安全向上、相互支持的同伴环境。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建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健康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要建立真正平等、民主、尊重和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热爱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亲师感”,教师的教育才能达到有效的灌输课堂教学才能真正发挥其心理健康教育的应有功能。
三、感受成功,激发兴趣,增强学生自信心
很多学生由于学习方法不得当,接受力较差或基础没打好等原因,长期学习成绩都不太好,已经对自己的学习失去了信心。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在教学设计题目时,注意梯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和提高,特别是挑一些简单的题目让基础较差的学生来回答,对答对的同学大加赞赏,使他们能够体会成功的滋味,让他们认识到自己不是一事无成的,别人能做到的自己也能做到,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达到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目的。
四、培养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现在有很多学生都经不起挫折,受一点打击就一蹶不振。在适当的时候,教师应当为学生进行挫折教育。让学生有了挑战困难的信心和面对挫折的勇气。
五、引导学生克服胆怯心理
学生在被提问或是要求到黑板做题的时候,会脸发红,心发慌,明明会作的题也做不出来了。遇到这种情况,我常常会说:“别紧张,慢慢来,能做到哪里就算哪里,相信你自己。”这句话往往给学生以很大的信心,让学生逐步克服胆怯心理。
六、运用激励、赏识对学生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在教学中,很多老师都存有恨铁不成钢的心理,对成绩差,上课不认真听,作业不认真完成的学生常常进行批评。这些做法有时损伤了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情绪压抑,产生自卑、悲观、自暴自弃的心态,以致使原本天真可爱的孩子失去了积极向上的朝气。教师应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用自己满腔的热情去点燃学生的理想之火,让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去加倍努力学习。
(一)教学内容的整合和课时分配
将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地基基础与结构抗震等课程有机融合在一起,打破原有学科化内容体系,形成通用化、综合化的工程结构课程,体现工程管理专业培养建筑施工一线的技术与管理人才这一目标,是教学内容整合的基本方向。课程内容组织包括四大部分,即基础知识、基本构件计算原理、结构设计拓展知识、综合应用。课时分配要结合教学内容的合理整合和取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系统的分析[2]。笔者所在学校工程管理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专业课程教学安排,工程结构课程为8学分,总教学课时为116学时(其中理论课时112学时,实践课时6学时),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学生的生源特点、毕业就业情况,采用图1所示的学时分配组织教学较为科学。
(二)抓住基本原理,横向拓展教学内容
在传授学生知识技能的过程中,要紧紧抓住各类工程结构基本原理的核心,如混凝土结构原理的核心是钢筋和混凝土两种性质互补材料的粘结一级它们在构件内共同变形和共同受力的特征;钢结构原理的核心连接和钢构件的整体和局部稳定性;砌体结构原理的核心是砌体和砂浆复合材料的强度验算和砌体墙体的布置[3]。以一些典型的受力状态作为重点,加以透彻的讲解、练习和巩固。针对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力学、结构、构造、材料等基础薄弱,工程结构教学内容还应适当拓展与相关课程紧密联系的“相关内容”。比如在讲授混凝土、砌体、钢受压构件计算原理及设计方法时,可以先用1个学时简要介绍建筑力学中强度、刚度、稳定性的基本理论。介绍基本理论时,要适时补充三类构件计算方法的异同。例题分析时,要辅以材料、构造和施工等方面的相关知识,从而最大限度地将工程结构联系到其他内容的主题,淡化课程内容的专业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内容应结合国家注册工程师考试
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如果从事建筑和房地产的行业、市场、企业、项目四个层次的管理工作,就会面临着国家注册工程师的考试。工程结构是考试中(如注册建造师、注册监理师等)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讲授课程时,应注意与国家注册工程师考试相结合,教学内容应该覆盖国家注册工程师考试大纲中涉及到工程结构的主要内容,很多习题可借鉴或直接选取注册考试的原题。这样既检查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又使学生今后能尽快适应注册考试的需要[6]。
(四)增加结构平面整体表达法及系列图集相关内容
建筑结构施工平面整体设计方法(简称平法)和系列图集,是目前混凝土结构施工图主要表达方法。平法在建筑制图课程略有介绍,学生在没有结构概念的情况下对之也只能是一知半解。识图能力是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之一,而结构施工图的识读是其难点。因此,工程结构课程应将“平法”作为重要教学内容[7]。授课中,可以在结构设计拓展知识中增加这一部分(2学时),介绍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构造要求和抗震设计后,可以辅以一套完整的结构施工图,详细介绍各类构件(梁、柱、板、剪力墙)的平法施工图和标准构造详图。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
(一)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采用灌输式的封闭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的核心是要有问题引导。教师以问题为基础,启发学生的思维,组织学生讨论,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热情。学生可以在课前针对教学内容,搜集问题,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师生共同互动、质疑、求新,从而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平衡课堂和课外时间,营造学社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环境。例:在介绍钢梁局部稳定知识点时,可以课前提出问题:如果钢梁的局部稳定不满足要求,是否可以采用提高钢材强度等级的方法?进而让学生搜集资料。课堂上通过给出矩形薄板屈曲应力公式,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最后总结影响钢梁局部稳定的主要因素。得出结论:采用高强度钢材不能提高钢梁的局部稳定。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良好。
(二)类比介绍法
工程结构课程体系来看,主要是三大材料(混凝土、砌体、钢结构)设计计算方法,每种类型构件的设计都讲透,时间上不允许,难度也很大。为此,作者提出了将课程内容进行有机组合,主要将三类构件穿插起来讲授。这样的授课顺序非常有利于类比介绍法。每将一个概念,采用对比介绍,分析它们之间的异同,讲清各自的出发点和适用条件,有助于学生对结构设计的理解。例:在介绍三类受压构件稳定性时,可以先介绍各自基本假定、基本公式、使用条件和构造要求。然后进行对比分析,三类构件计算公式中都有影响系数,混凝土受压构件(矩形)的影响系数主要考虑高宽比(l0/b);砌体受压构件主要考虑高厚比、偏心距和砂浆强度等级;钢结构受压构件主要考虑长细比和钢材强度等级。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混凝土受压构件主要是强度计算,稳定性只是辅助问题;而钢结构构件稳定性计算尤为重要。原因是钢结构是“细柔”构件。通过一步步的对比分析,不仅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将理论讲清、讲透,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案例、项目教学法
工程结构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并应用于工程实践,是所有授课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在授课过程中,将基本理论同具体的工程事例结合分析,授课结束后,辅以工程设计项目让学生独立完成。这样,学生在工程案例听课中理解基本理论,在工程项目完成中掌握应用理论[8]。例:在介绍预应力混凝土理论时,可先通过生动形象的实例介绍预应力概念。如传统的木桶制作,竹箍拧紧提供环向预拉力,木桶板产生的环向预压力防止水的渗漏,学生了解预应力概念后,引入预应力混凝土概念。然后选取预应力混凝土梁施工(先张法、后张)的录像播放,让学生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材料、张拉工艺、预应力损失等有较清晰、较直观的认识。最后再对具体的设计问题作详细的讲解。理论介绍之后,将一个简单的预应力梁设计项目交给学生,要求学生进行材料的选择、预应力度的控制、预应力损失分析、承载力计算等,并将计算结果在考虑构造要求之后以施工图的形式表达出来。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只起到指导作用。
三、教学手段的改革探索
在教学手段方面,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和传统的教学手段(板书)孰优孰劣一直是教育界争论的热点。笔者以为,任一种教学手段都有其优、缺点,关键要同具体课程、具体教学内容相结合。如工程结构课程,理论推导部分如果采用多媒体教学可能学生很难接受;而一些复杂的施工工艺、构造要求板书也无法表达。所以针对课程的自身特征,必须采用传统教学手段(板书)和现代技术(工程照片录像、工程图纸、模型、CAI课件、flas)相结合的方法。例:在介绍混凝土受弯构件时,首先采用多媒体课件回顾以前内容;采用受弯试验录像分析梁的破坏三阶段和三类梁(少筋、适筋、超筋)破坏特征;然后应用板书方式一步一步介绍基本假定,应力图形,基本公式,适用条件及截面设计与复核;再用多媒体课件讲述构造内容和例题分析;最后可以辅以梁结构平法施工图纸和梁结构施工现场照片。
四、实践教学的改革探索
(一)现场教学
为了使学生能够从感性上认识工程结构,笔者所在学校工程管理专业安排了三次现场教学,并与理论教学穿行。如介绍混凝土结构之前,一般组织学生参观正在施工的框架结构,讲解混凝土梁、柱、板、墙等基本构件钢筋的种类、级别、钢筋绑扎、搭接、配筋方式;再如在介绍钢结构基本构件之前,一般参观正在施工的单层工业厂房或门式刚架,讲解钢结构梁、柱、屋架的基本形式和连接方式。学生有了感性认识再听课,理解自然深刻了。
(二)课程设计
首先应打破课堂教学与课程这一环节的严格界限,把实践环节内容分步骤穿插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分步完成课程设计;其次,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指导作用;最后,应重视课程设计过程中施工图的绘制,不仅是学生从基础过渡到专业的演练,也有利于其识图能力的培养。
五、结语
一、关爱和信任每一个学生
教育事业要求每一位教师必须热爱本职工作,对学生充满爱心。这样才能有工作积极性,而积极性是教师工作、学习的动力加速器,教师有了积极性,就能很好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身为教师要关注学生所关注的,喜欢学生所喜欢的,与学生成为良师益友,消除师生间的代沟。如果你真正的爱学生,那么你会尽自己的一切努力爱学生,要充分相信每个学生都能行。 记得我走入教师行列不久就遇上了这样一位学生,她是从外地转来的,因为各班人数都超编,没办法只好进了我们班,该生的胆子特别小,和别人说话就像蚊子哼哼,走路总是低着头,同学们也不愿意和她交流。经过多方面了解,她的父母双亡,她现在投奔亲戚来了,她自认为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所以整天少言寡语。等我了解情况后,发动大家主动接触她,多和她交流,抓住机会我就在班级表扬她,向关心自己的亲人一样关心她,根据她的表现还让她担任课代表,通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在以后的日子里,她不再低着头,眼里充满了自信,期中考试位居全年级第一,每天走进教室总是笑脸相迎同学,她乐观地看待人生,因为她知道,爱和信任包围着她。
二、给学生创造平等的机会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作为老师要辩证地分析这一点,绝不能以偏概全。应该全面了解学生,发现他们的长处和优点,及时表扬、肯定,使他们的一技之长发展成全面之长。许多学生在学习上不刻苦没有取得好成绩,而他们在运动会、小制作与画展上却能大显身手,当教师告诉他们学习和赛跑、制作、画画一样,要有毅力和拼搏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时,他们越来越爱学习。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他们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学生的自信心就会树立起来,尤其是能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认可,那么他们将会不畏任何困难,争取得到优异成绩。 那是我第一次参加后进生转化工作时,结识了这样一个女学生。她的学习成绩处于班级下游,由于将要进入初三,时间非常紧迫对自己升学失去了信心,于是她就准备破罐子破摔。我了解情况后,先后五次到她家和她谈心,并且与她制定了今后的学习计划,使她认识到现在努力还来得及。我还积极与她勾通,让每位教师多提问她,及时在同学面前表扬她,使她能够体会到自己成功的快乐感。很快她的成绩有了显著提高,她在学习中找到了乐趣,每次上我的课时,总是目不转睛的听讲,积极回答问题,她那种积极学习的态度得到了同学们的好评!最后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实验班。
三、不吝惜表扬每一个学生
正如一句教育名言所讲“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对学生以表扬为主,从正面起到了鼓励、推动作用,使学生知道怎样做才是对的,从而在心理上产生“我也能行”的快乐感受与成功感受,都去努力争取做对,做好。表扬能够激发学生的进取心,使其在鼓励中不断进步。 孩子的学生生涯中,对一个学生最多的评价因素来源于学习成绩的评价。教师要掌握尺度,巧妙地利用分数这个工具去激励学生。对于平时成绩差的学生,要注重提问与引导,决不能忽视他们的存在,对平时小测试可以采取让每个学生都及格的方法。问题的关键在于他们能进步,主动改正错误且不再重犯。在平时上课时,那些自认为“我不行”的学生,教师要想方设法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求实际的攀比会挫伤他们的信心,要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并给予及时的肯定、表扬,给他们成功的喜悦。对于他们提出的奇怪问题要尽力解答,绝不能嘲讽,反而要鼓励、表扬他们,从而帮他们树立起自信心,引导他们慢慢地从“我不行”的阴影中走出来,逐步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正确评价每一位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恰当与否,是学生情绪的晴雨表。如果学生得到老师及时而中肯的评价,就会感到自己被赏识、重视,就会更加积极、自信。反之,学生就会情绪低落、缺乏信心。在这一方面我们最易犯的错误是持一种非此即彼的判别标准,没有完全达到目标是没有成功,没有成功就是失败。我们常常看到一些教师或家长硬套一些目标,例如,认为功课必须达到90分以上才算成功。以这种整齐划一的标准,对每个孩子作非此即彼的评判,不可避免地会给部分学生带来挫败感。因此,班主任应多以积极肯定的态度来评价学生,应考虑不同学生的特点和能力,而不以主观标准要求学生。班主任对学生要做出公正客观的评价,让学生切实了解自己能力,充分地认识自我;鼓励学生弥补自身的不足,耐心帮助其分析原因;肯定学生身上的优点,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树立自信。即使学生许多方面做得不好,教师也不能全盘否定、讽刺挖苦,而应帮助他们分析错误原因,鼓励他们想办法战胜困难。学生取得进步时,班主任应及时表扬,使其认识到有努力就有进步;应提出新要求,使他们在看到进步的同时,也感受到一定的压力。
五.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
一个在宽松、民主、和谐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一般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他们心胸开阔,富有爱心,自信,有见解,心态平和。要创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关键取决于家长是否具有民主思想,所谓民主思想就是要把孩子当成和自己一样平等的人。要给孩子一定的自和自由度。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自己控制能力的增强,家长要逐渐扩大孩子自,如扩大他们的交友范围,自己选购所需用品等。尊重孩子的正确意见、建议。孩子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有些是成熟的,有些是幼稚的,有些甚至是错误的,家长要善于分析,对正确的要求要采纳,幼稚的要求给予完善,错误的要求加以分析,耐心地用自己的经历和经验,使孩子尽可能地从中汲取教训,这样孩子就敢于在家长面前发表自己的见解,以致将来在公众面前充满自信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要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以平等平和的方式与孩子交流,使孩子养成愿意并且善于与他人交流的习惯。要在情感上真诚地和孩子站在一条战线上,分担忧愁,共享快乐,当孩子受到挫折时,有家长在感情上的支持,会很快恢复自信心.鼓足战胜挫折的信心和勇气。当孩子成功时,家长的自豪感会增添孩子取得更大胜利的信心。要经常和孩子开玩笑,使紧张的家庭生活变得轻松愉快。总之,在民主的氛围中能培养出充满自信的主人,专制的氛围中只能培养出唯唯诺诺的奴才和奴隶。
六.让孩子不断地体验成功
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是很有哲理的。但对于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却并不适用。处于儿童、少年或者青春期的学生并不具备用未来规划现在的能力,在他们看来,任何失败都是永久性的、灾难性的。因此,要经常鼓励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