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务共享中心存在的问题

财务共享中心存在的问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务共享中心存在的问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财务共享中心存在的问题

财务共享中心存在的问题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商业银行;共享;运营管理

[中图分类号] F83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7)04-0159-03

财务共享是依托互联网技术通过整合财务标准、流程等将企业分散于各个经营机构的内部财务业务交由统一的财务共享中心进行处理,以此达到降低成本、管控风险以及提高服务质量的目的。根据有关资料显示,通过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模式能够大大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增强其信息管理能力和沟通速度,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基于共享金融模式的创新与发展,商业银行实施财务共享中心运行模式实现了银行电子审批模式、业务流程集中处理、财务职能转变以及财务管理提升的要求,促进了共享金融模式的进一步发展。

一、商业银行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意义

在经济共享战略下,银行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降低商业银行的运营成本、提高服务质量是商业银行适应共享金融模式首要考虑的问题。结合我国“互联网+”行动战略,商业银行普遍采取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运营管理模式,通过实践调查实施此种模式的90.9%的商业银行都获得理想效果,因此商业银行实施财务共享服务运营管理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从根本上解决银行低效率运营问题

国外经验告诉我们实施财务共享中心服务模式能够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形成了中心化作业、工业化管理的集约管理模式。而我国商业银行运营管理还存在诸多的问题,最为突出的就是商业银行的运营管理无法满足金融共享发展的内在要求。在金融共享模式下客户接触的金融服务渠道更加丰富,与此同时银行产品存在趋同化现象,因此如何提供差异化的产品,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是商业银行占据金融市场的重要保障,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是以客户为中心理念发展的,因此通过构建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可以促进商业银行的差异化发展。

(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提升了银行在共享金融市场的风险控制能力

基于共享金融模式的发展,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越来越大,不仅有来自于银行内部的竞争,还需要面对第三方平台的竞争,尤其是以支付宝等三方平台的出现大大削弱了商业银行的金融地位。在资金市场环境中,尤其是在互联网金融体系下,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更加严峻。传统的风险控制模式侧重对银行的事后风险评估,而忽视对风险的事中以及事前控制。另外过于分散的财务管理模式也难以及时纠正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导致银行经营风险过大。财务共享服务模式通过运营互联网技术,借助大数据平台实现对银行财务数据的集中管理,进而达到了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监管控制,强化了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

(三)增加了银行营业网点的价值

营销网点是银行业务的重要渠道,也是银行实现价值的重要形式。在共享金融环境下,虽然银行实现价值的渠道越来越多,但是网点是银行最昂贵的渠道,应该成为银行的销售中心。然而根据对银行网点的经营管理效果看,银行受到传统业务流程的制约,营业网点的精力仍然是以低附加值业务为主,降低了银行的价值。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通过整合银行资源,优化了营业网点的资源与简化业务流程,大大提高了网点的销售能力,实现网点创新开展高附加值金融产品的能力。

二、商业银行财务共享中心运营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基于共享金融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针对互联网金融业务出现的新情况,立足于降低银行经营成本角度,依托互联网技术创建财务共享中心。财务共享中心管理遵循预算控制、内容完整、统一规范以及风险可控的原则,实现了业务细化管理。银行财务共享中心通过建立费控团队、资产团队对银行提供的业务数据等进行审核,以此实现银行业务的精细化管理。同时也实现了银行工作质量监控机制的完善。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下银行面临的风险更加严峻,单从组织架构看,银行通过设置完善的财务共享管理机制实现了对银行所有业务的监督与管理,将责任明确到岗、做到了全程风险控制的目的。但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银行财务共享中心运营管理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银行内部控制管理效果不理想

虽然通过财务共享中心平台大大解放了人工劳动力,尤其是减轻了基层银行会计核算的工作量,但是对于财务共享中心的人员而言则形成了较大的工作任务。根据不完全统计,虽然财务共享中心通过运用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对财务数据的自动分析与核算,但是仍然需要工作人员进行管理。由于人员配置、制度建设等方面的缺陷导致银行财务共享中心的运营内部控制质量不高。首先是人力资源对中心运营管理的支持力度不够。财务共享中心运营对于财务人员的要求更加严格,就如同国家会计学院教授于长春表示,“未来十年内,会计行业的人才结构将发生巨大的转变。中低级财务会计人员将被高级财会人才取代,初步预计有60%的普通财务会计将被迫面临失业或转行。”高要求的工作对于财务人员的要求比较高,虽然财务共享中心人员是聘请的高素质人才,但是基于银行的特殊性,开始运行的中心工作人员有部分属于基层银行财务人员,他们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缺乏较高的专业知识体系,导致中心内部控制质量不高。其次制度建设滞后。通过实施财务共享实现了财务风险的前移,有效的规避了银行风险,但是银行财务共享中心属于新型模式,因此其在制度建设方面存在滞后性。例如如何正确处理电子银行业务与传统业务之间的关系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制度。

(二)财务共享中心运营绩效考核体系缺失

绩效考核是促进运营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银行财务共享中心一般设立于银行财务部门,属于银行的内部非经营部门,这样在对财务共享中心工作人员进行评价时需要分清经营与非经营的性质。但是根据实践调查,很多银行对于财务共享中心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仍然采取综合性的评价体系,而没有建立差异化的评价指标体系,造成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首先银行对于财务共享中心绩效考核的划分不科W。虽然财务共享中心属于银行的财务部门,但是由于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快速发展,财务共享中心属于具有独立性质的部门,因此采取传统的绩效考核方式,将其划入到财务部门进行考核对象的方式不利于准确的评价其工作质量,也无法准确的检验服务满意度。其次中心绩效考核方式单一。目前采取的员工之间相互评分、领导相互评分的模式往往侧重主观的定性指标,而缺乏客观的定量指标,忽视了对员工积极性的奖励机制,最终影响整个工作氛围。

(三)财务共享中心运营管理理念落后

基于互联网技术而创建的财务共享中心必须要以互联网的思维方式进行管理,但是实际上基于银行的特殊性质,导致财务工作人员缺乏互联网思维意识。首先财务人员对于财务共享的运营模式存在偏差,很多财务人员财务共享模式就是依托互联网技术开展的共享服务运营,而忽视了其内在的互联网思维方式,导致财务共享中心的工作方式只是简单的停留在利用互联网技术的层面上,造成财务共享价值的丧失或降低。其次缺乏柔性思维。传统的财务共享是以制度为中介的,强调对任人与组织的约束,虽然此种模式能够降低风险,但是过于强调制度标准化容易忽视质量,造成财务共享运营效率不高。

三、完善商业银行财务共享中心运营管理的对策

(一)基于金融共享丰富共享中心的职能与服务范围

基于共享金融的不断发展,传统的财务共享模式难以满足服务范围日益丰富的现代银行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业务的快速开展增加了银行财务工作的难度,因此如何进一步优化银行资源配置,提高运作效率是银行市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针对经济新常态发展的需要,银行财务共享中心要丰富与完善职能与服务范围。首先要建立系统防范风险的原则。统筹中心自身建设,扩大中心的服务管理范围,将资产管理、会计报告以及分析报表等纳入到中心的管理范畴中,并且要不断扩大职权,集中能力实现业务管理的流程化、规范化。其次扩大共享服务的范围。基于银行业务的不断扩大,银行为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发展不断推行创新性的金融产品,例如网上理财产品、P2P等产品,对于创新性的银行财务业务等要将其纳入到中心服务范畴中。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制定完善的计划目标。只有制定出明确的计划目标才能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标准。

(二)构建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

基于银行财务共享中心存在的绩效考核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商业银行要运用平衡计分卡的绩效考核理念,优化银行财务共享中心绩效缺失及人力资源建设问题。首先中心服务要以质量承诺为核心,将客户需求作为绩效考核工作的核心。银行属于服务行业,财务共享中心是为银行内部提供单据审核、薪酬发放以及会计核算等业务的,因此需要中心树立服务意识,将客户的需求作为工作的要求,处处体现服务的价值。例如在网络环境下,中心工作要主动迎合市场的需求,改变以往被动的工作方式。其次内部流程维度。财务共享中心的重要任务就是保证财务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提高流程的运转效益,需要优化内部流程,将内部流程运行效果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以银行回单为例,由于在电子银行模式下,通过网银转账的越来越多,银行回单问题也成为财务共享中心的重要问题之一,如何保证客户能够快速的收到回单是提高银行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唯一标识码,实现电子回单与会计凭证的自动匹配,解决了人工逐一整理银行回单、抄录、对应会计凭证编号的方式。此项功能通过优化银行接口需求,节省大量的人工。

(三)创新财务共享中心运营管理理念

首先是创建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本不是一种思维,但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创新商业模式层出不穷,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一套新的思维体系。互联网思维并不仅仅指依托互联网技术展开财务共享服务的运营,而是指互联网时代的一些新的思维模式。其中,“用户思维、社会化思维、平台思维”都是我们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运用管理中可以引入并应用的。财务共享服务应当构建技术平台,实现业务和财务之间的对接,企业和供应商之间的对接,企业和银行之间的对接,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打造成联通各方的平台核心。其次树立柔化管理理念。柔性运营思维的应用,能够很好地应对日益提升的管理要求,直观地说,刚性思维是一套直线式的生产线,而柔性思维模式是这条直线上将差异件分流处理,同时允许员工进行生产线上的多流程环节处理,通过组织的柔性、技术的柔性、流程的柔性带来财务运营的多种可能。

(四)提高银行财务共享中心运营设施建设

首先银行要加强对中心的硬件设施建设。财务共享服务的实现及实施效果依赖于强大的信息系统平台。财务系统的设计以及与关联系统的集成关系着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运作效率和运营效果。银行应持续优化系统平台的建设,持续改进流程,引入工作流管理系统提高处理效率,并根据内外部环境变化以及上下游系统业务功能变化及时更新系统平台。其次开展宣传教育,营造内部控制为主的银行氛围。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导致部分员工从原有财务岗位调整到中心从事操作性工作,工作的内容发生了极大变化。因此管理层应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关注员工情绪,通过有效的交流沟通,积极疏导和开解员工不良情绪。最后合理安排财务人员工作岗位。一方面对分行财务人员的安置提供帮助,给予分行财务人员较多的选择权。另一方面为员工提供多样的职业发展通道,同时对中心内部表现优异的员工,给予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并可向总行其他部门或子公司输送优秀人才,让优秀人才有一定的上升空间以稳定员工队伍。

四、结束语

虽然通过实施财务共享中心模式大大提高了银行工作效率,促进了工作质量,但是在实践中还存在以下方面有待加强:

(一)财务共享服务改变了员工的日常操作习惯,对员工的用户体验带来较大影响。以员工报销为例,对于报销人和财务审批人而言,财务报销不再填写纸质单据,需要登陆系统填写电子报销单。在线审批,这导致部分员工和领导操作不习惯,对网上报销的便利性有所质疑。

(二)先进技术的应用及信息系统的支持仍需持续加强。共享服务模式下财务作业依赖于强大的信息系统支持。共享服务作业平台以财务管理系统为核心,数十个相互关联的系统共同构成。目前,共享服务中心主要的业务需求均已在系统层面实现,但仍有部分需求在系统层面得不到支持,需要持续研发和优化。

[参 考 文 献]

[1]朱凯.跨国公司财务共享服罩行奈侍庋芯[D].苏州大学,2013

[2]徐海波.新常态下人民银行财务预算管理工作转型的思考[J].财务与金融,2016(1)

财务共享中心存在的问题范文第2篇

随着信息化在医院应用越来越深入和普及,医院的各项业务已完全依赖于信息化系统。医院信息系统作为一个联机事务系统,要求7×24小时不间断运行,其可用性、连续性和安全性已成为决定医院能否正常运行的至关重要的前提。

IT技术保障信息化系统高可用性

1. 高可用性集群的应用

集群是一种并行或分布式的处理系统,由相互独立的、通过高速网络互连的两个或多个计算机(节点)组成,像一个单独集成的计算资源一样协同完成特定任务的系统。

集群系统可分为高可用性集群(HA)和高性能(HP)集群。高性能集群是指具有响应大量计算的性能,主要用于处理复杂的计算问题。结合医院应用的特点,天津人民医院采用的是高可用性集群(High Availability Cluster,HA Cluster)。它主要包括可靠性和容错性,是指以减少服务器中断时间为目的实现故障屏蔽的服务器集群技术。它在其中一台主机上特定的作业因主机设备异常而无法继续运作时,可在最短的时间内在其它正常的主机上重新启动该项作业。在高可用系统设计时,需考虑下述关键点:应用系统、主机/部件间的切换是否对用户透明?故障发生时,是否需要人为干预?切换的速度如何?配置是否简单方便,易于管理?与操作系统、应用程序是否能密切配合等等。

2. 数据备份的方法

备份的方法主要可以分为硬件级和软件级备份。硬件级备份是指用多余的硬件来保证系统的连续运行,如硬盘双工、磁盘阵列、双机容错等;但这种方法无法防止逻辑上的错误,如:人为操作、病毒、数据错误等。软件级的备份是指将数据保存到其他介质上。当系统出错时,可以将系统恢复到备份时的状态。用这种方法可以完全防止逻辑错误。理想的备份系统是在软件备份的基础上,再加上硬件备份,使得整个网络更加安全可靠。

3. 容灾的概念

容灾是一个范畴比较广泛的概念。我们平时所说的容灾,是指建立冗余站点和数据备份。当灾难发生时,迅速恢复数据,冗余站点接管主系统,以达到业务连续性的目的,即通过特定的备份和恢复机制,灾后最大限度地恢复系统正常运行和保障业务连续运转。

容灾包括数据容灾和应用容灾两类。数据容灾是指建立一个异地的数据系统,该系统是本地关键应用数据的一个实时复制。在本地数据及整个应用系统出现灾难时,系统至少在异地保存有一份可用的关键业务的数据。应用容灾是在数据容灾的基础上,在异地建立一套完整的与本地生产系统相当的备份应用系统。

从技术上看,容灾系统有两个主要指标:RPO(Recovery Point Object)和RTO(Recovery Time Object),其中RPO代表了当灾难发生时允许丢失的数据量,而RTO则代表了系统恢复的时间,目前对于医疗行业,对恢复时间要求越来越高。

4. 集群、备份和容灾的协作关系

从目的上讲,集群、备份和容灾技术都是为了消除或减弱意外事件给系统带来的影响,但是,由于其侧重的方向不同,实现的手段和产生的效果也不尽相同。集群和容灾技术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系统的可用性,即当意外发生时,系统所提供的服务和功能不会因此间断;而数据备份更多的是指数据从在线状态,剥离到离线状态的过程。集群和容灾技术是保护系统的在线状态,保证数据可以随时被访问。而备份技术的目的,是将整个系统的数据或状态保存下来,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挽回硬件设备损坏带来的损失,也可以挽回逻辑错误和人为恶意破坏所造成的损失。然而,数据备份技术并不保证系统的实时可用性。也就是说,一旦意外发生,备份技术只保证数据可以恢复,但是恢复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在此期间,系统是不可用的。备份技术、集群技术和容灾技术各有自己的优势,我们要合理地使用,使其稳定和谐地配合工作,共同保证着系统的正常运转(见“备份、集群和容灾之间的比较表”)。

医院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需求

1. HIS、CIS数据吞吐需求不断增加

随着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HIS系统会出现响应时间变缓的现象,其原因主要是基于HIS业务特点,即大量的并发随机读取造成的,因为后端磁盘单盘IOPS以及磁盘数量的限制,造成性能的瓶颈。

2. 未来做到有效统一管理

分散的存储无法有效地满足备份和容灾需求。医疗信息化的进程会增加管理的难度,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3. 缺乏有效数据备份及容错手段

几乎全部的数据都放在存储上,阵列成为单点故障点,一旦发生火灾或其他不可控的灾难使阵列损坏或宕机时,相关的服务都将停止。

根据医院需求构建信息化平台

1. 数据存储备份及归档平台

采用2台EMC NS480磁盘阵列、1台EMC Centera数据归档设备和1台EMC Avamar数据备份设备建设人民医院的数据存储备份以及数据归档平台。

(1)核心存储及灾备存储:核心存储采用EMC统一存储NS480,可以同时支持FC、iSCSI和NAS三种连接协议;配置3块73GB企业级闪存驱动器SSD、12块450GB 15krpm FC驱动器和15块2TB 7200rpm SATA驱动器。

备份存储采用EMC统一存储NS480,可以同时支持FC、iSCSI和NAS三种连接协议;配置15块450GB 15krpm FC驱动器和15块2TB 7200rpm SATA驱动器。

两台存储之间通过Mirrorview/S同步镜像技术实现块设备(例如数据库)的同步数据复制。

(2)归档系统:通过PACS软件的归档技术,将存放在NS480 NAS目录内的PACS文件可以定期基于策略自动化地迁移到专用的归档存储Centera上面。

在文件归档之后,源目录位置仍然保存指针文件,在需要访问归档文件时,只需要访问指针文件就可以读取已经被归档到Centera的数据。

(3)数据保护:采用EMC源端重复数据删除备份设备Avamar作为关键数据的备份系统,可以实现2TB的目标容量的备份。

2. 数据库服务器平台

采用2台IBM p570小型机作为HIS系统的数据库服务器,配置16核3.5GHz Power6处理器和64GB内存,通过2块8Gb HBA卡建立与2台EMC DS300B SAN交换机的连接,通过2块千兆光纤以太网卡建立与2台Cisco 6509E核心交换机之间的连接,通过安装HACMP集群软件实现故障切换。

采用2台IBM p550小型机作为PACS系统的数据库服务器,配置8核3.5GHz Power6处理器和32GB内存,通过2块8Gb HBA卡建立与2台EMC DS300B SAN交换机的连接,通过2块千兆光纤以太网卡建立与2台Cisco 6509E核心交换机之间的连接,通过安装HACMP集群软件实现故障切换。

人民医院的HIS系统和PACS系统数据库分别采用了业界领先的IBM p570小型机和p550小型机,具备了很强的数据处理性能,充分保证了人民医院HIS系统和PACS系统运行的性能。

人民医院的HIS系统和PACS系统通过HACMP与Oracle RAC实现集群功能,与数据存储和核心网络之间均采用双链路高速连接,整个系统不存在单点故障,充分保证了HIS系统和PACS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应用系统平台

采用IBM x3850 X5 PC服务器和VMware vSphere4虚拟化软件构建HIS系统和PACS系统的应用系统平台,利用虚拟化软件部署系统灵活、快速、可切换的特点,同时满足人民医院对软件测试、网管、防病毒等系统的部署需要,建立起一套灵活、快捷、安全的应用系统平台。

通过虚拟化,可以大大提高设备的利用效率,增强系统部署的灵活性,降低系统的部署时间,消除设备故障导致的业务系统停顿,增强业务系统的安全性,降低运营成本。

医院信息化建设平台建设总结

天津人民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医院的HIS系统和PACS系统、LIS系统等进行了整合,实现了信息共享,HIS已从初期的以财务为中心发展到现在的以病人为中心,医院的各项业务完全依赖于网络信息系统。因此,医院信息化系统的可用性和连续性显得尤为重要。

1. 建立全冗余的集群架构

以前,我院采用的是传统的集群解决方案,两台服务器通过磁盘阵列连接起来形成备份系统,服务器之间共享一个磁盘阵列,当主服务器停机后,备份服务器能实时接管中断的工作,不足的是,一旦磁盘阵列发生故障,整个系统就会停机。因此这个磁盘阵列就成了一个突出的单点故障点。

为此,我们采用了“两个运算节点+两个存储节点”的集群模式,主服务器系统由两台IBM P570+两个光纤交换机+两个EMC NS480组成一套双机热备系统(见主服务器和存储架构图),是一个组件全冗余的服务器系统。从功能上来讲,这套方案突破了系统全冗余,无任何单点故障点,使系统的运行真正没有了后顾之忧。

总之,这套系统采用无单点故障冗余体系结构设计,兼备了规避硬件故障和数据库逻辑故障的问题。

2. 全冗余SAN存储的技术优势:

实施以SAN为代表的存储区域网:随着数据的飞速增长以及管理的需求,实施以SAN为代表的存储区域网,建立专用的存储网络,并将分散的数据集中存储到扩展能力较强的磁盘阵列上,EMC NS480统一存储较原来的IBM DS470在性能和扩展能力方面提高了4~5倍。能够满足现在及医院今后3年~5年内发展的需求。

集NAS、FC及iSCSI多能力的统一存储:其中NAS解决了传统文件服务器的低IOPS问题;由于网络中存在多种应用,除了对IO性能及可用性要求较高的数据库等应用类型之外,还有很多应用需要以更便宜、更方便的手段使用中心存储,此外还有很多基于文件的访问,为此,我们可以使用具备SAN、NAS、iSCSI等多种协议接口的存储设备,将不同需求的应用按可用性、成本等分级,分别使用不同的接口类型访问中心存储。

全自动化分层存储及二级缓存技术:固态硬盘的IO吞吐能力是传统的光纤磁盘的30倍,通过二级缓存技术可以将现有存储的整体性能提高3倍以上,以应对今后对存储性能提高的需求。采用分层存储技术可以在保障性能的前提下,有效地降低总体拥有成本,如为满足PACS系统需求,可以通过分层存储技术,采用少量的高性能磁盘如SSD和SAS来保障整体性能,同时采用大量的低性能大容量的SATA硬盘来降低总体成本。

3. 基于源端重复数据删除备份技术

EMC AVAMAR是业内唯一的集源端重复删除技术和备份技术为一体的软硬结合的解决方案。其去重比例可以达到90%以上,将人民医院原备份窗口从数小时缩减到15分钟左右。

4. 专业归档存储

当数据膨胀到一定程度时,数据量成为沉重的负担,检索、使用、备份,以及分类的工作量都急剧上升,在线的核心存储性能也会下降,同时为存放不常访问的海量数据,不得不采购昂贵的大型可扩展磁盘阵列,为优化系统性能, 降低总体拥有成本(TCO),可以把将近70%~80%的非常用数据迁移到行业认可度极高的专业且易于管理的归档阵列Centera归档系统中去,由于采用内容寻址(CA)技术,不仅性能得以上升, 而且管理更加方便。

5. 数据级的容灾体系

为面对诸多不可预期事件(地震、火灾、洪水等),建立容灾体系,通过网络在本地数据中心以及灾备中心之间的存储阵列间实现数据复制,将极大提升医院数据的生存率。异地数据容灾是今后医院信息化发展必经的过程。

财务共享中心存在的问题范文第3篇

关键词:网络营销 信息管理 信息系统 资金流

一、概述

在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双重推动下,我国电子商务的繁荣发展,网络营销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据调查表明:大学生有78%的人都曾在网络上购物,其中15%的人认为网络购物是他们主要的购物方式,而网络营销的优势显而易见,广阔的市场促使很多人选择在网上购物或者开店创业。网络营销的发展方便了人们购物,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商品在运输过程中存在丢失,损坏,追踪不到信息等问题以及网络的虚拟性、安全性等性质,这给卖家,物流公司,买家都带来一定的困扰,从而影响到卖家与买家之间的合作,进而影响网络营销的发展。

为了提高买家、卖家、物流公司、结算机构等满意度,也为了保障顾客的权益,资金、物品的安全性以及网络营销更好地发展,需要对资源进行有效地调整,因此对网络营销中的物流运作进行管理是十分有必要的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网络的运输模式,了解物流与网络营销的现状,发掘其中存在的问题,不合理的地方。调查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可行性的建议,促进网络营销的健康、合理化发展。

二、网络销售渠道及交易过程

1.我国的物流企业有相当一部分是从传统仓储运输企业演变而来,其营销理念、营销策略、营销模式、机制和手段还没有完全完成同步转变。

2.网络销售渠道分为直接和间接渠道,网络渠道提供了双向的信息传播模式,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沟通更加方便畅通。网络直销减少了流通环节,给买卖双方都节省了费用,产生了经济效益,但是互联网只能直接面对部分客户,网络间接销售使网络商品交易中介机构成为网络时代连接买卖双方的枢纽。网络间接销售信息的流程如图1所示,而网络直接销售信息的流程如图2所示。

图1 网络间接销售信息流图 图2 网络直接销售信息流图

网络营销物流是基于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网络化的物资或服务的配送活动,若要解决日常交易物流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就要从这三方面着手。

三、网络销售物流管理的探讨及改善

1.网络营销信息流

物流服务起着连接厂家、批发商、零售商和消费者的纽带作用,物流信息系统是整个物流系统的心脏,又是整个物流运作系统的神经网络,联系着物流运作和管理的各个环节。同时又是提高物流运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主要手段。

图3 物流信息化管理流程

电子商务中,物流的运作是以信息为中心的,在网络环境下,企业时刻受到内部与外部众多信息需求者获取信息的压力,这些荣誉繁琐的步骤将会使得企业会计信息提供滞后,网络信息的发展满足不了现代化物流的需求,只有建立结构紧凑高效率的网络型组织结构,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物流信息体系,才能大大缓解这一问,进而提高物流运作的整体效率水平,实现物流信息化的管理流程,如图3所示。

实现物流信息化的管理,要依靠信息系统管理来实现:①客户管理系统,收集客户资料、需求,记录客户购买信息,对销售进行分析和预测,使企业与客户能做到信息和收益共享。②采购管理系统,针对供应商,从订购信息,采购决策,验货,采购价格进行系统管理。③仓库管理系统,针对物资存储,进出货,流通加工,货物追踪,分配计划,运输调度的管理,对不同的仓库资源做到集中处理。④财务管理系统,对销售和采购系统传送来的应收,应付账款进行会计核算,进行 平衡和财务监控。

针对当前物流信息化问题,除了依靠系统的管理,其它方面也应进行相应的改进措施,企业从上至下都应意识到信息的重要作用,转变思想观念;重组业务流程,统一相关标准,保证信息的有效交流,实现与电子商务的接轨;加强相关物流信息化软件的开发,提升整体信息化水平;引进和培养物流信息化人才,人才决定了信息技术在企业中发挥的效果。

2.网络营销资金流

电子商务的运作引发了商贸领域的变革,尤其是促进了网络银行的发展,电子商务的核心环节是资金流,也就是网上结算,这必须全权依赖于网络银行的配合,电子商务就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虚拟商务”。

网络银行是以银行的计算机为主体,以银行自建的通讯网络或公共网络为传输媒介,以单位或个人计算机为入网终端的“三位一体”的新型银行,它为人们提供了随时随地使用的便利。随着网络银行的发展,诞生了用于网上交易支付的电子货币――网络现金,它能在网上支付商家之间及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各中电子商务账单,网上银行操作流程,如图4所示。

图4 网上银行操作流程

在电子商务的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活动能够做到空间、时间和效率三方面的改变,本质上都极大地延展了企业财务管理的能力和质量,使财务管理达到了原来不可企及的水平。网络财务作为企业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从根本上促进了财务与业务的协同,即财务部门的预算控制、资金准备、网上支付、网上结算等工作与业务部门的工作协同进行。

财务共享中心存在的问题范文第4篇

一、商业银行现行财务分析的局限性表现

(一)商业银行财务报表信息质量的局限性。第一,现行财务报表只能提供过去的、某一特定时期内的货币化信息,而与报表使用者对未来的、可预见性的、相关程度更高的全面信息的需求相距甚远;第二,缺乏对有银行业特色的财务报表体系的深入研究,而简单套用了一般企业财务报表体系的形式,以至难以充分反映商业银行特殊业务的具体情况;第三,商业银行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可能因受到银行内部各种动机的支配而被人为地降低乃至破坏。

(二)商业银行进行比率分析的局限性。第一,比率值要与某一标准比较方有意义,但这样的绝对标准受到样本数量、计算方法及异常情况的影响,几乎不存在;第二,某些比率反映的是银行在特定时点上的财务状况,却无法揭示会计年度其他时点上的财务状况,这有时会引起误解,比如资产流动性比率高,仅表示银行资产在会计报表日的流动性较强,并不能就得出该年度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强,流动风险小的结论;第三,不同的比率有时会发出互相矛盾的信息,给正确评价银行财务状况带来一定难度。比如某银行的利差率高于同业平均水平,其资产利润率却低于同业平均水平,此时便难以判断银行盈利能力的强弱,而需结合其他信息综合考虑;第四,比率分析在进行银行同业的横向比较时,会受到不同银行采用不同会计方法的干扰和影响,而同一银行进行纵向比较的可比性又会因银行在不同期间所选择的会计方法的变更而相应减弱。

(三)商业银行财务分析人员素质的局限性。商业银行的财务分析人员应具备一定的财务理论水平、较强的数据处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总之对人员的素质要求颇高。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商业银行财务分析人员距离上述条件尚有较大差距,这就导致财务分析过程中出现众多的行为性缺陷。

(四)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分析的局限性。近年来,随着金融业务的不断创新,我国商业银行也开始涉猎表外业务,加业务、信托与咨询业务、贷款承诺及衍生金融商品交易等。在现行的会计帐务处理程序下,表外业务未被纳入资产负债表中,仅以报表附注的形式予以注明,商业银行财务分析的庞大指标体系中也普遍缺乏对银行表外业务的考核分析指标。由于表外业务具有自由度大、连续性弱、透明度差、风险性高的特点,商业银行现行财务分析不对其进行多方面的风险分析,将很难适应表外业务快速发展的趋势下防范潜藏着的巨大风险的需要。

(五)商业银行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局限性。

1、流动性指标体系中,存贷款比例指标的分子、分母分别为银行的各项贷款之和与各项存款之和,存贷比率越高预示着银行的流动性越差,因为这表明相对于稳定的资金来源而言,银行占用在贷款上的资金越多,流动性当然越差。相反,该比率越低,则表示银行还有额外的流动性,因为银行还能用稳定的存款来源发放新贷款。过高或过低的存贷比率对银行都是不可取的,只有适中的存贷比率才表示银行对资金来源与运用间的安排适当,较好地兼顾了流动性与盈利性。这项指标的主要缺陷在于它忽视了存款、贷款各自内部结构的差异,只是简单地将贷款总额与存款总额相比,这就有“一刀切”之嫌。

此外,资产流动性比率为银行流动性资产与流动性负债之比。这一比率越高,表示银行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问题在于银行的某些流动性资产并不一定能在短期内(通常指一个月)变现,比如应在一个月内到期的贷款未能如期收回,就使得银行的流动性被虚增。这显然将降低利用该比率衡量银行流动性强弱的可靠程度,甚至会使信息使用者对银行流动性的真实状况产生一定程度的误解。

2、盈利性指标体系中,资本利润率是由银行当年的净收益与资本总额相比得到的,其中资本总额等于核心资本、附属资本之和再扣除某些项目。但目前我国对银行资本的定义及范围的界定还不够明确、细致;另外对资本各组成项目的内容、涵盖面的规定与国际标准——巴塞尔协议比较,也有较大差异。这些都必然会影响到在实践中运用该比率分析银行盈利能力大小的效能。

3、安全性指标体系中,资本充足率是衡量银行以自有资本抵御经营风险能力的最关键性指标,也是央行实施金融监管的焦点所在。该比率能否如实反映银行运营情况,取决于两方面因素:一方面有赖于财务制度和审计制度的健全,避免用帐面处理的技巧瞒天过海,如附属资本的范围可能被不合理地扩大,特定资产的归类对计算出来作为分母的风险资产总价值又有很大影响;另一方面若银行和企业的关系未理顺,银行不具备独立于企业的地位,反而有这样那样的密切联系,就可能会使外在表现出来的资本充足率比真实比率来得更高,如坏帐冲销问题未及时得以解决,坏帐损失又未及时用自有资本补偿,就会导致有“水分”的资本充足率的形成。这一指标的缺陷包括它可能迫使银行以资本为经营目标,追求高回报并向非信贷业务转移,而资产的多样化会进一步加大计算和报告资本水平的难度。此外,以信用风险为主的该比率缺乏弹性,不能代替充分信息的市场判断,不能避免道德危害、银行危机和系统性风险,还会抑制银行投资。

贷款质量指标包括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呆帐贷款分别占贷款总额的比重这样一系列比率,计算了解这些比率能保持对各类非正常贷款的动态监控,从而灵活采取各异的贷款管理方式。对非正常贷款的准确划分是一项较复杂的工作,我国借鉴国际经验,引进国际上通行的五级贷款新分类法。但实践显示该方法在我国商业银行推广应用的时机远未成熟,“一逾二呆”的旧分类法仍有很大的“市场”,这使得对贷款质量的分析失去了科学的基础,新方法的优势更无法有效发挥出来。

二、商业银行现行财务分析的对策及值得注意的问题

(一)商业银行现行财务分析的对策。

1、借鉴吸收国际上在财务报表体系改革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尤其致力于能充分容纳银行特殊业务信息的、具有银行业特色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商业银行财务报表体系的建立。尽快解决诸如有无必要编制银行现金流量表及在明确有必要编制的前提下,应设计什么样的特殊格式、项目,使之能真正有利于揭示出银行现金流量方面的有用信息等等重大问题。

2、要确保银行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可通过三大途径来实现:其一,加大央行现场检查、非现场检查等监管措施的力度;其二,条件较好的银行还可聘请注册会计师进行财务报表审计;其三,利用会计准则的权威性来约束商业银行的会计行为,就必须加快会计准则中有关银行特殊业务准则及财务报表准则的出台。

3、建立全面分析和专题分析相结合的财务分析制度,力求做到每月一次简要分析,每季度一次详细分析,每半年、年度一次全面分析,出现重大问题时再作专题分析。各分行的财务分析应在基层行财务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总行又基于分行财务分析的结果进行全行分析,如此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财务分析制度。只要将之贯彻落实,就一定能收到较理想的效果。可见,财务分析制度的执行者——人的作用不容忽视,所以在制度建设的同时,还应着手加强对银行财务分析人员的专业培训和职业教育,注重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相关理论水平。

4、在现有银行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中加入评价表外业务的风险性、流动性、效益性的系列指标。比如,用“表外业务金额/银行资本总额”再与一定标准比较,就可以衡量表外业务的风险程度;又如我们可设计指标来反映表外业务对银行资产流动性的影响;再如,在计算资本充足率时,对表外业务也应予以考虑,即应制定出表外业务风险资产额的计算方法,使之成为银行加权风险资产的一个组成部分。总之,要始终对银行表外业务蕴涵的高风险保持高度警惕,通过跟踪监测,防患于未然,以利于银行的长远安全与持续运作。

5、正确处理央行对商业银行的强制监管与商业银行利用财务分析进行自律性监管之间的关系。二者的关系是:最终目的相同,都是为确保银行的三性,只是出发角度、采用手段有所不同。因此二者应尽量做到数据共享,相互支持,相互补充,相互促进,而不应彼此对立、割裂。

6、针对前文提及的银行现行财务分析的指标体系中存在的不妥之处,具体可改进克服如下:其一,既然资产流动性指标存在潜在的误导性特点,我们应注意在分析银行资产的流动性时,结合其他比率,如速动比率、不稳定资产与流动资产之比等,综合考察和判断;其二,对资本利润率指标要注意明确、细致地界定作为分母的资本总额各组成部分的范围、内容,以增强指标计算的可操作性;其三,着力解决与资本充足率有关的准确计算,压缩人为“水分”,缩小与国际间不必要差距的众多问题;其四,将衡量贷款质量的系列比率改为正常贷款余额、关注贷款余额、次级贷款余额、可疑贷款余额、损失贷款余额,分别与各项贷款余额相比这样一系列比率,以便与所采用的新贷款分类法相配套。这些比率功能能否到位,关键还要靠新贷款分类法的切实落实,因此如何使该分类法更易操作,更易被接受,是眼下亟待攻克的难关。

(二)商业银行财务分析中应注意的问题。

财务共享中心存在的问题范文第5篇

关键词:现代企业制度;会计监督;难题;建议

自从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企业一直在不断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完善自己的企业制度。然而要想真正建立起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就必须加强对于会计监督的管理。现在很多企业都没有充分认识到会计监督的重要性这一问题,导致在财务管理中出现了会计信息失真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企业就无法真正确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这将影响我国企业的发展,拖慢我国企业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步伐。

一、现代企业制度下我国企业在会计监督方面的问题

(一)法律制度不健全

由于相关的法律与制度还不够健全,导致我国目前对企业的会计监督无法得到真正的落实。从而导致企业对于会计监督认识不足或者敷衍了事。在我国,一般企业中的会计只是会计监督的执行者,根本不具备独立的地位,一旦企业领导发号施令,会计就不得不去执行。这就使得会计无法完整的行使自己的监督权,沦为了企业管理层的附庸。这些问题都是由于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所导致的,它使会计监督无法真正落实到位,造成了会计信息失真等恶果,也为不法之徒提供了可以钻的漏洞。

(二)政府监督不到位

在我国,财政、审计、税务等部门都可以行使会计监督的权力,这一方面直接造成了会计监督的多层管理,使政府对于企业的监管政出多门,这就导致我国的会计监督显得比较混乱,使企业和会计人员无所适从。另一方面,这些部门虽然可以对企业的财务进行监管,但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执法权,既不能左右被查企业的人事任命,又无法对出现账目造假等问题的企业做出真正有力度的处罚。这些情况都导致了我国会计监督领域中政府监督的不到位。

(三)企业内部的监督机制不健全

我国不少企业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很多企业对会计监督的重要性也认识不足。很多企业在实际的财务管理中并没有一个比较规范的加强会计监督,防止舞弊的标准。即使有一些企业建立了相关的制度,但是在实际上并没有得到认真落实,只是存在于纸面上。这些情况导致了我国一些企业内部管理比较混乱,另外,在我国很多的企业中,会计并不具备独立的地位,在工作中受到企业管理层的很大制约,无法有效行使其监督权限。这样尴尬的地位使会计始终无法摆脱企业管理层的控制,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约束,使会计监督形同虚设。

(四)会计人员整体的业务水平与素质有待提高

在我国,对会计人员素质与水平的培养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虽然近年来我国很多高等院校都培养出了很多高学历的会计人员,然而这些人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展现出的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有高有低。这是应试教育的弊病,姑且不谈。在我国一些企业,尤其是家族式的企业中,会计岗位由于涉及到资金的管理,在一些人眼中是把持财务大权的“肥差”,因此一直是任人唯亲的重灾区。许多企业的会计人员对于会计监督是一知半解,无法有效的执行,还有极个别的会计人员藐视国法,,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

二、现代企业制度下完善会计监督机制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会计监督的法制建设

面对会计监督相关法制不健全的情况,我国政府应采取果断措施,加快脚步建设相关法律制度。为有效的运行会计监督机制提供相关的法律保障,奠定坚实的法律依据。会计监管机制能否健康有序地运行与相关法律法规是否健全是分不开的。要想不断加强会计监督,我们就需要不断的对法律体系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就目前而言,我们需要对现有的会计监督制度进行不断的改革与完善,力争建立一个能够满足企业越来越多元化的经营需求的会计监督机制。同时,也要使各监督部门的执法权限和执法职责得到有效的确认与加强,使政府能够在企业管理中充分发挥其监督者的作用。最后,政府需要增加对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同时对相关企业的责任人进行曝光,以增加其犯罪成本。我国要积极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为我所用,并通过不断的完善会计监督的法律法规,建立统一的会计监督法律体系。从而为会计监督的建设奠定基础,使会计监督做到有法可依。

(二)健全政府监督机制

政府应建立健全对于会计监督的监管机制,加强对公司资产的监管和管理,进一步减少资产损失。首先,要加强对企业各类资产的监管,加强对于对外投资的监管。对于对外投资,会计主管需要提供准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之后由员工代表讨论决定。最后,要加强对企业对外经济保障的监督。对于提供财务担保的公司,需要依据相关法规与程序仔细调查其资产规模和还款能力,以便进一步实施。另外,还应加强对企业成本的监督和管理,进一步保证成本核算的合理性和规范化。首先,企业应加强对费用的监督。其次,企业需要加强管理,强化营销成本的监管,特别是各部门对服务行业的费用和支出的监督。加强利润和利润分配的监督管理,维护业益。企业继续加强对营业外支出的监督,对私下支出的部分不提供报销,加强对营业外支出的监管。

(三)加强企业内外部监管

不断加强社会对企业的审计监督。社会审计监督主要是通过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的真实性,合法性,全面性,以及对企业的各种经济活动进行审计和咨询,并制定真实可靠的年度报告。为了避免虚假,误报,企业资产被错误评估等问题,保护会计信息用户的合法权益。政府应该充分发挥监督职能。《会计法》中已经对相关部门的权力与责任进行详尽的规定,并通过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定期检查,对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水平与质量进行监督和管理,以进一步确保会计事务的合法性、公平性。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确保经济和商务事项,会计事项,批准人事,经理,财务官等职责明确,确保权责明晰,避免在彼此工作中相互推诿或越俎代庖,其次,对于记账人员,审批人员,处理人员,财务保管人等进行分工,避免过度集中权利或工作巧合造成的欺诈与重复工作等现象。最后,会计人员和审批人员,经理,财务保管人之间应该相互合作,相互制约。通过明确每个岗位的工作范围和重心,然后组织分工,确保每个岗位之间的关系是互相联系与互相制约的,从何杜绝营私舞弊,减少错误的发生几率。

(四)加快会计队伍建设,培养高水平的会计人才

加强会计监督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加强对会计人员监督和培养,对会计人员从较高战略层面进行监督,规范会计人员准入程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企业对资金进行私下挪用,确保不会形成官僚风格,避免企业管理层滥用权力的情况。有效减少会计人员直接接触资金造成的资金浪费与营私舞弊等现象。同时,需要继续加强会计人员的风险意识,明确职责,进一步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会计和审计职能能够不相互替代,实施集中会计,核算会计信息真实有效。会计中心存储,财务信息资源共享,内部审计部门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工作。

三、总结

总之,在现代企业制度的框架下,建立健全框架监督制度,是相当有必要的。一方面,要承认我们企业制度在会计监管中存在的问题,既有企业自身的原因,也有外部监管,包括法律制度的因素在内另一方面,要更加注重在新形势下建立新型的“四位一体”的会计监督制度,即加强内部会计监督,加强政府监督,加强社会监督,加强法律监督。只有这些措施落到实处,我们才能实现在我国建立企业制度和会计监督的最终目标。

作者:赵宏亮 单位:黑河市合作区国税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