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盈利能力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鼓励学生大胆说,学会正确表达
在以往的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只需安静地坐好听教师讲授即可,而在新课改下,英语教学提倡让学生“动起来”,在参与中学习。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表达,注重对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而要在课堂中让学生开口说,一是要激发学生说的兴趣,二是要让学生有说的能力。
要让学生能大胆表达,兴趣是基础,知识是保障。如7B Module1 Home and neighbourhood Unit 1 Dream home的教学为例,本单元是围绕学生的生活的必需(住、行)而展开的单元,因不同国家的环境和生活方式有所不同,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此为切入点,通过引导学生对比来了解这一点,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来进行表达,从而了解国外的生活方式。如在第一课时中,教师先呈现图片,引导学生观察“Neil’s home”,然后以“My home”的调查来进行对比,再引入Simon’s dream home的阅读,让学生在说中获得直观感受,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再引导阅读。当然,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注重以直观的方式来进行词汇教学,这样才能为学生的口语表达打下基础。
二、方式多样引导学生多听,提高其倾听能力
倾听能力是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主要内容,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多是通过播放录音来引导学生倾听,方式较为简单。这种方式忽视了语言的习得过程,以机械的训练作为听力训练的方式,没有将背景材料和学生的兴趣纳入听力训练过程中。众所周知,需要让听众对所要听取的内容产生兴趣,除了内容要丰富外,呈现方式也是较为重要的影响因素。故而在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在材料的呈现和倾听方式上一定要做到多样化。
首先,做好听前准备工作。无论是录音倾听也好,还是教师朗读学生听也好,教师都要事先让学生了解倾听的材料,初步感知,提出问题进行引导,然后再组织学生进行倾听,其次,要在方式上多样化拓展。如教学中教师除了常用的录音播放外,还可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利用复读机、电脑录音等来相互倾听,这样的活动对激发学生的倾听兴趣具有较好作用。又如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的演示功能,在播放录音材料时辅以一定的动画、图片等,让学生在直观感知中倾听,这样也有助于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如在8A Uint6 Natural disasters Reading的教学中,先展示了台湾地震的短视频,然后让小组学生围绕阅读材料阅读后进行介绍,其他小组根据小组介绍而总结点评。如The epicenter of the earthquake was in Chichi town, Nantou County, 150km south-west of Taipei.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当小组在倾听其他小组成员表达时能更认真地进行倾听,通过反馈来对倾听情况归纳。
三、拓展阅读方式,引导学生多读
读是理解的基础。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首先得从阅读教学模式着手,要注重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做好读前准备,然后小组合作,初读、精读,读中说,说后读。从阅读范围来说,要转变以书本材料为主的方式,以英语报刊书籍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注重以活动方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要将读和写有机的整合起来,让学生在读后写,写后读。也可让学生尝试着在小组内相互交换自己的作文等来进行朗读、交互提供材料,提出问题来阅读。
首先,注重提倡探究式的阅读。如在“8B Unit 6 A charity walk Reading ”的教学中,教师先引导小组翻译如“不得不、团队精神、需要帮助的人、开始做……、让你保持舒适、越过高山”等 短语后,提出问题“1.How long has Oxfam Trailwalker been in Hong Kong 2.What is it organized by 3.What is it organized for 4.When is it held every year 5.Why do we say the charity walk is tough? 6.What can we learn by joining the charity walk 7.What is it necessary for people to do during the charity walk?8.What should people do before the walk?”引导小组阅读,阅读后展开讨论,教师总结,然后再以填空、判断等形式来进行巩固,渗透语法知识,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材料的内容。其次,要注重拓展阅读法方式。在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展开“英语读报周活动”,“读书比赛活动”、“经典英语语句欣赏”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但在组织这些活动时要注重全体参与,且要注重反馈。
四、转变练习模式,引导学生多写
传统初中英语以书面练习为主,且在练习方式上讲究“统一”、“多练”,结果学生每天都只能疲于应付各种作业,兴趣不高,效率较低。在教学中,很多学生会因为作业太多而出现“抄袭”、“拖延”等现象,而这些正是“统一要求”作业所带来的弊端。其实,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需要以学生的实际为出发点,让学生在生活中结合所学知识去应用。
首先,要针对学生的基础而采用分层方式进行练习。以作文教学为例,基础一般的教师只要求学生能文从字顺地写出5句话即可,而对基础稍好的则可拓展8句,甚至10句,且要一定主题、结构。这样,通过分层练习来让学生个体有所发展。其次,要注重结合生活实际来引导学生应用英语进行书面表达。教学中常用的如读后感、日记、书信等,教师也可通过网络而用英语和学生交流,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用书面语表达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培养其习惯,如写英语日记,教师可做好示范,对学生的日记进行积极的评价。也可采用编故事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
关键词:桥墩;节段预制;拼装;预应力混凝土;自复位;耗能;抗震性能
中图分类号:TU378文献标志码:A
Abstrac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application of prestressed segmental precast and assembled piers in high seismicity areas bridge engineering, the relevant researches were summarized systematically from four aspects, including selfcentering, energy dissipation, damage tolerance of bottom segment and performancebased seismic design,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were pointed out. The results show that unbonded prestressed tendons can provide better selfcentering, and the residual deformation of pier is very small after the earthquake. Compared with the castinplace pier, the prestressed segmental precast and assembled pier is poor in energy dissipation capacity and need to set up a special energy dissipation device, in which the external energy dissipation device can be replaced after the earthquake and is worth popularizing. The robust performance of prestressed segmental precast and assembled piers is poor, which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improve the allowable damage ability of the bottom section. The performancebased seismic design of prestressed segmental precast and assembled piers has just started and needs further development.
Key words: pier; precast segment; assembling; prestressed concrete; selfcentering; energy dissipation; seismic performance
0引言
在桥梁建设特别是城市桥梁建设中使用节段预制拼装技术不仅可以大幅缩短工期,减少对交通的干扰,而且有助于提高构件的质量,减少全寿命周期成本和对环境的影响[1]。该技术自1962年由米勒用于建造法国塞纳河上的舒瓦齐勒罗瓦大桥以来,逐渐成为桥梁上部结构建设中常用的施工方法之一,在低烈度区的桥梁下部结构中也开始出现了一些工程应用。1971年,美国德克萨斯州约翰肯尼迪堤道桥首次使用了节段预制拼装桥墩,此后的佛罗里达州七英里大桥、德克萨斯州183高速公路高架桥以及新泽西州胜利大桥都采用了该形式的桥墩。1997年建成的加拿大联邦大桥以及2000年建成的丹麦―瑞典厄勒海峡大桥全桥采用节段预制拼装桥墩。中国较早开始在下部结构中使用预制构件的桥梁包括北京积水潭桥和东海大桥,随后在一些重要的跨江跨海桥梁如杭州湾大桥、上海长江大桥以及港珠澳大桥中也开始使用节段预制拼装桥墩。
节段预制拼装桥墩因接缝类型的不同可以分为2类。一类是采用在钢筋连接部位通过后浇混凝土进行连接的湿接缝,桥墩力学特性可以等效为没有接缝的现浇桥墩,但需考虑接缝区钢筋的连接以及不同龄期混凝土的存在对桥墩整体性能的影响。此类桥墩可以称之为装配整体式桥墩,北京积水潭桥、东海大桥、杭州湾大桥、上海长江大桥使用的节段预制拼装桥墩都属于这一类。另一类是纵向受力钢筋在接缝处断开,节段之间采用干接缝或胶接缝,然后采用后张预应力的方式将节段连接成整体,可以称为预应力节段预制拼装桥墩,此类桥墩参照摇摆体系进行设计,约翰肯尼迪堤道桥、七英里大桥、183高速公路高架桥、加拿大联邦大桥、厄勒海峡大桥以及中国的港珠澳大桥都属于这一类。
为推动预应力节段预制拼装桥墩在中高烈度区桥梁工程中的应用,需要结合其结构特性和工程应用范围对抗震性能进行研究,为此,各国学者开展了一系列的试验探索和理论分析。本文将从自复位能力、耗能机制、底节段容许损伤能力、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4个方面对各国关于预应力节段预制拼装桥墩抗震性能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介绍,以期促进这一技术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
1自复位能力影响因素及计算方法
近年来,节段预制拼装桥墩在工程实践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图1),各国一些重要桥梁建设中采用了这一形式的桥墩。与装配整体式桥墩相比,预应力节段预制拼装桥墩与基础通过干接缝或胶接缝连接,约束较弱,又通过预应力将桥墩各节段以及桥墩与基础联系在一起,其结构形式就决定了预应力节段预制拼装桥墩具有良好的自复位能力,这一特性也成为该形式桥墩除适合快速施工以外的另一优势。2种形式桥墩的对比见表1。
1963年,Housner[2]首次报道了由于对高位水槽的基础不经意做了弱化处理,允许整体结构发生摇摆,使得结构在1960年智利大地震中免遭破坏。这次意外发现引起了各国学者对摇摆结构抗震性能的极大兴趣,并开展了一系列研究[39]。至20世纪90年代,美、欧、日学者在放松结构与基础之间约束的同时,又通过预应力将结构与基础联系在一起,使得结构在地震作用下首先发生一定的弯曲变形,超过一定限制后发生摇摆,地震作用停止后通过预应力恢复到原有位置,这样的力学特性被称为自复位能力[10]。
在1995年Kobe地震中有100多座桥梁虽然桥墩仅遭受轻微或中度破坏,但由于残余位移过大而不得不拆除重建[11]。为此,各国学者逐渐意识到与控制地震中结构的最大变形一样,减少甚至消除震后结构的残余变形也是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的重要指标。通过施加预应力使桥墩具有自复位能力正是减小残余变形的有效手段。Ikeda等[1215]对施加竖向预应力的混凝土桥墩进行了一系列试验研究和数值分析,发现通过施加竖向预应力,混凝土桥墩具有较高的屈服后刚度,滞回曲线中出现了明显的捏缩段,具有良好的自复位能力,残余变形大幅减小,但通常耗能能力较差。Sakai等[1617]在太平洋地震工程研究中心(PEER)资助下针对施加竖向预应力的混凝土桥墩进行了256根不同参数试件在拟静力和动力加载条件下的数值模拟,研究参数包括预应力筋位置、无粘结长度、预加应力、预应力筋比例、纵筋配筋率等。
装配整体式桥墩预应力节段预制拼装桥墩优势不足优势不足等同现浇桥墩,现有抗震设计方法可以直接应用。接缝处钢筋现场连接困难;后浇混凝土影响施工进度;震后残余变形大,修复或拆除成本高。不存在接缝处钢筋连接问题;无后浇混凝土,施工进度更快;具有自复位能力,震后残余变形小。桥墩安全性能对预应力筋可靠度依赖太大;干接缝或胶接缝的存在影响结构耐久性;耗能能力较现浇桥墩稍差;地震位移需求更大,导致预应力筋引起的轴压力成倍增长,造成底节段混凝土压碎;抗剪计算复杂,无现成的方法可用。的轴压比)、预加轴压比(张拉预应力引起的轴压比)、预应力度、配筋指标、预应力筋配筋位置和预应力筋有无粘结等因素对试件自复位能力的影响。
1997年,Mander等[19]对采用干接缝的无粘结预应力桥墩进行拟静力试验,结果表明预应力节段预制拼装桥墩在试验后基本无损伤,残余变形可忽略,具有明显的自复位能力。随后针对预应力节段预制拼装桥墩自复位特性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弄清影响自复位能力的因素以及自复位能力在加载过程中的变化规律。2005年,Palermo等[20]研究表明后张预应力使桥墩与基础交接面处的抗侧力小于传统固定基础桥墩,但大于无预应力的摇摆桥墩,并为桥墩的摇摆提供一定的自复位能力。2007年,Palermo等[21]进行了5根预应力节段预制拼装矩形桥墩的拟静力试验,试验参数包括无粘结预应力筋数量和初始预应力水平。通过试验发现,相比现浇构件,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存在可以减小预制桥墩损伤,减小残余变形,随着无粘结预应力筋数量增加和初始预应力水平的提高,桥墩自复位能力有所增强。Ou等[2223]首先进行了4根大尺寸预应力节段预制拼装箱型高墩的低周往复试验,发现采用有粘结预应力筋可以提高桥墩横向刚度和耗能能力,但加载后期预应力损失严重,导致较大的残余变形,相比之下,无粘结预应力筋能提供更好的自复位能力。为进一步研究剪跨比适中预应力节段预制拼装箱型桥墩的抗震性能,Ou等[24]进行了4根大尺寸试件的拟静力试验,提出耗能钢筋对桥墩强度的贡献率λED这一概念。通过试验研究发现,耗能钢筋用量、有粘结预应力筋初始应力水平影响λED取值;为保持桥墩良好的自复位能力,λED不宜大于35%。2008年,Shim等[25]以城市轻轨高架桥为背景,设计了一种利用有粘结预应力筋的新型预应力节段预制拼装桥墩。该桥墩利用圆钢管作为有粘结预应力管道,圆钢管底部预埋在基础内,并通过设置多排栓钉增大与基础的锚固力。随后进行的7根试件的拟静力试验表明,新型桥墩与现浇混凝土桥墩的抗震性能相似,能发生弯曲破坏,在桥墩底部形成了明显的塑性铰;试验过程中没有无粘结预应力筋发生拉断,桥墩具有一定的自复位能力,但残余变形仍比较大。葛继平等[2627]对5根不同构造类型的混凝土桥墩分别进行了拟静力试验和振动台试验,发现耗能钢筋的存在一方面可以延缓底部接缝的张开,提高桥墩的耗能能力,另一方面也会增加桥墩的残余变形,预应力筋的存在使得桥墩具有自复位能力。2014年,Sideris等[28]进行了1根大尺寸箱型截面的混合摇摆滑移桥墩的低周往复试验,并提出了相对自复位效率的概念,用于衡量试件在试验过程中自复位能力的变化,通过试验得到如下结论:在加载位移角介于3%~10%时,自复位能力也相应提高,在加载位移角大于10%后,底节段混凝土剥落和压碎,预应力损失变大,桥墩自复位能力也有明显下降。王军文等[29]对3根预应力节段预制拼装空心桥墩(1根整体式和2根装配式)和1根混凝土空心桥墩进行拟静力试验,发现布置无粘结后张预应力筋可有效降低残余位移,但会减小耗能能力。Bu等[30]对5根1/4比例的圆形截面试件进行拟静力试验,发现无粘结预应力筋能够在试验过程中始终提供较大的有效预应力,有粘结预应力筋则存在较大的预应力损失。
除上述的试验研究外,葛继平等[3133]利用OpenSee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关于预应力节段预制拼装桥墩的纤维元模型,通过与试验对比发现,该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试件的滞回曲线,对残余变形的计算较为准确,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此外,Kim等[34]开发的有限元软件RCAHEST和台湾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开发的有限元软件PISA[35]也被用于建立预应力节段预制拼装桥墩的有限元模型,该模型得到的滞回曲线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Hewes等[36]还针对底节段采用圆钢管混凝土的预应力节段预制拼装桥墩提出了一种旗帜形滞回模型,Chou等[37]考虑地震作用下桥墩的刚度退化对旗帜形滞回模型进行修正,得到了刚度退化旗帜形模型,并将刚度退化旗帜形模型赋予地震激励下的单自由度体系,可以得到丰富准确的地震响应。
尽管关于预应力节段预制拼装桥墩自复位能力开展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较为有限,以下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
(1)通过试验对外加轴压比、预加轴压比、耗能钢筋用量以及预应力筋有无粘结等影响桥墩自复位能力的因素进行研究并得到了一些定性结论,但往往只是针对特定试件,适用范围较小,不能供设计人员直接参考。
(2)缺少衡量桥墩自复位能力的科学指标,仅仅依靠桥墩残余变形的位移角不能合理地反映桥墩在试验过程中自复位能力的变化,Sideris等[28]提出的相对自复位效率的概念可以借鉴。
(3)通过调研发现,除试验研究外,通用有限元软件OpenSees能够较好模拟预应力节段预制拼装桥墩的滞回曲线,但尚无简单可行的方法可用于计算该形式桥墩的残余变形。针对混凝土桥墩残余变形的研究是当前抗震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3839],包括残余变形反应谱在内的研究方法都值得借鉴[40]。文献[41],[42]针对旗帜形滞回模型的残余变形已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仍需继续深入,以形成方便设计使用的计算方法。2耗能方案
预应力节段预制拼装桥墩通过底节段与基础接触处能发生摇摆,避免了在墩底形成塑性铰区,减少了桥墩在地震中的损伤,但也因为缺少塑性铰区的弹塑性耗能,整个桥墩的耗能能力较差[1930],这也成为在中高烈度区桥梁工程中推广预应力节段预制拼装桥墩所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为此,各国学者提出了各种方案用来提高预应力节段预制拼装桥墩的耗能能力。Billington等[43]提出了采用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ECC)制作潜在塑性铰区节段,用于提高桥墩整体的耗能能力,其余节段仍采用普通混凝土,并研究了桥墩在基础内的嵌固深度对耗能能力的影响,通过7根试件的拟静力试验发现采用ECC可以提高桥墩的耗能能力,但提高幅度有限,增加桥墩嵌固深度可以提高耗能能力,但墩底损伤也会相应增加。Palermo等[21]进行了5根矩形实心预应力节段预制拼装桥墩的拟静力试验,通过试验发现,套筒灌浆连接耗能钢筋不仅耗能钢筋本身能够耗能,金属的套筒也可以耗能,使得桥墩能够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随后,Marriott等[4446]开发了一种叫可更换防屈曲保险丝性软钢阻尼器,并将这一新型阻尼器用于预应力节段预制拼装桥墩上进行单轴和双轴拟静力试验,结果表明该阻尼器能够显著提高桥墩的耗能能力。Chou等[47]改进了Hewes等[36]的试验,设计的2根试件沿墩身全长均采用圆钢管约束混凝土节段,其中1根在墩底处设置了专门的软钢耗能装置,通过低周往复试验发现,耗能装置能够使得试件具有较好的耗能能力。Motaref等[48]对5根1/3比例的预应力节段预制拼装圆形桥墩进行了振动台试验。研究对象包括采用普通混凝土作为底节段的试件、采用ECC作为底节段的试件、采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包裹混凝土作为底节段的试件和在底节段中添加橡胶垫层的试件,同时对采用普通混凝土作为底节段的试件进行震后FPR包裹加固,也作为研究对象之一再次进行振动台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包括采用FRP加固试件在内的几种形式桥墩均适合快速施工,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Sideris等[28]提出混合摇摆滑移桥墩并通过上部节段在接触处的滑移来实现摩擦耗能。Guo等[49]在桥墩底部外侧设置铝棒作为可替换的耗能装置,对设计的4根试件共进行了15种工况的拟静力试验,发现这种形式的桥墩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Ou等[22,24,2627,2930]选用内置耗能钢筋的方法来增加预应力节段预制拼装桥墩的耗能能力,通过拟静力和振动台试验可以得知,耗能钢筋用量越多,屈服强度越低,桥墩的耗能能力越强,但残余变形也会相应增加。部分耗能装置如图2所示。
各国学者提出的耗能方案基本可以分为不需要专门耗能装置和需要专门耗能装置两大类,其中需要专门耗能装置又分为内置耗能装置和外置耗能装置。混合摇摆滑移桥墩利用上部滑移节点耗能以及底节段采用ECC等都属于不需要专门耗能装置的耗能方案。内置耗能装置包括设置耗能钢筋、橡胶垫层等,这类方案因为将耗能装置内置,耐久性能够得到保证,但震后修复更换困难;外置耗能装置包括可更换防屈曲保险丝性软钢阻尼器、外置铝棒等,这类方案因为将耗能装置外置,震后修复更换方便,但需要采用专门措施来保证耐久性。通过对预应力节段预制拼装桥墩耗能方案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预应力节段预制拼装桥墩采用不设置专门耗能装置的方案,其耗能能力提高有限[28,43]。目前针对内置耗能钢筋等内置耗能装置研究虽然较多,但其震后不易修复或更换困难的缺点很难解决,相对而言,外置耗能装置的优势更明显,其耐久性问题可以通过构造措施(如在外置钢构件表层涂抹防腐材料)或使用新材料(如采用不锈钢制作外置耗能装置)等方法来解决,因此,在未来的工程应用中外置耗能装置的耗能方案将更具优势,中国的研究者们应予以关注。
(2)对于耗能装置的力学性能应进行专门研究,建立合适的力学模型,开发专门的计算单元,理清不同的破坏模式,定义各自的极限状态,推导相应的计算方法,为具有工程应用优势的耗能装置在未来工程实践中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和计算方法。
(3)借鉴建筑结构中常用的耗能装置,如采用粘弹性材料制成的阻尼器、防屈曲支撑以及摩擦耗能螺栓等,结合桥墩使用环境的自身特点,对这些耗能装置进行甄别、改造和发展,进一步丰富预应力节段预制拼装桥墩耗能方案。3底节段容许损伤能力提高措施
为使预应力节段预制拼装桥墩在地震作用下具有足够的自复位能力和抗剪承载力,需要施加较大的预应力。在预应力和上部恒载作用下,预应力节段预制拼装桥墩的轴压力水平较高。当桥墩遭受地震作用时,预应力节段预制拼装桥墩底节段在基础接缝处会发生往复的张开闭合,底节段较现浇混凝土桥墩墩底更易压碎[1930]。对于采用无粘结预应力筋的节段预制拼装桥墩,一旦桥墩中的任一节段出现严重压碎,无粘结预应力筋回缩,预应力将损失严重,桥墩节段接缝处的抗剪承载力也随之下降,桥墩节段之间可能发生严重滑移,从而导致桥墩发生剪切破坏[29]。
2005年11月,国际结构安全联合委员会(JCSS)联合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协会(IABSE)的第一工作委员会在英国专门召开了结构鲁棒性研讨会,引起了土木工程界对结构鲁棒性问题的重视[50]。目前针对结构鲁棒性的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关于结构鲁棒性的定义可以理解为在发生偶然事件对结构造成局部损伤的条件下,结构体系具有不发生整体失效后果与局部损伤原因不成比例破坏的一种能力[51]。利用结构鲁棒性的定义对照预应力节段预制拼装桥墩就会发现,当桥墩遭受地震作用这一偶然事件时,如果底节段或其他任一节段局部发生严重压碎,而预应力筋选择无粘结,桥墩节段抗剪承载力将会急剧减小,导致整个桥墩发生剪切破坏,最终造成桥梁的垮塌,即可以定性地认为预应力节段预制拼装桥墩的鲁棒性较差。刘西拉等[52]总结了改善结构鲁棒性的几种方法,包括替代荷载路径法、关键构件加强法、能量吸收装置法、事件控制法。对于预应力节段预制拼装桥墩,采用替代荷载路径法可以在接缝处设置剪力键,尽管已有研究证实节段接触处的抗剪承载力基本由摩擦力提供,剪力键基本不发挥作用[2224,43],但如果预应力损失严重,随着节段之间发生相对滑移,剪力键提供的抗剪承载力将会逐渐增加,有助于避免桥墩发生剪切破坏;第2节介绍的设置专门耗能装置属于能量吸收装置法的范畴;事件控制法强调避免意外荷载对结构的影响,对于地震作用,一般强调在选址时避免高烈度区和不利地质条件;关键构件加强法是最直接和最常用的方法,对于预应力节段预制拼装桥墩,就是采取该措施提高底节段容许损伤能力。
为提高预应力节段预制拼装桥墩底节段容许损伤能力,Hewes等[36,47]采用圆钢管约束底节段混凝土,发现钢管越高,约束效果越好,底节段混凝土损伤越轻;Billington等[43]利用ECC本身的容许损伤能力来提高结构的鲁棒性,与普通混凝土相比,ECC不发生压溃现象,由于钢纤维的存在,ECC能够保持裂而不散;Motaref等[48]采用ECC和FRP包裹混凝土作为底节段,通过振动台试验证实该措施能够减轻底节段损伤;Guo等[49]也采用FRP包裹混凝土来提供底节段的容许损伤能力。更多学者选择采用传统加密底节段箍筋的措施避免底节段混凝土压溃[2030],试验证实采用这一措施后基本能防止核心区混凝土压碎,但保护层混凝土仍损伤严重,随着加载位移的增加,预应力损失增加,效果并不是太理想。
通过对预应力节段预制拼装桥墩底节段容许损伤能力提高措施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预应力节段预制拼装桥墩的鲁棒性较差,底节段容许损伤能力直接影响桥墩的抗震性能,为避免因底节段损伤造成桥墩在地震作用下发生剪切破坏,应当在接缝处增设剪力键,提高桥墩鲁棒性。
(2)传统的在墩底加密箍筋的措施对提高底节段容许损伤能力效果有限,在底节段采用圆钢管约束、FRP包裹或采用ECC等措施比较有效,值得推广,但需在计算中考虑圆钢管、FRP包裹对普通混凝土的约束作用,发展相应的约束混凝土或ECC本构模型。此外,具有高延性、高强度和良好容许损伤能力的超高性能混凝土[5354]也是提高预应力节段预制拼装桥墩底节段容许损伤能力的备选方案之一。4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是通过将抗震设防目标和设计过程直接相联系,从而更准确地把握结构在不同地震作用下的实际性能[5556]。发展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需要解决一系列问题,包括确定结构或构件的抗震性能目标,建立衡量抗震性能目标的量化指标,以及设计过程中对量化指标的落实。
目前关于预应力节段预制拼装桥墩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研究还很少。Kam等[5759]提出了先进旗帜形系统的概念,这一系统由预应力或形状记忆合金提供自复位能力,并设置专门的耗能装置提供耗能能力,其在地震作用激励下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和较小的残余变形,滞回曲线表现为旗帜形。按照定义,预应力节段预制拼装桥墩属于先进旗帜形系统的范围。Kam等[58]针对设置不同耗能装置的先进旗帜形系统提出了不同的抗震设计方法。Hewes等[36]、Chou等[47]、Yamashita等[60]以及Bu等[33]都基于截面分析和塑性铰模型分别给出了计算预应力节段预制拼装桥墩墩顶荷载位移骨架曲线的解析方法。王军文等[61]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的思想,提出一种摇摆式预应力混凝土桥墩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该方法依据桥梁抗震设防水准确定桥墩的损伤水平,并考虑墩底接缝区变形的影响,用来计算桥墩的目标位移,借助非弹性位移谱计算桥墩的位移需求。
尽管各国学者对预应力节段预制拼装桥墩基于性能抗震设计方法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距离在工程实践中实现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仍有较大差距,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
(1)目前针对预应力节段预制拼装桥墩抗震性能目标开展的研究还比较少,亟需确定适合于该形式桥墩的抗震性能目标。对于结构或构件,目前比较公认的抗震性能目标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然而,对于预应力节段预制拼装桥墩,传统的抗震性能目标可能是不恰当的,由于预应力筋提供的回复力、墩底的摇摆作用以及底节段良好的容许损伤能力,对这一新型桥墩提出“中震不坏,大震可修”的抗震性能目标可能更有利于发挥桥墩自身的抗震性能优势。
(2)预应力节段预制拼装桥墩性能目标的量化指标也同样需要专门研究。传统混凝土桥墩使用较多的量化指标包括最大变形和损伤指标等。预应力节段预制拼装桥墩较现浇桥墩在同样的地震激励下会有更大的变形需求,且预应力节段预制拼装桥墩也同样具有更大的变形能力。如果按照现浇桥墩的位移谱去确定目标位移,则可能过低地评价预应力节段预制拼装桥墩的抗震性能。因此,需要针对预应力节段预制拼装桥墩恢复力特性开展专门研究,得到相应的位移谱[62]。关于损伤指标,目前采用较多的是AngPark损伤指标[6364],各国学者根据现浇混凝土桥墩在地震动循环加载下的AngPark损伤性能分布特征,给出了损伤指数与破坏等级之间的关系,这些研究成果都是建立在墩底形成塑性铰这一耗能机制的基础上,对于采用不同耗能机制的预应力节段预制拼装桥墩未必适用。为提高震后桥梁的可修性,需要控制桥墩震后的残余变形,已有学者尝试将残余变形纳入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中[4142,62],预应力节段预制拼装桥墩具有自复位能力,更应该关注这方面的研究。
(3)在确定好量化指标后,需要建立设计参数与量化指标的关系,方便在设计过程中落实性能目标。5结语
(1)如果配置得当,无粘结预应力筋较有粘结预应力筋能够提供更好的自复位能力,可以保证桥墩在震后仅发生很小的残余变形;当前的试验研究仅给出了一些关于自复位能力影响因素的定性结论,不能满足设计需要;缺少衡量自复位能力的指标;除试验研究外,OpenSees能够较好地计算桥墩的残余变形,但仍缺乏计算残余变形的简单计算方法。
(2)如不设置专门耗能装置,预应力节段预制拼装桥墩耗能能力较现浇桥墩明显不足;相比于内置耗能装置,外置耗能装置因具有震后可更换的优势而更适合在工程中推广,但应注意外置耗能装置的耐久性问题;应结合结构受力与外部环境选择合适的耗能装置,重视对耗能装置力学性能和计算方法的研究。
(3)预应力节段预制拼装桥墩的鲁棒性较差,应当在接缝处增设剪力键,提高桥墩的鲁棒性;传统的在墩底加密箍筋的措施对提高底节段容许损伤能力效果有限,采用ECC制作底节段或者利用钢管或FRP对混凝土进行约束则效果更为明显。
(4)当前针对预应力节段预制拼装桥墩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研究刚刚起步,应从确定结构或构件的抗震性能目标,建立衡量抗震性能目标的量化指标,以及设计过程中对量化指标的落实3个方面入手,尽快建立一套关于预应力节段预制拼装桥墩行之有效的设计方法。
参考文献:
References:[1]BILLINGTON S L,BARNES R W,BREEN J E.Alternate Substructure Systems for Standard Highway Bridges[J].Journal of Bridge Engineering,2001,6(2):8794.
[2]HOUSNER G W.The Behavior of Inverted Pendulum Structures During Earthquakes[J].Bulletin of the Seism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1963,53(2):403417.
[3]HUKELBRIDGE A A,CLOUGH R W.Preliminary Experimental Study of Seismic Uplift of a Steel Frame[R].Berkel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1977.
[4]HUKELBRIDGE A A.Earthquake Simulation Tests of a Nine Story Steel Frame with Columns Allowed to Uplift[R].Berkel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1977.
[5]PRIESTLEY M J N,EVISON R J,CARR A J.Seismic Response of Structures Free to Rock on Their Foundations[J].Bulletin of the New Zealand National Society for Earthquake Engineering,1978,11(3):141150.
[6]MEEK J W.Dynamic Response of Tipping Core Buildings[J].Earthquake Engineering & Structural Dynamics,1978,6(5):437454.
[7]YIM C S,CHOPRA A K,PENZIEN J.Rocking Response of Rigid Blocks to Earthquakes[J].Earthquake Engineering & Structural Dynamics,1980,8(6):565587.
[8]ASLAM M,SCALISE D T,GODDEN W G.Earthquake Rocking Response of Rigid Bodies[J].Journal of the Structural Division,1980,106(2):377392.
[9]PSYCHARIS I N,JENNINGS P C.Rocking of Slender Rigid Bodies Allowed to Uplift[J].Earthquake Engineering & Structural Dynamics,1983,11(1):5776.
[10]周颖,吕西林.摇摆结构及自复位结构研究综述[J].建筑结构学报,2011,32(9):110.
ZHOU Ying,LU Xilin.Stateoftheart on Rocking and Selfcentering Structures[J].Journal of Building Structures,2011,32(9):110.
[11]FUJINO Y,HASHIMOTO S,ABE M.Damage Analysis of Hanshin Expressway Viaducts During 1995 Kobe Earthquake.I:Residual Inclination of Reinforced Concrete Piers[J].Journal of Bridge Engineering,2005,10(1):4553.
[12]IKEDA S.Seismic Behavior of 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s and Improvement by Vertical Prestressing[C]//STOELHORST D,DEN BOER G P.Proceedings of the 13th FIP Congress on Challenges for Concrete in the Next Millennium.Rotterdam:Balkema A A,1998:879884.
[13]ZATAR W A,MUTSUYOSHI H.Residual Displacements of Concrete Bridge Piers Subjected to Near Field Earthquakes[J].ACI Structural Journal,2002,99(6):740749.
[14]ZATAR W A,MUTSUYOSHI H.Reduced Residual Displacements of Partially Prestressed Concrete Bridge Piers[C]//NZSEE.Proceedings of the 12th World Conference on Earthquake Engineering.Auckland:NZSEE,2000:18.
[15]IEMURA H,TAKAHASHI Y,SOGABE N.Development of Unbonded Bar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C]//Canadian Association for Earthquake Engineering.Proceedings of the 13th World Conference on Earthquake Engineering.Vancouver:Canadian Association for Earthquake Engineering,2004:115.
[16]SAKAI J,MAHIN S A.Mitigation of Residual Displacements of Circular Reinforced Concrete Bridge Columns[C]//Canadian Association for Earthquake Engineering.Proceeding of the 13th World Conference on Earthquake Engineering.Vancouver:Canadian Association for Earthquake Engineering,2004:2023.
[17]SAKAI J,MAHIN S A.Analytical Investigations of New Methods for Reducing Residual Displacements of Reinforced Concrete Bridge Columns[R].Berkeley:Pacific Earthquake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2004.
[18]汪训流.配置高强钢绞线无粘结筋混凝土柱复位性能的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07.
WANG Xunliu.Research on Recentering Behavior of Unbonded High Strength Steel Tendons Concrete Columns[D].Beijing:Tsinghua University,2007.
[19]MANDER J B,CHENG C T.Seismic Resistance of Bridge Piers Based on Damage Avoidance Design[R].New York:National Center for Earthquake Engineering Research,1997.
[20]PALERMO A,PAMPANIN S,CALVI G M.Concept and Development of Hybrid Solutions for Seismic Resistant Bridge Systems[J].Journal of Earthquake Engineering,2005,9(6):899921.
[21]PALERMO A,PAMPANIN S,MARRIOTT D.Design,Modeling,and Experimental Response of Seismic Resistant Bridge Piers with Posttensioned Dissipating Connections[J].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2007,133(11):16481661.
[22]OU Y C,WANG J C,CHANG K C,et al.Experimental Evaluation of Precast Prestressed Segmental Concrete Bridge Columns[C]//ASCE.Structures Congress 2006:Structural Engineering and Public Safety.St.Louis:ASCE,2006:110.
[23]WANG J C,OU Y C,CHANG K C,et al.Largescale Seismic Tests of Tall Concrete Bridge Columns with Precast Segmental Construction[J].Earthquake Engineering & Structural Dynamics,2008,37(12):14491465.
[24]OU Y C,WANG P H,TSAI M S,et al.Largescale Experimental Study of Precast Segmental Unbonded Posttensioned Concrete Bridge Columns for Seismic Regions[J].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2009,136(3):255264.
[25]SHIM C S,CHUNG C H,KIM H H.Experimental Evaluation of Seismic Performance of Precast Segmental Bridge Piers with a Circular Solid Section[J].Engineering Structures,2008,30(12):37823792.
[26]葛继平,王志强.干接缝节段拼装桥墩振动台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11,28(9):122128.
GE Jiping,WANG Zhiqiang.Shake Table Tests of Segmental Bridge Columns with Matchcast Dry Joints[J].Engineering Mechanics,2011,28(9):122128.
[27]高婧,葛继平,林铁良.干接缝节段拼装桥墩拟静力试验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1,30(4):211216.
GAO Jing,GE Jiping,LIN Tieliang.Pseudo Static Test for Precast Segmental Bridge Columns with Dry Joints[J].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Shock,2011,30(4):211216.
[28]SIDERIS P,AREF A J,FILIATRAULT A.Quasistatic Cyclic Testing of a Largescale Hybrid Slidingrocking Segmental Column with Slipdominant Joints[J].Journal of Bridge Engineering,2014,19(10):110.
[29]王军文,张伟光,艾庆华.PC 与 RC 空心墩抗震性能试验对比[J].中国公路学报,2015,28(4):7685.
WANG Junwen,ZHANG Weiguang,AI parative Experimental on Seismic Performance of PC and RC Hollow Piers[J].China Journal of Highway and Transport,2015,28(4):7685.
[30]BU Z Y,OU Y C,SONG J W,et al.Cyclic Loading Test of Unbonded and Bonded Posttensioned Precast Segmental Bridge Columns with Circular Section[J].Journal of Bridge Engineering,2015,21(2):1018.
[31]葛继平,王志强,魏红一.干接缝节段拼装桥墩抗震分析的纤维模型模拟方法[J].振动与冲击,2010,29(3):5257,203204.
GE Jiping,WANG Zhiqiang,WEI Hongyi.Seismic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Segmental Bridge Columns with Matchcast Dry Joints Using Fiber Beamcolumn Element Method[J].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Shock,2010,29(3):5257,203204.
[32]王军文,张伟光,李建中.预应力混凝土空心墩拟静力试验与数值分析[J].桥梁建设,2015,45(3):6369.
WANG Junwen,ZHANG Weiguang,LI Jianzhong.Quasistatic Tests and Numerical Analysis of Prestressed Concrete Hollow Pier[J].Bridge Construction,2015,45(3):6369.
[33]BU Z Y,GUO J,ZHENG R Y,et al.Cyclic Performance and Simplified Pushover Analyses of Precast Segmental Concrete Bridge Columns with Circular Section[J].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2016,15(2):297312.
[34]KIM T H,LEE H M,KIM Y J,et al.Performance Assessment of Precast Concrete Segmental Bridge Columns with a Shear Resistant Connecting Structure[J].Engineering Structures,2010,32(5):12921303.
[35]CHOU C C,CHANG H J,HEWES J T.Twoplastichinge and Two 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Models for Posttensioned Precast Concrete Segmental Bridge Columns[J].Engineering Structures,2013,46:205217.
[36]HEWES J T,PRIESTLEY M J N.Seismic Design and Performance of Precast Concrete Segmental Bridge Columns[R].San Diego:University of California,2002.
[37]CHOU C C,HSU C P.Hysteretic Model Development and Seismic Response of Unbonded Posttensioned Precast CFT Segmental Bridge Columns[J].Earthquake Engineering & Structural Dynamics,2008,37(6):919934.
[38]郝建兵,吴刚,吴智深.SDOF 体系残余变形响应与地震强度指标相关性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13,46(6):17.
HAO Jianbing,WU Gang,WU Zhishen.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Residual Deformation of SDOF System and Ground Motion Intensity Indices[J].China Civil Engineering Journal,2013,46(6):17.
[39]贡金鑫,程玲,张勤.结构静力非线性分析与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的统计关系及残余变形计算[J].建筑结构学报,2011,32(12):224234.
GONG Jinxin,CHENG Ling,ZHANG Qin.Statis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ults of Static Nonlinear Analysis and Elastoplastic Timehistory and Calculation of Residual Deformation for Structures[J].Journal of Building Structures,2011,32(12):224234.
[40]KAWASHIMA K,MACRAE G A,HOSHIKUMA J,et al.Residual Displacement Response Spectrum[J].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1998,124(5):523530.
[41]CHRISTOPOULOS C,PAMPANIN S,NIGEL PRIESTLEY M J.Performancebased Seismic Response of Frame Structures Including Residual Deformations Part Ⅰ:Singledegree of Freedom Systems[J].Journal of Earthquake Engineering,2003,7(1):97118.
[42]PAMPANIN S,CHRISTOPOULOS C,NIGEL PRIESTLEY M J.Performancebased Seismic Response of Frame Structures Including Residual Deformations Part Ⅱ:Multidegree of Freedom Systems[J].Journal of Earthquake Engineering,2003,7(1):119147.
[43]BILLINGTON S L,YOON J K.Cyclic Response of Unbonded Posttensioned Precast Columns with Ductile Fiberreinforced Concrete[J].Journal of Bridge Engineering,2004,9(4):353363.
[44]MARRIOTT D,PAMPANIN S,PALERMO A.Quasistatic and Pseudodynamic Testing of Unbonded Posttensioned Rocking Bridge Piers with External Replaceable Dissipaters[J].Earthquake Engineering & Structural Dynamics,2009,38(3):331354.
[45]MARRIOTT D,PAMPANIN S,PALERMO A.Biaxial Testing of Unbonded Posttensioned Rocking Bridge Piers with External Replaceable Dissipaters[J].Earthquake Engineering & Structural Dynamics,2011,40(15):17231741.
[46]SARTI F,SMITH T,PALERMO A,et al.Experimental and Analytical Study of Replaceable Bucklingrestrained Fusetype (BRF) Mild Steel Dissipaters[C]//NZSEE.Proceedings of 2013 NZSEE Conference.Wellington:NZSEE,2013:18.
[47]CHOU C C,CHEN Y C.Cyclic Tests of Posttensioned Precast CFT Segmental Bridge Columns with Unbonded Strands[J].Earthquake Engineering & Structural Dynamics,2006,35(2):159175.
[48]MOTAREF S,SAIIDI M S,SANDERS D.Shake Table Studies of Energydissipating Segmental Bridge Columns[J].Journal of Bridge Engineering,2013,19(2):186199.
[49]GUO T,CAO Z,XU Z,et al.Cyclic Load Tests on Selfcentering Concrete Pier with External Dissipators and Enhanced Durability[J].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2015,142(1):1019.
[50]FABER M.Robustness of Structures:An Introduction[J].Structural Engineering International,2006,16(2):101.
[51]吕大刚,宋鹏彦,崔双双,等.结构鲁棒性及其评价指标[J].建筑结构学报,2011,32(11):4454.
LU Dagang,SONG Pengyan,CUI Shuangshuang,et al.Structural Robustness and Its Assessment Indicators[J].Journal of Building Structures,2011,32(11):4454.
[52]刘西拉,徐俊祥.突发事件中结构易损性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工业建筑,2007,37(增):1824.
LIU Xila,XU Junxiang.Research Status and Prospect of Structural Vulnerability in Emergent Events[J].Industrial Construction,2007,37(S):1824.
[53]GRAYBEAL B pressive Behavior of Ultrahighperformance Fiberreinforced Concrete[J].ACI Materials Journal,2007,104(2):146152.
[54]HABEL K,GAUVREAU P.Response of Ultrahigh Performance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 (UHPFRC) to Impact and Static Loading[J].Cement and Concrete Composites,2008,30(10):938946.
[55]POWELL G H.Displacementbased Seismic Design of Structures[J].Earthquake Spectra,2008,24(2):555557.
[56]朱,江辉.桥梁墩柱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J].土木工程学报,2009,42(4):8592.
ZHU Xi,JINAG Hui.Performancebased Seismic Design Method for RC Bridge Piers[J].China Civil Engineering Journal,2009,42(4):8592.
[57]KAM W Y,PAMPANIN S,PALERMO A,et al.Advanced Flagshaped Systems for High Seismic Performance[C]//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Earthquake Engineering.Proceedings of First European Conference o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Seismology.Geneva: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Earthquake Engineering,2006:110.
[58]KAM W Y,PAMPANIN S,PALERMO A,et al.Design Procedure and Behaviour of Advanced FlagShape (AFS) MDOF Systems[C]//NZSEE.Proceedings of 2008 NZSEE Conference.Palmerston:NZSEE,2008:118.
[59]KAM W Y,PAMPANIN S,PALERMO A,et al.Implementation of Advanced Flagshaped (AFS) Systems for Momentresisting Frame Structures[C]//IAEE.Proceedings of the 14th World Conference on Earthquake Engineering.Tokyo:IAEE,2008:19.
[60]YAMASHITA R,SANDERS D H.Seismic Performance of Precast Unbonded Prestressed Concrete Columns[J].ACI Structural Journal,2009,106(6):821830.
[61]王军文,张伟光,李建中.摇摆式预应力混凝土桥墩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4,33(24):106111.
WANG Junwen,ZHANG Weiguang,LI Jianzhong.Displacementbased Aseismic Design Method for Rocking Bridge Piers with Posttensioned Tendons[J].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Shock,2014,33(24):106111.
[62]李宇,车艳阳,王森.考虑残余位移影响的梁式桥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J].土木工程学报,2015,48(3):7178.
LI Yu,CHE Yanyang,WANG Sen.Study on Performancebased Seismic Design for Beam Bridges Considering Residual Displacement[J].China Civil Engineering Journal,2015,48(3):7178.
阅读能力是英语四会能力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它可以帮助学生获取大量信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读写习惯和读写的技巧,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为此,我校特承担了市《提高小学生英语读写能力研究子课题———提高小学生英语课外阅读能力》的课题研究。本学年是位于本课题的实施阶段。在本学年中,我们课题组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本着课外阅读与真实生活相融合的原则。英语组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营造浓厚阅读氛围上。有效利用学校读报课时间,组织学生阅读英语报刊,杂志。老师还充分利用每天的“课前三分钟”时间,对学生的日常阅读进行反馈和及时鼓励,同时将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纳入学生的期末考核当中。以此达到让学生“为学而读,读中学,学了就用”的目的。
学校一直坚持进行英语广播站播音,每周一播。广播站新颖的节目内容给大家创造了集体阅读的空间。并且配合学校定期开展的各项活动,如:英语学科节、英语风采赛、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等等。让孩子不但爱阅读也敢于将自己阅读的内容分享给大家,勇敢地展示出来。
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省宜宾市 644000
【摘 要】目的:观察综合性康复护理在踝关节损伤所致功能障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0 例踝关节损伤后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A 组)和对照组(B 组),各20 例。干预组患者除常规康复护理外辅以综合性的康复护理措施,对照组则仅进行常规康复护理。治疗前后采用McGuire 评分标准(踝关节功能评分)进行临床疗效的评比。结果:一个月的治疗时间后,两组McGuire 与治疗前均有明显差异(p<0.05); 比较A 组患者与B 组患者在疼痛、运动功能、日常活动方面评分均差异明显(p<0.05); 在McGuire 量表的稳定性评分上,两组患者治疗后差别不大,(P>0.05), 无统计学差异。临床疗效,干预组患者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92.22% 与20%,.1P<0.01)。结论:综合性康复护理措施可以显著降低踝关节损伤导致的功能障碍的发生,减轻后遗症。
关键词 综合性康复护理;踝关节损伤;功能障碍
踝关节是下肢远端最大的关节,是支撑人体重量的重要关节。在日常生活中,踝关节的损伤是非常多见的,多数是由韧带的过度拉伸造成的。踝关节的损伤往往在跑步、轴向旋转或在不平的路上行走时,由于精力不集中而发生。轻者韧带受到过度牵拉而引起局部疼痛、肿胀,重者可引起韧带的断裂、关节脱位及骨折,如果处理不及时或不正确,可使局部损伤的组织愈合不好,受伤的部位粘连、关节不稳等继发性病理变化,致使关节活动受限或留有残疾。所以,应及时正确处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宜宾是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2013 ~ 2014 年期间踝关节损伤的住院患者40 例,选取踝关节损伤后关节结构完整,将有严重其他疾病,如: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免疫系统疾病等患者排除在外,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0 例,编号为A 组(干预组患者:常规康复护理外辅以综合性康复护理措施),男12 例,女8 例:年龄20 ~ 59 岁,平均(30.57±10.02)岁,损伤部位:左侧14 例,右侧6 例:致伤原因:跑步10 例,滑倒8例,其他2 例。编号为B 组(对照组患者:单纯使用常规护理),男13 例,女7 例;年龄20 ~ 59 岁,平均(36.81±12.24)岁;损伤部位; 左侧11 例,右侧9 例;损伤原因:车祸伤6 例,跌倒摔伤12 例,其他两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致伤原因等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
1.2 方法
1.2.1 心理护理
心理康复贯穿整个康复过程,应使患者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康复训练,对于患者的消极情绪,护理人员应及时发现,及时开导,并向患者介绍成功案例,增强患者对康复治疗的信心。
1.2.2 受伤患者恢复训练方案
根据患者受伤情况的不同,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制定不同的的相应训练方案,且按照方案指导并鼓励患者进行训练,各项训练均以患者不感到明显疼痛为宜,连续训练6 周为一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和一个疗程结束后对其进行评估。
1.2.3 康复护理指导训练
1.2.3.1 运动疗法
(1)采用手法进行康复按摩,对患者踝关节进行相应的揉捏、推拿以及理筋等促进受伤部位微循环的改善,加快对踝部渗出液的吸收。(2)采用针灸以及理疗等对患者受伤的经络进行刺激,扩张受伤踝关节毛细血管,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功能及受伤部位的恢复和再生。
1.2.3.2 踝关节活动度的锻炼
(1)踝关节主动屈伸运动: 鼓励患者按照自身情况采取仰卧位用力向上伸直足背。(2)踝关节主动内外翻训练: 患者座位下用力将受伤的踝关节依次内翻和外翻,直至最大限度,每日三次,每次五分钟。
1.2.3.3 踝本体控制能力训练
踝本体控制能力训练采用平衡板进行训练,患者首先以伸直位站立于平衡板上,然后逐渐过度至屈曲30 度站立姿势,保证不会从平衡板上掉下。
1.2.3.4 出院指导
告知患者复查时间,嘱定期复查。教给患者及家属自主训练的方法。
1.2.4 疗效评定
参照McGuire 踝关节评分量表进行统计评定,总计100 分,其中疼痛50 分,关节功能45 分,关节活动度5 分。优:总分大于或等于80 分,良:总分70 ~ 79 分,一般:总分65 ~ 69 分; 差:总分小于65 分。
1.2.5 统计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2.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进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进行t 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踝关节损伤患者采用两种康复治疗方法后的积分比较,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见表2
3 讨论
踝关节损伤若由于患者忽视等因素耽误及时治疗,往往会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甚至易影响关节功能,日后反复出现扭伤情况,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工作学习带来诸多不便,同时,踝关节也是本体感觉的综合反映,损伤后患者会存在本体感觉障碍。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踝关节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全面的康复护理干预结合患者主动运动功能段锻炼等,可显著降低踝关节功能障碍的发生,减轻后遗症,提高修复及再生能力。
参考文献
[1] 黎奇峰. 陈旧性踝关节损伤手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30 例疗效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2011,03,(23):77-79.
--国培计划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个人培训总结
陇南市西和县城关九年制学校 王文战
国培计划(2015)—甘肃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从2015年12月24日开始以来,我就积极参与,认真配合,完全按照研修计划的时间规划,与2016年1月4日进行了学前测评,并将测评结果以截图的方式提交到研修平台;2016年1月8日开始,认真聆听了西北师范大学教授郭绍青讲解的《信息技术引发的教育教学变革》《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研制说明》等两门教师专业发展类课程的微课视频,也积极参与到各位同仁们的讨论之中,还能够认真完成作业;2016年1月15日开始,努力学习和认真聆听了西北师范大学教授赵健老师讲解的《多媒体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初级)》(必修)、《微课设计与制作》(选修)和吴文春教授讲解的《多媒体图像素材加工与处理》(选修)共计三门技术素养类课程的文献资料和微课视频,并且积极参与讨论,认真完成作业;2016年1月22日开始学习和聆听了《交互多媒体环境下的初中历史教学》为主的综合类课程的文献资料和微课视频,并根据课程要求积极参与讨论,认真完成每一环节的作业;2016年2月23日开始,学习和聆听了《技术支持的初中历史课堂导入》(必修)、《技术支持的初中历史课堂讲授》和《技术支持的初中历史课堂总结与复习》(选修)等三门专题类课程,积极参与课程的讨论和认真完成每一阶段的作业任务;2016年4月1日开始,根据每一阶段的学习和实践,再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际,撰写培训总结。在这半年多的学习培训中,我认真聆听了专家教授们的讲座,感受着他们的激情和幽默、亲历着他们的教育智慧和幸福,使我受益非浅。在我的十七年教育教学工作经历中,在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上虽然有了一套自认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经验。但是通过培训学习,还是使我领略到了教育教学艺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内涵与境界,也使我认识到在平时教育教学工作的粗糙与不足。我感觉到自己在教育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知识增长了许多,自己的能力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无论是专业理论知识还是教育教学工作经验,都在培训中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想想以前在工作中的一些做法,感到自己的肤浅和不足。
在将近半年的培训学习时间里,每天坚持进行理论学习,,晚上完成一些作业,还要努力配合助学老师的工作,积极为班上的同学服务,虽然有点累,但是觉得每一天过得很充实,也很幸福。本次培训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的新颖的教育教学的培训知识、信息技术与技能,满足了我们对教育教学专业知识的渴望和对信息技术专业技能的需求。现将我半年以来的网络研修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
通过《信息技术引发的教育教学变革》的学习,是我认识到新时期的教师在对教育对象实施影响的同时,更要不断地学习教育教学的先进经验,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将掌握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新时代的教师要从“经验型”向“科学型”转轨,既要有奉献精神,又要有科学的态度;既要有高超的专业技能,又要有高尚的师德,才能做一个既让学生幸福,又让自己幸福的教师。
二、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要讲究艺术和技巧。
通过《多媒体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初级)》(必修)、《微课设计与制作》(选修)和吴文春教授讲解的《多媒体图像素材加工与处理》(选修)的学习,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与学生交往,要讲究艺术和技巧。现在的教育提倡对学生多表扬少批评,多运用赏识教育,但并不是说不批评和惩罚,而是说要会批评和惩罚,才能使学生更好的成长进步。。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要正确适度的进行表扬和批评,使表扬的含金量要高,避免表扬过度,滥用表扬。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主要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三、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学会欣赏,爱护学生,切实做到关注每一位学生。
通过本次网络研修培训学习,让我明白,选择了教育,那就是选择了责任。作为教师,为了让我们的教育更有效果,我们就应该换位思考,善于从从学生的角度审视自己的管理,学会理解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关爱,尤其是学会关爱后进生和一些特殊生(单亲学生、自闭学生、留守儿童)。总之我们要学会善待他们的“缺点”,把每个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使学生从心底里体会到老师的所作都是为了学生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和幸福。还要学会及时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转化角色,做到与时俱进,做一个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教师。
四、教师要重视班级学生的心理辅导,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