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化学实验方法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不是孤立的,而是由一而二互相牵连的。在培养学生的时候,重要的一点是能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融会贯通。如何能让学生根据书本上了解的药物性质指导相关操作,第一点就要做好自主预习工作。自主学习或计划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人能力的重要标准。对于一个新的课题或任务,计划是实施前的重要环节,包括了对整个过程理论的理解、可行性的分析、各项步骤的安排、结果的预测,以及潜在问题的预料及相关解决办法。从以往的教学经验和对学生的采访中了解到,很多学生预习只是知道做哪个实验,大致什么步骤;或者完全照抄实验指导完成实验报告的相应部分;更有甚者,直接参照同组人员,对实验根本不了解。在实验教学方法中,强调预习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第一步。在预习阶段,第一点要掌握理论知识:药物化学合成的反应原理,这个反应需要在什么条件下完成,所用的药品试剂,涉及哪些性质。第二点是了解实验的操作过程,如实验步骤、反应时间、注意事项、操作要点等。第三点是明确实验的相应结果,知道评测指标。怎样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把三点都能学到?笔者在已有的实验指导基础上,增加了以问题形式为主、概括实验要点的预习报告,让学生根据实验指导完成预习报告,并在学生进入实验室时上交报告。对于照抄实验指导、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是教师不想看到的,然而如何能杜绝这种现象,如何能评价学生预习的情况?笔者在预习报告的基础上增加课前测试。为避免抄袭现象,试题采用多套题库,涵盖预习的知识点,试题测试时间严格控制10分钟,答完交卷,然后正式进入实验室内教学。通过这种方式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在进入实验室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并让学生认识到每一项学习都会得到公正的评估的。经过预习报告和课前测试两个步骤,学生在正式做实验前能有一个整体的观念。药物化学实验以及其他同类别的实验都会应用到危险品并进行具有一定危险性的操作,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随便动手操作,很有可能会导致实验失败甚至学生受伤。因此在学生动手之前,必须做好预习工作了解相关知识。
二、实施自我主导的实验安排机制
对于刚接触药物化学的低年级本科生,实验经验很少,学生犹如一块未打磨的璞玉,需要教师给打好基础,规范操作,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药物化学实验课的学习,学生锻炼实践操作能力,了解仪器的使用和原理,把书本枯燥抽象的结构方程式、图像等具体化。让学生接受知识、对讲解内容能重复并验证规律,除了严格的评分机制,更需要有巧妙的实验安排。设计好实验,能激发出主动的学习兴趣。学生能转被动为主动,充分利用时间,合理安排实验过程,协同操作,在规定时间内优质高效地完成任务,这些将是实验课上培训的重点。实验课分为三大部分:第一,小组讨论总结上一个实验的问题;第二,学习本节实验内容;第三,进行实验。在小组讨论这第一环节,学生分组就上一节实验出现的问题给予讨论和解答,鼓励学生相互问答,对参加积极、回答精彩的学生给予表彰,同时就实验过程征求学生的改进意见。对于第二个环节,以往都是在黑板上写好实验内容,实验中的操作由教师现场演示,这种教学方式老化,有的学生不能看清教师操作。笔者采用了新的教学手段,结合现代化的设备,采用多媒体教学,对实验应用到的技术和仪器录制好音像视频,经过多次修正,保证视频中的操作标准、正确。组织学生观看视频,在预习的基础上,更近一步地学习到本节操作。实验中的理论、步骤则以幻灯片的形式向学生依次说明,然后再一次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自由讨论,提出可能会遇到问题,如何解决。这种讨论式教学让学生知道在实验课上他们是主角,老师只是指导,这样鼓励了学生的自主性,为以后工作中自我学习,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奠定基础。第三个环节实验操作。要求学生在完成实验的同时,充分利用时间,当堂完成其他事项:做好观察记录,对出现的问题总结出原因,完成实验报告。由于条件有限,实验安排多人一组,每个学生都得学会合作,配合完成实验,并保证完成自己的实验报告。实验中要求思路清晰,能够瞻前顾后。当代的工作性质要求学生有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然而多工种、多交叉是工作任务的特点,学生能多方面配合团体的工作是保证工作顺利进行的必备品质。学生在实验中总会遇到问题,教师要及时跟踪,就出现的问题说明原因,并鼓励学生采取方案去解决。学生的创造性不是指对实验的改变,更多的是指在实验中遇到问题如何通过自己的方式合理解决。对于学生在实验中的错误要及时纠正,这就需要教师对实验充分了解并能预见可能出现的问题,在学生易出错误的关键点注意监视学生的操作,并对学生好的实验操作给予鼓励。
三、确立合理的评分机制
建立一个合理的评分机制是促进学生认真对待实验、完成实验的根本动力。以往的实验评分只根据实验报告,而课后交实验报告常有抄袭现象,真正实验好坏无法区分,让学生丧失积极性。通过实验改革,评分包括预习报告(20%)、课前测验(10%)、小组讨论(10%)、实验中的组织情况和纪律卫生状况(20%)、实验结果(20%)、最后实验报告(20%)等多项评分标准。从预习到结束都受到评估。让动手能力强、准备充分的学生得到应有的奖励是公平公正的考核准则。
四、注重多媒体的运用
学生更替,教师也得与时俱进,教学形式需要跟得上现代科技的发展。学生获得知识的方式不断增多,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越来越受重视。教师能亲自制备多媒体视频课件,把实验操作、语言、文字、音乐等多方面都引入课堂,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在课堂上增加师生互动,避免填鸭式的教学,采用讨论教学法,使学生处于主动地位。
五、突出学生创造性的开发
一是化学工程是个动态静止的工程。二是化学工程更具潜在性风险。三是化学工程对人的影响更直接。四是对化学工程的监控难度较大。用笼统的工程伦理来限定化学工程显得“帽大头小”,有必要针对化学工程的学科特点提出相应的伦理规范。化学工程伦理研究的难题在于工程伦理学与化学工程伦理不能完全契合,在于现有的工程伦理理论框架不能完全适用化学工程技术。化学工程伦理应该是就工程所依托的化学技术的特点,针对化学工程主体提出的伦理规范。化学工程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化学工程伦理不能简单等同于化学工程师的职业伦理,决定了与化学工程伦理交叉的环境伦理、生态伦理和生命伦理等其他伦理是研究化学工程伦理的重要理论来源。
基于化学工程的特点和伦理困境,化学工程受化学工程主体共同体的影响。即化学工程是化学工程师、工程投资者、政府企业决策部门、工程影响人群等主体共同体作用力合力的结果。化学工程师的职业伦理是化学工程伦理的最主要组成部分。不同的化学工程师与化学工程的投资方雇佣关系不同,面临的伦理困境不同,在化学工程中承担的责任不同。
化学工程的伦理规范要高于一般工程
化学工程具有一般工程的特点,同时高危险性高污染性使得化学工程与一般工程的不尽相同,化学工程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更为迅速和直接,与公众的生存环境和自身健康息息相关。因此,化学工程的伦理规范要高于一般工程。基于化学工程的以上特点,化学工程伦理规范的构建就尤为重要。
化学工程理论是工程理论的一部分,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化学工程,不仅是一种技术的应用行为,同时也应该被视作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因此,化学工程伦理规范的构建应该技术和社会实践两方面来考虑。
二、降低化学原料的威胁
一是化学工程中使用到的原材料,大多数都带有危险标记,对人们对健康具有一定的威胁。甚至,有些化学原料无色无味,可以使人在不察觉的情况下吸入或接触到,从而造成对人体的伤害。危险化学原料应该具有醒目的危险标志是十分必要的:二是危险化学品在生产、储存、使用、经营和运输过程中都应得到妥善处理。有些危险化学品,可以通过冷藏压缩,密封保存等技术手段来降低和消除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运用专业的技术降低化学原料的威胁刻不容缓。
三、保证生产过程的规范和安全
在化学材料的生产过程中涉及很多环节,每个环节都可能具有潜在的危害。保证整个生产线都达到科学工艺的要求能够减少工程事故和对环境的危害。一是通过对相关技术人员的培训,使其了解生产过程环节的危害,使其在每个生产过程中的操作都符合相应的规范,对于一些故障能够妥善处理。二是运用技术手段对每个生产环节可能出现的危险进行预防和控制,要有完备科学的三废处理设备,保证生产过程的规范和安全。
(一)治理和修复化学工程对环境的危害:对化学工程对环境的污染应该做的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但是,有些化学工程对环境的危害,运用目前的技术手段不可避免的。或者,由于种种原因,对环境的污染已经造成,都可以运用相关技术,采取有效措施,对污染后的环境进行治理和修复。
一是必须对环境污染工程进行详细分析,找出污染源,确定污染物,最终制定相应措施对环境进行治理和修复:二是修复过程中采取的方式方法,应该充分考虑到周边公共建筑和相关人群的敏感度等因素,建设修复设施不得对场地及周围环境造成新的破坏。
(二)构建化学工程伦理的制定和实施方法
一是化学工程伦理的制定和实施要比一般工程更加严格,确保化学工程的规范和安全;二是对化学工程伦理的监督和执行也要高于一般工程,敢于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取得公众对于化学工程的信任。三是化学工程师应保证化学工程科学合理的论证和设计,全力参与、全程跟踪化学工程活动,同时对化学工程的每个生产环节进行监督,从而降低化学工程风险,保障化学工程合伦理性。四 是工程决策者应该根据针对工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风险进行分析,制定不同的备选方案,选择合适方案,实现工程最优化。五是政府部门应该在道德约束和伦理规范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对化学工程中的每个参与者进行监督,明确他们的权利义务,监督和管理化学工程的实施。六是公众是化学工程的最直接利益相关主体,有权监督化学工程的运行和实施,扞卫自身健康和生存环境安全,并对化学工程的负影响,提出正当的伦理诉求.。
化学工程是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化学工程伦理规范应该在原有工程伦理规范的理论框架下,同时结合化学工程理论来构建。通过技术了解危害,规范操作,对可能的危险进行预防和控制;同时,任何一个工程也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那么就不应该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当然也应该受到社会伦理规范的约束。
通过管理,结合国内的具体情况,明确不同角色的权利和义务,同时制定相应的化学工程伦理规范。
关键词:初中化学 实验教学 科学 方法教育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化学实验教学的兴趣浓厚,不仅能提升初中学生的实验意识,同时还能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以及化学素质。为此,我们在今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应该不断地探究新的方法,为化学实验教学作出自己的贡献。
一、合理控制实验过程,突出学生教学主体性
合理设计开放程度不同的实验探究活动,形成应用科学方法的技能、定势和能力。方法总是跟一定的活动任务联系着的,为了让学生成为学习科学方法的主体,需要精心设置活动的情境和任务,让学生参加有关的科学实践活动,组织其讨论和设计完成任务的方法、交流有关的体验,适时引导他们进行理性的思考、总结。按照知识的获得或应用过程来组织化学教学,让学生自主的参加到解决问题的实验探究活动中,是学生进行科学方法学习的有效途径,也是进行科学方法教育的有力手段。实验是一种探究性活动,积极开展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活动,实施实验探究教学,这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教学观的核心思想。能够为学生充分发挥实验能动性提供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的有效途径。[1]
1.以实验为基础
以实验为基础是实验探究教学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也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教学观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以实验为基础,就是把实验作为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要求课堂教学尽可能用实验来展开,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实验能动性,使学生亲自参与实验,引导学生根据实验事实或实验史实,运用实验方法论来探究物质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
2.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是实验探究教学的主体,要想有效地实施实验探究教学,就必须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为此,教师首先要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其次,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如变演示实验为边讲边实验,增加探索性实验等,让他们亲自动手进行探究。[2]
3.强调知识技能在探究过程中的统一
掌握科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固然是科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但仅局限于此,是远远不能适应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要求的。科学教学要肩负起培养未来人才的使命,就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科学基础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培养和发展他们的能力,使他们形成科学态度。知识技能的掌握、能力的形成和态度的培养这三项科学教学目标,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三者在运用科学方法而展开的科学探究过程中得到统一。而使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科学探究过程是实现三者统一的关键。
二、有序实验,突出思想
1.实验准备阶段
其中确定化学实验问题和设计化学实验方案是最主要的两项工作。从方法论的角度看确定化学实验问题过程是对学生进行提出问题、抽象、假说等方法的训练:而设计化学实验方案是学生运用分析、综合、提出问题、抽象、假说等方法的过程,教师应根据实验类别的不同,有选择的进行假说、分析、综合、比较、类比、实验等方法的训练。
2.实验的实施阶段
其中的控制实验条件是实验的灵魂,全面、准确地观察是实验的关键,测定是对实验对象量的特征进行研究的重要方法。这一阶段是进行实验方法训练的重要途径。主要包括测定、实验条件的控制、实验观察、实验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化和线图化处理。其中,观察方法的训练是最主要、最直接的方法教育目的。
3.实验结果的处理阶段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处理,实质上就是运用分析与归纳等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纯化;而对实验结果做出理论解释,则是对比较、分类、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等科学方法的全面体验和综合运用。
在化学实验探究教学中进行有效的科学方法教育。重要的是要把实验过程当作理性活动来把握。在实际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化学实验这一科学方法教育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有步骤、有选择的科学方法教育。初中化学实验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探索性实验偏少,在教学中应注意系统规划,统筹考虑。将验证性实验作为实验探究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与实验探究活动其他功能的发挥紧密结合起来,重视获得结果的过程,渗入探究性内涵。[3]
三、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己,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若科学的真正进步。”在科学方法教学中所倡导的化学实验问题,应具有探究价值,同时应具备动机功能、启动功能、定向功能、交流功能。
根据化学实验问题在教学认识中的作用,从化学教学论的角度可以将化学实验问题划分为三类:启发性实验问题,如:“蔗糖、食盐和硝酸钾在一定量水中是否能无限制的溶解?”;验证性化学实验问题,如:“食盐水煮沸时的温度是否比水煮沸时的温度要高呢?”;应用性实验问题,如:“怎样用实验方法证明鸡蛋壳和水垢中含有碳酸盐?”。培养学生提出化学实验问题能力的主要策略包括:创设使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情境;营造和谐气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对所发现的问题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加以表述。为使学生掌握提出实验问题的科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自己提出的问题要具备科学性、要结合教学实际、要符合逻辑和认识规律、要有一定的梯度。
化学教育中要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这些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观察方法、实验方法、逻辑思维方法等的训练和培养。因此,化学教学中学到某种知识应联系对应的科学方法。实验教学要将知识教学、方法教育和能力培养有机结合在一起。知识、方法和能力在学习和研究活动中是密切关联、相互依存的。在知识学习的同时不失时机地进行方法教育,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郭传恩.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渗透研究性学习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06.
一、问题提出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化学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也是学生学好化学的有效方法。
改革后的新教材在实验编排上得到加强,《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实验)》中必修Ⅰ模块的内容标准要求学生初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控制、数据处理等方法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普通高中化学教学大纲》也明确提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有助于学生学好化学,提高科学探究的水平。教师应通过实验教学和开展有关的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设计能力,引导他们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际问题。
二、化学实验设计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在整个实验设计过程中,如实验装置、实验步骤等的设计都应围绕实验目的和要求进行。
2.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是化学实验设计的核心原则。在整个实验设计过程中,实验原理、装置原理以及操作原理都必须与化学理论知识、实验方法论和实验研究过程相一致。简单来说就是实验设计应该具有合理性。
3.安全性原则:化学实验设计中应当尽量避免使用有毒药品或反应生成有毒气体物质,以及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
4.可行性原则:可行性是化学实验设计的根本原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实验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以及实验方法切实可行;一是所选用的仪器、设备和药品在现有条件下能得到满足。
5.简约性原则:实验设计方案越简单越好。
6.创新性原则:创新是实验设计的灵魂。化学实验设计要敢于突破陈规,能反映新事物、新观点、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思路,体现新颖、独特的特点。
7.最优化原则:在化学实验设计中,对所运用的反应原理、装置原理、操作原理和实验方法等进行全面优化,或是在多个实验设计方案中选取最佳实验设计方案。
三、化学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策略
1.讲清实验原理,挖掘经典实验的设计思想
实验原理是化学实验的核心部分,它不仅贯穿于化学实验的始终,而且还影响化学实验的方方面面,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实验的方法和步骤,因此,充分理解实验原理是形成实验设计能力的基础。化学实验设计思想是化学理论和化学实验之间的桥梁,是化学实验设计的灵魂,是根据相关的化学实验课题,以化学理论为依据,思考、指导怎样进行化学实验的理性认识。任何化学实验,都有其各自设计思想,一个成功的实验,其设计思想包含着对以有知识灵活运用与创造性的科学构思。引导、启发学生挖掘、继承前人的实验设计思想,是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有效途径。
2.挖掘化学实验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地让学生参与或设计相关实验
中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体系还不够健全,一般不可能实现像科学家那样运用科学方法,通过探究的途径去发现人类尚未认识的科学事物及规律。在这种情况下,探究性实验教学在内容的选择上,应立足于教材、贴近生活的情景素材,以具体的化学问题为载体,挖掘教材、生活中的素材,创设学习情境。将科学探究的方法渗透于某一具体的课题内容教学之中,实现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目标。
3.改验证性实验设计为探究性实验
在化学教学中要有计划的指导学生将验证性实验设计成探索性、研究性实验,为学生探索和创造提供广阔的实践活动空间和思维分析空间,让学生积极探索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调整实验设计方案,使自身的探索过程不断趋向科学、合理,从而使学生充分体验探索性实验的魅力,提高实验设计能力。
4.重视生活情景中的科学探究实验体验
化学是与日常社会生活、生产实际联系紧密的自然科学,这就决定了自然现象、社会生活、生产实践都能为化学教学提供丰富而有效的科学探究素材。如食品袋中常放的脱氧剂,可以利用这一日常社会生活中学生熟悉的情景,去引导学生对脱氧剂成分进行探究,观察其颜色。根据其脱氧原理及颜色进行假设与猜想,进行实验探究,将粉末分别加入水、碱、酸中,观察到前两者没明显变化,后者冒气泡,反应后一段时间加硫氰化钾溶液,发现变红即存在铁离子,逐步引导学生抽象出脱氧剂粉末中存在铁粉这一结论。在这一实验探究体验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实验设计能力提高,也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5.分析实验设计方法,拓宽实验设计思路
在实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就必须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实验设计方法,拓宽实验设计思路,进行同一实验问题多个实验方案并优选的设计方式,使学生从中体会实验设计思想,掌握实验设计方法,从而达到培养实验设计能力的目的。
6.对实验方案设计提供咨询
由于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在实验设计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肯定很多。所以,这就需要教师要一一给予帮助,提供必要的咨询服务。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要采取边扶边放的政策,切不可包办代替,要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
7.在化学考核中渗透探究性实验方案设计的内容
对学生进行化学考核时,要尽量改变过去重知识轻能力的考核方式,要求命题标准不仅要具有代表性和充分的知识覆盖面,而且要符合实验能力考核的目的要求。通过考核,真正能体现出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情况。化学考核的命题,应注重对学生探究性实验设计方面考核。
8.及时指导学生总结,不断提高学生实验设计水平
一、分清实验的类型
化学实验分为定性实验和定量实验两种,定性实验就是根据某种物质的性质鉴定该物质的存在与否。定量实验是测定某种物质的各种成分的含量。在整个高中化学的教学中,定性实验比较多,像制取某种物质,物质鉴别、鉴定、推断,物质性质检验,实验操作顺序或装置排列顺序的连接,分离混合物或从混合物中提取某物质。定性要求能排除其他的干扰并有明显的现象;定量实验遇到的比较少,主要像测定物质的纯度,确定物质的组成(某化合物的定量组成、混合物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测定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测定某些中学化学常用计量(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阿伏加德罗常数等),定量实验要求准确地测定物质的量。
二、定性实验和定量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
1.提出实验研究课题(实验目的)。实验目的要求是实验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在实验设计前,必须对实验的目的要求相当明确。
2.确定实验原理。要求在明确实验目的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通过类比、迁移、分析,主要是从原理合理、操作简单、原料易得且利用率高、无污染而确定(选择或拟出)实验原理的。
3.选择实验用品。根据实验的目的和原理,以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性质、反应条件等,合理选择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药品。
4.设计装置步骤。根据实验目的和原理,以及选用的实验仪器和用品,设计合理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步骤,并绘制或识别相应的实验装置图。
5.观察现象和数据。根据实验目的原理和过程,预测实验将观察到的现象,以及实现实验目的将要记录哪些数据等。
6.分析得出结论。根据实验观察的现象和数据,通过分析、计算、图表、推理等处理,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7.对实验方案作出评价。根据题目所要求的实验目的,对实验所采取的原理、实验装置、实验现象、实验过程、实验结果等作出优与劣、好与坏等的分析和评判,并在评价的基础上作出改进。
三、实验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这是实验设计的首要原则。它指设计实验原理、操作顺序、操作方法等时,必须与化学理论知识以及化学实验方法论相一致。如验证卤代烃中的卤素原子,不能直接加入硝酸银溶液,因为卤代烃中的卤素原子不是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故必须先加入强碱水溶液或强碱的醇溶液使卤素原子变成卤素离子,再加入稀硝酸中和过量的碱,最后加入硝酸银溶液看沉淀的颜色。
2.可行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是指设计实验时,所运用的实验原理在实施时切实可行,而且所选用的化学药品、仪器、设备、实验方法等在现行的条件下能够满足。
3.简约性原则。这是指化学实验的设计要尽可能地采用简单的装置或方法,用较少的步骤及实验药品,在较短的时间内来完成实验的原则。
4.安全性原则。这是指实验设计时应尽量避免使用有毒药品或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实验操作。如需要点燃可燃性气体应先检验气体的纯度再点燃,防治发生爆炸;需要用到有毒气体的反应,最后一定要进行尾气处理:可燃性气体的点燃,氯气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四、实验操作的一般步骤
1.连接组装仪器,按照从下到上,从左到右的顺序。
2.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先使仪器和大气不再直接相通,然后形成气压差,再根据现象能保持压差的,气密性良好。
3.装入药品进行实验。这一步需要认真观察现象,需要测量数据的要进行几次求平均值以减少误差。
4.拆卸装置,需要注意防止发生倒吸,像用排水制备气体的装置需要先从水中撤出导气管再撤酒精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