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务共享给企业带来的价值

财务共享给企业带来的价值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务共享给企业带来的价值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财务共享给企业带来的价值

财务共享给企业带来的价值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数据;公路客运集团;财务分析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深入应用,企业经营者对未来市场走向的预见力及控制力提升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大数据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并逐步成为企业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如何挖掘利用大数据资源成为企业当前面临的最重要的课题,财务数据是企业最重要的核心数据,企业管理决策的关键是对财务会计及分析信息的有效利用。财务数据是确保企业正常运作的基础,通过对各类财务数据的搜集和整理,能够准确反应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加强企业管控,增强竞争力,为企业带来丰厚的经济利益。公路客运与航空、铁路客运并列为我国三大交通方式之一,公路客运业受到我国产业发展政策调整,网络平台兴起、决策层观念保守等内外部环境的影响,成为改革开放近40年来发展状态最跌宕起伏的行业之一。2016年我国公路客运量为156.3亿人次,同比下降3.5%,这也是继2012年355.7亿人次后连续第5年下滑。在当前行业整体低迷的情况下,管理者迫切需要重新定位企业战略目标,调整经营和职能战略,找到适应新环境的业务组合管理模式,才能走出困境,重新回到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因此大数据信息的有效利用对于精准定位公路客运集团的战略决策非常重要。本文通过探讨大数据下财务分析思维方式的转变和财务分析的创新发展,来阐述大数据分析应用对公路客运集团财务分析的现实意义。

一、大数据时代下公路客运集团财务分

析思维的转变大数据时代,随着数据收集、储存、分析技术的突破性发展,企业的思维方式也从原先的样本思维、精确思维、因果思维向整体思维、容错思维、相关思维转变。与此对应,我们也要突破以财务报表结构介绍为起点,报表项目分析为基础,财务指标评价为手段的传统分析模式,根据公路客运集团的业态特征,重新确立以“环境与战略分析、财务行为纠偏、财务指标评价、发展前景预测“一体化为模式的财务分析思维。

(一)环境与战略分析

环境分析是企业战略分析的基础,通过对宏观环境、行业环境、经营环境的分析可以找到外部环境中影响企业的关键因素,通过对企业掌握的资源、能力、竞争力的分析可以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企业战略是确定企业未来的总体发展方向,通过战略分析,可以协调业务单位与职能部门的关系,优化资源配置,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大数据下公路客运集团的行业环境及对应的战略分析主要有以下变化:1.同业竞争的出现。公路客运集团指由多家拥有丰富的班线经营权、充足的营运车辆、高等级资质客运站的企业所组成的多层次经济组织,在本地区属于一家独大的领头企业。同时,由于消费群体的地区性特质和客运班车跨省往返经营方式,各省公路客运集团之间也是业务合作伙伴关系为主,同业竞争状况不常见,因此传统分析中往往不考虑同业竞争。但随着市场环境变化,企业多元化经营的需求,公路客运集团不再满足于现有的市场份额,立足于更多客运信息构成的数据库,为企业跨省经营及扩大本省消费群体,提供了有利的支撑。利用大数据技术后,企业就可以准确判断某一地区的客流分布,锁定目标人群密集的地区,利用增加长线停靠站、短线驳客点和调整班线始发点的方式,在不加密班次和延长线路(成本不变)的情况下,拓展班线覆盖区域,提升实载率,掌握竞争优势。2.垄断格局的打破。目前对公路客运业冲击最大的是快速兴起的“跨省网络拼车”,借助网络平台,无准入门槛及监管的网络拼车,使公路客运业多年来形成的市场格局被打破。无序竞争不可避免地给公路客运集团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但是凭借自身资源足、规模大的优势,公路客运集团一方面建立自助服务平台(上海的交运巴士网,浙江的巴士管家),另一方面与知名的互联网平台(携程、驴妈妈,畅途网等)联手,开展在线和手机购票,通过3年来的努力,目前上海地区网络售票比例已经超过35%,发展迅猛,维护了集团在市场格局中的龙头地位。同时,随着网络售票量的增加,旅客信息量激增,企业对班线营运实况的掌控力度有了很大的提升,为班线配载、互动换乘等业务拓展提供了决策依据。

(二)财务行为纠偏

是指评判企业会计方法、会计政策、会计估算运用是否恰当、会计处理是否灵活准确,会计信息质量是否如实反映企业实际后,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调整的行为。尽管审定后的财务报表已经被公认为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运用恰当、会计信息质量优的有效证据。但是通过大数据分析,企业可以取得大量的非财务信息,从其他角度进一步来佐证企业资产及经营状况的真实完整性,通过对不实不适的信息进行过滤,完善财务分析数据。以会计方法为例,资产价值是企业财务分析的基础。营运车辆是公路客运集团内占比重最大的资产,资产的价值由购入原值和折旧政策2方面决定。按照税法及会计法的规定,营运车辆按照6年计提折旧,传统方法下,以直线法计提折旧。但营运车辆受营运线路方向和圈数的影响,损耗情况不同,实际价值差异很大,使用改良后的直线法来计提折旧更加合理。通过对直接法下折旧额的调整,实现资产价值的精准计量,资产账面价值n=账面价值n+1-(直线法下计提的折旧额×调整率)。调整率函数为:U=f(X1,X2,X3,X4)。四个系数分别为:X1营运公里数,X2线路实载率,X3事故率,X4运营线路的道路状况。基于数据多样性,要实现这样单车计量,在手工时代是无法想象的,但是通过数据库的建立,财务人员可以直接获取已经分析完成的信息,并利用到折旧计提中来。

(三)财务指标评价

是指使用财务行为纠偏后确认无误的会计信息,对会计报表进行财务分析。财务分析的核心是财务指标分析,包括偿债能力、营运能力、获利能力、创造现金的能力。但有别于传统的分析,基于整体和相关思维,大数据下的财务分析结合了企业所处的行业环境及发展战略、充分考虑非财务数据的因素。大数据的体量大、速度快、类型多的特质,在财务分析中的优势显露无遗。结合大数据技术分析后的财务分析有了质的提升。1.丰富财务指标的内容。公路客运集团财务报表上通常只列示以货币计量的有形资产。对于企业拥有的“线路资源”,这一具有垄断性质的资源,由于是通过政府部门招投标或审批无偿取得,所以并没有体现。资源价值的缺失,影响到企业财务指标的准确性。不同以往,新技术应用后,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企业可以建立以班次密度、客运周转量、车辆等级为因素集的矩阵,将“线路资源”进行量化,纳入财务分析指标评价中。但需要注意的是,线路资源的量化金额要随着公路线网布局的推进,油价的上下波动,适时进行调整,这也是大数据运用的便捷优势。2.加速财务指标的核算。目前上海最大公路客运集团的“智能长途信息系统“已经开发并投入使用,外部实现从售票到检票的无纸化运作,内部实现车辆调度、自助结算的智能化操作。随着系统运用,海量数据被收集,并投入财务分析指标模块中进行运算,极大地降低了人工误差,许多财务指标随需随得,不再受到报表编制时间、人员水平的限制,提升了财务指标的使用效率。3.增强财务指标的敏感度。新数据分析技术的运用,使财务指标偏差值的幅度收窄,为管理层的决策提供更精准的依据。例如,公路客运集团的营运班线分自营、发包和联盟经营三种模式,不同模式下目标线路的“盈利点”是企业选择经营模式的决策依据。“盈利点”测算的重点是确定预期实载率,传统方法是财务人员以会计数据为基础,模拟经营环境,结合主观判断后估算取得。大数据时代下,财务人员首先以同质线路为基础测算出目标线路资源的价值,其次以目标线路资源的价值为起点,通过模糊综合评分法,还原出目标线路预期实载率,并将预期实载率与客流数据库中的同地区线路实载率分析对比,结合地区客流特点,最终确定可用的预期实载率区间。

(四)发展前景预测

财务分析最终目的是为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前景预测是对企业战略定位、产业环境及企业财务能力综合的做出科学预测,为企业管理当局提供决策支持。融合大数据分析后的财务分析,在前景预测上,更侧重于企业的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企业长期竞争力。公路客运集团可以通过财务分析思维的转变,重新评价行业和竞争环境,利用会计分析梳理会计信息,重塑财务分析框架,以更宽广的角度来预测集团的未来发展趋势,这也是大数据时代给公路客运集团创新转型发展带来的契机。

二、大数据时代下公路客运集团财务分析方法的创新发展方向

(一)大数据下公路客运集团资金管理得以全面升级

众所周知,公路客运集团拥有充足的现金流,为推动企业资金管理的升级,创建集团资金平台是当前最有效的管理手段。通过将所属客运站点、线路经营企业的资金集中归置,统一管理和使用,有助于实现集团内资金资源的整合与调配,提升资金使用效率。而获取资金规模效益,是公路客运集团资金平台最大的特色。

(二)数据挖掘技术的提高给公路客运集团带来新的发展方向

数据挖掘技术是运用科技手段对数据进行提取并分析,找到隐藏其中的内在关系和关联规则。“智能长途信息系统”的开发使用正是基于这项技术。系统设计的基础是使公路客运业务数据与传统的财务数据高度匹配,提高财务信息的可用性,并满足企业内不同管理层级的需求。随着系统的升级和使用,以往“等客上门乘车”的局面已经改变,通过数据库的分析,转变思路,推出“巴士网约车”、“定制巴士”等新业务,为旅客出行提供更个性化的定制服务,拓展了客运服务领域。

(三)大数据时代下公路客运集团的财务共享

财务共享是指企业(集团)使用大数据技术,将下属单位(含独立核算的内部单位)相同的财务职能集中起来,由一个独立的财务机构来行使。财务共享模式可以创造规模效益,通过会计核算集中化运作,整合企业内部资源,统一财务操作模式,将会计核算职能从企业财务部门中剥离,促进财务分工的专业化,确保财务人员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发挥财务的管理职能,使大数据的优势得到进一步提升。目前公路客运集团下的线路营运单位、客运站经营单位以及内部的独立核算单位很多,业务内容交叉,财务职能重叠,采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管理模式后,可以规范财务管理,精简成本,提高经营效率。但需要注意的是,建立和使用共享服务中心也存在一定的风险,集团要建立对应的风险评估制度,设立信息安全防范体系,加强中心内财务人员的培训,实行标准化流程管理等,确保共享中心稳定有效运营。

财务共享给企业带来的价值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互联网+”;财务会计;影响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会计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会计从信息、效率等各方面都落后于“互联网+”的发展。在“互联网+”时代,企业整体发展越来越与财务部门息息相关,企业在发展中也必须更加注重数据价值,这就要求财务必须转型。在日常工作中,财务工作应当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有效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并将这些数据提供给信息使用者,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数据依据。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云会计

云计算主要是在“互联网+”时代被开发,被企业用来进行数据分析的新型技术。早在2007年,IBM公司就已经宣布启动云计算服务计划。自此,云计算就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时至今日,云计算已经成为了一个全新的服务模式,对企业发展表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云计算主要包含有三种不同的服务模式,分别是软件服务模式、平台服务模式、基础设施服务模式。这三种模式共同推进财务会计现代化。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云计算在企业中得到了广泛支持,云计算具有以下优势,第一,会计信息化成本的降低。主要体现在企业不必在花大价钱去购买会计信息系统,只需要付租赁费用就可以使用所有信息,与此同时还节约了升级和维护成本,使企业不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系统维护和升级。第二,实现了会计信息共享。在“互联网+”模式之下,云端可以随时随地给用户提供数据和会计信息查询,也可以拿到数据共享,使得信息使用者可以对信息进行实时了解。第三,有利于提升财务监督水平。通过云计算,可以使企业对会计的服务水平得到有效提升。通过云计算服务,可以对会计人员在岗时间、在岗空间、数据实时信息等内容进行有效监控。第四,可以有效提升财务人员工作效率。在云计算服务带动下,财务工作人员可以做到随时记账,企业领导也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企业经营信息,这就使得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显著提升。

(二)财务共享服务

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全球化浪潮不断兴起,社会经济发展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整个社会面临产业重组、商业模式更改、管理理念更新等状况。在财务发展过程中,财务共享主要是指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优化财务流程和组织结构,提升财务工作效率,以市场为导向为客户提供专业化生产服务。财务共享源于共享服务,最早由西方等著名学者提出,他们认为共享服务是指技术人员、组织人员等企业所需人员进行实时共享。

(三)在线会计服务

在线会计服务主要是指依托云计算数据,在会计理论支撑之下的一种全新的会计服务系统。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需求以租赁方式购买在线会计服务,这种在线会计服务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影响,主要通过“互联网+”进行财务工作。

二、“互联网+”下财务会计受到的影响和面临的挑战

(一)“互联网+”下财务会计受到的影响

1.突破传统会计面临的难题

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利用“互联网+”优势可以突破传统会计面临的一系列难题,例如,跨进财务业务协同、远程财务督导,等等。第一,财务数据实现了共享。随着企业不断发展,公司越来越多,而传统会计无法及时获得各个子公司的财务信息,这很可能会造成信息滞后。在“互联网+”模式下,通过新兴技术可以提升会计信息化水平,让财务数据在网络上实现共享,财务人员可以通过“互联网+”实时掌握各分公司财务数据。第二,克服了空间和时间限制。对于传统会计而言,传统会计受到了时间和空间限制,无法随时随地对会计数据进行查看,不便于财务工作进一步开展。在“互联网+”模式下,财务可以通过网络克服时间和空间限制。第三,移动办公、无纸办公成为可能。随着“互联网+”进一步发展,“互联网+”给财务办公带来了全新模式,无论是在单位还是在家庭办公,只需要连接网络就可以进行查看,领导签字核实也可以进行在线进行,这就使得财务工作效率更高。

2.对传统会计在确认、计量上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企业发展越来越与“互联网+”息息相关,会计确定对象也逐渐出现了多元化趋势,一些新型产物对传统会计造成了一定的认知影响。例如,虚拟资产也需要会计进行确认,这是一种新型财产确认。在确定时,需要符合以下要求:企业所拥有或者企业所控制,可以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虽然虚拟资产不具有实物资产一样的特性,但是虚拟资产同样可以进行生产和销售,给企业带来经济收益,这是虚拟资产与无形资产最重要的区别。因此,虚拟资产不能采用传统会计确认方式确认为无形资产,而是需要一种新型资产确认方式。会计资产计量通常有两种价值基础,他们分别是产出价值和投入价值。随着“互联网+”应用的不断发展,计量对象不断扩充,而又由于历史计量在相关性上具有较大差异,所以饱受冲击。对于虚拟资产来说,虚拟产品通常可以反复进行销售,而产品成本就可以忽略不计。在这种背景下,虚拟资产价值就超出了原有成本投入,而历史成本计量法已经不再适用于虚拟资产。由于虚拟资产可以带来超额利润和未来的现金流,又要充分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和虚拟资产未来的盈利水平,因此,对于虚拟资产而言,计量应当进行更改,适用未来现金净流量法,这样才能更好地使虚拟资产得到有效运用。

(二)“互联网+”下财务会计面临的挑战

1.会计管理职能有了新的要求

“互联网+”模式改变了传统会计运作思维和方法,会计信息传递时效性和速度显著提升。在“互联网+”环境之下,会计工作有了新的发展要求,例如实时性、同步性、多样性,等等。在“互联网+”模式下,企业必须更加重视数据,以便自身在瞬息万变的竞争环境中随时掌握市场数据信息。但是,数据量不断增加,数据核实整理工作将变得越来越复杂,这就给会计人员带来了巨大工作压力。会计人员每天都必须处理复杂数据,而且数据更加具有准确性,又必须投入大量资源。中国许多会计人员的主要职能集中在核算上,疏于管理和预测,这就导致了信息的使用者对数据的理解存在片面性,不利于企业的最终决策。

2.对传统会计业务操作模式的新要求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网络不断发展,社会各行各业越来越离不开“互联网+”。对于会计行业来说,会计业务工作除了以往基础账务处理之外,重点在于加强对“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功能的了解和使用,并通过“互联网+”思维对各种信息进行分析和汇总,从而真正发挥会计所应有的预测、管理等动态业务职能。

三、“互联网+”下的财务会计发展趋势

(一)促进会计信息化的建设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迅猛发展,以及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高科技突飞猛进,会计工作必须顺应时展,加强网络化和信息化建设,满足企业对数据的需求。纵观世界全球500强企业,各大企业都将信息技术作为发展的重要方法,在组织方式和管理方式上不断推进创新,提升企业管理水平。这些大企业在信息改造上都投入了巨额资源,以便使得自身企业在信息化道路上积累更多经验。

(二)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

对于会计来说,会计转型主要包含三方面。首先,由事后算账向事前预测进行转型。在“互联网+”时代,传统会计的一些难题已经被突破。随着新技术的运用,会计可以做到事前预测而不再需要等事后算账。其次,由静态监管向动态监管进行转变。传统会计工作由于受到技术限制,很多工作都采用静态预算、静态反馈等方法,这些措施不利于保证数据准确性和实时性。但在“互联网+”时代,随着“互联网+”工具的广泛使用,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保持密切联系,信息准确性也大大提升,可以使财务人员更好地参与到企业角色活动之中。最后,由部分控制向全面控制进行转变。在“互联网+”时代,财务部门可以与其他部门进行沟通,做到信息实时共享。财务部门可以接触到各个部门的具体数据,有利于做出企业下一步的工作规划。

参考文献:

[1]李宝生.对“互联网+会计”的几点思考[J].财会金融,2015,(15):277.

[2]杨继杰,张林.“互联网+会计”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28):298.

[3]罗珉,李亮宇.“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创新:价值创造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5,(1):97-109.

财务共享给企业带来的价值范文第3篇

(一)智力资本的内涵智力资本是基于知识的、为企业所拥有的,并且有能力给企业带来未来收益的资产。首先,该定义强调了智力资本最本质的特点知识性;第二,指出智力资本可以给企业带来潜在价值即具有增值性;第三.智力资本是由企业所拥有的,说明了其与知识资本的区别。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和智力资本不可避免地成为高度浓缩的资本,能够用来生产或经营,并给组织带来增值和收益。但知识资本是对人人开放的,利用它仅需支付少量的成本;而智力资本则有所不同,由于智力资本的构成中含有大量创新的成份,其表现方式为新理念、诀窍、管理技术、专利技术以及新成果、新产品等,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具有较强的独占性。因而,对智力资本的使用要付出较大的成本,这就体现了智力资本的属人性、不完全模仿性和不完全替代性。

智力资本的范围主要包括企业的无形资产,诸如企业名称、商誉和对企业的积极意向等资产,以及企业员工的技能、关系网络、人格魅力、忠诚度、潜力等人力资本,还有公司品牌,营销机密,生意程序和流程,专门知识、管理经验和技术诀窍等。

(二)智力资本的重要性智力资本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是建立在智力劳动基础之上的、以创造智慧或价值为突出特征,能够给组织带来持久竞争优势,以及由组织内的知识、能力、技能、工作诀窍、经验、创造力等智力劳动成果组成的智力资源,并且是有社会或经济价值的智力活动成果的具体存在形式。对其进行会计上的准确核算,一方面可以给投资者提供有关企业真正价值和潜力的有效信息,另一方面可以使企业对于自身的优势和能力有更深刻的了解,同时还可以更好地加以利用。

二、智力资本对传统会计的挑战

(一)传统会计方式对智力资本的计量违反了会计原则在传统的农业和工业经济下,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尤其是以厂房、机器设备为主体的固定资产在企业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在企业中所占的比例也相当大。相比之下,以专利权、商标权为代表的智力资本在企业中所占比例很小。在这种情况下,会计本着重要性和谨慎性原则,对企业自创的无形资产有的不予确认,对许多确实符合智力资本条件的无形资产亦不加以处理。如专有技术有的虽然予以确认,但计价不超过初始成本,专利权、商标权仅以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聘请律师费及其相关支出确定,将研究开发费用全部计入当期损益。以前企业的研究与开发支出较少,根据重要性原则,可当作当期费用处理,但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已经意识到知识对社会经济的巨大推动作用,不断加大研究与开发资金的投入,研究开发成本已成为企业无形资产原始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若将研发费用作为期间费用处理,不能反映智力资本的真实价值,违反了客观性和重要性会计原则。

(二)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不适用于智力资本的计量现代会计自从诞生以来,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在会计计量中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将历史成本计量理论运用于智力资本核算的缺陷日益明显,主要表现在受信息和技术更新的影响,某项智力资本不可能长久保持其先进性和垄断地位。随着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和产品的升级换代,依附于原有设备或产品的智力资本,也会随着设备的更新和产品的换代而淘汰或贬值,这样继续按历史成本计价就会使智力资本价值虚增。而与此同时,为维护原有技术的先进性和垄断性,企业会不断加大物质和知识的投人,改进更新原有智力资本,并且对于一些关系型的智力资本,企业还要进行维护。若按历史成本计价,会使智力资本价值被低估。同时,根据智力资本本身的特点,往往能在未来较长时期给企业带来超额收益,但企业未必专门为之付出代价,如商誉等.这些利益往往比企业获得该智力资本的代价要大得多。即使智力资本有所谓的历史成本,但由于其创造的未来收益相对于其取得的成本重要得多,根据配比原则,对智力资本计量必须考虑企业产出及预期收人,不正确计量智力资本的价值就等于没有充分承认这部分劳动的价值,从而影响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对智力资本的计量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存在不少弊端。一是智力资本取得的时点难以确定,企业大量的智力资本尤其是企业自创的智力资本,如企业文化、网络工作系统等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并没有一个确切的取得时点。二是实际成本难以确切计量,由于企业大量智力资本的形成是长期积累的结果,或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价值的构成比较复杂,并非单纯的历史成本所能反映的,有时二者相差甚远。三是即使某些智力资本取得时点的实际成本可以确切计量,但这一历史成本不包括其潜在的价值,与该无形资产的实际价值相差甚远。四是智力资本与有形资产的价值构成形态有所差异,不适应采用同一计量基础。作为企业资源,有形资产主要是通过自身的耗费给企业带来收益,其价值主要取决于有形资产的历史成本;无形资产则主要是通过其功能和运作给企业带来收益,其价值主要决定于所能创造的未来收益、而不是其历史成本。智力资本可以不受成本限制地大量重复使用,因此无形资产价值不会因其使用而发生流转,相反其价值高低与未来市场份额大小直接相关,通常所占市场份额越大,其价值越高.由于知识和技术不断创新,智力资本的现实价值及其所能提供的未来经济效益是不断变化,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可能发生减值,而历史成本却不能反映智力资本的这种变化。

因此,历史成本原则无法在智力资本会计中得到运用。历史成本法是按智力资本取得或获取的实际成本计价,其最大优点是能够保证信息的可靠性,但由于不能反映智力资本能够提供的未来经济利益,不适宜直接用于智力资本价值的评价。而且,虽然企业可以确认部分智力资本的历史成本,并将其反映在财务报表之中,但企业的主要智力资本来源于企业本身,这些智力资本的历史成本常常难以确定。即使是以相同代价得到的智力资本,由于其应用的难易程度,与政府和企业政策的契合程度,为企业内部接受程度等的不同.对企业的价值也不同,如果直接以得到的代价进行核算,不仅有失公允,也无法提供客观有效的信息。在整个会计体系中,除了智力资本外,还有一些其他种类的资产,也不适合使用历史成本来进行计量,但可使用其他方法.如重置成本法、收益现值法等。但由于智力资本本身的特点.这些方法同样不适合智力资本。如重置成本法即根据重置全价扣除各项贬值后的差额作为资产评估价值的方法,是清产核资中最基本的计算方法。但由于智力资本的独占性,不可能在异时异地购置或自创功能完全相同的智力资本,且其价值贬损也很难准确计量,因此很难进行具体操作。收益现值法是指通过估算被计量资产的未来预期收益并折算成现值,借以确定被计量资产价格的一种资产计量方法。这种方法注重智力资本使用后的产出效益,可直接用有效期内各年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确认智力资本的价值。但由于该法是基于某个时点对未来的现金流量进行评价,很难

确定与智力资本相连的未来现金流量,更重要的是该法没有考虑智力资本投资的期权性质,忽视了投资的随机性。正是由于智力资本的价值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随机性,使得这种方法也很难应用。

(三)现有的无形资产摊销方式并不完全适合智力资本根据新会计准则,无形资产划分为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和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对于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按照确定的寿命进行摊销。对于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在持有期间不进行摊销,但应该在每个会计期间进行减值测试。测试方法遵循资产减值测试方法,如果发生减值则要计提减值准备。而相当多智力资本却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地增值,同时有许多智力资本按照传统的会计分类方式不能划分为无形资产,还有许多智力资本无法准确地进行估值。如一个具有相当成长潜力的公司的名称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持续增长,这明显是智力资产,但却无法进行摊销。

(四)智力资本会计对传统会计假设的冲击传统会计假设中货币计量假设认为:所有的经济活动和收入、成本、费用都可以用货币进行计量。如果严格按照这样的会计假设来处理智力资本的计量问题,那么很难找到一种可以接受的方法来处理智力资本会计问题。智力资本会计与货币计量假设相冲突。尽管随着管理会计的发展,智力资本会计已经包含有一些不受束缚的计量方法,形成了报告信息的计分卡体系来代替传统的财务报告,但由于智力资本自身没有一个明确的、为所有人都接受的定义,那么对其进行计量、核算和报告就很难为人所接受。此外,智力资本对会计主体假设也有冲击。在智力资本会计情形下,会计主体面对的对象有了变化,智力资本的所有者继物质资本所有者和债权人之后,成为会计主体面对的重要对象。

(五)智力资本会计时会计对象的影响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一般来说,会计对象就是指会计工作所要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具体来说,会计对象是指企事业单位在日常经营活动或业务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资金运动,即资金运动构成了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内容。随着智力资本的引入,会计对象的范围必然会扩大,许多以前不为传统会计所考虑的对象也进入会计的核算范围。

三、智力资本会计的理论框架结构

(一)智力资本会计目标传统财务会计将其信息使用者定位为非人力资本投资者,其目标是为非人力资本投资者提供决策的信息。智力资本会计认为智力资本所有者作为剩余控制权与索取权的拥有者之一,有权要求拥有相关的会计信息,而智力资本所有者群体内每一个体也需要了解其他个体智力资本价值的信息。因此,智力资本会计的目标是要向实物资产投资者和智力资本投资者提供信息。

(二)智力资本会计假设智力资本会计具有建立财务会计所必需的前提条件,即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四项基本假设,在智力资本会计框架下,会计主体假设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与一个会计主体发生利益关系的不仅有财务资本的投入者(物质资本所有者和债权人),还有智力资本的所有者。除了上述基本前提外,智力资本会计还存在两项特殊的前提:一是企业的构建以“智力与财富合作”为前提,智力不仅作为企业的资产形式之一而存在,同时也是企业的资本,智力资本投资者同样是企业的所有者,其与实物资产投资者共享企业剩余索取权;二是智力资本的价值是管理和合作方式的函数,即智力资本的价值除了来自本身的具有创新性的科研和管理能力外,还受到智力与财富合作的方式和企业的管理方式影响,在不同的方式下智力资本可以产生不同的经济效益。

(三)智力资本会计对象会计对象是“价值增值运动”。在知识经济下,价值增值的方式正发生着巨大的变革,智力资本对价值增值过程的贡献已经逐渐替代了财务资本而成为第一位的。会计对象应该能够及时将智力资本这一价值增值的驱动因素纳入会计范畴。传统的人力资源会计是同质地对待全部人力资源,既包括企业家(管理者),也包括生产者,没有突出智力资本的重要性.其激励效应很难得到实现,既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也不符合重要性原则。从激励的成本来考虑,智力资本会计反映的对象不应该是所有人力资源缔约者,其详细反映的对象应该是智力资本所有者,作业型劳动由于激励成本太高而显得不经济不属于智力资本会计反映的对象。

财务共享给企业带来的价值范文第4篇

一、对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环境因素的分析

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依赖于特定环境,但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不同领域却会有所不同。大致来说,可以从外部和内部环境两方面来分析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的环境因素,外部环境主要包括国内经济环境、国际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和金融环境;内部环境主要包括企业财务控制制度、财务机构与财务人才、理财手段和方法、组织结构及协调几方面。

企业存在于市场中,其经营发展必然会受到经济环境的影响,如通货膨胀、经济政策、国家的产业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等。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后,企业环境就变成国际国内两大经济环境变化交融更趋复杂的严峻环境,企业除了研究国内经济环境,还要研究国际环境,以更好的参与国际竞争。而法律环境和金融环境是企业不论何时都离不开的,企业发生经济活动需要一定的金融环境支持,更需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只要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常有序性。合理有效的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制度才能使企业理财活动有章可循,才能保证企业资金、存货、应收账款的科学管理,从而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需要一批高素质的财务人员根据自身特点积极组织协调,运用科学的理财手段和方法做好理财活动与财务管理工作,为企业减少资金占用、降低成本费用、提高经济效益指明方向。

二、现代企业理财环境新特点

1.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

跨国界的经济渗透和融合使全球经济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对我国的财务管理也势必产生重大影响。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为企业筹资、投资带来了更多的选择,但也隐藏着更大的风险。在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不断创新的今天,企业的筹资成本与风险会更大,投资决策也更需要科学性。

2.知识经济的兴起和人才环境的变化

在知识经济时代,非物质形态的知识资本越来越被重视,财务管理的研究对象、资产管理也都要重视知识资本。此外,人才已经成为决定一个企业优劣的重要因素,留住人才也就一定程度保证了企业的竞争力,人力资源已成为当前企业理财环境的新特点。

3.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已成为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并得到深入的日常有效运用。实践证明,电子商务的发展对提高企业竞争力、增加企业经济效益都有着重要推动作用,但网络风险给财务工作带来的安全隐患必须得到重视,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三、新理财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

1.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不够

  一是对财务信息化管理的认识不够,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是一项大工程,要涉及到诸多方面的变革,一些企业领导对信息化建设认识不够,只看到工作的复杂性,却没有看到重要性,安于现状,缺乏创新,影响了财务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二是信息数据共享性较差,财务软件本来就存在建设分散、重复开发的问题,没有做到数据的充分挖掘和利用,数据采集、处理口径不一,各子系统移植性较低,而财务部门又和其它部门独立开来,为了各自利益不愿及时提供相关信息,信息共享程度不高。

2.对财务风险管理重视不够

虽然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财务工作中的风险管理,但随着金融危机对企业影响的不断加深和知识经济的高风险性,对危机会给企业带来什么更大的风险及如何防范企业却还是缺少足够的认识。财务人员需要树立更高的风险意识,重视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通过对环境变化的不确定因素进行科学预测,有预见性地采取各种防范措施,使风险降到最低。

3.企业缺乏高端会计人才

财务工作归根到底是落在财务人员身上,会计人员的水平高低直接决定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在我国,现有的财务机构设置与财务人员素质都存在不少问题,企业财务机构的设置大多数是金字塔型,中间层次多、效率低下,缺乏创新和灵活性,财务管理人员的理财观念滞后、理财知识欠缺、理财方法落后,只是习惯地听从领导安排,缺乏掌握知识的主动性,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严重影响着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4.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

随着金融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企业财务管理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企业所承受的财务风险也随之加剧,新环境为企业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不可规避的风险。

四、新理财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思考

1.转变企业理财观念

企业应尽快建立知识化、人文化、货币时间价值化、环境价值化、信息化理财观念。知识包括科学、技术、能力、管理等因素,知识经济就是人才经济,未来财务管理应以科学为依托,坚持以人为本的知识管理。同时还要培养货币时间和环境价值化理财观,顺应时代要求,协调好部门关系和联系,努力提高财务工作效率。

2.利用网络信息系统的便捷性做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

企业财务管理不仅要考虑实物资本所有者的资本增值最大化、债务人的偿债能力最大化、政府社会经济贡献最大化以及社会公众的经济责任和绩效最大化,还要考虑知识资本的所有者和员工薪金最大化和参与利润分配的权利

财务共享给企业带来的价值范文第5篇

论文摘 要:本文从介绍企业并购的现状和特点通过阐述并购动因,分析并购给企业带来的效应,并购已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和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企业并购是融资的特殊形式,企业并购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并购可以省下许多发展中不必要的时间 

企业的机遇和发展并存在一个动态的环境之中,企业如果采用并购的手段,企业就可以用最短的时间实现其可能在几年内要达到的规模,提高同行业竞争能力,获取竞争优势。可以缩短建设周期,迅速扩大生产,拓展产品种类,扩大市场占有率,获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特别是对于进入一个新的行业,谁要是先行一步,那么就可以在市场份额、顾客、原材料、渠道、声誉等方面取得优势,使其他竞争者在短期内无法取代并超越,成为行业中的领先者,这中优势一旦确立,别的企业就无法取代,在此种情况下,企业如果通过内部融资,然后逐渐发展,必然不能满足市场竞争和企业长足发展的需要。 

二、企业并购可以使进入行业壁垒风险减小 

如果企业想进入一个新的行业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壁垒:比如说规模、技术、渠道、顾客等,由于这些壁垒的存在使企业进入这一行业的难度大大增强,企业如果采用并购的手段,首先控制这一行业中的一个企业,那么就可以省去这些壁垒,完成企业在这个行业中的发展。因此可以使企业以低成本和低风险迅速进入这一行业。特别是有的行业受到规模的限制,企业要想进入这一行业必须达到一定的规模,只有通过并购的方式进入这一行业,才不会导致生产能力的大幅度扩张,从而保护这一行业,使企业进入后有利可图 

三、企业并购可以促进企业的跨国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跨国经营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企业要想进入国外的新市场,存在着比进入国内新市场更多的困难。比如说企业文化理念、经营环境的差别、政策法规的限制等。如果并购了当地已有的一个企业,就可以加快进入的速度。 

四、有利于优化企业产业结构 

我们国家企业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产业结构不合理。表现为传统行业落后、重复建设、生产能力严重过剩。还有就是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却发育不足。这种产业矛盾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是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迫切要求。企业并购就是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有效途径。企业并购作为资源流动与配置的手段可以通过存量调整来优化产业结构。通过并购活动,可以使落后、生产能力过剩的企业减少,使先进、新兴产业的企业增加,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高效和优化。 

市场经济环境下,任何企业都是独立经济主体,它的一切经济行为都受到利益动机驱使,企业并购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其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同时,残酷的市场竞争也是企业并购的主要原因。综合考虑企业并购中形成的效应,主要内容如下: 

(一)管理上形成的协同效应 

主要是指管理效率提高给企业带来的收益,无论是管理好的企业收购管理不好的企业还是管理不好的企业收购管理好的企业,都会使管理不好的企业的管理得到改善,这也意味着企业整体价值的提升。 

1、寻求经营上的协同效应 

主要是指规模经济和资源共享所形成的生产经营效率的提高,因为企业经济上存在着互补性,规模性,合并后的企业就可以提高生产经营活动的效率,合并后的企业可以资源共享,既节约了时间又节省了成本,二者共同构成经营上的协同效应。 

2、寻求财务上的协同效应 

一方面可以消除亏损现象,被并购企业可以摆脱困境。并购可以建立一种优胜劣汰的机制,使亏损企业的经营压力变大,使其努力提高经营效率,扭亏为盈。并购还可以使优势企业带动劣势企业的发展,而且由于税法、会计处理惯例以及证券交易等内在规定的作用,还可在财务方面为企业带来种种利益。通常情况下,合并后企业整体的负债能力比合并前各企业的偿债能力强,而且还可以降低综合资金成本,并实现资本在并购企业与被并购企业之间低成本的有效再配置。 

(二)取得企业急需的资产 

企业并购的目的之一就是获取某项特殊资产。特殊资产可能是一些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专门资产,如土地使用权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往往有实力,有前途的企业往往会由于空间狭小难以扩展,然而另一些经营不善,市场不景气的企业却占有较多的土地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因此优势企业就能并购劣势企业以获取优越的土地资源。 

我国企业并购是企业按照“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产权交易的活动,我国企业并购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实践,形成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在并购规模、数量上、层次上都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所有这些都会使并购活动脱离经济规律或在无序中进行,使并购失败。还有,从事并购的专业人才缺乏,经验不足、也会使企业并购失败。从目前看指导企业如何进行并购,才能既不违反有关的法律法规,又能给并购双方带来收益的研究成果还比较少,难以满足日益增长、日趋复杂的企业并购需要。 

参考文献: 

[1]刘陆椿,吴晓萍.中小企业并购财务风险防范措施探讨[j].山东商业会计.2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