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事业单位会计新准则

事业单位会计新准则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事业单位会计新准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事业单位会计新准则

事业单位会计新准则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内部控制 意义

一、事业单位实行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对于内部控制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加强对事业单位利用资金的监察度。新会计准则对原来旧的会计准则进行了一定的修订,有利于加强对单位资金的监察。加强对资金安全的流动保护,以及利用资金的用途进行规范,有利于加强对单位资金的进一步监管,从而有利于加强对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也有利于保障事业单位的进一步良好发展。

第二,提高了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更加注重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准确度,要求更加准确的实际会计信息。因此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对于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有利于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度的提高。

第三,有利于加强对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新会计准则更加注重对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对于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有更高的要求和规定,并且制定了更加完备的方法策略。这就为事业单位进行内部控制提供了很好的外部环境,有利于推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进一步发展。新会计准则在推行中要根据事业单位的内部具体情况进行操作执行,这样有利于事业单位内部更加和谐,有利于内部更好的协动发展从而推进事业单位的进一步良好发展。

二、事业单位采用旧会计准则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规范不够完善

旧会计制度准则对于内部控制的规范不够明确,对于内部控制的规定特别宽泛,缺乏明确的针对性,这样使事业单位在进行资金的运转时没有准确的规章制度可以遵循,这样就会使内部控制系统受到影响从而影响内部控制的进一步实行,这样内部控制体系就会出现漏洞、缺口。

(二)会计信息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旧的会计制度主要是采用收付实现制的形式,这种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在大的背景下已经不能够很好的实行,所以就会造成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不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有利于更好的提高内部控制能力,加强会计信息质量有利于增强企业内部管理力度,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推动企业的进步。

(三)审查监督机制不完善

事业单位不同于普通的企业单位,它的资金来源比较特殊,主要来源于财政的拨款,因此它的资金用途要进行公示,资金使用要公开化,使大众能够了解其资金的使用动向。但是旧的会计制度对于这一方面的公开公示缺乏明确的规定要求,这就使得事业单位的资金用途不明确,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事业单位采用的旧会计制度审查监督机制不够完善,不完善的检查监督机制就会造成事业单位资金使用不够公开透明,从而造成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失调。

三、采用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措施

为了进一步改善旧的会计准则制度从而颁布了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这样有利于改善旧会计准则制度的漏洞,弥补旧会计准则制度的不足,进一步加强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主要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完善内部控制机制规范

在新的会计准则制度下要加强内部控制机制,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部门,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使内部控制部门能够按照规章制度严格依法办事,这样可以使内部控制系统可以更加有序的进行管控,明确内控部门的职责、规范权力,制定完善的内控管理流程使内控部门能够按照流程顺序进行,这样有利于加强内部控制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的规章制度,促进事业单位的进一步发展。

(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旧的会计信息制度下会计信息质量不高,但是会计信息质量对于内部控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因此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了严格要求,这样能够很好的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会计信息质量对于内部控制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新的会计制度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有了明确的规定,这样就有利于会计信息质量的进一步完善与提高,形成良好的会计信息,有利于促进内部控制的完善。

(三)加强审查监督机制

第一,事业单位的上层管理人员要在自我意识上有提高,加强内部管理控制,在自我意识提高的情况下进行制度的规范,加强内部管理控制使内部的审查监督机制更加完善,弥补监察漏洞,加强内部控制。第二,进一步加强事业单位资金利用情况的公开公示,使大众能够更好更清楚的了解事业单位资金的利用动向,从而使资金利用更加透明化更加有效率,这样能够从源头上防范腐败,也可以采用民主选举的方式选举内部管理人员,通过民主选举了解民众的意向从而能够更好的做出合理的决策。这样能够很好的加强内部控制促进事业单位的进一步发展进步。

四、结束语

在大的经济环境下旧的会计准则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从而颁布了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对于内部控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完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体系,促进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也有利于完善内部审计监察制度加强内部监察力度,从而推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事业单位永久的运转,从而有利于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完善我国社会经济体制。

参考文献:

[1]宋晓东.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J].科技与企业,2015,(10):50-50

事业单位会计新准则范文第2篇

目前,我国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还存在着相应的缺陷,同时对经济的快速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要求我们要对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会计单位进行变革,以此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深入改革和发展。本文着重研究了事业单位现行的会计准则和制度的缺陷,并且研究了新的制度下变革的优势,为以后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一、事业单位现行会计政策的缺陷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以及多方面的运行得不到快速进步和发展,与事业单位目前的会计政策的会计核算、适用范围等多方面的缺陷有关。

(一)准则的适用范围狭窄我国的非国有事业单位和国有事业单位的会计行为受到不同会计标准的制约。尽管二者同属于我国的事业单位,但是由于事业单位的会计准则的使用不统一,在国有范围内使用《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另一方使用《民间非盈利组织会计准则》,就会给国有事业单位和非国有事业单位的管理秩序带来混乱,同时也会出现二者得到的会计信息不对等的现象。

(二)事业单位中的会计核算基础有局限性目前,我国的某些事业单位出现了资产的监督和控制的失效,甚至还会出现国有资产的流失和减值。这些都不利于事业单位的长久发展,损害了我国国有资产的累积。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现行事业单位会计体系的会计核算基础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又称作现金制。是用来记录收入的实现和费用的发生。按照收付实现制,收入和费用的归属期间将与现金收支行为的发生与否,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事业单位会计体系用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并不能够客观、准确、全面的向事业单位提供会计信息,并且会计信息的提供比较单一,无法为事业单位的会计体系提供有用的会计数据和信息。由于事业单位投资主体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收付实现制下的会计信息没有可比性,因此,越来越多的私人部门进入了事业单位领域。这就要求事业单位能够提供更加准确、客观的会计信息。因此,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事业单位会计体系不能更好的适应并且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发展下的事业单位的需求。

(三)核算方式采用“固定资产”的方式我国目前的国有资产的核算方式,主要采取“固定资产”的方式。在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当中,事业单位的会计准则和制度中,是不考虑减值和折旧的。目前,修购自己的获得主要是按照经营收入和事业的比例进行的,分别收取经营和事业支出中修缮费用、设备收购费用的各50%。这就是在事业单位的事业运行过程中保障固定资产的及时更新和维护的措施。当然这种资金获取的方式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一方面,维护和更新固定资产所产生的相关费用并不能全部由提取的修购基金相抵押。同时这样平分获得修购资金的做法不能获得相应的计提依据。另一方面成本合计并不完整。最后,价值相互背离,不能充分发挥事业单位真正价值。

(四)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相对落后随着我国国库集中支付制的不断改革深化和发展,财政资金的资金管理模式也会随之变革,同时管理强度也逐渐加强。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管理型财政方式的确定,也促进了财政管理的进一步发展。但是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改革并没有跟上财政预算体制改革的脚步,不能清楚准确的反映财务报表项目和会计核算项目相关业务的会计信息,阻碍了我国事业单位不断发展。

二、实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会计单位变革的积极影响

(一)资产的入账管理和计价得到科学强化我国事业单位在近年来的发展中,出现了相关资产不能入账的一系列问题。这主要是由于无偿调入和接受捐赠的资产的计量口径的不同导致的。针对这一情况,变革下的新的会计准则,对于资产计量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在没有获得相似资产市场价格、或者是没有相关凭据的情况下,可以进行金额的入账,但是要以获得资产的名义,同时还要进行备注。这一规定,对于合理的保管国有资产以及确保国有资产的完整性具有重大意义。

(二)引进了摊销和“虚提”折旧的会计处理方式为了监护财务管理和预算的双重需要,新的制度大胆的引进了“虚提”折旧和摊销的处理方式。该方式主要通过冲减流动资产基金,同时并没有将摊销和计提折旧计入支出的方式,来反映资产价值的消耗状况。这种方式并没有对事业单位支出预算口径造成影响。同时,将“价值管理和实物相结合”的原则落实到事业单位当中去。另一方面,这种方式对于各种事业单位进行真实的资产消耗情况和水平的反应提出了统一的要求。这不但能够为服务成本和公共产品的核算提供准确和及时的信息支持,同时还能够对资产进行精细化和科学化的管理。

(三)将基建数据按月并入会计“大账”,突出全面性的要求在原会计制度下,基建账数据长期的在会计“大账”之外,这都是由于负债、收支以及与基本建设相关的资产等等都只是在基建账套中才能得到反应。事业单位执行的《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已经无法满足事业单位的发展。目前,新的准则颁布下规定,事业单位会计“大账”必须要定期的计入基建账的相关数据。同时基建投资还要做到在基建会计河段的单独核算和单独建账。在建工程的账务处理的主要方法在新的制度下也有涉及,主要是建筑工程和设备安装这两大类。将基建数据定期计入“会计”大账,能够为事业单位全面降低财务风险和加强资产负债的防范和管理提供了强大的会计信息的支持。同时对于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完整性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四)财务报表系统在系统优化的基础上得到改进在新的制度改革下,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的编制被要求按照月度和年度进行。同时对于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原则、编制基础、编制依据不能够随意改变,财务报表对外提供要保证完整性。同时,新制度下的会计报表主要包括了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收入支出表、资产负债表这三种。同时还进行了报表的排列方式、项目和结构的改进和完善。例如,资产负债表的项目要按照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非流动资产/流动资产的分列方式进行排列。这主要是借鉴了国际会计的通行做法和惯例进行的改变。并且要求分类列示资产负债表。另一方面,新规定下,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要做到报送及时、计算准确、内容完整、数字真实。同时应当依据核算无误的账簿、登记完整的相关资料进行财务报表的编制。新规定下的系统优化改进的财务报表体系使得财务报表体系与企业会计报表惯例更加协调,同时有利于信息的及时获取,同时利于更加科学、有序的管理报表体系,将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目标统一协调起来,实现互利共赢。

三、结束语

事业单位会计新准则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 比较; 趋同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教育体制以及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化,1998年前后形成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体系在诸多方面难以满足新形势下事业单位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推进会计改革。财政部近日了《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征求意见稿,仔细研读准则,从准则的意义、新旧准则的比较、与企业会计准则的趋同和征求意见稿的局限性方面做一解读。

一、新准则的意义

(一)应时之需

2009年8月,中编办正式出台《关于事业单位分类试点的意见》,将事业单位划分为三类:行政职能类事业单位、公益服务类事业单位、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按照指导意见,完全行使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将根据具体情况,转为行政机构或进行其他调整;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下一步的改革方向是逐步转为企业,进行企业注册,并注销事业单位,核销事业编制。这两类事业单位的改革将在2015年基本完成。

其中的公益性事业单位细分为三类,一类以义务教育机构、公共卫生机构为代表的从事关系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公共教育、公共文化、公共卫生等公益服务,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不开展经营活动,不收取服务费用;一类是以普通高等教育机构、非营利医疗机构为代表的事业单位,这类单位所需经费由财政给予不同程度投入,同时鼓励社会力量投入;最后一类所提供的服务具有一定公益属性,可基本实现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这类单位实行经费自理,自主开展公益服务活动和相关经营活动。

目前,全国事业单位共126万个,拥有工作人员3 089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约占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总数的67%,占全国专业技术人员总量的44%。如果加上离退休人员,这项改革的实际涉及人群将达到4 000万。全国各地区正在推进这项工作,事业单位改革是非常艰巨的任务,应时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指导和规范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可以对事业单位改革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

(二)建立统一会计标准体系的需要

1997年5月、自1998年1月1日实施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欠缺对事业单位财务报告目标、会计要素的确认条件等重大概念问题的阐述。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仅作为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制定基础,并未对医院、高校等行业会计制度的制定起到统驭作用。因此,统驭我国各类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制定、为事业单位会计标准体系提供统一的概念基础和制定依据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尚未建立。

我国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各项行业会计制度在会计要素种类及其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方面差异较大,既影响了事业单位之间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也给事业单位的报表汇总,以及未来建立科学的合并报表制度带来难度。建立统一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作为各项制度制定的基础和依据,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会计标准体系的内在一致性,进而增强事业单位之间会计信息的可比。

(三)提高信息质量的需要

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中有关资产等要素的定义没有真正反映各要素的经济特征,没能真正体现会计信息可靠性的要求。在建立事业单位统一的概念框架中,按照各要素的经济特征重新界定其定义,并明确其确认条件,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四)提供分析框架的需要

在事业单位会计实务中,由于业务的不断发展、创新,一些新的业务或事项在具体会计制度中缺乏规范但又急需处理。如新《医院会计制度》在修订前,因原制度缺乏对科研、教学项目收支核算的规范,从而导致医院会计实务存在科教项目收支核算混乱的突出问题。建立事业单位统一的概念框架,有利于为会计实务中出现的、具体会计制度尚未做出规范的新问题提供会计处理依据,提高事业单位会计处理的规范性和统一性。

(五)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国际及其他国家会计准则制定经验表明,会计准则体系建设通常都制定有“会计概念框架”,作为具体准则制定的概念基础和应当遵循的基本法则。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最终目标是要建立一套既借鉴国际惯例又符合中国国情特点的政府会计准则体系,这套体系必将包括基本准则和若干具体准则。先行建立事业单位统一的概念框架,有利于为建立政府会计基本准则,进而以基本准则为统驭建立政府会计具体准则体系积累经验并奠定基础。

二、新旧准则的比较

新的准则共九章五十三条,旧准则也是九章,是五十四条,从整体上看,新旧准则的条款数量没有大的改变,但实质内容发生了重大变化。

(一)关于准则的定位

现行准则仅统驭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制定,征求意见稿将统驭范围扩大到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体系。为适应这一定位变化,征求意见稿较现行准则的规定更为原则,现行准则中的一些具体确认计量原则将在新修订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予以体现。

(二)关于适用对象

现行准则适用对象是各级各类国有事业单位,征求意见稿为境内设置的各类事业单位,去掉了国有。现行准则把事业单位会计看作是预算会计的一个组成部分,新准则明确了事业单位会计标准,即概念框架,包括准则、制度和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事业单位会计新准则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企业会计准则 联系

一、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变化的必要性

事业单位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公益服务。政府为了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问题,1998年前后,有关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标准体系应运而生,不但加快了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同时,也满足了社会群众对公益服务的需求。

但随着我国财政预算体系的变革,各事业单位业务的不断深化,旧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难以统驭现代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发展与变革。为了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提高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标准和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财政部于2012年底,颁布了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并要求各行政事业单位于2013年1月1日执行新制度。

二、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变化内容

1.折旧与推销问题处理方法的变化

在新制度中,对于事业单位资产进行折旧、摊销的处理方法与财政部颁布的相关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处理。同时,还特别指出事业单位可计提折旧和摊销资产的范围,除事业单位享有所有权的动植物、文物以及在事业单位摆放的陈列品、图书、档案等资产外均属于事业单位资产核算范围。以名义金额计量的固定资产也不计提折旧和摊销。

2.事业单位财政投入资金核算的变化

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一步规范了事业单位财政收入的支出与分配,将“事业支出”的核算内容细分化,增设了以下五个二级科目,即财政补助结转、财政补助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事业结余、经营结余。明确了事业单位财政补助收支账务处理的全过程。其中,结转与结余金额不得参与预算的结余分配,也不得转入“事业基金”和“专项资金专款专用”等部门预算管理科目当中。此项变化,即统一了事业单位财政补助收入的核算口径,同时,也有效的区分了事业单位年度财政补助结转与财政补助结余的不同。

3.资产的计价与入账管理的变化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明确规定,资产的成本应以实际成本或类似或同类资产的成本进行计量。如需对事业单位资产进行账面价值调整,需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调整。但对于即没有有效凭证,市场上也没类似或同类资产,其资产计量口径也不统一的情况下,资产应以名义金额进行入账管理,并要求在当月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出来。这样即确保了资产入账的及时性,也强化了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的管理。

4.权责发生制将应用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中

新制度中引进的权责发生制原则,有效的反应出了事业单位当期收入与支出的真实情况。同时,也明确指出了事业单位应该采用收付实现制进行会计核算,而行政事业单位和事业单位中发生的部分经济事项或业务应该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会计核算,这样即能如实的反应资产与负债情况,也能满足收入与费用相配比的原则。

5.基本建设投资核算按月并入单位“大账”核算

新制度规定,事业单位发生的基本建设投资应当单独建账核算,至少每月并入单位“大账”进行核算。并要求事业在“在建工程”科目下设置“基建工程”二级科目,核算基本建设投资成本,其核算方法与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的处理方法大致相同,此处不做详细说明。

6.事业单位会计报表结构的变化

新的事业单位财务报表由会计报表和附注构成,其中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资产负债表中的收入与支出项目由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代替,其表内按资产与负债的流动性进行分类列示。并明确规定事业单位账务会计报表应按月度和年度进行编制;附注部分则应当披露事业单位重大经济事项的变动情况。会计报表结构上的巨大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报表使者理解和分析事业单位经营情况的速度。

三、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变化内容与企业会计准则的联系

1.会计核算账户趋于一致

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将资产类账户中的“现金”转变为“库存现金”、“对外投资”转变为“长期投资”。并增设了“存货”账户,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对事业单位材料与产成品的管理;为了加强对国有资产的核算与管理,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又增加了“累计折旧”、“在建工程”等处理固定资产的会计科目,这是本次变化中的一个亮点,而“虚提”折旧与摊销的创新性处理方法兼顾了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与财务管理,即不影响事业单位支出预算的口径,又可以反映资产的价值消耗情况。

2.统一了会计核算的目标

在企业会计准则中,会计核算的主要目标在于明确受托人与被受托人的责任。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核算目标第一次体现了这一原则,使得企业会计核算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在目标上有了一致性,对以后会计制度的改革有着重要的指导性意义。

3.账务报告列示内容相一致

新的事业单位会计报表采用了企业会计报表的格式,增强了事业单位会计报表的科学性与通用性,同时,也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与业绩评价提供了更加明确的财务数据。

4.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核算制度更加趋同

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内容与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内容趋同性很突出,其业务处理与财务管理方式都非常的相似。随着我国财政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盈利组织与非盈利组织财务核算划分的界限会越来越模糊。在不久的将来,两套会计的准则将有望合二为―,将有利于财政部门综合考虑企业与事业单位规范的问题。

四、总结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变化后的内容,更加符合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核算的需要,使事业单位所披露的财务信息与企业的财务信息具有可比性,使我国的事业单位组织体系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相适应,最终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公共服务组织体系。

参考文献:

事业单位会计新准则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转变

为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财政部对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进行重新修订,并于201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制度全面转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必须要积极适应新转变,更好推动事业单位发展。

一、新会计准则下的事业单位会计挑战

新会计准则对事业单位会计管理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会计核算目标更加明确、财务报表及会计工作协调性更高、会计分工更加明确。具体而言,新会计准则下的事业单位会计面临挑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单位会计核算目标要求更高

会计准则要为适应单位内外发展环境而不断发展。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事业单位面临的内外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于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产生很大影响,面临较大挑战。在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中,要求会计核算工作必须要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本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财务发展状况等相关会计信息,对事业单位的受托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真实体现,便于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好作出决策。新会计准则对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目标的要求,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事业单位会计信息需求增加形势相适应,对会计工作不仅要为单位内部管理服务,也要满足利益相关者的信息使用要求。在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中,首次明确提出兼顾决策有用和受托责任原则,对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创新和转变都有很高的要求。

(二)适度引入权责发生制基础

在事业单位原有会计准则中,仅仅规定经营性收支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但是,在新会计准则中,则明确规定,对于部分行业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需要采用权责发生制,其引入对于事业单位决策科学性具有很强的推动性,特别是提高了会计管理工作水平,降低事业单位运营成本。会计核算基础直接决定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事业单位新会计准则中,引入某些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中的权责发生制,对于事业单位成本核算,有很大推动作用,而且也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改革预留了一些空间,例如在权责发生制的具体应用,在当前财务管理体制还不充分的前提下,留等财政部进一步明确。

(三)会计工作协调性要求更高

和原有会计准则对会计工作、会计报表协调性的要求相比,新会计准则对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以及财务报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必将对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信息的质量直接产生影响。在事业单位新会计准则中,会计工作必须要通过信息共享的方式,不断提高工作质量,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而且,在新会计准则中,对于会计工作流程进行规范和优化,对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建立健全产生直接推动

作用。

二、新会计准则下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转变

面对新会计准则实施带来的诸多挑战,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必须要着力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应对和完善:

(一)建立健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制度

在新会计准则实施以后,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必须要不断优化和完善,首先就是要建立健全会计核算工作制度。特别是在新会计准则下,收付实现制更加明确,事业单位必须要更加重视现金支付工作,必须要及时发现事业单位会计财务风险,提前做好预警和应对。在新会计准则实施以后,各个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流程必须不断改进和优化,更加注重债务统计管理工作,全面准则掌握事业单位债务状况,使单位管理者更加重视债务,更好避免事业单位财务风险,为单位领导决策提供更科学和更准确的信息,及时做好事业单位发展规划。

(二)完善事业单位现金流量表编制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虽然不是企业,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在某些业务环节同样会产生现金流。现金流是否明确,是否准确,这些无疑都影响到事业单位现金流量。在传统会计准则下,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工作,对现金流重视程度不够,甚至在月末、季末乃至年末的现金流量汇总后,总现金流量与实际现金流量差距较大,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质量不高直接体现。但是,新会计准则实施以后,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质量要求更高,特别是在现金管理方面,要求现金记录汇总必须与实际收入相符。因此,新会计准则实施以后,各个事业单位必须要积极做好现金流量表编制工作,通过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为单位筹资、融资、投资提供依据,也有利于事业单位对自身现金情况更好掌握,不断提高单位资金利用效率。因此,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要根据新会计准则要求,结合财务报表格式,把财务报表和现金流量表结合使用,对现金流量进行细化明确,强化单位财务风险控制,不断推动事业单位发展。

(三)建立健全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要求更高。特别是在传统会计准则下,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技能单一,会计职能难以有效发挥。在新会计准则实施以后,必须要不断培养和加强会计人员专业技能,培养他们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推动事业单位会计人员整体水平。单位也要制定相应的鼓励措施和政策,支持会计人员通过进修和自学等方式,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促进事业单位会计队伍整体素质提升。

参考文献:

[1]蔡丽兰,镇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成因分析及建议[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