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小企业会计实训报告

中小企业会计实训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小企业会计实训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小企业会计实训报告

中小企业会计实训报告范文第1篇

(一)教材内容不完善

2006年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主要特点是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现阶段要求上市公司和大型企业必须实行,鼓励其他企业实行,2011年财政部颁布了《小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小微企业从2013年开始实行。由此可以看出,现阶段《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准则》同时存在,不同类型的企业实行不同的会计准则。2008年以后出版的会计教材几乎都已经按照《企业会计准则》重新编写,但是《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准则》在教材中没有体现。高等职业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为目标,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主要是数量庞大的中小公司,这些公司一般实行《企业会计制度》或者《小企业会计准则》,使用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编写的教材对学生进行专业训练,即使学生很好的掌握了各种会计知识,也很难满足中小企业的实际需要,学生进入这样的企业后仍然需要重新的学习与中小企业相适应的《企业会计制度》或者《小企业会计准则》,因此现行教材内容是不完善的,会计职业教育使用现行会计教材是不科学的。

(二)教学模式简单

由于一些职业院校对办学定位在理解和界定上出现了一些偏差,导致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照搬传统本科教育模式,在教学内容上,重点内容大都集中在概念、原理等理论方面内容,实践教学得不到重视。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采取满堂灌的单向教学方式,学生难以及时消化所学知识,也没有互动环节和实训机会,枯燥的教课方式容易引起学生的视听疲劳,从而影响授课效果。由于现行学校用人制度方面的原因,学校一般都是招聘刚刚毕业的学生作为教师,这些教师理论知识扎实,但是却没有任何实践工作经验。会计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由于教师没有实践工作经验,在讲课中很少涉及实际会计工作中的例子,一方面使课堂失去了生动性,另一方面也使学生的知识与实际工作脱节。而在台湾,对教师的社会实践经验要求比较高,比如规定大学、独立学院以及专科学校体育、艺术、应用科技等以技能为主的教师聘任或者升职应以成就证明或者技术报告代替著作等学术性材料,并且职业院校的老师大部分都在政府或者企业工作过,具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这样的老师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课本上的知识的同时,以自己切身体会向学生展示实际工作情景和传授实践经验,可以大大的丰富课堂能容。

(三)实践课程内容单一

由于会计信息对企业十分重要,为了防止会计信息泄露,保护商业秘密,许多企业都不愿意接受会计实习生,有些单位即使接受了会计实习生,也不会让学生接触到重要的账务处理环节,从而使会计实习流于形式,这就增加了会计实践教学的难度。为了完成实践教学,各院校纷纷建立了会计模拟实验室,模拟企业的实际业务,让学生接触实际会计资料,增强对会计的感性认识和操作技能。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学校一般是列出企业的各种业务,要求学生完成记录明细账、过总账、编制报表的各个环节,以此让学生熟悉各项业务处理。这种做法一方面使学生的工作量大,来不及体会业务处理过程,另一方面,仅仅业务处理局限于记账方面,大大限制了学生能力,学生无法体会财务分析、职责分工等方面的知识。总之,实践课程内容过于单一,不能真实模拟企业业务处理的场景。

二、高职会计职业教育创新途径

(一)完善教材内容

会计专业教材应贴近实际工作,反映企业对会计的实际需求。在我国现在就业环境下,企业对职业院校的学生与本科生还是区别对待的,毕业后能够进入大型国有企业,甚至中央企业的高职学生寥寥无几,更多的高职学生的就业方向主要是中小企业,针对这一特点,高职会计教材应反映中小企业会计业务的特点。现行会计教材都是以《企业会计准则》为准编制的,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很多会计处理是用不上的,因此,应完善高职会计教材内容。符合职业院校的会计教材内容应包括《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全部内容,解释清楚三者之间的关系、三者之间的异同点,并且以《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准则》为重点内容。

(二)提高教师素质

为了创新教学模式,教师既要具备一定的学历,具有扎实系统的财经理论知识,又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对会计行业发展有深刻的理解。除了对教师在学历上的要求外,鼓励教师走出校门,积极进入企业实践、调研,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学校还可以聘请企业财务经理、注册会计师等有丰富实务经验的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使课程理论与实际联系更加紧密。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可以鼓励教师承担一定的科研课题,重点参与以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为主的课题,通过课题研究,可以使教师深入企业实际,直接面对企业实际问题,一方面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能力,另一方面研究成果可以丰富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更加贴近企业实际,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模式以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基础。丰富课堂教学模式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在课堂上以问题为导向,设置与实际工作相近的业务问题,提供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在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教师重点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思考方法、运用正确的理论知识;其次,在课堂上增加案例分析内容,通过案例为学生提供一个解决实际问题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模拟会计人员、设身处地的面对问题,既能使课程内容贴近实务,又能锻炼学生分析能力;最后,增加小组讨论环节,一般以模拟案例为主,让学生分别担任出纳、会计、稽核等不同的角色,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深刻理解不同岗位的特点,另一方面让学生发挥团队精神寻找最佳解决问题的途径。

(四)丰富实践课程内容

中小企业会计实训报告范文第2篇

一、独立设置小企业会计课程的必要性

(一)可以有效解决学生就业难与小微企业人才匮乏的矛盾 小微企业数量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0%以上,占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的80%以上,最终产品和服务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是我国实体经济的重要基础。但据易才集团和CHINA HRKEY共同的《2012中国小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白皮书》显示,小微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尤其技术人才、高层管理者更是企业发展的瓶颈。麦可思研究院的《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2届本科毕业生社会需求量较大的50职业”中“会计”排名第一,这也证明了小微企业人才匮乏。另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难”变成了一个社会问题。如何解决两者供需的结构性矛盾,既能有效解决地方应用型本科会计学专业毕业生就业难题,又可以帮助小微企业克服人力资源瓶颈,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较为现实的办法是,首先地方应用型本科应紧密联系小微企业实际,独立设置小企业会计课程(同时设置小企业管理、小企业理财等课程),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小企业会计准则,培养能够胜任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一专多能和多岗位能力与素质要求的应用型会计人才,毕业生要适应小微企业多个岗位一个人的实际,具备较强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综合素质要求较高的特点。其次,提高学生的小微企业岗位意识。针对部分学生不愿到基层第一线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专业思想教育,科学引导学生到小微企业发挥聪明才智,施展他们的才华。第三,小微企业应充分利用国家扶持政策,提高引进会计人才的薪酬,提高大学生到小微企业就业的竞争力,切实解决小微企业发展中人力资源瓶颈。

(二)能够完善会计学专业现有课程体系 我国会计教育现有的课程体系是以《企业会计准则》为主线,通过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等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能力。相比《小企业会计准则》而言,《企业会计准则》更强调遵循会计假设、权责发生制以及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的相关原则,强调职业判断,坚持会计与税法的分离,而《小企业会计准则》其实是税务会计,虽然也考虑相关会计原则,但更多地强调服务于税务部门的税收征管,它大大地减少了会计与税法的差异。因此现有的会计课程体系缺少以《小企业会计准则》为主要内容的小企业会计课程。

有观点认为,小企业会计的内容在中级财务会计、税法、税务会计与税务筹划等一些课程中都有涉及,没有必要再单独设置一门课。也有观点认为,既然会计、税法课程中有小企业会计的内容,就可以借助这些内容,强化其小企业会计的综合运用功能,运用学科渗透的方式进行,而不必单独设置课程。其实,这两种认识没有差异,前者认为通过其他课程的学习自然就了解了小企业会计,后者只不过强调在学习其他课程时要有意识地进行小企业会计内容训练。虽然这两种思路不否定小企业会计的内容,但主张的都是课程渗透、融合式的。

主张渗透融合式小企业会计者认为,如果再设置小企业会计课程,在内容上有“叠床架屋”之感,因此没有必要。这种认识也出现在小企业会计的教材编写者中间,他们在编写小企业会计教材时,都力避其他课程中已有的内容,把小企业会计作为其他课程内容的一个补充。其实,这种做法没有正确地理解小企业会计和其他课程内容的差别。同样的内容,小企业会计与其他课程关注的侧重点不同,理解角度也不同。因此,小企业会计的内容不但不会“叠床架屋”还能收到相辅相成之效。笔者并不反对通过其他课程的学习对小企业会计内容进行渗透,但有意识的渗透小企业会计内容,既破坏了原有课程自身的独特性,也不利于对小企业会计内容系统性的把握。每门课程都有其独特的视角,选择一门课程,就意味着要按照其视角来选取和组织教学材料。这些课程的内容可能与小企业会计有某种重合,但看待问题的视角却不同。同时,一门课程若负载的价值太多,就有可能忘记它自身本来的价值。即便小企业会计的某些内容适合以潜在的方式融入相关课程中,但这种渗透也是不全面、不系统的。小企业会计的内容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性,实有独立设置课程的必要。

(三)符合特色专业建设需要 自从教育部、财政部教高[2007]1号文明确提出按照“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新兴交叉、社会急需”的原则,在全国择优选择和重点建设3000个左右特色专业点开始,各类高校都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将“国家级特色专业”作为专业创建目标。但大部分高校在会计学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办学理念陈旧,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雷同,课程体系无创新,实验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相互借鉴、相互模仿,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会计学专业而言,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如何“提炼”特色,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不能像部属高校和研究型大学那样定位于面向大型企业、上市公司或科研院所培养研究型会计人才,应充分突出服务“地方”和“应用型”,而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同样需要大量懂管理、业务精的会计人才。盐城工学院根据自己所处的区域位置和江苏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数量庞大,急需大量复合型会计人才的实际,将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为“综合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小微企业财务负责人”。特色专业建设的关键是课程体系要有特色,因此面向小微企业的会计学特色专业建设需要独立设置小企业会计课程。

(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 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小微企业受人力资源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其岗位分工明确性较大中型企业差,岗位的复合性高,具有一岗多能、多岗一人的特点,尤其重要的是小微企业会计人员参与决策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对学生动手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参谋作用要求高。小企业会计课程的开设,将《小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常见税种的涉税处理、纳税申报、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内容纳入其中,一方面将原有的包含在3-4门课程的内容综合在一门课程中,有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并掌握小微企业规范的会计核算和涉税处理,这门课程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可以培养学生全局意识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另一方面独立设置小企业会计课程,有利于学生从小微企业视角来理解会计的目标和作用,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积极性。第三,以会计学专业核心课程为基础,开发并增设了适应地方小微企业岗位群的其他课程模块,如小企业管理、个人理财、税务筹划等,满足了小微企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第四,通过与小企业会计课程配套的“小企业会计综合实验”平台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决策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独立设置小企业会计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一)教材建设 笔者多年来一直从事小企业会计问题研究,2004年根据财政部的《小企业会计制度》编著了《小企业会计》,作为校级选修课参考教材;针对《小企业会计制度》实施情况,撰写了“《小企业会计制度》执行情况分析及对策”。《小企业会计准则》后,笔者编著了《小企业会计实务》,作为我校《小企业会计》课程教材。在2013年江苏省教育厅“十二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建设立项建设中,笔者主编的《小企业会计》教材被列入“新编教材”名单,正在建设中。

(二)理论课程大纲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小企业会计课程是本科会计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是基于小微企业岗位素质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的掌握小企业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熟练和正确运用小企业会计方法处理日常会计业务,并能熟练处理小企业常见涉税事项;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和解决小企业会计问题的能力,以便较好地适应小微企业会计工作需要。(2)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运用多种教学媒体和形式组织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小企业会计的基本理论,运用会计的基本方法处理小微企业会计及涉税问题。(3)课时安排。本课程理论课32-48学时。(4)与其他专业课程的关系。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会计学原理和税法,其后续课程为《高级财务会计》、《审计学》。(5)课程主要内容。小企业会计课程以财政部的《小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所得税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系统地阐述了小企业常见会计事项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以及涉税处理。本课程总论部分主要包括小微企业的范围及特点、小微企业的会计规范、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内容。资产部分主要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含消耗性生物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与长期待摊费用等,包含相关的涉税处理。负债及权益部分包括流动负债、应交税费、非流动负债、所有者权益。对小微企业收入与费用、利润及利润分配(含所得税费用)、财务报表及分析、特殊会计业务等内容以及小微企业的纳税申报都有独立章节。

(三)实践教学 我校会计学专业在实践教学环节,以小企业财务负责人岗位群的工作流程与实务资源为基础,构建并完善包含实训、实验、实习、社会实践和毕业论文五个模块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建成层次清晰,衔接紧密的循序渐进的能激发和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相对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实施基于小企业财务负责人能力资源的项目制、讨论式和案例式教学,强调生产实习、综合训练、毕业实习和就业一体化,实现专业教育和岗位教育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小企业会计课程的校内实践环节主要内容包括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训练、电子报税和通过人机对抗方式的小企业会计综合实验几个部分。“小企业会计综合实验”平台模拟一个小微企业的内外部环境,通过运营、账务处理、电子报税、税务稽查等四大模块,以全面风险管理为导向,训练学生从小微企业CFO的角度去全面关注企业决策、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筹资投资、市场营销等相关知识和实务技能,学生可以在开放的平台拓展经营思路,充分发挥创新能力。校外实践主要通过实习基地完成,实习基地主要由记账公司、小型会计师事务所、中小企业协会(商会)、小型企业等构成。

[本文系2011年江苏省教研教改项目“基于地方工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研究”(编号:2011JSJG264)和盐城工学院2013年教研教改重点项目“面向中小企业的地方工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与实践”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徐同文、房保俊:《应用型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高等教育研究》2012年第6期。

[2]余谦:《地方高校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第12期。

中小企业会计实训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模式 高职 会计电算化

人才培养模式,当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和指导思想下的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它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将形成一定的风格或特色,具有明确的系统与规范。一般而言,人才培养模式主要解决“培养什么人”(即培养目标)和“如何培养人”(即培养体系)两个核心问题。反映到具体行动中,人才培养模式公认的主要构建元素包括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设置、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等。

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发展,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在深入探讨“高等职业教育”和“本科教育”的区别基础上,结合高职教育规律和各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各有各特色的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以下简称会电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且在各院校实践也相当成功。笔者所在院校在实践中,提出了“基于工作岗位的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培养什么人——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决定了其办学特色体现于职业性、实践性及技能性。能否依据各地区的经济特点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建立为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的充分体现高职办学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衡量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能力的重要指标。所以,研究高等职业教育中人才培养模式,首先且最重要的就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一)从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分析目标定位

高职职业教育应当是“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有机统一和相互融合,强调的是“高等教育中的职业教育”及“职业教育中的高等性”。“高等教育”表明高职毕业生应当具备相当深度的理论知识基础,在毕业后的工作岗位中不仅能处理目前的工作,更能为今后的职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基础和铺垫;“职业教育”表明高职毕业生主要从事的是“职业”,是专业技术和管理的实用型人才,而非研究性的理论型人才,毕业生在毕业前就应当已经具备了从事该职业中实际工作岗位所需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无需经过企业在职业方面进行专门化培训即可上岗。从专业技术资格的晋升途径来看,毕业生应当在校及毕业后一定时期内有遵循“会计从业资格证”——“助理会计师”——“中级会计师”及日后的“高级会计师”晋升的可能性(潜在能力)。

由此而言,高职会电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应当体现其职业规律,毕业生应当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

(二)从高职会电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分析目标定位

据国家2010年“民营经济发展报告”统计,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经超过了5000万家,约占全国工商企业注册总数的99.8%;中小企业提供的产品、服务产值占全国企业出口总值约60%左右;中小企业上缴的税收占我国全部财政收入的50%以上,并呈逐年上升趋势;中小企业从业人数占全部总就业人口的80%左右。

同年,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朱宏任9月26日在西安举行的“2010中国(陕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上也对上述数据作了明确的阐述,他还说,目前,中国65%的发明专利、75%以上的企业技术创新、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都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由此可见,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和谐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繁荣经济、推动创新、扩大出口、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充分表明,没有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的平稳较快发展,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单从就业方面来看,我国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扩大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对财会类人才的大量需求必然日益剧增。我院前三年的会电专业毕业生就业调查也表明,超过99%的毕业生就业在中小企业。

由此可能看出,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中,毕业生的就业主渠道应当体现为中小企业,在课程设置等方面也应当体现中小企业特色和特点。

(三)从企业用人单位需求分析目标定位

通过“实地考察”、“校企座谈”、“毕业生调查”等方式,笔者深入企业调研用人单位需求。在调研过程中,用人单位普遍反映,他们在招聘应届毕业生时,首重“德”,其次才是“能”。“我们宁肯招一个技能不突出的,但他能吃苦而劳服务安排没有怨言,也不要一个经常报怨且不服从安排的,哪怕他能力再强”(广东省阳春市新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部部长曹晓波先生,2012)。笔者曾在深圳市某电池公司担任过三年的人事主管,对于用人单位的招聘要求也深有体会。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企业生存及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在科研、生产、研发等多方面的竞争逐步集中体现为人才的竞争,故而,能否聘用到有德有能的人才关系到用人单位的发展甚至生死存亡。

由此可见,高职会电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中,也应当体现在校生“德”的培养。

综之,基于工作岗位的高职会电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可以阐述为:培养顺应本地区和延伸区域的经济发展、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熟练的会计技能、扎实的会计与财务管理理论,能适应各中小企业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会计类工作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如何培养人——课程体系设置及教学设计与方法

(一)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出发点,结合行业中的各相关就业岗位进行分析和推导,适应学生实际学情,在课程设置中体现五个“相结合”

1、体现“职业性”的专业课与行业证书相结合。16号文指出,高职教育应当是“双证书”教育,毕业生需要在毕业证书外再获得行业的从业资格证书。高职会电专业的从业资格证书是会计从业资格证(简称会计证)。获取该证必须通过“基础会计”、“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初级会计电算化(或珠算五级)”三门课程的考核。所以,在高职会电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必须开设这三门课程。

另外,考虑毕业生走向社会后的职业升迁性,在课程体系中也应当适当加入财会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部分内容。如“经济法”课程,不仅仅能帮助毕业生掌握一定的经济法律法规知识,规避经济犯法违规行为,对工作有益,更有利于毕业生日后获取会计师系列专业资格考试,为其打下底子。

2、体现“德为先”的公共课与职业素质培养相结合。“德为先”,并非要求将毕业生培养成圣人,而是让其拥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走向社会后能不为外界邪恶思想所污染;能体会到正确的就业和工作观念,工作中能服从大局服从安排吃苦耐劳等。

公共课体系中,开设了道德类、思想政治类、就业指导类、心理健康类等课程,有利于学生加强个人世界观和价值观改造,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同时拥有健康的心理,在此基础上,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和工作观。同时,在专业课程授课和实践训练过程中,专业教师有意识地结合工作实际和课程内容,宣导正确的工作观和人生观。如春风细雨润物无声,慢慢地熏陶,培育毕业生“德为先”。

3、体现“岗位导向”的课程目标与岗位能力相结合。基于工作岗位的高职会电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落到实处的就是如何将岗位能力化为课程体系。通过企业调研,结合学生实际,将工作岗位的素质和能力需求,重新打散组合,建立能力和素质包。并将能力和素质包在课程体系中转化为项目及具体的任务。每一项任务对应工作岗位对应的能力。

4、体现“实践性”和“技能性”的技能训练与技能竞赛相结合。培养高职会电人才,必须重视技能训练。可开设“财经技能”训练课,从点钞、珠算、计算器到数字小键盘的熟练使用,并熟练掌握填制各种票据;开设“ERP沙盘实训”,可从宏观上有意识地理解企业经营的内容及管理要求,顺而学习企业中成本控制的层层分解含义;开设“小企业综合实训”,专门针对 “小企业会计准则”进行实务操作。同时,改革校内实践课程的考核方式,改卷面考试为实际操作,改一般考核为技能竞赛。通过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训练热情,提升实践训练效果。

5、体现“主观能动性”的日常教学和手册导向相结合。在校学习期间,学生经常体现出“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局限,学习一种知识点时,通常不能很好地联系另一种知识点,结局也通常表现为捡到桃子丢了西瓜。笔者所在学院,在新生入校时便向会电专业学生发放“大学三年专业学习提示”小手册。手册中,列明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利于学生了解未来三年中需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列明了专业考证体系,有利于学生规划短期、中期、长期的学习和人生目标;列明了学习参考书籍和网站,有利于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而自我学习。手册中也列明了各课程的课程标准,有利于学生在完成一个阶段的学习后,自觉预习下一阶段的内容。

(二)重视校内外实践基地的建立和实际运用,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实践基地在高职教育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鉴于财会行业的特性及中小企业的规模,各家中小企业在接收实习学生的数量上远远达不到学院要求。所以,一是要从数量上解决,争取多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广撒网;二是要充分发挥已有实践基地的作用,找准校企合作的共赢点,获得企业方的认可,从新生入厂见习到毕业生顶岗实习一系列的实践过程中给予支持;三是要争取上级支持,从建立“虚拟工厂”等形式出发,通过网络平台及软件等形式进行实践教学,也可以设立诸如会计服务中心等类似机构,为校内机构、校外企业进行模拟或真实记账等。

参考文献:

[1]吴力佳,曾平华.对高职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的探讨[J].商业会计,2011(12)

[2]陈洪群,吴立明,邢献昆.基于“双证书”制度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2)

中小企业会计实训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会计专业;实训基地;生产性实训;高仿真实训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0-007-01

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指出: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即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为了使会计专业学生真正实现“零距离”上岗,在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校外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的同时,开发校内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以及建立校内会计专业高仿真实训室,使学生在校内实现工学交替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且,国内不少职业院校已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本文就会计专业如何开发校内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进行探索。

一、充分挖掘学院内部会计岗位资源,提供会计认知机会

学院计财处负责全院的财务管理与日常账务处理,拥有完备的硬件设施和真实的会计工作环境。 因此,在《基础会计》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会计认知实训,使学生熟悉会计工具、会计凭证账簿及各种印鉴等,了解会计工作流程、具体的会计业务处理方法、会计软件的应用等,使学生对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会计实务操作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会计机构的内部管理制度、会计工作岗位职责、会计人员的分工及配合等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会计工作的纪律性、保密性与安全性也有个初步的了解。

二、与校办企业合作,开发会计专业学生校内实习岗位

学院高职院大酒店、印刷厂、校内“实习超市”等企业,无论大小,都可以设立相应的会计实习岗位。财会金融系可以在取得学院支持的同时,与以上单位相关的负责人协商,分期分批安排会计专业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在校内进行工学交替,从而达到实习实训教学的目标。

三、深化与中介会计服务公司合作,租借会计实习岗位

学院可以依托自身的专业优势,以提供人力、场地和设备软件等方式吸引记账公司等中介会计服务公司与学校合作,学院为记账公司提供办公场地供其经营,会计中介公司为学院学生实训提供相应的工作岗位,让学生从事相关的记账业务。在这种模式下,学院可以企业名义在企业授权范围内从事会计记账活动,不用承担较大经营风险就能为学生提供生产性实习岗位;同时,记账公司具有人员流动较频繁、业务涉及范围较广等特点为,普遍服务于中小企业,也为广大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实习实训机会。

四、组建校办记账公司,创造会计实习岗位

学院可以利用自身会计专业优势,注册成立自己的公司,对外独立承接会计业务。如财税咨询公司、记账公司等等。这些公司作为一个独立的法人和会计主体,拥有自己的业务范围。对外开展记账、财税咨询、审计等业务,对内则是学生会计职业经验的操练场,具备会计教育职能。同时,公司本身也有自身的各项业务,既帮别人做会计,又有自己的会计工作,会计工作内容齐全,岗位分工明确。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到公司实践,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实际会计工作当中去,让学生在会计工作的实践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五、建立高仿真会计实训室,提供高仿真会计岗位

学院应在现有实训设施的基础上,建设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会计专业高仿真实训室,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企业会计工作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浓厚工作氛围,掌握企业会计工作技能,为毕业后有效地实现“零距离”上岗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实训场景高仿真。建设好高仿真实训室,实训场景的布置是基础。要按企业性质划分多个相应的高仿真实训室。在实训室内布置企业真实的生产工艺流程图、会计核算流程图、成本结转流程图、会计岗位设置以及岗位职责等图表。实训室环境与企业财务室真实环境相似,都要按真实企业财务办公场地进行布置,以营造企业日常财务工作的浓厚氛围;甚至还可以与其他系部配合设置银行分理机构,凡是与银行有关的收付款业务通过银行办理。此外,为了有利于教师跟踪指导,在实训室内还应安装多媒体设备和局域网。

实训资料高仿真。建设好高仿真实训室,资料的收集是关键。为此,第一,实训资料的收集要全面。要为学生实训提供不同类型的企业实训资料,实训小组通过轮换实训后,能真正掌握不同类型企业的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第二,实训资料提供的时间跨度要长。建议每类型企业至少提供四个月的实训资料,最好是设置11月份新建的企业,提供11月、12月和第二年元月、2月的会计实训资料。

实训岗位高仿真。建设好高仿真实训室,岗位设置是核心。要按企业性质对实训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承担一类企业的会计核算业务,按月进行轮换,从而达到使学生全面了解各类企业会计业务的目的。同时,每个小组应按企业性质设置会计工作岗位。会计凭证严格按真实的会计核算流程,在不同职位之间进行传递,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不同会计岗位的职责以和工作内容,掌握会计核算基本的业务技能。

参考文献:

[1] 舒 乐.全方位构建高职会计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J].商业会计.2012(1).

[2] 陈 美,丽张敏.浙江省高职会计专业发展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原因及策略分析[J].财会教育,2013(1).

[3] 丁金昌,童卫军.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8(2).

[4] 孙万军.会计综合实训[M].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8.

中小企业会计实训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会计;实训基地;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5-0-01

在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会计专业人才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企业需求旺盛。例如财经会计类人才来说,广州南方人才市场、广东英才人才市场和广东创博人才市场对广东会计人才需求调查结果显示,会计人才每年需求量在147,000人左右,而人才供给只有92,371人,会计人才供需缺口大。从这里可以看出,高职院校培养的会计专业类人才远远达不到企业需求量,市场前景好。

但是,情况并不乐观,如会计类来说,广东会计人才需求旺盛,但不少企业感叹会计人才难招,每年都有不少会计专业应届高职大学生抱怨对口工作难找。这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部分企业招聘过程中,存在人才“高消费”现象,招聘门槛居高不下让学生望而却步。另一方面由于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短板”,有些学校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技能训练,有些学校虽注重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但却忽略了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因此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会计人才紧缺,人才需求结构性矛盾突出。

高职院校在发展方式上,要不断强化改革与创新的意识,进一步深化体制与机制改革,继续创新科学的教学、管理、人才培养的模式,谋求科学的可持续发展,不但要保持发展的速度,更要注重发展的质量。为此,要不断强化改革与创新的意识,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改革,突出能力培养。继续创新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校企结合、实行资源共享。改革各种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建立高效灵活的管理运行机制,提高管理水平。所以说,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就非常必要了。

一、区域、行业经济发展的需要

广东地区是我国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广东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产值占生产总值比例不断提高。2012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11年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制造业增加值的53.4%,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56.3%,并预计2012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25.71%;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48.5%。经济的持续发展,企业的转型升级,需要大量包括会计在内的生产人才为其服务。从另一方面,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会计人才的迫切需要。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总体要求,在认真总结会计人才建设取得的成就和经验,财政部制定了《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深入贯彻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举措,推动会计行业科学发展,从中可以看出会计行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战略选择,对于促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所以说高职院校会计类专业要想立足广东,面向全国,培养适应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就要建立会计类生产性实训基地,使得该专业建设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依托行业资源,搭建校企合作平台,能为区域、行业经济发展培养大批熟悉行业生产工艺流程、动手能力强、职业道德良好的高技能型会计人才。

二、培养高技能会计人才的需要

调查结果显示,高技能的会计人才是指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广阔的视野,掌握扎实的会计理论知识,具备较强的会计技能、良好的中英文沟通能力和计算机操作能力,熟悉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方法,懂得全面预算的制定和实施,确实能为企业开源节流的专门人才,要培养这样的人才,传统的教学是无法实现的。会计类专业实践教学条件薄弱,基于真实项目的实践教学难以开展,已成世界难题,如何创建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已成为我国高职院校正在研究和探索的问题。所以说高职院校会计类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能有效破解这一难题。它将打破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使实践教学工作得以在真实企业环境下进行,学生不仅可以参与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管理,更重要的是能掌握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和全面预算的制定和实施方法。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大大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实现学校教学与企业岗位要求的零对接,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提升专业群办学水平的需要

学校社会声誉、办学实力和发展水平的差异,实际上是专业发展水平的差异。一个重点专业可以带动一个专业群的发展,重点专业建设的关键是实训基地的建设。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在为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培养提供平台的同时,也能辐射专业群内其他专业,例如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经济信息管理专业、证券与期货专业等专业,使得其资源共享,从而提升专业群的整体办学水平。

四、提升专业群技术服务能力的需要

会计专业及其专业群的技术服务能力包括科研和管理咨询能力,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能力,开展中高衔接,带动中职院校发展的能力,面向全省乃至全国开展专业技能大赛的能力。这些能力的提升,关键在于基地软硬件和师资队伍实践能力的提升。会计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必将带动基地软硬件的建设和师资队伍的建设,从而提高专业群技术服务能力。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可以满足区域、行业、教学、学生等的需要,为企业、行业、学校、学生的发展都带来益处,可以有效解决人才需求结构性矛盾这一关键性问题,我想,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是必要性、可行的。

参考文献:

[1]牛莉侠.高等职业教育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

[2]董丽晖.提高会计电算化实践能力的课堂因素分析[J].甘肃农业,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