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务共享建设总结

财务共享建设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务共享建设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财务共享建设总结

财务共享建设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石油企业;财务共享模式;财务信息;数字化管理平台

一、引言

石油企业是我国能源产业的一部分,与国家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财务共享模式的建设,可以为石油企业经营管理与决策提供全面、有效的财务数据支持,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如何发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提升石油企业综合管理水平,是企业管理者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就石油企业财务共享模式的应用进行分析。

二、财务共享模式产生的背景

财务共享模式最早由美国福特公司提出,是该公司针对自身财务管理问题,通过多方面的研发与调整,实现信息技术与财务管理结合的一种财务管理模式。通过对企业实际管理情况的分析,提升财务数据管理工作效率,强化财务管理力度,减少企业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以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1]。财务共享模式的运用为企业内部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信息数据支持,同时可以使管理者对自身工作情况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形成初步的认识,使其在财务共享模式的支持下解决管理问题,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财务共享模式的推广得到众多企业的重视,逐渐成为当前企业比较关注的一种财务管理模式,为企业战略发展与经营管理工作开展的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石油企业中财务共享模式运用的意义

(一)整合企业财务资源

石油企业财务共享模式的建设为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技术支持,保证财务资源的集中、统一管理。在日常经营管理工作中,加强对财务共享模式的建设,借此收集与管理企业内部的财务资源,并根据企业发展需求,优化业务组织与流程,发挥业财资源共享的优势,为企业业务工作开展提供财务资源信息支持[2]。当企业财务资源得到整合利用后,企业的管理模式与经营效果也会发生变化,不仅实现高质量工作,同时还为企业经济效益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资源保障,提升石油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二)统一企业财务管理模式

在财务共享模式的支持下,改变企业各部门财务各自为政的工作模式,实现财务管理工作的统一。财务共享模式的运用能够结合企业的内部管理情况,统一财务管理工作流程与标准,为财务管理行为提供制度保障,使财务管理工作有秩序地开展。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增强各部门之间的财务信息互动效果,使财务管理人员了解各个部门工作的情况,还可以将财务数据反馈给企业管理人员,为针对性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

(三)提升企业业务工作效果

石油企业财务共享模式的建设为业务工作有序开展提供支持,解决业务工作效果不理想的问题。部分石油企业因为财务与业务信息互动不到位,所以无法发挥财务信息的作用,为业务工作开展提供指导。财务共享模式的建设主要以信息技术为载体,以财务部门为核心,覆盖企业所有的财务经济活动[3]。在该模式的支持下,财务管理人员可以及时发现业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科学的业务发展规划,为高效率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业务部门可以根据财务数据,做好资源配置与业务发展计划工作,降低企业成本的同时,提升经济效益,促使企业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四、财务共享模式在石油企业中的应用

(一)统一财务信息,提高管理效果

石油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财务信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反映出企业经营管理状态,是企业制定发展战略目标的依据。财务共享模式运用的过程中,提升对财务信息管理的认识,明确这一工作对企业财务管理能力与综合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性,树立积极乐观的工作态度,推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顺利进行[4]。与传统财务工作模式相比,财务共享模式的建设,实现了对企业预算、执行等工作的全方位监督,可以保证企业管理工作实施的效果。财务共享模式具有实时性的特点,能够解决以往财务预算信息滞后性的问题,同时可以提升企业对预算工作的重视,促使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有序进行。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应提升对财务信息管理工作的重视,将此作为财务共享工作的重点,加强对石油企业内部财务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将此运用在财务目标、业务目标与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建设中,为石油企业经营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提供财务数据支持,促使企业更好地发展。

(二)加强人员队伍培训,促使财务共享模式运行

在石油企业运行的过程中,需要做好财务人员队伍的建设工作,使企业内部财务人员掌握财务共享模式的运用方法及原理,并主动用此进行财务管理工作,为企业发展助力。财务管理人员是财务共享模式的建设者与实施者,其业务素质与能力直接影响财务管理工作效果。若是工作人员不了解财务共享模式的工作特点,那么将会影响财务管理的创新与改革,无法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因此,石油企业可以根据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情况,组织个性化培训活动,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与职业素养,使其掌握现代化财务管理模式,并在日常工作中灵活运用,以此增强财务管理工作效果,促使企业经营管理工作高效开展。首先,对财务人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财务人员的创新意识与改革发展意识,使其认识到财务共享模式是时展的要求,是自身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可以提升工作人员的积极参与意识,有利于财务管理创新发展。部分财务人员对财务共享模式的运用存在一些抵触心理,认为信息化财务管理工作可以支撑企业的发展,不需要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创新。当前部分石油企业虽然已经引进信息技术,建立信息化财务管理系统,但是无法满足石油企业未来的发展需求,企业财务人员难以获得更多与企业内外部发展有关的信息,增加了财务管理工作的难度。财务共享模式的建设,不仅可以获得企业内部的财务信息,同时可以了解市场环境,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支持。因此需要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变财务人员的思想观念,推动财务管理模式改革与创新。其次,对财务人员进行理论方面的培训,使工作人员掌握财务共享模式的操作方法,借此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效果,为企业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理论培训活动是丰富财务人员基础知识,强化财务管理工作效果的重要媒介。通过个性化的培训,可以提升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使其掌握更多现代化技术,对后续管理工作的实施具有重要作用。在培训活动中,应以工作人员的财务工作水平与信息化管理能力为基础,选择适合的内容,以此提升培训效果,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为财务共享模式的运用提供人员支持。最后,做好工作经验的总结,为财务共享模式的运用奠定基础。石油企业利用财务共享模式开展工作时,需要做好工作经验的总结,吸取财务管理工作经验,为财务共享模式的运用提供基础保障[5]。工作经验总结十分重要,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举措。日常工作中,要求工作人员定期总结财务工作情况,并反思自身在岗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或者问题,利用以往的成功经验解决问题,促使石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三)建立数字化管理平台,提升财务工作效率

在石油企业中,若想展示财务共享模式的应用价值,提高财务与业务工作效果,可以建立数字化管理平台,将此作为推动财务共享工作实施的载体,为信息管理、业务管理提供技术支持。财务共享模式管理工作具有高度集约的特点,涉及的工作内容、信息数据非常多,若是采用传统人工方式进行管理,会失去财务共享模式建设的意义,无法实现资源共享。数字化管理平台的建设,为工作开展提供支持,同时可以解决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石油企业运行的过程中,可以在原有的管理系统基础上进行创新,引进现代化管理技术手段与方法,建立符合实际的财务管理数据库,要求工作人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做好财务数据信息的处理工作,减轻工作压力,提升财务信息处理工作的有效性。以中石油为例,该企业建立了多个数字化平台,包括业财融合价值管理平台、全球财务共享服务平台等。在数字化平台辅助下,促使企业业财融合,同时能够将两万余财务人员的工作批量化、集约化到不到两千人的财务共享中心完成,促进效率大幅提升,并实现低碳、安全化运营。石油企业运用的过程中,可以参考其他成功企业的经验,立足自身经营管理情况,建立符合实际的数字化管理平台,将企业财务信息全部整合在一起,为管理工作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持,促使石油企业长远、稳定发展。

(四)加强风险防范,提高财务管理效果

在石油企业运行的过程中,会因为市场环境或者企业内部管理的因素,出现运行风险,对企业稳定发展造成较大的影响。实际工作中,石油企业应提升对风险防范工作的重视,使企业管理人员与财务工作人员认识到企业运行中存在的风险,并发挥财务共享管理模式的优势,做好风险的防范工作,为石油企业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6]。在风险防范工作中,加强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运用,利用财务信息对企业财务管理情况与业务工作情况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建立财务预警体系,若是发现问题,则需要做好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工作,利用风险防范策略解决问题,以此提升财务管理工作水平。此外,石油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应将财务共享系统作为工作的载体,增加财务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的交流与互动,提升各个岗位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为企业资金管理与运用提供支持,促使企业可持续发展。通过管理制度与日常沟通的方式,为风险防范工作开展提供支持,强化风险防范意识,促使石油企业稳健运行。

(五)建立内控制度,提高财务共享工作效果

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可提高财务共享工作效果,使各项工作变得更加规范有序。在财务共享模式下,内部控制工作的实施,需要体现出信息技术的优势,以企业的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石油企业的业务、财务等经营性活动进行动态的监督,以此实现高效率管理,推动企业长远发展。首先,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石油企业财务共享模式管理工作中,应树立正确的工作理念,将内部控制工作与企业财务管理有机融合,对财务工作行为、管理行为等进行监督,使各项工作在内部控制体系的监管下进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中有较多的数据信息,内部控制中,对共享中心的数据进行分析,了解企业财务管理的需求,要求业务部门人员以财务管理需求为基础,开展业务工作,在实现企业业务目标的同时,完成财务目标,为石油企业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7]。其次,加强对财务共享中心系统的管理,优化系统的功能,增强管理工作效果。财务中心服务系统中应包含应收账款、应付账款、资金动态管理、财务报表等功能,通过多个功能的集中建设,实现对石油企业所有业务的动态管理,为后续信息的运用提供便利。最后,立足财务共享中心,完善财务内部控制流程。对财务共享模式的内部控制,可以更好地发挥财务共享中心的作用,能够为管理工作开展提供支持。实际工作中,需对财务共享中心的运用情况进行分析,结合内部控制的要求,建立适合该中心的内部控制流程,对企业资源的运用情况进行监管,保证资源利用与配置的有效性,促使后续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五、结语

财务共享建设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关键要素 启示

一、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定义

共享服务的业务从财务和会计职能发展到人力资源、采购、信息系统,以及法律、投资、研究与开发等业务。在各类共享服务中心中,目前国际上最流行的就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所谓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即将企业各种财务流程集中在一个特定的地点和平台来完成,通常包括财务应付、应收、总账、固定资产等等的处理。这种模式在提高效率、控制成本、加强内控、信息共享、提升客户满意度以及资源管理等方面,都会带来明显的收效。

二、JS保险公司江苏省分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构建案例介绍

(一)JS保险公司江苏省分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背景

JS保险公司江苏省分公司下辖苏州、南京、无锡等13家市分公司,共有县区支公司(含支公司级营业部)156个,营业网点1000多个,从业人员7000多人,业务遍及全省所有乡镇。全省年保费收入超100亿元,13家市分公司保费全部超3亿元,其中苏州、南京分公司超20亿元。

(二)JS保险公司江苏省分公司发展过程中的财务管理问题

1.分散的独立财务组织效率低下、成本高昂。财务人员规模庞大、人员冗余、结构性成本较高方面:截至2011年3月末的统计数据显示,江苏省公司财务人员中区县支公司230余人。财务大量精力投入日常操作,在决策支持方面所为有限。分公司从事会计操作类工作的财务人员占比很高,达到78%,是从事财务管理类工作的财务人员人数的3.55倍。

2.对操作性财务风险的集中管控能力较弱。会计操作职能分散于各级财务组织,并与财务管理职能高度黏合,总公司对操作性财务风险的集中管控能力较弱。具体表现为:会计核算分散,关账及时性无法保证,数据有人为干预。会计审核分散,风险集中管控的力度不够。

3.缺乏对业务的支持能力和战略推进能力。由于会计核算等基础业务是由当地的财务团队自行完成的,他们一方面要面对省公司,实时学习最新的制度政策,按时出具各项报表、报告;另一方面基层业务单位的报销、支付都必须经过当地财务团队实现,他们必须面对频繁的点对点沟通。这种情况下,有限的能力和精力被频繁重复的琐碎事务所占领,深入业务进行业务支持和协助总公司进行战略推进变成一句空话。

(三)JS保险公司江苏省分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构建过程

1.财务制度规范化。财务管理制度方面主要体现在整个总公司财务管理制度的标准化,这是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构建的基础。制度方面,公司制定了《共享中心费用审核规范》、《江苏省分公司会计核算审核标准(2011年)》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核算操作手册》;细节方面,公司统一了凭证摘要,规范了挂账流程,费用收付费处理引入按键精灵自动输入等。制定统一的《会计核算审核标准》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核算操作手册》来规范会计核算行为,提高会计核算质量。

2.财务管理流程化。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立的过程实质就是财务流程再造的过程。通过流程再造实现了财务管理向流程化和业务化分工的转变。流程再造设计原则:确保资金安全、提升合规管控能力和效果、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控制分支机构账户间随意往来,解决账户过多难以掌控和管理的问题;实现资金集中支付、增加资金归集和下拨频率,进而提高资金内部循环运转速度及使用效率;压缩公司营运环节资金占用量;明晰职责,厘清业务、理赔和财务之间职责,分析每一风险点对应有能力控制的岗位,以此确定职责归属。财险江苏省公司在组织结构上,设置了核算部、结算部、审核部和支持部。在操作过程中,实施了包括费用报销流程、资金收付流程、应付流程在内的流程再造。

3.财务管理网络化。信息系统最重要的作用在于它建立了一个IT平台,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制定的一切财务制度都固化在统一的数据库中,包括财务作业流程等都在信息系统中进行统一设定,成员单位不得随意修改,从而保证总部的战略得到有效贯彻和落实。费用报销系统于,2012年完成二期与新一代财务系统的接口开发。资金管理系统已上线推广支持车险赔款的自动支付,但还需与相关系统整合、实现相关功能优化。公司开发了多个支持共享中心日常工作的网络工具,主要有:“集中支付E化流程”、“会计凭证映射表”、“线下赔款支付明细表”、“不规则收款人信息清单”、“网银支付信息管理及对账工具”等。

4.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监督考评体系建设。从执行出发,以刚性协议规定服务质量:为规范会计行为,加大管控力度,切实提高服务水平与工作效率,江苏省财务共享中心推出《服务水平协议》,确保财务管控规则得到刚性执行,真正把服务过程纳入制度管理轨道。《协议》按照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承担的九大块业务内容,分别以审核、支付、核算三个环节为流程,以“速度”、“质量”、“效率”为衡量指标,并设置了具体的目标值、衡量方法,对服务水平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考核与监督。

三、总结

(一)对财务共享操作流程持续改进和优化和人员的变革

财务共享流程不可能一成不变,随着系统不断上线、机构不断增加或转型及各种新的管理要求出台,必须对已经梳理的流程进行持续优化。同时,通过教育与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知识与技能,提高财务人员整体素质以满足集团未来财务管理的需要,从稳健型的核算人员转型为分析型、创造型的财务管理人才。

(二)考评体系要素的重要地位

我们认为能够提高成本、质量、效率与灵活性的要素都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放到综合的驱动因素中。JS保险公司江苏省分公司财务共享服务的实践都证明了构建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时其考核评价要素设计的重要性。

(三)关注关键要素之间的依存关系

财务组织变革就是将公司成员单位的共同财务核算业务从传统的分散组织中剥离出来,集中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构建集成网络系统就是根据公司财务服务的范围和内容,为了支持跨越时空的服务设计的信息高速通道平台,架起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与成员单位的信息服务通道。为了提高服务的水平和积极性,必须为新的服务主体设计奖惩制度,让服务主体的每个员工有积极性为组织创造价值,最终形成一个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流程再造的实现路径图。

参考文献

[1]张瑞君,陈虎,张永冀.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的流程再造关键因素研究――基于中兴通讯集团管理实践[J].会计研究,2010.7.

财务共享建设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高校;后勤财务管理;信息化;财务信息化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4. 017

[中图分类号] F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4- 0031- 02

随着近年来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化发展,财务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一种比较常用的财务管理方法。接下来,我们首先来看一下财务信息化管理的优势。

1 推行高校后勤财务信息化管理的优势

相对于高校后勤财务的传统管理方法来说,高校后勤财务信息化管理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1)高校后勤财务信息化管理有利于提高后勤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与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在高校后勤财务实现信息化管理后,明显地转变了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特别是一些先进财务管理软件的应用能够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让财务工作人员能够从繁重的计算工作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精力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汇总,而且财务信息化管理能够对财务数据进行精确计算,能够从多方面对财务数据进行综合对比、分析,提高了高校后勤财务工作的准确性。

(2)高校后勤财务信息化管理能够对财务信息进行有效整合,有利于提高高校经济决策的科学性。传统的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很难实现对高校财务信息的有效整和,财务数据对高校整个财务信息的反映不全面,会对高校经济决策的科学性造成影响;对高校后勤财务进行信息化管理后,不仅能够快速有效地对高校财务信息进行整合,还能与其他高校实现财务信息资源共享,对财务管理信息进行对比分析,及时发现高校自身在后勤财务的存在的问题,提高高校经济决策的科学性。

(3)高校后勤财务信息化管理能够更好地对财务人员进行监督。在对高校后勤财务进行信息化管理后,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数据进行量化、精确录入,有利于对高校的财务状况进行全方位的监督,提高了对财务工作人员的约束力,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2 高校后勤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原则与重点

2.1 高校后勤财务信息化管理的原则

高校后勤财务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坚安全性、先进性、实用性、经济性、渐进性这5大原则。

(1)安全性原则:高校财务信息是非常重要的信息,关系到高校的财务安全。因此在财务信息系统建设时要特别重视系统的安全性,保证财务信息存储、传输、应用的安全性。

(2)先进性原则:即高校后勤财务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要注意提升信息化系统的先进性,在完成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后,还要不断对系统进行升级管理,保证财务信息管理系统的先进性。

(3)实用性原则:即在选择财务信息管理系统时要注意着眼于该系统的实用性,是否适合本校的情况,在引进系统前应多与研发单位进行沟通,在系统平台研发期间针对学校的具体特点进行调整,保证财务信息管理系统的实用性。

(4)经济性原则:即高校要针对自身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的规模和功能,避免在引进财务信息管理系统时造成经济的浪费。

(5)渐进性原则:高校后勤财务信息系统的建设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要对信息系统管理进行长远建设规划,分阶段推进信息化系统建设,使系统能与学校的发展相适应。

2.2 高校后勤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平台建设的重点

财务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对系统进行重点建设。

(1)财务数据共享系统:在高校后勤财务实现信息化管理后,能够对大量的财务信息进行处理、存储、汇总。数据量增大导致使用的人数就会变多,数据“共享”成为了财务系统所必备的功能。因此在财务信息系统建设时要注意对财务数据采集系统、数据转换系统、数据查询系统的建设,并根据高校的具体情况,建立学生业务系统与教师业务系统,既保证了财务信息的安全性,又方便学生与老师对信息进行查询,提高信息数据的共享度。在共享数据系统建立后,需要将用户的详细信息及时录入系统,比如说姓名、性别、学院、专业、身份证号码等,为用户建立一个账户,让用户能够及时对数据进行查询共享。

(2)财务管理系统:高校推行后勤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校财务管理的水平,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因此在高校后勤财务信息管理系统时,比如加强对财务管理系统的建设,保证财务管理系统的实用性、安全性。

在学生缴费系统方面:建立起缴费与教务相连的系统模式,即学生要在缴费后才能参与各种教学活动,比如说只有在缴费后才能进行选课、信息查询、考试报名等等;同时建立起一个开放的学费管理系统,让相关部门能够及时了解未交费的学生,以便对未交费同学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未交费的原因,及时督促他们及时缴费。如果发现一些学生家境困难,可以对他们进行缓交处理。

在高校日常财务管理系统方面:在学校整体以及各个部门的经费预算核定后,财务系统建立起各个部门的专用系统板块,各部门在专用板块下对相应的信息进行查询管理;同时还要规定各级领导和工作人员的系统权限,并采用信息加密技术,保证系统信息的安全性。

(3)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素养。在新的财务管理系统建设完成后,要及时对相关财务工作人员进行操作培训,使他们能够熟练使用信息系统;同时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提高财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财务共享建设总结范文第4篇

会计信息化是建立会计信息系统,在手工会计流程的基础上应用会计核算软件,对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和信息化的处理,提高了经济管理水平。它最大的意义在于可以使信息使用者有个更加清晰的了解,做出更好的决策,还可以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从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发展。

高校会计信息化的现状是这样的:首先,高校的会计信息化的建设还停留在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信息化的初级阶段,也就是说,高校的会计信息化仅仅是将手工帐借助电脑来完成,而没有做到财务上的预测、控制和分析。其次,高校财务内部管理控制还没有实现信息化,比如核算科的工作是利用会计软件进行财务报账,收缴费部门是检查并收取学生应当缴纳的费用,而预算科是编制预算表进行财务预算,它们之间相互独立又有联系,但是由于并不是所有的科室都实现了信息化,肯定在工作中会有重复,沟通得不到位的地方。最后,高校会计信息披露内容单一,仅仅是财务信息的披露,而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更希望通过这些财务信息能反馈出一些其它的具有预测性的非财务信息,比如学生就业率等。

结合高校会计信息化的现状,我们会发现导致这些现状的根本原因在于高校会计信息化建设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下面我们进行具体的分析和阐述,并相应的给出参考建议。

一、高校会计信息化建设出现的问题

(一)安全性问题

所有的事物用之得当有利,反之则有弊害,会计信息化建设也是如此,网络是会计信息化的基础,会计信息在网络中实现数据共享,共同工作。但是当完全使用网络为载体时便会出现网络安全这样的问题,有一些“黑客”等不法分子,通过病毒攻击高校财务系统,使其会计系统瘫痪,篡改会计信息,从中钻取空子牟获不良利益,这样势必会将会计信息系统置身于一个安全风险巨大的环境中,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也会受到质疑。

(二)会计人员素养需要提升

高校的会计工作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凭证数据报表的编制,除此之外还要具有对于财务数据的分析能力,起到控制预测的作用,还要有一部分的检查和审计工作都需要依靠电脑网络来完成,那么在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就能体现出某些会计人员对于电脑不能熟练操作的问题,不具有会计电算化的能力,而且还不能根据这些数据进行有效的财务分析来帮助高校管理人员做出决策,影响了会计信息化的建设。

(三)财务数据难以共享

高校在日常的经济活动中,主要表现在会计信息,数据和资金的统一,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但是在高校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也许只有财务部门实现了软件管理,其他部门并没有实现软件管理,那么在各个部门数据交流中肯定会出现难以共享的问题,各个部门独立的工作,部门之间若没有联系,信息就不能共享,便不能进行全面的预测控制和管理,也不能从多方面和多层次的提供决策信息,那么这对高校的发展是及其不利的。

(四)缺乏科学管理体制

在高校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会计管理制度还没有得到更新,传统的管理制度已经不能满足现有的高校会计信息化的状况。比如说在传统的手工帐中,凭证和报表的审核在管理制度上有严格的要求,报表编制人员、审核人员和复核人员独立签字各不相同,但是在会计电算化软件中,一个人若是同时知道编制人员、审核人员和复核人员的账户和密码,便可以实现一个人代签,那么会计信息就有遭到被篡改的嫌疑。因此在会计信息化建设中便需要建立更加科学的管理体制。

(五)高校管理人员对于会计信息化的认识程度不够

许多高校会计信息化建设中都仅仅只是将会计人员从复杂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目的是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负担,这些高校管理人员目光短浅,没有认识到会计信息化是高校所有工作信息化的基础,其管理水平和理念还停留在以前,更不用说进行什么创新的认识。他们浅显的认为会计电算化就是会计信息化,会计信息化的建设就是实现会计电算化,在此基础上,一些高校的会计信息化建设进程受到一定程度上的阻碍,所以高校管理人员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和重视也是高校发展的重要前提。

二、高校会计信息化建设问题的解决

(一)完善财务网络

目前我国高校的财务网络包括账务处理网络、学生收费网络、工资管理网络、固定资产网络等基础的会计信息网络,那么在目前的状况下,应当完善这些网络安全性,让专业的人员加大这些网络的防火墙维护,防止黑客入侵和病毒感染。除此之外,高校的会计人员与计算机专业人员应当共同工作,结合高校自身状况来研发新的信息网络,比如说信息分析网络,主要是进行数据的调研并获得结果,或者预测网络,主要是根据财务信息进行高校将来发展的预测,还有风险管理网络,主要是为了防止出现财务危机等财务风险。

(二)提升会计人员素养

会计人员素养随着高校会计工作涉及的范围更加全面和多层次也应当进行全面的提高,熟练使用计算机网络,能够操作电脑,具备基本的打字,数据输入输出的技能,在使用专门会计软件时,高校还应当对会计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熟练使用是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前提。高校还应当吸纳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高素养的会计人才,培养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的传统会计人才,只有这样,会计信息化的道路才能越走越远。

(三)实现信息的资源共享

数据之所以难以共享就是因为并不是所有的部门都能够实现网络信息化,所以我们不应该只是加强财务部门的信息化建设,还应当让预算管理部门,收缴费部门,学工教务处等都实现信息化,让这些部门的数据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实现资源共享,不再是各自独立的工作,这样的联合工作主要表现在预算管理部门可以直接使用财务部门的数据来进行预算,然后出具预算数据,收缴费部门再根据预算部门的数据进行学生学费等各种费用的收缴。这样相互配合使用,可以使得高校的信息化进程加快,对于高校自身的发展也是很有益处的。

(四)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

前面说到,传统的会计管理体制已经不能完全运用到会计信息化中,因此需要建立新的并且科学的管理体制,在此过程中,还应当本着规范性的原则,才能使得会计信息处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具体的体制内容应当从管理体系、工作秩序和内部控制方面入手,建立基于财务业务一体化要求、业务规范化的要求和报表文件一体化要求的二级管理体制,实现真正的科学的管理体制,增强这些体制在实际运用中的实用性。

(五)高校管理层重视会计信息化

高校的管理层也应当自发的组织培训学习会计信息化的课程,从根本认识到会计电算化并不等于会计信息化,我们实现会计信息化并不是为了去解放会计人员,减少工作量,而是为了顺应时代的要求来进行会计信息的改革,不再将会计信息拘泥于手工帐中,现实中手工帐也不能完全满足会计工作的内容,会计的工作也不再是仅仅是凭证录入,出具报表的工作,新的时代赋予了会计工作更多的含义,那就是更多总结性分析,更多的预测和更多管理决策的支持。

财务共享建设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林场 财务 信息化 高效

2012年3月5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国有林场要启动改革试点。在这样的背景下国有林场需要考虑理顺管理体制,创新经营机制,规范运行管理,提高职工的收入,保证森林资源得到良好的保护。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国有林场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创新经营机制,结合国有林场实际,强化资源、资产、计划财务等基础制度,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国有林场的自身效益。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国有林场的财务需要发挥作用,推动林场财务的高效管理。

一、林场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

1、林场财务管理信息化是林场特点及其发展决定的

国有林场的日常财务核算需要遵循林业财务制度和林业行业财务制度,林场的财务管理体系的建设必须依据林场的实际特点进行。国有林场由于自身特点,其空间管理范围可能是整座森林,其管理的难度较大,为了更好地对林场的实际财务进行实时跟踪,林场需要采用信息化的方式对林场的财务进行管理。由于可采资源减少,林场收入锐减,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多不在国有林场,因此国有林场无建设资金,创收困难。为了更好地满足发展的需要,林场需要提升财务运营能力,及时掌握财务信息,提升财务真实性,这样才能够保证国有林场在走向市场经济基础的时候,可以更加健康发展。

2、财务信息化是达成信息资料共享的方式,有利于提升决策的正确性

国有林场的各个部门都会想从财务部门得到必要的信息,这就需要一个共享的平台,可以获取必要的信息数据,财务只有推动并实施信息化,才能够真正建立起一个共享的平台,让各个部门可以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财务管理信息化可以将各种财务资料整理在一起并准确地截取,这样的信息化可以提升财务信息的准确性,不同的部门可以通过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提升决策的水平和正确性。

3、财务信息化可以提升财务管理的水平和效率,推动林场财务的创新

财务信息化对内可以提升信息的共享水平,保证其他部门可以快速获取所需的财务数据并进行分析,提升决策的水平,同时财务还可以通过自动化的办公系统,实现无纸化的传输和存储,提升工作的效率,保证信息的准确性。财务信息化对外则可以利用网络的环境,使用外部的资源,搜集一些相关有用的外部数据,加强对一些已有数据的核对及比对,减少可能的舞弊。同时,外部人员也可以利用信息化平台,在授权范围内查询相关的数据,沟通更加快速。这样的效果将提升林场财务的管理水平和效率,推动林场财务的创新。

二、林场财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1、财务信息传递的不及时,无法提供实时数据

目前,很多林场的财务对信息化的理解仅仅是对手工核算的简单计算机仿制,一般林场开发的财务信息化仅仅是以会计核算为核心,信息处理流程和手工核算流程一致,其他开发的资产管理、工资管理系统都是为核算服务的,系统基本上都是靠财务部门和IT部门负责系统的开发、管理和运行维护,无法同林场其他业务系统达到共享信息。这样的信息化在国有林场走向市场化的情况下,无法提供实时处理信息的能力。这样自然无法满足现有的经营者希望可以提供年度、月度、季度外的数据的期望,无法时刻提供相关的会计信息。

2、部分林场领导对财务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必要的人才

很多的林场领导对于财务信息化的建设缺乏必要的认识,仅仅将其认为是计算机、网络、IT技术代替手工计算等,简单认为财务信息化的建设是林场会计的电算化,没有意识到财务信息化管理是林场管理的核心,需要管理理念、模式、资金运作方式等的配合,失去林场领导的重视,林场财务信息化也难以顺利发展。另外,林场要推动财务的信息化建设,需要涉及到多个方面的知识,如会计、经济、管理、计算机、信息化等,林场对财务部门的功能和地位认识不足,导致财务人员的匮乏,复合型的人才更是极少,难以满足林场财务信息化的推动。

3、财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无法为财务信息化的建设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

由于林场的财务集中管理难度较大,其财务信息比较分散,由于管理不到位,部分林场的财务失真严重。很多的人员为了自身的利益或者群体利益,将一些财务信息隐藏起来,特别是一些林场的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速度较慢,从各个方面获取的数据和信息都可能经过多次修正,林场对财务信息的整合无法获得必要多的真实信息,导致其财务报表的真实性不高。部分林场的信息化建设不成系统,各个部门的信息化都是独立存在,数据的一致性不高,各个系统的文件组织结构缺乏统一难以整合,造成信息化建设后的信息利用率不高。

三、提升林场财务信息化水平的措施

1、林场的相关人员需要提升对财务信息化的重视程度

林场财务信息化的建设不仅仅是一个IT系统的建设,也不应该是一个简单的通过会计电算化代替手工做账,财务信息化的建设是林场管理思想的体现,它的意义不仅仅是在于提升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还需要改变林场的管理观念。林场领导是林场创新和决策者和组织者,林场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成功与否,领导的重视是关键作用,如果林场的领导无法清醒地认识到实施财务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并意识到未来实施的风险,其无法提供足够人力资源到财务信息化项目中,也不会参与信息化建设中。目前林场的整体竞争意识不足,对财务信息化重视程度也不高,财务信息化的观念和认识不全,必然影响林场财务信息化的建设。林场的领导需要能够从管理的全局和市场发展的角度思考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充分意识到林场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意义,转变之前的传统思维,在思想上充分重视林场的财务信息化建设。林场的其他员工也要能够真正意识到林场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意义,真心支持林场的财务信息化建设,发挥各自在岗位上对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最大作用。

2、提升财务人员素质和技能,保证林场财务信息有效利用

目前部分林场的财务人员基本上都取得了电算会计的上岗资格,但是由于财务信息化中对技能的要求较高,日常林场对财务信息化的培训力度不够,林场的财务人员对技术的了解不多,导致财务信息化中需求较大的复合型人员缺乏,财务人员无法根据需要对财务软件的不足进行修正。而信息技术人员对系统的建设和维护都是根据既定的需求,无法根据财务管理的变化进行动态服务,财务人员也极少关心财务信息化的开发和维护工作,系统的实际运行效率无法令人满意。财务的信息化对财务人员提出的要求和标准更高,财务人员除了需要掌握一些财务的知识外,还需要能够知晓一些计算机的知识和信息化的知识。林场需要加强对这类人才的引进、培养,组建一个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队伍,这样才能够保证林场的财务信息化可以得到真正的实现。一方面,林场可以通过外部的招聘,寻找一些符合要求和条件的复合型人员,扩充财务队伍,另外一方面,林场可以通过加强内部的财务人员培训及技术人员培训,加强人员之间的沟通,培养出一些通晓计算机和网络信息化技术的财务人员,不断促进林场财务信息化的健康、完善的发展。

3、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建立林场财务安全保障体系

林场的财务信息化建设必然需要安全保障,这种安全保障一方面是建立在林场内部控制的完善,一方面是要完善其软件系统的建设。财务信息化需要通过对财务信息系统模块的分工,对部门权责、员工岗位的重新划分,适应财务信息化下组织和管理的变化,达到有效的控制,这样才能够在财务信息化建设中达到岗位的相互牵制和制约,防止和减少舞弊现象。同时,林场需要完善岗位追责制度,保证系统操作的可控性,提升员工的违规成本。另外,林场需要对财务信息化系统提供严密的保护机制,财务信息化建设主要是基于因特网,容易被拦截、攻击和窃取,同时内部林场也需要对使用者的权限进行划分,防止信息的滥用和流失。林场要能够保证系统软件正常应对故障、纠正错误,保证系统的安全。

4、做好部署和计划,有步骤推进林场财务信息化

林场的财务信息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需要结合林场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按照总体规划,抓住重点,逐步推动财务信息化的建设。林场的财务信息化建设需要按照轻重缓急,结合实施的难易程度划分开发的顺序,对财务的信息化进行价值分析和成本分析,在短期内完成一些容易实现且影响较大的项目,在中期完成一些实现难易度适中且影响适中的项目,对于一些实现非常难且商业影响较小的项目推延至长期。同时林场内部需要相应的组织结构,如实施小组、业务小组和领导小组,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包括总会计师要亲自参加领导小组,财务部门领导和信息化部门的领导等需要加入实施小组,软件开发人员和财务人员需要加入业务小组,通过通力合作,多部门的协助,林场的财务信息化建设才能够逐步推动。

在部署和规划完毕,林场需要根据实际的进展,有效实施林场的财务信息化。首先,林场需要根据其财务信息化的目标进行需求分析,林场需要评估已有的资源,分析问题的所在,对财务信息系统的功能提出需求,根据资源的分配进行修改,形成最终的需求。然后,林场可以将编程工作交由技术部门和软件供应商共同完成,系统编写完成后林场需要进行测试工作,对模块测试和系统测试进行反馈,及时更正发现的问题。在测试完成后,林场要选择试点单位进行测试,以模拟运行的方式进行调试,并将发现的问题进行完善,将解决后的方案投入新的模拟运行中,完善信息化系统。通过以上的运行,林场可以开始进行总结和推广,及时收集问题,解决发现的问题,形成较为完善的系统。

林场的财务信息化是一个历史的课题,将实现林场财务由分散的管理成为共享共用且集中的管理,需要林场加强对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重视。本文以此为切入点,探讨相关的问题,希望能够对林场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陈春艳:浅谈国有林场财务管理的重要性[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