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城市管理交流发言材料

城市管理交流发言材料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城市管理交流发言材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城市管理交流发言材料

城市管理交流发言材料范文第1篇

城市管理是指以城市这个系统为对象的管理,包括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和市政的管理。在现实制度中,“城管”、“城管执法”则显然不是这个广泛意义上城市管理的缩写,而是有特定含义的城市管理与执法,即以城市市容市貌秩序环境卫生等为核心的相关城市管理(国家行政学院杨小军教授语)。纵观现实,城市管理专业学生对“城市管理”的最初认识,停留在“城管”层面的,依然居多。对于“城市管理”与“城管”的内涵,多数学生对此并无清晰了解,因此,认识实习就成为专业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为了帮助学生真正把握“城市管理”的含义,使学生准确理解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实务型)管理人才的专业定位,除了结合学生入学专业教育,对专业做出科学的解读,还应当高度关注学生“认识实习”的组织。譬如,利用大学第一个寒假,要求学生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通过各种渠道,亲临城市管理部门,探究到底有哪些部门和单位在管理城市,弄明白这些部门在管理城市过程中都履行着怎样的职责、搞清楚单位性质及编制情况、特别是这些单位和部门是怎样招考工作人员的、录用城市管理人员都有哪些程序、应聘者到底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综合素质……如此一来,专业学生很快就能明白:城市管理部门的“大门”在哪里、“门槛”有多高,要想“入门”,必须具备什么条件,怎么才能“迈进城市管理的大门”……通过这样的认识实习,撰写出认识实习报告,那么,学生自己到底喜欢从事哪个层面的城市管理,也就能够做到心中有数;后续的城市管理专业课程学习,目的性因而大大增强。由于学生摸清了城市管理的组织体系及城市管理的体制,整个大学期间,学习就会更具有针对性,自觉性也会空前增强。当然,仅靠一次专业认识实习并不能解决所有的认识问题。结合各个寒暑假,有目的地安排学生参与系列城市管理社会实践活动,不失为提升学生城市认知能力的绝佳途径。作为认识实习的后续延伸,有计划地组织引导学生积极深入城市党政机关、城市规划建设单位、城市公用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城市社区,认真开展城市管理专业研究工作,通过与城市管理一线工作者的广泛交流和接触,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重要性的理解,加大对自身专业未来就业方向的了解。当然,把整个认识实习纳入专业教学实践计划当中,用明确的学分予以规定,是确保城市管理专业学生认识实习取得预期效果的制度保证。

二、把学术活动作为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来对待

分析和解决城市管理问题,城市管理理论的武装固然必不可少,但提高解决城市管理难点的能力,还需有效解决课堂教学的“虚拟化”倾向。结合本专业学生素质提升,在实践教学环节,可以探索以下途径:一是举办城市管理专场报告会。我国的城镇化发展日新月异,城市管理的经验也是层出不穷,将最前沿的城市管理理念传播给学生,城市管理一线工作者或领导者他们更有发言权。因此,要增强专业教育的引导性和实效性;教学过程中,可聘请城市管理规划部门、建设部门、行政执法部门及交通、园林、环保等部门的一线管理者进课堂,也可聘请城市管理专家做古文物、古文化保护专场报告,还可以聘请城市管理学界的专家搞讲座……譬如,我校以“城市发展局长学术论坛”系列活动方式,聘请市规划局副局长刘忠义、泰安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的李建国局长、泰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负责人等领导做专场报告,使学生对城市管理专业有了全面系统的理解,这些兼职教授(或教师)的专场报告,不仅空前活跃了校园文化生活,也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提升了学生综合分析能力。二是开办城市管理“学术大讲堂”。城市管理专业大学生所面对的社会管理问题,较之于其他专业,更具有现实性和迫切性。关注城市管理热点问题,“学术大讲堂”更能激发学生参与城市管理的热情,锻炼他们的综合素质。譬如,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城市管理方案设计大赛、开展城市管理主题演讲比赛等,倡导学生“我的学术我做主”,将现实生活中城市管理所发生的诸多重大事件,譬如青岛市黄岛区石油管网爆炸引发的城市管网设计管理问题、深圳暴雨引发的城市管网安全问题、浙江余杭决策兴建垃圾场引发、威海突发大火引发的城市公共危机应对等问题,通过“学术大讲堂”这样的平台,学生对现实城市管理问题有了更深层次思考,使学生的调研能力、材料搜集能力、分析问题能力、激辩能力、管理组织能力、决策能力等得到了有效提升。三是设置城市管理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tudentsResearchTraining)(简称SRT计划)。城市管理专业学生的学术能力和动手能力是人才培养的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一方面,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充分调动学生学术研究的积极性,通过与课程论文(或规划设计)紧密结合、大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等方式,寻找学生能力提升的最佳渠道。另一方面,还应着力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不断稳固完善实践锻炼平台,着力加强实践性课程训练,如城市管理创新设计、课程论文、毕业论文等。总之,通过系列学术活动,可以确保城市管理专业学生做到:“听”,能寻到城市管理之规律;“讲”,能谈出管理城市之章法;“研”能出探寻城市管理之思路。

三、在完善城市管理专业三个实践环节上做安排

首先是城市规划中的管理实习。说过:“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引领作用,考察一个城市首先看规划,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新加坡宜居城市中心主席刘太格也提出:“政策引导规划、规划引导城市设计、城市设计引导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理念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关键,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认真研究各个城市的发展规划;另一方面,可以邀请当地城市规划局的同志通过现身说法,引导同学,注意始终抓住城市规划编制这一现代城市管理的龙头,认真学好城市设计、建筑学、领导科学、城市规划等学问,进而立足实际,敢于想象、善于思考,科学进行城市规划管理。为深化专业学生对城市管理专业的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不断加强学生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有效运用,本校历届城市管理专业学生,都要精心组织他们前往泰安市城市规划展览馆开展实地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对城市概况、交通区位、历史文化以及发展历程等内容进行整体把握和全面的了解,进而掌握城市总体规划及规划原则,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紧密结合。要求学生,通过参观实习,结合课程学习,努力做到:提起笔来会规划、铺开图来懂全局、遇见设备知技术,着力提升城市管理纵览全局的能力。其次是城市建设中的管理实习。教学中,应努力突破校内教学的“虚拟性”,彻底改变“学、用两张皮”现象,实现城市管理的真实体验。坚持就地选址,样板教学,提前拟定参观实习活动方案,组织学生,对城市建设中的管理进行实地考察,譬如,本校采取安排学生参观山东农业大学科技创新大楼建设工地、实地考察学校体育场改造工程,查看泰安市中心医院停地下车场建设工地、深入学校青年公寓建设工地,聘请建设单位负责人进行现场讲解,就城市建设施工过程中的企业内部管理及外部协调,以及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的管理,进行详细的了解,把握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的安全监管、人员协调、环境监控等过程,通过“走出去”、“练管理”、“重实用”等举措,瞄准社会需求,以此推动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不断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碰到城市建设项目“知章法”,实施管理“有抓手”,进而提升学生指挥运作、组织协调、科学沟通等能力。最后是城市行政执法中的管理。城市运行管理是城市管理的重要一环,为帮助学生进一步强化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可以引导学生借助于现代化的城市管理手段,加深对智慧城市管理的理解。譬如,我们重点就现代城市行政执法问题,一是通过了解城市管理数字化指挥中心现代化、全方位、多层次、严谨有效的城市管理模式,把握城区管理精细化、动态化、标准化以及高效、快捷等特点,学会在城市管理中,怎样去明晰责任归属,如何及时发现问题、快速解决现实难题,不断创新城市管理办法。着力提升学生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管理城市的能力;二是为进一步提升实际管理能力,与泰安市城市管理执法局协作,组织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前往岱庙附近组织开展“城管与文明携手、和谐与泰安相伴”志愿者活动,亲身体验参与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过程,虚心向城管执法局一线同志学习,研究怎样科学执法、文明执法。通过这种活动,引导学生掌握城市管理执法局的工作性质、树立“我为人民管城市”的执法理念,学习“离开车子、放下架子、走进商户”的新型执法方式,引导学生认真学好城市管理方面的知识,善于干事、善于成事,善听会说,知人情、懂社会,善于解决问题,改变了同学们对“城管队伍”的偏见。真正做到:碰到难事“能破题”、遇见刺头“解危机”,着力提升城市管理危机应对能力。此外,还可以将实习活动多层面化,譬如,适时组织学生参观泰安市公安局交警大队数字化指挥中心、泰安市环保局数字监测中心、泰安市城市管理数字化指挥中心,都能让城市管理专业学生亲自体验360度实景展示所带来的管理实效,连续两年的泰安市住房博览会,我们也有意安排学生进行专门的调研……类似这样的实习,无疑会使学生的综合管理素质得到更高层面的提升。

四、把培养学生就业适应能力作为关键环节来处理

城市管理交流发言材料范文第2篇

一、对奥运会城市志愿者工作的认知和理解

城市志愿者是指在赛会期间,在城市运行领域有特定服务岗位的志愿者,一般集中在城市志愿服务站点提供服务。城市志愿者工作是是“有特色、高水平”

奥运会志愿服务的重要依托和载体,是北京共青团组织在志愿服务理论和实践方面的重大创新,也是我们对奥运会的独特贡献。通过对已经完成的“春节服务周”、“五一服务周”公益实践活动的总结,实践充分证明,城市志愿者工作党政支持、社会需要、大众关注。这项工作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北京城市形象,代表着奥运筹办工作的水平。我们理解,城市志愿者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功能:

一是提供温馨的便民服务。城市志愿者提供的信息咨询、语言翻译、应急服务等三类基本服务功能,根据赛会期间市民和游客的客观需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特别是应急服务功能,既能为站点自身运行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又能延伸政府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手臂。同时,各站点根据自身实际,设计开发各类特色活动项目,注重细节建设,打造出不同的站点文化,能够让大家深切体会到志愿者温馨周到的服务。

二是营造热烈的志愿氛围。赛会期间,在赛会志愿服务如火如荼开展的同时,城市志愿服务也将吸引更多的市民参与其中,实现“场内场外同样精彩”。城市志愿服务更能体现出大众参与,具有更强的渗透力和影响力,与市民和国内外游客的生活、休闲、娱乐、旅游更能紧密契合,有利于更广泛地引导大家关注奥运、支持奥运、参与奥运。

三是构建亮丽的城市景观。赛会期间,城市志愿服务站点根据“疏密有序、合理设置、和谐呼应、美观得体”原则和“点线面”有机结合的科学布局,与周边城市景观融为一体,充分发挥对美化城市景观锦上添花的作用。同时,站点设施具有民族风格、北京特色的设计,以及统一着装的志愿者的青春形象,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四是保留厚重的奥运遗产。城市志愿者工作更深远的历史意义在于广泛整合凝聚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志愿者资源,抓住奥运会志愿者工作的历史契机,为推动志愿服务事业科学长远发展注入更快、更强、更持久的动力。城市志愿者工作中探索出的信息管理平台、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以及锻炼出的志愿者队伍,都将转化为有形的或无形的奥运遗产,促进全市志愿服务事业实现新的跨越。

二、整合各方资源,认真做好奥运会城市志愿者招募工作

招募是做好城市志愿者工作的基础性环节,自6月18日城市志愿者招募工作启动以来,__团区委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本着“加强互动、增进合作”的原则和“全面动员、突出重点”的工作要求,认真整合区域资源,从多种渠道入手,做好城市志愿者招募工作。

一是做好体制内定向招募工作。充分发挥共青团的组织优势,专题召开各直属团组织负责人会议并下发相关文件,统一部署在全区各直属团组织中加大宣传力度,开展定向招募工作,广泛动员机关公务员、企事业单位职工、大中学生和社区居民报名参加城市志愿者。前期主要通过组织网上报名和团干部备案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扩大招募覆盖面,另一方面做好报名人员的调查摸底和统计分析,为下一步城市志愿者的培训和管理打好基础。近期又向各直属团组织发放EXCEL统计表,方便将定向招募人员向信息管理平台的集体导入。下一步,我们还要协调区文明乘车办、区交通支队等单位,将文明乘车监督员、交通协管员等人力资源整合到城市志愿者队伍中来。

二是做好面向社会公开招募工作。广泛开展城市志愿者招募宣传月活动,充分发挥西单地区人流量大、辐射效应广的特点,宣传城市志愿者通用政策和报名指南,并动员志愿者团队一天开展一项不同主题的特色宣传活动。截至目前,累计开展宣传咨询300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45000余份。在全区开展的“百场奥运志愿者暨文明观众培训宣讲活动”中,将城市志愿者的内涵、功能和招募方式作为宣讲内容之一,引导广大市民关注城市志愿者招募工作。正在着手设计印制具有__特色的城市志愿者招募宣传材料,通过向社会的广泛发放,进一步激发社会各方人士参与__城市志愿服务的热情。

三是做好赛会志愿者申请人的转化工作。__区目前有赛会志愿者申请人5000多名,90都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驻区中央部委、金融机构、医疗单位和高科技企业青年白领占很大比重。他们都是需要团结凝聚的宝贵的青年人才资源。目前,__团区委正加快进行首轮资格审查工作,同时征求每位申请人是否转化为城市志愿者。从统计来看,80以上申请人愿意转化为城市志愿者。在总结以往“春节服务周”、“五一服务周”公益实践活动经验的基础上,今后将按比例把赛会志愿者申请人分配到各直属团组织和城市

志愿者管理骨干所组织的团队,广泛开展城市志愿者培训、测试和公益实践活动,以此作为赛会志愿者选拔的依据和标准,并逐步强化区域、区属城市志愿者资源的互动和合作。

四是做好区域单位城市志愿者招募工作。根据__区驻区中央、市属单位多的区域特点,加强与驻区单位的联络沟通,统筹推进城市志愿者招募工作。依托“

区校共建”平台,召开“区校志愿者工作合作座谈会”,动员驻区和周边共建高校大学生志愿者资源集体导入到__区城市志愿者报名库,壮大__区城市志愿者队伍。强化和驻区中央部委、金融机构、医疗机构团组织的交流互动,动员驻区单位白领青年以集体报名的方式加入到__区城市志愿者队伍,目前已经与国家开发银行、西单商场等单位达成意向。加大城市志愿者招募工作在“两新”组织中的宣传力度,动员“两新”组织团员青年特别是来京务工青年群体加入城市志愿者队伍。

三、进一步做好城市志愿者招募工作的几点建议

在推进城市志愿者招募工作的过程中,通过与有关方面的交流互动,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有关建议如下:

一是建议进一步细化城市志愿者的激励保留政策。目前,城市志愿者通用政策中关于城市志愿者权利和激励保留的规定过于笼统,导致很多人对城市志愿者招募存在谨慎保守情绪。比如,赛会期间城市志愿者证件是否和赛会志愿者证件具有相同的效力,城市志愿者是否和赛会志愿者享有同样的受表彰权利,等等。很多高校团组织负责人担心,差别性的激励保留政策容易给学生造成不平等的感觉,影响其报名参加城市志愿者。建议进一步明确城市志愿者的激励保留政策,消除人们在城市志愿者报名及赛会志愿者申请人转化时的疑虑。

二是建议进一步明确各级团组织在城市志愿者工作中的职责。在京团委共同的青春奥运共同行动宣言,为凝聚各级团组织共同做好奥运志愿者工作奠定了良好的体制性基础。但在我们的工作中也发现,做好奥运会赛会志愿者工作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很多团组织负责人,比如参加我们座谈会的很多高校团委负责人,对城市志愿者的概念、职责等的理解仍然不够清晰,做好城市志愿者工作的意识和责任感不够到位。建议以在一定范围内发文的方式,明确各级团组织在城市志愿者工作中的职责和定位。

城市管理交流发言材料范文第3篇

1课堂教学的实施

参与式教学法在2000年开始在我国教育界悄然兴起。当时的研究认为,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法,这种方法以学习者为中心,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加强教学者与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2]现在看来这种认识有重大缺陷,主要是没有明确教师在教学活动的地位和作用,没有确立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说到底还是“一个中心”,即以学生为中心,实行自由自主的兴趣导向学习。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教师在知识传承中的主体作用被弱化,对大多数普通大学(非重点大学)的学生来说,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也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生成。以教师和学生的主体间关系为纽带,强调二者互动与发挥各自主动性,共同利用教学资源,认识客观世界,教学质量可能更好一些。教师与教学资源、学生与教学资源之间的关系构成了主体———客体关系。参与式教学法体现的是教师与学生的主体间性关系。[3]本文主张的参与式教学,跳出教师与学生主客二元对立的模式,教师与学生都是主体,教师教的过程和学生学的过程是教学过程的两个方面,教学活动的两个主体呈现出丰富多彩的主体间平等合作关系。

1.1课堂教学:对话理解

参与式教学强调主体间的交流与对话、平等与尊重、宽容与理解,而不是单向度的知识传递。教师不以“真理的垄断者”的面孔出现,学生也不再以记笔记为主,教学方法不再以灌输、强制为主,在“学什么”、“怎么学”等问题上,学生有发表意见的自由和选择的权利。教师不仅仅提供学生一定的知识,还要让学生理解知识的价值及意义。教师以积极和宽容的心态、饱满的热情鼓励学生学会合作、积极参与,构建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情感、个性得到相应的发展。在面对学生疑问尤其是面对学生的质疑时,秉承“师不必强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的求真态度,以平等的身份直面学生的疑惑与问题,为学生提供更宽广的思路和更丰富的选择。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也不是教师的演讲或表演,它承载更为丰富的内涵,其核心是师生间的对话与交流。教师介绍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不执迷于“标准答案”,鼓励他们敢于且善于向教师发问。“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应成为学生的价值导向,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才会积极思考问题,并通过对话和探究等方式解决问题。

课堂还是增强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的场所,教师应培养学生积极发言的勇气。教育学的相关研究证明,当教师热情鼓励学生的时候,学生更有创造性,师生之间的积极情感会促进认知学习。笔者在课堂中遵循“友谊教学法”,学生在平等轻松的气氛中展现自我和自我表达。每一堂课前,学生自愿(或按学号顺序)讲自己的理解和观点,每课不少于3个人,每人不少于10分钟。这个环节还鼓励其他同学对这些理解进行提问,发言者要作出回应。在讨论情境中,教师导引进入新课程的学习。笔者宣布一条课堂规则:教师讲解过程中任何人可以自由发问,教师要立即回应这些疑问,也可组织班级展开讨论。为了将课堂教学内容更好地消化,在每一堂课结束前,留至少5分钟时间给学生提问、讨论。这些措施,是为了贯彻民主和参与的教学理念。全面创建良好的课程互动态势,一方面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另一方面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之间的理解碰撞往往更能启发他们的思维。这些措施的前提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参与式教学的一个黄金原则就是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1.2课堂讨论:开放辩论

课堂讨论的有效性是参与式教学的重要保证。对公共管理实践问题的讨论,可以提高学生对理论的理解程度和对现象的思维素质,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和合作能力。为保证课堂讨论的开放性,要防止两个倾向,一是教师的主体性膨胀,学生变成了提问的对象,参与流于表面;二是学生主体性膨胀,课堂讨论的内容肤浅,秩序失控。解决的方法是,教师和学生都应做相应的充分的课外准备。笔者在教学中,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特定的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要求学生阅读相关文献,查找相关材料。讨论过程遵循议事规则规范。鼓励学生质疑,主动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一般实行“小组讨论,代表发言,同一成绩”模式,让学生集体完成作业,既训练团队精神,也让学生在课下有“知识上的团结”。如,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整理案例,学生的一半案例就来自于身边的事情。这样的案例与学生没有距离感,也容易激发讨论热情。讨论的功课都在课外完成。采取分组讨论、小组交流的方式,遴选代表在班级发言,对这些观点展开辩论。这个过程,往往不能达成完全共识,对争议焦点,教师适当引导、启发和点拨,采取激励、暗示、提醒等方式,促使学生继续思维。把选择的机会留给学生自己,将课堂讨论延伸到课下,把别人的疑惑作为自己的问题。通过开放的论辩,培养学生主动探索,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形式不仅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更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是创造性思维训练的一种有效方式。

1.3课堂作业:自由选题

课堂作业是为了改革“满堂灌”的教学而做的规定,时间一般为10分钟,跟课堂讨论一起构成课堂教学的重要互动形式。具体内容可能是相关教学材料———思考题或案例,也可能是学生自己的一些联想,个别学生的一些困惑。不拘泥于纯知识性题目。鼓励学生“于不疑处有疑”。一般情况,学生对理论知识不求甚解而向教师提出来解答,教师将这些问题“公共化”。这个环节是学生的选择,是理论运用与批判的过程。这一环节改革了理论讲授内容,突出了重点,也有利于教师检测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案。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师生关系。参与式教学要求教师主动接近学生,了解学生,熟悉学生,深入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的思想、交往等方面的情况。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的地位和作用需要重构,从外在于学生情境转向内在于学生情境。随着我国大学走入大众化时代,教师与学生的交往越来越功利化,精神交往越来越淡漠,需要引起教育界的深度反思。

2课外学习的重点

参与式教学要促进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师生主体间关系必须在课外得到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建构往往是在实践活动或合作、聊天、谈话等形式中完成的。课外学习就是第二课堂,第二课堂是学生阅读与思考的场域,是健康成长的场域,也是师生健康交往的场域。将自学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自己阅读、思索、查工具书,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并组成小组相互研究。通过自学探讨,形成一定的条理和看法,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些问题成为教师课堂讲授的基础。

2.1实践教学:知识检验

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方案中一个重要的核心的组成部分。参与式教学如果仅停留在课内还不够。目前普通高校开始重视实践教学,建立了实地基地。公共管理是一个理论性、实践性强的专业。在设立专业伊始就重视实践教学活动,开设了各类实训课程,如城市管理模拟实验、公共政策演讲与辩论等,学生运用政策理论分析现实政策实践,增强公共管理科学的时代感和现实感。学生利用实验室,模拟集体决策。开展学术论文写作,优秀的由教师推荐发表。在校外,重视学生认知实习,建成相对固定的实习基地。通过实习,增强学生对公共管理实践的了解和公共管理操作层面的经验积累,与课堂教学形成了良好的互补关系。学院鼓励学生在寒暑假进行社会调查与实践活动,教师在暑期结合自己的研究课题,带领学生一起社会调研,撰写调研报告。普通高校学生的学术写作训练,重在社会调研,提高综合素质,为学生走向社会打好基础。

2.2课外作业:深度探索

目前的制度下,教师与学生的面谈时间(officehour)很少,教师并不愿意付出更多时间。学生的课外学习实际上已经无法与教师取得良好的沟通。如果不在课外发展主体间性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开展深入的交流对话,合作式教学难以取得积极成果。也因为受制于师生结构,没有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大学生活容易趋于盲目,自我放任。笔者在课外给学生指定了一系列的辅资料和著作,包括中外相关的权威论著。这些教材和政策分析资料反映了学科最新动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选择阅读学习。教师组织读书会,每个月进行一次集体研讨,每位学生都要发言,谈读书心得。学生还根据教师确定的课题范围,自己选择论题,在一定时间内进行相对独立的探索性研究,提交文献综述、研究报告(案例报告)或论文。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完成课题,有利于培养主动学习的能力和独立探索的意识。有些课题要求组成学习小组,共同讨论、分工完成。课外作业给很多同学提供了学术论文的写作训练机会,每年的毕业论文中这样产生的“优秀论文”占到三成。另外通过多种方式,如通过网络交流的方式,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指导学生阅读和独立思考。关注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了多少,向“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迈进。

2.3课外辅导:及时答疑

公共管理专业的课程信息量较大,如何利用课下的时间给学生答疑解惑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本课程组将授课内容透明化、网络化,向学生公布教学大纲、教案、案例、参考书目、教学要求以及授课计划等。教师为学生安排方便的答疑时间,同时,建立课程QQ群、班级邮箱,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可在网上同教师探讨,平时作业可以通过网络提交。教师及时批改和反馈学生的作业、论文和报告,及时回应来自学生的各种询问。利用电子邮件、在线聊天工具、电话等指导学生小组研究。笔者的体会是,越是个人性的辅导,效果越好。这对教师来说要占用大量的课外时间,如果校方在考核评价体系中能体现这个内容,无疑就会有可持续性。

3教学质量的保证

参与式教学的教学质量提高,在学生评教与教学检查中得到了验证,究其原因,主要靠明晰的教学目标、多元的教学方法、过程化的评价体系来保证。

3.1教学目标:清晰明确

参与式教学在应然层面追求让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抵制功利主义。普通本科大学的公共管理专业的教学目标,以课程目标为依据,但不能以课程目标代替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结合学生和学校实际,符合本校人才培养方案。笔者的教学目标比较务实,即,让学生了解公共管理各种理论流派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理论观点;理解公共管理的基本概念及专业整体结构框架;掌握公共管理基本运行规律与基本分析方法;学会用现代公共管理学科视角与方法分析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具体设计每节课的目标,突出重点,哪些需要详讲,哪些需要讨论,哪些需要自学,都要合理设计。围绕教学目标,强调能力培养,合理调整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不能超越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学内容和进度也要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

3.2教学方法:丰富多元

在教学方法上,以问题为主线,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启发教学法、互动教学法、情境教学法,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注意训练学生的专业思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和政策分析能力。学院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公共管理实验室建设和图书资料建设,为教学提供良好的硬件支撑和教学环境,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供平台。教师进行许多方面的准备工作,包括编写课程指南、选择学生参考书目、收集与研究教学案例、确定课堂讨论题目、挑选与复印学生阅读材料、设计课后作业等等。教学过程在传统的讲授法、实验法和练习法的基础上,采用视听教学法、计算机辅助教学法、网络教学法等高效率的教学方式方法,通过现代教学技术的合理应用来实现高质量教学的要求。

3.3考核方法:重视过程

在教学评价上采用多元方式,突出过程考核。对传统考试方式进行改革,加强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不仅考核学生的记忆性知识,还考核学生的自学能力、创造性能力和探索能力。过程考核占较高比例(40%)。由案例介绍、课堂讨论、出试题的作业、以及其他课后作业综合构成。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60%。这个考核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探索,教务管理部门应授予所在学院或教师个人相当独立的决定权力。

城市管理交流发言材料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世界城市;日本;扬州;精致;优质生活

Abstract:Economic globalization has brought the development of world cities. Some major cities in China put forward the goal of building a world city . in this paper,take Tokyo and Kyoto as an example, discusses the content and features of the world cities in japan. The article believes that the quality of life is the essence of the world's cities.the way to famous city in the world for Yangzhou need to learn advanced practices , to adopt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not only in the residential, transportation,but also in terms of legal, administrative, education and so on. Create a good social environment suitable for business and life.

Key words:World cities;Japan;Yangzhou;Exquisite;Quality of Life

中图分类号:C91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12)-12-17-(8)

地理大发现、产业革命及市场经济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国家、世界观念和生活方式,世界经济、世界城市应运而生。“世界城市”的概念为苏格兰学者格迪斯(P.Geddes)1915年《演化的城市》一书中首次正式提出,他把产业革命后的伦敦称作世界城市,因其产业技术领导着世界。在二战后西方工业国的信息化、城市化、国际化为特征的社会变迁中,城市对于地域、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影响日益扩大。城市之间的经济网络开始主宰全球经济命脉,出现了一批在空间权力上超越国家范围、在世界经济中发挥指挥和控制作用的全球城市。国外研究者对之有不同的称呼,如首要城市(primate cities)、世界城市(world cities)、全球城市(global cities)、国际城市(international cities)、巨大城市(mega-cities)等。相关研究在20世纪60年代出现,八、九十年代增多,迄今为止西方关于世界城市的研究主要有五大学说:一是约翰·弗里德曼世界城市假说,二是强调生产作用的萨森学说,三是强调创意资本作用的弗罗里达学说,四是强调“流动空间”的卡斯特尔学说,五是强调区域作用的司科特学说。本文论述日本的世界城市建设之路,并以扬州为例提出中国的世界城市建设路径。

1 对“世界城市”循名责实

早在霍尔(Peter Hall)1966年的《世界城市》书中,就把东京与伦敦、巴黎、莫斯科、纽约并列为世界城市,因为它们是全球意义的政治、商业、文化舆论中心,专业人才和劳动者集聚的中心。但是东京的世界城市地位并非有意识追求的结果。在被学界认为是世界城市的时候,东京自身尚未意识到,正如日本“经济大国”地位也是首先由欧美学者议论起来的那样。所以,东京都自1980年代初开始,有意识地以纽约、伦敦为榜样,要建设成为世界城市。1986年日本国土厅发表的《第四次全国综合开发规划》、《东京都第二个长期规划》中都明确提出了东京“世界城市”的目标。当时人们认识的“世界城市”是指国际金融中心。1990年东京都的“第三次长期规划”中,首次正式表明“树立东京与纽约、伦敦并列的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成为世界经济的据点”的奋斗目标。但不久社会观念发生了改变。1990年在伦敦召开的关于世界城市的国际会议提出,世界城市不仅要具备国际金融功能,还要从生活的丰富性、雇用机会而且特别是人的居住空间这一城市本来的立场考虑。此后,日本社会观点主流也跟着转变,认为世界城市是指不仅在经济方面,而且在生活、文化方面领导世界的城市。东京都都市计划局编著的《东京都市白书91》提出,东京要像纽约、伦敦那样成为各个民族、文化、收入的人们能够共同工作、生活的场所。从生活品质的角度看待“世界城市”,认为城市概念中没有必要特地称为“世界城市”。有人提出径直叫做“国际城市”更好懂。因此1995年《东京计划95》指出,城市本来是为了人们实现幸福和生活丰富而建造的,建造城市的本来目的不是为了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世界经济据点”。东京的目标是“为了实现富裕、高品质生活,搞活经济、改造城市,提高东京的活力。”[1]并且明确了搞活经济、改造城市是手段,富裕、高品质生活是目的。1995年前后世界上一些著名城市相继提出类似的奋斗目标,纽约是“容易生活的优质都市”,伦敦提出“提高生活质量”,旧金山以“改善作为生活场所的城市功能”为目标,瑞典城市建设指向“轻松的日常生活”。

1980年代末,我国明确提出要在全球竞争中掌握主动权,打造中国的国际城市和世界城市。1990年代一度有40多个城市提出在10至20年内建成国际城市的目标。新世纪以来,我国北京、上海等提出了建设世界城市的目标。2005年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明确,到2020年确立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国际城市地位、到2050年左右进入世界城市行列。2008年在国务院关于长三角、珠三角的迄2020年的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都提出了把上海和珠三角地区建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世界城市或者大都市圈的奋斗目标。作为国家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的扬州,2012年6月表明了迈向“世界名城”的雄心壮志。其实,“国际城市”、“世界城市”、“世界名城”等词语,本来是城市研究者在比较研究中提出的用于陈述的概念。最初一批被认为符合某个定义的城市,并非在先确立“××城市”的概念后建成的。同发达国家极少谈论而在中国等后发追赶型国家“现代化”成为舆论和学界的热门话题一样,我国提出建设世界城市、世界名城的目标,将成为促进城市建设各项工作向世界先进水平靠齐的重要动力,但实际上一般而言,一座城市总是难以按计划建成某种类型的城市。“世界城市”或“世界名城”同任何名词一样,学界和实务工作者的认识是丰富多样、见仁见智的,并无统一标准。从世界现状看,各国城市追求的共同目标实质是优质的生活环境、高质量生活水准。扬州要建设的世界名城,比起确立一套指标体系然后逐项对照奋斗来,更重要的是把城市建设和管理提高到世界领先水平。

2 利用一切资源服务城市发展

2.1 “利用”的理念

人类同一切生物一样,生活在世界上首先和主要的任务是满足自己的欲望。这虽然是简单而普遍的客观事实,但是历史上在许多文化中对于人的自利性持批判态度,甚至设计出一套制度来遏制人欲的满足。古代中国的圣贤们孜孜以求“存天理灭人欲”,把人欲视作洪水猛兽般邪恶,社会精英们极少致力于衣食住行的改良,社会交往中以万事不求人为荣。欧洲近代以来领先世界的进步源泉是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人们利用自己的体力智力追求幸福得到肯定和鼓励。启蒙运动解放了人的潜能,促发了后来的科学革命、产业革命和政治革命。伦敦被视为最早的世界城市,正是以它在世界范围内利用资源为特征:非洲的人力、美洲的原料、东欧的市场都被英国人利用起来了,以伦敦为中心组织运输和生产、销售。可以说,一部资本主义发展史,就是资本家对于全球资源的利用史,离开海外贸易就无法想象近代产业的发展。如今,“利用”成为先进国家的普遍理念,土地、劳力、原材料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一些领域狭小、人口有限、资源贫乏的小国或地区例如日本、韩国、新加坡和香港等,由于善于利用全球资源组织生产和服务,迅速跻身先进行列。

2.2 日本对于文化遗产和外部资源的利用

作为后来居上的现代化典型,日本在利用世界资源发展自己方面做得很充分,传统和外来的兼收并蓄。世界文化名城京都可以作为代表。京都是日本著名的古都,传统文化集中的城市,它是日本佛教中心、神道圣地,全市有佛教寺庙1500多所、神社200余座。古代文化遗产占日本全国的15%左右,有17处古迹被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被称为“真正的日本”,现在正致力打造成为世界文化交流中心。

对于文化财产的保护,除了常规法律外,京都市目前的措施有:(1)未来遗产运动。老龄化、城市化导致乡村人口过疏,无形文化后继乏人,经济开发等造成原生态自然的消失,使地方的文化和自然濒临危机。“未来遗产运动”是把悠久历史与传统基础上培育起来的丰富的地方文化、自然遗产遗传给百年后的孩子们的运动。活动内容包括修复古建筑、疏浚河道、保护古村落原貌、保存铁道等产业化遗迹等。(2)以现代技术保存传统文化资料。为了把宝贵的传统与文化传诸后世,行政机关、大学、研究机构等各种团体,把与京都相关的各种材料以数字技术进行记录、保存。把京都收藏的名画,还有桂离宫、修学院离宫等非公开设施,以数字影像、电影等手段进行介绍和解读。把木匠、瓦匠、铁匠、石匠、漆器、草席、竹篱的工艺技术、劳动过程全部记录了下来。现在已经完成的有近代建筑、工匠、祭祀、街道、河川、无形民俗文化财的拍摄制作,专门建立了京都大学电子图书馆收藏它们。市民可以借看、可以购买,互联网上可以下载。

在妥善保存、利用古代文化遗产的同时,京都大力推进国际化。1995年公布了《京都国际化规划》,国际化的重点在于促进市民的国际理解、民间国际活动,建设向世界开放的地方社会,培育作为地球社会一员的京都府与市民。1996年建成“京都国际中心”作为推行国际化事业的主要机构。中心举办的活动有开设关于支援外国儿童和家长的研讨班,面向市民举办关于国际理解的研讨会,对于府内团体的国际合作活动进行广泛介绍宣传等。(图1)京都府还向本地居住的外国人寄送日英双语版的报纸(每年4期),每月发行电子杂志,通过网站发送京都的信息。采取多种措施,帮助在京都居住的外国人安心、便利地生活,例如提供英、中、韩等多语种的生活咨询,开办初级日语入门培训,多语种信息,对于母语为非日语的儿童进行学校生活指导,举办多种活动增加留学生与本地居民的接触机会。

京都保护文化遗产,是为了满足当代人的精神需求,带动旅游业、教育事业发展;积极推进国际化,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增强社会活力,提高在国际上的发言权。实际上,一部日本历史就是对于海外文化利用史。古代吸收中国文化,近代以来大力吸收欧美文化,利用先进者的知识技能发展自己。当今日本的海外投资、贸易、留学都规模巨大,经历过二战中的一意孤行及其毁灭性失败、战后高速发展的日本,深刻认识到自己的安全、繁荣离不开国际协调。

2.3 扬州如何利用世界资源

2.3.1 观念变革的必要

著名的美国社会学家和未来学家丹尼尔·贝尔(Daniel Bell)说过“一个人的目的决定了他注意的中心”。[2]中外历史和现实证明,思想观念决定生活方式和形态。扬州要建设世界名城,首先必须用现代世界通行的观念去看待一切,即价值观首先必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与国际接轨。同其他历史文化名城一样,扬州不但地面有许多历史悠久的古迹名胜、地下有丰富的遗址墓葬等有形的文物资源,还有传承久远且至今仍然活着的传说、工艺、风俗习惯、生活观念等无形遗产。有形的遗产基本都可作为旅游、教育资源利用。无形遗产中,有些具有永恒价值例如勤劳、节俭、仁爱应该继承和发扬,而有些习俗和观念需要与时俱进地扬弃或改良,例如得过且过、依赖圣君明主、马虎、自给自足等。

2.3.2 利用世界资源建设世界名城

中国城市要建设世界城市,扬州要建设世界名城,必须善于利用全世界的各种资源。迄今为止中国各项事业取得的发展,主要是以本国廉价劳动力、土地、原材料与国外资金、技术、管理经验结合,加上修改了很多束缚人们生产经营积极性的法律制度,积极与国际接轨导入市场体制的结果。江苏省地处我国沿海地区的中部,有大片平原,水网密布,邻近上海,优越的地理环境加上人民勤劳好学的文化传统,历来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较好的地区。最近若干年来江苏吸引的外资约占我国的四分之一,是江苏经济发展能够走在全国前列的重要源泉。

国内和国际形势处于剧烈而深刻的变化中。前30年的对外开放,使中国基本完成了工业化、积累了相当的财力基础,但是在国际产业分工中我国所处的低端制造业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目前的社会老龄化也使廉价劳动力资源减少、劳动成本上升,所以国际资本向东南亚、南亚、拉美转移,那种简单模仿、大量制造而资源能源高消耗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持续。学术界和政府高层倡导多年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根本原因就在于此。运输条件对于地方经济和城市发展十分重要,历史上扬州城市的兴衰也证明这点。隋唐以后直至晚清,扬州的繁荣跟长江和大运河密不可分,近代以来大运河湮塞和津浦铁路、海运的兴起,使扬州失去了便利的运输条件,铁路沿线城市发展起来,扬州的发展就相对落后了。改革开放以来,扬州跟全国一样,城乡面貌发生根本改观。尤其进入新世纪以来,交通基础设施突飞猛进,高速公路、跨江大桥、铁路、民航机场相继建成使用,为扬州经济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条件。但是,必须清醒认识到,像便利的运输系统这类工业化大生产所必需的物质条件,扬州以外的许多城市都具备,特别在长江三角洲这片地域内,不仅有上海、南京、杭州这样的特大城市,还有苏州、无锡、常州、南通等成长很快的同类城市。扬州要在与周边城市的激烈竞争中胜出,在比较各地的优劣形势下,结合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扬州可以软的方面为突破口,错位竞争形成比较优势。比如,在利用海外市场方面,过去国内企业只是接受外商的来料加工、来样订货等,成为跨国公司的加工车间而已,产品的开发设计、销售这些价值链条中利润最大的环节都由外商掌控。今后要鼓励本土企业主动走向海外,自主开拓海外市场。如果扬州有一大批跨国公司驻扎,成为货物、金融、信息、人才的国际集散地,扬州就成了国际城市。在利用海外资源方面,要把重视利用技术、资金转变为重视利用人力资源,而且利用海外智力需要从制造业、酒店管理等扩展到更广泛的领域例如城市规划和管理、教育、医疗、金融、新闻出版、研究开发等。

当然,利用海外资源首先需要本地社会解放思想,积极主动适应时代变化,例如转变以官位独尊的社会意识,平等尊重社会分工,在珍惜市民的勤劳节俭这些有利于财富创造和积累的传统精神的同时,培养和尊重市民的主人公精神,以激发他们智力的充分施展,形成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的舆论氛围。大政府小社会的状态逐步向小政府大社会方向转变,政府作用止于提供公共服务,让市场发挥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通过自由竞争激发社会各界的创造力。以市民和企业为事业主体,行政机关辅助行业协会等公民组织制订规则、维持秩序,培育自我发育、自我管理的公民社会。这方面,媒体应该走在前头,因为舆论在塑造社会价值观方面具有关键作用。

3 提供和创造普世价值

世界城市或者世界名城,都是至少在某个或者多个方面具备影响世界的因素。在多种种族、文化、宗教的世界,唯有超越差异的普世价值才能吸引所有人。世界城市的成功因素有多种,本文无法面面俱到涉及,但以下三点是共同的,也是扬州建设世界名城的必需内容:

3.1 一流的创业就业环境

跨国公司总部集中、移民众多是世界城市的特征。目前中国一些特大城市开始认识到总部经济的价值,都在积极吸引大公司总部进驻。现代社会财富快速增长,依赖于把资金、劳动力、原材料、市场组织起来循环的企业制度。一个城市具备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良好环境,就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城市经济就充满活力。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硬件方面有土地、交通运输、通讯、水力电力等,软件方面则有透明公正的法律、金融、会计、媒体、人才等。战后日本利用美国的扶持,先是引进技术消化吸收,通过工业化大生产以低价优质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在与世界交流日益深入过程中,不断按照国际标准改变国内的制度,到1980年代基本达到与欧美同一标准的社会环境,加上巨额的外贸顺差和对外投资,日本成为了世界最大的债权国。东京汇聚了最多的外国银行,各大银行24小时不间断营业,成为与纽约、伦敦并列的国际金融中心。东京因建设了良好的基础设施和政治经济体制,培育了企业发展的良好土壤,吸引众多跨国公司驻扎而成为了对世界经济有重要影响的世界城市。中国城市在这方面需要完善的地方很多,如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劳动力市场、社会保障制度,法律、会计、广告等生产业等。

包括扬州在内的中国沿海城市,经过开放以来30多年的建设,交通运输、通讯等硬件设施已经大大缩小了与先进国家的差距,高档酒店等旅游设施跟世界同步了。今后在继续改善基础设施的同时,应该着重提高适于创业就业的软环境,例如行政的规范高效、对个人和企业的私有财产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对于自由竞争秩序的维护等。

3.2 舒适的生活环境

对于外国留学生和移民劳动力、旅游者等吸引力是世界城市的特征之一。东京不仅有众多的高等教育和科研机构可以学习知识,较多的工作机会能够获得较好的劳动报酬,而且居住舒适、生活便利也是吸引企业和劳动者的重要因素。

从交通运输看,东京虽然规模庞大、人口众多但交通畅达有序,很少拥堵。(图2)以轨道为主的公交发达,市内任何一点步行不超过10分钟必有地铁、电车、公交车站。交通工具准时、乘客秩序井然,在列车进站前数分钟抵达站台就行,无须长时间等候,因此车站没有我国这样庞大的候车厅,地方火车站基本没有候车处。我国一些大城市近年来由于家庭汽车迅速增加和道路建设不匹配,拥堵成为影响生产和生活的严重问题。根据2009年9月一份抽样调查,北京市居民平均每月由于道路拥堵产生的经济成本为北京335.6元,如果按照就业人员计算,全年拥堵成本达到505.4539亿元。尽管缺乏详细的统计,全国城市因交通拥堵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惊人。从居住舒适度看,2008年东京都中心23区平均每套住宅有3.25个居室,其中私有住宅平均有4.45个居室。住宅总数中独栋占24.23%,公寓等集合住宅也以4层以下为主,5层以上的只占极少部分。(图3)中国2009年全国城镇存量住宅中独栋占3.5%,在35个大中城市独栋住宅仅占1.0%。[3]从居住质量看,独栋住宅与集合住宅的优劣不言而明,东京人居住条件比中国城市好。住宅形态不同使城市人口密度差异巨大,中国约为日本的两倍。我国城市人口过密导致医疗、教育、交通、商业等长期供不应求,到处摩肩接踵,严重影响了城市生活的舒适度。

历史上扬州的繁荣,不仅得益于长江和大运河这两大黄金水道,也得益于饮食、园林、寺庙、市场、青楼等多样化的生活环境。现代扬州由于基本都是平房的古城区保护得很好,避免了许多中国大城市因人口过密带来的城市病,传统文化得到珍惜和利用,现代商业也发展得不错,城市建设和管理上在国内同类城市中处于先进行列,为企业和居民创造了较好的事业和生活环境。今后应该对照国际标准,各项事业更上一层楼。

3.3 普世价值的产品和服务

世界名城,无论综合性的中心还是某个方面例如宗教、旅游、文化而驰名世界的城市,既表现为对各国人员、资金的吸引力,也表现为因某种产品或服务对世界的影响力。这种吸引力、影响力是目前学界热议的软实力的本质。所谓普世的产品和服务,指产品和服务能够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普遍接受和喜欢,能够通行天下。如日本的汽车、电子产品畅销全球,因为它们能够满足所有民族和国家的运输、信息传播、视听娱乐的需要。

普世价值的第一层含义,是指文化的价值不仅为历来的文人雅士这类小众所欣赏,还为占社会多数的大众所认同、接受、传承,即雅俗共赏。传统中国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贫富、贵贱等不同社会群体的生活泾渭分明很少交集,缺少公共空间。饮食是人类生活第一需要,因地理环境、宗教观念等不同世界饮食种类丰富多样。满汉全席只能局限于王府贵族的宴会上,日本人安腾百福研制出的方便面由于能够长久存放、便于携带运输、价格便宜、食用方便,自1958年8月卖出第一包以来,如今已经普及全球。2011年共售出982亿包,中国市场约占全球消费量的一半。[4]又如服装,在从棉花种植到衣服制作全是手工作业的时代,只有极少数人能够保证数量和质量的充足。种植园、机器纺织、自由交易的市场体制带来的高效生产、销售,使大众轻易置办、更新服装成了可能。扬州精美的园林、盆景、饮食、建筑等,过去主要是富商和文人们欣赏玩乐的对象,要想让它们走向世界,就要与百姓日用结合起来,从博物馆里的陈列品走进亿万家庭,通过标准化和产业化降低成本,满足更多人的享受追求。目前“扬州炒饭”的标准化就是一种让扬州饮食真正国际化的有益尝试。

普世价值的第二层含义,是指物质和精神的享受不仅为中国人所有,而能够扩大到不同文化的世界各国。中国的饮食在世界上很受欢迎,开餐馆成为国人在海外谋生的常用手段。维扬菜是扬州传统文化的内容之一,但传统菜肴以材料、刀工、烹饪技术的讲究,以成品的色香味体现精致,而现代人们考究健康和营养,以低盐、低糖、少油为尚。这是随着知识的增长而来的观念改变。维扬菜烹饪方法如果不能适应这种社会观念的转变,就难以走出家乡、走出国门传播到天下。同时,传统烹饪全是人工作业,成品质量依赖厨师的个人经验和知识,无法大批量生产和销售,难以为外国人分享。必须像方便面那样经过产业化改造,才能形成规模经济。扬州自然和文化遗产丰富,要让传统遗产为没有经过中国文化熏染的各国人民喜爱和接受,必须发掘文化遗产中具有普及价值的元素,以现代科技手段、经营方式改造它、提升它。从城市文化来说,饮食、娱乐、商品和服务的多元化才能吸引天性嗜好千差万别的人。维扬菜是中国著名的菜系之一,但如果扬州成为维扬菜一统天下,外来旅游者没有其他选择,就会削弱城市的吸引力。扬州传统商业街的东关街既有茶店又有了咖啡店,宾馆酒店既有现代钢筋混凝土的高楼,也有长乐客栈这样的古典建筑,这是可喜的现象。这方面值得总结提高,简·雅各布斯(Jane Jacobs)提出的多样性是支撑城市文明的基础、也是城市规划最重要的问题的观点,[5]早已得到城市规划界的绝大多数人的认同。总之,选择的多样化是世界名城的必备要素。

4 以世界为参照系

扬州学者王虎华先生列出了“喜欢扬州的10个理由”,从自然风景到人工建筑、产品,从美女到生活方式等。[6]扬州具有丰富的文化,不同的人可以列出另外不同的喜欢扬州的理由。各个不同生存状态的族群都有与自己相应的生活哲学。在按照生产力或者精神状态的发展程度划分不同等级的世界上,不甘人后是中国人奋发有为的精神动力。闻名世界以体验在地球上的存在感,是构成我们生存意义的重要一环。但世界城市或世界名城建设目标,当然不止于仅仅名扬天下、广为人知。世界名城建设目的是促进城市进一步开放,增加与世界的交流和合作,以此获得发展自己所需的各种资源,本质是提高城市的生活水平,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日本的世界城市发展历程得出的经验主要有下列两点:

4.1 以先进国为榜样

日本之所以能够成为西方之外第一个完成工业化、现代化的国家,人们可以从各个角度分析研究,但根本原因是作为民族性格的好学和善学,“留学生”一词就是日本创造的(始于唐代派人来中国求学)。[7]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1960年以前东京每栋建筑旁放置一个木制或水泥制的简易垃圾箱,市内23个区共有180万个,每天环卫工人挨家挨户从垃圾箱下口扒出垃圾装上手推车清运。在为迎接1964年东京奥运会而进行的大规模城市改造中,东京按照外国人看起来“不丑”为标准,1958年用汽车代替手推车,1961年开始改变垃圾收集和清运方法,1963年彻底完成。这被称作“文化革命”。[8]清洁卫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内容,整理、整顿、清洁也是生产力成为日本许多企业的经营理念,还有机构专门研究和推广“整理学”。爱好清洁是日本游客赢得世界旅游组织好评的重要内容。在一家美国网络旅行社向世界各国宾馆管理者所作的旅客印象调查中,日本人2007—2009年连续三年被选为最佳旅游者。理由是“遵守当地习俗”、“礼貌”、“房间干净”、“在宾馆不喧嚷”、“抱怨少”。[9]一项1996年对在新加坡、香港、上海、台北、首尔5个城市的日本企业职员进行的 “东京魅力所在”调查显示,东京在城市社会的质量、高度先进性、经济这三个方面得到肯定最多。城市社会质量是指秩序良好、美观清洁、环境舒适。日本能够从后进者迅速赶超先进者,重要原因在于事事以先进者为参照系确立自己奋斗目标。1958~1978年间持续观察和研究日本的美国社会学家佛格尔(Ezra F.Vogel)分析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的两部著作《日本第一》(1979)和《日本的成功与美国的复兴——再论日本第一》(1984),都着重论述了日本的学习曲线。日本教育普及,报刊书籍出版发行量巨大,从政治家到市民到世界各国参观访问,回国后都会讨论改善自己事业的途径,从产业技术到教育制度、三权分立的体制,全面学习吸收采用,自近代以来很快缩短与先进者的差距,成为发展最快的国家。

我们在建设世界城市或世界名城过程中,在各个领域明确追赶目标,利用外国现成经验,将节省自己摸索试验的时间和成本,形成后发优势,实现尽快赶超。我国学习外国时最大的障碍可能是意识问题,比如认为外国情况特殊,我们学不了;或者认为中国国情不同,不能学。佛格尔希望美国人学习日本,“不会以‘美国方式’为藉口保存过去模糊、不良的遗迹而沾沾自喜;可以作必需的调适,那怕这些做法对传统的智慧是一种大胆的违抗,并且需要向从不被我们视为顾问的人学习”。[10]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制造业、酒店等旅游业方面采用国际标准,产业技术和管理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今后应该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新闻出版、城市规划和管理等各个方面采用国际通行规则,才能与世界找到共同语言,尽快缩短差距。

4.2 学习先进要抓住本质,世界城市的本质是高水平

世界名城有多种类型,华盛顿、布鲁塞尔是国际政治中心,耶路撒冷、麦加是国际宗教中心,维也纳、雅典等文化活动闻名于世,底特律、丰田等制造业知名,纽约、东京、伦敦、巴黎则以规模大、综合能力强成为世界城市。表达城市的世界性、国际性的名词有多种,都是学者适应研究需要根据城市性质、功能等提出的。作为追赶型发展中国家和城市,树立“世界城市”“国际城市”之类明确目标、研究出一套指标体系,然后为之奋斗,确实有助于促进各项事业加快发展甚至计日程功。但城市奋斗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城市自身的发展和提高,而不是被人看成怎样,或要符合某个指标。

我国传统观念以大为美,近代以来国际竞争中无论军事还是经济上大国不敌小国的例子很多,说明竞争力决定国家的存亡兴衰,简单的规模庞大没有实在意义。当代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存在不少东施效颦般的学习,以为没有高楼大厦就不是现代化、就不像城市。其实,正如日本著名经济学家大内兵卫所说的“城市的价值并不在于人口的多少和楼房的高低,而在于美丽的公园、方便的交通、充足的住宅、宽敞的道路,能使每个市民心情愉快工作的生活空间”。[11]当今扬州的世界名城建设,不是为了被部分人认可或者被某个机构授予某种称号,根本宗旨是提高城市规划和建设水平,使在扬州的居民、来往扬州的旅客享受世界级的城市环境,使城市宜居宜业、具备优良生活质量而闻名于世。扬州提出不与其他城市攀比城市规模、高楼、洋气,建设精致扬州,是务实的体现,抓住了发展的本质。没有制造品、学术到公司、国家的组织精致,就不会产生竞争力。精致精神是迈向现代化的中国最需要的,因为许多情况下中国产品和服务不够精致,倒不是缺乏能力,而是没有追求精致的意识。如果能够把“精致扬州”的理念从党政领导、媒体等普及到广大市民,从城市规划和建设的理念普及到日用产品和服务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使精致成为市民生活哲学的内容,那么一定会带动扬州各项事业水平和生活享受水平的大幅提升。而且,必须意识到迄今为止人们对于扬州的认识和评价,一般都是基于与过去、与国内同等规模或级别的城市比较而言的,以世界名城为目标的扬州,今后当然应该以全球为参照系,追求精致达到世界最高级水平,扬州也就成了世界名城。

参考文献:

[1] 青山·侑.東京都市論[M].東京:かんき出版,2003:22-24.

[2] 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对社会预测的一项探索·序[M].高銛,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7:20.

[3] 周建高.我国城市人口过密很不经济[N].中国经济导报,2012-10-16(B01).

[4] 中国食品-食品资讯-食品伙伴网:世界方便面协会.全球去年售出982亿包方便面[EB/OL].,2012-10-17.

[5] 简·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M].金衡山,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144.

[6] 王虎华.喜欢扬州的10个理由[J].中国名城·扬州专刊,2012,(1).

[7] 周建高.日本人善学性格分析[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121-135.

[8] 御厨·貴.東京[M].東京:読売新聞社,1996:119-124.

[9] インタービジョン21.世界に誇る日本のすごいチカラ[M].東京:三笠書房,2012: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