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金融学中货币的概念

金融学中货币的概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金融学中货币的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金融学中货币的概念

金融学中货币的概念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教学内容 实务 案例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2-0101-01

独立学院学生在理论性课程学习中困难大、排斥心理强已经成为独立学院教师普遍认可的教学难题之一。但是,理论教学又是独立学院不可忽视的重要教学环节,对于完善学生知识体系、未来有效\用专业知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在学生的学习困难和排斥心理之下将理论课程在独立学院的教学深入有效开展,势必要对传统的理论课程教学内容予以改革。本文将以《金融学》课程为例,探讨独立学院的理论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方法与路径。

一、独立学院《金融学》课程教学内容的困境

1.教材内容传统

由于出版周期等问题的限制,目前的教材普遍内容陈旧,重宏观经济理论和金融学的学习,轻微观公司金融和银行实际业务的学习;现有的教材中对货币理论、货币政策以及通货膨胀内容较为详细,但是具体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公司金融等方面内容涉及很少。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来说大部分今后就业方向是实体企业,也就说微观金融和其未来就业中与银行接触的实际业务产品特点对学生来说更加重要。另外,在金融市场的内容介绍中,对货币市场、货币市场、外汇市场等传统市场原理介绍详细,但是对金融市场的具体产品和实际运用情况介绍很少,而这些金融工具的真是存在状态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来说无疑更有吸引力。

2.学生对教学内容兴趣不高

如果按原来传统的教学内容编排,那是单靠教师一味的说教讲解,即在课堂中照本宣科,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平铺,大条套小条,甚至大段念诵教材,讲解中不突出重点、难点和热点,不注意知识的连贯性,忽略每章内节与节之间以及各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整个教学过程中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大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这样一来,既不利于教学相长,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获取知识、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独立学院《金融学》教学内容的新定位

1.重视概念、理论的比较与运用

传统的《金融学》教学大多是为了传递传统、经典的金融学概念,完善金融学系统知识框架,理解经典的货币需求、供给、利率决定、通货膨胀、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等理论内容。通过与学生的沟通,笔者发觉,如能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并将概念在实际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及与学生工作生活的联系阐释清楚,学生对于概念和理论部分的教学印象将大为加深,运用更为灵活。该目标的调整能够充分迎合独立学院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2.重视银行经营现状与实务教学

根据在学生中的调查反馈,关于银行经营现状与银行实际业务方面的介绍最能引发独立学院学生学习兴趣。因此在本课程教学内容调整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兴趣,广泛查阅资料,紧跟市场最新动态,充分重视这部分教学内容,并通过引入多媒体、视频、文献、实务票据等教学手段进入课堂实现对这一兴趣的充分保护,将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推上新的高度。

三、独立学院《金融学》课程教学内容的调整建议

1.理论内容与实践内容的分配

根据独立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本课程的教学重点,利率决定理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和货币需求理论应该得到重点突出,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及课堂作业的反馈发现,将理论的假设、要点、图像等用表格的形式加以总结和比较是最便于学生接受和理解的方式。故在这些理论教学中大量加入表格比较、鼓励学生笔记并将理论的精髓与经典之处讲通、讲清是此部分的重点。由于理论被主次分明且加以了总结比较,更多的课时可以在独立学院的教学中向实践教学中倾斜。

2.银行实务与案例分析的加入

当前经济发展中变化最快的部分莫过于金融系统,这导致现有“金融学”教材中许多内容已与现实不符,因此,在该门课程的教学中,授课教师必须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补充新知识。如在信用形式部分,结合我国现阶段发展住房贷款的发展态势,应加大介绍“消费信用形式及其作用”;在信用工具部分,应加大介绍各种银行信用工具的更新、银行利润点、业务操作模式等内容;在货币形式发展部分,要增加“电子货币”的内容;在商业银行部分,应加入商业银行改革方面的知识介绍,特别是应加大介绍我国以工、农、中、建四大国有行股份制改革为代表的商业银行深化改革的内容,以及商业股份制银行的崛起和网络银行的现代化发展等内容;在金融风险部分,应该加大介绍金融衍生品的作用、目前我国银行业对各类金融风险的把控政策以及金融监管的内容。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还要加大直接融资内容的介绍,特别是对资本市场的运作、资本市场常用金融工具、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规避企业外汇风险等知识的介绍。

另一方面,对于学生而言,案例能迫使他们把理论化作工具来解决应用中的问题,不仅使他们理解理论,也提高其逻辑思维能力,特别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无疑更有吸引力也更为重要。“金融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的课程,课中很多内容都很适合案例教学,通过案例教学,不仅可以使枯燥的理论中变得生动活泼,活跃课堂气氛,还有利于学生尽快掌握抽象理论,提高举一反三的实际问题分析能力。例如,在分析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或中间、业务)时,可以引用美国花旗银行等国际大银行运用金融衍生品交易的长处,也可以分析一下著名的金融危机的发端―――美国次贷危机事件,既可以使学生们了解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利润所在,也可以提醒大家运用不当时其危害所在。同时将更多案例的搜集交由学生分小组完成,交流、讨论、展示,既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能够更深刻的巩固住学生的学习成果,一举多得。

3.教学内容与考核的结合

金融学中货币的概念范文第2篇

20世纪30年代问世的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成为金融学发展史上的一个历程碑,它探讨了货币在经济运行中的重要作用,并初步将金融理论分成宏观金融与微观金融两个领域。宏观金融主要围绕货币界定、货币供求机制以及货币政策等问题展开。由于当时金融市场发展有限,微观金融领域局限于商业银行领域。20世纪50年代之后,金融学发展呈现出微观化、技术化与实证化的发展趋势,以马科维兹的研究作为起点,金融学家在资本市场运行机制、资产定价与公司财务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经典理论成果逐渐成为金融学学科体系的核心内容,这些内容包括投资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期货与期权定价、风险管理理论与技术等。与这一趋势相对应,国内金融学课程体系也在随着理论研究趋势以及金融体系的变迁进行调整。在早期阶段,课程研究对象主要包括货币和金融中介机构,在货币理论部分是宏观经济学课程的延伸,金融中介机构部分重点在于金融机构体系及相关业务。伴随以资产证券化为代表的金融创新的推进,以及国内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金融市场作为新的研究对象被引入到课程体系中来。目前国内主流的教材的架构就是按照货币、金融中介与金融市场这三大块内容展开,涵盖了所有专业课的研究对象。

2独立学院金融学课程建设指导思想与原则

夯实理论基础,重视实际应用是本门课程教学的指导思想。在独立学院的教学中,存在过分强调实践而忽视理论教学的倾向,体现在教学中就是弱化理论性内容,比如说利率决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等。但是,实践需要理论作为指导,只有学好理论知识才能够理解经济现象与金融行为。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在独立学院的录取分数线较为靠前,学生具备学好理论知识的基础。在具体课程建设中,以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要求为导向。教育部于2003家推出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程,建设内容包括教学内容、师资队伍、教学方法、教材、实验内容六个方面的内容。本文将重点探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两个环节。

3金融学课程教学特点

3.1知识点繁多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与保险学三个专业合并为新的二级学科金融学,这使得金融学课程不仅包括货币、信用、银行三大基本内容,还进一步融入了汇率、国际货币体系、保险机构、信托机构等知识点。伴随金融创新的进一步发展,金融衍生产品逐步补充到课程内容中来。知识点繁多,相互之间又存在复杂联系,这使得教学难度大大增加。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让学生搭建起完整的知识结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深入思考与研究。3.2理论性强《金融学》一直被认为是一门理论性、逻辑性强,思维严密的课程。课程内容中兼具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由于不同的层面分析方法具有明显差异,使得学生在学习复杂的金融理论时难度极大。在应用型本科教学中,要求教师结合实践,化抽象为具体,化理性为感性,进而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3.3前沿理论层出不穷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带动金融理论处于快速变革之中,前沿理论层出不清。例如金融危机导致系统性风险领域研究成果大量出现,对于原有的金融监管理论与理念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与颠覆。那么在实际授课中如何进行调整往往处于两难的境地。如果讲授这些内容,往往只能介绍一些基本概念与理念,不容易讲讲清讲明。如果不讲,又不能引导学生关注前沿知识领域。

4课程内容调整遵循的几点原则

4.1符合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衡量课程改革建设方案是否科学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是否与学生学习能力以及培养目标相一致。根据“厚基础,重应用”的理念,综合考虑学生就业与长远发展的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作为三本院校,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实际业务操作的能力。一方面要求学生具备完备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认识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每年大概有10%的学生考研,金融学课程内容与经济类专业课密切相关,这要求在课程内容设置中要考虑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要求。在学生学习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上,深入介绍利率决定理论、通货膨胀以及货币政策问题。

4.2知识结构完成、内容重点突出作为学科基础课,完整的知识体系至关重要。学生只有将知识梳理成体系才能够具备分析问题的基础,才能达到学为所用的目标。在有限的课时条件下,具体内容讲解要做到重点突出。

4.3宏观与微观有机结合伴随金融微观化的发展趋势,金融学课程内容中,微观金融的比重逐渐增加。然而,次贷危机的爆发使得人们意识到传统经济学框架未能有效整合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的金融理论。陈雨露在《大金融论纲》中提出了“大金融”这个命题,其基本内涵之一就是强调宏观理论与微观理论的系统整合。从学习的角度来讲,掌握好宏观金融理论,更有利于理解微观金融知识。因此,在课程内容设计上,并重微观与宏观知识。

4.4经典性与现代性相结合经典性表现为完整的内容体系与科学的分析方法。课程只有具备完整、成熟的理论体系,才能够使得学生具备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知识基础。现代性是指内容能够跟踪学术前沿,反映实践变化动向。只有将经典性与现代性有机结合,才能够使得学生具备完备的知识体系,同时提高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商业银行这一章内容,由于金融创新业务的快速发展,即使教材不断更新,仍然难以全面反映银行全新的业务种类。

5教学方式改革

5.1授课组织模式创新———单人授课向团队授课转变就《金融学》课程内容而言,涵盖了货币经济学、金融中介与金融市场三大模块,知识点较多,内容繁杂。而且金融行业处于快速发展之中,新的交易品种不断出现,作为个体教师不可能有精力关注所有领域,因此很可能导致授课内容陈旧,知识点讲解不够透彻等影响教学效果的问题出现。因此,应改变一名授课教师从头到尾讲授一门课程的传统授课组织方式,而以团队分工的形式讲授一门课程。团队授课在研究生教学中较为常见,每位教师分专题讲授课程,这种授课方式能够保证教师讲授自己所熟悉的领域,不仅在内容上能关注理论前沿,也能保证在教学方法上做到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

5.2培养学生研究型学习能力大学教学与高中教学的一个重要区别是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金融学》课程涉及社会经济热点问题较多,比如说钱荒、利率市场化改革、余额宝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往往会引起学生巨大的兴趣,可以布置作业的方式指引学生跟踪热点探讨,通过查阅资料对相关问题有深入理解。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定期聘请专家学者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学术报告,进一步启迪对相关问题的思考。

金融学中货币的概念范文第3篇

关键词:金融学;理财素质;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44(2008)06-0064-03

理财行业正在国内悄然兴起,而相关部门陆续推出理财规划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后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说明我国理财技能人才比较匮乏。在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导向下,金融学的教学应该进行全面改革,超越“让学生掌握金融学的基本范畴体系和基础理论”的基本要求层面,兼顾学生理财素质拓展。

一、商科专业金融学教学改革的意义

1.有利于商科教育与国际的接轨。商科教育是介于经济学理论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之间的一个特殊学科。从国际商科教育的重要载体――商学院来看,其人才培养模式被认为是一种职业性学位模式,区别于经济学院的学术性培养模式。以金融学课程为例,经济学院培养模式重在讲解货币、信用、银行在宏观经济中的职能与作用机理,而商学院模式则主要从微观个体的角度研究金融与金融体系,尤其是资本市场的运作机制与投资者的行为选择。国内商科专业金融学课程通常作为专业基础课开设,普遍采用经济学院教学模式,因此,强调理财素质拓展是实现金融学商科教育与国际接轨的需要。

2.有利于高等学校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界的共识,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必然要求。金融学教学强调理财素质的拓展,不仅使教学内容更具开放性和现实性,令学生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及时关注金融市场的运行实际,引发思考,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可通过教学方式的创新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启迪学生突破传统的分析范式,增强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效率,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动力。

3.有利于提升理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是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本科教育强调的是知识点教学,远不能提升到学术性研讨的层面,但围绕知识点的讲解进行有效的改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基于应用经济学分支的特点,以往的金融学教学一直强调“新闻解读”,即在教学过程中联系时事新闻来讲解知识点,便于学生理解并以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能够结合理财素质拓展开展进一步的教学改革,则学生对培养理财意识和技能的兴趣将可能比以往有所增进,进而更加主动地去了解理财市场,学习金融理论,这终将有助于理论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金融学课程理财教育的内容模块设置

强调理财素质拓展,并不需要改变金融学作为专业基础课的原有性质和基本教学要求,而是在原来基础上开展理财教育,使教学目标体系更为丰富。因此,在教学内容模块的设置上并不需要对原有教学大纲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只须在教学内容上设置相关的理财教育模块,以便于在教学中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讲授,使金融学课程理财教育具有可行性。

1.理财产品模块。金融学课程的基本范畴包含货币、信用、利息、利率、外汇、金融市场等方面,对这些概念的讲解通常可以联系到理财市场的相关产品,因此,金融学范畴体系可以成为理财素质拓展的首要模块。比如,在讲解到货币的内涵及形式时,可以结合现金、活期存款、信用卡、定期存款、有价证券、外汇、黄金等多种货币形式对不同理财产品的风险与收益特征进行描述;在讲解到货币的职能时,可以结合价值储藏职能和实际物价情况讲解理财产品的保值特点,或结合交易媒介职能讲解理财产品的流动性等等,由此可以教育学生在理财实践中进行正确的资产选择以实现资产保值或财务安全的技巧。值得强调的是,“理财产品”并非只局限于个人的投资理财产品,比如商业信用涉及到企业之间的借贷及由此产生的票据等企业理财产品,这对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而言是重要的知识点;也并非只局限于国内的理财产品,比如外汇的多种形式及其价值变化,尤其需要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要多予关注,这些内容需要教师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有选择地讲授。同时,考虑到金融学基本范畴的基础性,“理财产品”亦不能成为教学的主要线索,只能配合基本知识点的讲解穿行。

2.理财市场主体模块。金融市场上通常有资金供求者、监管者、中介机构等主体,每类主体都有不同职能,因此,金融机构的相关教学内容便成为一个重要的理财教育模块――理财市场主体。中央银行、商业银行、资产管理公司、投资银行、信托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保险公司、投资基金、外资金融机构都有各自的职能,每类主体相关职能与理财的关系则可重点加以介绍。比如,监督管理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是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能,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会对国债等理财产品供求产生影响,黄金和外汇的占款可能影响到黄金和外汇理财产品的价格等。商业银行是一类很重要的金融机构,其负债业务的开展直接形成了理财产品的供给,而资产业务部分表现为对某些理财产品的需求,中间业务又主要表现为一些理财服务的供给。只有对理财市场主体的业务与职能进行分析,才可以准确把握主体行为对理财市场的影响。

3.理财市场运行机制模块。理财市场运行机制的核心是中央银行对银根及相关金融主体行为的控制与监管,以及由此引发宏观面货币供求对比状况,它对应于金融学课程中货币创造与宏观均衡、金融监管等内容。在对货币创造、宏观均衡及金融监管等内容进行讲解时,应系统地向学生展示理财市场的核心运行机制及重要的理财环境。以货币供给面的运行机理(货币创造机制)为出发点,可以拓展到理财市场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货币因素的收缩或扩张原理,以及由此引发的物价水平、宏观经济均衡的变化,进而较好地解释理财市场运行的大环境;从货币需求的角度来看,企业、个人、政府等相关主体的行为皆因目标诉求差异而对货币需求有不同的表现,尤其是从宏观至微观的货币需求层次可以依照货币需求理论的演进发展来进行清晰的展示;货币政策主要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调控,但调控的对象和环境,尤其是调控政策的深层次影响是人们判断理财市场走向的重要参考。此外,金融监管、金融危机、金融深化、金融自由化等理论和实践问题也或多或少地反映理财市场的运行与发展规律。

理财产品的选择决策是理财活动的核心,但正确的规划与选择以对产品属性特征、产品供求主体行为特征、产品供求市场运行环境等实际问题的准确把握为前提。如果能就以上三个模块向学生讲授理财的金融学基础,将不仅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掌握一定的理财知识,培养相关的理财技巧,同时又可以让学生深刻掌握金融学基础概念与理

论,并能付诸应用。

三、金融学理财素质拓展的多种教学方式应用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面面俱到且深入细致的讲授固然可以体现一个教师的能力,但这种“填鸭式”的教学并非最有效的方式。进行理财素质拓展,强化了金融学课程的应用性色彩,因此,多种教学方式的综合应用,既有利于引导学生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技能,也有利于让学生更深刻地学习理论知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1.案例分析方式。案例教学是学生在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和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人特定事件现场进行分析。学生在案例分析中,通过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可以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进对基本知识的了解。美国一流商学院中,具有示范性效应的哈佛大学商学院案例教学的比重高达80%,而以金融学为优势专业的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和芝加哥大学商学院的案例教学比例也分别达到35%和30%。金融学课程案例教学的一般步骤是:(1)选取某一经典的金融事件(如次贷危机)、具有代表性的理财市场主体(如美林证券)的发展历程,或是不同类型理财者理财方案的制定背景等案例材料;(2)设置相关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形成对问题的看法;(3)让各组或个别学生分别阐述其观点或解决方案并继而集体讨论,相互质询,集思广益,形成初步的结论;(4)对讨论的过程进行总结,侧重点评学生的思考方式、表达及方案的合理性。

2.专题研讨方式。专题研讨指的是对某个热点问题或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内容进行专门的研讨,以使学生对问题的了解或内容的掌握更加系统和成熟,实现各部分基本知识融会贯通和综合运用的目的。专题研讨的形式可以分为教师主导的讲座或报告会和以学生为主导的专题汇报。教师主导的讲座或报告会是国外商学院常用的方式,通常由教师在其研究领域内选取某一课题进行系统的分析,并接受质询或答疑。金融学课程中适用于专题讲座的内容很多,典型的如电子货币的发展问题。电子货币的兴盛对理财产品的形式和职能产生的影响,对商业银行、中央银行等理财市场主体的职能产生的冲击;对货币创造的机制、货币供求原理和货币政策的效应等理财市场运行机制进行的改变,等等。而在原来金融学的教学中,这些内容都零散地分布于各个章节中,需要教师进行系统的归纳并以专题的方式进行讲授并对学生答疑。学生的专题汇报可以体现在热点问题的分析上,如人民币的升值对理财的影响等现实热点问题。教师可在每节课指定热点汇报主题,让指定的学生小组在课前查阅资料,讨论汇总,利用少量的课堂时间让学生进行汇报。

3.模拟实验方式。随着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和落实,模拟实验被越来越多的学校引进了金融学的课程教学中。模拟实验即通过计算机及网络系统或模拟软件实现对实际问题的模拟,让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下增强实践认知,培养学习兴趣,进行独立思考和决策,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目前,西南财经大学等著名高校的金融学课程都已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并开出了一些模拟实验课,成为其他高校金融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榜样。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开发或引进利率期限结构、债券市场的收益率模型等理财市场运行机制模型的模拟程序,也可以引进银行业务模拟软件、外汇投资模拟软件、证券投资模拟软件等模拟系统,开设6~9个课时的实验课,让学生通过学习,对理财市场的构成、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外汇与证券投资程序等实践问题有直观的认知。

4.网络互动方式。除了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启发等双向交流外,还可以积极开辟课堂之外的其他沟通渠道,较为实用和有效的方式便是网络互动。教师可在学校的网站开通课程网页或者注册专门的博客、邮箱,甚至是建立相关的聊天群组或论坛板块,构建网上教学平台进行师生互动。网页、公共邮箱的使用,有利于教师相关的案例、参考文献和课外读物,促进学习资料的传阅;聊天群组或论坛板块的使用,有利于进行学习经验与心得的交流,疑难问题的讨论与解答,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这为教师对学生因材施教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此外,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共同选修的金融学课程,很难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对专业教学的兼顾,因而网络互动就成了教师围绕专业差异而组织教学的重要补充途径。随着校园网络的普及,网络互动将变成教学的重要实现形式。

四、金融学理财素质拓展的综合考核方式创新

随着教学内容的丰富化、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教学考核的方式也应该进行相应的创新调整,不能采用单一的笔试形式。根据理财素质拓展的要求,除了通过笔试测试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以外,还应该综合采用一些创新方式对学生的理财意识和能力进行合理的考核,既检验教学效果,又避免学生“死读书、读死书”,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平时的理财素质拓展学习中。

1.专业差异考核。因材施教,术有专攻,这在金融学课程理财素质拓展的内容设置和教学方式方面已经有所体现,因此,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的重点开展专业差异考核显得非常必要。根据专业差别分别设置一定的考核重点内容,比如,金融学专业侧重考察理财市场运行机制;国际贸易专业侧重考察基础的国际金融知识;工商管理类专业侧重考察微观个体的融资与投资市场等。这种考核差异的实现既可体现在笔试试卷中设置针对不同专业的题目,也可体现在以下其他考核环节上。

2.专题分析报告。考虑到金融学理论的基础性以及本科教育的知识点教学特点,采用课程论文方式进行考核的意义并不大,因为,学生对专业理论的掌握还是停留在认知的层面上,不可能且没必要写出高质量的学术论文。相反,以专题分析报告的形式则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针对理财领域的热点问题提出若干个选题,让学生自选题目并查阅资料,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分析理财实践问题。专题分析报告的成绩以一定的权重计人考试成绩总评。

3.案例分析文本。案例分析在课程教学中屡次采用后,学生已经对案例分析的基本流程有一定的认识。在金融学课程理财教育模块成功设置的基础上,围绕课程应用性的特点设计编写相应的理财案例,让学生利用理论知识以及案例分析经验进行分析,写成文本,作为课程考核的一个项目。案例分析文本的优点在于针对专业考察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金融学专业学生可做个人理财规划案例,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可做外汇理财规划案例,而工商管理类学生可以做企业投融资理财规划案例等。

金融学中货币的概念范文第4篇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货币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步伐加快,金融活动已日益深入到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国内外金融活动的频繁变化,使微观金融领域和宏观金融领域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金融活动的内容也在不断丰富和扩大。由于教材受到编写、出版等时滞的影响,往往很难将最新的东西容纳进去,传统的金融学高等教育所蕴涵的知识结构已经明显地落后于金融实践不断发展的要求。为了适应现代金融经济发展的需要,教师要关注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理论的发展,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在课本内容的基础上,一方面必须紧密联系金融实践的最新发展,从基础理论层面进行阐释;另一方面必须把金融理论研究的成果,特别是最新研究成果及时纳入其教学体系,将最新的金融发展状况介绍给学生,使学生获得最新信息。根据最新的金融领域发展动态,对教学内容进行不断地充实与更新,及时吸纳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确保本课程的前瞻性。

2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

根据货币金融学教学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理论性、应用性、时间性教学内容三大类,按各类内容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2.1对于理论性教学内容宜采用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

理论性教学内容主要是对金融学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介绍,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使学生在掌握金融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牢固树立正确的金融理念、思维方法和金融从业人员的道德观,奠定坚实的金融理论基础。这部分内容宜采用科任老师课堂教授为主的教学方法。

2.2对于应用性教学内容宜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应用性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金融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律的理解应用能力、实践与操作技能、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对于这部分的教学内容教师应对其基本理论与基本规律先在课堂讲授,然后对应用性内容作简要指引,再安排课后讨论题,让学生回去查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增强他们的分析应用能力。如在讲到货币政策时,教师先教授货币政策的基本理论,再分析货币政策的应用,然后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实际应用进行简要分析,最后安排我国货币政策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课后查资料,然后利用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以提高学生的分析应用能力。比如,在讲完存款准备金政策,要求学生课后查阅我国近些年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使用,并结合实际分析每一次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使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在讲完公开市场业务,同样也要求学生查阅资料并结合实际进行分析。并安排讨论课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发言,最后由老师点评。

2.3对于实践性教学内容宜采用现场调查、走访及交流等方式

实践性教学目的是将学生所学的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增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知识技能的应用能力。我校金融学实践教学是与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中国人民银行、证券交易所及企业联系,建立金融实训基地,通过调查、走访、作报告等方式,增强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感性认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同时也培养了实践能力。实践教学结束后,教师指导学生写出实践报告或课题论文,并做出成绩评定。同时,我们还建立了金融学模拟实验室,课程相关的书本知识学完后,学生可以到模拟实验室进行仿真模拟操作,比如,在学习完商业银行的存款、贷款知识后,可以到模拟实验室模拟商业银行存款的实际操作,这样通过实践实验教学验证了课本知识,增加了学习的兴趣和趣味性,缩短了从书本所学知识与实践的距离。

3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

培养人才,教师起到关键性的作用。首先,教师要钻研专业知识,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教育能力。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就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要讲的东西多十倍,以便能够应付自如地掌握教材,到了课堂上,能从大量的事实中选出最重要的来讲。”教师只有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对教材有深刻的研究,对所授课程的内容熟悉,才能在教学中得心应手,才能面向全体学生并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其次,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文化修养,而且还要有较高的道德修养。教师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无不影响着学生。教师的语言要规范、文明,举止大方端庄,严肃而不古板。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不要轻易伤害。要利用一切机会鼓励学生参与竞争,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热情帮助,让学生通过自我选择、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达到自我补充、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目的。我们要热爱教育事业,道德高尚,富有爱心,正直无私。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吸引学生和教化学生。

4教与学双向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教育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和学生合作完成的,教师和学生要经常性地交流,相互推动、相互促进,使教与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水平的高低,很重要的标志就是学生的参与程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学生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和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知识的奥秘,从而达到学习的目标。每一章的内容讲授完之后,可鼓励学生针对本章难以掌握的内容或现实中的问题对老师进行提问,然后由老师进行解答,或积极鼓励其他学生为提问的同学回答。提出问题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创造和发明的过程,学生提出的任何问题都是其进行独立思考的结果,所以教师要给予充分肯定,并要及时给予积极的评价、表扬和鼓励,甚至可以根据情况纳入学生的学业评价。教师也向学生提出一些基本问题,由学生通过思考进行回答,或课后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同学们之间分组展开讨论等方式解决所提出的问题,教师再做点评。这种双方互动的方式,促使教师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解决问题及应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趣味性,增进师生之间思想与情感的交流,提高了教学效果。

5要求学生经常性地关注经济、金融方面发展变化

要求学生经常阅读财经类报刊,收看财经新闻;通过参观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对金融企业的发展现状有感性认识。并要求学生以某一热点问题作为深入研究的目标,不断地收集资料,掌握其发展动态,扩充课堂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不足。这样做既促进了教学手段的改革,使学生与教师可以互相学习,加强互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这样一可以扩大知识面,拓宽自己的视野,二可以增强金融术语的语感,三可以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加强国内国际合作交流

经济的全球化以及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对我国高等院校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院校应面向世界,为我国培养一批知识面宽、适应性强、具有创新精神和竞争能力,具有较强国际意识,能掌握国际贸易、金融、法律知识,适应国外工作和生活环境的复合型人才,这要求高等院校成为面向世界的国际型人才培训中心。为尽快适应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要加强与国内外一流的院校进行合作与交流,其方式有联合培养学生、师生互换、选派教师到国内外进修和进行学术交流等方式。通过合作交流,既可以学习国内外先进的办学经验,提高自身师资水平,也可以满足学生对不出国门就实现国际化教育的需求。要提高货币金融学教学的有效性,除了以上提到的方法外,还要与企业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加大资金的投入,开办网上教学和金融学教学模拟实验室,不断改善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质量。

7结语

金融学中货币的概念范文第5篇

教学理念是教师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的认识,是指导教学活动的方针和原则。当前,我国处于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和输送高层次人才的高等院校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第一,牢固树立“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模式。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而且还必须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第二,以人为本,顺应人的禀赋,提升人的潜能,关照人的全面发展。教学活动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互动关系,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授人以渔”,在对话和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2.更新教学内容,突出课程实用性

对于非金融专业的金融学课程,因授课时间有限,与政治经济学重复的部分如货币起源、货币制度等内容可以略讲;与西方经济学重复的部分如信用理论、利率理论、通货膨胀、货币供给、货币需求等内容可以少讲,从而集中宝贵的时间资源重点介绍一些证券、保险、基金等微观金融的内容;对商业银行部分,可重点关注商业银行深化改革、混业经营趋势以及网络银行等内容;以前经常被忽视的电子货币、消费信用、民间信用、金钱道德观等内容也应该加强。对利率市场化、中小企业融资难、金融全球化、金融创新、金融危机等体现时代特色的内容,教师可以采取专题讲座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

3.强化实验教学环节

可以在整合和充分利用已有实验室资源的基础上,利用相关设备和系统,建立涵盖证券、期货、保险、基金、银行、外汇等仿真交易的课程实验教学体系,由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进行模拟“操盘”,同时也可培养学生沟通、协调和合作能力。事实上,现在越来越多的金融中介公司已经推出了各色各样的模拟交易平台,网页版、下载版、手机版不一而足,这是一个容易被教师忽视的低成本、高效益的实验途径。这些免费交易平台涵盖了外汇、股票、基金、ETF、衍生品交易等几乎所有的金融投资领域,通常拥有同步实时报价、最新财经动态、专家市场分析以及种类繁多的技术分析工具,还有各种有奖交易竞赛供学生个人或组团参与。相比固定的实验课,这些免费交易平台在学生操演学习的时间、地点等方面更加灵活,仿真性和趣味性也比较强,只要教师加强相应的指导、检查和评比考核,学生就能有实实在在的收获。

4.创新教育方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