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化学实验的基本原则

化学实验的基本原则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化学实验的基本原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化学实验的基本原则

化学实验的基本原则范文第1篇

(1)化学实验设计的意义。化学实验设计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也有重要意义。首先,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化学知识,独立地或在教师启发下,设计出各种实验方案,成功地解决化学实验问题,从而产生成功后的喜悦,激发起更大的学习热情,成为进一步学习的强劲动力。其次,设计化学实验方案需要学生灵活地和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可以发展他们解决化学实验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另外,进行化学实验设计还需要学生掌握各种科学方法,如实验、测定、实验条件的控制、假说等,具有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和敢于创新的精神,有利于学生认识和掌握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形成正确的化学实验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2)化学实验设计的原则。明确化学实验设计的原则是进行化学实验设计的前提。进行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1.科学性。科学性是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首要原则。它是指所设计的演示实验的反应原理、操作程序和方法等,都必须与化学理论知识和实验方法论相一致。例如:制CO2最好用稀HCl,不能用浓HCl或H2SO4,因为浓HCl具有挥发性,而H2SO4和CaCO3反应生成的CaSO4反而会阻碍反应的进行,若要用H2SO4,则大理石必须研磨成粉末。

2.安全性。实验设计时应尽量避免使用有毒药品和进行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实验操作。如果必须使用,首先应注意有毒物品的吸收处理,以防造成环境污染和人身伤害。其次,要了解可采取哪些措施消除不安全因素,并详细说明操作中应注意的事项。再次,还必须注意实验操作要规范。有些实验虽然具有一定危险性,但只要按操作规程进行,是不会发生危险的。

3.可行性。设计的实验方案要切实可行,所选用的药品、仪器、设备和方法在现有的条件下能得到满足。例如,制取CO2时就不能用C和CuO高温加热来制取,因为这个实验条件要求较高,有一定的危险性,而且会有CO生成。

4.简约性。简约性是指设计的实验要尽可能采用简单的装置或方法,用较少的实验步骤和药品,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实验且能观察到明显的现象。例如,尽量采用随用随取装置,像启普发生器或装有分液漏斗的制取装置;物质的鉴别可先通过颜色、气味、水溶性、密度等物理性质加以区别。

5.经济性。综合考虑原料的用量与价格。只要能达到实验目的,药品尽量少用,能做微型实验的尽量做微型实验等。

(2)化学实验设计的内容

一个相对完整的化学实验方案一般包括下述内容:

1.实验目的。要明确做实验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去做,通过实验要想得到怎样的效果。

2.实验原理。对于化学实验来说,实验的原理一般是化学反应方程式。对实验所涉及的化学反应要清楚明了。只有知道实验的原理,才能对实验所需的药品、器材、实验注意事项等明了。

3.实验用品。根据实验原理确定实验所需的实验用品,如,药品、仪器、装置、设备及规格等。

4.实验装置图、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根据原理、用品等确定实验装置,先画一个实验装置图,做实验的时候根据图连接实验仪器。对实验步骤、操作方法也要明确,实验开始的时候要预先写好,不要到做实验时才去临时决定。

化学实验的基本原则范文第2篇

一、结合课本实验,理解实验相关知识,形成实验方案设计的思维导向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能力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必须潜移默化,由量变促成质变,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结合教材中的典型实验,引导学生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加强实验设计思维的培养。

【案例1】离子检验或物质检验型实验方案的设计

《化学必修1》第21页“活动与探究”栏目:氯化铵、硫酸铵、氯化钾、硫酸钾均可用作化肥,它们都是白色可溶于水的固体,探究这几种盐中所含离子的检验方法。

教学过程:

问题1:这些物质中有哪几种离子?

问题2:■、Cl- 、■选用什么试剂检验?有什么现象?如何把实验过程用文字描述出来?

问题3:K+用什么方法检验?具体操作如何?

问题4:检验离子应从哪几个方面分析?

拓展:四种盐如何区分?请画出流程图。

[方案]

延伸:如何验证白色固体是NH4Cl?请写出实验方案。

离子检验或物质检验实验方案的设计,要根据各种离子或物质的某些特性对离子或物质进行检验,熟练把握各种离子或物质的性质,并把握实验方案设计的技巧,进而设计合理的方案。

【案例2】物质制备型实验方案的设计

《化学选修6:实验化学》硫酸亚铁铵的制备

实验方案设计流程如下:铁屑的净化制取硫酸亚铁溶液制备硫酸亚铁铵晶体计算产率。

设计这类实验的整体思路:从原料出发,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如对温度的控制,先得到目标产物,即粗产品,接着对粗产品进行分离提纯,是这类实验的重点所在。寻找分离提纯的最佳方案,使所得产品纯度高,产率大。

【案例3】原理验证型实验方案的设计

《化学选修6:实验化学》硫代硫酸钠与酸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设计方案见表1。

这类原理验证型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在明确反应原理的基础上,通过控制一定的实验条件,控制单因子变量,最终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

从以上这些典例中,我们不难发现,化学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实验设计思想方面的素材,教师应深入挖掘,在日常教学中不断渗透实验方案设计思想。每一个成功的实验其设计思想总是包含着对已有知识的灵活应用与创造性的科学构想。

二、结合课本实验,了解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一般流程和基本原则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流程包括:知识铺垫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形成方案方案优化规范表达。“以铝为原料制备氢氧化铝实验方案的设计”,通过小组讨论,各小组形成的方案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第一类制备方法:酸碱法

第二类制备方案:电化学法

方案8:电解法――Al为阳极,Cu为阴极,电解氯化钠溶液。

方案9:原电池法――Al、Cu为电极,浸没在通入空气的NaCl溶液中。

各小组在个人意见的基础上,对各自的实验方案进行评价,对比方案1~7,从制备1mol氢氧化铝消耗酸碱量来看,方案7消耗酸碱量最少,从实验室操作的便利性看,通入气体的操作较为烦琐。对比方案8、方案9,从反应速率来看:方案8>方案9,从能源消耗来看,方案8>方案9。综合以上这些因素,方案7为最佳方案。

由此看出实验方案设计应该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三、充分挖掘课本中的实验素材,加以适当的指导和训练,提高实验设计能力

1.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提高实验设计能力

验证性实验是用以验证已学过知识的正确性,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而探究性实验是指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分析、综合等思维来获取知识,学生处于一种主动探索知识的状态,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十分有利。因此,教师应精心安排,积极钻研,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通过探究实验来获取新知识。

在一次优质课评比中,有位教师很巧妙地将课本中的验证性实验转变为探究性实验,收到了很好的课堂效果。当时的课题是“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给我印象深刻的是这位教师在处理书本中“活动与探究”这个栏目时设计了这样一张实验报告单:

实验目的:探究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实验方案的设计

这位教师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很巧妙地处理了“活动与探究”这个栏目的教学。既可以有效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起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作用,对学生适应新课程教学活动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将课本中相关结论转化为实验,提高实验设计能力

实验是人们认识和研究物质变化规律或验证某一结论的常用科学方法。书本上的知识凡是能够通过实验来验证或探究的,都应启发学生思维,认真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甚至还可尝试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和设计能力。

【案例】第三周期元素性质变化规律

【实验一】Na、Mg、Al和水的反应:分别取一小段钠、镁、铝,用砂纸磨掉表面的氧化膜,放入三支小试管中,加入2~3 mL水,并滴入两滴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过一会儿,分别用酒精灯给三支试管加热至沸腾,并移开酒精灯,再观察现象。

【实验二】 Mg、Al与稀盐酸反应比较

总结:Na、Mg、Al与水反应越来越 ,对应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越来越 ,金属性逐渐 。

化学实验的基本原则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课;传统教学;实践;措施

化学实验是化学课程的关键内容,以实验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化学理论常识和实践动手能力。化学实验过程与实验结果是高中化学实验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化学实验课的直观、形象和生动可以为学生提供最鲜活的材料,为老师提供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创造出更加丰富生动的化学课堂,从而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目前,化学教学中存在课时少、实验设备落后的不足,使得教学质量长期在低水平徘徊,很多实验课不能正常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化学实验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探索创新精神。

一、目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不足

1.教学目标的缺失。在高中化学实验课堂上传统教学方式中,大多数的老师与学生均以化学教材为教学核心,按照教材内容开展实验,简单的对教材内容进行照本宣科的教授,不能调动师生的创新精神。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动脑和动手能力,化学实验课所拥有的直观形象的优势也不能得到有效利用,使得化学实验的思维空间受到局限,不利于高中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

2.教学内容的浅显。现行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课本》里面所安排的实验教学的基本内容是基础实验与常规实验。这些内容大多操作简单,有固定的步骤,缺乏实际的操作动手意义。与此同时,实验教学时间短,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了学生探索发现的思维能力,打消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得教学目标难以完成。

3.教学方式的单调。高中化学实验的教学方式与物理实验课完全一样,学生们必须按照老师的操作方法和教材的实验步骤展开实验,以老师所教授的课堂知识掌握实验现象的内涵,最终看到和得出的操作过程和实验结构也和老师所教的完全一致。这就使得学生们不能体会化学知识的本质,对于理解实验操作的意义和教学目标的实现都会有所限制。

二、高中化学实验课的改善和进步

1.高中化学实验课内容的创新。《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课本》对以前的教学内容中墨守陈规、单调、无趣的问题进行了改良,新内容要求用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理念教育学生,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实验设计培训、实验基础培训、实验探究培训都是新的基本教学内容。通过这些新内容,可以更好的引导学生对实验展开探究。就拿甲烷实验室制备方法来说,教材中的内容是采用无水醋酸钠与碱石灰通过加热所形成,但这并不是最优方法;笔者通过亲自实验比对,发现利用氯化钙作为催化剂进行甲烷制备的方法最好(见表1)。通过尝试不同方法获得更多实践理论,这极大的提升了教学内容的丰富性。

2.采用最普通的实验材料和实验设施。化学实验的教学步骤应该是最简化的,以最少的实验设施得到最好的实验成果,这是新课程的基本原则,也是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主要途径,与此同时也顺应了绿色节能的时代潮流。笔者以甲烷实验为例,采用氧化钙、氧化镁、二氧化锰等生活中的常用物质和最简单的实验设施,通过排水集气法展开实验,再把实验风险降至最低的情况下,获得了同样的实验成果。

3.化学实验课教学方法的改进与提高。要彻底改变传统高中化学实验课的教学内容,就必须突破原有的、单调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追求科学教育的最高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与此同时,新的化学实验教学实践中,更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间的协作,使得实验课的主体转变到学生身上,这才是化学实验课程的终极目标。同时,在传统化学实验教学中,往往会发生不能准确判断实验本身的好坏的现象。就拿甲烷实验室制备方法来说,传统教学中侧重的是对甲烷产率的多少的观察,而将更加重要的反应速率、试管的破裂等实验因素给忽略掉了,但事实上,这些实验因素对选择何种催化剂、怎样进行反应物配比、催化剂的添加量等多种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实验思路和程序是:第一,在试管中加入1.5g氢氧化钠、3g无水醋酸钠、1.5g催化剂,进行加热实验,分别在产生气体达到50mL、100mL、150mL、200mL、250mL、300mL、350mL、400mL和500mL的时候对每种催化剂所耗时间进行记录,用图形找出趋势最明显的那种催化剂的曲线,于此同时,要综合考虑表1中试管的损坏程度对实验的稳定性的影响。第二,在确定最优催化剂后对催化剂反应物进行适宜的比例调配,氢氧化钠与醋酸钠的质量配比为1:6、1:3、1:2、2:3和5:6,利用相同时间产生的甲烷量的不同,最终决定最佳的比例配置。第三,在确定了反应物的最优比例后,选择最合适的催化剂用量,分别是0.5g、1.0g、1.5g、2.0g、2.5g和3.0g,对在一定时间内甲烷气体的生成量变化情况进行记录,按照反应速度与温和性决定此种催化剂的添加量。

三、小结

综上,高中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理念应该是:以教材知识为基础,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通常对知识原理的运用、研究和突破,用创新的思维提高实验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好奇心,调动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科学思维的人。

参考文献:

化学实验的基本原则范文第4篇

关键词:拓展式;中学化学;实验题讲评

文章编号:1008-0546(2012)07-0019-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07.008

学习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首先在学生心里形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激发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化学实验复习包含巩固学生基础知识以及形成系统的思维网络两个重要内容。为了提高化学实验题讲评的有效性,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出一种新的、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的实验题讲评方式:“拓展式问题设计”。

一、“拓展式问题设计”的基本思想

“拓展式问题设计”是依据探究式学习理论而设计的一种教学方式。它主张以学生为中心,以探索为手段,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体验,最终实现提高学生实验题解题能力的目的。“拓展式问题设计”的核心思想是“拓展”,在拓展中创新,在拓展中发展,在拓展中升华。具体的操作方法就是通过对各个环节的全面创新拓展,来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

对于综合实验题而言,不可能对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查的面面俱到,教师在实验题讲评时如果只是就题讲解,必然会造成学生知识点的零乱、不系统。“拓展式问题设计”是教师系统研究教材、领会命题意图、体会学科思想的过程,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通过“拓展式问题设计”促进学生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系统化、认知能力的科学化。

通过“拓展式问题设计”,让学生体会由实验探究知识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科学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初步学会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价,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拓展式问题设计”的基本原则

1.整体性原则

在全面研究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前提下,结合教材中的实验内容设计相应问题,保证复习内容的完整性。如:当考查“灼烧这一操作中所用仪器”时,许多同学是因为回答不完整或仪器名称书写错误而导致扣分,没有答完整主要是因为对操作过程不熟悉,如果引导学生回顾一下所做过的灼烧实验(如海带的灼烧),按照由下而上的装置顺序就不难得到“酒精灯、三脚架、泥三角、坩埚和坩埚钳”这一完整的答案。对于一项基本操作而言,往往还要关注其操作注意事项,进而拓展到灼烧这一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实验结束时应用坩埚钳取坩埚,并放在石棉网上冷却”。而实验中通常是利用灼烧后称重来进行定量分析,可以设计问题“在取用最终数据时又要注意什么”?让学生掌握“取灼烧至恒重时的数据”这一要点。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让学生回顾过滤、分液、蒸发、蒸馏等基本操作,引导学生注意到回答此类问题关键在于回忆实验装置图,掌握操作过程及其注意事项。

2.系统性原则

“拓展式问题设计”要符合化学科学的思想和知识体系,能够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培养思维能力。如“用沉淀法进行定量试验,测定Na2SO4、MgSO4溶液中SO42-离子的量”时,问题设计应着眼于“沉淀剂选择”、“沉淀完全的判断”、“沉淀的洗涤”等方面。笔者在教学中首先设计了“选择氯化钡、氢氧化钡还是氯化钙作为沉淀剂”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在选择沉淀剂时首先应避免其它沉淀的干扰以及沉淀完全(硫酸钙微溶会导致结果偏小)。进而拓展到“通过沉淀法定量测定溶液中CO32-的量,沉淀剂应选氯化钡还是氯化钙?”通过学生的分析、讨论总结出在沉淀剂的选择上应注意:无其它沉淀干扰、沉淀物的溶解度小及相对分子质量大等要求,故应该选择氯化钡溶液作为沉淀剂。在“沉淀完全”的判断上往往学生只关注沉淀剂是否“足量”,而对于设计实验进行验证相对掌握不好。为此,在检验SO42-离子是否沉淀完全时笔者设计了“静置后,向上层清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还是硫酸溶液?”,指导学生科学完整的重现实验过程,分析得出“若加入硫酸溶液会增加硫酸根的量,从而使结果偏大”,一方面使这一问题得到解决,进而通过“误差”这一桥梁和向“沉淀的洗涤”过渡。“除以上两个原因会导致实验误差外,是否会因为实验操作导致误差?”,从而指导学生在用沉淀法进行定量试验时,对沉淀的洗涤及其操作进行复习与巩固。设计问题:①“如何选择洗涤剂?或者说洗涤剂选择要考虑哪些方面?”②“洗涤后如何检验洗涤是否干净呢?请联系硫酸钡的洗涤进行描述”。进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①“洗涤剂应该是能够溶解杂质,但同时沉淀晶体在洗涤剂中的溶解性要小。”②“取最后一次洗涤液,滴加硫酸溶液,若无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已经洗涤干净,反之要继续洗涤。”

3.科学性原则

化学教学还要求学科发展逻辑与学生认识发展逻辑的一致,在教学设计和方法选择上应处理好化学知识、技能与学生接受能力的关系,理论知识与应用知识的关系。如对于“在硫酸铝、硫酸铁、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氧化铜以除去溶液中的铝离子和铁离子,氧化铜的作用是什么?”这一问题,学生的回答往往都比较片面:“调节pH”、“与多余的硫酸反应”、“促进铝离子、铁离子水解”、“使铝离子、铁离子沉淀”等,原因在于学生对此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没有科学的认识,为此笔者首先让学生写出Al3+、Fe3+、Cu2+的水解方程式并查阅资料得出Al(OH)3、Fe(OH)3、Cu(OH)2开始沉淀及完全沉淀时的pH,进行问题设计:①“如何使平衡向右(水电离的方向)移动?”、②“向溶液中加入哪些物质平衡会向右移动?”③“为什么选择氧化铜而非氢氧化钠?”。通过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对“盐类的水解”、“水解平衡的移动”以及“不同离子存在的酸碱性条件”进行系统的复习与回顾,进而达到问题解决的目的。

三、“拓展式问题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避免把“对话”变成“问答”

“是不是”、“对不对”、“怎么样”、“好不好”之类的毫无启发性的语言在课堂上不宜多出现,问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和引导性,教师要努力使自己的课堂的语言更加的精练。

2.避免探究过程“泛化”

对于有些问题学生通过已学知识能够清楚的理解,而再人为的“讨论”、“探究”就显得流于形式;教师应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认真设计切实可行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从而使学生在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发展。

3.教师要不断积累活动体验

学生活动是动脑的过程,若教师对活动中对学生的认识不深,将导致启发的力度把握不够准确;教师课前要尽可能的对学生的解题思路进行预测,加强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

参考文献

化学实验的基本原则范文第5篇

一、在实验中传达绿色化学的理念,引入绿色实验

实验的设计应以消除污染为基本原则。目前在进行有机化学实验设计时,很少人会考虑实验带来的一系列污染问题,不少人会有这样的想法:实验室规模小,没必要大惊小怪的,能有多大的环境污染?事实并非这类人所想,有机化学实验一旦设计不当,不仅会给实验者带来身体上的伤害,而且学生会想有机化学实验和传统的化工产业同样是高毒、高污染的。

其实一说到化学或化工,人们就会与“环境污染严重”等字眼自然地联系到一块。在我们学习化工专业的同学中也存在这种言论,如果不能引导化工或化学专业的学生正确认识化工行业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就会导致整个社会对化工行业的抵触。近几年,人们对“PX”项目的争议就是因为对“对二甲苯”认识不足所引起的,而且不仅在二甲苯行业,在社会中也引起了不同反响。所以在今后的有机化学实验设置中,首先应考虑如何让学生对化学学科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意识到不只是有机化学实验,乃至从化工行业源头减少或消除环境问题的重要性,目前化工行业所引起的不良影响是化学技术发展落后造成的。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绿色化学理念的深入,传统化工行业的前景必将焕然一新。

二、将常规性实验与创新性实验相结合

“六多”(多走动、多观察、多提问、多纠正、多记录、多总结),是指导老师在常规实践中应该做到的。课后,指导老师要通过课上遇到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并撰写教学日志,总结实验情况和实验小结,便于在下次实验中及时提醒,发现问题,正确引导。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操作技能,还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从学生特点和教学实际出发,合理地开放设计性实验。

做设计性实验时,教师先布置实验内容,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并交上设计的实验方案;然后教师进行审核,学生根据要求进一步调整方案;最后教师提供基础试剂和仪器,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老师进行相应指导,学生提交实验报告。整个设计性实验的过程,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通过查阅文献及设计方案,提高了学生的自学理解力,此外,在教师审核学生实验方案的同时,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查阅文献勘正误,对于老师来说也是一个再学习补充知识的过程,教师和学生都能在设计性实验中得到能力的提高。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们不能只在有机化学实验设计中尽量避免产生有机废液等副产物,还应在原料使用、反应溶剂的选择环境上,都采取无溶剂的化学反应。这样做既减少了学生接触有毒有机溶剂的机会,也杜绝了有毒有机溶剂的排放,以免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三、严格控制实验总结报告的质量

“编筐编篓全在收口”,实验总结报告不但能够加强学生对所做实验的掌握,而且科学地评价了学生思维的缜密性和清晰度。实验总结报告的内容分别是:最终的实验方案(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步骤等)、实验数据处理、实验结果讨论(与预期效果的比较、分析产率以及如何进一步改进等问题)、对实验中所出现的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如何改进的建议。教师在认真批阅报告的过程中,能够了解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在下次实验时再与学生进一步地探讨。

四、改革实验考核体系,实现客观全面评价

1.实验室要在考前开放,以便给学生良好的复习环境。整个学期的实验仪器都摆放好,学生可按计划来实验室进行复习,并由老师进行指导。

2.拟定考核题目,制定统一的评分标准。命题原则是以大纲为依据,既不偏离所学的基本内容,又要考核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既要反应基本要求,又要有综合试题,使考核真正能够起到对学生的全面检查,并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以组为单位,现场观摩,单兵考核。每班学生分成四组,每组7~8人,以小组为单位分批进入实验室现场考核。抽签决定考核内容,同时学生现场观摩。现场抽签,使学生无法猜题,这就促使学生必须对本学期所学的内容进行全面的复习。现场观摩,受益面大、效果好,学生虽只抽一个考题,但实地观摩了7个学生的考试,可以进行自我对比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