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国有银行和商业银行的区别

国有银行和商业银行的区别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国有银行和商业银行的区别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国有银行和商业银行的区别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上市银行;因子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加快,中国银行业也在经历着飞速的发展,目前为止已有十六家商业银行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这说明了中国金融业的快速发展,中国的银行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剧烈。

一、实证分析

(1)研究对象。主要通过对我国已经上市的15家上市银行进行在2011年第一季度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它们主要有: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深发展A、宁波银行、北京银行。(2)提取特征向量和特征值。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取特征值大于一的主成分做为提取结果,通过SPSS计算的结果发瑞,前四个因素的累计贡献率已经达到81.124%,可以说明这四个因素已经基本上包括了所有评价指标所要反映的内容。(3)建立因子载荷矩阵并命名公因子。

表1 Component Matrixa

根据上表可知,第一个因子F1在交易性金融资产、利润总额、周转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资产净利率、资产规模、非利息收入上的系数相对较大。由以上指标可以把F1当作银行的规模大小和盈利能力因子。第二个因子F2在成本收入比、资产增长率、资产负债率这三个指标上的系数较高,可以将F2当作是表示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高低的因子。第三个因子F3在净利润增长率和资本充中率这两个指标的系数较高,我们可以把F3看作是银行的资本充足性因子。第四个因子F4在1-不良贷款率、净资产收益率、拨备覆盖率和流动性比率这四个指标上得有比其它因子更高的得分,我们可以这它看成是一个银行的抗风险能力因子。(4)商业银行的单项排名及综合排名。根据表3.2提供的四个主成分的特征值我们可以得出四个指标的综合得分运用公式:F综=0.34344*F1+0.16566*F2+0.16344*F3+13.871*F4。下面根据因子得分给出各个因素下的排名情况和综合排名情况。

表2 在各因素下的排名及综合排名情况

二、结论

根据因子F1的排名可以说明四大国有银行规模及盈利能力是明显强于其它的商业银行,这也是一个常识性的问题。根据因子F2可以得知,光大银行、深发展A、民生银行、华夏银行四家银行的经营效率比其它银行要高。同样因子F3得分可知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工商银行、深发展A四家银行的资本充足性是强于其它银行的。因子F4得分可知浦发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的抗风险能力排在前面。

国有银行和商业银行的区别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SWOT分析法:市场战略

一、用SWOT分析法对银行业市场进行分析

(一)行业整体状况分析

根据银行业现状,本文将银行业分为3大类,国有银行(建行、中行、农行、工行四大国有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含外资银行在内)与农村信用社(含城市信用社及邮政储蓄银行)。我们通过通用的SWOT(S代表优势、w代表劣势、0代表机会、T代表威胁)来分析3大类的不同情况。

1、国有银行。(1)优势(S):有国资背景,资本雄厚:与国有大企业有着紧密的关系,在大企业和大项目上有着强势的竞争优势;网点众多;有着强有力的政府资源,企业及个人的委托代收业务和债券业务及理财业务有着先天优势。(2)劣势(w):相对股份制商业银行,内部管理机制不灵活,缺乏竞争意识;县一级基层机构收缩较多,没有竞争力;机构层次较多,基层权限受限,缺乏灵敏度;冗员较多,资产质量有待提高。(3)机会(o):四大国有银行全部上市,提高了资本充足率;股份制改造和公司治理改造,引进了战略投资者,吸收了国际金融人才和先进的管理经验。(4)威胁(T):股份制商业银行凭借先进的理念和管理手段在个人业务尤其是理财业务上超越了国有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引入了大量的管理人才和关系人才,与国有企业及上市公司建立了人脉关系,同时先进的理念和管理手段都增加了它们在上市公司和大型项目上与国有银行竞争的实力。

2、股份制商业银行。(1)优势(S):公司产权清晰,风险管理能力较强:善于学习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手段,科学技术运用较快,金融产品创新较快:公司层次较少,反应灵敏;吸收了大量的关系人才和管理人才,增强了竞争优势。(2)劣势(w):基本只在一级城市,网点较少;相对国有银行而言。总资产规模较小,资本金较低。(3)机会(O):老百姓观念的变化,对理财的重视,对电子化接受度的提高,有效地弥补了网点少的缺点:国有企业的民营化及民营企业的快速崛起,对股份制银行的接受度较高;政府机构及国有企业的行业内部对银行业务有偏向性的规定政策减少,降低了国有银行的垄断地位。(4)威胁(T):国有银行的改造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对于国内外的先进理念和技术加快了学习和运用进度。加快了金融产品的创新:国有银行的电子网络平台的建设取得很大的成功。

3、农村信用社(城市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1)优势(S):机构层次较少。网点较多,基层网点自较大,经营灵活;具有本地优势,与客户关系紧密,尤其是农村信用社在农村市场:由于国有银行的退出,在农村市场农村信用社具有垄断地位:政府给予一定的扶持政策。(2)劣势(w):管理理念落后,人员素质较差,科技手段落后,电子化水平不高:总资产和自有资本金不高,抗风险能力差;产品单一,基本以存贷业务为主,产品创新能力不足;个人服务产品较少,中间业务发展较慢。缺乏核心竞争产品和竞争手段;不良资产的占比较高,风险管理能力差;除邮政储蓄银行外,农村信用社与城市商业银行异地结算不通畅。(3)机会(O):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较大,而国有银行涉足较少;农村市场的发展,城中村改造的推动,乡镇企业的崛起;信用社产权改革及商业化的推动,政府机构的参与支持及战略投资者的引进。(4)威胁(T):国有银行有重返县一级市场的趋势;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已经开始推动介入中小企业市场;信用社体制改革的道路一直不通畅。业务多元化阻力较大,受到国家的政策限制较多。

(二)银行业竞争者角色分析

市场竞争中一般可分为4种角色:市场领导者、市场挑战者、市场追随者和市场补缺者,相应可采取的市场营销战略也是不相同的。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再选取

注:1、网点数因素即包括网点的个数,也包括网点的就近性因素在内。2、政府资源主要是指政府背景因素。3、营销价格主指存贷款价格,中间业务的价格的定价灵活度。4、反应速度主指基层网点对营销及贷款审批的处理速度其中的行业内关键因素对这3大类银行进行直观评价(强、中、弱的评价仅以行业内三类银行的相对比较而言)。

从表1可以看出,在金融行业,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雄厚,在市场中占有主导地位,处于市场领导者地位: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商业银行凭借着雄厚的科技实力和管理水平、创新能力,处于挑战者和市场追随者地位,而农村信用社、城市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的各种能力上都处于弱势,目前只能处于市场补缺者的地位。

(三)银行业客户群体分析

为了找到农村信用社的市场战略,首先需要确定农商行以后的市场营销目标客户群。根据客户需求的不同,目前行业内统分为5大类: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中小企业(含微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内)、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不同的客户由于需求的不同,对银行要素的关注度有一定的区别,不同的银行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来选择与自己相适应的客户群体。从客户的关注度因素分析来看:

1、大中型客户因为本身资本的强势,对银行业的各个方面的要求都非常高。只适合国有大银行和资金实力较为雄厚的股份制银行。

2、事业单位对结算要求不高,但是对于服务态度关注,以人脉关系维护为主。

3、中小企业者和农村居民因为其在金融市场的弱势,对银行的要求不高,只对自身密切相关的因素关注。如:中小企业主要需要从银行获得融资,因而对银行的处理速度最为关注,然后是业务品种是否能满足需要,而农村居民因为农村营业网点的稀少,对网点的就近性是最关注因

注:以上各项因素的解释同表1;高、中、低是以客户对银行各要素的关注度相对评价素,然后才是对网点的结算功能和服务态度的关注,对其他因素一般不太重视。

4、城市居民由于可供选择的银行较多。对银行的就近方便性、结算和服务要求都较高。

二、农村信用社的市场战略定位

农村信用社在金融行业中暂时处于弱势地位,除了目前在农村和二级地市因为国家政策的引导而导致的国有银行的战线收缩而占有的地域优势外,尚不具备任何实质上的竞争优势。因而,信用社的营销战略应该循序渐近地实行SWOT法中的ST策略(主动进攻策略)和WO策略(扭转型策略):

首先,发挥优势,抢占金融行业内的弱势客户群体。利用国家加大对“三农”投

入的大好时机,依托“三农”为根本发展壮大。抢占好有利地位,做好“三农”的本土银行,以回避国有银行的网点回归农村市场带来的不利影响:利用本土优势和自身经营的灵活性,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投入,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中坚”支持力量,在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还没有大规模进入中小企业市场前,抢占部分市场。

其次,利用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机会,引进战略投资者和先进银行的管理经验,缩小与其他银行在业务和管理上的差距,扩大城区企事业和居民的市场。

三、农村信用社可实施的发展策略

(一)坚持准确的市场定位

农村信用社应该坚持“立足城乡、立足地方,服务‘三农’(农民、农村和农业)和‘三市’(市政、市企和市民),服务中小企业、服务百姓”的市场定位。要继续保持在农村市场和“城中村”的市场优势地位,发展在城区的地方特色服务功能:加强团结与地方政府机构的关系,在地方机构的支持下适当地介入本地的一些重要点产业和重点项目开发;要定位于城乡中小企业与城乡居民,加强业务创新,提高功能。按照自身的核心业务优势和客户需求。进行产品创新,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灵活机动为手段”的竞争优势。

(二)加快实施产权改革步伐

要加快信用社的改革步伐,积极进行商业化产权改革,建立现代化的公司管理制度,消减体制的“枷锁”,促进农村信用社管理规范化,同时扩大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空间。如将农村信用社的银行地位合法化,大大有利于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的发展:同时,在实施产权改革的同时。可以实行“走出去,引进来”的战略,引进先进银行的投资和管理经验,来提高内部管理水平。

(三)实施营销手段更新

1、信用社要实施品牌营销战略。尤其是对于改组为农村商业银行的信用社来说,要考虑实施完善的CIS策略,加强形象和品牌宣传,提高社会知名度,传达给客户准确的市场定位和品牌产品,做到让客户认识信用社,接触信用社再到扎根信用社,培养顾客的忠诚度。

2、网络银行和电话银行的发展。改变了传统银行的依靠营业网点的扩张方式,将逐步削弱信用社网点多的竞争优势,因而信用社要提前做好应对。在对公业务上。应积极发展先进的统一网上企业银行平台和电话银行;在零售业务上,应着力于发展个人网上银行平台、电话银行、店内网点、离行式自助银行和私人理财工作中心。并将这些业务渠道建成具有销售功能新的利润中心。

3、以支行为单位建立产品“专营行”,打造品牌产品和品牌银行。

4、要根据客户的贷款品种、担保档次、贡献度、信誉度指标综合测算利率浮动幅度,确定贷款利率,实施一户一价、一笔一价”的内部贷款计价机制,要着手在内部建立信用积分评分模型,对企业和个人贷款进行考核评分,用于贷款定价和贷款风险控制,同时也作为一种营销的杠杆手段。

5、与国家政策银行、邮政银行及股份制商业银行建立合作关系,进行业务合作,进行资源互补。

(四)实现产品创新

各地的信用社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本地优势。按照自身的核心业务优势和客户需求,进行产品创新。

1、业务创新。加快现有的产品改造、整合、包装,创新存款、贷款、结算、银行卡等业务新品种。通过抵押贷款、质押贷款、循环贷款、物流贸易贷款、银团贷款、信用评级授信贷款等一系列新的金融产品推出,适应中小客户的金融产品个性化需求。通过加快农户联保、小额农户信用贷款、“企业+农户”整体联保及授信贷款、农村房产及土地抵押贷款等业务的开发满足农村及农户的发展需求,通过加快发展个人结算、个人理财、个人消费贷款、各种代收代付业务和个人信用卡等业务品种来满足城乡居民的需求。

2、服务创新。开办汇兑、资金拆借、担保、租赁、保险、代保管、银行卡、外汇、信用证等业务,提供咨询、保险、产销信息等方面的综合服务。不仅在传统的结算、电话费、有线电视费、代扣税款、工资等代收代付以及信用卡等产品上,而且在咨询服务类、投资融资类等高附加值中间业务发展方面能够有所突破。

3、技术创新。通过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系统、短信平台系统、大(小)额支付系统、支票影像系统等业务的上线和推广,增强综合竞争力。尤其需要加大电子设备的投入,提升现有的支付结算系统的功能,提高人民银行大支付系统、各省信用社之间的点对点实时到账系统、省内的通存通兑系统的覆盖范围,降低结算“短板”对业务发展的遏制。

(五)实施管理创新

1、加快电子化管理和业务技术平台的开发。信用社由于网点众多且分散,人员众多,信息传递路线较长的问题较为突出,容易出现操作风险管理“真空”,因此,更要充分借鉴其他商业银行的经验,对现有的业务操作系统和管理系统进行系统化的技术改造,建立各种电子系统,实施电子实时在线监测和在线管理,建立公共业务平台,在线实时解决基层实际问题。

2、用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对银行业务进行全程式、标准化管理。使银行管理实现由事后反映向事前控制转变,并完善内部管理。实行全面成本管理,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3、重组业务流程,提高运营效率。要充分借助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力量,重新思考和设计银行的业务流程,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流程和团队组织,要在提高风险控制能力的同时,提高基层业务经营的灵活性。信用社可以借鉴其他银行的经验,将组织结构借助电子网络技术构造大总行小分行的布局,建立总行中心辐射、业务部门前后台分离的组织模式,进一步使基层分支机构的职能简单化,强化基层的营销功能,总行对分支机构要适当授权,保持基层经营的灵活性,但是总行要通过加强制度控制、程序控制和稽查工作来实现风险监控工作。信用社还可以借鉴其他银行经验。建立风险战略意识,统一风险管理口径,建立一个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专门负责全辖内的信贷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管理工作。

国有银行和商业银行的区别范文第3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效率;市场结构;企业组织结构

中图分类号:F83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428(2006)10-0018-03

一、商业银行效率的基本概念

银行效率是指银行在业务活动中投入与产出或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对比关系。从本质上讲,银行效率是银行对其资源的有效配置,是银行的市场竞争能力、投入产出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反映。

银行效率与银行效益既紧密关联,又有所区别。银行效益是指银行的资产和服务所带来的收益率;而银行效率是指银行在追求效益的同时,还要兼顾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还要追求安全性和流动性,这就要求银行讲究运作效率。而且,有效益的金融交易未必有效率。可见,银行效益包含在银行效率的内涵之中,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核心是效率,而基础是效益。

二、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实证分析

本文实证分析运用了DEA(数据包络法)评价模型,采用中介法选择投入、产出变量。其中投入变量为营业费用、利息支出和员工人数;产出变量为利息收入、非利息收入和不良贷款率。由于不良贷款率不能直接用来作为产出指标,本文对不良贷款率指标进行调整后作为产出项之一。

以下选择2000―2004年4家国有银行和10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作为研究的样本虽然建行与中行相继完成股份制改造并已上市融资,但为分析方便,本文仍将工、农、中、建四家银行称为国有商业银行。。选择营业费用、利息支出、正式员工作为投入指标;非利息收入、利息收入、不良的相对绩效值作为产出指标数据来源于2001―2005《金融统计年鉴》。。运用DEAP2.1为分析软件,对上述样本进行效率评价。

从总体情况看,我国商业银行的综合效率在逐年改善,效率平均值由0.908上升到0.954(见上图)。随着金融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竞争的日益加剧,商业银行效率处于不断提升过程中。

从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比较看,股份制银行5年的平均效率值为0.936,高于四家国有银行的0.901,而且除2002年外,股份制银行的年平均效率也要高于国有银行。不过随着国有银行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种差异在逐步缩小。2000年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的效率值差异为0.11,到2004年缩小为0.076,其中2002年随着工行、中行、建行改革成效的不断显现,国有银行平均效率值超过了股份制银行。

三、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因素

影响银行效率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外部影响因素,即银行业的市场结构。二是内部影响因素,即商业银行自身的组织结构。

(一)市场结构对商业银行效率影响的分析

1.“结构―行为―绩效”分析框架。产业组织理论的奠基人贝恩1959年在其《产业组织》一书中提出,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市场结构决定市场行为,市场行为决定市场绩效,其中市场结构是最重要的因素。同时SCP理论认为,市场的垄断程度与竞争效率是负相关的。

2.中国银行业垄断与效率实证分析。对银行业市场垄断程度的研究主要测定CR4指数值,即测定中国银行业前4家最大的国有商业银行在相应测定项目中所占的市场份额。

2000-2004年中国商业银行集中度CR4指标

从上表可以看出,自2000-2004年中国银行业的总资产、资本(所有者权益)、存款资产、贷款、员工数目等五项指标CR4的平均值都在0.8左右,因此可以初步判定中国银行业市场是一个高度集中的市场。而从净利润集中度与其他五项指标的集中度CR4变动看,2004年总资产等五项指标集中度均比2000年有所下降,而净利润集中度则得到极大的提升,并且2004年以前的利润集中度明显弱于市场集中度,因此可以认为四大国有银行存在高度垄断但绩效差的现实;随着商业银行改革的推进,国有银行的市场集中度下降而利润集中度开始提高。

3.垄断市场结构导致低效率的原因。根据SCP理论,居于市场垄断地位的国有商业银行,正是其行为特征促成了自身效率的相对低下。Hick(1935)的“安定生活”假说(quiet-life hypothesis)认为:在集中度较高的市场中,由于竞争程度较小,拥有较大市场份额的厂商没有动力去实现成本最小化,从而造成效率下降及成本上升。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四大国有银行在市场中处于绝对垄断地位,市场竞争压力相对较小;另一方面,在央行对存贷款利率管制的情况下,银行提高服务质量实际上是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使顾客享受更好的服务,这部分提高服务质量所花费的成本要从银行利润中支出,显然银行缺乏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的积极性,结果导致银行低效率的产生。

(二)企业组织结构对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

在既定的银行业市场结构下,商业银行自身的组织体系是否科学合理对银行效率的改善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新制度经济学的企业理论认为,企业存在着最优规模边界。同时该理论认为,企业规模不能无限扩张。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管理幅度逐渐加大,员工监督的成本也越来越大,当规模经济产生的边际收益等于扩大规模产生的边际成本时,企业规模达到最优。

2.商业银行组织规模与效率的实证分析。下面,以商业银行综合效率(EE)作为银行效率指标,以组织机构数目(ORG)、银行人员数(PERSON)作为解释变量,增加总资产的自然对数(LNASSET)作为控制变量,考察商业银行效率和组织规模的相关性。

回归模型如下所示:

EE=a+bORG+cPERSON+dLNASSET+ε

利用2000―2004年15家商业银行数据,通过SPSS.11得到回归结果如下表。可以看出,在控制了总资产规模后,商业银行效率与银行人员数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这表明中国商业银行的人员对银行绩效产生负面影响,过多的人员降低了银行的效率。

商业银行综合效率与组织规模回归结果

注:***表示在1%显著性水平下显著

另外,相关性实证结果表明,银行规模效率(SE)与银行规模存在显著负相关性,这说明中国商业银行确实存在规模不经济和低效率现象,随着银行规模的扩张,银行效率并没有得到提高。

3.商业银行组织结构导致低效率的原因。四大国有银行建立伊始即按行政区划进行分支机构设置,形成“三级管理,一级经营”组织结构,使委托链条过长。同时,改革初期的国有银行主要通过机构和人员的迅速扩张来实现自身发展,但由于缺乏成本约束,机构、员工数都大大超过了规模经济要求的企业边界。

四、中国商业银行效率提升的战略路径

(一)优化产权结构,推进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

1.建立完善法人资产制度。使股份公司的法人所有权不依赖于股东而独立存在,并由法人独立占有、支配、处分和收益,法人成为公司自负盈亏的主体。确保法人产权的独立性,商业银行才能真正成为市场中的独立经营主体。

2.推动产权的有效流动。通过股份制改造和上市融资,使股东所拥有的股权能够自由转让和流通,可以实现商业银行产权的多元化。这样既可以引入实力雄厚的投资者,增强商业银行自身实力,又可以避免股东干预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保障公司法人产权的独立性。

3.构建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明确董事会、高管层和监事会的职责,董事会负责制定经营发展战略,统一财务、人事等重要决策权,对高管层实施目标管理。高管层严格执行董事会制定的战略方针,抓好具体管理,提升经营绩效,向董事会和股东负责。监事会遵循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行使监督权。董事会、高管层、监事会各行其职,互相制约又相互协调,形成科学高效的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

(二)优化市场结构,构建多层次、竞争性的银行体系

1.构建多层次的商业银行体系,细分市场定位与发展战略。国有商业银行应在股份制改造的基础上,提高机构与人员的分布效率,加大经济发达地区资源配置力度,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其他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应全面提高市场竞争力,继续发挥效率优势,在资本刚性约束的新环境下,改变注重规模扩张的传统发展模式,根据自身不同特点,各有侧重地推行经营方式转型。城市商业银行应利用信息优势,主要定位于向本地区中小型客户提供金融服务,部分经济发达地区,还可以拓展业务空间,发展为区域性商业银行。

2.推进银行间市场并购,优化市场资源配置。重组并购应按照市场规则自愿、自主进行,摒弃行政色彩浓厚的“拉郎配”式联姻。同时,可以适当引进外资,促进国际先进商业银行与我国银行的合作,提升银行经营绩效和管理水平。政府主要职责是为重组并购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和可靠的制度保障。

3.完善商业银行退出机制。退出应尽可能按照市场化原则处理,引入市场手段,确立市场激励机制与国家按规则干预的原则。目前应尽快制定法律框架,明确退出方式的选择,完善市场退出后的存款保险制度等保障体系建设。

(三)推进银行内部组织结构完善

1.以客户为中心再造业务流程。将分散在各个部门的业务职能按照有利于客户价值创造的原则进行重组,再造科学制约、运作高效的业务流程,实现市场调查、产品开发、营销服务、技术支持诸环节紧密衔接、有机结合和一体化运作。

2.以流程为依据调整组织机构。把前台定位于综合化的营销机构,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要实现风险的集中控制和垂直管理,探索成立独立于各分行的区域审批中心;对于会计业务处理等要实行集中式管理模式,提高集约化水平,最终实现“前台大市场、大营销,严管理、控风险,后台专业化、集中化”的新型组织模式。

3.加大分支机构管理模式和布局的调整。国有商业银行要推行扁平化管理,改变多级管理、低层次经营的问题。股份制商业银行定位为国内银行业中的重要一极,资本金充足、竞争实力稍强的要扩大分支机构规模,资本金相对薄弱、区域性特点明显的要通过各种渠道充实资本金,沿着大中城市及区域经济梯度顺次扩展。

4.加大人力资源的调整力度。

参考文献:

[1]Farrel M J.The measurement of productive efficiency.Journal of Royal Stoical Society,Series A General,1957,120(3):253-281

[2]Shepherd,R.W.(1 970),“Theory of Cost and Production Functions,“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Princeton,pp.58-70

[3]贺春临.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与绩效研究.2003中国金融青年论坛论文集\[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国有银行和商业银行的区别范文第4篇

一、建立民营银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银行作为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市场经济的活力和动力来源。在我国,银行由中国人民银行、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政策性银行组成,并各自从事不同的业务。但是由于市场经济的改革,原本设计上为国有企业准备的国有银行明显呈现其不足之处。私营经济占我国经济比重的逐年增加,而国有银行对其资金的支持却很少,这不得不使人们重新思考建立什么样的金融体制才更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此时民营银行的产生就是顺应这个时代的产物。

什么是民营银行?笔者认为民营银行也就是私营银行,是指由民营资本控制的,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为目标的采用市场化运作的银行。民营银行与其他银行相比,它根本上的不同是其资本全部来自民间而非国有,在日常运作上最大限度地不受国家的控制,而实行市场化运作,以灵活的自主性和私营性为其最主要的特征。

(一)建立民营银行的必要性

首先,民营银行可以弥补和完善银行业的多层次、多元化的体系。在我国实际上因国有银行其特殊的身份与优势的地位占据了整个银行市场的绝对多数份额。随着市场经济地不断发展,私营经济在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不断增大。民营银行的发展必将使我国金融体系对经济发展的辐射面、渗透力和适应性日益增强。

其次,将民营银行引入我国金融制度可以有利于各类银行的竞争和发展。即使是民间借贷的利息高于国家银行上限仍然十分活跃于民间资本市场,这也是民营银行未来的巨大的市场。引入民营银行为银行业注入新鲜的血液,使得中小企业看到贷款的希望,这也促进了金融业更好更快的竞争发展,同时加快促进金融业的体制改革。

第三,现实状况也使得建立民营银行迫在眉睫。在温州等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地下“钱庄”。这些“钱庄”长期存在必然是有它一定现实原因的,但地下“钱庄”是我国明令禁止的,虽然暂时起到了一些银行借贷的作用,但它带来的严重社会后果已远远超过了它所带来的益处。如果我们还是这样放任不管,就会使得地下“钱庄”愈演愈烈,例如温州和鄂尔多斯等城市,一旦出现资金断裂或者其他情况后果将不堪设想。然而如果我们使它正规化和合法化,就会使它的益大于弊,它似乎可以看作是民营银行的雏形。

(二)建立民营银行的重要性

民营银行在职能上的优势是国有银行所不具有的,它可以更加快速便捷地为中小民营企业甚至是个人提供贷款服务。使得民营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同时也使得民营银行自身在银行业更具有竞争力。在银行的功能上民营银行填补了国有银行的空白点,它可以设立在县、乡一级,这样在地域上可以说覆盖性更为广泛。而在这类地区往往很少有国有银行,也可以说是一项便民利民的措施。

随着我国加入WTO,外资银行的大量涌入,现有的银行体系不足以抵抗。而民营银行有着其自身的优点如:市场灵活性、自主性和私营性等特点,即可以自主根据市场情况调整和制定策略,最大限度的不受政府行政干预从而有效地辅助现有的银行体系一起抵抗外资银行的竞争。中国改革开放最成功的经验就是在国有经济之外有效的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笔者相信将这一经验运用到金融领域也是同样适用的,并且可以做到避免出现中国金融业企业非国有即外资的尴尬局面,做到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并重 。

二、民营银行设立的困境分析

我国民营银行的物质基础是有的,在今天的中国民间资本中不容小视,所以在一些垄断行业上,民间资本是有一定的实力和能力与之相竞争。而现代化的市场经济,也需要更多不同成分的资本的加入。

目前,民营银行的设立的最大困境是现阶段我国并没有专门的法律对其进行规范和监督。但这并不等于放松对民营银行的法律规范和法律监督,而是需要我们更加谨慎和严格地对其进行法律规范和法律监督。

(一)准入标准的困境

银行业因其自身具有高风险性、指标性、效益依赖性、高负债营业性以及明显的社会性和公共性的特点,所以为了使其能够长久的经营,对其实行严格的准入政策不仅是对民营银行负责也是对公众安全的重要保障。

第一,对民营银行准入门槛的设定。首先,不应对民营银行设定的注册资本过低,而应当比照《商业银行法》对商业银行的设定,但相对的可以适当降低。这主要是考虑到各个地方经济水平发展不均衡。如果对注册资本设定过低,就会使得一些不具备竞争能力的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从而增加对公众的不安全性。反之如果对注册资本设定的过高,又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市场竞争,从而不能起到建立民营银行对银行业的积极作用。

第二,对民营银行发起人经营能力的考察。民营银行有其自身的私营性和资本的私有性,并且我国民营企业对聘用职业经理人或者职业金融师并不多见,这就要求我们的民营银行的负责人要有较高的金融知识和经营能力,并对其高层的管理人员也要进行严格的准入资格审查,防止一些不具备从业资格和有劣迹的人员进入,从而增加银行风险,造成不良后果。

(二)退出机制监管的困境

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一直都是企业生存的法则。我们不仅要为民营银行制定其准入的监管,更要为其有一个良好的退出机制,从保障其他权利人的利益入手,从而才能更好地稳定社会安定。对此我们不光要适用《公司法》中关于公司的破产机制,更要发挥政府的功能,任何一个机构都没有比政府具有更高的信任度,政府可以利用其管理优势对其进行重组等,使其稳着陆。对于此时的民营银行制定的退出机制一定要遵循两个原则,即一是维护社会稳定,避免金融机构的市场退出引发系统性风险;二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处置成本,也就是说以成本最小化为处置目标。从以上两个原则出发,金融机构风险处置就有了两个途径:一是市场处置,即关闭、破产或被动并购;二是通过强力组织撮合,即政府参与金融风险化解。

三、民营银行的立法建议

由于民营银行主体的特殊性,使其不能完全借用《商业银行法》和《公司法》,但是还是可以借鉴其中很多规定和制度的,所以没有必要再专门制定一部《民营银行法》。笔者认为可以在《商业银行法》中加入对规范民营银行的规定,对二者有区别的对待,这样可以改《商业银行法》为《银行法》,在制定“民营银行”的规定时可以参考《巴塞尔协议》等相关法律法规。

国有银行和商业银行的区别范文第5篇

一、中小商业银行市场定位存在的缺陷

1.市场定位不明晰。中小商业银行同四大国有银行的市场定位战略趋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许多中小商业银行没有对所处的金融环境和自身实力进行细致、科学、准确的分析,更没有严密的市场细分,不是充分发挥自身机制优势,集中资源实施有竞争优势的特色定位战略,而是在区域定位、客户定位、产品定位等各方面偏离自己的经营方向。

2.同质同构现象严重。所谓同质,是指商业银行为客户和市场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在质地上差异很小或者没有差异。特别是中小商业银行业务目前的主要集中在存贷领域,新兴业务比重较小。

所谓同构,是指商业银行的机构设置方式基本相同,都是以行政区域划分;中小商业银行虽然是以经济区域划分的,但是机构布局和国有银行没有形成互补效应,而是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3.缺乏总体战略规划。各个商业银行已经引入了市场营销手段,人员的培训中也是非常注重营销手段的培训,但是仅仅停留在运用广告、宣传、赠品等一些硬件措施上,而且银行自身没有长远的对市场定位提升到战略高度,因此营销也就达不到他长期的稳定的目标。

二、 中小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分析

1.SWOT分析。SWOT分别是Strength(优势)、Weakness(劣势)、Opportunity(机遇)、Threat(威胁)的英语缩写。按照SWOT方法,可以对所在地区的中小商业银行作出全面分析,从而为充分发挥中小商业银行以地缘优势和快速决策能力为代表的核心资源能力,扬长避短。

(1)相对国有银行的竞争优势。区域地理优势:中小商业银行作为区域性银行,对当地的企业经过长期的合作,较全面和准确地把握它们的经营状况和成长前景,广泛了解到企业的各项信息。

客户资源优势。截至2005年底,中小企业的产值、利税和出口额分别占到全国的54%、47%、61%,解决了85%的城镇就业问题。中小企业的迅速发展也产生了对金融服务方面的巨大需求。中小企业仍然处于融资难的境况中,中小商业银行的资源处于绝对优势。

(2)相对国有银行的竞争劣势。规模差异:中小银行在规模、网点设置和覆盖范围上是无法同国有商业银行比拟的,而且也无法赶上。大银行具有大范围的经营,能够在时间、地点、空间上满足客户的需求,而中小商业银行网点少、结算网络不畅、资金回转慢,极大地影响着业务的开展,从而也使其处于明显劣势。

(3)相对国有银行的竞争机遇。宏观方面:在中国经济进行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经济结构变动、国有经济重组、民营经济发展使银行客户和业务结构发生着重大的变化,而且都成为了银行业务增长和创新的机会。微观方面。由于地缘性优势,中小银行较之大银行更贴近社区和中小企业。中小商业银行由于从业人员本土化、与客户地域联系密切、熟悉客户资信与经营状况,容易对地方中小企业进行监督。

(4)面临着的威胁。①随着国内经济环境的变化,在政策的扶持下,国有银行加快了改革转型步伐,业务创新和服务改善都在不停的改进中,这使得处于劣势的中小商业银行举步维艰。②2006年金融市场开放,金融服务贸易壁垒消除,技术先进、装备精良的外资银行成为了极大的威胁。

2.中小商业银行的定位战略分析。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战略是指银行根据自身特点,扬长避短,选择、确定客户一产品一竞争地(C―A―P)最佳组合的系统步骤和方法,以达到银行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最佳利用。由于商业银行市场定位战略是银行用来与竞争对手抗衡、吸引消费者以及充分有效利用资源的大方针、大原则,因而它是商业银行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战略。

按金融机构总体竞争框架的异同来划分,金融机构的市场定位战略有两类:跟随型市场定位战略和差异型市场定位战略。跟随型市场定位战略的核心内容是商业银行在相当长时期内,选择并不断努力维护一种与其竞争对手相同或相似的竞争框架体系。金融产品或服务提供上,在目标客户选择上以及主要竞争地确定上,显示出强烈的与竞争对手相同或相似的现象。差异型市场定位战略的核心内容是商业银行在相当长时期内遵循并维护与其竞争对手相异的竞争框架体系。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宜选择差异型的定位战略。这种市场定位战略应具备以下特点:支撑差异型市场定位战略的核心业务必须多元化。从我国银行业发展趋势看,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将促使中小商业银行都须具有较多的核心业务优势才能争取竞争的主动性。面对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金融市场化程度的逐步加深,商业银行更加不能轻易坐失由于政策变化和技术进步所带来的任何市场定位机会和新核心业务培植的可能。根据C―A―P模型,商业银行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市场细分,同时结合各行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寻求“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的市场定位战略。

三、 浙江地区差异型市场定位战略的运用

目前浙江地区的中小商业银行应该侧重于为中小企业、社区金融、工薪阶层消费者等群体服务,需要做到“同中求异”,在较小的目标市场上占有较大的份额,选择一个或者多个为众多客户重视的特性,并以此为中心来开展业务,在市场上独树一帜,推出客户喜欢的金融产品,这就是差异型战略的宗旨。差异型战略的具体实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顾客定位――中小企业、工薪阶层消费者为主要服务对象。浙江,作为一个以中小企业为主的省份,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相对突出。据浙江省工商局统计,截至2005年上半年,该省中小企业已达108万家,占全省工业企业的99%以上。而在这100多万家中小企业中约有70%以上的企业存在着融资难,其中又以中小民营企业居多。解决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瓶颈”问题的呼声已经持续一年多了,2005年2月起,浙商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3家银行被中国银监会确定位中小企业贷款试点银行,但是需求还是大于供给。

2.产品、服务组合定位――金融产品+金融服务。中小商业银行应从顾客的需求出发,围绕现有产品功能的扩展、延伸和不同产品间的交叉补充,重点开发金融产品的附加价值,大力发展非信用、非融资性的中间业务。在维护企业客户群体方面,可以考虑调整小企业贷款业务的基本思路。小企业贷款的主要依据是软信息,是“不能按标准化办法收集和处理的信息”。因此,软信息决定了小银行的相对比较优势在于小企业贷款。对小企业授信可实行专业化经营管理,建立相对独立的小企业授信管理体系,稳步实现小企业“授信流程标准化、授信产品系列化、授信人员专业化、考核机制特色化”。 可设立专门的小企业信贷部,对中小企业进行广泛而充分的调查研究,制定出相应的小企业贷款制度,编写相关的培训教材,在简化手续、产品创新、风险控制、定价政策和业绩考核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

3.企业文化定位+品牌。企业文化就是企业解决如何在外部生存以及内部如何共同生活的一套哲学,是以企业家群体价值取向为核心的企业共同价值观,企业文化的灵魂,也是与其他企业的本质区别。由于银行服务具有无行性和可模仿性,银行服务差异化的创新,竞争对手可以模仿,而银行以高质量服务是建立员工素质、经营理念、企业文化的基础上的,是其他银行短时间里无法模仿的。

参考文献:

[1]张鑫陈思明:《现代营销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版,第15~18页

[2]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1版,第32~64页

[3]钱小安:中小商业银行的现存问题和对策.《金融研究》,2004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