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负债业务

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负债业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负债业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负债业务

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负债业务范文第1篇

一、利率市场化及利率风险的概述

利率市场化是指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由市场主体自主决定利率的过程。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如果市场竞争充分,则任何单一的经济主体都不可能成为利率的单方制订者,而只能是利率的承担者。既然利率是金融市场资金的“价格”,那么和其他商品市场一样,其价格应由市场来决定,若“价格”不是由市场来决定,那么整个金融市场也就不能称之为是“市场化”的。什么是利率风险?目前,银行界讨论利率风险时,通常采用巴塞尔委员会对利率风险的定义,即:利率风险是利率的不利变动给银行的财务状况带来的风险。其普遍被认为是银行经营管理中仅次于信用风险的第二大风险。

二、利率市场化下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分析

1.基本点风险逐步显现

基本点风险也就是利率定价基础风险,利率风险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这种风险所引起的。若存贷款利率变化是不一致的,尽管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与表外业务具有类似的重新定价特性,然而由于利差水平与现金流状况出现了改变,同样会降低银行机构的利润水平或者基本经济价值。

和其余类型的利率风险相比而言,基本点风险对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来说是最严重的。由于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存贷款利差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按照马肯锡预测,我国银行业利差均值会由现阶段的3.33%降低近1%,这就使得我国平均利率接近于全球开放性金融市场的实际利率水平(约为2%)。其具体根源表现在:在实现利率市场化之后,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会愈演愈烈,银行机构之间纷纷会进行价格战;为获得更多的存款,银行机构会选择提升存款利率水平,而为吸引到更多的优质借款者,银行机构会选择降低贷款利率,这使得贷款利率与存款利率之间的差额下降。

2.期权性风险增大

期权性风险是银行机构资产负债表表内业务与表外业务隐含的期权所造成的风险,其属于一种愈来愈关键的利率风险。通常来说,期权使得其购买者享有卖出、买入某种标的物的权利,也或者购买者能够以某种形式对特定金融合同或者金融投资工具的资金量进行改变,对于期权购买者而言其不具有义务。若期权与期权合约对购买者有利,则期权会被执行;若其对购买者来说是不利的,则期权就不会被执行,所以期权类衍生工具的权利义务是不对称的,进而使得卖方的风险水平增加。利率市场化一般会使得利率增加,存款人将从中受益,其能够对存款进行重新配置,这损害了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利益。

3.重新定价风险水平提升

重新定价风险即期限错配风险,相比其他利率风险形式,其是最为普遍与主要的。银行机构资产负债表表内业务与表外业务重新定价期限(针对浮动利率来说)或者到期期限(针对固定利率来说)具有的差异造成了重新定价风险的出现。重新定价风险导致银行机构的实际经济价值或者利润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利率水平改变的影响。若银行机构长期不变利率资产的资金来源是期限较短的存款,在利率水平提升之时,资产业务得到的是固定水平的利息收入,然而由于利率水平的提高使得负债的利息支出增多,这损害了银行机构的利润水平与根本经济价值。

收益率曲线形状与斜率也会受到期限错配风险的影响,也就是说收益率曲线会的移动会出现非平行的现象,这损害了银行机构的利润水平与根本经济价值,进而造成了收益率曲线风险,也就是利率期限结构改变风险。通常来说,短期利率会低于长期利率,收益率曲线一般会由于期限的增加而不断上升(即正收益率曲线),然而若经济处于扩张时期,因为货币政策是反周期的,长期利率或许会低于短期利率,进而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等经济主体的利差收入造成消极影响。尤其是在金融市场不稳定之时,长期利率与短期利率倒挂局面会多次显现。

三、利率市场化下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思路

1.积极推进利率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

(1)建立高效的风险管理组织机构体系。依据现代金融公司体制,建立健全风险管理组织部门,以风险管理委员会与首席风险官为监管中心,以董事会为最终责任承担者,进行垂直化监管,保证风险管理策略的科学合理高效实施,合理降低并控制包含利率风险在内的众多类型的运营风险。于风险管理委员会之下建立风险管理机构,赋予其管理整个银行利率业务的权力,由其制定整个银行的利率政策,就整个银行资产负债开展全方位的利率敏感性监管,明确内部利率水平与外部利率水平,就总行对分行或支行的利率授权作出具体规定。

(2)确立规范的利率风险管理基本流程。利率风险管理过程具有四个步骤,即风险辨识、风险度量、风险管理、风险评估。利率风险识别指的是利用众多策略明确造成风险的原因、风险的特性与出现时期。对于一般性风险,能够在风险发生之前确定对利率风险敏感的各类参数,建立利率风险敏感性系数,并研究其波动范围,按照上上述步骤对一般性风险进行管理。利率风险度量指的是对风险程度或者风险出现的次数与幅度进行测量。在该过程之中,要在财务报表之中尽可能获得所需的初始资料;利率风险处理指的是在风险出现之前或者风险出现之后采取众多手段降低风险出现的可能性或者影响程度,若风险的发生不可避免,则尽可能降低其消极影响。风险管理方式具体表现为风险补偿、风险转移、风险转换、风险程度与风险分散等。利率风险评估指的是对上述三个步骤进行评估,利用合理的评估能够了解风险处理的成效,对风险管理之中的不足进行纠正,明确未来风险管理活动的重点与方向。

2.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增加银行利润

利率市场化使得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利率风险加剧,而大力发展中间业务能够降低其面临的风险水平。对于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而言,存款业务与贷款业务依旧是其最主要的业务形式,这不利于银行机构利率风险水平的降低。

最近几年,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纷纷关注中间业务的发展。然而和国外比较,我国银行机构的中间业务活动依据处在初始时期。由于金卡工程的开展,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电子货币业务得到很大的发展,然而和国外银行机构比较,差距水平还是很大的。因为银行业金融机构需要探寻新的发展道路,对自身在信息与现金流等层面的优势进行充分运用,促进业务活动多样化,尤其要加快中间业务发展的步伐,建立新的收益增长点,降低对存贷款业务的依赖程度,进而彻底实现资产优化合理配置,降低利率风险水平。

3.合理配置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

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与负债的不匹配表现在两个层面,分别是总量层面与期限结构层面。贷款资产是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最主要的资产。通常而言,短期(期限不足一年)的贷款资产依据合约利率结算利息,而中长期(期限超过一年)的贷款资产按照人行的基本利率进行重新定价。所以,贷款资产的成熟期通常低于一年。存款是银行业金融机构最主要的负债业务,一般为固定性利率。若不把期权风险考虑在内,则合约规定期限一般为负债的成熟期,导致资产与负债之间的不匹配同样包含成熟期的不匹配。银行机构的业务类型对其资产配置有很大的影响,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最主要的业务活动为贷款活动,这是其资产分配不科学且单调的决定性因素。现阶段,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需要建立健全风险监管制度,利用利率风险管理手段来整合本行的资产与负债,以把其受利率变化影响的资产数量达到最少。

4.运用证券化技术转移隐含期权利率风险

资产证券化指的是集中市场上存在的基础资产并将其进行重新分割,转为证券,之后将其在市场上进行出售,进而该资产不再存在于原所有者的资产负债表之中。资产证券化也就是二级证券化。商业银行由于控制着基础资产,则其易于开展该类活动。

资产证券化是一种很重要的金融创新方式。资产证券化最显著的特征即资产发起人(也就是初始资产收益者,本文指的是银行机构)现金代替资产负债表之中的贷款资产而存在,出售之后的资产不再包含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之中,也即银行机构把贷款资产出售给因为特定目的设立的实体(即SPV)之时是真实性转让。针对隐含选择权的处理,资产发起人能够把选择权风险的负债与资产全部出售给特设实体,也就是利用资产证券化这一形式,资产与负债的各类风险(主要为隐含选择权利率风险与信用风险)都存在于SPV之中,SPV利用证券在金融市场之中的交易把上述风险转移至证券购买者。最近几年,我国银行机构纷纷进行资产证券化,最先选择的是房产抵押信贷,而我国银行机构主要的隐含选择权风险来源就是该类资产,所以,为控制隐含选择权风险,实施资产证券化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5.利用合同来对客户的行为进行约束

商业银行在和客户签署合约之时,需在合约之中包含和提权偿还相关的违约惩罚款项,这是对商业银行自身利益的一种保护。商业银行能够采取罚金体制与锁住体制这两种惩罚形式。所谓锁住体制指的是在贷款合约之中包含如下款项―在贷款发起之后的特定时期内债务人是不能够提前偿还的。这种体制具有简单、可操作性的优点,在贷款发起之后的特定时期内可以彻底消除隐含选择权利率风险,确定是只能锁住贷款发放之后的一段时期,而贷款提前归还一般大部分都出现在整个贷款期限的中间时段。所谓罚金体制指的是在信贷合约之中明确规定债务人若提前归还信贷资产,则需要按照一定比例支付违约金,这样一来商业银行由于债务人提前归还贷款而造成的利息损失得到弥补,该体制能够在全部信贷期限里对债务人的提前归还资金行为进行约束,然而却不能彻底消除债务人提前偿还的行为。

若债权人提前支取其定期存款,我国商业银行一般依据活期利率来对债权人持有期间的利息进行计算。上述利率折扣,被认为是对债权人提前支取资金的代价,也被认为是对债权人不能履约的惩罚。然而,这种罚金体制同样具有如下缺陷:当商业银行将利率风险转移至客户,则或许会引起客户的不满而失掉该客户。因而,在建立合同体制之时,商业银行应当具有谨慎的态度,不仅要考虑到自身的利益,而且要考虑到客户的利益。

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负债业务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外币流动性风险;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428(2009)05-0085-03

一、商业银行外币流动性风险现状

由于汇率形成与变动的原因复杂,对经营外汇业务的商业银行而言,如果资产负债的币种、期限结构不匹配,形成外汇风险敞口,就可能出现外币流动性风险。

1、人民币持续升值造成境内银行外币流动性紧张,外币流动性风险凸现。在人民币持续升值的情况下,境内居民和机构纷纷选择将手中外币结汇,造成外汇存款下降。有条件争取到外币贷款的企业,为获得升值加利差的双重好处纷纷提出外币贷款要求,境内外币贷款需求一直在增长,最终造成境内金融机构外币资金紧张。商业银行在低成本外汇存款来源减少的情况下,可能会被迫转向筹资成本较高的金融市场寻求额外的资金来源以满足贷款不断增长的需求,势必造成银行外汇资产负债总量和结构上的失衡,从而在汇率波动时带来较大的外汇汇兑损益风险。

2、资本杠杆比率偏高。一般地,商业银行资本杠杆在5%-10%之间,但是近年来,由于各商业银行资本金增长速度远远低于存款的增长速度,资本杠杆比率近两年均超过50%。自有资金抵御流动性风险的能力逐年下降。

3、外币资产形式单一,变现能力较差。目前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着资产形式单一的问题,外币资产的大部分被贷款所占据。贷款受合同期限等因素的影响,流动性较差,属于固态资产,其在资产结构中的高占比,必然限制了整个外币资产的流动性。

4、信贷资产质量低,资金沉淀现象严重。因人民币升值而使得一些原料主要来自国内而销售市场以国外为主的行业的生产成本和融资成本相对上升,形成不良贷款的可能性加大。银行的坏账的增加。将影响资产的总体流动性。

5、流动性负债比例上升,潜在风险加大,企业和居民对人民币汇率的预期也将对银行经营产生影响。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预期导致企业对短期外币贷款需求增加,外币流动性负债增加,从而对银行外币头寸产生较大压力。

二、外币流动性风险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分析

目前,商业银行整体上尚未出现外币流动性风险的危机,但其潜在的流动性风险是大量存在的。在经营过程中因外币资产和负债在期限搭配上的缺陷而导致流动性缺口,因在资产与负债期限非对称搭配以及未安排充足的支付准备而引起资金周转失灵,再加上经济环境的变化、内控制度的不健全等所带来的流动性风险,都对商业银行的正常经营产生了重大影响。

从经济环境看,人民银行要求商业银行以美元缴纳部分存款准备金;外汇管理局也加强了对各商业银行的外汇短期外债头寸控制,加上美元外汇存款的持续下降和美元外汇贷款的快速增长,国内金融市场美元短缺气氛渐浓。外币拆借市场和外汇掉期市场出现美元紧张状况。商业银行面临的外汇流动性风险。使得其必须关注自身外汇业务的经营:加强对外汇贷款用途的监管,防止外汇贷款结汇对宏观经济和货币政策实施带来消极影响;加强对商业银行外汇资金流动性风险的监测,对风险敞口过大的金融机构及时预警:提高金融机构持有外汇资金头寸的上下限,有效缓解目前美元资金紧张状况;建立激励和惩罚机制,引导外汇贷款的合理和有效使用已是当务之急。

从经营管理看,银行需密切关注外汇存款变化趋势,防止外币流动性风险。随着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商业银行结售汇业务会增加,外币贷款需求可能还会持续增长,从而对外币存款产生压力。商业银行应该主动调整外币信贷政策,有效控制外币贷款规模;调整外币资产结构,增加外币投资与短期贸易融资的比重。从而防范外币流动性风险。

从政府行为看,商业银行必须高度关注央行的相关举措,根据政策的调整和市场资金变化情况,对人民币汇率调整的方向与力度作出判断,并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外汇风险。

从内部控制与管理看,银行经营中由于赢利性和安全性的矛盾,使得流动性风险总是存在于银行整个经营活动中。这就对银行内部控制和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内控制度不够健全,制度牵制乏力,同时,制度不适应新兴业务发展的需要,尚未建立流动性风险分离管理机制,经营行与管理行承担着完全相同的流动性风险等。同时,对决策者的决策权和分支机构缺乏有效的控制,内部部门之间、岗位之间缺乏必要的制约和监督机制,从而增加了银行流动性风险的隐患。制约了业务的发展。

三、我国商业银行的外币流动性风险管理

(一)我国商业银行外币流动性风险管理现状

目前,很多商业银行实行了“集中经营、统一管理”的外汇资金管理政策,由总行统一负责监测并调节全行外汇资金的流动性。外汇存款是外汇资金最主要的来源,近年来,各家银行纷纷通过代客外汇理财、个人外汇买卖等创新产品积极拓展外汇存款,确保外汇资金来源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同时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市场融资,开拓外汇资金的补充来源。资金运用方面,总行负责全行外汇资金的国际市场运作与系统内资金余缺的调剂;每日监测外汇资产及负债的币种、利率及期限结构。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相应外汇资产组合,通过国际市场短期同业拆放。投资高信用等级、高流动性的债券,保障了全行外汇资金的流动性需要。同时,总行对境内分行的外汇资金实行差额管理,利用先进的联网系统,随时监测境内分行的外汇资金头寸,充分满足境内分行的外汇流动资金需求,并对境外营业机构的外汇资金实行额度管理。总行通过制定境外机构经营管理权限的方式对外汇资金流动性管理作出具体规定;境外营业机构的流动性管理在满足当地金融监管规定的同时,还需及时向总行报告外汇资金头寸情况。商业银行通过实施积极的外币流动性管理,较好地保证了日常业务发展的需要和外汇资金安全。但在应对日益纷繁复杂的市场变化以及寻求自身发展、建设方面,仍需更多的完善和改进。

(二)我国商业银行外币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措施建议

第一,全面实施资产负债管理。(1)强化经营系统调控功能。可以将银行系统内资金逐级、逐步集中,充分发挥资金管理行对于全系统内资金的调控功能,建立健全一级法人体制下的内部控制体系,规范各级银行的经营行为。建立应对流动性风险的内部决策控制、实施控制、事后监控和预警机制。(2)建立高效、科学的系统内资金调控反馈机制,管理行及时根据各分支机构资金头寸情况,进行有效的资金调剂,建立起系统内资金预测、统计和分析的管理机制。(3)实现各

商业银行资金的优化配置。通过强化资金在各行全系统调拨,充分利用好有限的资金资源,实现资金在全系统的优化配置,以增强系统内资金的效益性和流动性。

第二,实施整体流动性风险的指标管理。制定能够全面反映外汇资产负债期限结构分布的流动性衡量与监测指标体系。利用现代计量经济学和金融工程技术,建立衡量流动性状况、预测分析流动性需求变化的数量经济模型,实现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实时评估流动性状况,控制流动性风险。

第三,建立分层次的外币流动性储备体系。第一层次是根据银行外汇资金运动的实际状况,确定全行外汇备付金额度,以保证对外支付和清算,满足银行各项业务的正常开展。第二层次是通过在国际金融市场的运作,合理配置全行短期非信贷生息外汇资产的总量结构,保持短、中、长期的非信贷生息资产的比例合理,以确保满足银行短期性、临时性和应急性的流动性需求。第三层次是根据全行资产负债管理的要求,通过建立科学的非信贷生息资产投资组合管理机制,通过外汇交易中心等合理配置全行非信贷外汇资产的总量结构和期限结构,满足长期的外币流动性风险管理要求。第四层次是外汇信贷资产和外汇权益性资产。包括各类外汇贷款、外汇股权投资等。

第四,通过金融创新提高外币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如开发和运用主动负债或提高外汇资产流动性的产品。(1)负债业务的创新,重点是通过主动型负债,增强外币负债的流动性。(2)资产业务的创新,包括在逐步增加优质外币信贷资产比重的同时减少信贷资产总量占比。控制和解决中长期存贷比例失调问题,改善资产负债组合,开展低风险的中、短期投资业务等。(3)中间业务的创新,通过提高商业银行的电子化水平,完善其服务功能,大力开办各种外汇委托和中间服务业务。提高资产负债的总体流动性水平。

第五,建立流动性风险预警和应急机制。(1)做好对外币资产负债流动性的预测和分析,通过对外币流动性供给和需求的变化情况的预测和分析,完成对潜在流动性的衡量。(2)建立流动性风险的预警系统,包括预测风险警情、确定风险警况、探寻风险警源。即通过对风险警情指标的预测,银行可以大体评估未来经营时期外币流动性风险的具体状况,确定风险警况。流动性风险预警系统运行的最终目的是提供线索,排除警情,使流动性风险减至最低程度。因此,探寻警源是预警系统的重要程序。(3)建立定期的流动性分析制度。定期分析监控全行外币流动性需求、流动性供给和流动性储备的分布状况。重点通过分析各项指标变化情况,来调整全行资产负债结构并制定应急资金安排措施。同时还应当建立流动性风险处置预案,提高防范流动性风险的能力。

(三)外币流动性风险管理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是外币流动性风险管理是长期性、持久性的工作,需银行内部上下重视。内部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架构,比如成立流动性管理委员会或外汇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负责监督外币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执行情况。

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负债业务范文第3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 基金 营销策略

一、前言

封闭式基金是基金业发展的雏形,这种模式创新能力弱,因此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一种新的基金发展模式――开放式基金出现,并取代了传统的基金模式。现阶段,我国拥有较小的基金规模,并且拥有单一品种的特点,这导致基金无法被广泛认知并接受,基金市场虽然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的开发难度,在这种情况下,本文首先介绍了商业银行及基金等相关概念,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现阶段我国商业银商基金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制定了营销策略。

二、基本概念

(一)商业银行

同我国中央银行和投资银行不同,商业银行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多种金融资产为经营对象,具有信用创造功能的金融机构。最早的商业银行主要集中在经营存款和贷款(放款)业务,即以较低的利率借入存款,以较高的利率放出贷款,存贷款之间的利差就是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新时期,作为金融企业,商业银行具有自身与众不同的特点,它在日常经营过程中,主要业务为金融服务,其经营目标是创造最大的利益,自其产生之日起就以创造更多经济利益为目标来开展业务。

同其他盈利性企业或银行相比,商业银行具有三个主要特征,首先,其开展日常经营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盈利;其次,它的服务对象同一般商业企业具有本质上的区别,主要商品为货币及其资本,对象为金融资产和负债,这是一种特殊的服务及商品。其他工商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其商品都是实物,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最后,从业务的角度来看,商业银行的综合性较强,具有较齐全的功能,包含了几乎全部的批发和零售业务,将金融服务全方位的提供给顾客[1]。

(二)基金

基金的全称是证券投资基金,金融投资包括债券和股票等,投资所需要的资金在某种条件下得到聚集,并以基金份额的形式进行发行,在托管人的管理下进入投资,同时将所创造的经济效益按照不同的投资进行分配,这种行为当中客户既要享受一定的利益,同时要能够承担一定的风险。

现阶段,标准不同,导致了基金出现了三个主要类型。首先,划分方式为能否对基金进行增加和赎回,在这一方式下,基金拥有开放和封闭两种形式;其次,划分方式为不同的风险及收益,包含收入型、平衡性和成长型;最后,划分方式为组织形态时,包含机构型和合约型。不同的类型具有不同的特点[1]。

三、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基金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我国各行各业要想积极参与到世界市场的竞争当中,并取得一定的成绩,就要不断的提高自身实力。商业银行提高自身实力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做好基金营销。以下首先对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在进行市场营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促销力度小

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的基金代销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这一阶段导致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只重视经济效益,而忽略了为其长期发展创造条件。因此,现阶段工作人员在开发出新基金以后,商业银行会直接对其销售进行任务分配,销售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只针对这部分任务展开工作,银行及相关工作人员都没有能够制定并实施有效的跟踪调查和售后服务,这种现象导致我国商业银行在提供基金营销服务的过程中,服务和持续促销的工作严重欠缺。也可以说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的营销手段及理念的中心是销售,然而这种方式是无法灵活应变市场需求及变化的,当下跌状况出现,大部分顾客将以严重的亏折收场,长此以往将给顾客造成严重的损失,促使其失去对基金的热衷程度,必将导致该行业的萎缩,而销售工作者将对此毫无办法,只能坐以待毙,等待资金市场的行情逐渐好转。

现阶段商业银行在开展促销活动的过程中,通常采用的方式为广告,这是一种非常被动的促销手段,紧紧能够实现一定程度的推广。现阶段商业银行在促进资金营销的过程中,单纯依靠广告来进行显然是非常不足的,再加上商业银行自身存在的一些管理缺陷,如网点开展促销力度较小和基金营销人员主动意识不强等,导致我国商业银行的基金营销非常落后。

(二)不清晰的市场定位

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在实施基金营销的过程中,存在着目标市场定位不明确这一问题。尽管我国推出了多种不同名称的基金,并且也细致的设计了相关投资理念,然而很多时候却根本不能刺激客户来购买基金[3]。通常状况下,中小机构这种个人客户是基金针对的主要对象,然而我国现阶段的证券市场无法有效的实施集体理财,更无法对资金进行专业的管理。

现阶段,我国除了拥有不明确的产品目标市场,同时对目标市场也没有进行细致的分工。在成熟的市场营销理念当中,不同客户群体应当拥有不同的基金需求,在进行营销的过程中,应不断推出不同种类的产品才可以,然而我国多数商业银行在进行基金营销的过程中,只重视实现短期利益,对客户的需求及市场的要求没有进行充分的考虑,这种盲目的营销不仅达不到客户的满意,同时也是导致基金营销在我国始终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

这种不清晰的产品目标市场和不细致的市场分工,将导致商业银行在日常的经营管理中面临更多更多的风险。首先,部分风险是由利益的冲突导致的。基金营销过程中,有向第三方发放贷款的可能,这样就将导致第三方和商业银行在利益上发生冲突,客户将承担较大的风险,银行同时也是其了监管基金的力度;其次,部分风险是由于信息纰漏造成的。在不断增加的基金种类中,数量有所提高,而客户很容易将基金销售等同于银行中的产品销售,这样一来将给人们带来极大的误区,导致风险指数上升等[4]。

四、我国商业银行基金营销策略的构建

(一)加强促销力度

加强商业银行基金营销力度的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提高专业推销水平,这里的专业指导是专业人员。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中的基金推销工作者及广大基金购买者都对基金专业内容知之甚少,这种局面导致销售困难,因此在实施推销工作过程中,商业银行应及时聘用专业的推销人员来进行,这样一来就能够将自身的产品最大程度的被推广出去,同时也能够取得客户的认可。同时专业人员还应当为顾客提供一对一服务,不仅提高销售水平,还可以促进银行跟踪调查及售后服务质量,在长期的发展中必将赢得更多顾客的信赖,从而有助于销售业绩的提高[5]。同时,在进行基金营销的过程中,专业人员还应当尽量将相关内容以最简便的方式传递给消费者,促使消费者在最短时间内对基金产生最深程度的了解,这样能够大大提高销售力度。这是由于一旦消费者意识到基金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经历去专研的内容,就会产生恐惧甚至厌烦的心理,从而失去购买欲望。

(二)细分客户市场

商业银行在开展基金销售的过程中,其中心定位就是个人客户。而此类客户最主要的特征就是资金分散和数目多等。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应加强客户市场的划分,在有针对性的研究出不同客户需求的基础上,科学测评风险存在比例,同时将客户细致的进行归类,这样一来就能够保证自身基金在销售过程中能够具有较高的针对性。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客户将能够体会到商业银行的服务水平及基金产品的好处。同时商业银行还应当成立一个科学的数据库,对用户资料进行妥善的保持,充分利用信息功能,对客户进行筛选,这样一来,商业银行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将能够提供有针对性的多种营销策略,如社区营销和职场营销等[6]。

五、结论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商业银行的基金营销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基金同商业银行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新时期,我国在加强经济建设,促进基金营销的过程中,商业银行应积极制定更加完善的策略供不同种类的用户进行选择,同时加强销售力度,增加对专业人员的利用程度,促使基金得到更好的推广,同时还应当对客户市场进行细分,加强对客户的了解更有利于我国基金的开发及销售。

参考文献

[1]李忠俊.网络环境下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整合营销策略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

[2]程跃玲.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营销策略研究[D].安徽大学,2013.

[3]高晓红.股份制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营销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4]张蕾.论CRM与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营销策略的转变[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

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负债业务范文第4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

资产负债结构

利率风险

一、利率风险产生的背景及其含义

(一)利率风险成为主要风险的背景

20世纪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取消了对存款利率的最高限额。利率开始趋向市场化,频繁波动,且变动幅度增大,越来越难以预测。于是,主要依赖于利差收益、对市场利率极为敏感的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利率风险暴露大大增加利率风险随即成为金融机构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金融机构开始越来越重视对利率风险的识别、度量,并在此基础上加强了对利率风险的研究与有效管理。

(二)利率风险的涵义

巴塞尔委员会在2004年的《利率风险管理与监管原则》中对利率风险给出了一个极为简洁的定义,即利率风险是指因利率的不利变动给金融机构财务状况带来的风险,也可以说在一定时期内由于利率的变化和资产负债期限的不匹配给商业银行经营收益和净资产价值带来的潜在影响。

二、资产负债结构与利率变动的相互作用

(一)动态效应

利率变动导致的银行的资产负债数量及其结构变化,简称为动态。调查研究表明:利率变化还会导致银行资产、负债数量及其结构的动态变化。一方面,利率上升下降,会引起客户提前提取存款或提前归还贷款,导致银行的资产负债数量及结构的被动式变化;另一方面,银行部门为了防范风险,主动调整其资产、负债的数量及结构。

(二)对冲

单一的资产负债结构,不利于有效的分散风险,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中主要是存贷款业务,存贷款都与利率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市场利率的越加不稳定性会使银行的内在价值与预期值不一致。如果商业银行存贷的类型,数量和期限完全一致,则利率的变动会对其银行存款和贷款的影响成反向变化,具有对冲性,也就不存在银行存贷间的利差净收益和净损失。

(三)利率的风险管理

由于其存款和贷款业务种类与数量的不同,其各自的利率也不相同,所以利率使得银行的长期资产收益、负债成本以及资本价值都受到不同的影响,这就使得商业银行可能面临利率风险。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和发展,利率风险也逐渐变成商业银行面临的最重要的风险。商业银行要保证其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就必须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来降低和避免利率风险,这就是利率的风险管理,它是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内容,对提升其盈利能力是十分重要和必须的。

三、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失衡分析

(一)与资产负债结构相关联的利率风险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和收益结构总体来讲是比较单一的。多元化的业务体系还没有能够完全形成,严重依赖存贷款利差收益的格局并没有根本改变。也正是由于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从多方面的不合理导致了对于利率风险的可抗性程度比较低,利率的变动往往导致商业银行承担较大的收入损失。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相关的利率风险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类:重新定价风险(Repricing Risk)、基差风险、收益曲线风险(Yield CurveRisk)、隐含期权风险(Embedded Option Risk)。

(二)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分析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imited,ICBC),成立于1984年,是中国最大的商业银行,是中国五大银行之一,公司拥有中国最大的客户群。选择中国工商银行作为研究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例子具有代表性。

第一,资产结构。

表一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A股市场2007-2010年度资产负债表(资产分表)(人民币百万元,百分比除外)

由上图可以看出工商银行的资产结构的现状,占最大份额的客户贷款及垫款净额从2007所占的45.6%的持续增加到2010年底的49.2%。从发展的趋势来看,贷款所占的份额持续上升并且增速也处于加速的状态,银行业务对于贷款的依赖程度比较高,这种现象最近几年呈现严重的趋势。这种状况下,当利率发生变化时很容易发生隐含期权风险。另一方面证券投资所占的份额却呈现持续下降将的倾向,证券投资所占份额比较低。虽然分析数据可以知道08-10年银行投资净额总量有所增加,但是相比较而言处于一个发展缓慢的地位。

第二,负债结构。

表二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A股市场2007-2010年度资产负债表(负债分表)(人民币百万元,百分比除外)

对表进行分析和比较可知,客户存款一直是工行资金的主要来源,从07年的84.7%到10年的88.2%,期间虽然有起有落但是它始终占据着绝大部分权重。可见工行还是处于一种被动型负债的管理模式,而没有向主动型负债积极的进行探索和发展。这只是工商的负债规模上存在的问题,影响商业银行更为重要的是负债的期限结构,下面以09-10年的负债结构为例说明其问题。

表三

按剩余期限划分的客户存款结构(人民币百万元,百分比除外)

通过数据可以得知银行负债中最主要的客户存款的结构,一年期以下的存款占据了93%左右的份额,负债的流动性强,说明银行资金来源越强,说明银行资金来源的稳定性越好。同时又存在着银行资金来源单一的严重问题,银行应该主动需求进行主动型负债管理的金融工具,以防范利率或者减轻利率风险。

第三,资本结构(资本充足率)分析。

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负债业务范文第5篇

个人业务,往往直接反映着一家银行的服务水平,对银行树立良好的口碑有重要影响。个人业务最主要的内容当属存贷款业务,与人们生活的联系也最为紧密。

《投资者报》对16家全国性商业银行2011年年报进行了统计,从整体情况看,各行的个人存贷款业务都不同程度的增长。根据综合比较,农业银行当选《投资者报》2012“最佳个人业务国有银行”,光大银行和渤海银行当选2012“最佳个人业务股份制银行”。

农行在客户数量方面稳居首位。作为中国主要的综合性金融服务提供商之一,农行的境内分支机构达23461个,拥有庞大的分销网络。截至2011年末,农业银行个人客户超过3.95亿个,居大型商业银行首位;其中,个人贵宾客户1406万户。此外,其个人贷款余额增长率在国有行中居首位。而光大银行和渤海银行2011年存款余额增长率均超40%,在股份制银行中领先。

个人存款平均占比27%

个人存款方面,截至2011年末,5家国有行的个人存款余额均突破1万亿元。其中,工商银行境内储蓄存款余额为5.8万亿元,居各银行之首;紧随其后的是农业银行,个人存款余额为5.6万亿元。在11家股份制行中,招行存款余额为7513亿元,其他行均在3500亿元以下。

面对2011年市场流动性趋紧,通胀高位运行,个人存款分流压力加大的状况,农行适时调整营销策略,创新存款产品功能,进一步优化自动转账、资金归集等产品功能,研发推广“礼·道”主题储蓄、“双利丰”等特色业务;加强主动负债管理,实现储蓄与理财业务联动发展。

从存款余额增长率来看,16家银行平均约为24%。其中国有行平均为12%,股份制行平均为30%,远远超过国有行。剔除存在整合因素的深发展后,渤海银行增长43.4%居首位,光大银行增长41.5%紧随其后。2011年末,光大银行对私存款余额达到2355亿元,比上年增加691亿元;日均余额1887亿元,比上年增加418亿元,增长28.5%。

据光大银行年报介绍,公司零售业务坚持“整合客户、突出负债、提升效益、加强能力、同业可比”的总体思路,积极推进网点达标计划,实施公私联动机制,大力拓展模式化批量项目。

而从个人存款在全部存款余额的比例来看,16家银行平均占比约为27%。国有行平均占比达45%,而股份制行平均占比只有18%,存款主要由公司客户贡献。

个人贷款以住房为主

个人贷款方面,工农中建4家国有行的贷款余额都在1.3万亿元以上,交通银行为5094亿元。股份制行中,招商银行贷款余额为5569亿元,其他行均不足3000亿元。

各家银行的个人贷款余额同样保持了显著的增长,16家银行贷款余额增长率平均约为26%。其中国有行平均为21%,股份制行为28%。

在国有行中,农业银行个人贷款余额增长了25%排在首位,其贷款余额为1.4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了2860.47亿元。据其年报介绍,为顺应扩大内需特别是支持居民消费需求的政策导向,其积极发展个人综合消费贷款、“房抵贷”、“保捷贷”等重点产品;支持个私经济发展,以大型优质专业市场为依托,开展个人助业贷款业务。

股份制行中,北京银行增长最快,接近50%,不过和其15%的个人存款增长率相比,发展不太均衡。