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体育教师的工作计划

体育教师的工作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体育教师的工作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体育教师的工作计划

体育教师的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1、学生情况:初一年级六个班,每个班六十名学生。初二年级六个班。每个班六十多名,除每个班有1-2名特殊病生,不能从事体育运动锻炼外,其余学生都健康,都能从事体育运动锻炼。

2、技能情况:初一、二年级学生大部分都喜欢跑、跳、投、和球类游戏等体育活动。但是动作的协调性,连贯性,合理性,规律性还有待于逐渐提高。

二、教材分析:

根据义务教育初中体育阶段,培养的目标。中学体育教材,以及我校体育器材,场地,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体育教育教学工作,学习基本的体育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保健知识。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是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1、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合理地进行体育锻炼。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会一些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和安全常识。培养学生认真锻炼身体的态度。

2、学习田径、体操、技巧、球类等项目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技巧进一步提高每一位学生的能力。

3、充分利用各种体育活动,提高学生锻炼身体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顽强,拼搏、自觉遵守游戏规则,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

四、主要工作:

1、认真备课,上课。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爱学、乐学的好习惯,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2、开展好班级的体育活动,班与班进行,短区接力赛、立定跳远、跳绳、仰卧起坐等体育项目的比赛。

3、写课后反思,心得,总结等理论。

五、具体安排:

1、抓好七、八年级学生整体身体素质及基本技术的提高。(立定跳远、肺活量、握力,中长跑、短跑等)。

2、充分利用好早操对学生进行耐力训练。

3、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激发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兴趣,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同层次练习,建立互帮,互学,相互鼓励地共同进步的团体。

4、对学困生,要有耐心,爱心和关心,交流和谈心。鼓励,大家都来关心的方式。激励他学习。充分激发他向上的欲望。

5、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提出新目标,新要求。

六、教学措施:

1、逐步提高学生锻炼身体的主动性,创造性。以及学习兴趣。养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习惯。

体育教师的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工作过程;发动机电控系统;教学做;一体化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12-0079-02

进入21世纪以来,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的职业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为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我国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都在进行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其中课程改革是这次教学改革的重点。目前,在职业院校中普遍采用“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方法对原有课程进行重新设计,其特点是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在相对真实的工作情境中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强调“教学做”一体化。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作为职教师范类本科院校,肩负着为我国职业教育培养高水平职教师资的历史重任。为适应新形势下职教院校对职教师资培养的要求,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法,对《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诊断与修复》课程进行了“教学做”一体化改革与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程设计理念

《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诊断与修复》是汽车维修工程教育专业针对汽车机电维修工岗位能力进行培养的一门核心课程。该课程原先的教学方式是“理论课+技能训练”,即理论课在理论教室进行,相关的实践项目在专门的技能训练中进行。该教学方式的特点是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但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理论课程由于看不到实物,教学过程比较枯燥,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技能训练时学生大部分理论知识已经忘记,实训教师还要重复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大大降低了教学效率。另外,技能训练的内容基本上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与实际工作任务关联度很低。

基于上述情况,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法对《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诊断与修复》课程进行了重新开发。所谓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工作过程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一般包括六个要素:对象、内容、手段、组织、产品、环境,这六个要素随工作过程的不同而不同。不管什么样的工作过程,都可以抽象出普适性的六个步骤: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的主要特点是打破了传统学科体系的知识架构,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课程的内容不再是“章、节”结构,而是学习情境结构。学习情境的设计参照系是行动体系,知识按照典型工作任务的需求进行重新序化。教学方式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在相对真实的工作情境中将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有机结合。教学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课程定位及培养目标

《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诊断与修复》课程构建于《汽车拆装与调整》、《汽车零部件识图》、《汽车维护》、《发动机机械系统维修》等课程的基础上,主要培养学生利用现代诊断和检测设备进行发动机控制系统故障诊断、故障分析、零部件检测及维修更换等专业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和方法能力。通过《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诊断与修复》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专业能力 具备与客户交流与协商能力,能够向客户咨询车况,查询车辆技术档案,初步评定车辆技术状况;能独立制定维修计划,并能选择正确检测设备和仪器对发动机控制系统进行检测和维修;能对燃油供给不良故障、点火异常故障、进气不良故障、排放超标故障、发动机控制系统的综合故障进行故障诊断并对零部件进行检测;能正确使用万用表、故障诊断仪、示波器及发动机综合分析仪等常用检测和诊断设备;能遵守相关法律、技术规定,按照正确规范进行操作,保证维修质量;能检查修复后发动机系统工作情况,并在汽车移交过程中向客户介绍已完成的工作;能根据环境保护要求处理使用过的辅料、废气、废液及损坏零部件

社会能力 具有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具有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能与客户建立良好、持久的关系。

方法能力 能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能通过各种媒体资源查找所需信息;能独立制定工作计划并实施;能不断积累维修经验,从个案中寻找共性。

课程学习情境设计

在对维修企业进行实际调研的基础上,对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了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共为《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诊断与修复》课程设计了5个学习情境,如表1所示。5个学习情境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的规律进行排序。前面4个学习情境以发动机“系统故障现象”为载体,主要解决各个系统存在故障时诊断、检测与维修的问题。最后一个学习情境以“综合故障现象”为载体,主要训练学生如何根据综合故障现象判断故障所发生的系统,重点培养学生制定故障诊断计划、形成严密的诊断思维能力。为便于实施教学,在每个学习情境中还设计了若干个学习单元。例如,学习情境5中设计了4个学习单元,如表2所示。

课程教学资源开发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为了帮助学生完成学习情境的工作任务,需要为学生设计相关的教学资源。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学资源开发的质量决定了基于工作过程“一体化”教学的成败。教学资源一般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录像、学生手册、任务工单、维修资料等。

教学设计是教师对每个学习单元教学组织过程的整体设计,主要内容包括任务的名称、任务的目的、学时、实训场地、实训设备、客户任务描述以及教学过程的组织等;教学课件是教师在学生资讯阶段针对任务的需要进行的必要的理论讲授内容,主要包括与任务相关的重点的陈述性知识和过程性知识的讲解;教学录像是教师采用教学课件进行理论讲授或进行的任务实操演示录像;学生手册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文字材料,学生手册的内容是与某个学习单元相关的陈述性知识和过程性知识的集合;维修资料是与任务相关车辆的真实维修资料,以便学生在资讯阶段查阅;任务工单是引导学生完成具体工作任务的引导性文字材料,是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教学的核心文件。通过任务工单可以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制定计划、书写、记录数据、绘制图形、分析结果等多种岗位工作能力。

理实一体化教室设计

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教学在一体化教室中进行。在一体化教室中要体现“工作情境”、“学习情境”、和“教学情境”。一体化教室的设计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要具有多媒体教学设备,方便教师进行现场授课和讲解;要具有学生用来讨论和制定计划的区域;要体现实际的工作过程,具有实际操作的仪器和设备;要具有教师工作的区域,方便对一体化教室进行日常管理;要有充足的学生活动场所;要具备消防设施和通风设备。根据上述原则,为《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诊断与修复》课程一体化教室设计了5个功能区域:多媒体教学区、讨论区、操作区、仪器设备区和教师工作区,如图1所示。

课程实施流程

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教学按照“行动导向教学六步法”组织教学,其实施步骤是: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学生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学习,整个班级分成4个小组,每个小组设有组长。

资讯阶段:教师为每个小组分配工作任务并发放工单。学生在操作区实际体验要完成的任务,比如启动发动机、观察故障现象等。之后,教师根据实际任务需要,在多媒体教学区对学生进行重点内容讲解,主要包括陈述性知识和过程性知识的讲解。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查阅各种资料,完成工单资讯部分的内容。

计划阶段: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充分讨论,制定工作计划。之后,4个小组分别选取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小组计划,教师对4个工作计划进行点评,并提出修改意见。

决策阶段:学生根据计划汇报情况和教师点评情况,选择比较合理的计划,并进行仪器、设备选择和小组成员分工。

实施阶段:各小组到操作区以小组的方式完成预定工作任务,记录维修过程中检测的相关数据、波形,综合分析后形成诊断结果,并根据诊断结果对故障部位进行修复。教师监控学生的操作,必要时给予指导。

检查阶段:故障排除后,小组成员检查修复质量,确保故障完全排除。

评估阶段:小组成员进行自我评估和反思,教师对各小组工作进行点评。

课程考核方式

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教学以过程考核为主、期末考核为辅。具体考核的方式如表3所示。平时表现主要考核学生出勤情况及平时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工单考核主要根据学生完成工单情况进行考核;实操考试是在期末单独组织的实际操作考核,其特点是学生单独操作,主要考核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基础理论考核是在期末进行的针对课程基础知识和理论的综合笔试,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通过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可以正确引导学生的平时学习行为,注重能力的养成,避免以往“终结性”考试带来的种种弊端。

课程教学效果

《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诊断与修复》在我校汽车维修工程教育专业三届学生中进行了实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主要表现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查找信息的能力增强;独立思考、制定计划能力增强;团队意识和克服困难的能力增强;实践动手能力增强;对基础理论的理解更加深刻。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陈永芳.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教学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教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4]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5]申荣卫,台晓虹,黄炳义.以行动为导向的“理实一体”课程开发方法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1(29).

[6]姜大源.中国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经验与规律[J].职业技术教育,2011(19).

[7]姜大源.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9(4).

[8]赵志群.对工学结合课程的认识(一)[J].职教论坛,2008(1).

体育教师的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嵌入式技术与应用;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7-0129-02

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之中而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教学研究不仅强调单门课程要进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更注重整个教学体系要系统化,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实践教学是一体化整合的教学模式,横向综合有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形成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的新课程结构。笔者拟以三年制高职高专的嵌入式技术与应用专业实践教学为研究对象,探索其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实践体系设置,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机会,使学校与工作岗位实现“零距离”接轨。

嵌入式技术与应用专业的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

一般来讲,实践教学不仅要培养一般职业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习能力、交流能力、社会能力、组织和管理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等关键能力。通过实践教学,嵌入式技术与应用专业的学生不仅能够从事嵌入式技术产品的软硬件系统基本开发、调测、维护及技术支持等工作,更能够在此过程中逐步具备社会交流、组织管理、自我学习等能力,最终成为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实践教学设计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根据我校1~5学期每学期都有为期4周实践教学的特色,对实践教学进行了基于工作过程的分阶段系统化设计。我校1~6学期各阶段培养目标设计如表1所示。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的培养,而且要充分注重学生的社会能力及人格的培养。实训强调的是以“做学”为中心,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每项活动都需要学生自主地组织实施,教师的作用是帮助、指导和引导。因此,要求学生明确任务,积极参与,相互讨论,主动提出问题,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学生间互相影响、互相启发,共同提高专业知识和能力。另外,要求学生同企业员工一样必须严格遵守校内、校外(企业)实训守则。

为实现各阶段目标,每个学期从实训目的出发,对实训模式、实训组织、实训内容、实训软硬件条件、实训师资要求等方面进行详细设计和演绎,最后与合作企业讨论后共同实施。在此,以第一学期的实训教学为例,将该设计详细展开,如表2所示。

以《数模电路基础》课程为例的实践教学设计

由于国家高职录取政策等原因,现阶段进入高职学习的大部分学生与进入普通高校的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具体实践课程设计中,要求专业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重视学生情感的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多给学生创新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和自信。

以《数模电路基础》课程实训为例,本实训课程是嵌入式技术与应用专业的入门级基础实践课程,以数字电路为主,涵盖电路分析、模拟电路等内容。根据专业方向,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硬件电路组装、调试和检测的职业能力,较高的要求则是硬件电路的分析、综合与设计能力。为此,本门实践课程设计了趣味性较强的实训——拔河游戏机逻辑电路的设计与制作。

首先教师给出参考电路,学生通过数字电路实验箱进行原理验证,基础好的学生可进行分析综合并提出自己的方案。这样,可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由学生本人上台讲解自己的方案,当持不同方案的学生人数多时,还可进行分组辩论。教师仅起组织、引导作用,在保证实验安全的前提下,无论结论是否正确,都要鼓励学生动手验证。

原理验证完成后就可以实物电路设计与制作。本专业尽管以软件开发与应用为主,但还是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实物电路设计、焊接等技能。发给学生大小相同的敷铜电路板,学生各自为战,设计出自己的布局图。在焊接前,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发现设计缺陷,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表达机会,以锻炼学生的交流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焊接是否成功与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很大关系,这时教师的鼓励与耐心起很大作用。教师传授基本方法与技巧后学生就自己练习了。此时,教师可挖掘若干焊接能力较强的学生作为助手,指点焊接。在焊接完成之后,要求学生调试自己的产品,让学生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

总之,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中,教师从讲授者的角色转化成工作情境的设计、组织、引导、监督及挖掘学生潜能的工程师的角色,该过程是师生交往与互动的教学过程,是以“沟通、理解、体验和感悟”为理念的实践教学过程。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

课程的考核评估具有评价、反馈和导向功能,科学的考核评价是指导教法、学法和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因此,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实践课程体系考核评价中要努力寻求职业工作要求与学生发展的最佳结合点。

教学效果的反馈与质量评价建立在学生已学到的技能和以工作为基础获得的职业能力上。整个考核内容由三部分组成,即:学生按照项目分工及指引的要求进行实际操作情况、学生实训表现、实训小组提交实训报告质量,评定等级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1)实训单位评价方法。由顶岗单位根据学生的出勤、表现及完成分配的任务情况为依据进行评价和鉴定,占总成绩的50%(即50分)。(2)学生实训表现评价方法。该部分成绩由学生自评互评两部分组成,具体评定标准如下:学生小组成员互评在实训结束后进行,采用不记名评分方式。学生小组成员互评占70%,学生自评占30%,此项共占总成绩的30%(即30分)。评定标准与实训单位评价方法相同。(3)实训总结报告质量评价方法。由学校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实训总结报告质量评分,此项共占总成绩的20%(即20分)。

总之,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更重视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即学生获得为完成今后工作而应获取的能力和克服知识老化而终身学习的能力,能够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并能有效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是符合高等职业教育要求,满足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杨明.论职业核心能力及其培养策略[J].教育与职业,2007(24).

[3]赵昕.工作过程知识与工作过程知识导向的职教课程开发[J].职业技术教育,2007(7).

[4]姜大源,等.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5]陈莉.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课程开发模式探究[J]. 职业教育研究,2010(7).

体育教师的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基于工作过程 生化检验技术 实训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32-02

《生物化学检验技术》(以下简称《生化检验技术》)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是直接为临床一线服务的应用性学科。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特别是各种自动化检验仪器设备的推陈出新和广泛应用,使临床检验进入了仪器检验时代[1]。这就要求生化检验技术教师必须及时了解临床生化检验发展的现状,使生化检验技术的教学服务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技能训练,校内实训与实习训练、检验岗位工作任务对接。因此,本课题组与来自临床一线的兼职教师,共同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生化检验技术》实训教学体系。

一、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实训教学体系的理论依据

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产教结合,有利于拓宽就业渠道和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2]。高职教育较之普教,更应突出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更应强调为社会提供“零距离”服务,输送针对性强的各类急需人才[3]。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教学模式提出:学习领域开发的基础是职业工作过程,它由专业相关职业活动体系中全部职业行动领域导出学习领域并通过适合教学的学习情境使其具体化[4]。

在此理论指导下,本课题组充分调研了江苏省67家医院生化检验科,对生化检验岗位技能要求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研究。调查发现:在自动化仪器操作逐渐取代原有手工操作的趋势下,生化检验工作岗位技能需求已有传统的如何检验逐渐过渡到现代的为什么要检测以及如何才能使检测更为准确。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检测结果的审核分析等等都是现代生化检验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本课题组认为,这些内容也应渗透至《生化检验技术》实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实训教学内容设计

通过调研医院生化检验工作岗位的工作过程、技术要求和职业资格标准,本课题组分析了本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将生化检验科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型工作任务,确定《生化检验技术》实训课程的教学内容。本课题组从临床生化检验项目中挑选出具有代表意义的七大检测项目作为实训教学项目,分别为:体液蛋白质检测项目;血糖检测项目;血脂检测项目;电解质检测项目;肝脏生化检测项目;肾脏生化检测项目;内分泌生化检测项目。在生化检验实际工作引导下,让学生掌握临床生化检验工作者必须掌握的有关临床生化检验课程的专业知识、专业理论及专业实践的能力,实现教学内容与临床工作任务的高度统一,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进人检验科及生化室的工作角色 。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实训教学过程设计

临床生化检验工作流程包括:样本的处理、试剂盒的选择、仪器分析工作状态的判断、仪器分析参数的设置、定标、质控、样品的检测、检测结果的审核分析、仪器的保养维护等。因此,本课题组根据临床生化检验工作过程组合并序化实训教学内容,并以工作过程行动导向实施教学过程。在传统的“如何检测”的基础上,融合了仪器分析、质量控制、生物安全、临床医学等专业知识。实训教学以临床生化检测项目为载体,教学流程基于临床真实的工作流程,既让学生熟悉临床工作的流程,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实训教学实施流程如下:

1.组建实验准备小组并进行岗前安全知识培训 实验指导老师在学生初次进入实验室就面对全体学生学生参与实验准备的有关信息,遵循自主自愿的操作原则,组成实验准备小组,每组6-8人。

2.按临床生化检验的项目分类作为任务发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检测方法的比较 在实训之前,要求学生查阅具体项目检验的各种方法、每种方法的测定基本原理、优缺点等等。通过该比较,让学生对各种方法的技术性能有一定的了解,为今后的工作奠定的基础。

3.辅实验准备及预实验 利用开放实验室的机会,由老师引导学生完成。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阅读仪器使用说明书,熟悉现代化医学仪器的操作流程。

4.样品的检测 教师精讲目前常用的方法和实验技能之后,学生独立完成样品的检测。

5.检测结果的审核分析 质量控制作为临床医学检验的关键点,当然也是教学的关键点[5]。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参考质量控制的相关理论来对实训检测结果进行审核分析,分析的重点在于学生手工操作的误差以及仪器的使用情况。

6.仪器的保养维护 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仪器的定期检查、保养。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实训考核体系构建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实训考核实施“过程性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过程性考核是对学生进行实训基本技能考核,如检测方法的选择、样品的正确检测、结果计算等,评价学生对各项基本技能掌握的准确程度。结果考核实在检测结束后,参考质量控制的相关理论来对实训检测结果进行审核。例如:有30位学生同时对同一样品进行同一实验项目检测,通过假设30位学生的结果代表着连续30天该医院生化检验科室的结果,这样就可以做一个类似于室内质控的结果的比较,计算出靶值并找出失控和警告的结果,然后根据质控分析结果进行实训考核。

五、结语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是在明确工作任务的前提下将所学的各项操作技能串联成线,真正体现检验工作的整体性。整个实训教学的过程以“工作过程”为主线,根据临床生化检验工作过程组合并序化实训教学内容,并以工作过程行动导向实施教学过程。在该实训教学模式中涵盖了检测前、中、后的内容,更多地融入分析前、后的标本质量控制及结果质量控制方面的内容,逐步改变传统的以具体项目的操作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另外,本课程授课对象为高职二年级的学生。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之前,需要对临床环境有感性的认识和一定的心理准备,在此阶段开设以工作过程导向的实训课程正是遵循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到核心、从片面到整体”的认知发展规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参考文献:

[1]熊立凡,刘成玉.临床检验基础[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6.

[2]张启富.高职教育就业导向中的适应性问题研究[J].职教论坛,2006,28(6):23-26.

[3]周济.高等职业教育要把就业导向作为主要办学方向[J].职业技术教育,2004,6(2):2-4.

[4]Hong Juan Yu,Hua Dan Xu,et al.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Practice Based on Working Process Systematization and Virtual Resources Support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J].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2011, 271-273:1929-1934.

[5]张吉生,张晓丽,等.实验质量管理意识在医学检验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9,6(32):68.

体育教师的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引言

微电子产业在我国不断的发展壮大,微电子企业对微电子技术人才的需求在逐年增加,高技能型微电子技术人才的缺乏成为制约微电子制造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我校微电子技术专业在“校企共培、角色渐变”的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下,不断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构建了校企共同构建岗位职业技能培养和学生素质提升并重的课程体系。

《集成电路制造工艺》是微电子技术专业针对集成电路生产企业中集成电路制造工艺员岗位而开设的一门核心主干课,集成电路制造工艺员是微电子技术专业学生就业的重要岗位之一。目前,集成电路制造工艺课程经过多年的校企共同开发建设,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上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获得了一些实践经验。

1.高职集成电路制造工艺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缺少面向高职学生、适合高职教学的教材。目前出版的集成电路制造工艺教材讲述理论知识的偏多,近年面向高职出版的教材尽管增加了实际操作的内容,但多数停留在设备介绍上面,关于企业实际工艺操作流程介绍还不够。

(2)缺少集成电路制造工艺实践教学条件。集成电路制造实验设备比较专业并且比较昂贵,设备维护费用高,目前开设集成电路工艺课程的学校拥有集成电路制造实验室的学校相当的少,和实际的生产工艺环境存在一定的差距。

(3)教学组织上大多数才用的是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教学效果不理想。集成电路制造工艺介绍的工艺原理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过于抽象,难以理解,老师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总是不理想。

(4)课程考核模式大多数采用传统的笔试的形式,缺乏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考核,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不能及时的掌握,导学促教的功能难以发挥。

2.“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集成电路工艺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

“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源于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思想,强调了“教学做”三者的统一。“教学做”一体化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课堂的开放式教学,使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技能的学习有机地融为一体,充分挖掘出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潜能,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沟通配合的有机整体。

《集成电路制造工艺》要求学生掌握集成电路制造过程中的各项工艺流程的原理,工艺流程的操作过程以及工艺设备的操作方法等。集成电路制造行业背景和生产环境相比与传统的电子产品制造企业有很大不同,因此在集成电路制造生产性实训基地开展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同时,生产性集成电路制造工艺实训基地为“教学做”一体化实施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3.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在集成电路制造工艺课程中的实施

3. 1 课程内容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按照项目化设置

通过长期的教学和企业实践,将集成电路制造工艺课程以制作具有电路功能的芯片为工作任务,按照企业生产车间的划分,把工作任务分解为若干个子任务,每个子任务对应一个项目,按照项目来组织教学。课程主要内容如表1所示。

3.2“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施条件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实施离不开现代化的教学条件,因此,实践性教学基地是集成电路制造工艺课程实施的场所保障。

(1)校内外实践基地。我校已经建成了生产性集成电路制造工艺中心,工艺中心的设备及生产环境和集成电路制造企业实际生产环境基本一致,能够满足基本的生产任务需要。微电子技术专业学生在大三将进入校外实训基地微电子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在企业资深工艺技师的指导下,边学边做,通过“教学做”的不断实践,从而实现学生从学校毕业生就到企业员工的无缝连接。

(2)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我校和重庆的主要微电子企业在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建设上有着长期的校企合作。同时,我校的教师深入到企业调研,参与企业生产实践活动,从而使我校的专任教师具备企业工程师素质;同时,企业派工程师参与专业课程标准的制定,共同确定课程教学内容,共同开发教材等。通过学校企业兼职教师培训及鉴定,来自企业的工程师成为我校的企业兼职教师。

3.3 在教学组织实施过程中贯穿“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思想

集成电路制造工艺课程根据项目化课程内容,选择集成电路制造工艺中心为教学场地,展开教学组织活动。集成电路制造工艺中心是一个对洁净度要求非常高的工作环境,因次学生到中心学习必须参照企业员工的着装要求及相关规定进入实训室。

首先,由指导老师给学生介绍工艺的原理、设备及操作工艺流程。然后指导老师给学生做工艺操作的演示、学生在旁边观察学习,老师演示工艺操作以后,紧接着由学生自己来动手的操作,老师在旁边进行指导,整个过程老师和学生教学做一体。在组织教学实施中,以学生为中心,工艺操作过程中碰到问题,由学生自己首先思考,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动手去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可行,老师则在旁边进行指导,给学生提出建议。

3.4“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中课程考核形式多样化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因此,对课程的考核注重对过程的考核。

课程的成绩由出勤率占10%+平时课堂表现占60%+期末综合测试占30%组成。平时课堂表现成绩的认定根据各个项目每个学生的参与程度、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综合表现来给予评定,最后总成绩为各个项目学生所得成绩之和。因此,学生对整个课程的实施必须全程积极参与,否则将会影响期末成绩的评定。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老师能够及时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或者教学方法,更好的组织教学工作。

4. 结束语

集成电路制造工艺课程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根据学生面向岗位的要求进行设置,在教学组织实施中,以项目化为导向,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教学做”一体化思想,做到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使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实践证明,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具有企业对集成电路工艺员岗位的职业技能要求。集成电路工艺不断有新技术的出现,企业对集成电路制造人才的质量要求在不断提高,因此,课程在以后的建设中需要不断的完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组织的有效性。(作者单位: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资金资助: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教改课题(2011jgkt0015)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